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辩证关系

合集下载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教案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教案

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注重实践,提高认识水平。

四、教学内容:1. 实践和认识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4.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吗?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 讲解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3. 结合实例阐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四、课堂讨论: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二、课堂讲解:1. 讲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2. 结合实例分析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教案七、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请举例说明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区别

请举例说明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区别

请举例说明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区别【篇一:请举例说明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区别】【作者/来源:】【更新时间:2014-05-05 1010:0505:0202 】【阅读:0 】一、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教材不仅遵循学科逻辑,而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以便形成高度“结构化”的教材,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基本的操作框架和步骤,提示教学方法,而且还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指引。

换言之,教材不仅方便教师教,还要方便学生学。

日本教材研究中心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教材”转变为“学材”应具备的特征:唤起学习欲望、提示学习课题、提示学习方法、促进学习个性化和个别化、巩固学习成果。

我国学者也提出要重视知识在教材中存在的方式,认为教材中的知识应具有一种“召唤力”、一种主动走向学习者和向学习者靠近的姿态与倾向、应“境域化”。

以上从教材设计层面阐述了教材内容的“教学化”问题,这是教材编制者的研究内容,教师一般不直接介入这一过程。

但,我们必须承认,教材内容无论多么“教学化”,它都不能自动地成为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是静态的,它是对教学内容的某种预设,而具体教学情景是复杂多变的,是动态的。

这便引出了教材内容“教学化”的另一层含义,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景对教材内容进行方法化处理,形成具体而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进入教师的教学过程,经由教师的加工处理和“教学化”过程转变成为教学内容。

钟启泉教授这样论述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教材(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成分,但不是全部。

同教学过程的客观结构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包括如下要素:(1)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发作用;(2)同计划相应的素材内容;(3)不属于学科教材内容的掌握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方法论建议、指导或指引;(4)教师的教育性价值判断与学生集体成员的接受或批判性指示;(5)与上述因素相应,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规范行为。

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材内容(素材内容),而且包括了引导作用、动机作用、方法论指示、价值判断、规范概念等。

辩证法教学课程设计

辩证法教学课程设计

辩证法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如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等;2. 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社会现象和自然科学问题,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3.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法进行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论证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辩证法在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2. 增强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国家大事,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思想政治课程,旨在通过辩证法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辩证法知识掌握不足,需要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辩证法基本概念: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等;教材章节:第一章《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内容安排:2课时,通过实例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理解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自然界中的辩证法现象;教材章节:第二章《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内容安排:2课时,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自然科学问题。

3. 辩证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社会现象的辩证分析;教材章节:第三章《辩证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内容安排:3课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4. 辩证法在思维方法中的应用: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教材章节:第四章《辩证法与思维方法》内容安排:2课时,通过思维训练、问题解决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初一语文教案编写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初一语文教案编写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初一语文教案编写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一节课中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能力要求。

而教学内容则是指教材中要教授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协调一致,确保教学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一、理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关系1.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驱动力和核心,它决定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实现程度。

教学内容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和载体,是达成目标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都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托,通过教师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

2.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决策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明确的依据,它们决定了教学需要达到的层次和程度,从而指导教师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所包含的具体要求,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适应和调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际效益。

3.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的保障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教学内容则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式。

教学内容要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

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协调安排1.明确教学目标的层次和要求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

要明确教学目标的层次和培养要求,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差异,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步骤。

2.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选择与目标相关、贴近学生实际、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组织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逻辑顺序,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联系。

有机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最新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说课稿

最新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说课稿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作具体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本课题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主要学习内容有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辩证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既是上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的延续,也是学好辩证法其它观点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辨证统一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2、能力目标:用具体事例分析我们做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剖析生活实例,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全局意识和顾全大局观念,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主义思想,树立为集体做贡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重点1、教学重点:整体和部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确立为重点的理由是: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学习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

掌握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对青年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1)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选择最优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确立为难点的理由是: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系统论的理论问题,这些理论知识是学生没有学过的,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二、学情分析、学法1、学情分析:由于高二学生刚学习哲学,而哲学理论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又很抽象,这使得大多学生对哲学心存恐惧,认为深不可测,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被动。

2、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题,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语文教学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语文教学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语文教学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摘要:语文新课程实施以后,语文教学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教师比较重视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参与,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正确理解和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在语文新课改教学的具体操作中应着重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

关键词:学生教师课程资源探究性学习多元解读1、课本、教材与课程资源的辩证关系。

“课本”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用书”。

“课本”就是一课之本,是教材的核心,它担负着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使命。

教材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它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练习册、评价手册、教学投影、录音带、录像带等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所使用的必要材料。

而“课程资源”则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是指一切有利于实施语文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物质条件和包括环境、氛围等在内的其他非物质条件。

“课程资源”除了包括上述提到的教学材料以外,还包括语言教学设施、文字音像材料、网络信息以及语文环境等。

由此可见,要想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仅仅依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课本就是例子”。

也就是说,再好的课本也不可能为学生或教师提供所需的一切,它仅仅为教学提供例子而已。

目前,我市有一些教师抱怨教材内容太多,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教材不敢进行取舍,被动地使用教材。

教材上有一就教一,有二就教二,一味地照搬教材。

实际上教材编写是有弹性的,给教师发展留有较大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持这样的态度:凡是课本上写的,我都要教;凡是我要教的,学生都要记住。

当前语文新课改的一个重点就是教师对语文课本的认识和使用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本不是“圣经”。

课堂教学应当基于课本,但又不能局限于课本。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

Vol.29No .7J ul.2013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rnal o 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 n )第29卷第7期(下)2013年7月我们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措施是课堂教学和在课堂之外的实践教学,也就是传统的书本教学和实习教学两个环节.在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高等音乐教育的音乐教师在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于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问题上,给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音乐教育重要的实践环节———实习是整个教师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经阶段和基本形式.实习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既是对学生参加工作前所学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实际职业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实践演练和检验,又是学生从以学习为主到毕业后寻找职业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课堂教育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的基础教学阶段,实习是运用课本知识和检验所学知识程度的检验阶段.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么,是读万卷书重要还是行万里路重要?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许多在校的音乐系学生刚刚学到了一些皮毛就急于跑场子挣钱.他们片面地认为,有些歌手就是在歌厅里唱出名堂来的,这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确实是值得认真思考.如果忽视基础知识教育,基本功不扎实,则后来的路程就要跑不快,缺乏后劲,更说不上创新和发展了,他们将永远也登不上艺术的殿堂.如果只埋头书本知识而不注重实践,同样会出现头重脚轻的问题.读书和行路确实是一对矛盾,但是他们又是一个统一体,如何把握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通过校园文化节中的歌咏歌舞竞赛加大实习力度赤峰学院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节日歌咏、主题歌舞等校园文化生活使得音乐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年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学院文化节、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元旦等节日都有大型校园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艺术创作,让师生开阔了视野.比如,我们创作的《红山古韵》,就涉及到历史系、中文系、美术系等专家学者.从歌曲、音乐创作到歌舞的编排,从器乐演奏到整场节目的创意,各个学科的优势都一次次地显现出来.如果仅仅依靠音乐学院师生是不可能完成的.在这当中,学院下达任务,我们具体承担,就是带着这些问题,从教学到科研,从讲台到舞台,都有了目的性.正是在这一次次的紧张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到了教学任务之外的知识和历练.许多学生的创意得到了师生的好评,进一步调动了创新的积极性.学习作曲的,和老师一起确定主题、调式、旋律等等,学习舞蹈的在排练中进一步丰富原有的形体语言魅力,老师和学生同台演出,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2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在实践中成长音乐学院成立以来,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学院先后成立了艺术团、创编室、舞蹈表演队、乐团等文艺团体,参与地方演出活动.连续几年的红山文化节、内蒙古草原艺术节、马头琴艺术节等赤峰市大型歌咏、演唱都有学院师生参加.这些演出活动要求质量高,都是在赤峰玉龙广场和国际会展中心演出,还有一些重要的迎宾活动等等,一次又一次的演出,打出了学院的品牌,广泛受到好评.在基本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学院师生废寝忘食一起创意,一起排练,特别是蒙古族歌舞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浦彤伟(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在高等院校进行教改的大潮中,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在如何改革传统教育模式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这些探索是:通过校园文化的歌咏歌舞竞赛加大实习的力度;走向社会大舞台在实践中成长,扎实练好基本功,加强师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关键词: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辩证关系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3)07-0162-02162--. All Rights Reserved.学院的一张艺术名牌.学生们在和教师的共同排练中,把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和课外学习到的知识全部用到了演出的节目中,大大提升了学生自我动手动脑的能力,比完成作业更有积极性,效果也更好.正是这样,学院也千方百计争取到机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除此以外,学院还请进社会上的专家学者到学院授课,让师生掌握更多的赤峰历史、自然、人文等知识,加深对歌词的理解,提升歌词创作的水平,开阔歌舞创作的思路,把握地方文化的特色.所有这些,虽然课本里都有原则性的指导,但是,如何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来,还只能加大实践的力度,以不至于走所谓的学院派的老路.3举办文艺沙龙开展课外争鸣和艺术切磋课堂教学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基础的基础知识教育,由于教材的内容往往滞后于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艺术表演形式不断翻新的今天,是固守教材的定论还是把创新成果融合进去,有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握不准.于是,音乐学院就尝试创办艺术沙龙,让学生和教师在一起解放思想进行争鸣,比如,同一首歌曲有不同的唱法,有不同的配器,有不同的表演形式,究竟哪一种更完美,师生平等开展争论和切磋,并且具体的进行实践,然后进行比较之后得出结论.有时候还聘请当地的音乐人和歌手以及专家学者进行品评指点,参与争鸣和切磋,这样明显地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做到知识来自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现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与创新.这样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即有扎实的基本功力又有创新的意识.由于沙龙这种课外教学方式比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因此很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4扎实练好基本功大学的音乐教育是培养艺术人才,而不是教给学生们学会唱歌跳舞和会乐器演奏.从技能教育到艺术教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层面.学院的教学任务不但要教给学生音乐技能,还要培养学生从事创作的本领,成为更高层次的艺术人才.首先,必须按教学大纲和教材严格要求,作到纲举目张,教而成才.也就是说,基本功必须扎实.作为从事歌唱教学的教师,不可能没有舞台实践,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舞台演唱经验,才能在教学中不照本宣科,脱离实际.比如,声乐教学要唱好音准旋律,处理好句法、乐句的起落.把握好节奏等等,这些都必须由教师亲自演练,学生才能得到真传.还有文化艺术的修养等,这些都必须由教师亲自指导,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技艺和文化修养双全、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而不是单纯传承技艺的匠人.学院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把视听练耳和钢琴两门最基本的音乐基础课做为基本功加以要求,同时开设中外音乐史、民族音乐、音乐美学、声乐艺术发展史、器乐发展史等课程,比较全面地让学生在音乐艺术道路上健康发展.其次,学院招收的学生都是经过严格考录的特长生,可以说,基本具备走艺术之路的条件,许多学生在考入大学前就已经掌握了一些音乐基本知识.学院的任务是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不拘一格出人才.学院正是本着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在艺校的基础上培养出了一批蒙古族歌手、马头琴演奏和民族舞蹈人才,成为赤峰文化领域的生力军. 5加大师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目的只有一个,即能力的培养.在表演能力、创作能力当中,最为重要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为了夯实基础并提升创新能力,这就是两者的辩证关系.就艺术而言,继承是复制艺术,创新是发展艺术.也可以说,复制艺术是为了继承,创新艺术是为了发展,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这也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在我们的教学中,考核的重点往往是学生的基础成绩,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注重实践教学,就是要在艺术实践中考察师生的创新能力,并且为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比如,我们在为克什克腾旗旅游创作《克什克腾迎宾曲》的过程中,就由作曲教师和蒙古族学生一起参与创作,蒙古族学生熟悉草原生活和蒙古族歌曲的旋律,作曲指导老师和学生教学相长,歌曲中融入了马头琴、呼麦等,结果使得《克什克腾迎宾曲》既保持了蒙古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又有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演唱后,在克什克腾旗引起强烈反响,很快传唱开来.在文艺演出的节目中,我们一直强调创意要新,艺术表现形式要新,艺术要与时俱进.这样的教学方式,通过艺术实践丰富课堂和书本知识,使得教材更加厚重.赤峰音乐学院在处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上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毕业后很快就能成为文艺骨干或者承担起教学任务,基本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163--. All Rights Reserved.。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中小学英语教学需要处理的几个辩证关系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中小学英语教学需要处理的几个辩证关系

新课标
中小学
英语 教 学
On S e v e r a l Di a l e c t i c a l Re l a t i o n s t h a t s h o u l d be Ha n d l e d i n P r i ma r y a n d S e c o n d a r y S c h o o l En g l i s h T e a c h i n g u n d e r t h e Co n c e p t o f t h e Ne w Cu r r i c u l u m S t a n d a r d/ / L i u L e i
Abs t r a c t Un de r t he g u i d a nc e o f t he c o n c e p t o f ne w e ur r i e u l um
s t a n d a r d a n d t e a c h i n g , t h e r e f o r m o f E n g l i s h t e a c h i n g i n p r i ma r y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中小学英语教 学模式 的改革取得 了一定 的成果 ,但在 改革过 程 中仍然存 在 一些问题 , 我们应该 以理性 的态度 , 处理好教 学 中各种 问 题和要 素之 间的辩证 关系,为教学 改革 的进 一步推进积 累
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
Eng l i s h; t e a c hi ng
本要求 , 也蕴涵 了新课程理念的教学 思想 和标 准。依 据教材 内容来安排教学活动 固然是无 可非议 的 ,但 仅仅依赖教 材 或者死啃课本都是不利 于学生英语能力 的全面提升 的。教 材只是为教师提供 了教学 的方 向和实例 ,许多教材 的编写 也是弹性的 , 给教师 留有一定的空间和余 地。 真正懂得教学 的教 师是要在合理 利用教材资 源的基础 上, 对教材 内容进行适 当的整合 和调整 , 并给学生及 时补充 和拓展相关知识 内容 , 灵活运 用各种教学手段 和方法 , 让学 生在掌握语言知识 的基础上 , 锻炼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另 外, 不 同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的接受能力 和程 度也是不 同的 , 各个章节 的教 材内教学 内容和教学进度 , 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教材 的优势 , 取得 良好 的教学效果 。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从教材教学到用教材教学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内容的设计和使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材的设计和使用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教材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从传统的“从教材教”到现代的“用教材教”,教学者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从教材教”是以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的核心,教师侧重于传授知识、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这种教学方式过分依赖教材本身,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主体性,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理解。

而“用教材教”则是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何从“从教材教”转变为“用教材教”?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思辨和探索,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能力。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学技能、课堂管理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等。

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教师的转变离不开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支持。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从“从教材教”转变为“用教材教”,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和教育部门还应该加强对教材的研发和使用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教材的质量和合理性。

对于学生而言,从“从教材教”到“用教材教”也意味着学习方式的变化。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用教材教”下需要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互动和实践。

他们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

教学价值分析应从哪方面入手

教学价值分析应从哪方面入手

教学价值分析应从哪方面入手
教学价值分析应从哪方面入手
科学教学不是以传授现成知识为目的,而应着眼于学生的认知过程上,注重指导学生自主探求和运用知识的实践活动,只有当兴趣成为学生打开科学殿堂的金钥匙,让他们亲历探究实践,才能享受到科学本身的神奇魅!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教学价值分析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教学价值分析,旨在使教师能够对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目标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目的、阶段目标、文本内容有比较清晰的概念。

意义: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只有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才能够更明晰自己的教学目标,才能把握准确的教学内容!
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

意义:众所周知,语文教材的内容是属于选文的范畴,是从选文的角度分析语文教材的内容,语文教材的教育价值是从教材对学生的教学目标的角度,从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着眼,分析语文教材的教育价值,即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和功能。

语文教材的内容和教育价值之间是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从课程、教材、教学三个不同的方面的关系出发才能够对语文教材有个全面的认识,对语文教材的认识是为了更好的把握语文教材的教育价值。

谈谈语文教学中教材、学生、教师以及其他课程资源与“恰切的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谈谈语文教学中教材、学生、教师以及其他课程资源与“恰切的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谈谈语文教学中教材、学生、教师以及其他课程资源与“恰切的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一)、教材与恰切的学习内容的关系语文教材的内容和教育价值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对教材教师须对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目标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目的、阶段目标、文本内容有比较清晰的概念。

语文教材的教育价值是从教材对学生的教学目标的角度,从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着眼,分析语文教材的教育价值,即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的语文教材基本遵循的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就是通过对知识目标的学习和达成,实现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

最终将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结合在一起.总之,整体把握教材就是要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的文体特点、独特内涵有整体的了解.只有对文本的原生价值有了整体认识,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实现文本的教学价值。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教,还必须关注学生如何学。

因此教学过程和活动的设计、编排,必须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依据,与教学目标相统一。

教师在设计、编排教学过程时,应根据自己所教授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必完全拘泥于教科书知识点的体例结构和编排顺序。

要根据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资源,尤其是需要学生自己阅读、分析、理解的材料,一定要通过安排学生活动的方式,发挥这些资源对学生学习、认知和训练、掌握学习方法、技能的作用。

教材按表达方式分成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按文学体裁分成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处理好这些关系。

我们在解决教教材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时,具有简单化和机械化的倾向。

其根本原因在于将教材看作是静态、封闭和权威的“圣经”,师生迷信教材,不敢有任何质疑,更不敢对教材进行任何加工。

由此,师、生变为教材的附庸,自主性和创造性被压制,学生无法实现全面发展。

教与学的矛盾表面上得到了解决,但从本质上来看,这种解决方式导致了教学活动的畸形进行,因为它是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的,不能达到“教是为了学”的效果,偏离了教育目的。

变教材逻辑为教学逻辑

变教材逻辑为教学逻辑

变教材逻辑为教学逻辑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教材逻辑和教学逻辑之间的关系。

教材逻辑是指教科书中知识点的组织和安排,而教学逻辑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传统上,教材逻辑往往是由出版社和教育部门编写,而教学逻辑则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理解力所决定。

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倡导将教材逻辑与教学逻辑相统一,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逻辑与教学逻辑之间的统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深度解构,挖掘教材中的内在逻辑,并将其转化为适合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教学内容。

传统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依据教材的安排和知识点的组织,将知识点一一呈现给学生。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而如果教师能够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织和调整,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相结合,那么教学的效果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将教材逻辑转化为教学逻辑,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

教师需要对所教授的学科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实例和案例,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方式,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之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材逻辑转化为教学逻辑还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

在教学规划上,需要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重组,使之更贴合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过程。

在教学实施上,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提升学习能力。

教学逻辑的建立和实践,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鼓励教师尝试教学改革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帮助教师更好地实践教学逻辑的建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辩证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辩证关系

统一部署 , 参加教师培训 , 别使用“ 分 精彩- I课 ” - " 课件等 , 1 高质
量实施新课程方案 。同时 , 我们要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 、 学校精
神 、 战略 、 发展 学科布局 、 课程体系 、 制度规章 、 文化传统 、 园氛 校
围等 自己的特点努力培 育 、 守护和发展 自已的特色 、 自己的大学
结合 , 有针对性 , 最终落实到德行上 。这样 , 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
学就会熔 知识传授 、 能力培养 、 思想 品德 教育于一炉 , 收到事半
2 1 年 7 8期 0 1 —
功 倍 之效 。
嵌anxiJiovu・G aojao 放唷. I 高教 Sh a a
新 的理 论 。
教 育 教 学 探 索
践的重要 指导作用 ,同时明确知道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和创
思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中 理 论 观 点 与 基 本材 料 的 关 系
高校 思想 政 治 理 论 教 材 引 用 的 材 料 较 多 , 及 自然 科 学 、 涉 社 会 科 学 、 文 科 学 等 各 个 领 域 , 的 是 从 基 本 事 实 出 发 , 出 基 人 有 引
学 生 的需 求 , 够 回答 大 学 生 关 心 的 问 题 , 字 鲜 活 简 明 , 有 能 文 具
思想政 治理论课在实 际教 学过程 中, 遇到现实思想 问题 比
较多 , 须首 先处 理好 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学与学校整体思想政 必
治工作的关系 。学校德育一般 是指政治思想和道德 品质教育 . 萁 目标 是培养有理 想 、 有道德 、 文化 、 纪律 的社会主 义“ 有 有 稠
它 明确指 出,加强 和改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主要任务 , 一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对该取向的评价
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来源于当 代社会生活经验,这是对“课程与教学内容即教材”的挑战 。 特点——学习活动的取向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什么上而不是放 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 优点——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特别注意与社会生 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它关注 的不是向学生呈现些什么,而是让学生积极从事各种活动。 缺点——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应该避免仅仅关注学生外显 的活动及表面上的热烈,更要关注学生深层次的学习结构及 全面发展。



(2)“教学先于发展、创造发展”


代表人物: 维果茨基学派——儿童的智力发展与教学之间存在 着复杂的相互关系,但主导的作用在于教学。
维果茨基以发展的文化历史学说为基础,提出了“ 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据此,教学就是给儿童提供 一定的帮助,在儿童面前开拓这个“最近发展区” 。他主张创造出这个领域的教学,就是发展的源泉 。
我们的态度: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倾向于比较广义的方式理 解课程内容,所以我们应集百家之长,用辩证的观点考虑与处 理三种取向的关系,把三种取向相互对立起来.或用形而上学 的方法孤立地、片面地、静止地去看待某种因素或价值,这都 是不可取的。
刘翔进人小学语文教材(案例)


一篇有关刘翔的新闻特写被收人上海市的小学 语文教材。“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 向胜利之线……”课文以饱含感情的文字向学生们介 绍了体育明星刘翔。这篇课文取名《跨越新纪录》 ,讲述了刘翔创造世界纪录的故事,还附上了刘翔 “精彩一跨”的大幅照片。 刘翔进入教科书也引来了各方讨论。一部分人 认为将刘翔的胜利写进教材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另一部分人认为中小学教材中涉及个人的篇 目中的绝大多数主人翁都是“盖棺定论”了的,刘 翔作为尚未完全定型的年轻人,将来随时可能发生 变化,所以不适合写进教材。

8.2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8.2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教学中,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我们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认知水平: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分析与综合的基本概念,但对于辩证关系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提升其辩证思维能力。
2.学习兴趣:高中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各异,部分学生对逻辑与思维方面的内容表现出较高的兴趣。教师应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讨论:要求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在讨论过程中,注重观点的碰撞与融合,形成有深度的共识。
4.课后练习题:认真作答,及时反馈,针对错题进行总结,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3.汇报与分享: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分析与综合过程及结论,其他小组学生认真倾听,互相学习。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任务:
1.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考查学生对分析综合方法的掌握。
3.问答题:回答关于分析综合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教学拓展:
a.开展课堂辩论赛,让学生在实际讨论中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b.组织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c.结合时事政治,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关注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组关于社会现象的图片,如环境保护、经济建设等,并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些社会现象的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分析这些现象需要运用逻辑与思维方法。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教案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教案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 引导学生认识实践和认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践和认识的定义及特点2.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4.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5. 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过程三、教学重点1.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3.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四、教学难点1.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的具体分析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践和认识的定义、特点,阐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践和认识相互作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践和认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材料:《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相关章节。

2. 课件或教学幻灯片:展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实例。

3. 案例或实例:收集相关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案例。

4. 讨论问题:准备与实践和认识相关的问题,用于小组讨论。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实践和认识的定义及特点:讲解实践的概念、特点,阐述认识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3. 阐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介绍实践和认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解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4. 分析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实践和认识相互作用的具体过程。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践和认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和归纳:总结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强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第一章 概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一章 概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一章概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一、“大教学论”的传统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夸美纽斯通过办学实践,升华出了有代表性的“泛智教育理论”,包括世俗的教育目的论、百科全书课程论和艺术性教学论。

他将自己的教育理论整理成系统的文字著作,于1632年出版了标志着教育学诞生的《大教学论》。

在该书中,夸美纽斯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目的,学校性质和结构,教育原则和方法,课程教材内容与组织等问题,建立起了“大教学论”体系。

这样的体系流播于世,形成了作为历史渊源的“教学包含课程、教学论包括课程论”的历史悠久的传统观念。

二、国外的四种模式1.包含模式:教学(论)包含课程(论)模式、课程(论)包含教学(论)模式图1.1C表征了包含模式,它有两个变式,一是课程包含了教学,课程论包含了教学论,二是教学包含了课程,教学论包含了课程论。

相互依赖,是这一模式揭示的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的根本特征。

其次,它们之间还有相互归属的关系。

模式C—a表示,课程与课程论是教学与教学论的一个子系统;模式C—b则相反,表示教学与教学论是课程与课程论的一个子系统。

2.二元独立模式图1.1A表征了二元独立模式。

课程和课程论独居其位,教学与教学论也一样,两者没有“接触”,相互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课程与教学之间、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是彼此独立,互不依赖的。

这样的话,教师指导下的课堂里发生的事与人们计划好的课堂里应该发生的事之间毫无关系。

课程规划者,忽视了教师,反过来也被教师所忽视。

课程研究与它们在学校中的教学实际应用分离开了,两者就会独自变化而互不影响。

3.相互交叉模式图1.1B表征了相互交叉模式,即教学包含课程一部分,教学论包含课程论的一部分,相应地课程也包含了教学一部分,课程论也包含了教学论的一部分。

当站在教育系统的角度来看待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时,它们就是平等而相互交叉的了。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图1.1D表征二元循环联系模式,突出了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长期以来,教师们一直受到“三个中心”的影响,即:在课堂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工作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又是以课本教材为中心的。

这种影响牢牢地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教学行为,使得众多的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

于是,教学大纲、教材、课堂上教师的工作内容、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考试的内容这五者之间的关系就出现了高度一致性,以至于到今天演变成了“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出现了越教越死,越学越死,只记结论不讲过程的局面。

显然的,这种现象出现,与新课改精神是相背离的。

怎样科学地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辩证关系,成为当代教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之一。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以下四个相互关联的概念问题:1、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3、教材内容;4、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这是课程标准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是什么”的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国家期望学生具备的学科素养“是什么”。

“课程内容”。

是学科课程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教什么”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达成学科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学科素养目标,学科课程研制者建议“一般应该教什么”。

“教材内容”。

这是学科教材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用什么教”的问题----为了使广大的学生较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学科教材编制者提供“通常可以用什么教”的建议。

理想的情况,学科教材内容应该做到“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课程化”。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课程内容要通过种种资源的运用使之具体地显现;另一方面,教材要形成可操作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走进教材设定的世界,构建科学的思考与研究能力。

事实上,这种情况由于受到客观制约,是很难实现的。

“教学内容”。

这是学科教学层面的概念,它同时面对两个问题:第一,针对具体情境中的一班学生乃至一组、一个学生,为使他们或他(她)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第二,为使具体情境中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也就是说,学科教学内容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辩证关系从依据性上看,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都要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选择相关内容。

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固然体现着教学化和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和创造性,但教学化的处理方式以及教师追求特色和个性也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前提。

因此,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无论怎样千变万化,都离不开课程标准这一法定的根本据,都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基本导向。

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区别
1.表述形式的差异
教材内容以书面的文字材料进行表述;
教学内容则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字和非文字手段进行表征;不仅包括形式各异的素材内容,也包括一些活动、方法、观念和实践操作等。

书面的文字材料比较注重其内容的逻辑,注意历史现象的完整性。

如多数教材中在叙述历史内容时,都会遵循历史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的逻辑顺序展开。

教学内容属于教学活动的范畴,比较注意学习者的学习心理。

其对历史内容的关注,可能更在意看问题的角度、方法和价值倾向。

2.使用范围的区别
教材内容使用的范围较广,往往涉及到几个省区甚至全国,因而其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应当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体现出某一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则是教师应对具体教学情景的,因而是具体的、个别的,并能体现差异。

3.存在形态的区别
教材内容是相对静态的、稳定的;
教学内容则是现实而生动的,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诸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生态系统”。

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教学内容。

从既定的教材内容到通过教学设计形成教学方案,再到实施过程,其间经历层层变革,最终形成了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