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1000字
《东方快车谋杀案》人性与道德观后感
![《东方快车谋杀案》人性与道德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ccb167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16.png)
《东方快车谋杀案》人性与道德观后感前阵子,我看了《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心里就像被投进了一颗大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让我忍不住想好好琢磨琢磨这里面的人性与道德。
电影里的那辆东方快车上,发生了一起离奇的谋杀案。
一位看似普通的乘客,在睡梦中被残忍地杀害。
随着剧情的推进,一个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人,背后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可不是一般的谋杀案,它就像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每一条线索都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又忍不住想要去探寻真相。
当真相一点点被揭开,我惊讶得合不拢嘴。
原来,被谋杀的那个人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他曾经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让许多家庭支离破碎。
而车上的那些“凶手”,竟然都是曾经受害者的亲朋好友。
他们心中怀着深深的仇恨,策划了这起谋杀,想要为逝去的亲人讨回公道。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儿。
就比如说,假如有个坏蛋欺负了你最亲近的人,让他们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你会怎么做?是选择相信法律会给一个公正的裁决,还是心中也会涌起一股想要自己动手报仇的冲动?这真的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是吗?在电影里,那些“凶手”们的心情我太能理解了。
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爱的人遭受痛苦,正义却没有及时到来。
那种愤怒、那种无奈、那种绝望,足以让人失去理智。
他们就像是被逼到了悬崖边的人,不得不做出一些极端的选择。
可是,这样做真的对吗?从道德的角度来看,杀人总归是不对的,哪怕那个人罪大恶极。
但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他们的行为又似乎带着一种无奈的悲壮。
他们心中的爱和恨交织在一起,让他们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漩涡。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两个人在吵架。
一个是卖水果的小贩,一个是买水果的顾客。
顾客说小贩缺斤少两,小贩则坚称自己是清白的。
两个人吵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有的劝架,有的则在一旁指指点点。
那个小贩,一脸的委屈和愤怒,他说自己起早贪黑地干活,就为了挣点辛苦钱,怎么可能会缺斤少两。
而那个顾客呢,也是气呼呼的,说自己经常在这买东西,这次明显感觉分量不对。
《东方快车谋杀案》谋杀与推理学习心得
![《东方快车谋杀案》谋杀与推理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cbc556b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11.png)
《东方快车谋杀案》谋杀与推理学习心得前段时间,我迷上了一本超级精彩的推理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
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悬疑和智慧的奇妙世界。
在这本小说里,一辆行驶在雪夜中的东方快车被暴风雪困住,而车上竟然发生了一起离奇的谋杀案。
受害者身中十几刀,死状凄惨,这场景光是想想就让人毛骨悚然。
随着故事的展开,侦探波洛登场了。
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和丝丝入扣的推理,简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受害者身上的伤口,到车厢里的物品摆放,再到乘客们的言行举止,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线索。
我就跟大家仔细讲讲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细节吧。
有一位乘客的手帕上竟然有一滴极小的血迹,这滴血迹要是不仔细看,根本就发现不了。
波洛侦探却像老鹰发现了猎物一样,紧紧抓住了这个细节。
他开始调查这位乘客的背景、行踪,还有和受害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经过一番抽丝剥茧,最终发现这滴血迹成为了破解整个案件的重要一环。
还有一个细节也特别有意思。
在询问乘客的时候,有一位乘客说话总是支支吾吾,眼神也躲躲闪闪。
波洛侦探立马就察觉到了不对劲,不断地追问,把这位乘客逼得几乎要崩溃。
后来才发现,这位乘客其实是因为心中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又和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跟着波洛侦探一步步探索真相的过程中,我发现推理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它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要能够在一堆杂乱无章的线索中找到关键所在。
这就好比在一堆乱麻中找到那根能解开整个结的线头。
而且,推理还需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每一个假设都要有证据支撑,每一个结论都要经得起推敲。
不能凭着感觉或者想当然就下判断,否则很容易就走入死胡同。
通过阅读《东方快车谋杀案》,我也学到了一些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方法。
比如说,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不能轻易地就忽略过去,也许在这平常之中就隐藏着不寻常。
就像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人神色慌张,不停地看表,还总是往车门的方向张望。
《东方快车谋杀案》谋杀与推理观后感
![《东方快车谋杀案》谋杀与推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bd1620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06.png)
《东方快车谋杀案》谋杀与推理观后感前阵子我看了《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感触颇多。
影片一开始,就把那种紧张神秘的氛围拉得满满的。
东方快车,一辆行驶在欧洲大陆上的豪华列车,乘客们来自不同的阶层,带着各自的故事和秘密。
这列车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缩影,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故事的主角波洛侦探,一个聪明绝顶、观察力敏锐的家伙。
他那小胡子和一丝不苟的打扮,让人一眼就觉得他不简单。
当谋杀案发生后,他开始在这狭窄的列车空间里展开调查。
每一个乘客都有嫌疑,每一个口供都似乎隐藏着什么。
让我给您细细讲讲这其中的细节。
有个乘客,看上去紧张兮兮的,回答问题时眼神飘忽不定,手还不停地搓着衣角。
还有一位贵妇,打扮得雍容华贵,说话却总是遮遮掩掩,好像生怕别人发现她的什么秘密。
波洛侦探可不会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从乘客们的言语、神态、动作中寻找着蛛丝马迹。
记得有个场景,波洛侦探在检查死者的房间。
那房间里的物品摆放看似整齐,可他却发现了一些细微的不对劲。
比如,窗户边上有一道不明显的划痕,像是被什么尖锐的东西划过;床上的枕头有一点点褶皱,不像是正常睡觉造成的。
这些小小的细节,在别人眼里可能无关紧要,但在波洛侦探眼中,那可都是破案的关键线索。
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原来这不是一起简单的谋杀案,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
这一群看似毫不相干的乘客,竟然都和多年前的一起冤案有关。
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伤痛和愤怒,最终选择了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寻求正义。
当波洛侦探揭开谜底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复杂极了。
一方面,为他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他竟然能从那么多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找出真相;另一方面,又对这些乘客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无奈。
他们所做的是错的吗?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肯定是;但从情感的角度,又让人觉得有些可以理解。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推理不仅仅是找出谁是凶手,更是要了解背后的动机和原因。
每一个犯罪行为的背后,都有着深层次的人性和社会问题。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1000字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f0d28cae53a580216fcfe59.png)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1000字我这次阅读的书籍,正是阿加莎的代表作之一——《东方快车谋杀案》。
这本书讲述了大侦探波洛在叙利亚完成一项委托后,搭乘辛普朗号东方快车回国,不知为何,这辆快车的豪华车厢竟一票难求,好在他遇到了好友布克先生,才挤上了这一列车。
在一场午夜的大雪后,辛普朗号列车被迫停了下来,第二天一大早,列车上的人发现被众人所不喜的美国人雷切特死在了他的包厢,全身被刺了十二刀,并且包厢的门是被从里面反锁的。
波洛在一层层的调查中,发现雷切特的真实身份是美国阿姆斯特朗绑架案的幕后凶手,本该被处以死刑的他钻了法律的漏洞逃脱了。
而在之后的调查中,波洛又发现列车上的每位乘客都与阿姆斯特朗一家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故事的最后,在一切都真相大白后,波洛先生选择了包庇凶手们,向南斯拉夫警察提交他提出来的第一个结论。
雷切特既作为本案的被害人,又作为多起绑架案的犯罪嫌疑人,本该接受法律制裁的他,却依靠他积累起来的巨大财富,利用他手头掌握的很多人的秘密,钻了法律的漏洞从而逃脱。
按理来说,他的死亡会让大家拍手称快,但是如果他在一个案件中成为了被害人,那事情的性质似乎有所改变。
但有时会思考,如果雷切特没有被害,而是继续这样隐姓埋名下去,是否又是对那些案件被害人及其家属的不公。
车上的其他乘客们,一方面正如阿姆斯特朗太太的母亲琳达·阿登在文末说的,“社会给他定了罪,我们只是执行判决。
”这样看来雷切特的死似乎无可厚非,他已经犯下谭天大罪,本就该被社会定罪,并执行判决。
但另一方面,将执行判决的权利交由车上的这十多位乘客又会引起其他争议。
不过世事无常。
凶手们都是与阿姆斯特朗案息息相关的人,她们体会到失去亲人挚友的痛苦,而这种痛苦正是雷切特带给他们的,这时候,乘客们的行为又不会让人觉得难以理解。
作为文中的主角,大侦探波洛先生,他诙谐幽默,老于世故,有着超乎常人的观察力以及推理能力,能从一个人的眼神,一个动作甚至是一句话推断出其隐含的信息。
《东方快车谋杀案》谋杀与正义学习心得
![《东方快车谋杀案》谋杀与正义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eef9bb8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5.png)
《东方快车谋杀案》谋杀与正义学习心得前段时间,我读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这本书可真是让我感触颇深呐!故事发生在一辆行驶在欧洲大陆的豪华列车——东方快车上。
一个暴风雪的夜晚,富商雷切特被发现死在了自己的包厢里,身上被刺了十几刀。
大侦探波洛接手了这个看似毫无头绪的案件。
随着调查的深入,波洛发现,车厢里的每一个乘客似乎都有嫌疑,而且他们之间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这个案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关于谋杀与正义的思考。
你说,啥是正义?按照法律条文,杀人就是犯罪,就得受到惩罚,这没错吧?可要是这个被杀的人本身就是个恶贯满盈、逃脱了法律制裁的坏蛋呢?就像雷切特,他曾经绑架并杀害了一个小女孩,导致一个家庭破碎。
而车厢里的那些乘客,他们都和这个小女孩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是她的亲人,有的是曾经照顾过她的人。
他们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愤怒,决定自己动手,为小女孩讨回公道。
这就让我纠结了。
从法律角度看,这些乘客的行为是犯罪,他们无权私自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可从情感上来说,我又能理解他们的愤怒和无奈。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的亲人,看着凶手逍遥法外,继续过着舒坦的日子,你心里能好受吗?我觉得我肯定受不了,非得跟他拼命不可。
说到这,我想起了有一次我亲眼见到的一件事儿。
那是在一个菜市场里,有个小偷正偷一个大妈的钱包。
被发现后,这小偷不仅不认错,还特别嚣张,对大妈又推又骂。
周围的人一下子就围了过来,大家都特别生气。
有个大哥忍不住了,上去就给了那小偷一拳。
这时候,有人说打人不对,得报警让警察来处理。
可也有人说,这种小偷就该打,太可恶了。
这和《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的情况有点像。
大哥动手打人,从法律上讲,肯定不对。
但在那种情况下,大家的愤怒是真实的,对小偷的痛恨也是真实的。
我们都希望正义能够得到伸张,可有时候,法律的程序可能没法立刻给我们想要的结果。
回到这本书,波洛最后做出的选择也让我深思。
他明明知道了真相,却没有按照常规把所有乘客都交给警方。
《东方快车谋杀案》正义较量观后感
![《东方快车谋杀案》正义较量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957b38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2.png)
《东方快车谋杀案》正义较量观后感《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影片,真是让我感触颇多!影片一开始,那辆豪华的东方快车就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充满故事的感觉。
随着剧情的推进,一场惊心动魄的正义较量就此展开。
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特点,让我仿佛置身于那节车厢之中,与他们一同经历着这场惊心动魄的事件。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看似冷漠却内心火热的侦探波洛。
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推理能力,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就说其中一个细节吧,当波洛在调查乘客们的行李时,他对每一件物品的观察都细致入微。
一个小小的刮痕、一点不寻常的污渍,在他眼里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线索。
他拿起一件衣服,轻轻摩挲着布料,眼睛里闪烁着思索的光芒,仿佛能从那纹理中看出主人的秘密。
还有那个看似端庄优雅的贵妇人,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都似乎隐藏着什么。
波洛在与她交谈时,不放过她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
她不经意间撩动头发的动作,微微颤抖的嘴唇,都没能逃过波洛的“法眼”。
再说说那个紧张兮兮的小个子男人,他不停地摆弄着手中的戒指,眼神飘忽不定。
波洛注意到他的这些小动作,不断地追问,试图从他慌乱的回答中找到破绽。
而整个案件的核心,也就是那场令人痛心的谋杀,背后所牵扯出的真相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原来,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犯罪,而是一场关于正义与复仇的艰难抉择。
受害者曾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让多个家庭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而车厢里的这些乘客,他们看似毫不相干,实际上却都与那桩旧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每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痛苦和愤怒,走上了这条复仇之路。
当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我感受到的不是破案后的轻松,而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感慨。
这些乘客,他们为了心中的正义,不惜冒险去触犯法律的底线。
他们的行为到底是对是错?这让我陷入了沉思。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着类似的抉择。
当法律无法给予我们想要的公正时,我们是否应该自己去寻求所谓的“正义”?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就像影片中展现的那样,让人纠结,让人迷茫。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91832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d.png)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 1案件本身并没有很吸引我,比较有意思的是波洛与快车内十二人的对话,这十二个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阶级,身份地位不同,性格特征各异,在看似一种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搭乘上同一辆东方快车,一场谋杀案将所有人联系在一起,背后实则是一场严丝合缝的群体作案。
这件谋杀案有一个特点,死者是震惊美国的一件绑架案中的主谋,却逃离法网,逍遥在外。
于是这里引发了一个关于法制问题的思考,对于那些犯有罪行却没有获得法律制裁的人,采取私人性报复的做法是否正义?或许有时候越过法律处理问题能够弥补法律的一些漏洞,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带来秩序的混乱,如果人人都以暴制暴,那么这个世界上肯定会存在无数的流血杀人事件,于是不断地重蹈覆辙,最终没有人愿意相信法律,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行报复,法律也就丧失了它的效力,而没有法治的社会无疑是可怕的。
小说中有提到:“在这个案子中,我认为,正义——严格的正义——已经得到了伸张。
”真相揭露后,波洛的对结果的处理也相当于默认了这一点,在这一案件中,实施伦理上的正义或许是合适的。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 2“柯南道尔之后最伟大的侦探小说家,是侦探文学黄金时代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无可争议的侦探小说女王,侦探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每一个开始走进推理小说世界的读者,都能多多少少看到这些与阿加莎克里斯蒂有关的赞誉之词。
这也难怪,一个世纪以来,作为世界推理小说三大宗师中唯一的女作家,因为其很多推理作品主题和题材史无前例的开创性和经典度,阿婆少不了会受到无数读者对她的爱戴。
另一方面,从通俗的角度来说,包括我在内,很多推理爱好者都会有所好奇,在刻画逻辑脑洞和惊悚悬疑的的领域,女作家的优势可能并不那么明显,那么阿婆是怎样推陈出新,用怎样旗帜鲜明的推理笔法奠定了自己在推理小说史上的宗师地位,引得后人竞折腰?《无人生还》初识阿婆便对她炉火纯青的推理心生敬佩,《东方快车谋杀案》读毕后更是感动于阿婆笔下藏匿在事态万象背后那点滴的人情冷暖。
《东方快车谋杀案》人性探讨观后感
![《东方快车谋杀案》人性探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3c7632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9.png)
《东方快车谋杀案》人性探讨观后感前阵子看了《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感触颇多。
电影里那列东方快车上发生的事儿,真就像个复杂的人性大舞台。
一群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因为一桩多年前的罪恶案件,命运交织在了一起。
先说这故事里的那个罪犯,当初犯下的罪行简直令人发指。
一个无辜的小女孩被残忍地伤害,整个家庭瞬间破碎,那种痛苦和绝望仿佛能透过屏幕刺痛你的心。
而多年后,当这个罪犯在东方快车上再次出现,车上的人们心中的怒火和正义的渴望瞬间被点燃。
这里面有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
有一位老太太,看上去弱不禁风,平时说话轻声细语,好像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
可当面对这个罪犯时,她的眼神里透露出的那种坚定和决绝,让人震惊。
她微微颤抖的双手紧紧握着一把小刀,那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内心的愤怒在燃烧。
她咬着牙,压低声音说:“你这个恶魔,你毁了太多人的生活!”那一刻,我仿佛能看到她心中积压多年的痛苦和仇恨。
还有那个列车员,平时总是一脸严肃,做事一板一眼。
但在这场正义的行动中,他也展现出了人性中温暖而坚定的一面。
他悄悄为其他人传递消息,眼神中偶尔闪过的紧张和焦虑,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纠结。
他知道自己在做一件可能违法的事情,但为了心中的那份正义,他义无反顾。
再说那个看上去风情万种的女人,穿着华丽的裙子,戴着耀眼的珠宝。
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她只是个虚荣的富家女。
可随着剧情的推进,你会发现她的内心隐藏着深深的伤痛。
她在面对罪犯时,那种从心底涌起的恐惧和愤怒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通过她微微颤抖的嘴唇和噙满泪水的眼睛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电影里,没有那种纯粹的好人或者坏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自己的痛苦,自己的挣扎。
他们在这列火车上做出的选择,既让人觉得意外,又在情理之中。
看到这里,我不禁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是人性?是善良?是邪恶?还是在善恶之间不断徘徊的纠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抉择。
比如说,看到有人在公交车上偷东西,你是选择勇敢地站出来制止,还是为了避免麻烦而选择沉默?当你的朋友犯了错,你是选择包庇,还是劝他改正?这些看似简单的选择,其实都在考验着我们的人性。
《东方快车谋杀案》道德与正义观后感
![《东方快车谋杀案》道德与正义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36c342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0.png)
《东方快车谋杀案》道德与正义观后感前段时间,我看了《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心里就像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了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的情节紧张刺激,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我的心。
一辆行驶在欧洲大陆的豪华列车,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一个神秘的谋杀案,这一切都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迷雾的世界中。
故事围绕着一位名叫雷切特的富商被谋杀展开。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惊人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被谋杀的雷切特竟是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他曾经绑架并杀害了一个小女孩,导致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
而列车上的乘客,竟然大多都与这个小女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有的是女孩的亲人,有的是女孩家庭的朋友,每个人都怀着对雷切特的深深仇恨登上了这趟列车。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个女教师。
她看起来温柔端庄,说话轻声细语,可当她讲述起自己与那个小女孩的故事时,眼中燃烧着的愤怒和痛苦让人动容。
她说,那女孩就像一朵还没来得及绽放的花朵,却被雷切特无情地摧残了。
她在讲这些的时候,声音微微颤抖,双手紧紧攥着衣角,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黑暗的日子。
还有那位年迈的夫人,她行动迟缓,需要别人的搀扶,但她的眼神却无比坚定。
她回忆起曾经与小女孩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她说,她永远忘不了女孩那甜美的笑容,可这笑容却被雷切特永远地夺走了。
这些乘客们,他们在法律无法给予正义的时候,选择了自己动手。
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到底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正义?从道德的角度来看,这些乘客的行为或许是不被认可的。
他们私自审判并执行了“死刑”,这显然违背了社会的常规秩序和法律规范。
但从情感上,我又能理解他们的愤怒和无奈。
当法律无法惩治罪恶,当正义无法得到伸张,他们内心的痛苦和仇恨又该何处安放?正义,这个词说起来简单,可真正要去定义它,却又如此困难。
对于雷切特这样的罪犯,他逃脱了法律的制裁,继续逍遥法外,这难道就是正义吗?而乘客们的行为,虽然违反了法律,却又似乎是在为无辜的生命讨回公道,这又能不能算是一种正义呢?影片中的侦探波洛,他的内心也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95350f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6.png)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东方快车谋杀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著的经典侦探小说,该小说围绕一起发生在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展开。
通过令人着迷的情节和精彩的人物刻画,我深深沉浸在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当中。
在小说中,主人公赫尔克里·波洛被描绘为一位深思熟虑且极具洞察力的侦探。
波洛在小说中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戴着一顶圆形的侦探帽,拥有一对锐利的眼睛和一根时常被他捻弄的小胡子。
更重要的是,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分析能力。
他利用这些特质以及他的逻辑思维,揭示了整个故事中隐藏的真相。
他乘坐东方快车途中,目睹了一宗谋杀案。
在此之后,波洛紧紧锁定了车厢中每一个乘客都有动机进行谋杀的可能性。
小说将读者引入一个错综复杂的情节中,每个人物都有犯罪嫌疑。
波洛进行了一系列细致入微的调查和推理,同时将读者也带入了思考的过程。
克里斯蒂通过波洛的眼睛向读者揭示了一个个可能的线索,我不禁被牢牢吸引。
在整个故事中,克里斯蒂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展示了每一个乘客的动机和可疑行为。
她深入挖掘了每个人的过去,展现了他们可能涉及的复杂人际关系。
每一个线索都似乎有着充足的依据,导致读者陷入迷惑和猜想之中。
我不得不承认,直到最后一刻,谜底才彻底揭晓。
与此同时,小说还深入讨论了正义、复仇和道德的问题。
克里斯蒂以精妙的笔触描述了每个乘客的思考方式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们中的一些人为正义而杀人,另一些人则因愤怒和贪婪而行凶。
这种对人性的多维度描写使得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侦探故事,更是对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东方快车谋杀案》并不仅仅是一部扣人心弦、令人捉摸不透的犯罪小说,它还是一部聚焦人性与道德的作品。
通过波洛的智慧和洞察力,克里斯蒂在这个故事中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正义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这部小说通过它扣人心弦的情节和令人难以预料的结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名读者,我被《东方快车谋杀案》吸引和震撼了。
我自始至终都陷入了猜测和推理的过程中,每一次转折和揭示都让我欲罢不能。
《东方快车谋杀案》 读后感
![《东方快车谋杀案》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e073e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7.png)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
近日,我读了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描写了一宗让人毛骨悚然的谋
杀案件——《东方快车谋杀案》。
故事从一列东方快车的卧铺列车上开始,不同身份的旅客们在列车
上相遇,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秘密和谜团。
然而,这趟旅程转瞬间变为
了一个可怕的恶梦,当现年62岁的美国大富翁被发现死在他的寝车铺
位上时,一起离奇的谋杀案件由此展开。
布列塔尼,一位鼠目寸光的比利时侦探,经过了漫长、曲折的调查,最终揭开了谋杀的真相。
在揭露犯罪者的行为后,他不仅揭示了谋杀
案的悬疑背后的故事,也展示了他无私的勇气和明智的决断力。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惊人的才华,让读者如坐过山车般体验了这段引人入胜的故事。
她以幽默、机智和精确的语言编织出一个如此放缓
而有力的故事情节,她的多维角色刻画和出色的人物描写更是让人难
以忘怀。
读完这本小说后,我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深度钦佩难以掩盖。
她创造了一个既充满悬念,又描写出人性、角色关系和个人动机微妙而丰
富的故事情节,并最终展示一个真实而清晰的谋杀案揭示出的真相。
她的一笔一画的创造更是展现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杰出才华,将她列
为当代最伟大的犯罪小说家之一。
综上所述,读完《东方快车谋杀案》我深刻认识到,优秀的小说必
须具备一系列的品质,包括严谨的情节、深刻的人物、细致入微的细
节和精湛的技巧。
这本小说在这些方面都得到了独具匠心的处理,所以,我深受感动,并强烈推荐每一个人读一读这本精彩的畅销小说。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精选6篇)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88a21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b.png)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精选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篇1很少有书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国外的小说。
当面对纷繁复杂的名字时,我总是看不下去。
可是《东方快车谋杀案》给我了与众不同的体验,整部作品行云流水、不疾不徐……这是典型的英国小说风格,你大可以在下着雨的傍晚,生了壁炉的火,躺在摇椅上静静地阅读。
豪华而浪漫的东方快车,纵情驰骋于辽阔的亚欧大陆上,大雪纷飞,将列车困于温科夫齐与布罗德之间。
车厢内发生了一起神秘的谋杀,死者雷切特被足足刺了十二刀。
十二名不同区域不同阶级的人,上至女王,下至教师,究竟谁是凶手?随着事件调查的的深入,波洛通过化学处理还原了未燃尽的信件上的几个字“阿姆斯特朗”!绑架、勒索、杀人、自杀、罪犯逃脱法律的审判,一系列惊人内幕抖露了出来。
雷切特,原是阿姆斯特朗绑架案的真凶。
雷切特,你,罪大恶极。
我们会带你出去兜兜风。
在风雪之夜中,停下的不仅仅会是火车,还有你的生命!火车飞驰,铁轨碰撞的金属声,如同安眠药般,让你心安理得,但是满天飘舞的雪片其实是飞向你的刀片啊!看完书,仍然久久无法释怀。
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有人认为,道德是最高的法律,而法律仅仅是最低级的道德。
当法律无法惩治那条漏网侥幸逃脱的鱼儿时,必然会遭受到道德的谴责。
这个世界有这样的法外之地,就如白雪皑皑的南斯拉夫那段铁轨之上,十二名陪审对雷切特处以道德的裁决。
特别喜欢由这本书改编电影中波洛的一句话,“车上没有杀人犯,只有需要重生的人”。
这本书有一个温暖的结局,让人拍手叫好。
在最后,波洛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猜想,使真正的凶手得以涅槃脱身。
波洛默许了这次谋杀,他得到了灵魂的升华,曾容不下任何凶杀的他,在这次事件中,认识到了比真相更为重要的东西——人性。
《东方快车谋杀案》悬疑与推理学习心得
![《东方快车谋杀案》悬疑与推理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67cff1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9.png)
《东方快车谋杀案》悬疑与推理学习心得悬疑与推理的世界,就像是一个充满迷雾的神秘森林,让人既兴奋又紧张,总想一探究竟。
而《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作品,就像是这片森林中的一座古老城堡,等待着我去开启它那扇充满谜题的大门。
记得第一次接触《东方快车谋杀案》,是在一个慵懒的周末午后。
当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书桌上,我随手拿起这本书,本想着随便翻翻,没想到一下子就被它拽进了那个惊心动魄的世界。
故事发生在一辆疾驰的东方快车上。
这列火车,本应是一段舒适的旅程,却变成了一个封闭的犯罪现场。
一开始,我就像一个迷失在迷宫里的孩子,被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线索搞得晕头转向。
但是,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也渐渐沉浸其中,试图跟随着大侦探波洛的脚步,去寻找那隐藏在重重迷雾背后的真相。
波洛这个角色,真的太有意思了!他那敏锐的观察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细节。
比如说,他会注意到乘客们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甚至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者小动作。
就像有一次,一个乘客在回答问题时,手指不自觉地颤抖了一下,波洛立刻就把这个细节记在了心里。
还有他对案发现场的勘查,那叫一个细致入微。
连床上的一丝褶皱、地上的一点污渍,他都能从中发现端倪。
我当时就在想,这得需要多强的洞察力啊!再说这车上的乘客,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每个人都好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有高贵冷艳的贵妇,有沉默寡言的商人,还有热情开朗的推销员。
他们在波洛的询问下,各自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可这些故事里又充满了矛盾和漏洞。
我跟着波洛一点点地分析、排查,感觉自己的脑袋都要炸了。
其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波洛在询问一位老太太时,老太太一直在唠叨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什么自己的猫啊,家里的花园啊。
我当时都有点不耐烦了,心想这和案件有啥关系啊。
可波洛却一直耐心地听着,还时不时地点点头。
结果到最后,波洛从老太太看似杂乱无章的叙述中,找到了一个关键的线索。
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有时候看似不重要的信息,可能隐藏着最重要的秘密。
《东方快车谋杀案》谋杀与推理观后感
![《东方快车谋杀案》谋杀与推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3f0f47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5.png)
《东方快车谋杀案》谋杀与推理观后感最近看了《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电影,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一辆疾驰的东方快车上,一开始,那种紧张神秘的氛围就紧紧地揪住了我的心。
当谋杀案发生时,我的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儿。
随着剧情的推进,侦探波洛一点点抽丝剥茧,我也仿佛置身其中,跟随着他的脚步,试图找出真凶。
这起谋杀案可不是一般的复杂。
车厢里的每一个乘客都好像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的证词相互矛盾,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是波洛侦探却没有被这些表面的混乱所迷惑,他那双锐利的眼睛仿佛能够看穿一切谎言。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个美国老太太。
她看起来慈眉善目,说起话来也是慢条斯理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温和无害的人,却在某些细节上露出了马脚。
比如她在描述案发当晚的情况时,眼神总是不自觉地躲闪,手上的动作也显得有些紧张。
还有那个穿着华丽的贵妇,她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周围的人充满了不屑。
但当波洛侦探问到关键问题时,她的声音会突然变高,情绪也变得异常激动,这显然是在掩饰内心的不安。
再说那个沉默寡言的男仆,他总是默默地站在一旁,很少主动开口说话。
但是当波洛侦探观察到他手上的伤痕时,他的表情瞬间变得十分惊恐,好像生怕被人发现什么秘密。
还有那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医生,他在检查尸体时的一些细微表情和动作,都让波洛侦探产生了怀疑。
在整个推理的过程中,波洛侦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物品摆放位置的变化,或者是乘客衣服上的一点污渍,都能成为他推理的线索。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也许真相就隐藏在其中。
影片中的场景布置也十分精致。
东方快车内部的装饰豪华而典雅,每一个车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
从柔软的地毯到精致的窗帘,从华丽的吊灯到舒适的床铺,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奢华。
而这种奢华的背景与血腥的谋杀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案件的诡异和神秘。
当真相最终被揭开的时候,我真的是被震惊到了。
《东方快车谋杀案》正义与复仇观后感
![《东方快车谋杀案》正义与复仇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bc4ada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8.png)
《东方快车谋杀案》正义与复仇观后感《<东方快车谋杀案>正义与复仇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电影里那辆行驶在雪夜中的东方快车,就像是一个被封闭起来的小世界。
车上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故事。
先来说说这故事里的案件吧。
原本平静的列车上,突然发生了一起可怕的谋杀案。
受害者那惨状,让人看了心里直发毛。
随着调查的深入,我发现这案子可没那么简单。
原本看似毫无关联的乘客们,竟然一个一个地被牵扯进来,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个女教师。
她表面上文文静静,说话轻声细语的,可谁能想到她内心藏着那么深的痛苦和愤怒。
还有那个看似大大咧咧的商人,一开始觉得他就是个普通的爱财之人,可到后来才发现,他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背后都有着别样的意味。
再说那个老管家,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严谨和忠诚。
但当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才明白他的忠诚背后是为了给曾经的主人复仇。
他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说:“就算付出一切,也要为正义讨个说法。
”这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单纯的黑或者白。
他们都在正义和复仇之间徘徊,让人忍不住去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就像那个为了给家人报仇的女人,她失去了至亲,心中的痛苦和仇恨让她走上了这条复仇之路。
看着她在讲述自己的遭遇时,那颤抖的声音和饱含泪水的眼睛,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
我能理解她的愤怒和无奈,要是换做是我,可能也会做出同样疯狂的事情。
还有那个医生,他明明知道真相,却在道德和职业操守之间纠结。
他一方面想要维护正义,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职业生涯受到影响。
这种内心的挣扎,真的太真实了。
电影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特别好。
比如说列车上的布置,那精致的餐具、华丽的窗帘,还有那昏暗的灯光,都营造出了一种神秘而紧张的氛围。
还有演员们的表演,那真的是绝了!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每一个小动作,都能让你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波澜。
当最后真相大白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呆住了。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f1ae90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4.png)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1侦探波洛搭乘东方快车去英国的途中发生了一起杀人案,死者雷切身重十二刀惨死,波洛最终成功破案并救赎了全车的嫌疑人。
发现死者本来的身份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原名叫卡塞蒂,是他引起了阿姆斯特朗一家的'悲剧。
这个案件中不仅是每个人都有所隐瞒,火车上发生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有预谋有目的的戏剧性谋杀,所有的证据和证词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每个人说的都不是实话。
波洛所听到的一切都是给波洛演的一出戏,也是本来的计划。
然而突如其来的大雪改变了一切,他们留下了两条“线索”,编造了一个猩红色睡衣的女人。
而波洛破案的难点在于,他处在一个全封闭的空间,没有外界能提供任何有效的信息,没办法调查这些人身份的真实性,所有的真相都只能靠波洛的逻辑推理。
最终得出了两种答案。
而正确的那个就是:火车上13个嫌疑人中,有12个是凶手。
但最后,人们选择了救赎。
选择那个错误的漏洞百出的结论,给这十三个人以救赎。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2今年寒假里,我看完了一本阿加莎?克里斯蒂写的侦探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这本书曾被拍成电影。
它讲的是一个可爱的小个子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
事件是:波洛乘东方快车回家,遇到一起谋杀案,一名男子被划十二刀死亡。
当时车厢内有十六间包厢分别有十六名乘客,其中有波洛和他的两个朋友、一个管理员、一个死者和其余十一名乘客。
波洛从天气、物品、气味等各种蛛丝马迹,来破解这个巧妙玄机。
我认为,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应仔细观察、思考,就一定能解决问题。
《东方快车谋杀案》观后感_1
![《东方快车谋杀案》观后感_1](https://img.taocdn.com/s3/m/3ec76f2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4.png)
《东方快车谋杀案》观后感《东方快车谋杀案》观后感1我没看过原著,只看过1974年的那一版电影,不过对这个故事还算是熟悉的。
改编得不是很成功,正如一些人吐槽的那样,这里面的波洛太像福尔摩斯了,主创者没有搞清楚波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侦探,什么样的老派绅士。
开头那段耶路撒冷的故事是原创剧情,但是对波洛的人物塑造没什么帮助,完全不知道为什么搞出来。
另外,整剧都散发着某种说教的气息,最后的推理甚至让波洛咆哮上了虽然这个故事表现的是人性,但拷问人性不能是大喊大叫啊。
搞成这个样子,大家恐怕非杀了波洛灭口不可。
1974版的结尾,举重若轻,在含蓄中直指真相,比这一部实在是好太多。
主题升华和政治正确大概是这个时代大片的共同特征虽然我也认同是很重要的原则,但这部剧中的几位黑人角色并没有什么必要,或者说不把他们设置为黑人也不是政治不正确的。
最后我不知道是不是看花了眼,为什么南斯拉夫的警察还会有黑人别说那个时代了,现在也没有吧?演员们都挺大牌,演技值得肯定,但约翰尼德普有点过于邪魅,没表现出那种嚣张的感觉,这是有点缺失的。
画面确实很美,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已经逐渐逝去的旧时代的华丽残影,这是技术进步的伟大成果。
最后的推理镜头中,所有人在长桌后面坐成最后的晚餐,也确实有震撼力。
不管怎么说,期待《尼罗河上的惨案》。
《东方快车谋杀案》观后感2看了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以后,觉得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剧中人物的关系很烧脑,很在复杂。
阿加莎笔下的大胡子侦探波洛与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是位铁面无私、冷酷无情、照章办事的标配冷面侦探,而阿加莎笔下的波洛侦探则是更通情理、善于观察、精于世故、很接地气的热心肠探长。
我觉得波洛探长的探案方式也是可圈可点的,很有条理,很合理,很专业。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与嫌疑人们有目的的私聊,一步步的把自己的思路捋顺,把人物之间的关系搞明白,最后得出结论,真相大白于天下。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范文(精选14篇)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范文(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1473c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9.png)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范文(精选14篇)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篇1谁说西方就不会徇私枉法呢,这《东方快车谋杀案》就是因为这样,让人猜不到凶手是谁吧,呵呵。
看侦探小说的习惯,猜凶手是必然会做的了,但是这部小说简直让你绝望,12个凶手。
你无法想象的自己可以一早就断定一车人都同谋,通常都是猜测某人或者某几个合伙的嘛,所以,阿加莎又赢了。
这应该是很早之前的小说,听说n年前就已经有电影了。
可惜的是我这人对侦探小说的兴趣来的比较迟,没有欣赏过该电影,据说颇为经典。
如果看书的话,一日就可以看完了,篇幅不是十分长。
只是我不太喜欢这个系列的翻译方式,比较拗口,读起来没有畅快淋漓之感。
这应该是和书里面大部分都是欧洲贵族身份有一定关系,最大关系还是作者的写作方式,不是很对我胃口,虽然,大名鼎鼎的侦探小说家,希望这只是翻译的问题。
波洛侦探的我只看了两本,印象比较空白,可能侦探就应该像福尔摩斯那样,叼着个烟斗。
波洛破案的方式是推理,然后层层过滤,在脑子里面完成破案。
和我一般理解的福尔摩斯式现场侦查调查,深入虎穴甚至犯罪现场,案情重组等等,有点距离。
我偏向现场感重的写法。
从《尼罗河上的惨-案》到《东方快车谋杀案》,波洛破案有点共性,例如,都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前者是船,后者是火车的车厢,而且仅限于1节;都是人员复杂,千头万绪,谁都好像有关系,谁都好像没关系。
这跟现在的流行写法不一样,我觉得当今的潮流似乎是,人物少,场景多,然后高智能犯罪,等等。
《东方快车谋杀案》也建立在一个真实事件的基础上,那就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林德伯格绑架案。
著名美国飞行员林德伯格是第一个飞越大西洋的人。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篇2如果一个恶名昭彰的罪犯,却通过金钱逃过了法律的制裁,作为受害人的亲戚朋友又该如何自处呢?英国著名的推理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就是以此为背景创造的。
名侦探赫丘里·波洛搭乘东方快车前往英国伦敦,卧铺车厢里除了侦探先生和列车员还有12名来自世界各地身份背景迥异的乘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1000字
我这次阅读的书籍,正是阿加莎的代表作之一——《东方快车谋杀案》。
这本书讲述了大侦探波洛在叙利亚完成一项委托后,搭乘辛普朗号东方快车回国,不知为何,这辆快车的豪华车厢竟一票难求,好在他遇到了好友布克先生,才挤上了这一列车。
在一场午夜的大雪后,辛普朗号列车被迫停了下来,第二天一大早,列车上的人发现被众人所不喜的美国人雷切特死在了他的包厢,全身被刺了十二刀,并且包厢的门是被从里面反锁的。
波洛在一层层的调查中,发现雷切特的真实身份是美国阿姆斯特朗绑架案的幕后凶手,本该被处以死刑的他钻了法律的漏洞逃脱了。
而在之后的调查中,波洛又发现列车上的每位乘客都与阿姆斯特朗一家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故事的最后,在一切都真相大白后,波洛先生选择了包庇凶手们,向南斯拉夫警察提交他提出来的第一个结论。
雷切特既作为本案的被害人,又作为多起绑架案的犯罪嫌疑人,本该接受法律制裁的他,却依靠他积累起来的巨大财富,利用他手头掌握的很多人的秘密,钻了法律的漏洞从而逃脱。
按理来说,他的死亡会让大家拍手称快,但是如果他在一个案件中成为了被害人,那事情的性质似乎有所改变。
但有时会思考,如果雷切特没有被害,而是继续这样隐姓埋名下去,是否又是对那些案件被害人及其家属的不公。
车上的其他乘客们,一方面正如阿姆斯特朗太太的母亲琳达·阿登在文末说的,“社会给他定了罪,我们只是执行判决。
”这样看来雷切特的死似乎无可厚非,他已经犯下谭天大罪,本就该被社会定罪,并执行判决。
但另一方面,将执行判决的权利交由车上的这十多位乘客又会引起其他争议。
不过世事无常。
凶手们都是与阿姆斯特朗案息息相关的人,她们体会到失去亲人挚友的痛苦,而这种痛苦正是雷切特带给他们的,这时候,乘客们的行为又不会让人觉得难以理解。
作为文中的主角,大侦探波洛先生,他诙谐幽默,老于世故,有着超乎常人的观察力以及推理能力,能从一个人的眼神,一个动作甚至是一句话推断出其隐含的信息。
作为一个侦探,他拥有着出色的能力,除此之外,在这个故事中,他又有着饱含柔情的同理心,在追求极致正义的同时,又能对社会不公之事有自己的看法与做法。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以1932年轰动一时的真实案件为蓝本,阿加莎以她高超的写作天赋与深厚的刻画人物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副真实的画卷,在这个画卷上我们能看到正义与邪恶的战斗,现实与情感的纠缠。
并且以一种读者意想不到的结局结尾,不管是凶手,还是整个故事的结尾,读者在一开始阅读时都不会想到。
并且全文从一开始就慢慢交代了所有的线索,能让读者在这些线索中慢慢摸索体会,而不是其他一些推理小说一样在真相大白后才一步一步交代如何根据各种线索进行推理。
并且最后阿加莎完成波洛先生的转变,将书
的灵魂进行了升华。
不得不说,这本书有很大的可读性,不愧是能流传至今的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