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b7abe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8.png)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引言概述:河道污水处理是保护水环境、改善水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以期提高公众对于水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一、河道污水处理系统1.1 污水收集系统污水收集系统是河道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其主要功能是将河道周边的污水收集起来,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
污水收集系统通常包括下水道、污水管道和泵站等设施。
1.2 污水预处理系统污水预处理系统对收集到的污水进行初步的处理,以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沉淀物等。
常见的污水预处理设备包括格栅、沉砂池和调节池等。
格栅用于拦截固体废物,沉砂池用于沉淀重颗粒物质,而调节池则用于平稳污水流量。
1.3 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是河道污水处理的核心部分。
它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生物处理工艺、化学处理工艺和物理处理工艺等。
二、污水处理方法2.1 生物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法等。
2.2 化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主要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改变污水中有害物质的性质,以便于其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混凝沉淀法、氧化法和吸附法等。
2.3 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利用物理原理对污水进行处理。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法、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物理隔离或吸附作用,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或溶解物去除。
三、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3.1 高效节能技术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污水处理技术也在朝着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
例如,采用生物膜反应器、膜分离技术和厌氧处理技术等,可以显著提高处理效率并降低能耗。
3.2 低碳环保技术低碳环保技术是当前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再生能源和循环利用等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f0f7f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a.png)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一、引言河道污水处理是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为了解决河道污水排放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并采用适当的污水处理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的标准格式以及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二、河道污水处理系统的标准格式1. 系统概述河道污水处理系统是由污水采集、预处理、主处理和排放四个主要部份组成。
其目标是将河道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者降低至符合环保标准的水质要求,保护水环境和生态系统。
2. 污水采集污水采集是指将河道中的污水引流至处理系统的过程。
常用的污水采集方法包括沉淀池、拦截设备和管网系统。
沉淀池用于沉淀大颗粒污染物,拦截设备用于截留飘荡物,管网系统用于将污水输送至处理设施。
3. 预处理预处理是指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沉淀物。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格栅过滤、沉砂池和调节池。
格栅过滤器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沉砂池可去除沉淀物,调节池可平稳调节污水流量和水质。
4. 主处理主处理是指对预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去除有机物、氮、磷和微生物等污染物。
常用的主处理方法包括生物处理、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化学处理利用化学药剂去除氮、磷等污染物,物理处理利用过滤、吸附等方法去除细颗粒污染物。
5. 排放排放是指将经过处理的污水排放至河道或者其他水体的过程。
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标准,以保护水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常用的排放方式包括自然排放和人工排放,其中人工排放需要经过进一步的消毒处理。
三、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1. 生物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法和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通过悬浮的活性污泥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厌氧消化法则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降解为甲烷等气体,生物膜法利用生物膜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
2. 化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利用化学药剂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混凝、沉淀和氧化。
河道污水治理方案
![河道污水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40bd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8.png)
河道污水治理方案
河道污水治理方案是指针对河道污水污染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措施
和计划。
这些方案的目标是清除河道中的污水,保护水环境,维护生
态平衡。
为了解决河道污水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理措施:
1. 污水处理厂建设:建设污水处理厂是解决城市或工业区域河道污
水问题的重要手段。
污水处理厂能够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提高
水质。
同时,建设污水处理厂还可以实现污水的收集和处理,防止污
水直接排入河道。
2. 河道清淤工程:河道一旦淤积,不仅会影响水域流动,还会造成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积聚,进一步加剧水污染。
因此,进行河道清淤工
程是治理污水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清淤可以有效清除污染物,提高
水质。
3. 禁止违法排污: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河
道进行非法排污。
同时,加强对污水来源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污
水排放达到相关要求。
4. 推广科技治污技术:科技治污技术包括生态修复技术、膜技术等。
生态修复技术通过修复湿地、植物修复等方式,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
平衡。
膜技术则可以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5.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大众对河道污
水治理的关注度。
公众的参与和支持是治理河道污水问题的关键。
通过上述治理方案的实施,可以实现对河道污水的有效治理。
这些方案不仅可以改善河道水质,保护水环境,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同时,这些方案也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实现河道污水治理的目标。
河道内污水管道施工方案
![河道内污水管道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ed715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e.png)
河道内污水管道施工方案一、引言河道内污水管道的施工方案是为了解决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河道内污水管道老化、堵塞等问题而制定的。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河道内污水管道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二、施工目标本施工方案的目标是实现以下几点:1.更新和维护河道内污水管道,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3.保护河道环境,改善水质。
三、施工前准备在正式进行河道内污水管道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设计施工方案:根据河道现状和污水管道的技术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安全评估: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资源准备:准备所需的施工设备、材料和人力资源。
4.与相关部门协调:与河道管理部门、市政工程部门等相关部门协调,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四、施工方法与流程4.1 管道清理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对河道内的污水管道进行清理工作,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清理工作包括:1.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和积土。
2.修复破损的管道,确保管道的通畅。
3.检查并修复阀门、法兰等连接部件。
4.2 管道安装在清理完成后,开始进行污水管道的安装。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管道的安装路径和深度。
2.采用开挖或钻孔等方式,将污水管道置于河道底部。
3.进行管道连接,采用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
4.安装支撑和固定设备,以确保管道的稳定。
4.3 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1.进行管道的压力测试,检查是否存在漏水现象。
2.检查管道的连接是否牢固。
3.检查管道周围的土方是否坚实,是否存在沉降等问题。
五、施工安全措施在河道内污水管道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以确保工人和环境的安全。
主要措施包括:1.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服等。
2.对施工现场进行警示标志设置,保证施工区域的安全。
3.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河道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河道污水处理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19993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8.png)
河道污水处理技术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河道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河道是城市中的重要水资源,但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排放的污水,河道水质逐渐恶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开发和应用河道污水处理技术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一、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之一。
它利用生物体,如细菌和微生物,以及植物的生长来分解和吸收有机物质和污染物。
生物处理技术的优点是成本低、效果好、对环境友好。
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和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是将含有有机物的污水与具有生物活性的污泥混合,通过氧化和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物的污水,但需要定期清理和维护活性污泥。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处理方法。
它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人工湿地具有生态系统稳定、运行成本低的优点,适用于中低浓度有机物的污水处理。
生物膜法是利用生物膜来附着和分解污染物。
生物膜可以是固定化的细菌、微生物或植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污水,具有处理效果好、节能环保的特点。
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除了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反应来去除污染物。
常见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沉淀法、吸附法和氧化法。
沉淀法是利用沉淀剂将污染物转化为沉淀物,然后通过沉淀物的沉降来去除污染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悬浮物和重金属污染物。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吸附污染物,通过吸附剂与污染物之间的物理或化学作用,将污染物从水中去除。
常见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沸石和聚合物。
氧化法是通过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从而去除污染物。
常见的氧化剂有氯气、臭氧和过氧化氢。
氧化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物和难降解有机物的污水。
三、综合处理技术为了更好地提高河道污水处理效果,综合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河道排污工程施工方案范本
![河道排污工程施工方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c33747f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4.png)
河道排污工程施工方案范本一、工程概况为解决城市雨污分流和生活污水处理不当导致的河道污染问题,市政府决定对某河道进行排污工程改造。
该工程覆盖面积较大,涉及排污口的整治,河道的清淤和修复等内容。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和效率,需要编制一份详细的施工方案。
二、工程目标1. 改善河道水质,减少污染物排放。
2. 建立健全的排污管网,使排污合规、有序。
3. 保护河道环境,保障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施工组织1. 组建专业施工团队,包括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安全督导人员等。
严格落实各岗位责任,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2.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施工方案。
明确任务分工,合理安排施工流程,做好工程进度管理。
四、施工工艺1. 排污口整治1.1 清理排污口周边垃圾和杂草,确保施工环境整洁。
1.2 对排污口进行全面清淤和疏通工作,清除积存的污泥和垃圾。
1.3 检查排污口设备,对损坏或老化的设施进行更换或修复。
2. 河道清淤和修复2.1 制定清淤方案,确保在对河道进行清淤的过程中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2 利用环保型设备进行河道清淤,避免二次污染。
2.3 在清淤工作结束后,对河道进行修复,加固河岸和清理沿岸的垃圾和杂草。
3. 排污管网建设3.1 绘制排污管网图纸,确认管线敷设路径和方式。
3.2 进行管线敷设前的地面清理和平整工作。
3.3 严格遵守排污管线的敷设标准,确保管线质量和使用寿命。
五、安全措施1. 制定《施工安全管理方案》,明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
2.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器材,确保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4.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测和巡视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六、环境保护1. 制定《施工环境保护方案》,明确施工期间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2. 在施工现场设置固定的污染物监测点,进行定期监测和记录。
3. 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和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防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河道清理施工方案
![河道清理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e35a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f.png)
河道清理施工方案一、河道清理的必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河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河道清理显得尤为必要。
河道清理能够改善水质,减少水体污染,提升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此外,河道清理也有助于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
二、清理对象及方法1. 清理对象河道清理的对象主要包括河道内的垃圾、淤泥、水生植物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影响河道的美观,还会对水质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2. 清理方法对于不同的清理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以下是针对不同对象的清理方法:1) 河道垃圾清理使用专业清洁工具,如垃圾夹、垃圾袋等,进行打捞。
利用垃圾转运车将打捞上来的垃圾运至指定地点。
定期巡查河道,确保无垃圾残留。
2) 淤泥清理使用淤泥泵对淤泥进行抽吸。
将淤泥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置。
根据需要,可采用机械清淤或人工清淤的方式。
3) 水生植物清理使用割草机对水生植物进行割除。
将割除的水生植物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定期巡查河道,防止水生植物再次生长过多。
三、清理步骤及时间安排1. 清理步骤准备工作:包括人员调配、设备准备、安全措施等。
垃圾清理:按照划分的区域进行垃圾打捞。
淤泥清理:根据淤泥的分布和厚度,进行抽吸或清挖。
水生植物清理:割除河道内过多的水生植物。
收尾工作:检查清理效果,进行必要的补漏和后期维护。
2. 时间安排河道清理工作应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和季节特点进行安排,以下是一个示例时间安排:春季(3-5月):进行河道垃圾和枯枝落叶的清理,以及对水生植物的修剪和整理。
夏季(6-8月):重点进行淤泥的清理,根据需要安排多次清理工作,以减少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
秋季(9-11月):复查河道状况,对遗留问题进行补救处理,同时进行必要的维护工作。
冬季(12-2月):进行河道整体维护,同时做好来年清理工作的计划和准备工作。
四、河道清理效果的评估与改进1. 评估方法目视检查:通过肉眼观察河道的清洁度和生态状况。
河道污水处理工程施工方案
![河道污水处理工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03114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f.png)
河道污水处理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河道污水处理工程是对河道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和排放的工程。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水体环境,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
本工程施工范围包括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管道敷设、设备安装、水质监测等工作。
二、施工过程1. 前期准备(1)组织项目部成立,确定项目负责人和相关工程人员。
(2)制定施工计划,确定施工进度、施工方法和施工单位。
(3)购置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保证施工所需资源。
(4)进行施工前的环境评估和安全评估,保障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2. 设备安装(1)安装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生物滤池、曝气池、消毒装置等。
(2)确保设备的安装牢固可靠,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3)配套设备的安装,如输水管道、排水管道、污水泵站等。
3. 管道敷设(1)确定管道敷设线路和埋设深度,做好管道敷设方案和施工图纸。
(2)采用挖掘机、起重机等机械设备进行管道敷设工作。
(3)进行管道连接和焊接,确保管道连接紧密,无泄漏。
4.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根据设计图纸施工,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2)对设施进行质量检验,确保设施建设质量符合要求。
5. 检测和调试(1)完成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后,进行设施的调试和检测。
(2)对设施进行运行试验,确保设施运行正常。
(3)进行设施的水质监测,确保污水处理效果符合排放标准。
6.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1)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2)加强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控制施工噪音、扬尘等污染物的排放。
7. 完成验收和交付(1)完成工程验收,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和环保验收。
(2)编制工程竣工资料,包括施工记录、设备技术资料、水质监测报告等。
(3)进行工程交付,移交给业主或管理单位,保证工程顺利运行。
三、安全措施1. 安全教育(1)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设置安全标语,加强安全宣传,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2. 安全设施(1)设置施工现场警示标志,划定施工区域。
河道污水处理工程施工方案
![河道污水处理工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e2d18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b.png)
河道污水处理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河道污水处理工程是指通过对河道中的废水进行收集、处理和排放,达到净化环境、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本项目位于XX市XX区,主要治理对象为XX河。
该河道水质受到农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排水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水资源的质量。
二、工程目标1. 河道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2. 河道周边环境得到改善,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3. 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恢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工程范围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工程内容:1. 河道废水收集系统的建设;2. 污水处理设施的改建升级;3. 河道水质监测系统的建设。
四、工程工艺流程1. 河道废水收集系统废水收集系统主要包括河道两侧设置的收集污水井、输送管网和泵站等设施。
收集污水井设置在河道两侧,用于接收周边居民、工厂和农村的污水。
输送管网贯穿河道两侧,将收集的废水输送至泵站。
泵站负责将废水抽送至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2. 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主要采用生物处理工艺,包括进水预处理、生化处理和净化处理等部分。
进水预处理主要对废水进行初步的过滤和筛除,去除一部分杂质。
生化处理采用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结合的方法,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并利用生物膜脱氮除磷。
净化处理则采用过滤和臭氧消毒等方法,将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3. 河道水质监测系统河道水质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监测仪器和数据传输设备等。
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河道水质的各项指标,包括水质浊度、氨氮含量、溶解氧等指标。
监测数据通过数据传输设备传输至监测中心,为运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五、工程实施方案1. 项目前期准备(1) 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工程范围、工艺流程和施工进度;(2) 租赁施工用地,并进行统一规划和布置;(3) 采购施工所需设备、材料和人员,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 施工过程(1) 河道废水收集系统的建设- 进行河道两侧的工程勘察和测量,明确收集污水井的设置位置;- 铺设输送管网,注意管道的连接和密封性;- 安装泵站设施,保证泵站的正常运行。
河道生活污水整改方案
![河道生活污水整改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36189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0.png)
河道生活污水整改方案背景介绍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生活污水产生量也随之大幅增加。
由于缺少有效的处理手段,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中,毒化水资源,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因此,河道生活污水整改迫在眉睫。
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有效的河道生活污水整改方案,以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和提高人类生活品质。
它具有以下意义:1.保护水资源。
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处理方式,减少生活污水排放到河道中,保护本地水资源,防止水资源损失,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减少生活污水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避免因污染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保障人类健康。
河道生活污水整改方案方案一:加强处理设备建设在现有污水处理设备的基础上,扩建新设备,增加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的能力,降低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河道中的比例。
方案二:采用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多种有害物质转化成无害的物质,并为周边植被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的水污染治理技术。
可以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达到净化河道的效果。
方案三:提倡节水利用在城市居民中推广节水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限制非必要的水利用,减少生活污水的产生量,降低生活污水排放。
方案四:建立河道生活污水管理制度建立河道生活污水管理制度,制定能够面对未来的有效措施应对污水处理和排放问题,加大对污染者的处罚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河道生活污水的氛围。
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
短期方案1.加强环保政策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2.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维护和更新,提升处理能力。
3.提供政策、技术和资金支持,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增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长期方案1.逐步提高处理设施覆盖率,减少生活污水污染的范围。
2.建立河道生活污水监测机制,对污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统计。
3.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开发更加高效的河道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方案
![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ca821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3.png)
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方案一、水环境污染治理1.粪污和农药污染治理:建设沿河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将河岸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同时,加强农田农药使用的管理,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防止农药流入河道。
2.工业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沿河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采取合理的废水处理工艺,确保排放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
3.沉积物清理:定期对河底淤积的沉积物进行清理,防止沉积物中的有害物质向水体释放,同时减少沉积物对水流的阻挡,保证河水的畅通。
4.河道堤岸治理:加强河岸的护坡工程,防止河岸的冲刷和塌方,避免水土流失。
同时,种植适合生态环境的植被,增加河岸的植被覆盖率,减少径流对河道的冲击。
5.禁止违法排放行为:加强监管,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和企业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二、生态修复1.河道水生态恢复:加强河道的水生态修复,建立起鱼类和底栖生物等水生动物的栖息环境。
适当引入适应性强的鱼类,恢复河道的生物多样性。
2.沿河湿地建设:在沿河空闲的土地上建设湿地公园,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面积,提高湿地的水质净化能力。
3.生态廊道建设:沿河两岸建设连续的生态廊道,增加河道周边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促进河道生物迁移和物种交流,提高河岸生态的连续性。
4.河道疏浚和堆石工程:定期对河道进行疏浚,增加河道的水体容积,避免因沉积物积聚导致的水位升高和洪水灾害。
同时,建立适当的堆石工程,增加河道的流态复杂度,提高水质的自净能力。
5.生态环境监测:建立河道生态环境监测站,监测河道的水质、水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等指标,及时掌握河道水环境的变化情况,为后续的治理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就是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方案。
通过治理水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可以提高河道水环境的质量,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实现河流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保护河道水环境。
河道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河道污水处理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0f3339f5335a8102d2207a.png)
河道黑臭污水处理技术方案*****************有限公司二零****年****月第一章项目概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镇工业和人口的迅速发展,污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有了显著的增长,而城市河流一直被人们视为城市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污通道和场所,过度的污染直接引起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甚至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形成城市黑臭水体,完全丧失使用功能、影响景观以及人类生活和健康,河道污染普遍存在且日益突出,成为我国目前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中亟待解决的水环境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先后组织指导各地进行黑臭水体摸底排查工作,并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河道水体污染主要是受到污染源的入侵,如天然降雨、大气扬尘、生活垃圾、沿途各工厂排放等,以及长期积累的河底淤泥及淤泥释放的有害物质。
且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加上河道底泥长期未清,使底泥不断释放分解为N、P等营养盐,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逐渐变绿,产生异味,容易发黑发臭。
根据基础资料,本次项目需治理河道污水主要来源于沿途各工厂的污水排放,其主要成分为N、P等营养盐及COD。
在系统分析该河道黑臭水体水质水量特征及污染物来源的基础上,结合环境条件与控制目标,筛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果明显的技术方案,初步确定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路线,预估所需的工程措施、工程量、项目总投资、实施周期及水体整治效果。
本技术方案主要针对上述河道污水进行处置,因地制宜地选择污水处置药剂、处置方式,最终确定向水体中加入配制药剂,降低水体中COD含量,达到脱氮除磷效果,并使之絮凝沉淀,河道淤泥经挖掘、适当处置后运往污泥处置中心或进行综合利用。
第二章编制基础资料2.1编制依据2.1.1国家法律、法规及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71fe4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4.png)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一、引言河道污水处理是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给水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因此,建立高效的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和采用适当的污水处理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二、河道污水处理系统1. 系统概述河道污水处理系统由进水系统、处理系统和出水系统三部分组成。
进水系统负责将污水引入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最终通过出水系统将处理后的水排放到河道中。
2. 进水系统进水系统主要包括污水收集管网、污水泵站和初级格栅。
污水收集管网负责收集城市各个区域的污水,将其输送至污水泵站。
污水泵站通过泵将污水提升到处理系统中,并在此处设置初级格栅,用于去除较大的固体废物。
3. 处理系统处理系统是河道污水处理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预处理单元、生化处理单元和深度处理单元。
- 预处理单元:包括砂沉池和调节池。
砂沉池通过重力作用去除污水中的砂粒和沉积物,减少对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
调节池用于平衡污水流量和水质,使处理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水质和水量变化。
- 生化处理单元:采用生物膜法进行处理,包括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滤池。
接触氧化池通过曝气和生物膜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
生物滤池则进一步降解有机物质,并去除氨氮等有害物质。
- 深度处理单元:采用活性炭吸附和消毒等方法,对处理后的水进行进一步净化和消毒,确保出水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4. 出水系统出水系统主要包括出水管网和出水排放口。
出水管网将处理后的水输送到出水排放口,最终将其排放到河道中。
出水排放口应合理设置,避免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三、污水处理方法1. 物理处理方法- 筛选:通过筛网去除污水中的固体废物和大颗粒杂质。
- 沉淀: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到底部,以减少悬浮物的浓度。
- 过滤:利用过滤介质去除污水中的颗粒物和胶体物质。
- 吸附:利用吸附剂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
河道排污口治理方案
![河道排污口治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7b365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f.png)
河道排污口治理方案河道排污口治理方案范文(精选5篇)河道排污口治理方案范文(精选5篇)1一、总体要求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水陆统筹、以水定岸、明晰责任、严格监督、统一要求、差别管理、突出重点、统筹实施”八项工作原则,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建立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等工作规范体系,推动解决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逐步建立“权责清晰、管理规范、监管到位”的入河排污口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受纳水体—入河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过程监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为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奠定坚实基础。
20xx年底前,要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制定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启动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20xx年底前,基本完成所有入河排污口整治,形成管理体系比较完备、技术体系较为科学的入河排污口设置及监督管理体系。
20xx年底前,完成所有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完成省级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平台信息录入工作。
二、开展排查溯源(一)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按照市级牵头抓推进、县级具体抓落实的工作要求,市生态环境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跟踪指导,统筹推进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园区管委会承担组织实施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主体责任,组织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分工、经费保障等,分解落实责任,为本行政区域排查整治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全面推进排查整治工作。
20xx年度具体实施方案应明确无人机航测、现场排查、监测、溯源、整改方案制定等具体内容和完成时限,在20xx年8月31日前印发实施。
20xx年和20xx 年年度实施方案须于当年1月31日前印发实施。
年度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后要及时报市生态环境局备案,由市生态环境局统一向市政府报告工作情况。
(二)组织排污口排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应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要求,通过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和人工实地勘察等手段,对排查范围所有“口子”进行全方位调查,摸清掌握各类排污口的分布及数量、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单位基本情况等信息,建立入河排污口名录。
河道清理专项施工方案
![河道清理专项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585fe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d.png)
河道清理专项施工方案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道的污染和淤积问题日益凸显。
为保障城
市河道的通畅与清洁,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制定河道清理专项施工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施工目标
1.清理河道中的垃圾、杂草和其他杂物,确保河道通畅;
2.清淤河道底泥,恢复河道原有水深;
3.疏通河道水系,保证水流畅通;
4.提高河道周边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三、施工内容
1.清理工作包括机械清理和人工清理,机械清理主要针对大面积垃圾清
理,人工清理主要针对细小杂物清除;
2.清淤工作采用抽泥机、挖掘机等专用设备,将河道底泥进行清淤处理;
3.疏通工作主要包括疏通河道堵塞点,确保水流畅通;
4.针对河道周边环境提升,可进行植被恢复、草坪修剪等工作。
四、施工方案
1.采用分段施工方式,逐步推进,确保施工质量;
2.严格遵守环保要求,处理清理出的垃圾和泥沙;
3.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4.施工完成后,进行清洁工作,保持环境整洁。
五、施工进度安排
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施工周期和进度安排;
2.每日进行施工进度检查,及时调整施工计划。
六、总结
河道清理专项施工是城市环境保护与改善的一项重要工作,合理制定施工方案,严格执行施工计划,是保障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本次清理施工,可有效改善城市河道状况,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以上为河道清理专项施工方案,希望能够为城市河道清理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河道清理施工方案
![河道清理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d670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6.png)
河道清理施工方案一、前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河道水域遭受各类污染和垃圾的侵害日益严重,为了维护城市水系环境的整洁和美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必须对河道进行定期的清理和维护。
本文旨在探讨河道清理的施工方案,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合理和有效的指导。
二、清理目标1.清理河道中的垃圾、废弃物和杂草,恢复河道原有的景观和水系功能;2.保障河道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3.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幸福感。
三、清理方法1. 机械清理•利用挖掘机、清淤船等机械设备,清理河道中的大块垃圾和泥沙;•定期开展机械清理作业,保持河道畅通。
2. 人工清理•利用工具和劳动力,清理沿岸杂草、水生植物等;•鼓励志愿者参与清理活动,提高社会参与度。
3. 生态修复•种植水生植物,构建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修复河道岸线,增加河滨绿化带,提升景观效果。
四、安全保障1.操作人员必须接受安全培训,熟悉作业规程和操作程序;2.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保证施工安全;3.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应急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五、监测评估1.定期对河道进行监测,评估清理效果和生态修复情况;2.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清理方案,保证效果最大化。
六、结语河道清理施工是维护城市水系环境美丽和清洁的重要工作,也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举措。
各级政府、社会机构和广大市民应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河道清理工作,共同维护城市水系的健康和美好。
愿我们的河道清理施工方案能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清澈的水,让城市的风景更加宜人。
河道清淤施工方案(1)
![河道清淤施工方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7a2ae2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d.png)
河道清淤施工方案(1)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道的环境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其中,河道淤积问题成为了制约城市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保护水资源,需要对河道进行清淤施工。
本文将探讨河道清淤施工的方案。
二、清淤施工的必要性
1.河道淤积严重影响了水体的输送能力,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2.河道淤积导致水质恶化,威胁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
3.淤积物中富含有机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三、清淤施工方案
1. 方案确定
根据河道淤积程度、水质情况和周边环境要求,确定清淤的具体方案。
可包括机械清淤、人工清淤或综合施工方式。
2. 施工准备
1.清淤前需做好现场勘察和测量工作,确定清淤范围和深度。
2.准备必要的清淤设备和施工人员,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 施工工艺
1.采用机械清淤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挖掘机、吸污船等设备进行清淤
作业。
2.人工清淤时,需配合机械设备进行淤泥的清理和运输。
3.施工过程中需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做好现场管理和监督工作。
4. 施工质量控制
1.施工过程中需根据清淤目标和要求,定期检查施工质量。
2.清淤后需对河道进行清洗和修整,确保施工效果。
四、结论
河道清淤是保护水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科学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河道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提供的清淤施工方案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7cc7d1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9.png)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一、引言河道污水处理是保护水环境、改善水质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介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以提供解决河道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案。
二、河道污水处理系统1. 系统组成河道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由进水口、预处理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沉淀池和出水口等组成。
2. 进水口进水口是将河道污水引入处理系统的入口,通常设置在河道附近。
进水口需要具备良好的过滤和调节功能,以确保进入系统的污水质量稳定。
3. 预处理单元预处理单元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格栅筛选和沉砂池。
格栅筛选可有效去除较大的杂物,沉砂池则可沉降较重的悬浮物。
4. 生物处理单元生物处理单元采用生物降解的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
5. 沉淀池沉淀池用于沉淀处理后的污水,使其中的悬浮物沉降到底部,从而得到清澈的上层水。
沉淀池的设计应考虑到沉降速度、泥泵排泥和污泥处理等因素。
6. 出水口出水口是处理后的清洁水流出系统的位置,出水口需要保证出水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以保护河道水质。
三、污水处理方法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将污水与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接触,使有机物质得到降解。
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等优点。
2. 固定化生物膜法固定化生物膜法是一种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形成生物膜进行降解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降解效率高、对负荷波动适应能力强等优点。
3.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净化效果好、对水质稳定性要求低等优点。
4. 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絮凝法、氧化法和沉淀法等。
四、案例分析以某城市的河道污水处理系统为例,该系统采用活性污泥法和固定化生物膜法相结合的处理工艺。
进水口设置在河道附近,通过格栅筛选去除较大的杂物,然后进入沉砂池去除悬浮物。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f7c9a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1.png)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一、引言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是为了解决河道污染问题而开辟的一种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河道水质和生态环境。
因此,建立高效的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采用适当的污水处理方法是保护河道水质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二、河道污水处理系统1.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的组成河道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进水口、初级处理单元、中级处理单元、高级处理单元和出水口等组成部份。
(1)进水口:用于采集和引导河道中的污水进入处理系统。
(2)初级处理单元:主要通过物理处理方式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沉淀物和部份有机物。
(3)中级处理单元:采用生物处理技术,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部份氮、磷等营养物。
(4)高级处理单元:采用进一步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去除污水中的微量有机物、重金属和其他难降解物质。
(5)出水口:将经过处理的污水排放到河道中。
2.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原理河道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单元,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者降低到符合排放标准的水平。
(1)初级处理单元:通过格栅、砂池和沉淀池等设备,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和沉淀物。
(2)中级处理单元:采用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等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物。
(3)高级处理单元:采用吸附、氧化、深度过滤等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去除微量有机物、重金属和其他难降解物质。
(4)出水口:经过以上处理单元后,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被有效去除,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可以直接排放到河道中。
三、污水处理方法1. 生物处理方法(1)生物滤池:利用生物膜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物。
(2)活性污泥法:通过悬浮生物颗粒(活性污泥)的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物。
(3)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去除有机物、营养物和重金属等。
2. 物理化学处理方法(1)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进行吸附去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道黑臭污水处理技术方案*****************有限公司二零****年****月第一章项目概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镇工业和人口的迅速发展,污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有了显著的增长,而城市河流一直被人们视为城市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污通道和场所,过度的污染直接引起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甚至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形成城市黑臭水体,完全丧失使用功能、影响景观以及人类生活和健康,河道污染普遍存在且日益突出,成为我国目前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中亟待解决的水环境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先后组织指导各地进行黑臭水体摸底排查工作,并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河道水体污染主要是受到污染源的入侵,如天然降雨、大气扬尘、生活垃圾、沿途各工厂排放等,以及长期积累的河底淤泥及淤泥释放的有害物质。
且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加上河道底泥长期未清,使底泥不断释放分解为N、P等营养盐,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逐渐变绿,产生异味,容易发黑发臭。
根据基础资料,本次项目需治理河道污水主要来源于沿途各工厂的污水排放,其主要成分为N、P等营养盐及COD。
在系统分析该河道黑臭水体水质水量特征及污染物来源的基础上,结合环境条件与控制目标,筛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果明显的技术方案,初步确定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路线,预估所需的工程措施、工程量、项目总投资、实施周期及水体整治效果。
本技术方案主要针对上述河道污水进行处置,因地制宜地选择污水处置药剂、处置方式,最终确定向水体中加入配制药剂,降低水体中COD含量,达到脱氮除磷效果,并使之絮凝沉淀,河道淤泥经挖掘、适当处置后运往污泥处置中心或进行综合利用。
第二章编制基础资料2.1编制依据2.1.1国家法律、法规及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
2.1.2技术导则、标准及规范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6)《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7)《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08);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GB/T 23484-2009);1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
2.1.3其他相关文件1)《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2)《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3)国家、省内有关环境保护治理规划、政策及文件;2.2编制目的针对河道内受大气扬尘污染、生活垃圾入侵、各沿途工厂排放等污染源产生的污废水,根据实验检测数据、结合来源及性质,为河道污水处置选择高效、经济、可行的处理技术,制定安全防护计划,并作出科学合理的成本测算,指导处置工程技术的实施。
2.3编制原则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印发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关于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的原则性要求,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应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管理建设”的基本技术路线具体实施,其中控源截污和内源治理是选择其他技术类型的基础与前提。
本技术方案的编制,遵循如下原则:1)遵循法律法规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各类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内容、顺序及安全等要求编制,使建设单位各项要求得到有效保证。
2)服从生态、环保要求的原则处置现场做到布局合理,节约用地,减少干扰,避免污染环境;处置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积极利用既有条件,合理安排临时工程设施,减少固体废弃物产生,满足环保要求。
3)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保防护工作、从管理制度、施工方案、资源配备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第三章河道黑臭概况3.1河道污水概况据测量,本项目河道全长约4.51km,西段污水呈黄绿色,东段污水呈墨绿色,各段局部深浅不一,因此需对深度进行分段测量,统计河道总污水量及总淤泥量见附表。
3.2黑臭水体成因3.2.1黑臭形成条件经调查河道周边环境及区域水文地质,分析水体黑臭形成条件如下:(1)生活污水附近居民生活污水没有完全接纳污管、肆意排放等原因,一部分生活污水流入河道。
生活污水中耗氧性有机物和氮磷进入水体后,无论其是否有充分的溶解氧,在适合的水温下都将受到好氧放线菌或厌氧微生物的降解,排放出不同种类发臭物质,加剧水体黑臭程度。
(2)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或处理后不达标的废水直接排入河道水体后,废水中自有的恶臭物质及有机污染物质同样受到好氧放线菌或厌氧微生物的降解,排放出不同种类发臭物质,长期以往导致了河流有机污染严重、水体黑臭现象。
(3)雨水径流在降水过程中,雨水携带大气中污染物进入水体,且地表径流形成后携带着多种污染物质,最终进入河道水体。
(4)底泥污染当水体被污染后,部分污染物日积月累,通过沉降作用或随颗粒物吸附作用进入到水体底泥中。
底泥被看做是污染物质的最终储存场所,在不断的积累富集下,底泥中的污染物质浓度往往比上覆水中污染物质高出几个数量级。
底泥污染在很长时间内对河道水质产生影响,底泥中的污染物质与上覆水保持着一种吸附和释放的动态平衡,一旦上覆水环境发生变化,底泥中污染物质就会通过降解、吸附、溶解、微生物分解等作用,重新释放到水中,产生“二次污染”。
同时在酸性、还原条件下,厌氧发酵产生的甲烷及氮气导致底泥上浮也是水体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
(5)水体热污染河道两岸工厂向水体排放的高温废水,不仅能威胁到河流中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存,同时使局部甚至整个河流的水温上升。
而水温是促进水体发臭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水体温度低于8℃度和高于35℃时,河流一般不产生黑臭,因为在这个温度段内放线菌分解有机污染物,产生乔司脒(河道黑臭的标志评定性物质)的活动受到抑制。
而在25℃时放线菌的繁殖达到最高,河流的黑臭也达到最大。
因此当河流受到有机物污染且水温适宜的情况下,微生物强烈的活动会使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大量分解,生成各种发臭物质,从而引起河流出现不同程度的黑臭。
3.2.2黑臭形成原因“黑臭”被认为是一种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分解的生物化学现象,是水体有机物污染的极端表现。
黑臭成因主要由水体的污染源、水体的热污染和水动力学条件不足三个方面导致。
水体污染源主要分为有机污染、氨氮和总磷、底质污染与底泥再悬浮、重金属污染和其他污染等。
有机污染物入河是造成水体黑臭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体的热污染主要体现在城市河道水体中的微生物在适宜的水温下代谢活动强烈,大量分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使溶解氧降低,产生致臭物质。
水动力学条件不足,水循环不畅也是引起河道水体黑臭的原因之一。
诸如河道水量不足,流速低缓以及河道渠道化、硬质化都有可能加剧河道黑臭。
水体水质影响因素如下图:主要污染源如下图:1、水体变臭原因分析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时,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分解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或厌氧状态。
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有机物腐败、分解,产生氨、硫化氢、硫醇、硫醚、有机胺和有机酸等恶臭物质,致水体变臭。
腥臭味由微藻、放线菌、霉菌等引起。
水体中有机物(COD、BOD)是导致水体腥臭的直接原因;有机物分解消耗氧气致使DO降低,甚至消失,且流滞行水体复氧速率慢,是导致黑臭的第二原因。
2、水体变黑原因分析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水体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与水中的硫离子形成硫化亚铁、硫化锰等化合物。
悬浮颗粒吸附硫化亚铁、硫化锰等,致使水体变黑。
黑色一般是由悬浮颗粒导致,去除悬浮颗粒可以有效去除黑色。
3.2.3水体黑臭程度评价指标表3.2-1 黑臭水体识别理化指标和参考标准城市水体级别特征指标无黑臭轻度黑臭重度黑臭透明度(cm)>2525~10*<10*溶解氧(mg/L)>2.00.2~2.0<0.2氧化还原电位>50-200~50<-200氨氮(mg/L)8.0~15>15注:*水深不足25cm时,该指标按水深的40%取值。
3.3河道黑臭水体的危害1、影响居民生活,危害身体健康(1)饮用水源告急:据环境监测资料显示,目前城市河流有机污染相当严重,水质主要以Ⅳ一V类水为主,大部分城市河流呈现黑臭现状,已经不能作为很好的饮用水源。
(2)居住环境恶化,身体健康受损:因黑臭河道影响,居住环境恶化,居民整天紧闭窗户,出门时掩鼻憋气,妨碍正常的呼吸。
河流“黑臭”不仅给人的感官以刺激,使人感到不愉快和厌恶,其水体散发出的气体成分如硫化氢、氨等也可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河道臭气使人心烦气躁、头晕脑胀、头痛、工作效率低下;使人厌食恶心、呕吐,导致消化功能减退;严重时,损害中枢神经、大脑皮层的兴奋和调节功能。
除此以外,严重的黑臭还会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及其精神状态。
2、黑臭河道破坏河流生态系统城市河流“黑臭”现象是一种生物化学现象,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厌氧分解,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将消耗水中溶解的大量氧气致使水域呈缺氧状态,影响水体中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发育和生长,严重的还会引起鱼类等水生生物以及需要氧气的微生物缺氧而大量死亡,致使水生生物和水鸟等绝迹,破坏河流生态系统。
3、损害城市景观河水的黑臭使城市空气与城市的整体效果大大降低,限制了城市自身的发展,破坏了城市的美好形象。
第四章技术筛选4.1河道黑臭水修复发展趋势为响应国家《水十条》提出的“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黑臭水体得到消除”,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和自净能力、防治蓝绿藻爆发,提升周边居民幸福感、树立良好城市形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已经成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工作的重要内容,城市黑臭河道治理任务刻不容缓。
黑臭河道治理总体思路如图4.1-1所示:图4.1-1 黑臭河道治理思路4.2城市河道黑臭治理技术1、控源截污——截污纳管、面源控制控源截污是指针对缺乏完善污水收集系统的水体,通过建设和改造水体沿岸的污水管道,将污水截流纳入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的直接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