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案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案)
部编版本历史九年级《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课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三学科历史年级九学习目标根据地图和文字描述,说明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因素,了解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与特点。
初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本性,明确战争的性质。
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能够辩证地看待科技的作用;懂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全球性的浩劫,培养热爱和平的热情,树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意识。
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话题导入,以其空前的团结,让世界其他大洲的国家羡慕不已。
可你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在欧洲酝酿出了人类在当时史无前例的最大规模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欧洲乃至世界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回答通过现在已经发生的大事来探寻过去的历史。
讲授新课 1.介绍一战的背景。
2.介绍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3.展示图表,介绍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提问:英、美、德等国工业生产所占比重的变化会带来什么影响?4.展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提问:表格说明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影响?5.展示漫画和材料,介绍德国与英国的矛盾。
6.归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重点介绍英德矛盾。
7.以图例归纳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介绍两大军事集团的军备竞赛。
提问:这些国家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目的是什么?8.播放视频:《一战前巴尔干形势》,提问:为什么巴尔干半岛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9.展示地图,讲述巴尔干半岛错综复杂的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实力的变更,必然要求国际秩序重新洗牌。
接示战争的非正义性。
矛盾。
10.介绍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提问:如何看待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林的刺杀行为?11.展示材料,回答2个问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展开,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认识其主要参战国,掌握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并理解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化对其起因、过程和结果的认识,理解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其主要参战国,认识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理解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痛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其主要参战国,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战争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真实情况。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培养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战争过程的图片、地图和相关资料。
3.视频:准备相关战争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战争场景。
4.作业:准备相关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大战的经过,认识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能有较深刻的感受,但如何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树立和平观念,仍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史料、图片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大战前后的国际形势,加深对大战影响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网络资源,如历史论文、纪录片等。
4.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大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8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新课标标准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内容分析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它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史料实证: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其后果。
历史解释:概况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唯物史观: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家国情怀: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教师活动根据材料,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及导火索?材料研读:材料一:1871 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这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两国,但后来居上。
同英国一样,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材料和市场,但是德国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殖民地的 1/10。
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
德国与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2)学生活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后来居上的欧洲强国企图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资源;欧洲国家经济实力与政治资源的不平衡激化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促使它们根据自身利益组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3)教师活动材料二: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的目标决定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都把整个世界作争夺的自然边界。
以英国和德国这两个主要对手为例,1903年普鲁士邦的内政大臣特曼·霍尔维格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2、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呈现史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的研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凸显。
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激化,战争危机也日益逼近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竟如何打响?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灾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讲授新课:(一)战争爆发的原因1.指导学生结合课本插图阅读教材,了解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有关情况。
垄断资产阶级控制某个行业的原料产地、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从而获得高额利润。
这就要求有更多的殖民地成为它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尤其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
2.多媒体展示《英德法美比较表》,启发思考: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与实力对比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
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正如列宁所说:“世界是第一次被分割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
九下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战争的大概过程;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播放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影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一、导入新课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凸显。
为争夺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只需一粒火星就能引爆整个世界!你知道这粒火星是什么吗?引起这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呢?二、探究新知(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教师讲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它们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加剧。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2.教师提问:简述欧洲列强的结盟与对抗。
(展示图片)学生回答: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教师引导: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
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材料展示:材料一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
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说课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设计本课的说课设计以新课改理念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为依据,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下面从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说方法、说过程、说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资源怎么析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 课,上承两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下启战后初期世界格局的变化。
从时间上看,本课跨越了从19 世纪后半期到战争结束的几十年;从内容上看,包括一战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性质及影响等。
从全球史观上看,一战既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又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二、说学生——学情怎么判我校九年级的学生多来自农村,他们活泼好动,个性鲜明,好奇心重,渴望求知,关心国内、国际局势。
他们具备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史料的能力及简单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知识积淀较为薄弱,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上尚有欠缺。
三、说目标——方向怎么定1. 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2022 版)要求:通过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帝国主义掠夺性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凡尔登战役,讨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坚定和平理念,增强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 教学重难点:重点: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确定的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
)四、说方法——师生怎么做教法:针对学情特点,以史料为载体设置教学情境,以问题为引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九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重点关注战争本身,而对于战争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这次战争,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掌握战争的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背后的帝国主义矛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3.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背后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源。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强调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进程和战争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的起因和影响,以及战争对人类社会的警示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理解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增强对战争的警惕性,培养热爱和平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战争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战争对人类社会的警示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和结果。
2.案例分析法:分析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4.史料教学法:运用历史文献、图片等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起因和影响。
2.呈现(10分钟)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包括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以及萨拉热窝事件等。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到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和结局;(2)理解当时世界格局的变化与影响,认识到战争的危害;(3)掌握历史知识的分期,了解历史的长河和文明的进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文本,调研、教学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注重史实与概念的结合,发扬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历史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爱国主义:反对侵略、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2)和平主义:珍视世界和平,反对战争;(3)国际主义:尊重不同文明、文化、国家的差异和平等。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以及结局。
首先介绍了三个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国家主义、军备竞赛和同盟体系。
然后,介绍了战争起始时期各国的军事计划和激战,紧接着还说到了战争过程中出现的荒诞行为和新式武器的使用。
最后,讲述了战争结束的过程以及对战争带来的影响。
本课程旨在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远近闻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和历史影响,从而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痛苦,并进一步增强对和平的珍视和推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诱导学生认识战争的危害和重要性,了解战争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事业的影响,并强调珍视和平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解释和阐述学生对当时的国际政治、文化差异、民族关系以及经济、财政基础的认识。
四、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细节和重要概念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照片和视频,用图像让学生更直观了解战争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战争的看法。
2. 提出问题:你认为战争有哪些危害?为什么珍视和平如此重要?学生回答并解释自己的回答。
(二)学习开始(35分钟)1. 通过讲述和讨论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和结局,让学生对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集合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
教研课教案课题: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1.了解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4.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一、重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严重后果,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二、难点:对萨拉热窝事件的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课程类型:新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致发生在什么时候?其标志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19世纪晚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并催生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随着垄断的出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但是,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彼此矛盾重重,最终促成了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在欧洲形成,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学习新课:(一)检查学生预习: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时间及成员国;2、一战的导火线、开始的标志、转折点战役、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二)合作探究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并结合下列图表,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回答,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产量在世界的位次有何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德国居第二位,而号称“世界工厂”的英国却退居第三位,法国退居第四位)教师重读其中德国外长皮洛夫的话,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德国极力要求按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的野心赤裸裸地展现出来。
德国为什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呢? 20世纪初,德国工业量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但德国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只能跟在法、俄、英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后面捡食残羹剩饭,所以对殖民地占领的现状极为不满,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完整版)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及组成国家;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后果;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开始的时间;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概况;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影响。
通过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
探讨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通过阅读、梳理教材内容,观看图片、图表,阅读史料,进一步培养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认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弊端,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立场。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的学习,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促进国际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形成。
2.萨拉热窝事件。
3.凡尔登战役。
二、难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第一世界大战的性质。
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萨拉热窝事件的资料,并整理成故事。
2.班级分组。
教学方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班级:自制课件。
教具(教学媒体)教学过程第1课时本课设计了四个子目,先后讲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一战的结果、性质及其影响。
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讲述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在突出主题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对一战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本课教学时间为2课时。
一、导入新课:方式一:使用本课导语,以《好兵帅克》一书导入,其中的设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增强学习新课的热情。
方式二:由回顾中国历史中的相关史实导入,如回顾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等史实,以此引入新课,这样便于消减学生对世界历史的陌生感,也有利于将中外历史相对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精品教案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师:从经济和殖民地的对比可以看出,这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什么问题?点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和殖民地分配不平衡2、形成展示动态线形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过程3、军备竞赛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局部冲突不断,大战一触即发。
展示各国为了各自利益争相开展军备竞赛的相关数据4、合作探究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点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促使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加剧二、大战的爆发1、导火线展示一段文字材料,提问学生什么是“火药桶”和“火星”2、课堂思考为什么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点拨:①、地理位置重要②、有丰富资源③、巴尔干各国之间纠纷不断④、欧洲列强势力介入3、大战的开始学生阅读课本进行思考学生: 火药桶是巴尔干半岛,火星是萨拉热窝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之间的串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教学分析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
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
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Ligny Thilloy,迎来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
50岁的程玲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
九年级 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案
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
教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检测法、线索总结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多媒体一组商标图片。
问题:请你说一说以上图片标志着什么?
师:这些图片所代表的集团看似毫无联系,但是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垄断集团。那么垄断这一形式是何时出现的?它的出现又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
通过表格扩展教材原有内容,使学生掌握一战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表格,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练习测检】
【课堂总结】
学习总结
板书设计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一战的爆发
三、一战的进程和结果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师讲述英德矛盾、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材料:萨拉热窝事件。
2、一战的爆发
多媒体出示图片和材料:
德、奥终于找到发动战争的借口。在德国的支持怂恿下,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正式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英、法也很快卷入战争。
课题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月日
授课教师
单秀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备课全套(部编版)
九下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为了纪念普林西普,在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皇储站的石板上,用水泥浇铸一双脚印,并在旁边的墙壁上嵌入了一块约一平方米大小的白色大理石板,石板上用黑色的塞语和英语两种文字刻写着:1914年6月28日加弗利洛·普林西普就是从这个地方刺杀了奥匈帝国斐迪南皇储及其夫人索菲亚王妃。
奥匈皇储被杀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战”: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的面积不成比例。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问:这一问题会产生什么影响?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必然会激化。
2.帝国主义矛盾的实质。
德国:要求按照国家实力重新分割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19世纪中后期,奥匈帝国与俄国为争夺巴尔干地区冲突不断。
德国为了防止法、俄联手反德,与奥匈帝国结成军事同盟,后来意大利也加入进来。
三国同盟的形成,促使法、俄接近。
法、俄签订针对德、奥的军事协定。
20 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俄缔约,形成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英国为核心4.影响: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背景: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的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既控制着地中海和黑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材,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本课重点让学生掌握一战的过程和结果,了解一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战争的过程。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的影响和启示可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性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掌握一战的主要战役和关键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提高学生的历史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
2.难点:战争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和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战争期间的图片、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情况。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战役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讨论法:学生就战争的影响和启示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事先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历史资料,备好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教具:图片、地图、多媒体设备等。
3.学生:提前分组,准备进行讨论和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呈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关键事件和战役。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具体战役为例,让学生分析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事件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能结合已学知识,如近代列强的争夺、民族解放运动等,更好地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过程。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对战争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培养民族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及影响。
2.难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战争场景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比教学法:通过比较不同战役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战争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及相关资料。
2.战争场景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讨论题、练习题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战争场景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什么了解?”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
重点讲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争过程中各方的策略和战争的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生动地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画卷。
本课内容与学生之前学习的历史知识紧密相连,为后续学习现代史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局限于战争的基本事实,对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战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的主要战役、将领和武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战争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出发,认识和平的珍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营造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准备教材和课件,确保内容完整、信息准确。
2.图片、音频、视频:收集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
3.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展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场面,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2.呈现(10分钟)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引导学生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
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
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Ligny Thilloy,迎来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
50岁的程玲在丈夫和女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
这是程玲努力了十年的结果,她一度对从未见面的爷爷一无所知。
后来才了解到,在上个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14万中国劳工登陆欧洲、加入战事。
爷爷毕粹德也在其中,他最终死在了异乡,只有一块纪念章被带回了中国。
法国郊外的田间,站在毕粹德被翻译成“PI TSUI TE”的墓碑(如图)前,程玲成为了一战结束以后,第一个来到这里祭扫的中国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公民毕粹德为何牺牲在欧洲战场?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及组成国家;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后果;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开始的时间;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概况;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影响。
通过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
探讨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通过阅读、梳理教材内容,观看图片、图表,阅读史料,进一步培养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认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弊端,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立场。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的学习,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促进国际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形成。
2.萨拉热窝事件。
3.凡尔登战役。
二、难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第一世界大战的性质。
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萨拉热窝事件的资料,并整理成故事。
2.班级分组。
教学方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班级:自制课件。
教具(教学媒体)教学过程第1课时本课设计了四个子目,先后讲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一战的结果、性质及其影响。
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讲述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在突出主题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对一战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本课教学时间为2课时。
一、导入新课:方式一:使用本课导语,以《好兵帅克》一书导入,其中的设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增强学习新课的热情。
方式二:由回顾中国历史中的相关史实导入,如回顾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等史实,以此引入新课,这样便于消减学生对世界历史的陌生感,也有利于将中外历史相对照。
方式三:剪辑“萨拉热窝事件”或者“凡尔登战役”的影视资料,直接以情景方式导入新课。
二、“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1.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原因。
将英、德、法、美实力比较(参考教材分析部分),以数据表的形式呈现,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分析。
根据表格,通过观察19世纪70年代前后英、法、美、德等国家在工业产量排名上的变化,对比分析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接着,探究得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
“工业产量”的数据呈现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没有直接呈现“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的具体情况稍加分析说明。
然后,对比1913年英、法、美、德等国家所占殖民地面积的情况,可以看出后起的强国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状况。
正因为如此,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国之间加紧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紧张局面。
可以德国为例,结合辅栏的“说说”鼓励学生谈谈:后起的德国为什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2.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过程。
讲述“三国同盟”的形成时可以把“三国协约”的形成联系起来,在讲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中需涉及各大国之间的利益和冲突。
讲述过程中结合教材提供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图》,边分析边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内在联系。
在讲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时,使学生加深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时间及成员国的记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图》,增强识图的能力,让学生对两大军事集团各成员国的地理位置及相互关系形成一定的空间感知。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在争霸过程中既相互争夺又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覆盖全球的利益关系网。
这一关系网常常通过它们之间各种公开或秘密的双边或多边条约而加强起来,从而形成某种集团或体系,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即是如此。
3.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影响。
讲述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时,采用讨论法和谈话法教学,引导学生用历史与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当时的世界局势。
采用情景教学,模拟新闻评论或者新闻报道,学生可作为“特邀新闻评论员”就当时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做出分析,还可在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触即发以及战争爆发的地区。
也可适当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再现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氛围。
三、关于萨拉热窝事件的教学首先,呈现出“萨拉热窝事件”的过程。
学生可以记者的身份,结合教材上的知识,模拟进行现场报道。
通过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以及对历史的感悟能力。
教师结合教材的插图与学生一起回顾事件的发生,要注意讲解时要生动。
此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萨拉热窝事件的相关视频,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和融入历史情景。
接着,结合本课课后学习活动“我说普林西波的暗杀行为”创设问题,激发大家讨论并畅谈自己对萨拉热窝事件的看法和认识。
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关于萨拉热窝事件,目前仍是一个在进一步加深认识和不断深人探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例如:以国家名义、在战争状态下进行的针对交战国领导人的捕杀行动(如美国在伊拉克进行的“斩首行动”),同秘密组织或个人在非战争状态下对敌对国领导人进行的暗杀行动是否应具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在讨论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
然后,在认识到萨拉热窝事件作为突发事件而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一起思考“斐迪南夫妇的死对世界局势真的这么重要吗”,激发学生一起探讨大战爆发的深层原因,即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出现都有其产生的深刻的历史渊源。
四、关于大战的全面爆发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战场》形势图或采用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各主要参战国先后宣战的过程以及对阵的形势。
关于意大利背叛同盟国而加人协约国集团作战,教材在小字内容中作了介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材讲到了中国在1917年8月也对德、奥宣战。
此处,教师补充介绍中国参战的背景,为之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五、关于大战的进程主要从两个方面讲述:一是从空间上,即“四条战线”;二是从时间上,即“三个阶段”。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小字内容,结合辅栏的“说说”,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战场》形势图,由学生来讲述欧洲战场的四条战线,引导思考“哪些国家被迫两线作战”“这就注定它们采用怎样的战略”等问题。
接着,由教师讲述一战的三个阶段,教师可补充讲解各阶段的时间、主要战役等问题,例如:在讲述战争的第一阶段时,可结合课后“史海拾贝”了解一下马恩河战役。
这样,学生对大战就有一个整体感知和把握。
六、关于血战凡尔登,这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1.首先讲述这次战役发生的背景以及德国把凡尔登作为主要进攻目标的原因。
2.回顾战争。
学生阅读正文和小字中关于凡尔登战役的描述和辅栏中《战火的文字节选以及观察《德军攻城榴弹炮》和《横尸遍野的战场一角》插图,然后推举出一名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模拟报道凡尔登战役。
或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凡尔登战役的视频,置身于当时的情景,深刻感受战争的残酷性。
3.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凡尔登战役的看法和认识。
注意及时点评和适当引导,让学生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进步意识,启发对战争的探讨和反思,从而培养关爱人类命运之情。
4.讲述凡尔登战役的影响时,特别指出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此后,德奥同盟军困难重重,战略主动权开始转到协约国手中。
七、关于大战的结束结合教材正文适当补充讲解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美国对德宣战、俄国退出战争以及《贡比涅停战协定》。
要强调大战结束的时间和结果,然后让学生观察《英国人民走上街头庆祝战争结束》一图,体会人们渴望和平、欢呼和平的心情。
八、对于战争的性质,这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让学生从大战的爆发与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争夺的密切关系以及各参战国的目的来讨论分析,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
要特别强调的是,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但是在整个战争中只有从属的意义。
九、大战的损失和影响采用“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由学生讨论完成,在学生的合作及互动学习中,注意点评和引导,使学生认识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同时认识战争激化交战国国内矛盾,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各国人民革命又加速战争结束,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十、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展示整篇课文的知识结构图,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整体的认识。
将历史与现实结合,提出相关问题,联系当今局势,深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和认识,体会和平的重要性以及和平的来之不易。
辅栏释义“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战场分哪几条战线?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哪一条战线?):培养学生从空间上感知大战的能力,可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战场》形势图,结合战争双方两大阵营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综合历史信息归纳得出欧洲战场的四条战线。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从四条战线的比较和分析中得出西线具有决定作用。
“读读”(法国作家巴比斯《战火》中的一段话):通过阅读这段对凡尔登战场描述的文字,认识到凡尔登战役如同“绞肉机”和“屠场”一样的惨烈与血腥,从而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
“议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教材特别指出了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另一方面,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亚洲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说说”(后起的德国为什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在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但德国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只能跟在法、俄、英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后面捡食“残羹剩饭”,所以对殖民地占领的现状极为不满,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通过思考这个问题,有利于加深对后起的强国实力与所占殖民地数量不平衡的状况的认识,因而加剧了各帝国主义大国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激烈斗争。
“议议”(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首先,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使帝国主义列强疯狂扩军备战,进一步展开军备竞赛。
同时,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日益加剧,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巴尔干半岛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成为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
在讨论分析问题的时候,可联系现实,梳理巴尔干地区问题的历史由来,同时应注意认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记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和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性,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