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中国建筑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商朝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建筑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

古代中国建筑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

在原始社会,中国人民居住在洞穴和茅草屋中,这些简陋的建筑主要是为了遮风挡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石头和木材建造房屋。

商朝时期,出现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都城,城墙、宫殿和祭祀建筑等开始兴起。

随着奴隶社会的到来,中国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开始兴起,城市规划和城墙建设变得更加重要。

同时,寺庙和陵墓的建设也逐渐兴起,这些建筑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和信仰。

封建社会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建筑以宫殿和园林为代表,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明清时期,紫禁城和圆明园等宫殿建筑广为人知。

同时,中国的园林艺术也达到了巅峰,苏州的拙政园和北京的颐和园等都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中国建筑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20世纪初,西方的建筑风格开始影响中国,现代派建筑逐渐兴起。

同时,中国也开始注重保护和修复古代建筑,例如故宫、长城和丽江古城等。

近年来,中国建筑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现代化建筑涌现出来。

高楼大厦、体育场馆、交通枢纽等现代建筑成为城市的新地标。

同时,中国也开始注重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加环保和节能的方向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建筑史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过程。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中国建筑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无论是古代的宫殿和园林,还是现代的高楼大厦,都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

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大室内的使用面积,在建筑平面 上创造性地使用“减柱法”,使梁架结构发生一些变化。
华严寺位于 大同古城内西南 隅,始建于辽重 熙七年(公元 1038年),依据 佛教经典《华严 经》取“慈悲之 华,必结庄严之 果”的大乘教义 而命名。
奉国寺在辽宁 省义县城内东街路 北。创建于辽开泰 九年(1020)。初名 咸熙寺,后易奉国 。寺内主要建筑为大
北京友谊宾馆贵宾楼
上海体育馆(上海大舞台)
(5)20世纪80年代建筑
这个时期,建筑创作的发展涉及面之广,类型之多,规模之大,在历史上是 空前的。高层建筑中以其功能多样,空间组合丰富,造型独特称为每一个大城市 的标志性建筑,如北京国际饭店、广州白天鹅宾馆。
(6)20世纪90年代至今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88层的金茂大厦、台湾101大厦竞相攀高。在各 城市涌现多种代表作品,如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简洁的平面组合,给人们现 代建筑的时代感和雕塑感。
太和殿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其建筑规制 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而太和殿之上为建筑形式最高的 重檐庑(wǔ)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在中国古建筑的 岔脊上,都装饰有镇瓦,这些镇瓦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 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 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钩心斗角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魏晋南北朝时 期是历史上大 动乱的时期, 佛教得以广泛 地传播与发展 。一时间,兴 建佛寺,蔚然 成风。这个时 期还有石窟寺 的出现。很多 成为了我国古 代文化的宝贵 财富。图为山 西大同的云冈 石窟。
图为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中国建筑发展简介

中国建筑发展简介
明清两朝是继汉唐宋建筑之后,中国封建社 会的最后一个高潮。不仅发展了传统的木构 技术,而且在砖石、琉璃、硬木装修陈设上 都遗留下很多不朽之作。
故宫是世界建筑史上规模最大的宫殿群,被 人们称作“殿宇的海洋”。
明清时期园林的建设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陵墓方面有明十三陵和清东陵等按照风水堪
商 朝 黄陂 盘龙城宫殿
武汉市江夏区范围的黄陂县
西周扶风召陈遗址复原图
陕西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安阳殷墟遗址古称“北蒙”,是中国商代晚期都城,也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 代都城遗址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战国中山王陵
秦汉—砖石建筑的成就
秦朝修建了象征中华民族的万里长城、举世 闻名的骊山陵、规模空前绝后的阿房宫等不 朽建筑。
留园
狮子林
网师园
拙政园
拙政园
颐和园十七孔桥
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现代建筑物
钢筋、水泥、混泥土的使用,使得大跨、高 层建筑物发展迅猛。
上海东方明珠
北京人民大会堂
鸟巢
水立方
上海金茂大厦
广州中天广场大厦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
返回
中国建筑发展简介
中国建筑的历史,由石器时代的酝酿, 到夏商周的兴起,经过秦汉魏晋等朝代 的发展,至唐宋时期形成第一个高潮, 再经过金元的短暂过渡,终于在明清时 期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旧石器时代—穴居与巢居
穴居和巢居是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主要的两 种居住方式。
由于我国的原始地貌特点,在北方高亢的黄 土地带发展出了半穴居,而在南方水网密布 的低洼地区,则形成了巢居的体系。
其奢侈,被明、清建筑继承。 元朝宗教建筑异常兴盛,修建了许多喇嘛庙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中国建筑史发展的主要历程:
古代时期:古代时期的建筑主要以木质、土质为材料,如殷商时期的夏商时期的城墙、商代王陵、周代宫殿等。

秦汉时期:封建帝王时期的建筑表现出富丽堂皇、宏伟壮观的特点。

此时期的著名建筑有兵马俑、陵墓和宫殿等。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高峰期,这个时期的建筑主要以木质、砖、石等材料为主。

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当属唐代的大雁塔和敦煌莫高窟等。

宋元时期:宋元时期的建筑呈现出更加细致、精美的特点,同时意蕴更加丰富。

此时期的著名建筑有汉口了解寺、庐山白鹿洞书院等。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建筑延续了宋元时期的传统,重点体现出木结构建筑和砖石结构建筑。

此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有紫禁城、天坛、颐和园等。

现代建筑: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受西方建筑形式,同时也开始注重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借鉴。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有北京大学校园、上海市政府大楼以及全国第一家现代化百货公司“新华百货”。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前言古代世界曾经有过大约七个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

只有中国建筑、西方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其中又以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成就也就更辉煌。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期:(未形成统一意见)1、原始社会后期——春秋战国时期(萌芽期)2、秦汉——三国时期(成型期)3、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期)4、隋唐两代(成熟期)5、宋元两代(转变期)6、明清两代(渐进期)一、原始社会建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它的成熟必然是由完全不成熟的初始形态经过不断地演变,历经一个复杂的、长久的过程,才能最终实现。

中国建筑的发展也不例外,而中国建筑的初始时期,即它的完全不成熟时期,就是原始社会时期。

(一)、栖身天然洞窟:大自然的洞穴,展示了神秘的地下世界,同时也为人类在长期生存期间提供了最原始的家。

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状况下,原始人类在吃、穿、住等各个方面,大多是依靠自然地恩赐,吃天然的野果、穿树叶裹兽皮,天然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的“家”,它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求。

原始人在选择天然洞穴时也有一定的选址观念,在他们看来,适合居住的洞穴应该满足这样的条件:首先,它应该接近水源,以方便汲取生活用水和渔猎。

其次,洞口要高一些,以防止被水淹到。

再次,洞内必须干燥一些,以利于生活。

最后,洞口不应该朝向寒风吹来的方向。

从原始人的生活遗迹可以看出,他们日常使用的主要是接近洞口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比较干燥,有充足的空气利于生存。

洞窟深处的低凹部分则用于埋葬死者。

(二)、挖土为穴,构木为巢大自然中没有那么多适宜居住的理想洞穴,原始人基于居住自然洞穴的经验,经过长期摸索之后逐渐学会了自己动手挖掘适宜居住的洞穴。

巢居与穴居主要发展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两大发祥地),对于整个中国建筑史来说,原始的、极其简陋的巢居、穴居,却为其后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它们成为中国建筑的两大源头。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发展历程中国建筑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进入殷商时期后,建筑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此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也不断变化和完善。

下面,我将介绍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是古代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到公元7世纪结束。

古代时期主要包括了两个朝代:先秦时期和秦汉时期。

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主要采用榫卯结构进行连接。

在建筑风格上,古代时期的建筑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追求简洁、方正和稳重的风格。

第二个重要时期是唐宋时期,这个时期持续了整整五百多年,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建筑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宫殿和寺庙建筑方面。

建筑结构更加精细和复杂,多采用榫卯结构和瓦当等技术。

在建筑风格上,唐宋时期的建筑注重造型的美感和图案的丰富性,同时也兼顾到了建筑的实用性。

明清时期是中国建筑史的第三个重要时期,从明朝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了儒家思想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中国的建筑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建筑材料也开始逐渐从木质转向砖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这种建筑更注重自然景致的营造和室内外空间的设计,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园林艺术。

20世纪以后,中国的建筑风格逐渐受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并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现代建筑涌现出来。

中国的城市变得更加繁忙和现代化,建筑风格也趋向于多样化和国际化。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史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风格的转变。

从古代的木结构建筑,到唐宋时期的宫殿和寺庙建筑,再到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以及现代的高楼大厦,中国的建筑史不仅展示了建筑技术的进步,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中国建筑的独特性和博大精深的历史背景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价值。

中国建筑发展史大全(综合版)

中国建筑发展史大全(综合版)
序言1
中国建筑是以中国长江黄河一带为中心,受此地区 影响,其建筑形式类似,使用材料,工法,营造语言, 空间,艺术表现与此地区相同或雷同的建筑,皆可统称 为中国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 幅员辽阔,各处的气候,人文,地质等条件各不相同, 而形成了中国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尤其民居形式更为 丰富多彩。如南方的干阑式建筑、西北的窑洞建筑、游 牧民族的毡包建筑、北方的四合院建筑等等。
史前及先秦建筑
史前及先秦建 筑
史前建筑
殷商及西周建 筑
春秋战国建筑
南方史前建筑
北方史前建筑 偃师二里头殷
代宫殿遗址 城市
浙江余姚河姆 渡建筑遗址
半坡遗址
我国史前建筑特点
我国史前时期的建筑,“下者为巢,上 者为营窟。”
南方多为巢居,北方多为穴居(营窟)。
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
我国的古建筑,最早的要数浙江余姚的河姆渡的史前建 筑了。这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最早的木构建筑。
都市之制:天子都
城“方九里,旁三
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 社,面朝后市..”。 盖自三代以降,我 国都市设计已采取 方形城郭,正角交 叉街道之方式。
偃师二里头殷代宫殿遗址
位于河南北部的偃师二里头的殷代宫殿遗址,是 迄今所知最早的完整的殷代宫殿遗址。
春秋战国建筑特点
当时盛游猎之风,故喜园囿。其中最常见之建筑物厥 为台。台多方形,以土筑垒,其上或有亭榭之类,可 以登临远眺。台之纪录,史籍中可稽者甚多。
殷商及西周建筑特点
至殷代末年,纣王广作宫室,益广囿苑,“南距朝歌, 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然周武王革命之
后,已全部被毁。箕子自朝鲜“朝周,过故殷虚,感 宫室毁坏生禾黍”而伤之。其后约三千年,乃由中央 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予以发掘,发现若干建筑遗址。 其中有多数土筑殿基,上置大石卵柱础,行列井然。 柱础之上,且有覆以铜櫍者。其中若干处之木柱之遗 炭尚宛然存在,盖兵乱中所焚毁也。除殿基外,尚有 门屋,水沟等遗址在。其全部布置颇有条理。后代中 国建筑之若干特征,如阶基上立木柱之构架制,平面 上以多数分座建筑组合为一院之布置,已可确考矣。

中国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建筑发展历史.



(3) 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 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北朝营建了都城洛阳,南朝营建了建康城。这 些都城、宫殿均系在前代基础上持续营造,规模气势远逊于秦、汉。 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 寺塔盛行。在不少地区还开凿石窟寺,雕造佛像。重要石窟寺有大同云冈石 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峰峰 南响堂山和北响堂山石窟等。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 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后,建立起 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 墓。今人从阿房宫遗址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兵马经过约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之后,又进入大规模营造建筑 时期。汉武帝刘彻先后五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开拓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又 兴建长安城内的桂宫、光明宫和西南郊的建章宫、上林苑。西汉末年还在长 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东汉光武帝刘秀依东周都城故址营建了洛阳城及其 宫殿。 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其结构主体的木构 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斗栱。屋顶形式多样化,庑殿、歇山、 悬山、攒尖、囤顶均已出现,有的被广泛采用。
(4)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

• •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 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 鲜、日本。 隋朝修建了都城大兴城,营造了东都洛阳。炀帝大业年间(605~618 年),名匠李春在现今河北赵县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 桥。 唐代前期,于开元年间(714~741年)。在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继续修 建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在全国,出现了许多着名地方城、商业和 手工业城,如广陵(扬州)、泉州、洪州(南昌)、明州(宁波)、益州 (成都)、幽州(北京)、荆州(江陵)、广州等。由于工商业的发展,这 些城市的布局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前代续凿石窟佛 寺,遗留至今的有着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禅寺佛殿、西安慈恩寺大雁 塔、荐福寺小雁塔、兴教寺玄奘塔、大理千寻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
精品课件
汉阙
阙身形制略如碑而略厚,上覆以檐;其附有子阙者, 则有较低较小之阙,另具檐瓦,倚于主阙之侧。檐下有 刻作斗拱枋额,模仿木构形状者,有不作斗拱,仅用上
大下小之石精品块课件承檐者。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特点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生产的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
精品课件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一座由人工用土堆成的山陵,经过 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至今它的高度还有近50米。
精品课件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的做法,后来影响到汉代乃至历朝历 代。
精品课件
两汉建筑特点
中国传统的建筑结构方式是柱梁或墙梁式,但 从西汉初已开始使用正规的拱券结构了。这时 以筒拱为主要结构形式,大量用于下水道及墓 葬。到东汉时才出现覆盖于方形或矩形平面上 的穹窿。
精品课件
史前及先秦建筑
精品课件
品课件
我国史前建筑特点
我国史前时期的建筑,“下者为巢,上 者为营窟。”
南方多为巢居,北方多为穴居(营窟)。
精品课件
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
我国的古建筑,最早的要数浙江余姚的河姆渡的史前 建筑了。这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最早的木构建筑。
精品课件
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
未央宫
据文献记载,宫内主要建筑有前殿、宣室、温室、清凉、麒麟、 金华、承明、高门、白虎、玉堂、宣德、椒房、昭阳、柏梁等殿和 天禄、石渠两阁等,共40余座。 未央宫遗址前殿是未央宫最重要的
主体建筑,居全宫正中,精其品它课件重要建筑围绕它的四周。
未央宫遗址
精品课件
汉阙
汉宫殿祠庙陵墓门外两侧多立双阙,或木构, 或石砌;木阙现已无存,石阙则实例颇多。

中国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
古代建筑(公元前2100年-公元907年)
古代中国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主要包括宫殿、庙宇、园林和居住建
筑等。

最有代表性的是商代的殷墟遗址,其宫殿建筑遗址和祭祀建筑群体
展示了当时的建筑特色。

在后来的周朝时期,出现了宫殿和寺庙与住宅区
分明的建筑群体,同时秦始皇陵的出现也标志着古代中国建筑的鼎盛时期。

古典建筑(公元907年-1840年)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典建筑的黄金时代,建筑风格逐渐转向砖石结构。

大型宫殿建筑如大明宫和宋代的东京城都是典型代表,体现了中国古代宫
廷建筑的规模和恢弘。

此外,佛寺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唐代的大雁塔和开元寺。

明代时期,古典建筑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明代
的故宫和紫禁城以其精美的建筑风格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遗产。

民族建筑(1840年-1949年)
清代以来,中国古典建筑逐渐走向衰落,但在台湾和海外华侨地区,
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仍保持了传统建筑风格。

此外,民间民族建筑也开始
兴起,如江南园林和福建土楼等,展示了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现代建筑(1949年至今)
总结:
中国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建筑艺术和文化的持续
追求和创新。

从古代建筑到现代建筑,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同时也受到政治、宗教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中国建筑历史的发展反映了中
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独特之处,也是中华文化宝贵的遗产。

10中国建筑发展史

10中国建筑发展史
平面舒展、轴线对称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三、汉(前206——公元220年)
1.艺术风格:
交融——开阔而奔放、自然拙朴、圆润、气魄恢 弘
2.建筑状况:
• <1>长安城(相当于公元前4世纪罗马城2、5倍). • <2>单体建筑:
•明堂辟雍、洛阳白马寺 •园林——蓬莱三岛模式 •阙——“观”。
• 建筑艺术特点:
中国建筑发展史
二、明代
1.历史背景:
朱元璋国策——恢复唐宋风格
2.建筑技术:
<1> 木构——注重整体性和规范性:
• 沿用元代柱梁交接,建筑结构整体性加强 • 官方建筑中看不到减柱造,平面布局整齐
中国建筑发展史
<2>民间建筑水平提高——延续南宋建筑风格
《鲁班营造正式》——总结江浙一带经验
<3>砖普遍运用于地面建筑
模数化、定型化、等级制、成就和局限
2.群体结合:城市,东京汴梁—《清明上河图》
水城苏州 ——“平江图” 宋三大名楼 河北正定隆兴寺
中国建筑发展史
3.建筑艺术趣味:
• 隽永、秀丽、优雅 1、园林 • 辽代承唐风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北京天宁寺塔 河北蓟县独乐寺
2、装饰
• 金代为辽宋之结合,秀美纤细、色彩华丽
中国建筑发展史
河南偃师二 里头二号宫 殿遗址: 面积比一号 小,同样也 是门、堂、 回廊的布局, 说明庭院布 局在夏到早 商已经是大 型建筑的常 规布局方式, 中国传统院 落式建筑组 合开始走向 定型化。
中国建筑发展史
二、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统治中心在河南中部黄河两岸地区,商是奴隶社会大发 展时期。开始出现一甲骨文为载体的文字记载,有灿 烂的青铜工艺,手工业分工已经非常明显,大量奴隶 集中劳动,这些都促进了建筑技术水平的进步。

中国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下面,我们将介绍中国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

一、原始部落时期在中国的原始部落时期,人们住在简单的房屋里,主要使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石头、泥土等。

此时,建筑结构简单,功能实用,如用于居住、储存等。

代表性的建筑有半坡遗址、良渚古城等。

二、封建王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进入了封建王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建筑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建筑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代表性的建筑有秦始皇陵、汉长安城、唐长安城等。

这些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展示了封建王朝的威严和尊严。

三、民族融合时期在中国的民族融合时期,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交融,形成了多元化的建筑风格。

这个时期的建筑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外来元素。

代表性的建筑有元大都、明南京城等。

这些建筑融合了多元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四、土木结构到石木结构在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土木结构和石木结构是两个重要的阶段。

土木结构主要使用木材和泥土等自然材料,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代表性的建筑有福建土楼、黄土高原窑洞等。

而石木结构则使用石头和木材等材料,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

代表性的建筑有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等。

五、砖石结构到现代化建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建筑逐渐从砖石结构向现代化建筑转变。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建筑元素,又有现代的设计理念。

代表性的建筑有上海外滩、广州塔等。

这些建筑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展示了中国建筑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总之,中国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演变过程。

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文档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文档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文档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中国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经历了不同的朝代和文化的影响。

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多样性闻名于世,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系统地介绍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建筑古代中国的建筑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的商朝时期,当时的建筑以巨大的祭祀建筑和墓葬为主要特征。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土木结构,以实现更大的稳定性。

随着周朝的兴起,宫殿建筑成为了主流。

周朝建筑的代表性作品是周公旦在今天的西安市修建的周城,由土台、旅园、宫城和墙垣组成。

这些建筑充分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权力和地位。

汉代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时期,汉建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洛阳白马寺和成都杜甫草堂。

洛阳白马寺以其壮丽的佛塔和雕塑而闻名,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典范。

成都杜甫草堂则是中国文人建筑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环境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

二、唐宋时期的建筑唐宋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黄金时代,许多建筑师和工匠在这个时期出现。

唐代的建筑以大规模的宫殿和寺庙为主,如大明宫和法门寺。

这些建筑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和外来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唐代建筑风格。

宋代的建筑风格相对保守,更注重建筑的精细和细节。

代表性的建筑包括北宋的净慈寺和南宋的灵隐寺。

净慈寺以其精美的砖雕和木雕而闻名,灵隐寺则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观和古色古香的建筑结构而受到推崇。

三、明清时期的建筑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时期。

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继承了唐宋时期的传统,但也加入了更多的装饰和细节。

明代的代表性建筑是北京的故宫,这座宫殿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致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清代的代表性建筑是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景观和独特的建筑结构而被世人所称赞。

四、现代建筑近代以来,中国建筑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西方建筑风格和现代技术对中国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以来的建筑师们在保留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创造出了许多富有创意和现代感的建筑作品。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建筑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

当时人们采用木和土坯等材料建造房屋和城墙。

之后,随着青铜器的出现,砖的使用逐渐增多,步入新石器时代。

公元前21世纪的殷墟遗址是古代中国建筑的一个重要证据。

殷墟的祭祀场所、王宫、墓葬等建筑都使用了砖、石、木等材料,其中最著名的是商代青铜兽面纹方壶,造型精美,技艺高超。

春秋战国时期,城墙的建造大大加强,士兵戍守城垣时使用了数以万计的矛和戟。

同时,城门也由木制转变为石制,城墙的防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汉代时期,中国建筑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关中地区的汉长安城依然使用石墙,同时开创了长城的建设。

汉代还发明了彩画和石刻等技术,为建筑艺术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手段。

隋唐时期,木构建筑逐渐走向全面使用,特别是大型宫殿、寺庙和私人住宅。

这个时期的建筑结构更加精细,外观更加华丽,装饰艺术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宋代时期,中国建筑继续发展。

特别是在禅宗布道的带动下,禅寺建筑艺术得到了很大的突破。

悬挑建筑和多层建筑也逐渐成为主流,衍生出了众多精美的建筑作品。

元明清时期,中国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与前几个时期不同的是,这个时期的建筑被更多地用于民用建筑,街道市场、园林庭院和民居等众多建筑类型逐渐出现。

特别是清代,豪华的宫殿、庙宇和园林广泛出现,开创了中国现代建筑的风格。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建筑设计也逐渐向西方风格靠拢。

现代建筑更加强调实用性,同时弘扬了文化和民族的特点。

总体来说,中国的建筑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数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历史上的建筑作品,特别是古代时期的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全世界建筑艺术的宝库之一。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1.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在此时期,房屋建筑主要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例如“栈道房”和“楼阁”等。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出现了砖石建筑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房屋建筑以砖石作为主要结构材料,设计有特色的“台阶式”和“斗室”等建筑形式。

3.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在隋唐时期,出现了宫殿和佛教寺庙的宏伟建筑,例如拥有众多宫殿建筑的洛阳宫和悬空式的盘空寺等。

4. 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912年):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民居、庙宇和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以木构架和雕花装饰为特点的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古建筑等。

5. 近代史时期(1912年-1949年):在这一时期,随着西方建筑的引入,现代化的房屋建筑开始在城市中兴起。

西式的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当代时期(1949年至今):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房屋建筑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变革。

一方面,传统建筑技术得到保护和传承,古建筑和民居得到修复和保护;另一方面,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住宅小区和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兴起。

总的来说,中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从木结构、砖石建筑到现代化建筑的演变,同时也保留了丰富多样的传统建筑形式。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中国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原始建筑,约在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

这个时期的原始建筑主要是石器时代的房屋和城墙,以及青铜时代的宗庙和古墓等。

从商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开始,中国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鼻祖——商周的天子宫殿,其布局和结构成为后世宫殿建筑的基础。

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的建筑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

秦朝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兵马俑和秦始皇陵,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和精细。

随后的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汉代的建筑继续发扬秦代的传统,同时引入了一些新的设计和技术,如悬空梁和斗拱等。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黄金时期。

隋朝统一中国后,开始修建大规模的宫殿和宗庙,如洛阳宫和开福寺等。

唐朝时期,中国建筑达到了巅峰,唐代的建筑风格被称为“大唐风格”。

代表性的建筑有大明宫、大慈恩寺和法门寺等。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宋代建筑注重平面布局和空间利用,注重人文主义和审美意识。

代表性建筑有宋城墙、宋徽宗的清明上河图和嵩阳书院等。

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建筑注重气势磅礴和规模宏大,代表性建筑有故宫、天坛和颐和园等。

清代建筑注重庄重和精致,代表性建筑有圆明园和紫禁城等。

近代以来,中国建筑在西方建筑的影响下发展迅猛。

现代中国的建筑多样化,既有传统建筑的保留与传承,也有西方建筑的引入与创新,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从20世纪以来,中国建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中国建筑师在世界舞台上的崭露头角。

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的建筑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

许多大型城市重新规划和建设,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景观。

中国的城市规模和建筑工程都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建筑设计发展史

中国建筑设计发展史

中国建筑设计发展史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始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木结构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代表性的建筑有故宫、天坛、颐和园等。

2. 近现代建筑:从19世纪末开始,西方建筑传入中国,受到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中国建筑开始出现现代化的迹象。

代表性的建筑有上海外滩的历史建筑群、广州的中山纪念堂等。

3. 1949年至1978年:这一时期,中国的建筑设计受到苏联的影响,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建筑风格较为简单。

代表性的建筑有北京火车站、上海展览中心等。

4. 1978年至今: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特区、港口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项目率先上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建造活动。

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

在这一时期,国内建筑从业者的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突飞猛进,高层、超高层项目逐年增加,引进了大量新材料、新的结构与构造形式、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新的设计手法。

国内外建筑技术交流频繁,产生了一批由国内外建筑师共同设计、国内施工的项目。

代表性的建筑有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

5. 当代建筑:21世纪以来,中国建筑设计进入了多元化、创新化的阶段。

现代建筑呈现出多样的艺术创新,重视创新,重视形式的视觉冲击。

代表性的建筑有北京的鸟巢、水立方,上海的世博会中国馆等。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史是一部融合、创新、发展的历史,从古代的木结构建筑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从单一的功能性到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中国建筑设计在不断地演变、创新,体现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建筑发展历史

些城市的布局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前代续凿石窟佛
寺,遗留至今的有着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禅寺佛殿、西安慈恩寺大雁
塔、荐福寺小雁塔、兴教寺玄奘塔、大理千寻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
(5) 宋、辽、金时期建筑的发展与《营造法式》的颁行
?
从晚唐开始,中国又进入三百多年分裂战乱时期,城市渐由前代的里坊
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
墓。今人从阿房宫遗址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兵马俑列队埋坑,可以想见当
时建筑之宏大雄伟。
?
汉代继秦,经过约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之后,又进入大规模营造建筑
时期。汉武帝刘彻先后五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开拓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又
兴建长安城内的桂宫、光明宫和西南郊的建章宫、上林苑。西汉末年还在长
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东汉光武帝刘秀依东周都城故址营建了洛阳城及其
宫殿。
?
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其结构主体的木构
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斗栱。屋顶形式多样化,庑殿、歇山、
悬山、攒尖、囤顶均已出现,有的被广泛采用。
(3) 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
?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
年),名匠李春在现今河北赵县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
桥。
?
唐代前期,于开元年间(714~741年)。在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继续修
建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在全国,出现了许多着名地方城、商业和
手工业城,如广陵(扬州)、泉州、洪州(南昌)、明州(宁波)、益州
(成都)、幽州(北京)、荆州(江陵)、广州等。由于工商业的发展,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发展史施红雅(09给水排水1班0938220012)摘要:按中国的年表一一介绍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从三个大的方面讲,其中又分小的方面,具体到朝代,让大家对中国的建筑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了解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也就知道了中国的历史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史,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史。

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浓缩,从建筑的发展史中能看出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也能反映一个朝代的兴与衰,而建筑也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

何为建筑?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

1;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了解了什么是建筑,我们就可以来谈谈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了。

1.1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中国建筑之原始,究起自何时,殆将永远笼罩于史前之玄秘中”。

[1]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人类从栖息于巢与穴,进步到有意识地建造房屋。

出现了干阑式与木骨泥墙的房屋。

姜寨有五座“大房子”共同面向一个广场,每座“大房子”周围环绕着若干或圆或方的小房子,其布局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聚落的特色。

龙山文化时期的居住遗址以西安客省庄的一座吕字形平面的房屋为例,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的变小,室内有供存贮的窖穴,表现了父系氏族社会私有财产的出现。

1.2奴隶社会时期的建筑1.2.1商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的时期,建筑技术明显提高,安阳殷墟是最早发掘的商代城市,经过数十年断断续续的工作,殷墟大致的面目,已约略可知。

[2]宫殿建筑,建筑上已大量应用夯土技术,殿顶应是最为尊贵的重檐,庑殿顶由殿堂、庭院、廊庑和大门组成的宫殿建筑格局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对后世很有影响。

1.2.2西周西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是陕西岐山风雏村的“中国第一四合院”,是一处二进院的宗庙建筑。

[3]这种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式,规整对称,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具有统率全局的作用,使全体具有明显的有机整体性,体现一种庄重严谨的性格。

院落又给人以安定平和的感受;这种把不大的木结构建筑单体组合成大小不同的群体的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群体构图方式,得到长久的继承。

1.2.3春秋春秋时期宫殿建筑的特色是“高台榭、美宫室”。

这一方面是高台建筑有利于防刺客、防洪水、可供帝王享受登临之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建筑技术的原因,当时要修建高大的建筑,要依傍土台才能建造成功。

1.3封建社会初期的建筑1.3.1战国城市规模扩大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战国七雄各国的都城都很大,以齐国的临淄为例:大城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城内居民达7万户。

大城西南角有小城,推测是齐国宫殿所在地。

1.3.2秦、汉秦汉建筑在商周已初步形成的某些重要艺术特点基础上发展而来,秦汉的统一促进了中原与吴楚建筑文化的交流,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

秦汉建筑类型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礼制建筑)和陵墓为主,到汉未,又出现了佛教建筑。

都城规划由西周的规矩对称,经春秋战国向自由格局揍变,又逐渐回归于规整。

秦汉建筑艺术总的风格可以“豪放朴拙”四个字来概括。

屋顶很大,已出现了屋坡的折线“反字”,即以后“举折”或“举架”的初步做法,但曲度不大;屋角坯没有翘起,呈现出刚健质朴的气质。

建筑装饰题材多飞仙神异,忠臣烈士,古拙而豪壮。

西汉长安南郊明堂复原图The MingTang’s recovery figure in western han dynasty changan south1.3.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建筑在魏、蜀、吴三国至东晋十六国这二百年间(220~420年),建筑技术没有大的进步,南北方的宫殿等大型建筑基本沿袭传统做法。

史载东晋建康太庙建于公元387年,长十六间,墙壁用壁柱、壁带加固,可知仍是土木混合结构建筑。

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这一百多年间(420~589年),中国建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在进入南北朝以后变化更为迅速。

建筑结构逐渐由以土墙和土墩台为主要承重部分的土木混合结构向全木构发展;砖石结构有长足的进步,可建高达十米的塔。

1.4封建社会后期的建筑1.4.1隋唐隋唐建筑实物之现存者,就类型言,有木构殿堂、佛塔、桥、石窟寺等物。

[3]隋享国三十七年中,凭藉统一后的有利形势,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建设。

它创建了大兴(长安)和东都(洛阳)两座有完整规划、规模宏伟的都城。

隋建东都,吸收南朝建康的优点,把南朝先进的规划和建筑技术引入北方,促进了建筑的发展。

唐惩于隋亡教训,建国之初在宫室建设上较为谨慎,宫室沿用隋代之旧,新建离宫用草顶。

隋在大兴未建城楼,在洛阳未筑正式外郭墙。

1.4.2五代、宋、辽、金五代十国,历史短暂,战乱频仍,木构建筑遗存极少,但在砖石建筑结构上有所发展。

宋、辽、金时期在建筑风格上,宋代建筑逐渐脱离了唐代刚健质朴的特点,倾向于华彩丰丽,做法上也逐渐程式化,因而显得秀柔有余而雄浑不足。

辽代建筑则更多地受唐风影响,开朗雄健。

金代建筑承袭宋代风格,倾向于华靡精巧。

1.4.3元元代的建筑所用材料比前朝少,斗拱亦是,还出现弯材,但建筑物的装饰性很强,瓦屋顶各种背脊部出现了脊筒子,鸱吻尾部逐渐向外卷曲。

在城市建筑中很突出钟楼等公共建筑物,总体减柱的施工方法似已成为大小建筑的共同特点。

[4]1.4.4明、清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宫殿建筑均为后世所沿用:都城北京和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南京均得益于明代的规划和经营。

这一时期,建筑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艺术、技术,官式建筑形象较为严谨稳重,其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装修陈设上也留下许多砖石、琉璃、硬木等不同材质的作品,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明清建筑的最大成就是在园林领域。

明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清代的北方皇家园林都是最具艺术性的古代建筑群。

中国历代都建有大量宫殿,但只有明清的宫殿——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

[5]现存的古城市和南北方民居也基本建于这一时期。

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是明清城市最杰出的代表。

2,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史中国近代建筑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

中国在这个时期的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这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的阶段。

研究表明,1949年之前的“近代建筑”体系中,已经存在着明确的“现代建筑”特征,而且与1949年之后的中国现代建筑现象一脉相承。

[7]它们种类多样,风格各异, 体现了各个城市的独特风貌。

其中南京的民国建筑一枝独秀,无与伦比,富有典型性、独创性和代表性,堪称是民国建筑的大本营[6]。

中国近代建筑包含着新旧两大体系:旧建筑体系是原有的传统建筑体系的延续,基本上沿袭着旧有的功能布局、技术体系和风格面貌,但受新建筑体系的影响也出现若干局部的变化。

新建筑体系包括从西方引进的和中国自身发展出来的新型建筑,具有近代的新功能、新技术和新风格,其中即使是引进的西方建筑,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中国特点。

从数量上说,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着优势。

从建筑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近代建筑的主流则是新建筑体系。

3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史3.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建筑活动的一般特点是规模小,进展快,造型简洁,很少装饰。

某些建筑反映出古代建筑思想的延续。

1951年底,知识界的思想改造运动扩大到建筑界,使国内的建筑创作思想逐渐地同西方现代建筑思潮隔绝。

设计的建筑大多注重功能,建筑标准切合国情,建筑形象具有现代建筑特征,还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效益较好。

3.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这个时期,工业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队伍基本形成,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

建筑设计完成了向工业体制的转化,民用建筑设计水平大有提高,设计开始注意功能和经济的关系,并在建筑形式上进行新的探索。

3.3“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年,中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

建筑界的“大跃进”是以“快速设计”、“快速施工”为核心,以“技术革新”、“技术革命”为手段的建筑活动。

这个时期也进行了薄壳结构、悬索结构的研究并获得一定成果。

一北京十大建筑;二结构技术带动建筑艺术;三掀起建筑理论高潮;四普遍出现探索地域性建筑的浪潮。

[8]3.4“设计革命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革命开始时,中国建筑业也发生了大革命,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作用遭到了彻底的否定,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设计力量和大量资料蒙受空前的损失。

这种状况直到1978年才开始扭转。

3.5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从1976年10月到1978年12月,建筑活动基本上仍然延续前一时期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方法,建成的大型建筑有毛主席纪念堂等。

从1979年起,建筑工作者思想上解除了禁锢,建筑学术思想日趋活跃,一些重要的活动活跃了禁锢多年的思想,提高了中国的建筑学术水平。

在逐步改善的创作环境里,中国建筑活动开始出现全面繁荣的新局面。

结论:中国建筑朝着越来越舒适、实用、美观的方向发展.参考文献 References[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2]段振美《殷墟考古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3]梁思成梁思成谈建筑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6[4]宋其加解读中国古代建筑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5]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4[6]杨新华;卢海鸣;黄继东南京—民国建筑的博物馆钟山风雨 2003[7]邹德侬;曾坚论中国现代建筑起始期的确定建筑学报 1995[8]邹德侬中国现代建筑史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Shi Hongya(9 Feedwater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09 0938220012)Abstract:In this paper,introduced the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timeline,it including three aspects ,it also have small aspects.And it specific to dynasty.It can let everybody has a system of understanding to the chinese architectural.Know the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in the same time,also know the chinese hisotry.Keywords: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