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及范围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是怎样的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是怎样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为配偶; 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和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为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按照法律规定,被继承人死后,其留下来的合法遗产可以按照生前的立下的遗嘱内容中规定的继承人来继承,没有立遗嘱的,则由其法定继承人来继承。
那么,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简单介绍以下法定继承人的相关知识。
▲一、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一) 配偶(二)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三) 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四) 兄弟姐妹(五) 祖父母、外祖父母▲二、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一) 法定继承人继承顺序的概念和特征所谓谓法定继承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人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方式。
由于这种继承中是只是在没有遗嘱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故又称无遗嘱继承,也因为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只限于被继承人的亲属,所以也称为家庭继承。
我国继承的基本特征,具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法定继承以一定的人身关系为前提,即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份额的根据是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存在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收养关系。
如我国继承法第10条规定配偶各法定继承人,其根据是存在血缘关系;规定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其根据是存在血缘关系:第二,法定继承中对法定继承人范围、法定继承顺序、继承份额以及遗产分配原则等任何组织和公民均无权予以改变。
(二) 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0条的规定: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个祖父母。
第12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在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继承法确定上述继承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婚姻关系;(2)继承人与被子继承人的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3)近亲属间共同生活密切程度和继承人生与被继承人。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是怎样的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是怎样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为配偶; 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和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为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按照法律规定,被继承人死后,其留下来的合法遗产可以按照生前的立下的遗嘱内容中规定的继承人来继承,没有立遗嘱的,则由其法定继承人来继承。
那么,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简单介绍以下法定继承人的相关知识。
一、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一) 配偶(二)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三) 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四) 兄弟姐妹(五) 祖父母、外祖父母二、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一) 法定继承人继承顺序的概念和特征所谓谓法定继承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人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方式。
由于这种继承中是只是在没有遗嘱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故又称无遗嘱继承,也因为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只限于被继承人的亲属,所以也称为家庭继承。
我国继承的基本特征,具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法定继承以一定的人身关系为前提,即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份额的根据是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存在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收养关系。
如我国继承法第10条规定配偶各法定继承人,其根据是存在血缘关系;规定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其根据是存在血缘关系:第二,法定继承中对法定继承人范围、法定继承顺序、继承份额以及遗产分配原则等任何组织和公民均无权予以改变。
(二) 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0条的规定: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个祖父母。
第12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在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继承法确定上述继承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婚姻关系;(2)继承人与被子继承人的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3)近亲属间共同生活密切程度和继承人生与被继承人生前之间的扶持关系的情况,第一顺序人有优先权,即被继承人死后,先由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财产。
民法典继承人范围及继承顺序
民法典继承人范围及继承顺序民法典继承人范围及继承顺序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财产积累日益增加,继承法律成为了重要的法律领域。
在中国,继承领域的法律基础是民法典,该法典规定了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
本文将介绍民法典中的继承人范围及继承顺序。
一、继承人的范围继承人主要指的是在死者死亡后可以继承遗产的人,一般情况下包含下列四类人:1. 法定继承人民法典规定,如果死者没有留下遗嘱或者遗嘱无效,那么根据法律规定,遗产将由法定继承人继承。
法定继承人包括四类人:(1)配偶和子女。
这是继承法最基本的规定,即配偶和子女是最优先的继承人。
(2)父母。
如果死者没有配偶或者子女,那么就由父母作为继承人。
(3)兄弟姐妹。
如果死者没有配偶、子女或父母,则由同胞兄弟姐妹以及生前死亡的兄弟姐妹的子女,按照分别代表其父母的比例进行继承。
(4)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如果死者没有配偶、子女、父母或者兄弟姐妹,则由曾祖父母和外曾祖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以及生前死亡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子女,按照分别代表其父母、祖父母的比例进行继承。
2. 遗嘱继承人遗嘱继承人主要是指死者通过遗嘱指定继承人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遗嘱中指定的遗产继承人可以是被法定继承人所包括在内的人(如孙子女等),也可以是残疾人、丧偶者、慈善机构等。
3. 法定指定继承人法定指定继承人主要是指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的继承人,如“人民法院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的继承人”、“未搜寻到的失踪人员的监护人或者继承人”等。
4. 非正式继承人非正式继承人主要是指死者没有正式指定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在法律上没有资格的情况下,由法院或者有关部门指定继承人的情况。
二、继承顺序民法典规定了不同情况下继承人的继承顺序,如下:1. 同等关系继承人如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等同等关系继承人之间,根据比例进行继承。
2. 上位亲属继承人上位亲属继承人主要是指父母和其它继承人(如配偶、子女等)之间的关系。
如果死者同时有配偶和子女,那么父母和配偶、子女的继承顺序是配偶优先,其次是子女,然后是父母。
法律规定的继承人顺序(3篇)
第1篇在我国,继承法是规范公民财产继承关系的重要法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的顺序分为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法定继承人是指在没有遗嘱或者遗嘱无效的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继承遗产的人。
以下将详细阐述法律规定的继承人顺序。
一、法定继承人的顺序1. 第一顺序继承人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
他们具有平等的继承权。
(1)配偶:配偶是法定继承人的核心,无论婚姻关系长短,配偶均有权继承遗产。
(2)子女: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子女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3)父母:父母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父母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2. 第二顺序继承人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1)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2)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二、继承权的丧失与放弃1. 继承权的丧失在以下情况下,继承人将丧失继承权:(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将被剥夺继承权。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继承人为了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将被剥夺继承权。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将被剥夺继承权。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继承人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将被剥夺继承权。
2. 继承权的放弃继承人可以自愿放弃继承权。
放弃继承权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并在继承开始前或者遗产处理前作出。
三、代位继承与转继承1. 代位继承当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其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其父母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2. 转继承当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时,其应得的遗产份额转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
转继承的效力及于被继承人应得的遗产份额。
遗产分配的法定继承人顺序与份额
遗产分配的法定继承人顺序与份额遗产法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领域,它规定了个人在死后遗留财产的分配方式。
在很多国家,包括中国,法定继承人是遗产分配中的核心参与者。
法定继承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具有优先继承权的人。
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份额来继承遗产。
本文将分析遗产分配的法定继承人顺序与份额,并通过案例来说明。
首先,根据中国的《继承法》,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如下: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
在这个顺序中,配偶是第一位的继承人。
如果遗产的价值很高,配偶将继承全部财产。
但如果遗产价值较低,配偶将与子女共同继承。
如果没有配偶,子女将成为第一位继承人。
如果子女不在世或者放弃继承权,父母将成为第一位继承人,依次类推。
兄弟姐妹是最后一个继承人,只有在前面的继承人都不存在或者放弃继承权时才能继承遗产。
其次,法定继承人的份额也是根据法律规定的。
在中国,法定继承人的份额是根据继承人的身份和数量来决定的。
配偶继承全部财产或与子女共同继承时,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每个继承人平均分得相等的份额。
如果只有一个子女继承,他将继承全部财产。
如果有多个子女,他们将平均分配遗产。
父母继承时,如果只有一个父母,他将继承全部财产。
如果有两个父母,他们将平均分配遗产。
兄弟姐妹继承时,每个人将平均分得相等的份额。
为了更好地理解遗产分配的法定继承人顺序与份额,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
假设张先生在去世时留下了一套价值500万人民币的房产和100万人民币的银行存款。
他的家庭成员包括妻子李女士、儿子张三、女儿张琳、父亲张父和母亲张母。
根据《继承法》,李女士作为配偶将继承全部财产。
因此,她将继承500万人民币的房产和100万人民币的银行存款。
如果李女士不在世或者放弃继承权,儿子张三将成为第一位继承人。
在这种情况下,张三将继承全部财产。
如果张三也不在世或者放弃继承权,父亲张父将成为第一位继承人。
由于没有兄弟姐妹,张父将继承全部财产。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和份额在遗产分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法定继承的顺序继承遗产的分配原则
法定继承的顺序继承遗产的分配原则1.第一顺位:配偶。
如果有配偶的话,配偶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
配偶继承的份额视情况而定,如果只有配偶为继承人,则配偶继承全部遗产;如果还有子女为继承人,则配偶继承一半,其余部分平均分配给子女。
2.第二顺位:父母。
如果没有配偶,或者配偶放弃继承或已故,父母是第二顺位的继承人。
如果只有父亲或者母亲健在,那么该父或母继承全部遗产;如果父母双亡,或者只有一方健在,则遗产平均分配给父母。
3.第三顺位:子女。
如果没有配偶和父母,或者配偶和父母均放弃继承或已故,子女是第三顺位的继承人。
子女平均继承遗产。
4.第四顺位:兄弟姐妹。
如果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或者配偶、父母和子女均放弃继承或已故,兄弟姐妹是第四顺位的继承人。
兄弟姐妹平均继承遗产。
继承遗产的分配原则是指在确定继承人后,将遗产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配。
在中国大陆的民法中,继承遗产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平等分配原则。
法定继承人之间享有平等权利,继承遗产应当按照平等原则进行分配,即每个继承人应享有相等份额的遗产。
在存在不平等情况时,例如其中一方继承人曾经给予过继承人赠与或者抚养等财产,可能会根据法院裁定或者协议对遗产进行合理调整。
2.派生分配原则。
在继承人中,如果有继承人已经过世,而该继承人又有子女存活,则该继承人的子女可以继承该继承人应继承的份额,代替该继承人继承遗产。
3.分割分配原则。
遗产中的不可分割财产,例如房产、地产等,可以根据继承人的意愿,由多个继承人共同拥有,或者通过协议、拍卖等方式将其分割成可继承的份额进行分配。
4.指定分配原则。
在中国大陆的民法中,允许在继承人中指定特定的人或机构来继承遗产。
例如,可以通过遗嘱指定一些公益组织或者亲友来继承一部分或全部遗产。
法定遗产继承顺序及比例
法定遗产继承顺序及比例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我们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刻。
在我们离开之后,我们留下的遗产将被分配给我们的继承人。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制定遗嘱或计划,我们的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和比例分配。
本文将讨论法定遗产继承顺序和比例。
一、法定继承顺序1. 配偶和子女。
如果遗产留给了配偶和子女,配偶将继承50%的遗产,而子女将平均分配剩余的50%的遗产。
2. 配偶和父母。
如果遗产留给了配偶和父母,配偶将继承50%的遗产,而父母将平均分配剩余的50%的遗产。
3. 子女。
如果没有配偶,遗产将由子女平均分配。
4. 父母。
如果没有配偶或子女,遗产将由父母平均分配。
5. 兄弟姐妹。
如果没有配偶、子女或父母,遗产将由兄弟姐妹平均分配。
6. 祖父母。
如果没有配偶、子女、父母或兄弟姐妹,遗产将由祖父母平均分配。
7. 其他亲属。
如果没有上述亲属,遗产将由其他亲属平均分配。
二、法定继承比例在法定继承顺序中,每个继承人将按照一定比例继承遗产。
以下是每个继承人继承遗产的比例:1. 配偶和子女。
配偶继承50%的遗产,子女平均分配剩余的50%的遗产。
2. 配偶和父母。
配偶继承50%的遗产,父母平均分配剩余的50%的遗产。
3. 子女。
如果没有配偶,子女平均分配遗产。
4. 父母。
如果没有配偶或子女,父母平均分配遗产。
5. 兄弟姐妹。
如果没有配偶、子女或父母,兄弟姐妹平均分配遗产。
6. 祖父母。
如果没有配偶、子女、父母或兄弟姐妹,祖父母平均分配遗产。
7. 其他亲属。
如果没有上述亲属,其他亲属平均分配遗产。
三、遗产税在法定继承顺序和比例中,继承人将根据他们继承的遗产金额缴纳遗产税。
遗产税是一种税收,它是由继承人支付的,以便继承遗产。
遗产税率因州而异,通常在遗产超过一定金额时才会征收。
四、如何规划遗产遗产规划是确保您的遗产分配按照您的意愿进行的最佳方法。
通过规划遗产,您可以决定谁将继承您的遗产,以及他们将继承多少。
您还可以指定监护人照顾未成年子女,并确保您的财产被保护和管理。
法定继承人范围和顺序浅析
法 定 继 承 人 范 围 和 顺 序 浅 析
张 素 君
( 昌学 院 美 术 学 院 , 南 许 昌 许 河
摘 要 :比较 我 国现 行 继 承 法 与 其 他 国 家和 地 区 立 法 关 于 法 定 继承 人 范 围和 顺 序 的规 定 , 国 法 定 继 承 人 范 围偏 窄 , 我 顺序偏 少, 应将 我 国法 定 继 承 人 范 围扩 展 到 顺 序 的 继 承 人
一
、
被 视 为 继 承 人 , 未 固定 其 继 承顺 序 , 随 能 够 实 际 继 承 遗 产 但 是 那 一 顺 序 的继 承 人 继 承 相 应 的份 额 。 意 大 利 民法 典 规 定 , 定 继 承 人包 括 配 偶 、 生 的 或 非 婚 法 婚 生 的 卑 亲 属 、 系尊 亲 属 、 系亲 属 、 他 亲 属 和 国 家 。 承 人 直 旁 其 继 范 围扩 及 到 六 亲 等 亲 属 。 承 顺 序 为 : 1 子 女 ( 括 婚 生 与 非 继 () 包 婚 生 子 女 、 正 子 女 和 养 子 女 ) ( ) 母 ; 3 其 他 尊 亲 属 ;4 准 ;2 父 () () 兄 弟 姐 妹 ;5 其 他 亲 属 ( 没 有 前 四个 顺 序 继 承 人 存 在 的 情 () 指 况 下 )( ) ;6 国家 ( 前 五 个 顺 序 继 承 人 都 不 存 在 的情 况 下 ) 配 在 。 偶是 与能够实际继承遗产的继承人一起继承。 美 国 《 一 继 承 法 》 规 定 的 继 承 人 范 围 和顺 序 是 :1 配 统 所 () 偶 : 2 直 系 血 亲 卑 ( 些 人 先 于被 继 承 人 死 亡 时 , 子 女 可 代 () 这 其 位 继 承 ) ( ) 系尊 亲 属 ;4 旁 系 血 亲 ( 括 兄 弟 姐 妹 、 、 ;3 直 () 包 女 伯 叔姑舅姨及堂兄弟姐妹 ) 。由上 可 见 , 美 国法 定 继 承人 中 , 在 直 系 血 亲 作 为 继 承 人 不 受 亲 等 限 制 .旁 系 血 亲 则 在 四 亲 等 以 内
法律规定的第一继承人顺序(3篇)
第1篇在我国,继承法是调整财产继承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是法定继承中享有优先继承权的人。
以下将详细阐述我国法律规定的第一继承人顺序。
一、法定继承人的概念法定继承人是指在法定继承关系中,根据法律规定,有权继承遗产的人。
在我国,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二、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1. 配偶:指与被继承人结婚的人。
配偶在继承中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2.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子女在继承中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3. 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父母在继承中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继承权1. 配偶的继承权:配偶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在遗产分配时,配偶应与其他继承人平等分享遗产。
2. 子女的继承权:子女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在遗产分配时,子女应与其他继承人平等分享遗产。
3. 父母的继承权:父母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在遗产分配时,父母应与其他继承人平等分享遗产。
四、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权利与义务1. 权利:(1)享有继承权: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2)请求分割遗产: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权请求分割遗产。
(3)请求排除他人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权请求排除他人继承。
2. 义务:(1)尊重遗产:第一顺序继承人应当尊重被继承人的意愿,不得随意处分遗产。
(2)履行抚养义务:父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3)不得侵害他人继承权:第一顺序继承人不得侵害其他继承人的继承权。
五、特殊情况下的第一顺序继承人1. 配偶死亡:在配偶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况下,被继承人的子女、父母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2. 配偶丧失继承权:在配偶丧失继承权的情况下,被继承人的子女、父母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法定继承的顺序和范围
法定继承的顺序和范围
法定继承是指在没有遗嘱或遗赠指示的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将遗产分配给继承人的一种方式。
法定继承的顺序和范围是根据各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法定继承顺序和范围的解释:
1. 直系血亲继承:在大多数法律体系中,直系血亲继承是优先考虑的。
这通常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
遗产首先将被分配给配偶,如果没有配偶,则分配给子女。
如果没有子女,则分配给父母。
2. 兄弟姐妹继承:如果没有配偶、子女或父母,遗产可能会分配给兄弟姐妹。
在某些法律体系中,只有父母已故的情况下,兄弟姐妹才有资格继承。
3. 外族继承:如果没有直系血亲和兄弟姐妹,一些法律体系将考虑分配遗产给更远的血亲,如祖父母、叔伯、姑舅等。
4. 政府继承:如果没有任何亲属继承资格,遗产有时会归政府所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对于法定继承的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具体情况下,建议咨询当地的法律专家或律师,以
了解适用于您的地区的具体法定继承规则。
以上是对法定继承顺序和范围的一般解释。
请注意,这只是一般信息,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在实际情况中咨询专业法律意见。
普法课堂|法定继承的范围及顺序
普法课堂:法定继承的范围及顺序一、法定继承的范围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死亡后,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顺序,继承其遗产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的范围包括以下几类人:配偶、子女、父母。
配偶、子女、父母是第一顺序的继承人,他们有权平等地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是第二顺序的继承人,只有在第一顺序继承人不存在的情况下,他们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二、法定继承的顺序在法定继承中,继承人的继承顺序是根据其与被继承人的亲疏关系和法律规定的顺序来确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的顺序如下: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配偶、子女、父母是第一顺序的继承人,他们有权平等地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在有多个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情况下,应当均分遗产。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是第二顺序的继承人,只有在第一顺序继承人不存在的情况下,他们才有权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在有多个第二顺序继承人的情况下,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协商确定遗产的分配。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在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后,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参与遗产的分配。
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例如,如果被继承人没有子女,但有配偶和父母,那么配偶和父母就是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如果被继承人有多个子女,那么这些子女应当均分遗产;如果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其尽了主要赡养义务,那么他们也可以作为第一顺序或第二顺序的继承人参与遗产的分配。
此外,在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时,还应当遵循法律规定的公平、公正原则。
如果被继承人生前留有遗嘱或遗赠协议,那么应当优先按照遗嘱或遗赠协议的规定进行遗产分配。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1.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法定继承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可依法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人。
根据《民法典》继承编,法定继承人范围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女婿。
(1)配偶。
夫妻基于婚姻关系而产生相互继承权。
(2)子女。
子女是与父母血缘关系最近的直系亲属,依法享有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继子女继承了继父母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父母的遗产。
(3)父母。
父母是与子女血缘关系最近的直系亲属,依法享有继承子女遗产的权利。
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继父母继承了继子女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子女的遗产。
)(4)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是血缘关系最近的旁系血亲,相互享有继承权。
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养子女与生子女之间、养子女与养子女之间,系养兄弟姐妹。
被收养人与其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不能互为继承人。
继兄弟姐妹之间的继承权因继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关系而发生,没有扶养关系的不能互为继承人。
(5)祖父母、外祖父母。
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法定继承人。
需要注意,孙子女、外孙子女不属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法定继承人,但他们可以通过代位继承方式取得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遗产。
(6)符合法定条件的丧偶儿媳、女婿。
丧偶儿媳对公、婆或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丧偶儿媳或女婿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指经济上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或给予主要扶助,一般须持续一定时间。
丧偶儿媳或女婿以第一顺序继承人身份继承遗产时,与其他第一顺序继承人的地位完全平等。
2.法定继承人的顺序继承顺序是指法律规定的各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次序。
《民法典》继承编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和扶养关系的密切程度规定了两个继承顺序。
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与权益优先级法律规定与解读
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与权益优先级法律规定与解读继承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涉及财产继承的分配和权益保护。
在继承中,继承人的继承顺序和权益优先级是关键问题。
本文将对继承顺序和权益优先级的法律规定进行解读。
一、继承顺序的法律规定继承顺序是根据法律规定来确定继承人的先后顺序。
我国《继承法》对继承顺序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继承人:1. 法定继承人:法定继承人是指在法律上享有优先继承权的亲属。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人包括父母、配偶、子女等直系亲属。
在继承时,直系亲属的权利排在其他继承人之前。
2. 遗嘱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是指在遗嘱中被确定为继承人的个人或组织。
遗嘱是遗留人在生前通过公证机关或者公证书明确表达的意愿,对于继承顺序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遗嘱存在,遗嘱继承人享有优先继承的权利。
3. 其他继承人:除了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外,还存在其他继承人的情况。
例如,没有直系亲属或遗嘱的情况下,法律会规定其他亲属或组织的继承顺序。
继承顺序的确定旨在保护亲属关系,并维护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二、权益优先级的法律规定在确定继承顺序后,继承人的权益优先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权益优先级是指不同继承人在继承过程中享有的优先权。
1. 优先继承权:优先继承权是继承人在分配继承财产时享有的第一权益。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人在继承时享有优先继承权。
对于直系亲属来说,其权益具有最高的优先级,其他继承人需在其之后才能享有权利。
2. 平等继承权:平等继承权是指多个继承人在没有优先继承权的情况下平等分配继承财产的权益。
当没有明确规定优先继承权的情况下,继承人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3. 有限继承权:有限继承权是指继承人在继承财产时享有的受限制的权益。
例如,当继承人受到负债或债务限制时,其继承权可能会受到限制。
4. 放弃继承权:继承人有权放弃继承权,即放弃对继承财产的所有权益。
这种情况下,继承人不再享有继承财产,权益由其他继承人继承。
遗产继承中的继承顺序与法定继承人权益
遗产继承中的继承顺序与法定继承人权益遗产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去世后,其遗留下的财产和权益的转移过程。
在继承中,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的权益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继承的顺序以及法定继承人的权益。
一、继承顺序根据中国的继承法规定,继承顺序主要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配偶和子女,第二等级是父母,第三等级是兄弟姐妹,第四等级是外祖父母和外祖母。
首先,在第一等级的配偶和子女中,配偶享有优先继承的权益。
如果没有配偶,子女将成为继承人。
如果配偶和子女都存在,财产将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配偶和子女。
其次,在第二等级的父母中,如果被继承人没有配偶和子女,父母将成为继承人。
如果被继承人的父母只有一方,该方将继承全部财产。
如果两位父母都在世,财产将均分给两位父母。
然后,在第三等级的兄弟姐妹中,如果被继承人没有配偶、子女和父母,兄弟姐妹将成为继承人。
在这种情况下,财产将平均分配给兄弟姐妹。
最后,在第四等级的外祖父母和外祖母中,如果被继承人没有配偶、子女、父母和兄弟姐妹,外祖父母和外祖母将成为继承人。
在这种情况下,财产将平均分配给外祖父母和外祖母。
二、法定继承人的权益根据继承法,法定继承人享有以下权益:1. 对于继承人来说,他们有权要求继承遗产。
继承人有权利继承被继承人所留下的财产和权益。
他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保护他们的继承权利。
2. 继承人有权要求继承份额。
根据不同的继承顺序,继承人在财产分配中享有不同的份额。
他们有权要求按照法定的比例分配遗产。
3. 继承人有权选择是否接受继承。
如果继承人不想承担被继承人的负债或其他不利的所得财产,他们可以放弃继承。
4. 继承人有权获取遗产证明。
继承人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遗产证明,以便行使其继承权益。
5. 继承人有权对遗产进行管理。
继承人可以对继承的财产进行管理、处置和使用。
在继承过程中,继承人的权益应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尊重。
法律和相关部门有责任确保继承人的权益不受侵犯。
结论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的权益在遗产继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遗产继承权的继承顺序(民法第条)
遗产继承权的继承顺序(民法第条)继承是指在继承人去世后,其财产权利和义务由其合法继承人继承的过程。
遗产继承权作为继承人根据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利,如何进行继承顺序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根据民法第条的规定,本文将探讨遗产继承权的继承顺序,以及其中涉及的几种情况。
一、直系血亲直系血亲是指在亲属关系线上的血亲,包括父母、子女和配偶。
直系血亲享有优先继承的权利,继承顺序如下:1. 子女继承权:子女在继承中享有优先继承的权利,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有平等的继承权。
如果继承人已经过世,那么他们的子女将按照平等原则来继承。
2. 配偶继承权:配偶继承权在直系血亲中排在第二位,如果继承人没有子女,那么配偶将成为合法继承人。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继承权中,配偶指的是合法结婚的配偶,而非同居伴侣。
3. 父母继承权:如果继承人没有子女和配偶,那么父母将成为他的合法继承人。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享有继承权的优先级与配偶平等。
二、旁系血亲旁系血亲是指除了直系血亲外的血亲关系,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在继承顺序上,旁系血亲相对于直系血亲具有较低的优先级。
继承顺序如下:1. 兄弟姐妹继承权:如果继承人没有直系血亲,那么兄弟姐妹将成为合法继承人。
同样,兄弟姐妹之间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2. 祖父母继承权:如果继承人没有直系血亲和兄弟姐妹,那么祖父母将成为继承人的合法继承人。
3. 外祖父母继承权:外祖父母在继承顺序中排在最后一位,只有在继承人没有直系血亲、兄弟姐妹和祖父母的情况下才能享有继承权。
三、无继承人的情况处理当继承人没有合法继承人时,根据民法第条的规定,继承人的遗产将归国家所有。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如果确实存在遗嘱,那么遗嘱中指定的继承人仍然可以享有继承权,国家将不会归为继承人。
四、丧失继承权的情况在继承过程中,有一些情况会导致继承人丧失继承权,如剥夺继承权的判决、放弃继承权等。
此外,如果继承人在继承人去世后不愿接受继承遗产也可以放弃继承权。
探析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和范围
探析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和范围作者:史斐来源:《南北桥》2020年第15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以及4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家庭规模、人口成分和家庭成员关系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社会的进步和家庭的变化使得人们对财产及其他的继承更加重视,但是与国外相关的法律规定相比,我国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和范围不尽合理,因此,我们在新的民法典出台期间,要探析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和范围。
【关键词】法定继承人顺序范围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199一、关于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思考1.扩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我国现行的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有关规定在很多时候已经明显不足,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范围的过窄容易出现法定继承人缺位的情形,所造成的后果就是无主财产的逐步增加。
比如一个常年独居的老人无儿无女,第一顺序继承人和第二顺序继承人都缺失,去世留下的财产是不是能让其侄孙或者侄孙女继承(兄弟姐妹的孙子孙女),也就是侄孙或者侄孙女作为法定继承人继承老人的财产,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当前继承人的范围只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和第二继承人顺序,可否在此基础上将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作为第三顺序人,也应该将叔、伯、姑、舅、姨以及他们的直系后代作为继承人,这需要谨慎地对待和认真地思考。
这样不但在血缘上,使得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与被继承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拉近,保障了所继承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加强了所有继承人的对等性。
总之,扩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合法利益。
2.完善代位繼承制度的法律性质和范围。
现有代位继承应该予以完善和创新,也就是说,其背后法律性质和法律依据应该修正为固有权说,并且应该把被代位人主动放弃继承进行重新定位,也就是代位人主动放弃了继承并不妨碍代位继承发生也列为触发其发生的缘由。
论我国法定继承人范围及顺序
论我国法定继承人范围及顺序[摘要]法定继承人制度是继承法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其他继承制度的前提。
在继承法体系中,法定继承制度是国家介入继承领域的要紧方式。
法定继承是由生产力进展水平和人们的一起意愿决定的,跟其他国家相较我国的法定继承有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面,但其短处是不能够忽略的,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制度,从头构建我国法定继承人范围及顺序。
[关键词]法定继承人范围及顺序一、我国法定继承人范围及顺序的立法依据及现状分析我国继承法规定: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其直系卑血亲代位继承。
另外,对公婆尽了要紧供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对岳父母尽了要紧供养义务的丧偶女婿,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由此能够看出我国法定继承人范围是由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亲属关系为基础而确信的,亲属只限于二等亲之内,顺序仅有两个。
整个法定继承制度都是以一样的人、抽象的人的意愿为依据的。
若是法定继承制度准确的反映了他的意愿,被继承人是可不能另外立遗言的,一样的人、抽象的人的意愿是由必然社会占据主腹地位的人们的一起意愿所决定,而必然生产力进展水平决定了人们生活一起体的需因此笔者以为我国目前的法定继承人范围及顺序是由立法那时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
现行的法定继承制度是由1985年的《继承法》确信的,继1978年以来,我国在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推行经营制度的改革,许诺个体经济的存在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而言有必然的提高改善,尽管如此,人们所有的财产的有限(而且仅限于生活消费资料和简单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能力的有限造成了继承人继承遗产供自己消费后,几乎没有能够可能存在其所继承的财产再次继承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村大国,农村的生活状况决定了我国的立法价值取向。
在那时,一样人是希望将自己的遗产在自己的父母、子女和配偶之间分派,专门是在社会保险体系不完善的农村,加上农村的传统风俗适应,继承人都是与被继承人有极为紧密关系的人,他们或与其有最近的血缘关系,或是其生活的伴侣。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什么,顺序是怎样的 【婚姻家庭法律知识】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什么,顺序是怎样的【婚姻家庭法律知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什么,顺序是怎样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为配偶; 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和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为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一般只有在法定继承当中才会涉及到继承顺序的问题,而要是遗嘱继承或遗赠、遗赠抚养协议的话,则就不会涉及到继承顺序的问题。
那么你知道继承权顺序是怎样的吗?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具体了解。
一、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什么: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哪些人可享有继承权,可作为遗产的继承人。
我国继承法确定的法定继承人有:1、配偶。
2、子女。
《继承法》第10条中明确规定:“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3、父母。
我国《继承法》第10条3款规定:对子女遗产享有继承权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4、兄弟姐妹。
5、祖父母、外祖父母。
6、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
儿媳和女婿是公婆和岳父母的姻亲,彼此不发生法律上的抚养、赡养的权利和义务,一般情况下,亦不产生继承权的问题。
但为了鼓励那些照顾、赡养公婆和岳父母的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我国继承法明确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和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
是否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应从赡养的时间、内容等方面认定,主要指长期提供生活上的经济帮助或在劳务方面给予主要扶助。
二、继承权顺序是怎样的法定继承的顺序,是指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次序。
被继承人死亡后,并非所有的法定继承人都可以同时继承遗产,而是要按照法律所规定的先后顺序,依次继承。
我国《继承法》第10条把法定继承人分为两个顺序加以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同时,婚姻法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女婿,也列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是怎样的 【婚姻家庭法律知识】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是怎样的【婚姻家庭法律知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是怎样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为配偶; 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和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为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按照法律规定,被继承人死后,其留下来的合法遗产可以按照生前的立下的遗嘱内容中规定的继承人来继承,没有立遗嘱的,则由其法定继承人来继承。
那么,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简单介绍以下法定继承人的相关知识。
一、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一) 配偶(二)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三) 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四) 兄弟姐妹(五) 祖父母、外祖父母二、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一) 法定继承人继承顺序的概念和特征所谓谓法定继承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人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方式。
由于这种继承中是只是在没有遗嘱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故又称无遗嘱继承,也因为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只限于被继承人的亲属,所以也称为家庭继承。
我国继承的基本特征,具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法定继承以一定的人身关系为前提,即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份额的根据是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存在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收养关系。
如我国继承法第10条规定配偶各法定继承人,其根据是存在血缘关系;规定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其根据是存在血缘关系:第二,法定继承中对法定继承人范围、法定继承顺序、继承份额以及遗产分配原则等任何组织和公民均无权予以改变。
(二) 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0条的规定: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个祖父母。
第12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在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及范围浅议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及范围摘要继承公证是公证业务里比较主要的一个公证事项。
在办理继承公证的时候,很多当事人都会问到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被继承人的遗产其父母也有继承权,难道不是由其配偶及子女或者是直接由子女继承的吗?在多年的公证实务中,笔者也感到现行的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及范围存在一定的问题,现笔者就此展开阐述。
关键词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存在的问题中图分类号:D9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1-232-03我国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女婿,其中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的继承人,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女婿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法律是依据与被继承人的婚姻关系、血级关系和扶养关系,以及血缘关系和扶养关系的密切程序,来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的。
一、继承法的立法依据及现状分析(一)立法依据我国最早的继承制度出现在1950年5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该法第12条规定:夫妻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第14条规定:父母子女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之后,1980年颁布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18条也对此作了规定;接着,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条第2款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直到1985年4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从1950年第一次在婚姻法中提出继承制度,到1985年正式出台继承法,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目前的法定继承人范围及顺序是由立法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
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所有的财产仅限于生活消费资料和简单的生产资料,加之当时一般以大家庭的方式聚居,普遍存在的是三代同堂的家庭:中有夫妻、上有夫妻双方各自的父母,下有子女,家中的财产一般都是家庭共有财产,要用于共同的家庭生产和生活,所以说被继承人首先都愿意将自己死亡时遗留的财产留给与自己有极其密切关系的人,如父母、配偶、子女,对于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因是分家各自生活等原因,关系相对疏远,所以只有在没有父母、配偶、子女的情况下,才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继承。
(二)现状分析继承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适应了我国的国情,然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得在我国继承法规定的近亲属之内的成员越来越少,发展到最后有可能许多财产就没有人继承了,尤其是不婚族以及丁克家庭的出现可能导致这些人的财产很可能没有合法的继承人可以继承。
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遗产已由原来生活消费资料和简单的生产资料发展为房屋、股票、存款等大宗财产,家庭财产也正在细化,不再是一个大家族共有,而是每个小家庭各自独有,大多数有配偶、子女的人的意愿都是在其去世后,其遗产在其小家庭范围内发生继承,即在其配偶、子女之间发生继承,大多数人的想法就是自己辛辛苦苦创造了财富、置办了财产,当离开时,要留给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而那些单身的所谓的孤寡老人,只要其有财产,他也愿意在其去世后将财产留给自己的侄儿或是其他亲属,也不愿让财产被收回集体或国家所有。
因此,继承法原有的相关规定已不利于贯彻《宪法》第十三条关于保护公民私有财产和继承权的精神。
二、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存在的问题(一)顺序过少根据现行《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法定继承顺序只有两个,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继承法规定的两个继承顺序中均有不同辈份的人同时参与继承,这种划分过于粗略。
(二)顺序不合理《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根据该规定,在第一顺序继承人中,在有配偶和子女的情况下,遗产还可以传给了被继承人的父母,也就是往上一辈传,而在第二顺序继承人中,在有兄弟姐妹的情况下,遗产还传给了被继承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也就是往上两辈传,按中国人的传统理解,遗产应是一代一代往下传,而不是往上一辈传,因此在这一点上,很多前来办理继承公证的当事人都理解不了。
三、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存在的问题——范围过窄现行《继承法》规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女婿。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只限于二等亲以内,这种划分就使得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变得过窄。
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大大缩小,被继承人的遗产往往会因为没有法定继承人而成为无人继承的遗产。
根据《继承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由此,一旦公民在生前没有以遗嘱的形式明示对其死后财产的处理,而其又无法定继承人的话,其财产将被依法收归国家或者其生前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这有违宪法关于“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的精神。
四、现行的法定继承人范围和顺序存在的弊端(一)不能充分体现对被继承人真实意思表示的尊重现行《继承法》只规定了二亲等以内亲属的继承权,如果二亲等内亲属均已不在或其丧失继承权,那么死者的遗产将作为无主财产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
在现在的国情下,这一般不符合死者的真实意愿。
(二)会增加家庭内部的矛盾继承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表示放弃继承权,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其继承遗产的权利转移给他的合法继承人”。
按照继承法的规定,死者死亡后,其遗产首先由其父母、配偶、子女继承,若死者的父母后于死者死亡,那么根据上述规定,死者的兄弟姐妹作为转继承人就都有权利继承死者的遗产,虽然继承的份额只是死者父母应该继承的那部分遗产份额。
如果该死者家庭与其兄弟姐妹之间关系不错,那么死者的遗产有可能按其生前的意愿留给死者的配偶和子女,但如果死者家庭与其兄弟姐妹之间因赡养父母或其他事情发生矛盾,关系变得不再融洽,那么就存在死者的兄弟姐妹要求继承死者的遗产或是虽不继承、但不配合死者的其他继承人办理遗产继承手续,这样一来,就更加激化了家庭内部的矛盾。
(三)不利于发扬亲属之间互济互助的精神在日常的工作中,有当事人会前来咨询,说其对单身(无配偶、无子女、无父母、无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的叔叔或伯伯尽了主要的扶养义务,当叔叔或伯伯去世后,能不能继承叔叔或伯伯的遗产,得到的答案肯定是不能继承,因其不是其叔叔或伯伯的任何一个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如果要想得到遗产,那么一种是与其叔叔或伯伯签订遗赠扶养协议,一种是让其叔叔或伯伯立遗嘱,如果其叔叔或伯伯已无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那么在其叔叔或伯伯去世后,最多只能根据《继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取得适当的遗产,而这个“适当”到底又是多少,不得而知。
这样一来,很多人就不愿意照顾单身的叔叔或伯伯,特别是已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叔叔或伯伯。
(四)为继承人在办理继承公证时带来不便在办理继承公证手续时,公证处首先会要求继承人提供被继承人的父母、配偶、子女的情况证明,而公证处办理的继承公证中,被继承人的年纪大多在六十至九十岁之间,这批被继承人的父母年岁一般都应在八十至一百一之间,因以前户籍管理做的不规范,而且上述被继承人的父母大都已在抗战期间或是五十至八十年代死亡,因此,很难提供由派出所或是村委、社区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及死亡证明。
虽公证处在实际办理过程中,已通过让当事人提供被继承人父母的墓碑照片、通过证人证言等多种形式来间接证明被继承人的父母情况,但还是存一定的不方便,一是以前的人女儿不能被刻上墓碑,因此就算提供了其父母的墓碑照片,也不能证明是父母、子女的关系;二是有些人去世的早,根本就没有碑,又或者是死亡多年,墓碑都已模糊,再就是有些人就算知道被继承人父母死亡的事实,也怕帮别人出具证明,怕惹祸上身。
四、完善继承法过窄的继承人范围和过少的继承顺序的建议(一)扩大继承人的范围从历史上看,在我国古代有“五服”之说。
西晋《泰始律》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罪”的定罪量刑制度。
中国传统的父系宗族血缘亲属范围,通常包括高祖至玄孙的九代世系。
在此范围内的直系和旁系亲属,均为有服亲属,应按服制规定为死者服丧。
所以笔者认为应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扩大到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公、婆、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叔伯姑舅姨、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
(二)增加及调整继承顺序《德国民法典》把法定继承人范围规定得很宽,配偶、直系卑血亲、父母及其直系卑血亲、祖父母及其直系卑血亲、曾祖父母及其直系卑血亲、高祖父母及其直系卑血亲均为法定继承人,共有五个继承顺序,其中配偶被视为继承人但未固定继承顺序,而是在能实际继承的顺序中继承相应的份额。
《法国民法典》也把法定继承人范围规定得很宽,配偶、直系卑血亲、亲兄弟姐妹及其直系卑血亲、父系母系尊血亲及六亲等以内的旁系血亲(例外为十二亲等)为法定继承人。
台湾的继承法规定除配偶为当然的顺序继承人外,也有四个继承顺序,子女是第一顺序继承人,父母是第二顺序继承人,兄第姐妹是第三顺序继承人,祖父母是第四顺序继承人。
因此,笔者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涉外、涉港澳台婚姻、继承的增多,我国而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继承顺序,并调整原有的顺序。
笔者认为,继承顺序调整为:第一顺序:配偶、子女、对公、婆、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
有人认为将对公、婆、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当出现代位继承的情况下,该子女一家比他人多得到一份遗产,这似乎不是很公平,其实不会。
我国法律未明确规定直系姻亲间负有扶养义务,所以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没有法定的扶养义务。
但如果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的赡养义务,那么就相当于丧偶儿媳、丧偶女婿尽到了儿子、女儿该尽的义务。
丧偶儿媳、丧偶女婿的这种做法发扬了中华民族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既使年老的公、婆、岳父、岳母在丧失子女后,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在生活上得到照料,而将其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又使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享有继承权,在财产利益上得到报偿。
第二顺序:父母。
将父母作为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好处:1.吻合大多数民众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