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法处理水技术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膜法处理水技术综述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庆气层、好气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气层的好气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气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其实,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一样,同属好气生物处理方法。但活性污泥法是依靠曝气池中悬浮流动着的活性污泥来分解有机物的,而生物膜法则上要依靠固着于载体表面的微生物膜来净化有机物。

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以下特点:

①固着于固体表面上的生物膜对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操作稳定性好。

②不会发生污泥膨胀,运转管理较方便。

③由于微生物固着于固体表面,即使增殖速度慢的微生物也能生长繁殖。而在活性污泥法中,世代期比停留时间长的微生物被排出曝气池,因此,生物膜中的生物相更为丰富,且沿水流方向膜中生物种群具有一定分布。

④同高营养级的微生物存在,有机物代谢对较多的转移为能量,合成新细胞即剩余污泥量较少。

⑤采用自然通风供氧。

⑥活性生物难以人为控制,因而在运行方面灵活性较差。

⑦由于载体材料的比表面积小,故设备容积负荷有限,空间效率较低。国外的运行经验表明,在处理城市污水时,生物滤池处理厂的处理效率比活性污泥法处理厂略低。50%的活

性污泥法处理厂BOD

5去除率高于91%,50%的生物滤池处理厂BOD

5

去除率为83%,相应的

出水BOD

5

分别为14和28mg/L。

生物膜法的主要形式按膜与废水的接触方式可分为两种:填充式和浸渍式两种。填充式包括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浸渍式包括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

目前所采用的生物膜法多数是好氧装置,少数是厌氧形式,如厌氧滤池和厌氧流化床等。这里主要讨论好氧生物膜法。

基本原理

生物膜法处理废水就是使废水与生物膜接触,进行固、液相的物质交换,利用膜内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使废水获得净化,同时,生物膜内微生物不断生长与繁殖。生物膜在载体上的生长过程是这样的:当有机废水或由活性污泥悬浮液培养而成的接种液流过载体时,水中的悬浮物及微生物该吸附于固相表面上,其中的微生物利用有机底物而生长繁殖,逐渐在载体表面形成一层粘液状的生物膜。这层生物膜具有生物化学活性,又进一步吸附、分解废水中是悬浮、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污染物。

为了保持好气性生物膜的活性,除了提供废水营养物外,还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好氧条件,亦即向生物膜供氧。在填充式生物膜法设备中常采用自然通风或强制自然通风供氧。氧透入生物膜的深度取决于它在膜中的扩散系数,固-液界面处氧的浓度和膜内微生物的氧利用率。对给定的废水流量和浓度,好气层的厚度是一定的。增大废水浓度将减小好气层的厚度,而

增大废水流量则将增大好气层的厚度.

生物膜中物质传递过程如图14-1所示。

由于生物膜的吸附作用,在膜的表面存入一个

很薄的水层(附着水层)。废水流过生物膜时,

有机物经附着水层向膜内扩散。膜内微生物在

氧的参加下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机体新陈代

谢。代谢产物沿底物扩散相反的方向,从生物

膜传递返回尔相和空气中。

随着废水处理过程的发展,微生物不断生张繁殖,生物膜厚度不断增大,废水底物及氧的传递阻力逐渐加大,在膜表层仍能保持足够的营养以及处于好氧状态,而在膜深处将会出现营养物或氧的不足,造成微生物内源代谢或出现厌氧层,此处的生物膜因与载体的附着力减小及水力冲刷作用而脱落。老化的生物膜脱落后,载体表面又可重新吸附、生长、增厚生物膜直至重新脱落。从吸附到脱落,完成一个生长周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整个反应器的生物膜各个部分总是交替脱落的,系统内活性生物膜数量相对稳定。膜厚2~3mm,净化效果良好。过厚的生物膜并不能增大底物利用速度,却可能造成堵塞,影响正常通风。因此,当废水浓度较大时,生物膜增长过快,水流的冲刷力也应加大,如依靠原废水不能保证其冲刷能力时,可以采用处理出水回流,以稀释进水和加大水力负荷,从而维持良好的生物膜活性和合适的膜厚度。

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包括时气、厌气及兼气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主要是纤毛虫)和较高等的动物,其中藻类、较高等生物比活性污泥法多见。微生物沿水流方向在种属和数目上具有一定的分布。在塔式生物滤池中,这种分层现象更为明显。在填料上层以异养细菌和营养水平较低的鞭毛虫或肉足虫为主,在填料下层则可能出现世代期长的硝化菌和营养水平较高的固着型纤毛虫。真菌在生物膜中普遍存在,在条件合适时,可能成为优势种。在填充式生物膜法装置中,当气温较高和负荷较低时,还容易孳生灰蝇,它的幼虫色白透明,头粗尾细,常分布在生物膜表面,成虫后在生物膜周围翔栖。

生物相的组成随有机负荷、水力负荷、废水成分、PH值、温度、通风情况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几种典型生物膜法

1.生物滤池

一、构造

生物滤池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或砖石砌筑而成,池平面有矩形、圆形或多边形,其中以圆形为多,主要组成部分是滤料、池壁、排水系统和布水系统。

这里着重介绍滤料:滤料作为生物膜的载体,对生物滤池的工作影响较大。滤料表面积越大,生物膜数量越多。但是,单位体积滤料所具有的表面积越大,滤料粒径必然越小,空隙也越小,从而增大了通风阻力。相反,为了减小通风阻力,孔隙就要增大,滤料比表面积将要减小。

滤料粒径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有机负荷和水力负荷等因素,当有机物浓度高时,应采用较大的粒径。滤料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其害重应小,以减少交承结构的荷载;滤料既应能抵抗废水、空气、微生物的侵蚀,又不应含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的杂质;滤料应能就地取材,价格便宜,加工容易。

生物滤池过去常用拳状涂料,如碎石、卵石、炉渣、焦炭等,而且颗粒比较均匀、粒径为25~100mm,滤层厚度为0.9~2.5,平均1.8~2.0m。近年来,生物滤池多采用塑料滤料,主要由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酸胺等加工成波纹板、蜂窝管、环状及空圆柱等复合式滤料。这些滤料的特点是比表面积大(达100~340m2/m3),孔隙率高,可达90%以上,从而大大改善膜生长及通风条件,使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二、基本流程

生物过滤的基本流程与活性污泥法相似,由初次沉淀-生物滤池-二次沉淀等三部分组成。在生物过滤中,为了防止滤层堵塞,需设置初次沉淀池,预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二次沉淀池用以分离脱落的生物膜。由于生物膜的含水率比活性污泥小,因此,污泥沉淀速度较大,二次沉淀池容积较小。

由于生物固着生长,不需要回流接种,因此.在一般生物过滤中无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但是,为了稀释原废水和保证对滤料层的冲刷。一般生物滤池(尤其是高负荷滤池及塔式生物滤池)常采用出水回流。

生物滤池可根据设备型式不同分为普遍生物滤池和塔式生物滤池。也可根据承受废水负荷大小分为低负荷生物滤池(普通生物滤池)和高负荷生物滤池。

低负荷生物滤池承受的废水负荷低,占地面大,水流的冲刷能力小,容易引起滤层堵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