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古建筑观中国古建筑斗拱样式的演变

合集下载

斗拱的演变历史及变化规律

斗拱的演变历史及变化规律

斗拱的演变历史及变化规律斗拱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木建筑结构,其最初是满足建筑梁柱承托功能的需求,之后慢慢演变为纯装饰性结构。

它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历程,在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特别的代表意义。

斗拱的演变历史西周:出现雏形西周铜器“矢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

其基座上出现了四个矮柱上承皿板、栌斗,中间连以横楣和蜀柱的形象,反映出房屋柱网及柱间联系构件的做法,推测在西周初期建筑柱子上可能已出现栌斗。

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四角出现栌斗、抹角栱和斗子蜀柱,可以据此了解早期的斗栱形象;陶制斗拱中有栌斗、散斗等,大致反映出了早期斗栱组件中斗的形象。

斗拱早期形象斗栱的早期发展,当代有建筑考古学家结合考古中发现的擎檐柱遗迹现象,推测斗栱纵向栱(也称竖栱)的形成过程是:擎檐立柱——落地斜撑——腰撑(撑栱)——曲撑——插栱,这一檐结构由落地支承到悬挑支承的变革大约完成于西周晚期,最迟到战国时期又完成了插栱与横栱的组合,即形成最初的出跳斗栱的形式。

横栱的发展,一般认为脱胎于叫做“欂(bó)、枅(jī)、栌”一类的短枋木,这些横向构件横装于斗栱栌斗口子中,在构件的两端置散斗,就形成了一斗二升的平叠横栱,再将横栱改为弯曲上举的形式,就形成了栾栱。

斗拱早期发展示例图汉代:探索期这一时期出现各种各样的斗栱形式。

汉代斗栱以承托柱梁和增大挑檐为主。

在有最简单的柱头放置栌斗和柱头安放实拍栱的做法;有一斗二升、一斗二升加蜀柱的做法;有一斗三升的做法;有将栱做成曲栱和左右牵合形成交互曲栱(鸳鸯交首栱)的做法;有伸出挑梁,形成单栱出跳和重栱出跳的做法。

汉代斗拱示例图南北朝:进一步发展柱头铺作基本完善,柱头栌斗除了承托斗栱与额枋外,还承托内部的梁架;补间铺作尚处在探索中,出现了人字栱、人字栱与斗二升的组合,栱端卷杀逐步规矩。

在南北朝的后期,斗栱中出现了斜向构件“昂”。

南北朝斗拱形式隋唐五代:基本成熟斗栱的承托和悬挑功能已臻完善,在外檐斗栱出跳中,下昂的杠杆结构机能充分发挥,斗栱的形制已经完备,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斗栱系列,并呈现出“以材为祖”的现象。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构件形式,是古代建筑中用来支撑屋顶和分隔空间的一种石雕装饰。

斗拱是指由一块块石头雕刻成的拱形构件。

在古代,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很难制作出很大的石拱形构件,因此人们常常将石块切成多块细长的石料,再将这些石块用木榫和砂浆连接在一起,形成斗拱。

从构造上看,斗拱可以分为直穿斗拱和盘根斗拱两种。

直穿斗拱在建筑中心部位直接承受屋顶重量,外部各个方向上均有力矩分别抵消。

而盘根斗拱则是一种倾斜的构造,通过石块上升的角度和材质的变化,形成了一种旋转的形状,给人一种立体感和动感。

斗拱的装饰化主要体现在形式、结构和雕刻等方面。

首先是形式的装饰化。

斗拱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单个的一层斗拱,也可以是多层叠加的交错斗拱。

有的斗拱采用了对称的形式,有的则是非对称的。

在古代建筑中,斗拱始终都是建筑的重要装饰部分,因此设计师会根据建筑的整体风格和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斗拱形式。

其次是结构的装饰化。

斗拱的结构多采用石砌的方式,石块之间通过榫卯和槽口连接,以增加其稳定性和牢固性。

而在细节处理上,有的斗拱上会有突起和凹陷,增加了其复杂性和立体感。

有的斗拱还会在榫卯的连接处雕刻花纹,使整个斗拱更加美观。

最后是雕刻的装饰化。

古代建筑中的斗拱上常常会雕刻各种花卉、神兽、人物等图案,丰富了斗拱的内涵和意义。

这些雕刻既可以是浮雕,也可以是镂空的雕刻,给人以立体感和透光感。

斗拱上的雕刻形象往往与建筑的整体风格和主题相呼应,使得建筑更加完整和综合。

晋城明清古建筑中的斗拱通过形式、结构和雕刻等方式的装饰,使其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斗拱的装饰化也可以加强建筑的结构和稳定性,使其更加牢固和持久。

古代建筑师通过巧妙地运用斗拱这一构件,使晋城的明清古建筑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晋城是中国山西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明清古建筑资源。

斗拱作为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晋城的古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斗拱的装饰化在明清时期达到了极致,成为晋城古建筑的一大特色。

斗拱,顾名思义,是指两个拱形构件从两端相互对接,中间留有一个空隙,构成一个向上的“凹”字形的装饰构件。

在古代建筑中,斗拱常用于支撑建筑物顶部的重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晋城的古建筑中,斗拱的装饰化表现得尤为突出,体现了明清时期建筑装饰艺术的精湛水平。

晋城古建筑中斗拱的装饰化体现在斗拱的造型设计上。

在明清时期,斗拱的造型设计非常丰富多样,不仅有常见的直线、曲线、纹饰等基本构图,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龙凤、神兽等图案。

这些图案不仅美观大方,更在表达建筑的宏伟气势的也展现了艺术家们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的表达。

这些造型设计丰富多彩的斗拱,使得晋城的古建筑更加具有装饰艺术的魅力。

晋城古建筑中斗拱的装饰化还体现在斗拱的材质选择上。

明清时期的晋城古建筑多采用了砖木结构,斗拱的装饰化主要通过在砖木结构上进行雕刻和绘画完成。

砖雕是晋城古建筑中斗拱装饰的重要手段之一,砖雕的技艺精湛,图案繁复,既能表达建筑的风格特点,又能展现出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

木雕在斗拱的装饰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木雕的柔美和砖雕的刚健形成了良好的对比,使得斗拱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晋城古建筑中斗拱的装饰化还表现在斗拱的颜色运用上。

在明清时期,古建筑斗拱的颜色主要通过彩绘完成,彩绘斗拱的颜色丰富多样,既有鲜艳明快的,也有素雅内敛的。

这些颜色的运用通过丰富的色彩展现了斗拱的装饰效果,更能突出建筑物的整体气息和风格。

在晋城的古建筑中,斗拱的彩绘装饰经过百年风雨的洗礼,依然保持着原有的色彩和光泽,展现出了当时工匠们对色彩的深刻理解和运用能力。

晋城古建筑中斗拱的装饰化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通过造型设计、材质选择和颜色运用等方面的精心布局,展现了明清时期建筑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建筑斗拱是什么样的?斗、拱、翘、昂、升5种基本拱件详解

中国古建筑斗拱是什么样的?斗、拱、翘、昂、升5种基本拱件详解

中国古建筑斗拱是什么样的?斗、拱、翘、昂、升5种基本拱件详解斗拱是中国古建筑的独有构件,是连接屋顶与墙面之间的构件,更具体地说斗拱位于立柱与横梁之间。

斗拱是由“斗、拱、翘、昂、升”5种基本拱件和相关附件构成,斗拱的产生可追溯到周代末年,直到秦代还是只有零星记载,到了汉代才广泛应用。

明朝以前斗拱主要作为结构构件,是很重要的承重构件,同时起到一定装饰的作用。

明代后,斗拱的承重作用开始向装饰性作用转变,直到清代,斗拱基本只剩装饰作用了。

斗拱斗拱的种类因朝代、部位等种类形制非常非常多,下面先讲讲基本的“斗、拱、翘、昂、升”5种基本拱件,然后再看看组合在一起后是什么样的。

(1)斗,“斗”件的名称来自于古代量米容器—斗,斗是组成斗拱最基础构件,它的中部刻凿有十字形槽口,以便承托第二层拱件。

量米容器及拱件“斗”(2)拱,“拱”是嵌入座斗上的第二层承托拱件,他的摆放平行于建筑长边,形如弓形,中间开凿槽口。

拱件“拱”(3)翘,“翘”,宋朝称为“华拱”,清朝称为“翘”,吴称为“丁字拱或十字拱”,他是与“拱”垂直的构件,形式基本与拱相同,只不过“拱”是平行于建筑长边,“翘”则是垂直于长边。

清“翘”(4)昂,“昂”是唐宋时期演化而来的一个构建,当时利用杠杆作用,起到对屋顶支撑作用的斜置构件,后因它的安全度受到挑战,到明清则是不起力学作用的装饰构件了。

拱件“昂”(5)升,“升”是比座斗小的斗形,因古代量米容器中,大的叫斗,小的叫升,故而称为升。

宋《营造法式》中称为“枓dǒu”,升是承接上层拱的基座。

拱件“升”斗拱还有其他的附件,这些构件主要是填补拱件之间的空隙,如耍头、撑头木、盖斗板等,这些不影响我们对斗拱有个大体的认识,那么“斗、拱、翘、昂、升”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效果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斗拱斗拱,中国古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构件,斗拱因为对于中国古建筑如此之重要,所以北宋李诫编撰《营造法式》,介绍大木作,第一个介绍的即是斗拱。

中国古建筑斗拱的演化历史及特点

中国古建筑斗拱的演化历史及特点

一、概述我国古建筑斗拱作为我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建筑技艺。

本文将对我国古建筑斗拱的演化历史及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二、斗拱的起源与演化1. 斗拱的起源斗拱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梁架结构,用以支撑梁的重力,保证建筑的稳固性。

最初的斗拱形式简单粗犷,以实用为主,没有太多装饰。

2. 斗拱的演化随着建筑技术与工艺的不断发展,斗拱逐渐演化出各种不同的形式与风格。

在唐代,斗拱逐渐开始体现出装饰性,雕刻精美,成为建筑的一大特色。

而到了宋代,斗拱更加丰富多样,不仅体现艺术性,更加强了其结构上的稳固性。

3. 斗拱的风格特点古代斗拱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形制、雕刻与装饰上。

形制上,斗拱有悬挑、垂直、半垂直等多种形式,各具特点。

雕刻与装饰上,斗拱的雕刻题材多样,常常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与神话的元素,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感。

三、斗拱在我国古建筑中的应用1. 宫殿建筑中的斗拱在我国古代宫殿建筑中,斗拱扮演着支撑梁架结构的重要角色。

宫殿建筑中的斗拱多为悬挑形式,结构稳固,雕刻精美,体现了皇家建筑的尊贵与华丽。

2. 寺庙建筑中的斗拱在古代寺庙建筑中,斗拱常常体现出佛教与道教的宗教文化内涵,雕刻内容多为佛教神话、道教神话等,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斗拱的结构稳固性也保证了建筑的稳固与安全。

3. 园林建筑中的斗拱在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斗拱常常体现出我国园林的特色与韵味。

斗拱的形制多样、雕刻精美,为园林增添了一份静谧与优雅。

四、斗拱在传统建筑中的保护与传承1. 文物保护中的斗拱作为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斗拱在文物保护中受到了高度重视。

国家对于古建筑斗拱的保护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加强对古建筑斗拱的维护与修复。

2. 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我国古代传统建筑中的斗拱不仅仅是建筑材料,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

在当代,通过各种途径与手段,积极开展古建筑斗拱的传统技艺、工艺、风格的传承与研究,保持其传统魅力的也注入现代元素,使之与时俱进。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晋城位于山西省西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晋城的明清古建筑斗拱装饰化达到了独特的程度,呈现出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造型特点。

斗拱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元素,起到加强结构稳定性、美化建筑的作用。

在晋城的明清古建筑中,斗拱更多地具备了装饰化的特点,成为建筑中的一大亮点。

这种装饰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斗拱的造型。

晋城的明清古建筑斗拱的造型丰富多样,既有传统斗拱的简洁明快,也有新造型的多变异化。

传统斗拱的造型大多采用矩形或弧形,简洁明快,不失稳定性。

而新造型的斗拱则更加多变,有的呈现出扁平的形状,有的呈现出风车的形状,有的则呈现出几何图案,形式独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次是斗拱的装饰图案。

晋城的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图案丰富多样,图案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有的斗拱上绘有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传统图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的斗拱上绘有云纹、波浪纹等几何图案,形态美观简洁;还有的斗拱上浮雕出狮子、龙、凤等神兽形象,雄壮威严。

这些装饰图案使得斗拱更加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成为建筑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再次是斗拱的色彩。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色彩丰富多样,色彩鲜艳,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在斗拱的装饰中,使用了大量的明亮的颜色,如红、黄、蓝、绿等,使得斗拱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这些色彩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感,还给人以愉悦和美好的感受,使人产生对建筑的亲近感和好感。

最后是斗拱的材质。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材质多为木质或石质,材质质感好,手感舒适。

不同的材质赋予斗拱不同的质感,木质斗拱显得温暖、质朴,石质斗拱显得坚实、庄重。

而在木质斗拱中,还常常使用各种彩绘技法,使得斗拱更加华丽、精致。

这些材质给斗拱带来了多样的表现力和质感,增添了建筑的层次感和质感。

晋城的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达到了独特的程度,呈现出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造型特点。

无论是造型、装饰图案、色彩还是材质,都展现出了晋城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和建筑艺术魅力。

从晋祠古建筑看我国宋代古建筑之斗拱艺术及其价值

从晋祠古建筑看我国宋代古建筑之斗拱艺术及其价值

从晋祠古建筑看我国宋代古建筑之斗拱艺术及其价值【摘要】晋祠祠内具有100多座宋、元、金、明、清历代的各式建筑,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也是山西省“中国古建筑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晋祠的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创造性天才杰作的体现。

”中国建筑家和园林专家对晋祠的评价体现了晋祠古建筑的价值,本文通过对晋祠古建筑——斗拱进行分析,探讨了斗拱起源、发展与演变、功能价值、作用价值等。

【关键词】晋祠;古建筑;斗拱;价值0.导语“斗拱在中国建筑上的地位,犹柱式之于希腊罗马建筑;斗拱之变化,谓为中国建筑之变化,亦未尝不可,犹柱式之影响欧洲建筑,至为重大。

”——梁思成的这句话体现了斗拱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的重要性。

斗拱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演变,它几乎贯穿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程,代表中国古代建筑与古希腊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的重要因素。

1.斗拱的定义及起源斗拱属于过渡的部分,用于屋顶与立柱之间,其主要作用是承托屋顶的重量,并集中下来到柱的上面,充当着横展结构与立柱间的衔接关节。

斗拱实际上是一系列木构件的组合,包括有昂、耍木头、衬方头、罗汉方、撩儋方和算埕方等其他构件,而斗和拱是这一系列木构件中最基本的两个,并用于命名这一系列木构件组合,称作“斗拱”。

中国建筑所特有的斗拱,其产生和发展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最早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当时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 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都可以体现出来。

目前斗拱起源的说法有三种,包括:由井干结构的交叉出头处变化而成,由穿出柱外的挑梁变化而成,由擎檐柱演化为托挑梁的斜撑演变而成。

2.斗拱形制的发展与演变2.1西周至南北朝期间在柱顶处,檩、梁或楼层地面枋被斗拱承托,檐檩也被挑梁外端的斗拱所承托,各个斗拱之间互不相连。

这些特点可以在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看出。

汉代以后,斗拱开始被用于柱间,最初使用的是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面放置一个承托檐檩的斗拱,在现代被称为人字栱的斗拱。

浅析山西古建斗拱

浅析山西古建斗拱

浅析山西古建之斗拱11环艺本一:傅播杰摘要:中国早期古建筑主要集中在山西省,该省大量的遗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笔者考察了山西三十余古建筑(群),在此基础上写就此报告。

以学界前辈的研究成果为思路,以所考察过的建筑为实例,阐述中国从唐代到明清的古建筑发展历程,侧重分析斗拱发展演变的时代特征,并以所考察过的建筑作例证加以分析。

关键词:古建筑、斗拱、斗拱时代特征引言:作为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的美誉,其古建筑保存数量十分丰富。

作为建筑历史大国的中国,木结构是我国建筑的重要特征和重要构件,而山西古建筑中斗拱的造型也最为常见,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浅析中国历代传统木结构建筑演变的重要标志——斗拱。

斗拱释义:斗拱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构件,某种程度上也可称得上是中国古代传统木结构建筑的象征。

斗拱是靠榫卯结构将一组小木构件相互叠压组合而成的一类构件,用于柱顶、额枋、屋檐及构架间,起承重连接作用。

斗拱的历史非常悠久,不同时代,斗拱的构成和形态各不相同,但基本都由两个功能件组成:一是横向或纵向用于承托枋梁的“拱”,二是位于“拱”间,承托连接各层“拱”的方形构件“斗”。

“斗拱”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中国古建筑在漫长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木构架房屋为主,采用在平面上拓展的院落式布局的独特建筑体系,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建筑体系,其间经历了萌芽(新石器时代)、初步成型(夏商周)、基本定型(秦汉魏晋南北朝)、成熟兴盛(隋唐五代宋辽金)、持续发展后逐渐衰落(元明清)的过程。

其中唐代到元代中国古建筑技术上出现了许多突破性的发展,为建筑技术史上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

西周、南北朝:根据周代铜器和砖石、壁画等资料显示,在当时斗栱的形式已经很多了,有一斗二升,一斗三升,一斗四升等;有单层栱多层栱;栱头有直线、曲线、折线、龙首翼身的;斗有平盘式,槽口式的。

这些迹象都表明了当时的斗栱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的发展阶段,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基本的特点已经形成,并对后来进一步的发展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晋城是山西省的一个历史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的明清古建筑更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这些建筑在建造时采用了许多传统的装饰技法,其中斗拱的装饰化是其独具特色的一种。

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重要构件,起着负重、分担荷载的作用。

在明清时期,斗拱的造型、结构、装饰都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了古建筑中最为重要的构件之一。

其中,斗拱的装饰化是指在斗拱的基础上,通过细节的雕刻、彩绘等手法,使斗拱具有更加丰富的装饰效果。

在晋城的明清古建筑中,斗拱的装饰化尤为突出,以其别具匠心的设计、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表现力,成为了古建筑中的瑰宝之一。

首先,斗拱的造型是斗拱装饰化的核心。

晋城的明清古建筑中,斗拱的造型千姿百态,有的呈大肚形,有的呈梯形,还有的呈八角形等多种形式。

这些造型不仅具有美观的外形,而且还可以在装饰中起到巧妙的配合、衬托作用,使整个建筑更加协调、统一。

其次,斗拱的雕刻是斗拱装饰化的重要手法之一。

晋城的明清古建筑中,斗拱的雕刻一般分为浅刻、深刻和高浮雕等多种形式,从简单到复杂、从粗放到精细,各种造型、纹饰、人物、动物等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例如,在长风亭的斗拱上,刻有龙、凤、狮子、象等吉祥的图案和各种花草树木的纹饰,大气磅礴,形象逼真,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觉。

此外,斗拱还采用了彩绘等手法进行装饰,在其表面上绘制各种图案,增强了斗拱的整体美感。

如王村的五大堂,其斗拱上绘制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和神鹰、八仙等众多人物,装饰得相当精美,让人叹为观止。

最后,斗拱的结构也是斗拱装饰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晋城的明清古建筑中,斗拱的结构一般采用木质结构,虽然工艺较为简单,但也能在细节上得到巧妙的处理,装饰效果十分出色。

例如,在马村的小庙上,斗拱结构采用了简单的曲面结构,但在其表面却雕刻了各种漩涡、花环等纹饰,使得整个斗拱充满动感和生命力。

总体来说,斗拱的装饰化是晋城明清古建筑中的一项重要特色,它通过斗拱的造型、雕刻、彩绘和结构等多种手法达到了精湛的艺术效果,给人带来无限的美感和感受。

中国古建筑---斗拱的演变史

中国古建筑---斗拱的演变史

中国古建筑---斗拱的演变史对斗栱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一种认为由井干结构的交叉出头处变化而成;一种认为由穿出柱外的挑梁变化而成;一种认为由擎檐柱演化为托挑梁的斜撑,再演化成斗拱。

斗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

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

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

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

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

宋《营造法式》中所载各种殿堂构架的斗拱与梁架结合,已不如唐代紧密,但仍类似。

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

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

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

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

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

在柱子与梁枋上因为要挑出屋顶伸出的屋檐,需要有一种构件支托住屋檐下的枋子和橼子,古代工匠用弓形的短木从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层不够再加一层,弓木层层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这种方形木称为“拱”。

在两层拱之间用方木块垫,小方木形如斗,所以这种用多层拱与斗结合成的构件称为“斗拱”。

从斗拱的形状与名称来看,是象天法地的。

古代先民在长期观测天象变化中,看见天空上有组星座计七颗,就是所谓“北斗七星”,若用一根假想的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像生活中用的匙,匙的端部就像古人用来量米的斗一样。

斗转星移,四时更替,就如中国古代民谣所唱:”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尤其在古建筑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斗拱是其中的一大特色,其装饰化的风格更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就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其独特魅力。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结构形式,在建筑中起着承重的作用。

而在明清时期,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风格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展。

在晋城的古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斗拱的装饰化风格有着独特的特点。

这种装饰化风格不仅仅是对斗拱结构的装饰,更是一种对建筑艺术的体现,体现了当时晋城古建筑的独特魅力。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

在明清时期,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注重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在晋城的古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斗拱的装饰使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砖石,这些材料不仅仅是用来支撑结构,更多的是被用来进行装饰。

木材可以雕刻成各种造型,砖石可以砌成各种图案,通过对材料的精心选择和使用,让斗拱的装饰效果更为突出,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体现在造型的设计上。

在明清时期,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设计十分丰富多彩。

在晋城的古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斗拱的造型设计非常精美,有的呈现出花饰、云纹、狮子等吉祥图案,有的则呈现出飞龙、凤凰等神话题材,这些造型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是承载着当时社会文化的内涵,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

斗拱造型的设计不仅仅是对结构的装饰,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给人以美的享受。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在晋城市境内,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它们不仅展示了历史的魅力,而且也是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

晋城的明清古建筑在斗拱的装饰方面,尤其值得关注。

本文将介绍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装饰的特点和风格。

斗拱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它是指在柱子之间设置的起支撑作用的石、木、砖等构件。

在明清时期,斗拱的使用在古建筑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斗拱装饰也逐渐成为了古建筑的一大特色。

晋城的明清古建筑斗拱装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精湛的雕刻技术晋城的明清古建筑斗拱装饰在雕刻技术方面非常精湛,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在细节上都能体现出它们的雕刻精湛。

例如在太原街的“三大会馆”中,每一根斗拱的前面都雕刻着各种动物、花鸟等图案,栩栩如生。

在它们的后面还有更细致的雕刻图案,它们都是用木雕或石雕技术制作而成的,显示出了明清时期手工艺术的高质量。

二、独具特色的图案晋城的明清古建筑斗拱装饰还表现出了独具特色的图案,这些图案一般都与中国文化传统有着很深的关系。

例如在闻喜县的明清街,每一根斗拱的前面都是以传统的福祥图案为主题雕刻而成的,消费者在购物时,都可以欣赏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在榆次区的古建筑中,每一根斗拱前端都雕有瑞兽、虬龙、蝙蝠等图案,都寓意着吉祥如意,不仅为古建筑增添了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而且还彰显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晋城的明清古建筑斗拱装饰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可以反映出当地的风土人情。

例如在太谷县的巡检府中,每一根斗拱的形状都按照当地特有的山型、云朵等自然景观来雕刻,这些斗拱看起来自然而然,让人感到亲切。

在武乡县文庙建筑的斗拱装饰中,各种生动、立体的壁画都是按照当地的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而成的,呈现出本地独特的文化。

综上所述,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装饰的特点主要包括精湛的雕刻技术、独具特色的图案以及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它们展现的不仅是当时的建筑艺术,也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是对传统文化态度的一次真切表现,也是我们需要继承、传承、保护的珍贵文化遗产。

从晋祠古建筑看我国宋代古建筑之斗拱艺术及其价值

从晋祠古建筑看我国宋代古建筑之斗拱艺术及其价值

学时期 的英语 口语教育对学生的整个英语 学习以及 以后的英语运 用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阶段 , 因此对这一时期 的教 育要格 外的重视。在英 语教 学的过程 中. 要尽量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 , 而教师在 学习活动 中要 引导学生去探 索、 发现 , 培养学生运 用英语 知识表达 、 思 考和做 事的习惯 , 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效果。本文针 对中学生的口语 问题 , 从英语课堂活动、 英语探 究性学 习等方面作 了积极 的探讨 。
【 关键词 】 中学生; 口语; 学习
以鼓励为 主, 帮助每位 同学都能走 根据最新大纲精神的要求 . 目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 际 要 尽可能地挖掘学生们 的闪光点 . 有 丰富课堂教学经验 的教师 , 对于学生 回答 , 不会 的能力 已成为英语教学 的主要 目标 现代英语 教学不仅仅是教 给学生 出羞于开口的困境 。 不会不作 出恰当 的评价 , 这个教学 环节 不能省 、 不能松 。 简单的单 词、 短语 、 句子和枯燥 的语法规则 ,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所学 不作出处理 . 必须 肯定学生什 么地 方 回答得 好 , 回答得 的知识 加以运用 ,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达到与人交流 的目的。在 以前 当教师评价学生 的回答时 . 什么地方回答 得不够好 , 并指 出原 因。 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对掌握 的大纲要求 中. 英语 听力 、 语法知识 、 阅读 、 写作一直是 各种考试考查 正确 . 使其思维能力得 到有效 培养 。切忌对学生 的回答作 的重点 内容 . 被广 大的教育工作者所 重视 . 因此对英语 的 口头表达 能 的知识是非分明 . 力的培养就被忽视 了 . 在这种教学模 式的影响下 . 有 的学生纸上谈 兵 出含糊不清 、 模棱 两可的评价 , 甚至不作评价 , 一般地说 , 教师应 向全 时能挥洒 自如地应对各种类 型的题 . 遇 到需要 说英语 的场合却连简单 班学生提 出问题 . 待学生 略作 思考后 , 指名学 生个别 回答 。学生答题 教师应再恰 当地指名其他 学生 . 引导他们 对这一学 生的 回答进 行 的内心感受也表达不 出。 我们周 围的“ 哑 巴英语” 、 “ 聋子英语 ” 、 中国式 后 . 评价 这样做有利于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 中到老师所提 出的 英语 比比皆是 . 这与我们英语学 习的 目的相差甚远 我们必须 承认 的 补充 、 仍然不 能订正 、 补 充前一学生 的 回 是. 在应试 教育 占主导地 位的今天. 课 堂上用 大量的时 间让学生 练习 问题上来 。如 果原来指名 的学生 , l语是不现实 的. E 但 只要 正视它 , 加强训练 . 坚持不懈 , 持之 以恒 , 将训 答 . 教 师可再另换 一个 角度提 出启 发性 的问题. 并要 求其他 学生 注意 启发学生深人 思考 , 引 导学生作答 . 教 师作概括 、 小 练学生 口语贯穿在课 堂教学 过程中的同时 向课 堂外 延伸 .如此下来 . 听取别 人的发言 . 学生说英语水平定会提高 结性 的评价 . 以求得问题较全面 、 较透彻的解决。 1 . 5课堂活动 1 . 充分 利 用 课 堂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斗志的最佳形式之一 . 不但可 以培 养学生的 1 . 1充分利用教师的榜 样作用 而且可 以使学生 的思 维处 于高度亢奋 状态 , 全 身心地 教师的 口语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示 范和教育 教师 的语音语调直接 学 习竞 争意识 . 从而使枯燥 的学 习变得 充满趣味 课 堂竞赛 的 影响着学生语 音语调 的形 成 .所 以要想让学 生说出流利 的地道的英 投入英 语学习的过程. 如知识抢答 、 谜语竞猜 、 听力测试等 。角色扮演 可以再现生 语. 教 师要 注意课 堂 口语 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 语音语调要 正确 . 口齿清 方式很 多, 能让学生在生活化 的活动 中进行英语交 流体 验英语语言 楚; 语法正确 , 用词准确 , 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 ; 教师流利的 口语 、 优美 活中的情境 . 动脑 的音 色也是 激发学生说英语 的动力 , 这些对 学生来讲 . 课 堂不仅是上 的魅力 当然在英语课堂 中的模拟活动应该是 由学生 自己动手 、 设计 的 , 学生才乐 于参 与 . 活动效果才好 。 课, 更是一种享受 。 1 . 2课 堂 话 题 贴 近 学 生 生 活 2 . 重 视 第 二 课 堂 长 时间的封 闭式 的课堂教学 . 容易使学生产生 了一种 压抑感 要 教师课上要给学生营造一种英语的氛围 . 能够使他们初步形成 的 对英语 的兴趣持续发展下去 英语课堂上的活动设计 可以是 多种多样 将输 入学生头脑 中的语言材料运用于生活 中. 让学生 们体会到学 习英 可 以开辟不 受时间 、 人数、 地点 限制 的第二课堂 活动 , 比如 的: 师生问答 、 学生与 同伴 的合作活动 、 小 组讨论等 . 都 能让学生们参 语的乐趣 . 与到说英语 的活动 中。例如 . 我在讲“ h o w d o y o u l i k e …? ” 句型时 , 可 以 有计划地举行 英语情景剧 、 英语 晚会 、 英语演讲 比赛等 。 对学校 的校服发表各 自的观点 . 也可 以和其他学校 的校服进行对 比性 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 口头表达能力 .鼓励倡导学生 髁 下有意 的讨 论 . 这样还可 以延 伸许多新 的词 汇 . 然后又针对 一些学生不爱 穿 识地 自 觉提高口 语水平. 并向大家传授一些有效的方法。 学生经常洼地跟着 校服的现象 , 让他们交 流对校服 的评 价 . 有的学生提 出了改进校 服设 磁带或英语影片读英语是—个锻炼和提高英语 1 : 3 语能力的方法. 这样可以 计 的方案 。这类与学生生活 比较贴近的话 题 . 非常适 合课 堂谈论 较准确地矫正 自己的语音语调体 昧地道的英语口语: 教师也可以让f ] 主 1 . 3制 造 和 谐 的 口语 氛 围 动担 当“ 小老师” . 教一些想学英语的人 . 教他人的过程也是 自己口语提高 初 中学生真正接触英 语的机会较少 , 且 因母语 的干扰 。 在面对 全 的 过程将 文章或对话反复诵读 , 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 增强语感 , 进而把 班同学 和老师用英语交流时有许多顾虑有时不免 出错和胆怯 因此 . 书本的语言变成 自己的语言 . 形成良好的说英语风格 教师要 保护学 生发言 的积极性 。在学生出错时 . 不要立 即打 断学 生纠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说英语 的能力是英语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 正错误 或过 多地指责 .如果这样的话必然挫伤学生说英语 的积 极性 环节 . 只有对此高度重视 . 才自 旨 切实体现英语学习的价值。英语 E l 语交际 事实上 . 每 个说英语 的人身 上都带有 成千上万个 “ 错误 ” . 说错一句 就 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 目的的. 贵在坚持 。教师要充分调动 等于扔掉一个 “ 错误 ” 。说得越多 , 错误扔掉得 越多 只要能大胆地说 . 学生的积极性 , 给他们 留有足够 的空间、 时间去交流 、 去体验 , 给学生创 错误 就 会越 来 越 少 教 师 也 可 以课 下 将 学 生 们 口语 中常 犯 的 、 难 改 正 设和谐 、 愉悦 的口语交际氛 围, 让他们从“ 让我说” 转变为 “ 我要说 ” 。 的错误集中在一起 , 分 析出错 的原 因 。 研究怎样 才能帮助大家尽量 克 服. 避免 出 现类 似 错 误 【 参考文献 】 1 . 4适 时 的 给 出合 理 的评 价 [ 1 ] 李 艳辉. 英语 口语教学探讨 f J 1 . 外语 教学与研究 . 教 师对学生 的肯定 和鼓励对学生 的学 习产生很重要 的影 响 . 教师 [ 2 ] 徐小萍. 英语教 学要力求 “ 活 ‘ 新… ‘ 实” [ J ] _ 夕 l 语教学与研究

中国古建筑斗拱的起源和演变

中国古建筑斗拱的起源和演变

中国古建筑斗拱的起源和演变
中国古建筑的斗拱建筑结构可以追溯至自从西周时期的星罗棋布的古城墙遗址;然而,它的成熟和发展是在明清时期。

斗拱作为一种建筑结构形式,在中国古代受到广泛应用,不论是宫殿、道观、庙宇、佛寺、城楼、园林,还是士人的私人别墅,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斗拱的起源是在中国的南方,由于南方地区地质条件复杂,需要采用一些复杂的结构形式来满足建筑的需求,而斗拱正是这样一种结构形式。

最早的斗拱结构是将两颗半球形的骨架组合而成,这种结构逐渐发展出了分节玉璧斗拱、梁空斗拱、石雕斗拱,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标志性建筑结构。

在明清时期,斗拱的应用达到了高峰。

清代如果说之前的斗拱是数量的积累,那么清代就是内容的提纯和升华。

明代,中轴线式的建筑体系已经形成完整,斗拱已经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建筑中,斗拱作为支撑结构,负责承载建筑物的重量,同时还可以防止地震的破坏,是一种非常经济实用的结构形式。

在各个时期,斗拱的形态也经历了千变万化。

明代的斗拱形态多样化,表现出了高超的技艺和雕刻技巧。

如松山禅寺的斗拱采用了青石刻雕的方式,表现出了高超的技艺。

在清代,在斗拱结构塑造的同时,还注重表现其气韵神动的审美价值。

如颐和园的“鹿鸣斗拱”形态优美、品位高雅,令人叹为观止。

总的来说,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不仅具有重要的建
筑实用价值,还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美学艺术方面的高超技巧和审美价值。

它的起源和演变历程,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宝贵历史遗产。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晋城是我国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境内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中斗拱是一种常见的建筑装饰形式。

斗拱是指在建筑的拱门上方设置一道或多道拱簇,以增加建筑的美观和稳固。

明清时期的斗拱装饰非常丰富多样,不仅在形式上多样化,还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艺术风格。

斗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分析:基座、中间部分和顶端。

首先是基座,基座起到连接拱门和柱子的作用,通常由石雕或者砖雕制成。

基座的形式各异,有方形、圆形、多边形等,有的雕刻有花卉、龙凤等图案,有的则刻有人物故事、神话传说等。

基座是斗拱装饰的开始,也是整个斗拱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是中间部分,中间部分是斗拱的主体部分,也是最为精美的部分。

中间部分通常由多道弧线组成,每条弧线都由石雕或者砖雕制成,形状各异。

弧线常常被雕刻成花卉、植物、动物、人物等形象,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有的斗拱中,还会加入琉璃贴画,使整个斗拱更加绚丽多彩。

中间部分的斗拱装饰可以反映出当时的风俗、地域文化和民间神话。

最后是顶端,顶端是斗拱装饰的收尾部分,也是整个建筑的顶部。

顶端的形式多样,有的是石雕落地盘,有的是砖雕角楼,有的则是砖雕叠瓦。

顶端的装饰也非常细致,常常有花卉、鸟兽、云纹等图案。

顶端的装饰具有保护建筑的作用,同时也是提升建筑整体形象的重要元素。

晋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斗拱装饰丰富多样,充分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艺术风格。

斗拱的装饰化不仅提升了建筑的美观和稳固性,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审美享受。

保护和传承这些古建筑文化遗产,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晋城明清古建筑中,斗拱是一个重要的建筑构件。

斗拱有着独特的形式和装饰风格,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直都是一种重要的装饰元素。

斗拱的装饰既富有装饰性,也有实用性,不仅能够增强建筑的稳定性和刚性,还能够使建筑更加美观。

本文将以晋城明清古建筑中斗拱的装饰为主要内容,探讨其在形式与装饰上的特点。

形式特点斗拱在形式上非常独特,其由斗形的石雕拱体与拱下的石雕墩柱组成。

斗拱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拱起的形式,斗拱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斗形。

斗形从斗柱一直向上延伸到拱头,拱头高处向外张开,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拱起造型。

这种形式在晋城文化中一直都是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方式,因此在明清古建筑中,斗拱也被广泛采用。

此外,斗拱在形式上也融入了许多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元素,比如在拱顶的中央,经常可以看到通天蟠龙,牡丹、鼠、蝙蝠、芝麻等图案,这些图案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在文化上具有较高的价值。

装饰特点斗拱不仅有独特的形式,还有极具装饰性的特点。

在古代,斗拱往往是被用来进行装饰和刻画的,这些装饰和刻画都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古建筑中斗拱装饰的元素繁多,包括了动植物、人物、花鸟等各种元素。

这些装饰元素并不是随意加上去的,而是选用了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儒家思想等各种元素,力求达到寓意深厚、舒适美观的目的。

此外,斗拱还采用了各种雕刻工艺,如浮雕、圆雕、刻花等,增强斗拱的装饰效果。

其次,斗拱的材料也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了石、木、砖等。

其中,以石制的斗拱最为经典,无论是从质量、形状、颜色还是装饰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明清古建筑中,斗拱的色彩质感十分醇厚,采用自然石料切割而成的石头,给人以天然、古朴的感觉,同时,石头与木构件的结合,也使得古建筑更加坚固稳定。

综上所述,斗拱作为建筑构件在形式上独特,富有装饰性,在装饰上各种元素繁多,寓意深厚,同时,其材料也非常丰富,具有较高的价值。

在晋城明清古建筑中,斗拱的装饰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晋城文化中,并延续至今,成为了晋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斗拱调研报告

山西斗拱调研报告

山西斗拱调研报告山西斗拱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山西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独特的结构形式,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使其成为山西建筑的代表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山西斗拱的特点、历史和应用现状,为保护和传承山西斗拱的文化价值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实地走访和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

首先,我们走访了山西地区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斗拱建筑,包括北阙、悬空寺和木塔等。

同时,我们还查阅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对山西斗拱的历史演变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调研结果1. 斗拱的历史渊源:山西斗拱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金代,兴盛于明清时期。

它是由悬柱、横梁和压根组成的构件形式,具有独特的拱券形状,呈现出弯曲的造型和精细的雕刻工艺。

2. 斗拱的建筑特点:斗拱在山西地区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用于宫殿、庙宇等宗教建筑,还被广泛应用于寺庙、民居和城墙等建筑中。

斗拱建筑具有坚固耐用、美观大方等特点,不仅能起到结构支撑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

3. 斗拱的技术工艺:山西斗拱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木材的选择、切割、雕刻和榫卯的装配等。

其中,雕刻技术尤为重要,斗拱上的雕刻图案十分精美,既有抽象的几何图案,也有栩栩如生的动植物造型。

4. 斗拱的保护和传承: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斗拱建筑逐渐减少。

为了保护和传承山西斗拱的文化价值,需要加强对斗拱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并大力开展相应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大众对山西斗拱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四、结论与建议山西斗拱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目前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忽视。

为了保护和传承山西斗拱,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斗拱建筑的保护工作,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修复标准;2. 加大对斗拱建筑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斗拱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3. 鼓励相关机构和学者加强对斗拱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动斗拱文化的传承和创新;4. 将斗拱建筑纳入到相关的遗产保护名录和旅游景点开发计划中,提高其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作者:郭乐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06期摘要:斗拱发展到明清时期,逐渐演变成轻结构重装饰的建筑构件。

文章通过对陵川县梁泉村玉皇观舞楼斗拱的分析和解读,表现出其极强的装饰化程度。

希望文章可以提高人们对斗拱构件的认识,从而保护、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斗拱;雕刻;装饰化晋城的古建筑很多,有“古建筑博物馆”之称,从宋到清各个时期的古建筑均有完整保留,其中青莲寺、玉皇庙、崇明寺、开化寺、西溪二仙庙等更是闻名全国。

这些古建筑分布在晋城的各个县、乡、镇、村庄中,就像镶嵌在这片土地上的颗颗明珠。

梁泉村玉皇观就是众多明珠中的一颗,位于陵川县礼义镇梁泉村村北。

该观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影壁、舞楼、正殿,中轴线东西侧有妆楼、厢房、耳楼(殿),山门置于舞楼下。

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泉村玉皇观虽然没有那些国宝出名,但观内舞楼上的斗拱造型却是非常精美,每一攒斗拱都是一件艺术品,匠人门灵活运用各种雕刻技法,将各种纹样题材表现得活泼生动、淋漓尽致。

1 斗拱的作用和演变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重要构件,它是力学和美学的结合。

主要作用:一是用于屋顶梁架和柱子承接,具有传导荷载、增强抗震的功能。

二是用于承挑屋檐并使其向外延伸,保护屋檐以下的建筑构件,起防雨、防晒作用。

三是起缩短梁枋跨度,提高木材的使用率,分散梁枋节点处剪力作用。

四是起显示封建等级制度和装饰美观的功能。

斗拱的起源历史悠久,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令簋上发现有栌斗的使用,拱的出现晚于斗,二者的结合至迟在战国时期;汉代墓葬表明,当时的斗拱多为一斗三升和一斗二升的结构;唐宋时期斗拱发展趋于成熟化和制度化,结构丰富多样;辽金时期斜拱发展成熟并普遍使用,成为这个时期的建筑特点;元代斗拱结构上出现了假昂,昂开始由力学构件向美学装饰转变;明清时期的斗拱逐渐弱化了力学结构功能,注重视觉艺术装饰功能,体现在大斗、拱、耍头、昂等构件形式的繁复化、装饰化,达到了“错彩镂金、雕缋满眼”的程度。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

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古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和建筑艺术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元素,尤其在晋城地区的明清古建筑中,斗拱的装饰化表现尤为突出。

斗拱作为古建筑的一种重要构件,其装饰化在晋城地区的古建筑中体现出了独特的特色,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和历史风貌。

本文将从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入手,探讨其在传统建筑中的意义、特点和艺术价值。

一、斗拱装饰的意义1. 精美细致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以精美细致著称,其雕刻和涂彩工艺精湛,线条流畅,形态多样,装饰图案丰富。

在斗拱的装饰上常常雕刻着龙、凤、花鸟、人物等传统图案,这些图案不仅造型生动,而且充满了神话色彩和生活气息,给古建筑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又美丽的艺术氛围。

2. 地方特色鲜明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图案内容和造型风格上体现了当地的地域特点和民俗风情。

斗拱的装饰图案常常融入了当地传统艺术元素,如山水、古村、民俗等,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文化情感和审美理念,使得古建筑更具地方特色和人文气息。

3. 融合和谐在晋城明清古建筑中,斗拱的装饰化不仅注重图案的雕刻和绘制,更注重其与建筑整体的融合和谐。

斗拱的形式、大小、位置和数量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得斗拱既能充分展示其装饰效果,又不至于影响整体建筑的稳固和谐衡。

在斗拱的装饰化上,设计师们不仅追求艺术的表现力,更注重斗拱与建筑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体现了中国古建筑一以贯之的建筑美学原则。

三、斗拱装饰的艺术价值1. 完美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装饰艺术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丰富了中国古建筑的艺术语言。

斗拱的装饰图案多样丰富,既有抽象图案,又有具象图案,不仅丰富了古建筑的造型语言,更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多元文化积淀。

这些丰富的艺术图案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更丰富了中国古建筑的装饰艺术语言,使得古建筑更具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3. 传承了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晋城明清古建筑斗拱的装饰化,传承了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考察报告学校: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从山西古建筑观中国古建筑斗拱样式的演变级环境艺术设计姓名:指导老师:关键词:斗拱古建筑山西演变目录:一.概述 (2)二.斗拱释义 (2)三.下列各地点的简介及斗拱样式 (2)1.常家庄园 (3)2.镇国寺 (3)3.双林寺 (4)4.王家大院 (5)5.应县木塔 (5)6.悬空寺 (6)7.五台山塔院寺、显通寺 (7)8.五台山佛光寺 (8)9.五台山南禅寺 (9)10.山西太原晋祠 (9)四.总结 (10)五.结语 (11)六.附录-----斗拱结构图 (11)七.参考文献 (12)正文:一、概述: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的美誉,其古建筑保存数量十分丰富,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很高,以其“时代早、价值高、数量多、品类全”而著称于世。

现存的山西古建筑近2万处,宗教建筑、祠祀坛庙、宫殿衙署、石窟艺术、佛刹古塔、民居建筑、古代城池等古建筑,星罗棋布,遍布全省各地。

山西的古建筑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贡献,它不但为研究我国建筑历史、建筑艺术、宗教文化、民俗风情以及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情况提供了十分珍贵而又丰富的实物资料,而且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

本次考察从常家庄园,经过平遥古城,大同五台山,最后到达太原晋祠,路经了这么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感受,感受古代建筑艺术之伟大,之壮观。

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建筑构件斗拱,一个小小的建筑构件却承受着如此大的重量,感叹,唏嘘。

让我更有兴趣去把斗拱作为一个课题研究。

二.斗拱释义斗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构件,某种程度上也可称得上是中国古代传统木结构建筑的象征。

斗拱是靠榫卯结构将一组小木构件相互叠压组合而成的一类构件,用于柱顶、额枋、屋檐及构架间,起承重连接作用。

斗拱的历史非常悠久,不同时代,斗拱的构成和形态各不相同,但基本都由两个功能件组成:一是横向或纵向用于承托枋梁的“拱”,二是位于“拱”间,承托连接各层“拱”的方形构件“斗”。

“斗拱”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三.下列各地点的简介及斗拱样式下列是从考察景点中所观察到的古建筑斗拱,每个地方建筑的年代简介及斗拱样式,通过下列展示带我们了解古建筑斗拱的结构及演变。

常家庄园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

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2公里的郝洞村,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为镇国寺。

整座寺院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这座寺院最早创建于五代,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寺内碑文可知,元明利用隙地,前筑山门天王殿,和左右钟鼓二楼,后建三佛楼和东西厢房,观音、地藏二殿,清雍正、乾隆年间重修东西两廊。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创建年代很早,因古文献记载失详,难以确考。

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

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第二十行“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尚可辨认。

“武平二年”(571)乃北齐年号,既是重修,其创建年代必早于此。

即使从北齐算起,中都寺至今也已历经一千四百多个春秋了双林寺建筑,历遭一千数百年的风雨兵灾之患,庙貌渐即倾圮,虽然历代皆有修葺,但到元末,已到了“殿楹损壤,厅廊倾颓”的地步。

因此,明朝景泰、天顺、弘治、正德、隆庆年间以及清道光、宣统年间都曾大规模地重建或重修,现存庙宇已全为明代和清代建筑了。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

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

应县木塔: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

悬空寺,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

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

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

五台山塔院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

这里,原是五台山显通寺的塔院。

明代时,重修舍利塔,独成一寺,因院内有大白塔,起名塔院寺。

五台山显通寺:台怀镇的大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庙,始建于东汉时期,它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

五台山佛光寺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

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

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

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地势低下开阔。

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

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

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

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五台山南禅寺,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南的李家庄,离县城二十余公里。

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1200多年。

寺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

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

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

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设。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太原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

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

因此,后人习称晋祠。

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祠重修扩建。

四.总结:1.从以上可以看出不同年代的建筑斗拱样式也有所区别。

结合史事可以知道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最明显的就是镇国寺,元明筑山门天王殿,和左右钟鼓二楼,后建三佛楼和东西厢房,观音、地藏二殿,清雍正、乾隆年间重修东西两廊,从图可以看出观音殿和地藏殿的斗拱明显小于天王殿,也纤细了很多不如天王殿宏伟与大气。

从作用上来看也逐渐减少它的承重,变为了一种装饰。

由唐辽宋元明清斗拱比较,我们可见斗拱的演变是:由大而小,由简而繁,由雄壮而纤巧,由结构的而装饰的,由真结构的而成假刻的部分如昂部,分布由疏朗而繁密。

2.斗拱的演变象征着一种文化的演变。

在中国建筑演变中,斗拱的变化很显著,能代表各时期建筑技艺的程度及趋向。

最早的斗拱实物没有木造的,由仿木造的汉石阙上看,这种斗拱,明显的较后代简单得多;由斗上伸出横拱,拱之两端承檐桁。

不见向外支出的翘,仅为一小斗介于拱之两端。

斗拱的确是一种奇特的构件,一块块小木头组合起来居然可以挑托起那么沉重,那样深远的屋檐。

而一旦被发明出来,大家便要惊叹其技艺之高超、匠心之独运,而且它一般总是出现在较大型、重要的建筑物上,久而久之便成为统治者、权贵们的“私有物”,成为等级、地位、身份的一种建筑文化符号,到后来便发展为只有宫殿、寺庙及其他一些高级建筑才允许在立柱上与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并以斗拱层数的多少来表示建筑的伦理品位。

大雄宝殿上的斗拱就比寺庙其余配殿的斗拱要显得复杂与雄伟,因为这是象征“献给主佛释迦的斗拱”。

在营造中也将有斗拱的房屋称为大式作法,将没设斗拱的房屋称为小式作法。

斗拱是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杰出创造,也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的演变象征着中国建筑的演变。

3.斗拱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据史料记载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

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

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

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

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

第二阶段为唐代到元代,为斗拱发展的成熟阶段。

这一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是柱头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结构中,斗拱和梁架融为一体,斗拱成为各交叉点处的加强节点。

这时的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宋时期(618—1279)殿堂式建筑梁柱间普遍使用斗拱,现存唐代佛光寺大殿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代表。

第三阶段为明清时期(1368—1911),由于木材逐渐短缺,很多建筑都以各种额枋作为承重连接构件,斗拱的作用逐渐下降,形制也逐渐减少,在某些建筑上,已沦为纯粹的装饰部件。

斗拱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已经相当成熟,不仅承托平座,柱间辅作多用人字形,形成奇妙的韵律感,是建筑结构忠实直率的表露。

唐代和辽代的屋檐平展,挑出深远,斗拱更加成为塑造建筑形象的主要手段。

从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等唐、辽建筑遗存中,我们至今仍能体会到唐代斗拱和建筑的古朴雄健的时代风格。

与辽同时的北宋,已开始着手对斗拱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或者可以说宋代是斗拱演变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变期。

由于屋顶的坡度增大,立柱加高,斗拱的作用开始弱化,不仅比例变小,而且补间辅作增多。

南宋以后,斗拱更加细腻,元代以后,斗拱直接承托屋顶的功能转由挑檐檩承担,它的原始作用消失。

到了明清,斗拱的结构作用已经完全退化,成为梁架与屋顶间的一个垫层,从外观上看,那些细小堆叠的密密丛丛的斗拱,就好像屋顶与梁柱间的过渡性装饰。

这时它正由一般语言变为装饰语言,是对唐辽时代斗拱语言的一种记忆。

五.结语:通过这次山西考察让我了解了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体会着每个到达过地方不同建筑给我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从中学到了很多古建筑艺术知识,提高了很多。

六.附录:斗拱的结构图及样式图七.参考文献:1.《山西民居》作者:王金平,徐强,韩卫成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山西传统民居》作者:颜纪臣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古代建筑》作者:唐晓军师彦灵出版社: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 4.《营造之道:古代建筑》作者:萧默出版社:北京:三联书店,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