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3例题,P83-84“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逐步形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41、(板212、363一个因数8、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了更多的猜想,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可以怎么办?(举例验证)对啊,举例验证是我们发现规律的重要方法,关于这些猜想,请大家课后自己举例验证,好吗?【意图:数学探索活动不能仅仅满足规律的获得和获得的方法,还在于对规律的理解、掌握与应用。

用规律来解释相关的数学问题是对规律运用的实际技能反应。

在熟练运用的基础上又融入了对规律的创新,这既是对本课习得的数学研究方法的高度反馈,又是学生创新能力的真实写照。

课虽“了”,但研究未“终”。

】五、全课总结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教学反思: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苏教版教科书中,探索商不变的规律是安排在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之后,借助笔算探索发现规律的;在学习小数乘法之前,是通过准备题的教学让学生借助口算,初步认识因数的变化与积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而在新课程标准苏教版教科书中,这两个教学内容的编写合并为了一个单元,规律的探索都是借助计算器进行。

究其原因,一是《数学课程标准》在“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结构中明确提出“探索规律”,教科书编写中加强了探索规律的教学,是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积极应答;二是因为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要涉及一些大数目的计算,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与计算器的使用结合起来,就可以避免繁杂的计算,把重点集中到探索和发现规律上,以更多地体验探索规律的一般策略与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这节课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83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笫1-4题。

2.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的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

同时,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奠定基础。

这部分内容教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儿,积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的规律。

教材首先出示36 X30二1080 ,以填表的形式呈现,就此提出问题:“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做出猜想后,让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表格中给出的一组题II,初步发现规律。

然后教材让学生“自己再找一些例子,用计算器计算,看看是不是都有这样的规律,并在小组里交流”。

这是完成不完全归纳推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经历“猜想一一验证一一总结一一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他们的数学思考。

3.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借助计算器探索发现“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儿,积也随着乘儿的变化规律”,并能简单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比较、综合、归纳等思维活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一般策略和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儿, 积也随着乘儿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5.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每人计算器一个、学生每人一张预习单。

二、说教法和学法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向学生充分提供数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小组讨论,大组交流,达成共识。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课题:数学四年级教材简解:《积的变化规律》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目标预设:1.借助计算器的计算,使学生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能够将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了解这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积是如何变化的,它与原来的积之间是什么关系。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课在设计上我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设计思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

所以本堂课主要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着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用计算器计算,你还记得怎么用吗?那老师马上来考考大家,你准备好了吗?37×3=37×12=37×15=同学们算得又快,又准确,真是太棒了!现在请大家把计算器放好,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说说,你有什么想法?(猜想)这个想法多好!同学们也想到了吧!我们发现这三道乘法算式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那到底是什么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秀教学设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先教学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同一个数。

再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

这些变化规律在前面的教学里有过渗透,现在作为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找其中的规律并应用于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研究的是关于运算的规律,势必涉及较大数的计算,为了不把大量教学资源消耗在计算上,所以用计算器作为工具。

1、学会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2、利用计算器探索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安排这些联系题并不是教学更多的有关积、商的变化规律的基础知识,而是增加学生探索规律的题材,激发研究规律的兴趣,培养数学活动的能力。

教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重过程,不要突出结论。

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是教材的意图。

发现的规律不要强化、不求记忆、不必应用,不能作为基本教学要求考查。

二是不必在积、商的变化规律方面继续扩展,不要增加新的探索题材,不能削弱了本单元着重教学的两条规律。

学情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班共有44人。

学生多来自镇内12行政村,只有1名学生是外学区学生。

从大的方面来说,同学整体水平比较平均,尖子生比较少。

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厌倦学习,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较差,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

二、学习情况分析1、班级缺乏良好的学习风气。

班内学生的上进心不强,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有一种想要放弃但父母与老师盯着又不敢放手的状态。

2、学生不爱动手动脑。

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期望很高,却又缺乏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措施,从而造成对教师的压力增大。

3、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学生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对文章的理解不深;阅读能力有待提高;粗心大意,审题失误,答题技巧不高。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本单元先教学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等于原先的积乘同一个数。

再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

明显积的变化规律研究范畴比较窄(只研究因数乘几的情形,不研究因数除以几的情形),商不变的规律研究范畴比较宽(既研究被除数和除数乘同一个数,也研究除以同一个数)。

如此安排有两个缘故:一是在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明白得规律的内容,还要学习探究规律的方法,并运用这些学习活动体会连续研究商不变的规律。

把积的变化规律的研究范畴缩小一些,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

二是应用这两条规律学习小数和分数知识,积的变化规律一样只需要因数乘几这种情形,商不变的规律则需要被除数、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数两种情形。

这些变化规律在前面的教学里有过渗透,现在作为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研究,查找其中的规律并应用于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研究的是关于运算的规律,势必涉及较大数的运算,为了不把大量教学资源消耗在运算上,因此用运算器作为工具。

1? 提供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提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通过运算在若干个实例中归纳运算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商不变的规律又指什么?都要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得出。

教材编写充分表达新课程的思想:教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差不多素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差不多线索、差不多内容和要紧的数学活动机会。

对学生而言,教材是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动身点,而不是终极目标。

(1)第83页例题只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积的变化情形。

研究活动先在教材提供的3630=1080那个实例上进行,并把因数和积的变化记录在表格里。

然后由学生自己找一些例子,进行类似的实验。

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出积的变化规律。

想想做做让学生连续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并初步应用。

第1题有两条解题思路:一条是先算出变化了的那个因数是多少,再求积;另一条是依照一个因数乘了几,把原先的积20也乘几。

苏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用计算器计算

苏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用计算器计算

苏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用计算器计算单元分析教学使用运算器的要紧目的,一是进行较大数的运算,二是用于探究一些和运算有关的规律。

苏教版教材在整数四则运算(口算、笔算、估算)和混合运算的教学终止后,适时安排使用运算器的教学,能较好地实现这两个目的。

本单元的运算内容分三段安排,依次是初步了解运算器,用运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运算,用运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运算)。

探究规律的内容结合使用运算器进行一步运算和两步混合运算分散安排。

在单元终止时,有一次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

1? 让学生在玩中初步认识运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功能键。

运算器在生活中差不多比较普及,专门多学生都见过运算器。

教材结合两张购物的照片,让学生明白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运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运算器,激发学生学习使用运算器的爱好。

学生拿到运算器都急于玩一玩,也急于告诉同伴自己对运算器的一些了解。

教材在简单介绍运算器上的显示器和键盘之后,满足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通过玩,初步认识运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键。

第一是找到开机和关机的键,试一试如何样开机、如何样关机。

再摸摸、按按其他的键,并相互交流各人初步明白了哪些键,有什么作用。

在那个教学环节里,着重认识0~9共十个数字键,+、-、、四个运算键以及让运算器显示得数的等号键。

学生了解这些键的功能后,就能够使用运算器进行运罢了。

2? 由易到难,指导学生使用运算器运算。

第100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教学使用运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运算。

例题中的38+27和3018差不多上较小数的运算,那个地点选择较小的数有三个缘故,一是较小的数能专门快输入运算器,不容易输错数字;二是这些题都能口算,能够验证运算器运算的得数是正确的,从而对运算器产生信任;三是能体会用运算器运算比较省力。

想想做做里有较大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学生往常没有进行的四位数加、减运算,三位数乘两、三位数,多位数除以三位数等。

通过这些运算练习,能够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的。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数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数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让学生掌握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有规律的数字或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找出规律。

然后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找到这些规律。

”2. 新课讲授(1) 观察规律:教师出示一组数字或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其排列规律。

(2) 分析规律: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进行总结,并解释规律的形成原因。

(3) 推理规律:出示新的数字或图形,让学生根据已知的规律预测下一个数字或图形。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题目可以包括数字规律、图形规律以及实际生活中的规律。

4. 课堂小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寻找规律的方法和步骤。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找规律的习题,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估他们是否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能否独立解决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经历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学会观察、分析、总结数学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精讲精练,巩固知识: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方法和规律的运用能力。
5.评价激励,提高信心:教学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在本节课中,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操作计算器,积极参与探索规律的活动。但在小组合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适当提高探索问题的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4.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b.家长可协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3.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数字规律的手抄报,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优秀教学设计与说明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优秀教学设计与说明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优秀教学设计与说明四年级上册第100~101页例1,“试一试”和“想一想做做”。

[教材简析] 这部份内容要紧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实践操作,初步熟悉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大体功能,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量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讨与发觉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在此之前,大部份学生都已经接触和利用过计算器,对它有必然的感性熟悉。

教材在安排这部份内容时,要紧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二是紧密计算器与生活的联系;三是引导学生开展探讨性的学习。

设计教学时,教材在介绍计算器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观看,了解计算器的大体构造和大体功能。

再通过学生尝试操作,明确操作步骤,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把握计算器的利用方式,形成技术。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大体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量的一、两步式题的计算。

2.能用计算器探讨一些大体的教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步感受应依照计算的需要灵活确信不同的计算方式。

3.是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势,进一步培育对数学学习的爱好,感受用计算器计算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大体功能,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计算探讨发觉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进程]一、小组合作,熟悉计算器。

一、谈话:同窗们对计算器熟悉吗?今天咱们就来探讨计算器的有关知识。

小组交流:(1)在哪见到过计算器?已经了解计算器的哪些知识?(2)计算器的外部特点、构造及大体功能?(3)计算器要紧键的作用、功能及操作方式?二、学生汇报、操作:(1)对以上问题进行汇报。

(2)学生尝试开机、关机。

(3)同桌相互说一说自己已经了解的按键的作用,并能够动手试一试。

【设计说明:学生对计算器并非陌生,在教学计算器的功能键时,我并无选择一一介绍的方式,而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交流、操作,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功能键的作用和操作方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十、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第一课时(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上课时间:4/ 25 累计课时:38教学内容:教科书p.83、84教学目标:1、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时积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初步了解这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题(有改变)1、板书:36×3请你口算出结果,板书:=108继续板书:36×30,问:这题你是怎么算的?360×3呢?这两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指出:利用开始的算式,我们算下面的题可以更加简便。

如果是36×300呢?……是不是只能把其中一个因数乘10、乘100……呢?2、板书:36×6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方法一:直接口算。

方法二:用108×2)问:你怎么想到用“108×2”来算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所以想到积也乘2。

)比较两种方法算出的积,相等。

看板书说一说: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积也乘2。

像这样的改编算式,并用简便的方法算出结果你会吗?指名学生编题,并说说算的方法。

……改写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3、看了这些题,你还有别的发现吗?(引导学生把刚才的算式倒过来看,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几,积也除几。

)二、巩固练习:利用这个积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

1、填表: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2、根据每组第一题的算式,直接写出后两题的得数。

前两组以前学生已经练习过,重点交流最后一组:5乘4等于20,所以算80乘4等于320;5乘7等于35,所以算80乘7等于560。

3、一种计算器的单价是38元,买4个这样的计算器要多少元?买20个、40个、400个或800个呢?观察表,说说应该先算哪一格?算出38乘4后,问:根据这个算式先算哪几个得数更容易?怎么算?(算38×40,和38×400)然后算哪个?根据哪个算式算?最后算什么?怎么算?指出:有多个算式的时候,我们要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选择更方便的计算方法、顺序。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精品教案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精品教案

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课题一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101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2、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CAI课件学生自带计算器教学过程:课题二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103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它的基本功能,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2、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教学重点:1、学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2、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课题三练习十综合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105页.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2、借助计算器计算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简单数表中有关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课题四一亿有多大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7页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9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教学目的: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2、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究发现,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3、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和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并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每名学生自带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在黑板上写出“12345679”让学生读,读后你发现了什么?2、介绍缺8数“12345679 ”,这个数非常神奇,现在很多人都在探究它。

你们想不想来探究它?3、先告诉老师在‘1——9’这九个数字中你最喜欢哪个数,老师将用算式算出一串你喜欢的数送给你,高兴吗?12345679 *()4、揭示课题很神奇吧,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探索,你会发现数学中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现象。

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板书课题)5、提出学习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二、自主探索1、出示例10 1÷11 2÷11 3÷11 4÷11 5÷11(1)学生独立操作。

(用计数器计算)(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充分让学生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3)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汇报结果,充分让学生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来写的商?⑷再用计算器验证。

5、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1、数字宝塔P29“做一做”补充:333333.3 * 666666.7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补充题学生的计数器数位不够,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正确结果)2、寻找奥秘P31第7题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3题,直接写出后3题的得数。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 找规律 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 找规律 教案

标题: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找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找出图形、数字、算式中的规律,并进行推理和验证。

2. 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归纳,发现规律。

2.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图形、数字、算式,找出规律,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规律,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形成完整的规律描述。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讲解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5. 实践应用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规律现象,与同学分享,提高观察能力。

3. 尝试编写一道找规律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

2. 通过使用计算器,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学规律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计算。

2. 学生能够通过使用计算器发现并总结数学规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足够数量的计算器。

2. 准备用于实践探索的数学题目材料,其中包括一些有规律的数列、数学运算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活动教师以问题形式引入课堂活动:“我们经常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

但是,除了进行传统的算术运算,我们能否通过使用计算器来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呢?请思考一下。

”Step 2:探索规律2.1. 数列规律教师提供一些有规律的数列给学生,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数列中的数字。

例如,“1,2,4,8,16,32,...”,请学生计算下一个数字是多少,并总结规律。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计算器功能,如乘法、幂运算等,以便更好地发现规律。

2.2. 运算规律教师提供一些带有运算符的数学题目给学生,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例如,“12 + 34 =?”、“56 - 23 =?”、“78 * 9 =?”、“90 ÷ 6 =?”等。

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结果后,可以比较计算结果之间的关系,并总结运算规律。

Step 3:总结规律学生在完成探索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他们发现的规律。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汇报,或者直接在黑板上整理出总结的规律。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对所发现的规律进行解释和推理,形成自己的理论,并和其他同学交流。

Step 4:应用规律4.1. 运用数列规律教师提供一些数列的前几项,并要求学生预测后面几项的数值。

学生使用计算器验证自己的预测,并解释推理过程。

例如,“1,4,9,16,25,...”,请学生预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并使用计算器验证预测是否正确。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计算器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数后,积的变化规律。

2.积的变化规律在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资源: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口算:电脑出示12×530×25×6025×46×7050×212×5030×450×6025×860×7050×4二、活动尝试1.电脑出示:360×30=10800如果把这个乘法算式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你来猜想以下得到的积会是原来积的几倍?指名回答。

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出示表格: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是原来积的几倍360301080036030×2360×1030(1)请同学们计算、填写上表,并且算出每一道题的积以后,与原来的积比一比。

说说另一个因数和积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自己的验证结果,并说说另一个因数和积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3)教师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是原来积的几倍。

是原来积的几倍也就是原来的积扩大几倍。

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扩大几倍。

2.现在自己找一些例子,像上面那样,先用计算器计算,再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

3.电脑出示已知360×30=10800,如果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一个数,得到的积有什么变化?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是原来积的几倍360301080036030÷5360÷2030(1)谁来猜一猜积有什么变化?(2)独立用计算器计算、填表。

(3)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4)提问:通过比较和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5)教师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一个数后,积也要除以相同的数。

苏教课标实验版-四年级-第10章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苏教课标实验版-四年级-第10章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使用计算器正确地、比较快捷地进行大数目的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学习探索运算的一些规律,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和探索规律教学难点:运用计算器探索运算的一些规律教学理念:1、充分考虑计算器对数学内容和方式的影响;2、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一、竞赛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例6,师生进行比赛:学生使用计算器,教师笔算。

2.提问:你们依靠什么赢了老师?你有什么体会?3.由于使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快捷、方便,所以适宜我们在计算中验证或探索有关的规律。

(板书课题)二、运用资源,验证规律1.提问:你能说一说我们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吗?2.出示两组题:275×48(275×25)×48275×48275×(48÷12)a.提问:第一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想一想积会有什么变化?第二组呢?到底对不对呢?b.请大家分组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追问:你们是怎样验证的?c.提问:如果第一组中的25改成其他的数,积会怎样变化?将第二组中的12改成其他的数,积又会怎样变化呢?让学生继续验证。

d.提问:现在能不能证明积的变化规律是对的?让学生自主举例,分组进行验证。

3.小结:通过以上的验证,你知道了什么?三、主动探索,发现规律1.使用计算器还可以比较方便地探索运算里的一些规律。

2.出示例7。

让学生独立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分组讨论:比较因数的变化和每题的积,你发现什么?组织学生全班交流:你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四、自主尝试,拓展延伸1.自己举例用计算器验证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

2.练一练第2题。

先计算,探索有什么联系,再猜测得数,并用计算器验证。

3.课外延伸:读《小数报》中的一些找规律的题目,尝试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P29例10、做一做,P31练习五第7—9题教学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需阿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难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学具准备:知识结构方法结构个人调整和补充1、发现商里面存在规律方法:提出学习目标⑴使用计算器计算发现了什么规律?⑵使用计算器有什么好处?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发现规律2、运用规律进行计算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A、讨论:你发现了什么①商是循环小数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3)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C、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汇报想法3、拓展延伸:完成书本第29页做一做。

学生思考,交流方法:(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发现了什么规律?)4、课堂总结学生谈收获板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11=0.0909.... 6/11=0.5454....2/11=0.1818.... 7/11= 0.6363....3/11=0.2727.... 8/11=0.7272....4/11=0.3636.... 9/11=0.8181....5/11=0.4545....一、作业设计::填表1、一个因数24 24 8 24 4另一个15 30 15 150 15因数积360我发现:2、被除数480 960 4800 240 80除数12 24 120 6 2商40我发现:二、填空1、甲数÷乙数=5,如果甲数乘4,乙数乘4,那么商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时积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初步了解这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难点:
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了解这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用计算器计算。

知道用计算器计算既快捷又准确。

这节课我们借助计算器探索一条很重要的数学规律,那就是“积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这条规律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十分有用,在探索过程中我们还能学到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我想你们一定会对这节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出示下表。

┏━━━━━━┳━━━━━━━┳━━━━━┳━━━━━━━┓
┃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积的变化┃
┣━━━━━━╋━━━━━━━╋━━━━━╋━━━━━━━┫
┃ 36 ┃ 30 ┃ 1080 ┃┃
┣━━━━━━╋━━━━━━━╋━━━━━╋━━━━━━━┫
┃ 36 ┃ 30×2 ┃┃ 1080×2 ┃
┣━━━━━━╋━━━━━━━╋━━━━━╋━━━━━━━┫
┃ 36 ┃ 30×10 ┃┃┃
┣━━━━━━╋━━━━━━━╋━━━━━╋━━━━━━━┫
(1)指导填表。

谈话:请大家先看表的第一行,明白这四项内容的意思吗?第三栏积和第四栏积的变化有什么不同?(第三栏积要求填上计算所得的数,第四栏积的变化填写原来的积1080乘几)
大家再看第二行,用计算器算一下36×30是不是得1080。

再看第三行,先用计算器算出第二个因数,再计算出积。

(指名报得数,教师填表) 提问:积的变化一栏要求填1080乘几,横线上的数应该怎样计算出来?(指名回答)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因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2160,一个因数是1080,求另一个
因数,所以用除法计算)请算出结果填在横线上。

再看第四行,请你们自己算出积,积的变化应该如何计算?如何填写?(1080×10) 第五行、第六行自己计算、填写。

(2)观察表格,初步发现规律。

谈话:仔细观察表格的第一、二两栏,谁能说一下因
数的变化情况?再把第四栏与第二栏或第一栏对照,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
讨论后,指名发言。

2.举例验证。

(1)谈话: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匆忙下结
论,要再举一例子,看看会不会出现相同的情况。

如果有一个例子出现了不同
的情况,就不能把这种发现当作规律,这就是研究数学问题应该持有的严谨的
态度。

下面每人也像例题这样画个表,自己写出因数,设计因数的变化,用计
算器算出积,算出积的变化。

把表填写完成后,再看看是否具有相同的变化规
律。

(2)学生各自制表、填写、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在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制表情况及从表中发现的规律,特别注意有没有
出现与规律不同的情况。

如果有,在小组里重新计算核实。

(4)谈话:有没有发现与例题中发现的规律不同的情况?
3.总结规律。

谈话:刚才大家共同做了例题,又各自找出了例子,都出现了相同的情况,这样,
我们就可总结积的变化规律了。

你认为可以怎样总结?先在小组里讨论,再指名汇
报。

谈话:你们表达的意思都是对的,我们看看书上“小蘑菇”是怎样总结的?
指名读“小蘑菇”的话。

三、组织学习
1.做“想想做做”题。

(1)让学生各自在书上做题。

(2)指名报得数,共同订正。

(3)提问:第一组题做题时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回答)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们用计算器探索出了一条什么规律?是用什么方法探索的?你对哪些过程最感兴趣?你还想知道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