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5 韧性剪切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二)糜棱岩的类型
• 根据糜棱岩中细粒化基质的含量可将糜棱 岩系列的岩石划分为初糜棱岩、眼球状糜棱岩 (图15-7B)、糜棱岩 (图15-7A)和超糜棱岩。 • 准塑性糜棱岩既具有塑性变形特征又有脆性变 形行为,所谓的S-C糜棱岩和部分眼球状糜棱岩, 大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反映了脆 - 韧性过渡区域 内岩石的流变学性状。 • 随着变形后重结晶的增高,糜棱岩的细小 颗粒或多晶集合体将重新结晶而长大,使糜棱 岩转变成各种结晶片岩。根据其结晶程度和结 晶颗粒的大小,分为千糜岩、变余糜棱岩、构 造片岩和构造片麻岩。
图15-8(左)千糜岩(d=3mm), 由石英和白云母组成(据 Williams,1982)
图15-9江西大余构造片岩(右) 石英呈矩形晶体,白云母为细 长条、片状岩石片状构造明显 ( 显 微 照 片 素 描 , 正 交 ×170) (据孙岩,韩克从)
19
5. 糜棱岩与区域变质岩有时在 露头或手标本上都难以区别,以下 几方面特征有助于认识糜棱岩:
tan d z (此处z是小单元剪切带的宽度)
tan2 ' 2

11
cot ' cot

以上表达式反映了剪切带内一 些基本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基于 假设小均匀剪切应变单元。对于天 然剪切带来说,剪切应变值不是变 化的。它在带的中心最高,边界处 最低。因此,剪切带中各物理量的 计算较复杂。
27
鞘褶皱在YZ面上的形态
28

鞘褶皱的形成有多种方式。有的是先 期褶皱在剪切过程中枢纽被弯曲,甚至可 以变得很尖,形成翼间角较小的鞘状褶皱, 是叠加变形的结果。多数鞘褶皱是由被动 层中存在着原始偏斜,如原始厚度不等的 局部原始偏斜,或层面斜交于剪切方向及 其他的局部不均一性,在递进剪切作用下 发育成枢纽弯曲或形态复杂的褶皱。当应 变值很大时(γ>10)才形成典型的鞘褶皱。
21
• •
22源自文库
23
• 3、鞘褶皱 • 韧性剪切带中的褶皱与地壳浅层次常 见的褶皱的几何形态不同。剪切带中大部 分褶皱的褶轴与拉伸线理的方向大致平行, 这种褶皱称为A型褶皱(图15-12B、D和E); 而浅层次褶皱的褶轴与拉伸线理相垂直, 这种褶皱称为 B 型褶皱 ( 图 15-12C) 。 A 型 褶皱一般发育在剪切带的强烈剪切部位, 可以是受剪切作用直接形成,或由较开阔 的 B 型摺皱随着剪切变形的加剧,使褶皱 平行拉伸线理而形成。
25
26

鞘褶皱是韧性剪切带中一种特殊的 A型褶皱。因 形似刀鞘故名鞘褶皱。鞘褶皱常成群出现。鞘褶皱大 多呈扁圆状或舌状,或成圆简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 沿剪切方向拉得很长。为了研究方便将鞘褶皱的长轴 (平行运动方向)确定为X轴;Y轴与X轴垂直,并平行于 剪切面;Z轴垂直于XY面 (图15-12E)。 • 鞘褶皱在不同断面上的形态变化很大。在垂直X轴 的YZ面上以封闭的圆形、眼球形、豆荚状为典型特征 (图15-13A)。在XZ断面上多为不对称及不协调的褶皱, 其轴面的倒向为剪切方向 (图15-12D、E,图15-I3B); 在XY断面上褶皱不明显,但显示出长条形或舌形等, 其上发育有明显的拉伸线理,拉伸线理指示剪切运动 的方向。
2

根据剪切带的几何产状和运动方式,可将剪切带划
分为走滑(平移)型剪切带、推覆(逆冲)型剪切带和 滑覆( 正断 ) 型剪切带等三种类型 。根据剪切带发育 的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的不同可将剪切带划分为下列三 种基本类型(图15-1):
图15-1剪切带的类型图示
(据J.G.Ramsay,1980) A.脆性剪切;B.脆-韧性剪切;C.韧-脆性剪切,D· 韧性剪切带
14
构造岩分类表
(据Marshak and Mitra,1988,钟增球修改,1994)
15
• (一)糜棱岩的基本特征
一、糜棱岩
• 1981 年在加利福尼亚彭罗斯国际糜棱岩研讨会 上,普遍认为糜棱岩的三个基本特征是:①与原 岩相比,粒度显著减小;②具增强的面理和 (或) 线理;③发育于狭窄的强应变带内。 然而,多 年的实践发现,凭这三个特点有时仍难以将糜 棱岩与面理化的碎裂岩很好地区分开来。因此, 对糜棱岩的基本特征鉴别还应加上另--个特征, 即:④岩石中至少有一种主要的造岩矿物发生 了明显的塑性变形。其显微构造,如丝带构造 及核慢构造等都表现出塑性变形、动态恢复及 动态重结晶的特点。这是现代糜棱岩概念的四 个基本要素。
第六章(五) 韧性剪切带
韧性剪切带的概念是从韧性断层一词演化 而来。6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断层是脆性破裂 的产物。60年代所做的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证实, 岩石在高温、低速条件下具有韧性行为,从而 认识到韧性断层的存在,并掀起了韧性剪切带 的研究高潮。 韧性剪切带在变质岩区广泛发育。
1
第一节 剪切带的基本类型 • 剪切带是平面状或曲面状的高剪切应 变带,其长宽比至少大于 5:1 。其尺度可 从超显微的晶格位错到造山带或变质基底 内几十公里宽和上千公里长的韧性剪切带。 • 剪切带的研究不仅是造山带研究中 的重要课题,且在整个岩石圈构造及全球 构造动力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2
第三节 韧性剪切带内的岩石变形
• 从力学观点来看,韧性剪切带就 是地壳和岩石圈中不同尺度的缺陷, 是应变软化带和应变局部化带,其变 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速率和温度等 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受不同的流动 律控制。从而形成了特征性的岩石、 构造和其他微观变形现象。
13
断层构造岩分为两大系列:脆性断层-碎 裂岩系列和韧性剪切带-糜棱岩系列。 前者的细粒化主要是由于机械破碎而成, 而后者的形成作用极其复杂,原有物质 通过韧性变形、动态重结晶细粒化而形 成基质,并因塑性流变而具糜棱面理, 未细粒化部分构成残斑。 糜棱岩常见的显微构造有:波状消光、 变形纹、变形带、核幔构造、压力影等 等,说明它与碎裂岩类动力变质岩的形 成机制完全不同。
6
7

以上三种剪切带反映了它们形成时岩 石的力学性质的差异,也反映了地壳和岩 石圈不同层次、不同物理环境和不同流变 机制条件下岩石的应变局部化特征。 • 简单说来,由浅层至深部,剪切带的性 质和产状变化是多重的(图15-4)。
8
第二节、简单剪切带的基本几何关系
• 各类剪切带的变形都是非均匀简单 剪切。一个非均匀简单剪切可看作是若 千个无限小的均匀剪切带的组合。因此, 一个小的均匀简单剪切单元的应变特征 是分析所有剪切带变形的基础。在分析 均匀简单 · 剪切单元的基本几何关系时, 一般作如下假设 (图15-6): • (1)坐标的选择。设平行剪切方向为X 轴,剪切面为 Xy 面, y 轴垂直于 X 轴, Z 轴垂直于Xy面 (图15-6A)。
①糜棱岩带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产于狭窄 的强烈变形或退变质带中; ②糜棱岩面理发育,组成糜棱面理的矿物 具有明显的动态重结晶现象,拉伸线理 发育; ③糜棱岩是塑性变形与剪切作用共同产生 的,所以糜棱岩中旋转、剪切等显微构 造发育。
20
二、韧性剪切带内的褶皱变形
• • • 在各向异性的地质体内产出的韧性剪切带内, 经常出现复杂的 褶 皱变形,其主要的 褶 皱变形类 型有: 1、被动相似褶皱 由于剪切带内差异性剪切作用,改变了先存 面状构造的方位,导致标志层出现被动 褶 皱,一 般形成相似 褶 皱。 褶 皱轴平行于原始标志层与剪 切带的Xy面的交线。轴面平行于剪切带 (图15-10)。 2、主动纵弯褶皱 是先存标志体或面状构造受挤压失稳形成的 ( 图 15H1) 。褶皱形成的先决条件是 : 标志体与围岩 之间存在能干性差。
17

千糜岩 是糜棱岩的一个变种,具有千枚
岩的外貌,其中有大量的含水的片状或纤维状 矿物,如绢云母、绿泥石、透闪石、阳起石等 构造片岩 具有明显的面理构造和新生的矿物。 颗粒一般较大 ( > 0.5mm) ,有时可见到变余的 糜棱结构。其中的石英在平行的云母类矿物的 限制下常形成矩形晶体,其长边平行面理 ( 图 15-9)。如残存有长石斑晶,则形成眼球状片麻岩。
5
• 3.韧性剪切带
韧性剪切带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 狭窄高剪切应变带 (图15-1D和图15-2)。典型的韧性剪 切带内变形状态从一壁穿过剪切带到另一壁是连续的, 不出现破裂或不连续面;带内变形和两盘的位移完全 由岩石的塑性流动或晶内变形来完成。因此,韧性剪 切带具有“断而未破,错而似连” 的特点 (图15-1D和 图15-2)。
29
三、新生面理和线理
• 许多韧性剪切带中,常发育有由矿物或矿 物集合体的优选方位平行于剪切带的应变椭球 体的Xf Yf面而形成的面理,即剪切带内面理(S)。 它在剪切带内的方位变化受应变强度的控制。 因此,剪切带内面理(S)的方位随着从剪切带的 边缘到中心的应变加强而相应改变。在简单剪 切带边部, “S”型面理与剪切带的边界夹角成 45°,在中部随着主应变量的增加;则夹角变 小趋近于 0°,穿过剪切带形成“ S” 型面理 ( 图 15-6B)。
9
10

(2)设应变椭球的三个主应变轴为Xf 、yf和Zf并且Xf ≥yf≥Zf , 同时还假设yf不变,即e2=0,作为平面应变分析,中间应变轴yf包 含在平行剪切带两边界的平面中。在XZ面上测得主应变轴Xf , 与X轴的夹角为θ′。 • (3) 设原先存在的平面标志层在 XZ面上的迹线与 X 轴在变形 前的夹角为α,变形后的夹角为α′ 。原单位半径的圆变为应变椭 圆,其主轴沿Xf长度为1十e1 ,而沿Zf的长度为1十e3,Xf的旋转角 度ω=θ-θ′ γ为剪应变,ψ为角剪切,d为平行X轴的位移距离。 •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剪切带的基本几何关系可表示为:
• 变余糜棱岩 是介于构造片岩和糜棱岩间的一
个过渡类型,它虽然具有广泛的重结晶作用, 但糜棱岩的结构构造仍明显可辨。变余糜棱岩 与糜棱岩的区别在于后期重结晶的强弱。
18
图15-7糜棱岩
(据H. Williams,1982) A.长英质糜棱岩,d =5mm ,碎斑为长石, 石英拉成丝带状,围绕着碎斑 B. 眼球状糜棱岩, d = 6mm ,长石呈眼球 状,基质由白云母、绿泥石组成,围绕 碎斑分布
3

1.脆性剪切带(断层或断裂带) 的特点是具有一个或 多个清楚的不连续界面(图15-1A),两盘位移明显,变形集 中在个别不连续面上,其两侧岩石几乎未受变形,伴生有 各种碎裂岩系列的断层岩。
4

2. 脆-韧性过渡型剪切带
脆-韧性剪切带有多种类型,主要型式有两种:①似断层牵 引现象的脆 - 韧性剪切带 ( 图 15-1B) ,在韧性变形的岩石内部发育 不连续面,沿不连续面可能产生摩擦滑动,而其两侧一定范围内 的岩层或其他标志体则发生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②韧-脆性剪切 带由张裂脉的雁行状阵列表现出来(图15-1C),雁列张裂隙反映岩 石的脆性变形,而张裂隙之间的岩石一般受到一定程度的塑性变 形。
24
鞘褶皱或斜褶皱一般发育在剪切带的强烈 剪切部位,其最本质的特点是拉伸线理与褶皱 轴趋近平行,故都属于A型褶皱。 这类褶皱可以是受剪切作用直接形成,也可 能由先存B型褶皱随变形加剧使枢纽强烈弯曲, 甚至拉长呈刀鞘状,使褶皱伸长与拉伸线理平 行。在韧性剪切带申,常常可以由边部到其强 化带看见从B型褶皱到A型鞘褶皱的演变过程(图 15-12)。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鞘褶皱的样式奇特,为 研究方便,常将鞘褶皱平行运动方向确定为X轴, y 轴平行于剪切面并与 X轴垂直,构成 XY面 Z 轴 则在横切面上,并与 X、 y 轴相垂直并构成 yZ面 和XZ面 (图15-13)。
30

据剪切带内面理 (S)与剪切带边界的夹角 及其变化可以测量平行于剪切带的剪应变,从 而计算出横过剪切带的总位移,具体的计算方 法:在垂直于y轴的剪切带的剖面 (XZ面)上,横 穿剪切带,从剪切带的边界直至中心,依次测 量各点的剪切带内面理(S)与剪切带壁(即X方向) 的夹角θ ,据公式 tan2θ=2/γ ,利用 θ′求出剪 应变量γ (图15-6C)。以剪应变(γ)为纵坐标,以 测点到剪切带一边的距离(x)为横坐标,作剪应 变 (γ) 与距离 (x) 的曲线图 ( 图 15-6D) 。曲线与横 坐标包围的面积就是总的横过剪切带的位移距 离(d)。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