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3:2.4免疫调节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4《免疫调节(第2课时)》名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4《免疫调节(第2课时)》名师教案

第4节免疫调节(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几个方面。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贯彻这些观念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

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比较能突出学科素养之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培养。

《免疫调节》一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在第一课时,我们已学习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防卫功能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对于免疫学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

本节内容主要围绕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等反面进行展开。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材料,配合多媒体教学,利用一些情境动画、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免疫调节的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涉及,对于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免疫的功能有了初步了解,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免疫学应用方面缺乏系统的学习。

另外,免疫学的很多知识与我们的生活与健康是紧密联系的,使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且对于免疫学方面的案例如:流行性感冒、过敏反应、艾滋病、器官移植等,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或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也会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通过布置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观看视频录像,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更科学的认识了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和科学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师生交流,能够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通过收集、查阅资料,能够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观看图片、资料分析,能够关注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

4、通过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能够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艾滋病的流行及预防、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2、基本技能(通过具体事例,指导学生以概念图的形式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知识网络,锻炼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及总结归纳的能力);3、基本思想(过对艾滋病的致病机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目前发展的严峻形势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艾滋病患者也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生物教案:2.4+免疫调节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生物教案:2.4+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奋飞中学教授新课(4分钟)(7分钟)免疫调节是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一、免疫系统的组成(阅读课本P35页,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教师归纳并补充问题:如何区分溶菌酶和溶酶体?教师展示图片并总结:溶酶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而溶菌酶是一种单层膜的细胞器。

并嘱咐学生从名称上不要记混淆。

做两道习题加以巩固。

(导学案)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就与我们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有关。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学生阅读教材P36有关内容,总结:)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它像一层一层的护甲在保护着我们!问题:解释打喷嚏、流鼻涕和咳嗽的现象教师总结:打喷嚏刺激到了我们的鼻毛,引起第一道防线的防卫功能。

咳嗽是刺激到我们的呼吸道粘膜,粘膜上有许多纤毛,纤毛摆动引发咳嗽,也是第一道防线的防卫功能。

学生积极思考作出回答溶菌酶是物质,溶酶体是细胞器。

在课前复习的基础上,学生主讲。

讨论打喷嚏和咳嗽的原因,并作答。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旧知识相结合,理解知识的连贯性。

注意初高中所学内容的衔接。

学生能做的事尽量让学生自己做。

用咳嗽打喷嚏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了解这个注意:教师补充二次免疫的过程,并强调一定是相同的抗原进入机体引发二次免疫,并总结其特点。

问题:抗体的分泌与浆细胞中那些细胞器有关?这个免疫过程主要靠抗体作战,抗体又是被浆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所以这种免疫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学生板演体液免疫的过程学生能注意到缺少二次免疫过程。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共同总结体液免疫的概念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检查学生对体液免疫的了解程度。

进一步巩固体液免疫的过程启发学生回忆思考已有知识,为后面教学做准备总结体液免疫的概念课堂小结(2分钟)体液免疫能不能抵抗所有入侵的病原体呢?如果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液免疫能不能消灭它们呢?下节课我们再去探索!完成导学案的6道小题,解答并了解学生是否对那部分知识点还有疑问。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doc

第四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整体设计思路是:以“泡泡男孩”为例引出免疫系统在抵抗病原体以及维持机体稳态方而的重要作用,然后进行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免疫类型的学习,重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免疫系统的纟R成,知识很系统,通过举例了加深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免疫调节类型,特别是特异性免疫过程,学生比较难理解,本节课通过学生表演体液免疫的过程,动画展示细胞免疫的过程,将抽象的过程形彖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再通过比较总结沉淀知识,效果比较好。

通过学生做题情况來看,学生掌握的比较好,理解比较到位。

最后以泡泡男孩死亡的原因引发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的思考,前后呼应,并对学牛•进行情感态度价俏观教育。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学案2、教师准备:(1)预习探究学案(2)准备细胞免疫展板【过渡】1•抗体在人体中的分布场所主要冇哪些?2.进入机体的病原体都游离于体液当中吗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细胞免疫【展示】播放细胞免疫视频小组合作讨论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思考讨论】1. 效应T细胞是如果发挥免疫作用的?2. 细胞免疫过程中貝有特界性识别能力的细胞有哪些?3. 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有哪些?思考题学牛代表完成展板上细胞免疫的过程并叙述【展示】细胞免疫展板,由学生完成回答思考题问题【总结】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学牛完成讲义表格回答【典例2】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卜•列说法正确的是学生思考分析例2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 胸腺发育不良的小鼠⑤、⑥尤其是⑤受严重影响D. 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加强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能力锻炼7牛的语言表达和总结能力通过总结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加深理总结如何分析特界性免疫的图片小结总结木节学习的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Y当堂达标免疫细胞心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系统的防卫功竈a C1.三道防线的判断J2.第三道防线J a过程心体液免疫卩I相关细胞"过程a•相关细龍细胞免疫a彳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扌舌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屮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2.下列关于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止确的是()A. 一个记忆细胞可以识别多种抗原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后,可将抗原呈递给浆细胞C.特界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D.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受影响,体液免疫不受影响3.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小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再由B细胞呈递给T细胞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⑤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A.①③⑤④B.①②⑤④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4.如图表示细胞免疫的一个环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学生完成当堂达标,并展刀1答案通过当堂达标检测巩固木节学习的内容。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热点问题,强调疫苗接种和预防艾滋病问题,提升分析判断、防范疾病的意识。
(2)立足生活习惯的实际,设置增强免疫力的“头脑风暴”活动,提升自觉增强免疫力的意识。
(3)通过了解免疫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
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人体的三道防线板书设计细胞协助增殖分化细胞浆细胞抗体抗原抗体结合记忆细胞新的浆细胞新的记忆细胞破坏靶细胞释放抗原体液免疫新的效应细胞新的记忆细胞抗原记忆细胞教学反思
项目
内容
课题
免疫调节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3个层次上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设计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2.体液免疫:吞噬细胞和T细胞协助增殖分化
抗原————————→B细胞————→浆细胞→抗体→抗原抗体结合
记忆B细胞→新的浆细胞
新的记忆B细胞
3.细胞免疫:抗原—→T细胞—→效应T细胞→破坏靶细胞→释放抗原→体液免疫
记忆T细胞→新的效应T细胞
新的记忆T细胞
教学
反思
④同时指出在免疫调节中还有抗体、淋巴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发挥重要作用。
过渡提问:免疫系统主要负责人体的什么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
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设置简单的问题,进行复习和回顾。
提问:①刚才提到的疫苗属于免疫中的什么物质?②除了疫苗外还有那些物质或结构是抗原?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抗原,抗原侵入人体依次经过的途径有哪些?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4_免疫调节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4_免疫调节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知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4)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态度观念方面(1)通过介绍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史实,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2)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3)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

(4)通过了解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同时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3.能力方面(1)通过介绍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2)通过组织小组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重点(1)描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三、教学难点:难点: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感冒一般有哪些症状?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是否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神经系统能感知它们的存在吗?激素能直接消灭它们吗?机体靠什么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呢?联系生活经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以一种常见病为例,让学生明白: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体温升高等)。

既以此引出免疫调节,又突出了免疫调节在稳态维持中的重要作用。

展示科学探究过程,明确免疫系统的组成(1)用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大鼠,杀死其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大鼠就失去了免疫的功能,因而很容易感染疾病。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2)给上述大鼠分别输入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发现只有在注入了淋巴细胞之后,大鼠才能恢复免疫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4《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4《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案

第4节免疫调节【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师生交流,能够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通过回顾旧知、阅读文本,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能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2.学习难点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材分析】《免疫调节》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过程】边画图边讲解。

2.用课件依次展示下列问题并请学生回答:(1)回忆细胞膜的结构,B细胞是如何识别抗原的?(2)回忆细胞的生命历程,B淋巴细胞接如果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抗体还能对它们起作用吗?1.结合课本及PPT课件展示细胞免疫示意图(教材P37图2—17),让学生结合以下问题自主学习:3.请学生完成细胞免疫的概念图:1.用课件依次展示下列问题并请学生思考讨论作答:(1)在细胞免疫的最后随着靶细胞的裂解而被释放的抗原,最终要如何被消灭?(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存在什么相似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教案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课程理念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的第一课时。

通过落实“翻转”课堂的理念,实现“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重点是第三道防线的两种作用方式、三种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

(2)培养学生能力:课前自学微课程,并思考整理疑难问题。

根据特异性免疫过程编排小品,在笑声中理解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

图解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对比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和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关注高考题型,及时训练,并分析总结。

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正确看待艾滋病,关注艾滋病。

3、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对于免疫的部分内容,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结、淋巴细胞、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但对于以上知识点的认识会很模糊。

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作用。

4、教学思路:(1)通过微课自学,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框架。

本节课重点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难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按照“人体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活性物质等组成——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中的两种免疫作用方式”的教学思路,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帮助学生构建出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的知识框架。

(2)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在落实“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呢?”难点内容时,涉及特异性免疫、抗体、抗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有一定难度的概念,尝试通过小品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关注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方案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方案【知识目标】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能力目标】尝试通过建构概念图,进一步理解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通过概括分析,总结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锻炼概括性思维;【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者的关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和整体相统一的观点,认同生命是物质性的这一科学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教学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三、指导思想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来推进,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

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PPT课件,展示相关的视频、图片,并合理利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情景导入、问题驱动、建构模型、小组合作探究等。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查找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新课,课下收集生活中有关免疫的知识;(二)本节的知识结构: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系统的功能: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三)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视频1:甲型H1N1流感的新闻视频。

【提出问题】1、甲型H1N1的症状是什么?2、感染后,神经系统能感觉到吗?能通过反射对病毒作出反应吗?3、感染后,能通过激素调节杀死病毒吗?板书“免疫调节”观看、思考思考讨论回顾旧知通过“情景导入”不仅引发学生的好奇,学生也在交流与思考中回忆上一节课的知识,为本节课的进行打好铺垫。

教学过程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图片展示)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起源:均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观察、思考学生思考、总结指导学生思考、总结免疫细胞的产生、分化过程种类:吞噬细胞,淋巴细胞产生:(图片展示)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浆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淋巴因子:细胞产生(活化、增强各种免疫细胞作用)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中观察、思考非特异性免疫【动画展示】展示有关人体一二道防线的图片和一些相关动画。

2.4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III)

2.4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III)

2.4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III)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明确的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旨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在实施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动力,促进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与价值是教师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本节课的设计在贯彻以上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还以当代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生物必修三教材“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分2课时学习:本节课为第1课时,主要学习前两部分内容。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所以在本节教学设计中利用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和病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描述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3)概述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协同作用。

(4)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资料分析和动画演示,发展归纳比较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运用构建概念图的方法来概括总结生物学核心知识的能力。

(2)通过模拟探究皮肤的保护作用,初步学会设计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通过细胞免疫的角色扮演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中,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认同普遍联系的观点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设计:2.4免疫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设计:2.4免疫调节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教学目标:1.教育目标:①通过了解各种免疫失调疾病及发病机理,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复杂性、物质性和生命现象的多样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世界观②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关注,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③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发扬崇高的奉献精神,为救死扶伤作贡献2.知识目标:掌握过敏反应的机理;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懂得预防知识;了解自身免疫病;免疫预防的应用3.能力目标:①通过了解疾病的机理,使学生形成分析、判断、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②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过敏反应机理;艾滋病知识及预防;免疫学应用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问题情境式、多媒体辅助设计思路:本节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

过敏反应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过敏反应是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病例很多,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归纳特点;但过敏反应的机理却相对复杂,采用新旧知识对比、分层次讲解的方法突破难点。

了解它的患病机理,可以帮助学生本人及其周围的人减少病痛。

免疫缺陷病重点讲解艾滋病为本节重点,明确相关知识,懂得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内在动力,增加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课:地球上最高等、最聪明的动物是什么?而人类也是十分脆弱的动物。

漫长的进化史也是人类与多种疾病顽强斗争的血泪史。

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由于人类自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二、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忆什么叫免疫,既然是一种保护机制是不是越强越好?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都应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过强过弱都不行。

免疫功能过强会引起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过弱则是免疫缺陷症。

三、学习新知(一)过敏反应[交流]过敏生活中较常见,你知道哪些过敏现象?并总结过敏特点。

人教版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两篇

人教版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两篇

人教版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两篇五、板书设计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体液免疫的过程3、细胞免疫的过程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六、教学反思本课题基础知识多、基本概念多,当然重点难点也较多。

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尝试学生自主学习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如免疫的物质基础、人体的三道防线;引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从整体上做到教与学的互动,体现主导教与主体学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填鸭。

让学生想学、有兴趣学、自觉地学习、学有所用,这是我的教学观念和设想,我努力去实践。

《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第二篇)理综生物备课组一、教材分析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器官移植等免疫学相关信息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

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对免疫系统及其作用有较细致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和责任心。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阅读、思考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体验生物学科关于某些生理过程发生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对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学习,特别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学习本章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免疫学的知识基础,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初步了解了免疫的功能。

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免疫学应用方面缺乏认识。

免疫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

2、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并说出两者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创设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并认识到科学发展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并说出两者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并说出两者的关系。

五、教法和学法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资料搜集法、成果展示法、讨论学习法、赏识性评价等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提问:人体只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清除入侵人体的细菌和病毒吗?2.播放一段泡泡男孩——大卫•菲利浦•威特的故事视频3.思考:男孩必须生活在塑料泡泡中的原因是什么?(二)免疫系统的组成1、PPT课件展示:(1)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2)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3)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4)当我们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颌下等部位还出观淋巴结肿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优秀教案

(三)淋巴细胞: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片认识淋巴细胞
(四)抗原与抗体
通过分析资料理解抗原和抗体的定义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展示两则资料和如下图片
1.找出体液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

2.哪位同学能尝试描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3.什么细胞能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B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多数情况下,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展示体液免疫示意图
组织学生活动
1. 学生构建体液免疫概念模型
2. 出示某位同学构建的概念图,引导学生判断正误,并改正
设置情景,引出二次免疫
1.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生物:2.4《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生物:2.4《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生物:2.4《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4节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高二生物科组陈敬霞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同情艾滋病患者。

(2)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3.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

(2)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2. 5课时四、课前准备1.查找相关资料,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

2.制作《免疫调节》的课件五、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是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

本节主要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教学安排是两个半课时。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两道防线及其作用特点。

本节将着重介绍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及其作用的过程-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由对上节内容的回顾引入本节的教学。

一般情况下,前两道防线能抵御病原体对人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后,第二道防线就要发挥它的作用,第二道防线如何起作用呢?由此引出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介绍。

关于体液免疫,安排学生自己阅读相关文字部分,并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

教师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

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介绍细胞免疫的过程。

通过引导课本中插图的处理,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意识到特界性免疫的整体性。

知识应用环节:学生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解释相关问题。

1教学流程大致如下:23七、板书设计第四节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2、体液免疫过程3、细胞免疫过程八、教后反思(1)整体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讲授的内容有些偏多。

生物必修3人教新课标2.4《免疫调节》教案

生物必修3人教新课标2.4《免疫调节》教案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明确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贡献,江面以作为一种调节方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知道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理解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讨论。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免疫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免疫调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 3《稳态与环境》模块中,本节被安排在“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主题中, 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免疫系统是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系统之一, 教材中此部分内容突出了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 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 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初中学过传染病和免疫的相关知识, 而且免疫部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例如, 学生普遍接受过计划免疫接种, 对免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而体液免疫生理过程复杂, 是一个微观、抽象的动态过程, 而且专业术语多, 容易混淆, 难记忆, 给学生理解带来困难, 因此将体液免疫的过程定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1)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资料分析和动画演示,发展归纳比较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运用构建概念图的方法来概括总结生物学核心知识的能力。

(2)通过问题引导、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 珍惜健康的教育。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清除功能。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主线, 通过多媒体录像自然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根据情境, 层层设疑,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思维训练为中心, 学生根据情境、资料不断分析、讨论、探究真知, 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3.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对泡泡男孩的介绍录像。

泡泡男孩的名字是大卫非利普. 威特,他的体内免疫系统缺陷, 缺乏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从出生那一刻起, 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罩中,人们称他为泡泡男孩,他成活了12年, 被称为医学史上的奇迹。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

免疫调节教案教学课题:免疫调节高考考点:考点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考点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教学内容:1、免疫和免疫系统2、特异性免疫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点目录: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类型(3)免疫系统:①物质基础(内容)②功能2、特异性免疫(1)物质基础:免疫系统(2)类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过程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反应的两重性: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2)免疫学应用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出“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3、免疫系统:(免疫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是免疫的物质基础)(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①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其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内可发育成T细胞,在骨髓中可发育成B细胞。

:能产生胸腺素(是一种多肽),能诱导造血干细胞转变为T细胞,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甚微;能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②免疫细胞:-抗体结合体,但其认识作用不具有特异性;能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具有非特异性识别功能)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能识别、传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核记忆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能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

效应T细胞(专一性):来源于T细胞和记忆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并分泌淋巴因子;能参与细胞免疫(对体液免疫也起一定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免疫调节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 组别: 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案是帮助学习的工具,不是学习的对象!请认真钻研课本,努力将课本知识炼成自己的。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学习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学习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机体的调节方式有、、。

免疫调节是依靠来实现。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迁移到中成熟)
血液、淋巴结)(在中成熟)
:、、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1)免疫器官包括:、、、、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道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道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的类型:

二、合作探究
1、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1)淋巴细胞起源于。

(2)造血干细胞形成淋巴细胞的过程叫
2、唾液、泪液、鼻液、血液、组织液中都有溶菌酶,它们具有抗菌作用。

如何判定属于第一还是第二道防线?
3、比较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类型来源组成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4、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有什么作用呢?分析课本资料《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
三、达标训练
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肝脏
2、在胸腺中成熟的是()
A、淋巴细胞
B、吞噬细胞
C、T细胞
D、B细胞
3、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 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
C.溶菌酶杀死细菌D.白细胞吞噬病菌
4、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是()
①骨髓②扁桃体③淋巴细胞④抗体⑤红细胞⑥吞噬细胞⑦抗原决定簇
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5、淋巴细胞起源于()
A.骨髓 B.脊髓 C.胸腺 D.脾
四、延伸阅读——了解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语缩写AIDS。

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细胞,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破坏人的免疫平衡。

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从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9年至10年。

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初期的开始症状像伤风、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粘肤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短、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

由于症状复杂多变,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

艾滋病最初是在西非传播的,是某慈善组织做了一批针对某流行病疫苗捐给非洲某国,但他们不知道做疫苗用的黑猩猩携带有艾滋病毒。

艾滋病的一般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

艾滋病病人吃过的菜,喝过的汤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在离开人体,如果暴露在空气中,没有几分钟就会死亡。

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该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

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经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等,而感染,甚至照料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

蚊虫会传染艾滋病病毒吗?蚊虫的叮咬可能传播其他疾病(例如:黄热病、疟疾等),但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蚊子传播疟疾是因为疟原虫进入蚊子体内并大量繁殖,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再叮咬其他人时,便会把疟原虫注入另一个人的身体中,令被叮者感染。

蚊虫叮咬一个人的时候,它们并不会将自己或者前面那个被吸过血的人血液注入。

它们只会将自己的唾液注入,这样可以防止此人的血液发生自然凝固。

它们的唾液中并没有艾滋病病毒。

而且喙器上仅沾有极少量的血,病毒的数量极少,不足以令下一个被叮者受到感染。

而且艾滋病病毒在昆虫体内只会生存很短的时间,不会在昆虫体内不断繁殖。

昆虫本身也不会得艾滋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