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基础题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
送东阳马⽣序练习题_含答案《送东阳马⽣序》练习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笔录,计⽇以还。
天⼤寒,砚冰坚,⼿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患⽆硕师、名⼈与游,尝趋百⾥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弟⼦填其室,未尝稍降辞⾊。
余⽴侍左右,援疑质理,俯⾝倾⽿以请;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不敢出⼀⾔以复;俟其欣悦,则⼜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中加粗的字。
假:⾛: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得:②得之⼼⽽寓之酒也得:⑵①⾊愈恭,礼愈⾄⾄:②⾄舍,四肢僵劲不能动⾄:③⾄理名⾔⾄:⑶①稍稍宾客其⽗稍:②不敢稍逾约稍:3、请写出⼀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4、下⾯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弟⼦/填其室D、⼿指不可/屈伸5、“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
”中的“稍”字的作⽤是___,它照应了“___”⼀句。
6、选出下⾯各句中“其”字⽤法不同的⼀项()A、门⼈弟⼦填其室B、或遇其叱咄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D、俟其欣悦7、⼈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9、划分朗读节奏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盾决定的(摘录原⽂回答)11、“先达”对弟⼦“未尝稍降辞⾊”,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12、在原⽂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意思13、作者在记述⾃⼰的求学经历,却⼤篇幅地写⽼师的严厉,作⽤是什么14、选段分别从哪两⽅⾯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阅读并完成“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试题及答案参考
《送东阳马生序》试题及答案参考《送东阳马生序》试题及答案参考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援疑质理。
援:提出。
3、俟其欣悦。
4、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5、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6、四支僵劲不能动。
7、同舍生皆被绮绣。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8、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9、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10、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1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三、回答下列问题1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1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16、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17、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答案:1、致:买2、援:提出。
质:询问。
3、俟:等到。
4、再:两顿。
5、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6、支:通肢肢体。
7、被:通披,穿着。
8、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9、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训练)-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堂考点练(部编版)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D.岂他人之过哉【答案】A【详解】A.“支”通“肢”。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
B.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启下,引出下文的对比。
【答案】D【详解】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总结上文作者求学时的“勤”和“艰”,并引出下文。
故选D。
3.以下文言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B.德隆望尊。
译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C.援疑质理。
译文: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D.负箧曳屣。
译文:背着衣被,拖着书箱。
【答案】D【详解】D.“负箧曳屣”应翻译为“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故选D。
4.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以:因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凭借。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况且。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之:的。
【答案】B【详解】B.句意: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以,把。
故选B。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编著。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至春秋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它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C.序,一种文体,一般分为书序和赠序。
赠序,具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推崇、赞许、勉励之词,如《送东阳马生序》。
D.《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后失败的过程。
《送东阳马生序》的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的习题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的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逾约()③俟()④叱咄()⑤皲裂()⑥媵人()⑦箧()⑧缊袍()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____________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6、作者认为自己“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
7、翻译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原卷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字景濂,号,()代文学家。
序是一种文体形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本文是一篇,作者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衾.()嗜.学()硕.师()媵.人()容臭.()绮.绣()耄.老()冻něi()遇其chì duō()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2)弗之怠.()(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5)执经叩.问()(6)门人弟子填.其室:()。
(7)援.疑质.理。
()()(8)或.遇其叱咄()(9)不敢出一言以复.()(10)负.箧曳屣()(11)寓逆旅..()(12)日再.食()4.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同意思:(2)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意思: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 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6.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的意思(1)。
俯身倾耳以请答:(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稍降辞色_答:(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答:(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答:(1)、写借书的句子:(2)、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的句子是:(3)、最能体现作者幼时抄书刻苦精神的句子是:(4)、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是:(5)、表明作者坚守信用,决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6)、表现作者平时求教恳切和虔诚的句子是:(7)、揭示作者学有所成原因的句子是: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 B.先达德隆/望尊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9.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希望,寓于其中。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1.基础知识题1) 嗜学 (shì xué) 2) 逾约(yú yuē) 3) 俟 (sì) 4) 叱咄(chì duō)5) 皲裂(jūn liè) 6) 媵人 (yìng rén) 7) 箧 (jié) 8) 缊袍 (yùnpáo)2)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无从致书以观:没有钱买书来看)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不敢稍微超过借书的时间限制)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加冠:指成年,益慕:更加崇敬)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患:遇到困难,硕师:指大师,先达:指学问高深的人)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欣悦:高兴)3) A4) ①僵(jiāng) ②舍 (shè)5) B6) “余缊袍敝衣,与黄巢齐名。
”(缊袍:指质地粗糙的衣服)7)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作者遇到困难,想要寻找名师问学,不惜走远路。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有足够的乐趣,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寒暑易节,惟岁计之不暇。
或托疾于床笫,命曰“危”,则视死如归。
或乘醉于傍路,言曰“乐”,则以醉为常。
东篱菊庐,西藩石屏。
颍川赤壁,XXX。
《诗》云:“君子于役,不知疲倦。
”盖大丈夫之志,岂在物化之际乎!1、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①逆旅________________②岁计________________③托疾________________④归________________⑤疲倦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从致书以观A、以中有足乐者B、录毕,走送之C、俯身耳以请3、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天大寒,XXX,手指不可屈伸,XXX。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送东阳马生序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送东阳马生序练习含答案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得:能够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③得鱼腹中书得:得到⑵①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至:到③至理名言至:最高的⑶①稍稍宾客其父稍:渐渐②不敢稍逾约稍:稍微2、请写出一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3、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C)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D、手指不可/屈伸4、“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中的“稍”字的作用是_修饰_,它照应了“_计日以还_”一句。
5、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C)A、门人弟子填其室B、或遇其叱咄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D、俟其欣悦6、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答: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
7、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 刻苦好学(2)博览群书(3)虚心请教8、划分朗读节奏余/因得/遍观群书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9、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嗜学_”与“_家贫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摘录原文回答)10、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
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1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以”字。
①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以:因为②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以:来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以:用④计日以还以:表顺承,相当于“而⑤以衾拥覆以:用⑥俯身倾耳以请以:连词,相当于“而”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连词.作“因为”;介词,译为“拿”12、作者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裕生活条件毫无羡慕之意。
因为作者心中有读书这件乐事,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13、选出带点字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D)A、媵人持汤沃灌B、有司业、博士为之C、县官日有D、腰白玉之环14、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中的“_勤_”和“_艰_”;如用一句诗(或一副对联)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的话,这句诗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篇一:《送东阳马生序》70练(附答案)《送东阳马生序》70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1)媵人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俟.其欣悦()(5)腰.白玉之环()(6)无从致.书以观()(7)以.衾拥覆,久而乃和()(8)录毕,走.送之.( ) (9)寓.逆旅主人 () (10)援疑质.理( ) (11)弗之怠.()(12)未尝稍降辞色.( ) (13)右备容臭..()(1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5)余幼时即嗜.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8)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9)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
(10)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1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1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用的句子。
(2分)答:。
4、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2分)答:。
5.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我的概括: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我的感悟:7.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我的看法: 8.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的感受或体会。
10.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11.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作对比,体现作者的精神追求。
《送东阳马生序》过关测试(有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过关测试(有答案)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一)解释带点的词①以中有足.乐者②走.送之③媵人持汤.沃灌④尝趋.百里外⑤当余之从.师也⑥况才之过.于余者乎⑦色愈恭,礼愈至.⑧主人日再食..⑨穷.冬烈风(二)翻译句子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手自笔录,计日以还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4.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5.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
(三)常识和内容理解1.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和“”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2.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的“”字和“”字。
全文的总领句是“”;全文的主旨句是“”。
3.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是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
B.从第一段看,我最终能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和虚心请教。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表现宋濂勤学苦读,不畏艰难的品质。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嗜学(shì xué)②逾约(yú yuē)③俟(sì)④叱咄(chì duō)⑤皲裂(jūn liè)⑥媵人(yìng rén)⑦箧(qiè)⑧缊袍(yùn páo)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无法买书来看)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按时归还,不敢拖延)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成年后,更加崇敬圣贤的道德)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因为没有大师名人可以交流学问,所以常常跑到百里之外去向当地的学者请教)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他高兴了,再请他)3、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肢体僵硬)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华美)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训斥)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不敢拖延)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神态)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恭敬)6、作者认为自己“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家贫”,因为他没有钱买漂亮的衣服,所以不会追求华丽的外表。
7、翻译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因为没有大师名人可以交流学问,所以常常跑到百里之外去向当地的学者请教。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即使在中有足乐的场合,也不知道如何表现得像一个有教养的人。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XXX,手指不可屈伸,XXX。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XXX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训练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1、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明朝著名文学家宋濂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
本文是一篇赠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二、重点字词解释。
(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 (2)无从致书以观(得到)(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4) 弗之怠( 懈怠,放松 )(5) 走送之( 跑 ) (6)不敢稍逾约(超过期限)(7) 既加冠( 指成人 ) (8) 无硕师名人与游(才学渊博的老师)(9) 尝趋百里外(快步走)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充满 ) (11) 未尝稍将辞色(语言和脸色) (12) 援疑质理 ( 提出;询问 ) (13) 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14) 礼愈至(周到)(15) 俟其欣悦(等到) (16) 穷冬(隆冬)(17) 负箧曳屣(书箱;鞋) (18) 至舍(学舍,书馆)(19) 持汤沃灌(热水;浇洗) (20)以衾拥覆(被子)(21) 寓逆旅主人( 旅店 ) (22)腰白玉之环 ( 腰佩 ) (23)右备容臭(香袋)(24)烨然若神人(光彩照耀)(25)緼袍敝衣(旧絮;破)(26)略无慕艳意(羡慕;欣赏)三、译句: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常向藏书的人家借书,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5、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7、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9、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门生填其室,何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假设神人;余那么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也。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一、文学常识。
一、宋濂,字,号,朝人。
有《宋学士文集》。
二、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
本文是一篇赠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3、解题: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
正在太学念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造访。
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勉励他珍爱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东阳,此刻浙江省东阳市,明代属于金华府。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篇一:《送东阳马生序》70练(附答案)《送东阳马生序》70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1)媵人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俟.其欣悦()(5)腰.白玉之环()(6)无从致.书以观()(7)以.衾拥覆,久而乃和()(8)录毕,走.送之.( ) (9)寓.逆旅主人 () (10)援疑质.理( ) (11)弗之怠.()(12)未尝稍降辞色.( ) (13)右备容臭..()(1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5)余幼时即嗜.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8)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9)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
(10)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1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1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用的句子。
(2分)答:。
4、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2分)答:。
5.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我的概括: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我的感悟:7.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我的看法: 8.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的感受或体会。
10.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11.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作对比,体现作者的精神追求。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一、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人们为什幺多以书假余? (2分)
3、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 (2) (3) (3分)
【1、3分 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原句中词语翻译错一个扣0.5分,句子不通顺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2、2分 因为我守信,按时还书。
3、3分 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各1分)】
二、对比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
录毕,走送。
11送东阳马生序(精选练习附答案解析)
第十一课送东阳马生序(附答案解析)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______)衾.(______)嗜.学(______)硕.师(______)媵.人(______)容臭.(______)绮.绣(______)耄.老(______)冻něi(______)遇其chìduō(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3.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以:因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凭借。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况且。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之:的。
4.以下文言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B.德隆望尊。
译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C.援疑质理。
译文: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D.负箧曳屣。
译文:背着衣被,拖着书箱。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
B.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启下,引出下文的对比。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中,雷海为从7万多名报名者中,一路过关斩将,用十三年的坚持和努力夺得了总冠军。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他那上千首的诗词没有白背,诗词影响和改变着他的人生。
材料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雷海为成名后,有网友嘲讽他:“一个连生活条件都还没改善的人,不想着怎么去赚钱,背那么多没用的诗词干什么?”“背诗歌又不能当卡刷,不还得去送外卖?”材料三教育部日前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硕.师()③媵.人()④容臭.()⑤负箧.()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四支.僵劲不能动()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④以中.有足乐者()3.解释下列各句中一“以”字的用法。
①以衾拥覆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俯身倾耳以请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 _②____ ___③____ ___④___ ____4.翻译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答:5.按原文填空。
(1)当余之从师也,,行深山巨谷中,,大雪深数尺,。
(2)以中有足乐者,。
比较阅读(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俯身倾耳以请。
答: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7、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问答题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
二、本文中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1、幼时求学的艰难。
2、成年求师的叩问之难。
3、求学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三、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四、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1、余幼时即嗜学。
2、益慕圣贤之道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五、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六: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写借书的句子: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6、写抄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7、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1)足肤皲裂而不知;(2)四肢僵劲不能动。
10、写衣食简陋的句子:(!)缊袍敝衣处其间;(2)无鲜肥滋味之享。
11、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緼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对比反衬自得其乐。
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叱咄(chì duō)俟(sì)负箧曳屣(qiè)(xǐ)皲裂(jūn)媵人(yìng)衾(qīn)容臭(xiù)烨然(yè)緼袍敝衣(yùn)二、文学常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全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浙江义乌)人。
明初文学家。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
三、解释1、致:得到。
2、假借:借。
3、走:跑。
4、以是:因此。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弗,不。
之,指代抄书。
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7、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8、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请教。
10、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11、叱咄:训斥,呵责。
12、至:周到。
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15、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
16、俟:等待。
17、穷冬:隆冬。
18、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19、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0、汤:热水。
21、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22、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23、寓逆旅:住在旅店。
逆旅,旅店。
24、沃灌:浇洗。
25、衾:被子。
26、缨:帽带。
27: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28、腰:腰间挂着。
腰,用作动词。
29、容臭: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0、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緼,旧絮。
敝,破。
31、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
慕艳,羡慕。
3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四、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五、古今异义词。
①录毕,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表行走。
②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借;今义: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一词多义以①以衾拥覆(用)②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③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⑤家贫,无致书以观。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从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②当余之从师也(跟从)其①俟其欣悦(他)②门人弟子填其室(他的)至①礼愈至(周到)②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到底)若①烨然若神人(好像)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之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助词,的)②走送之(代词,它,指书)③当余之从师也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④无鲜肥滋味之享( )七、重点句子翻译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译: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译: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带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译: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译: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又苦于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八、课文内容理解。
1、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
答:(1)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家贫,但自己却“嗜学”学习上“无书”和“无师”学艰难,穷冬时节,穿行深山雪谷,“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一日粗茶淡饭只有两顿。
(2)克服的方法:①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以此得以遍观群书。
②苦无名师引导,长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3)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从未动摇求学的意志。
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遇老师叱咄则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答:我赞成宋濂的学习态度.因为宋濂从小就“嗜学”,成年以后,“益幕圣贤之道”,他学习能够刻苦和持之不懈的原因就在于此古人言:“大志得中,中志得小,小志不得”志向、目标是极其重要的,这是成功的动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宋濂“以中有乐为足者”故可“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们要乐中学,学中乐,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但是,宋濂的尊师方式,我有些不同意他尊重老师固然重要,但也没必要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而我个人认为的言外之意就是:老师错,学生也错,学生没有反驳的机会,所以,我们当遇到老师有错误的时候,应该大胆、有理、有礼地向老师提出,这样,我们才可以和老师在人格上建立平等的关系。
3、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的?(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目的: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4、文章将同舍生的豪华衣饰和自己的蕴袍敝衣作对比,更为突出作者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他不慕虚荣、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的精神。
5、归纳作者最终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
6、你觉得“先达”对学生“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答:答案一:不可取。
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互相信任,共同学习,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学习和成长。
答案二:可取。
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任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生。
同时,尊师长是传统美德。
7、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事例、成语和名人名言。
勤学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勤学事例:①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②西汉匡衡凿壁偷光③战国时代孟柯改过勤学勤学成语:①囊萤映雪②悬梁刺股③凿壁偷光④韦编三绝⑤圆木警枕勤学的名人名言:①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③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8、作者对老师的态度是“俯身侧耳以请;或遇起叱咄,色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对此,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答:这是中国旧式教育的普遍现象。
其中有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
学生完全可以和老师平等交流,甚至可以激烈的讨论。
因为老师也不是圣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9、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哪些学习的秘诀?答:①学习要勤奋;②求师要诚心;③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10、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苦为乐。
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答: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11、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答: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