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内容的唯物辩证关系
03第四讲 唯物辩证法笔记
唯物辩证法一、名解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2、规律: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4、联系的普遍性。
(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5、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1)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人们通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3)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
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6、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8、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9、内容与形式。
内容与形式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上反映事物的一对基本范畴。
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形式指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10、本质与现象。
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的一对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
现象可以分为真象和假象。
11、原因结果。
在事物普遍联系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
12、必然与偶然。
必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可避免性。
偶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唯物辩证法相关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B、因果联系还具有时空上的相互依存性,因果联系是一种相互依存关系。 但不是所有的相互依存关系都是因果联系。如两种现象都由第三种现象引起,这两种现象之间就有着依存 关系,但它们之间并不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所以不是因果联系。例如,闪电之后必然伴有雷声,但闪 电不是打雷的原因,闪电和打雷都是云层中正电与负电碰撞的结果。
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 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生产的发展,孕 育并推动了科学技术 的发展;而科学技术 的发展反过来又极大 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
①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因果联系为客观事物所固有, 它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人们的因果观念不过是客观因果关 系的反映。
• 每一时代的历史任务,总要通过一定的代表 人物来实现,这是必然的;至于这些人物是 谁,又带有偶然性。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原来是必然的 现象转化为偶然的现象,原来是偶 然的现象转化为必然的现象。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转化。在生 物进化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生物物种的遗传和变异:
不能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因果关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其 中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 异因、多果多因、复合因果等。为了把握事物 发展的规律性,在分析复杂因果联系时,一定 要进行具体的、全面的、科学的分析。
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①承认因果联系的存在是我们从事科学研 究、 获得科学认识的前提。科学就是要根 据结果探寻原因, 根据原因预见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这两个观念,只有在 应用于个别场合时才有其本来的意 义;可是只要我们把这种个别场合 放在它和世界整体的总联系中来考 察,这两个观念就汇合在一起,融 合在普遍相互作用的观念中,在这 种相互作用中,原因和结果经常交 换位置;在此时或此地是结果,在 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 恩格斯
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新解
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新解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新解在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中,内容与形式和本质与现象这两组范畴意义很相近,许多人甚至一些熟悉哲学的人,对两者之间的区别往往分不清楚,甚至越解释越觉得越糊涂。
为什么会这样?似乎很少有人探究其中的原因。
本文通过分析,试图找到这两组范畴之间内在的联系,做出合理的解释。
一、让人疑惑的两组范畴在互联网上看到了这么一段问答,是一个学生提问:“老师,你好。
我想问一下现象、本质与内容、形式的区别是什么?事物的表现内容不就是事物的现象吗,既然表现内容是形式,那么现象不就等于形式吗?同理内容和本质不是一样的吗?”显然,这个学生对这两组哲学范畴分不清楚,甚至觉得形式就是现象,内容就是本质。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如何区分这两组范畴,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情况}。
然后是一个老师的回复:“同学你好,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是两对不同的范畴”。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和反映事物的内在根据和外存表现之间的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现象是指事物……,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运动的过程、发展的趋势等。
形式是指把事物的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老师的答复全面标准详尽,这里只是摘录了一小部分。
但是,这个学生看了以后就懂了吗?恐怕没有,因为这些知识他早就在课堂里已学习过。
学习过仍然不懂,问题出在哪儿呢?在我看来,我们现在对这两组哲学范畴的理解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准确的。
不能正确解释、特别是不能正确区分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是造成人们在认识上混乱的根本原因。
二、为什么说现有的认识不正确按照我们现有的理解,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东西,可以在每个事物身上同时存在。
如上面的回复:“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同时,“任何事物都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考研政治教程马哲第一章科学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是⽅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法论的意义。
在唯物辩证法的⽅法论体系中⽭盾分析法居于核⼼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都体现着⽭盾分析法,⽽且具有⾃⾝独特的内容,揭⽰着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不同侧⾯,同样具有重要的⽅法论意义。
1。
原因与结果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原因和结果是揭⽰事物或现象间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的哲学范畴。
原因是指引起⼀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起作⽤⽽引起的现象。
事物或现象之间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
因果联系是⼀种包括时间顺序性在内的由某⼀现象必然引起另⼀现象的本质联系。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因结果相互作⽤。
在⽆限发展的因果链条中,原因和结果相互作⽤,互为因果。
事物的因果联系往往不是单线的,⽽是双程的。
反馈就是结果对原因的反作⽤。
反馈原理,就是根据因果相互作⽤的辩证法,实现事物⾃动控制或⾃动调节的原理。
(3)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①客观性。
因果联系为客观事物本⾝所固有,不以⼈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坚持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
②普遍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现象⽆不处在⼀定的因果联系之中。
③多样性。
因果关系有⼀因多果,同因异果、⼀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等多种表现类型。
(4)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法论意义 揭⽰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科学认识的重要内容。
把握因果联系是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
可以增强⼈们活动的⾃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2。
必然性与偶然性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和区别 ①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客观事物发⽣、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对范畴。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定要发⽣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确定发⽣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第二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学说由一系列科学的哲学范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除了基本规律之外,还有一系列基本范畴。
关于范畴,前边我们已经讲过,范畴,即基本的概念,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范畴是人类认识的结晶,是人类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
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的一系列范畴,各门科学正是通过一系列范畴及其相互联系才构造起了学科体系,从而反映世界的本质联系,反映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各门具体科学的范畴一般是在自己所研究的特定领域里具有普遍的意义。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一系列的概念。
哲学范畴则是反映整个世界普遍本质的最一般的概念,唯物辩证法哲学的范畴就是对于事物之间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学习和研究唯物辩证法学说,必须把握它的范畴体系,除了在研究它的基本规律时所涉及的若干范畴体系,还需研究几对从不同侧面反映事物对立统一关系的基本范畴,在逻辑形式上表现为概念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这些范畴反映了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普遍本质联系,是人类认识世界取得的重要认识成果;是人们分析和思考事情,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思维工具。
学习和掌握这些范畴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与能力。
第一节原因与结果人同自然界区分开来,有了自己相对稳定的主观世界,就开始了有目的的活动。
人在实践活动中时刻要考虑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能达到目的,即什么样的行动能引出预期的结果。
经过这样无数次的反复,就在人的头脑里形成了因果关系的观念。
如果没有最起码的因果观念,人们就谈不上提出和实现自己的目的。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想能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紧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
可见,原因和结果的范畴是人和自然界区分过程中的较早的阶段,是人类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时最早抓住的纽结之一。
学习本节注意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什么是因果联系?二、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三、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果联系得复杂多样性四、掌握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意义(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世界上一切现象都处在普遍联系、相互制约中。
唯物主义辩证法
3.矛盾
(1)矛盾的含义原理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矛盾的客观性原理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8)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1)矛盾的含义原理
原理: 原理: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 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7)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 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 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 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 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 是客观的, 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 为力。 为力。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 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同时要 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体现的哲学原理 )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和发展的过程中, 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 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 旧事物的过程。 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个观点,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个观点,就 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 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 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 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 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唯物辩证法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内容)莫陌独家整理
唯物辩证法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内容,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思维方法。
一、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和永恒发展)◆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2)、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3)、斗争性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享的性质和趋势。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第一,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二,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3)、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量的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为质变作准备;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完成质变。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当中,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三大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
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
尽管辩证法的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一致,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一分为二的关系。
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其中的“一”。
量变质变规律与肯定否定规律是“二”。
用逻辑关系图表示,是这样的形式:对立统一规律┤ (核心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变化规律:内部变化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发展规律:外部过程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包含在肯定否定规律内部,属于发展的连续性具有的客观规律。
从哥德巴赫猜想的哲学证明中我们看到,对立统一规律表现得最突出,其次是量变质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存在不存在呢?我们说,这个规律在哲学证明中也体现出来了,但是很不明显。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质、量、度。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的规定性。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一定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
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一定的质就是一定的事物。
质是人们区分、认识具体事物的客观依据。
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事物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只要不引起质的变化,一事物仍保持其质的稳定性,仍是原来的事物。
这种保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就是度。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进一步展开,它所提示的是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总趋势。
1、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指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的方面;否定方面则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促使事物质变走向死亡的方面。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1)唯物辩证法的含义及内容①辩证法是指用联系、运动、发展、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世界及其运动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作为唯一科学的发展观,就其本质特征而言,它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②它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两大总特征、三大基本规律和辩证法的范畴等内容。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①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包括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②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确立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的理念,充分考虑到事物之间联系的特点,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或关系。
(3)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必然会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就是发展。
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过程是指事物都要经历一个发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无数有限的具体过程构成无限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③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任何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
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要看成变化、发展的过程。
2.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特点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③矛盾的斗争性的存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同一性的存在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矛盾的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矛盾斗争性的存在都以统一体的存在为前提,不存在脱离同一性的斗争性。
⑤矛盾的同一性也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不是完全相等,脱离了斗争性的同一性也是不存在的。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内容提要 重点难点 理论学习
一、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1、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存事物之中的预示事 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 东西。
疑难解析
❖可能性与偶然性有一定的联系。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因果观念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具 有的因果联系的主观反映,唯物辩证法 的因果范畴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概括出 来的,而不是头脑中虚构出来的。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内容提要 重点难点 理论学习 疑难解析
一、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因果联系是普遍的。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第五节 本质和现象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内容提要 重点难点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理论学习 疑难解析
一、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三、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一、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内容提要
1、必然性和偶然性
重点难点 理论学习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 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疑难解析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一、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
Preparedon22November2020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现象和本质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一对辩证统一: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
例如,谁都可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但要揭示这个现象的本质(万有引力定律)则需要理性分析和思考。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的,都是本质的某种表现(例如,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着本质,假相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同时,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现象表现出来。
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这个分析研究的过程常常被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内容和形式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
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对辩证统一:1.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内容不同于形式。
2.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
其二,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或说服务于内容。
因为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不讲究实际效果的形式被称为形式主义。
其三,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复杂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旧形式可以服务于新内容,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二节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 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差异,这种本质差异是 双方斗争的基础;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排斥,朝各自相反的方 向相互作用;比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克服,其结果是新事物 克服旧事物 。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 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概念:
►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许多关系,如金、木、 水、火、土之间有并存关系、依赖关系、相互影响 关系等。但从发展的角度看,从本质的角度看,它 们的关系是相生相克关系。 “相生”就是同一关系 “相克”就是对立关系。任何事物内部从运动发展 角度看都有两种相反因素、趋势、力量,二者既有 对立关系,又有同一关系,这两种关系之间也有关 系。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 关系的哲学范畴。
3.世界“辩证图景”的内在规 律
►三大规律及其特点: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 力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 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 道路
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 ⒈ (从自身内容来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 展的内在动力。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相互区别、相互统一 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 泉和动力,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推动事物运动、 变化和发展。这就从根本上阐明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实质。
► 矛盾是客观的,一方面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另一方 面矛盾的性质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等是 客观的。
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答题1、什么是哲学?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答: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可以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联系和区别来回答。
2、[无]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答:此题可从四个方面分析:①从研究对象上分析②从哲学史上分析③从哲学理论本身来分析④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分析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一原理有何重要意义?答:先简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①物质运动是永恒、无条件、绝对的,而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相对的。
②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
③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
意义:要求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对立统一中把握物质的运动,反对形而上学地理解它们。
5、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重要意义?答:①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②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③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是把事物区别开来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6、什么是联系?什么是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答:①“联系”这个哲学范畴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
②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
③联系的普遍性是指:第一,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的存在,都同周围的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的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
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都是整个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部分或环节。
每一事物通过其自身体现其他与之相联系的事物。
7、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辩证法及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现象与本质
怎样认识假象?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物内 部特殊矛盾造成的、并决定事物根本性质的内 在根据。
闪电的本质 是云层中的正电 与负电相遇而发 生猛烈放电的过 程。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与本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现象不 能脱离本质,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即使假 象也是本质的反映。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 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 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 律。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 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 和发展的规律。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 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 、认识论的统一。
原因和结果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是原因,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因果联系的本质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风吹草动
熟能生巧
原因和结果 闪电之后必然伴有雷声,但闪电不是 打雷的原因,闪电和打雷都是云层中正电与 负电碰撞的结果。闪电和打雷不是引起和被 引起的关系。
打 雷
闪 电
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联系和发展 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 不移的趋势。
集成电路线路板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
生物圈实 验室
“先驱 者” 号
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在把握内容与形式这对范畴时,既要 重视内容,反对形式主义,又要善于运用 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
只讲究形式,没 有内容,抓落实就 会成空话。 江泽民
试述唯物辩证法各个部分的内容及内在联系,概括其基本思想,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其方法论意义。
试述唯物辩证法各个部分的内容及内在联系,概括其基本思想,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其方法论意义。
(字数要求在3000字左右)答:⒈唯物辩证法各个部分内容及内在联系:⑴唯物辩证法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矛盾、联系与发展。
具体分为:①一个核心——矛盾(包括: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②两个基本特征——联系(包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系统与要素辩证关系原理)和发展(包括: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原理,过程论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展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③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④五对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
⑵唯物辩证法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①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和中心内容;②联系与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③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
⒉概括基本思想,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事物又是不断发展创新的。
事物必然存在矛盾,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⑴核心——矛盾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及其关系。
①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与趋势。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观点一分为二地认识和处理问题。
[整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一把钥匙,回答的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
矛盾对立面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分离。
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连结不可分割,谁也离不开谁。
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矛盾是一切运动的根源,变化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自身内部的矛盾,在于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事物的发展是“自己运动”,自身内部的矛盾,即内因。
外部矛盾即外因。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政策,是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体现。
3.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共性是指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处不在,事事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个性是指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矛盾及其方面各有特点。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就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公孙龙白马非马论,夸大了白马的个性,忽略了白马的共性,走向诡辩论。
二、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
1.质量度质,世界上各种事物所以是这物而非他物,是因为每一事物都有区别他事物的特殊的质;量,是指事物规模的大小、运动速度的快慢、颜色深浅数目多少等等。
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会影响事物的存在,使事物保持一定质的数量界限就是度。
2.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一切事物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发展就是沿着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交替中实现。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辩证的否定观哲学上有两种对立的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主观任意的否定,是全盘抛弃一笔勾销: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它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的统一,是扬弃,扬弃是辩证否定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
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26
首先,坚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自觉地运用内容决定 形式、形式必须适合内容的唯物辩证法原则,可以促进事 物的发展。由于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内容,所以 要善于根据内容的发展,适时地、正确地变革旧的形式。
其次,自觉地运用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辩证法,善于分析 各种形式,既可以利用旧形式为新内容服务,也可以创造 新形式为新内容服务。
点我回哦
2020/6/26
2020/6/26
•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是相 互作用的关系。 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内容和形式 是现实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这两个不同方面,两者 是对立的。同时,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依存的。任何内容 都具有某种形式,离开了形式,内容就不能存在;任何形 式都是一定内容的形式,离开了内容就没有形式。同时, 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作用的。第一,内容决定形式。 第 二 形式对内容有重大的反作用。第三 ,内容和形式是相 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
2020/6/26
《狗镇》第5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参赛影片
• 《狗镇》 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辨证关系
2020/6/26
请尊重作者劳动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天津商业大学数学1102班
2020/6/26
1
形式与内容的含义
2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3 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4
形式和内容的普遍存在
2020/6/26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任何事物都具有的内在 结构及其外在表现的一对范畴。所谓内容 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即事物的各种 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 特征、成分、运动的过程、发展的趋势等 等的总和。所谓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 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
最后,自觉地运用内容和形式矛盾运动的原理,既不死抱 住过时的形式不放,又不过早地任意改变尚有积极作用的 形式。为此,在实践中既要反对片面夸大形式作用的形式 主义,又要反对抹杀形式作用的形式虚无主义。
2020/6/26
点我回哦内容与形式辩证Fra bibliotek系的存在在美学中,“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 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虽然它和事物的 美的形式不同,美的形式要和美的内容直接联系而存在, 而形式美则指美的形式的共同特征,它体现的内容是朦 胧的,间接的,但是也不能把形式美看作是无内容美的 单纯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