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附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IV)
逻辑性和道徳性 D.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IV)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60 分)1.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A.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B.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C.民贵君轻——“以法治国”D.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法2.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
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
这说明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思想的吸收与融合成为发展趋势3.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4. 《荀子》说:“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由此可见,荀子主张A.礼法并施B.施行仁政C.君民共治D.君贵民轻5.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
迄于汉武,不乃百年,乃表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
……盖汉武鄙薄始皇,远慕唐虞。
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
意指秦皇与汉武在施政上A.外儒内法B.殊途同归C.法古用今D.大相径庭6.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
该变化反映出A.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传统儒学正统地位遭到动摇D.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7.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上)月考地理试卷(10月份)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上)月考地理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如图为某个半球经纬网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对图中A地坐标的判读准确的是()A.(60°N,20°W)B.(60°N,20°E)C.(60°S,20°W)D.(60°S,20°E)2.从A地到B地,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A.一直向东走B.一直向西走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走D.先向北,再向南走3.若不考虑地形因素,AB两地的最近地表距离大约是()A.13320千米B.20000千米C.15540千米D.6660千米读圣赫勒拿岛示意图,完成下面4~5题。
4.若飞机从北京沿最短航线飞往圣赫勒拿岛,则()A.飞至西半球B.飞越了太平洋C.向东南方飞D.飞越了非洲大陆5.圣赫勒拿岛的面积最接近()A.60平方公里B.120平方公里C.500平方公里D.1000平方公里某外地司机初次送货到合肥市太湖路上的某公司。
如图为该司机在望江路上看到的路牌(此附近街道规划为方格状)。
据此完成下面6~7题。
6.该车司机在此路口应开往的方向是()A.东B.南C.西D.北7.太湖路走向为()A.东西向B.南北向C.东南—西北向D.西南—东北向读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下面8~9题。
8.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为()A.680米B.880米C.1088 米D.1188 米9.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0千米,要在边长为1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约为()A.1:3000B.1:30000C.1:300000D.1:3000000如图是我国东南海滨某地略图,该地地形复杂,适合漂流运动,且瀑布较多,成为著名的旅游地。
图中三个瀑布甲落差最大,丙落差最小,丙瀑布落差为30米。
安徽省建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考试题(含解析)
7.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 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 读。”(出自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 A. 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 B. 宋朝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 C. 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D.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劝学 诗》,明显是重文轻武的,又出自皇帝口中,自然能说明朝廷的政策了,所以能说明 BCD。另外 诗句是明显是写给平民而不是皇族的,自然不能说明的是 A 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8.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 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 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B. 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C. 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答案】B
-1-
降周,受封可能性较大如微子启;D.乙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受封可能性较大因 为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封可 能性较大如太公吕尚;B.丁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受封可能性小。故此题应 选 B 项。 点评:分封制常考的知识点:⑴对象:同姓亲族为主,还包括功臣、姻亲、殷商降族;⑵义 务:受封诸侯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义务(核心是分封土地和人民)⑶效果:一是周朝扩大了 统治区域;二是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三是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严格 的等级序列。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 4.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 世代相袭 B. 考试选拔 C. 地方推荐 D. 皇帝任命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 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所以本题选 D。 5.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攻打匈奴 D. 修筑长城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说明秦始皇认识 到分封制带来的危害,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故答案为 B 项。其他三 项不是针对分封制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 6. 《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 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 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哈师大附中2021级高二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1.《礼记》中有“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墨子》中有“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
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
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从中看出三者均主张A.倡导社会和谐B.具有民本思想C.加强道德修养D.推行平等理念2.如图为唐朝贞观年间西部(新疆地区)高昌国铸行的流通货币。
该钱文正面为汉文隶书“高昌吉利”四字,背面无文。
钱体大而厚重,文字古朴,制作精良。
这可用于探究A.汉字演变的历史脉络B.唐朝政府的民族政策C.铸币技术的传播轨迹D.西域地区的商品经济3.如图是《1950—1984年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
对图中各阶段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A.a 阶段: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推动了两国粮产量的增长B.b 阶段: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两国粮产量的大幅回落C.c 阶段:受欧美经济的影响,苏联粮产量出现连续波动D.d 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中国粮产量的大幅增长4.20世纪60年代初,在“浙江省城镇人口回乡下乡安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对被精简人员回乡后的粮油供应问题在返乡途中及回乡后有关经费的开支、各类用品的调配、回乡后的工作安排等作了明确规定。
这些工作A.为有序调整经济提供了保障B.拖累了国民经济发展C.为工业化提供了充足劳动力D.增强了杜会的流动性5.中世纪早期,基督教会垄断了西欧的教育,由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组成。
主要教授基督教的教义和一般的读、写、算的知识,也有的教唱宗教赞美歌等。
12世纪开始,西欧各地以大学为标志的新型世俗教育蓬勃兴起,教授内容更加广泛。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封建领主的支持C.基督教会权威的下降D.西欧城市的兴起6.中古西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需要更广大的市场和更便利的经济活动空间,往往以金钱或军队支持国王强化王权;城市的工商业活动,又有助于强化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卷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同源共祖的意识开始形成。
以下人物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①尧②黄帝③炎帝④舜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史记》记载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从中可以看出大禹具有的精神是( )A.勇于攀登B.团结合作C.无私奉献D.追逐梦想3.考古学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如图所示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远古先民能够( )A.狩猎采集B.从事农业C.制造铁器D.制造瓷器4.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大古以来,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存大同,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使华夏民族“合以成一族”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阪泉之战C.涿鹿之战D.牧野之战5.七年级某班尝试历史项目化学习,研究主题为《走近远古人类》,同学们在展示中用到了以下几幅图片。
据此判断( )A.丁村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元谋人6.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A.北京人制作的石器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C.原始农耕生活想象图D.中国古代神话故事7.我们把尧舜禹时期让位于贤的做法称为( )A.禅让B.世袭C.分封D.继承8.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是考古学家发现的两处重要的古代遗址。
通过挖掘,让我们了解了先民的生活。
下列关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B.半坡居民使用木质结构水井C.河姆渡居民居住在干栏式房屋D.半坡居民会人工栽培水稻9.考古学家在某遗址中发现了一些早期人类化石,经测定,他们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前,眉骨粗大等特征,遗址中还发现有用火的痕迹。
该早期人类可能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10.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如:距今5000多年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长江流域的良渚遗址,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等。
高二的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的历史试题及答案高二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 商朝因为水患而迁都多次C. 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D. 所有的皇帝都是制的2. 关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制农具B. 唐朝出现了曲辕犁C. 明朝时期出现了高产作物如玉米、甘薯D. 所有朝代的土地制度都是井田制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 关于中国近代的维新变法,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戊戌变法是一次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B. 戊戌变法最终取得了成功C. 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是康有为和梁启超D. 戊戌变法后,清朝政府彻底改革了科举制度5. 关于中国现代史,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立即进行了土地改革B.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C. 改革开放后,中国首先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8年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请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7. 请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8. 请简述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9.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问题: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10.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问题:根据材料二,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1. 论述中国古代至近代的政治制度演变及其原因。
12. 论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A2. C3. A4. C5. C二、简答题答案6.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县制;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赵曲高级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赵曲中学2024至2025学年第一学期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60分)1.“新石器时代的技术革命,以食物生产取代食物采集,是一种在规模和意义上堪与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的技术变革。
”这场技术革命在我国古代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特色,形成这一特色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差异B.生活方式的不同C.耕作技术的区别D.文化背景的差异2.《三字经》中写道:“禹传启,家天下。
”此处的“家天下”指的是()A.王位世袭制B.土地私有制C.财产继承制D.中央集权制3.有学者认为,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其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
材料表明周代()A.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B.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C.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D.权力体系内部蕴含分裂的因素4.《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A.层层分封,等级森严B.嫡长子继承,血缘维系C.自下而上,选贤与能D.礼乐制度,防止僭越5.在殷人的眼中,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得以维护长久统治,而以周公为代表的周族却认为,天神是无私的,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君主必须“保民”才能“以德配天”。
这表明()A.治国理念发生变化B.神权王权实现结合C.德治传统已经确立D.神的地位发生动摇6.《左传》记载:“晋献公曾“娶二女於戎',鲁庄公也曾娶东夷族须句国人成风为妾。
”这些现象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A.华夏族开始形成B.夏夷间普遍通婚C.华夏文化的先进D.民族交融的加强7.春秋时期的军队规模不大,很少进行大规模的动员,战争时间也比较短。
湖北省黄冈市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见D.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2.清末实行的一次科举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化与西方教化同义。
这反映了A. 近代教化体制已经确立B. “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 朝廷借科举提倡回来国学D. 西方教化思想成为主流3. 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
”据此可知,该官员A.主见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4.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信中写道:“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
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
”“而自由云者,正使人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
”其中“病”和“药”分别指A. 奴隶性,自由B. 专制,共和C. 奴隶性,科学D. 腐败,民主5.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A. 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 争取民族独立,抗拒外来侵略C.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6.1900年7月,(长沙时务学堂教习)唐才常在上海召开“中国国会”,宣布:一、保全中国独立之权,创建新独立国;二、确定不认满洲政府有统治清国之权;三、请光绪帝复辟。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哈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山西的陶寺遗址挖掘中发现,其中大型墓随葬品丰富、精致,有鼍鼓、特磬等重要礼器;而占墓葬总数将近90%的小型墓,墓室仅能容身,死者身无长物。
由此可知,陶寺文化时期()A.音乐演奏技艺高B.私有制已经形成C.已出现早期国家D.宗法制开始萌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石器时代(中国)。
从随葬品和墓葬规格判断,陶寺遗址在墓葬随葬品方面存在明显的贫富不均现象,这说明陶寺文化时期私有制已经形成,B项正确;仅凭出土乐器不能说明音乐演奏技艺的高低,排除A 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有关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等,无法得出早期国家出现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陶寺文化时期具体的宗法继承关系,排除D项。
故选B项。
2.荀子称赞秦国:“观其风俗,其百姓朴,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
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古之吏也。
”但他却认为秦国与真正的“王者之功名”相比,却“不及远矣”。
这反映荀子()A.厚古薄今的历史观B.儒法道兼容的思想C.对儒家理念的坚守D.对变法图霸的推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
据材料信息可知,荀子对秦国的以法社会治理是给予称赞的,但对于统治者的功名却予以否定,说明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也存在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B项正确;A项的表述不符合材料内容,荀子对今的秦国是称赞的,排除A项;秦国是以法家思想为治国的理念,材料对秦国的称赞,说明荀子思想不是单纯坚守儒家思想理念的,排除C项;D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儒家不主张变法图霸,排除D项。
故选B项。
3.秦朝统一全国后,经群臣争议,秦始皇否定分封子弟的提议而全面推行郡县制。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卷一、选择题1.如图是一处仰韶文化遗址居民所住的房屋复原想象图。
该居民最可能是( )A.北京人B.蓝田人C.郧县人D.半坡人2.每年清明节,海内外中华儿女纷纷祭拜黄帝和炎帝,以表达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祭拜黄帝和炎帝是因为他们( )A.制定刑法,设置监狱B.治水有功得到人民爱戴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3.我国最早的装饰品是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项链”。
人们用经过工艺加工的砾石、兽牙、鱼骨、蛤壳等组合穿缀成串饰,佩在项间,有的鱼骨还留下红颜色的染色痕迹。
这一饰品的出现( )A.能制造工具B.会人工取火C.过定居生活D.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4.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人( )A.已从事农业生产B.以捕鱼狩猎为主C.处于旧石器时代D.已建立早期国家5.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片,距今约两万年,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早的陶器。
陶器发明后( )A.烧煮、储存水和食物B.直接推动了文字发明C.储存火种D.驱赶野兽6.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远古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考古共发现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6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万件。
据此判断我国原始农耕文明( )A.原始的丧葬观念产生B.种植粟等农作物C.紧邻河流过渔猎生活D.出现原始纺织业7.元谋人牙齿化石是1965年“五一”劳动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元谋县被誉为“元谋人的故乡”。
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 )A.170万年B.160万年C.100万年D.70万年8.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有的墓葬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精美的工艺品和日常用品,有的墓葬却一无所有。
同期的良渚古城遗址亦是如此。
这说明当时( )A.爱美意识形成B.原始农业兴起C.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D.出现了贫富分化9.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动物化石最多,有中国鬣狗、剑齿虎、棕熊、洞熊、狼、豺豹等17种,还有非食肉动物如猴子、肿骨鹿的化石( )A.过群居的生活B.生活环境险恶C.使用打制石器D.食物来源丰富10.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黄帝居中原,炎帝居太行山以西。
江苏省昆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卷(含答案)
江苏省昆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卷一、选择题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如图的出土文物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A.已会制作工具B.靠采集、狩猎为生C.学会共同劳动D.开始具有爱美意识2.在以下各项内容中,山顶洞人与北京人最明显的区别是( )A.会直立行走B.手脚分工C.过群居生活D.懂得人工取火3.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经鉴定其年代距今约100万年以前,是中国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与旧石器时代遗址并存的古遗址,在学术研究上它添补了哪两处遗址之间的空隙( )A.元谋人、北京人B.北京人、山顶洞人C.元谋人、半坡人D.北京人、河姆渡人4.考古学家在元谋人的遗址中找到了炭屑,后来又在深沟底部找到两件颜色发黑的动物化石,经鉴定可能为烧骨。
这反映出元谋人已经( )A.知道用火B.饲养家畜C.制造石器D.种植庄稼5.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A.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B.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D.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6.如图是某同学筹备的“北京人遗址”专刊的部分素材,以下还能放到专刊里的是( )A.打制的石锤B.磨制的骨针C.碳化稻粒D.彩绘陶盘7.如表是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古城反山墓地随葬器物表。
据表可知,当时( )墓号随葬品数量随葬品种类12约656件以玉器为主,随葬玉钺、玉琮,无生产工具23466件以玉器为主,少量陶器1560件少量玉器、陶器、石器A.原始农业形成B.社会分化出现C.禅让制度盛行D.中央集权确立8.据考古发现,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陶寺公共墓地中,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中型墓的随葬品有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下颌骨( )A.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B.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C.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D.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9.歌谣“骨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 )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10.考古发掘的成果是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
(成都七中)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48 分)2023~2024 学年度上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1.下图为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
该水利系统由自然山体的多段坝体组成,需要长时段的建设施工。
据此可知,良渚文化时期()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A.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已经出现B.精耕细作农耕技术初显C.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D.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2.春秋时期,诸侯国君朝觐周王的事例已不多见,中小侯国“聘问”霸君的事例却很多。
例如,鲁国“聘问”晋君12 次、楚君1 次。
公元前545 年,齐、陈、蔡、燕等国国君曾共同“聘问”晋平公。
由此可知()A.传统政治秩序渐趋瓦解B.诸侯争霸现象严重C.宗法血缘关系受到冲击D.晋国实力最为强大3.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出土铁器分布图。
由此可知,当时()A.铁器在全国范围内普及B.南方冶铁规模不及北方C.中原地区经济水平较高D.战争推动铁器交流使用4.春秋以后,官书已经散入民间。
在这以前,由于王室垄断,书籍的阅读范围受到严格控制,到了春秋末,士阶层也已能够读到王室图书。
据《史记》载,孔子“西观周室(的书籍),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
这一变化()A.表明周王室通过礼贤下士来挽救统治B.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第 1 页《史记·晋世家》基本事实同于《左传》,丰富了介之推隐居前后的情节,刻画了介之推忠于君主、不为利禄诱惑始终坚持气节的伟大形象《新序·节士》(东汉刘向)介之推隐,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
及其焚山,遂不出而焚死据此可知()A.介之推的焚死真实可信B.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故事C.时代变迁影响历史记述D.文本差异不利于还原事实13.下图为荷兰画家梵高1885 年创作的油画。
该油画体现了()《吃马铃薯的人》A.工业社会的底层生活B.日常食物种类繁多C.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D.贫富分化十分严重14.19 世纪以来英国政府陆续出台多部“工厂法”。
历史会考试卷及答案-高二
历史会考试卷及答案-高二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 周朝实行的是世袭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是郡县制D.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太学答案:D2.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甲午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A3. 下列关于中国现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B.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广州宣告成立C.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D.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西安宣告成立答案:A4. 下列关于世界古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 希腊文明是地中海地区最发达的文明B. 罗马文明是地中海地区最发达的文明C. 埃及文明是地中海地区最发达的文明D. 印度文明是地中海地区最发达的文明答案:A5. 下列关于世界近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亚洲的联系更加紧密B.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非洲的联系更加紧密C.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美洲的联系更加紧密D.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与大洋洲的联系更加紧密答案:C6. 下列关于世界现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C. 第三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 第四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答案:B二、填空题1. 中国古代史上的“三家分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家分晋。
答案:韩、赵、魏2. 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发生在________年。
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pdf版缺答案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A.以自然景物为主要题材
B.注重刻画人的情感世界
24.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参观博物馆时,对秦朝残缺不全的“左丞相印”封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具有风俗画的突出特征
D.深受理学格物思想影响
然而对封泥字体特点争执不下。以史为据,可知该封泥字体( )
30.据记载,宋代一些画家“好画尘世人物,描绘民间货物经商”。这反映了宋代( )
11.右侧示意图表达了政治、教育、思想、儒学四位一体 的主张,这一主张可能出现在( )
A.《史记·孔子世家》 B.《史记·秦始皇本纪》
C.《汉书·董仲舒列传》 D.《旧唐书·韩愈列传》
12.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
礼也。”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 )
B.儒生参政被谨慎对待
C.懦家崇尚空谈,不被社会尊重
D.独尊儒术遭遇极大阻力
10.西汉后期,帝王诏令中多见涉及灾异的内容,而东汉帝诏中更是频繁出现因灾异而“惧恐一二,
修省一二”的内容。这反映出汉代( )
A.天人感应思想影响较大
B.皇帝借助神权强化统治
频发危及统治
1
2
A.唐代尚未使用雕版印刷
B.宋代已广泛使用活字印刷
便出现了——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这表明唐代书法的突出特点
C.宋代活字印刷日臻完善
D.宋代雕版印刷术普遍使用
是( )
22.文化元典是一个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留存的独特的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典籍。下列文化元典能
A.重视法度
B.尚意
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2--2023第一学期10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2022.10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统一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政治措施是A.修筑长城B.尊崇儒术C.推广郡县制D.统一度量衡2.汉初,诸侯王国“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到汉武帝时,王国中“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这一变化主要缘于汉朝A.实行推恩政令B.积极开拓疆域C.采取盐铁官营D.推崇儒家学术3.秦朝设“三公”,汉代在“外朝”之外设“中朝”,唐朝设三省六部并在门下省置政事堂,宋代在中书门下之外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明朝时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设立内阁。
这种演变反映的是A.地方权力的一步步压缩B.丞相逐步位高权重C.中央集权的一步步加强D.皇权专制步步强化4.法国革命固然推翻了专制统治,为法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却也因此丧失了超越英国的机遇。
法兰西民族的历史证明,长期的革命或者内乱,最终是有利于自己的竞争对手的。
据此可知法国大革命A.带有过于激进的弊端B.对法国社会并非完全必要C.从总体来看弊大于利D.有利于法国社会结构调整5.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是统治者的国家”。
新中国的各项民主制度中最能反映该学者观点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随内阁更替而变动;事务官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内阁更替而变动。
文官法的颁发A.为复辟帝制做准备B.规范了官员等级秩序C.有利于政治近代化D.推动了政党政治发展7.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参照中国古代和西方文官制度,建立了五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体制;与此同时,政府先后颁布了《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会官职令》三个草案对文官制度进行规划。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四校联考历史学科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在对三星堆遗址考古研究中,既发现大量与中原地区类似的青铜器和玉璋、玉琮、玉戈等,又有众多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神树等,其独特的祭祀行为,包括“燔烧”、器物分层等也十分罕见。
这可以用于印证()A. 华夏民族认同观念已经产生B. 古蜀文明已经超越中原文明C.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基本特征D. 早期国家中央集权特征明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三星堆遗址。
根据材料可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与中原地区文明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又保留了其鲜明的独特性,反映出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C项正确;华夏认同观念已产生与材料“其独特的祭祀行为”不符,华夏认同观念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古蜀文明比中原文明更先进,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早期国家中央集权特征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选C项。
2. 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
”据此推测,战国时期( )A.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上层建筑发生变革B. 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开始被破坏C. 大的诸侯国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D. 儒家思想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出现了“田氏代齐”、“六卿分晋”的现象,说明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上层建筑发生变革,A项正确;“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开始被破坏”是在春秋时期,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能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排除D 项。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2021—2022学年上期第一次历史月考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50分)1.《论语》:“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据此推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A.兵广粮足B.重视百姓C.仁义为重D.诚信第一2.某思想家强调“不自是,故彰;不自戕,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3.以下观点属于墨子的是A.事在四方,要在中心;圣人执要,四方来效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D.官无常贵,民无终贱4.“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该材料思想的核心来源于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5.近年在德国汉堡发觉了一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
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外传播文化B.儒家的思想主见在欧洲曾得到推崇C.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6.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见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7.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进行祭天仪式B.确立“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难与天意相结合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8.《后汉书》记载,东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
下列文献,不行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A.《诗经》B.《春秋》C.《礼记》D.《四书集注》9.“王者配天,谓其道。
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试题高二历史2022.10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作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贴上条形码。
2.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使用机读卡的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礼记·王制》云:“……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
民生其间者异俗……”,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
据此可知,西周封建A.消弭了地域间的文化差异B.源于自然风土民情C.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D.以神权政治为核心2.明堂起源于西周,是对朝堂及太庙的美称。
汉武帝曾复原明堂,此后长期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
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仿汉制修建明堂,并亲赴祭祖。
据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此举意在A.彰显北魏政权的合法性B.加大汉化改革的力度C.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D.缓和阶级与民族矛盾3.汉朝时期各级吏员都要接受考课,郡国在每年年终时要派员赴京报告生产、税收、财务、户口、刑狱情况,并接受考课。
尹湾汉墓出土的《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所记迁除实例约110多个,其中标明“以功迁”的有70多例,占65%。
这表明此时A.官吏升迁基本依据考课B.统治思想追求儒法杂糅C.官员选拔主要依据功绩D.治国理念渐趋务实功利4.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②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③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④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1371年,朱元璋建立南北更调之例,即北人南用,南人北用,其后官制渐定,除学官外,不得任官本省,亦不限南北。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推断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吕思勉的《中国制度氏·宗族》记载:“正姓,若周姓姬,齐姓姜,宋姓子。
庶姓,若鲁之三桓,郑之七穆。
’盖正姓所以表大宗,庶姓所表小宗也。
”材料反映的制度A.用血缘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B.加强中心对地方的有效统治C.表明中心行政管理制度成熟 D.标志“家天下”局面的消灭2.《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旨在强调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3.有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了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
由于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
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B.打击贵族势力C.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 D.加强中心集权4.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
这种现象的消灭主要是由于A.郡县制的推行 B.科举制的设置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 D.中心集权的加强5.据《金华集》记载,元朝在“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的江浙、湖广、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
据此推断,这些地区设置行省的主要意图是A.便利军事上的把握 B.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C.搜刮财宝 D.加强对边远民族地区的管理6.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全部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询问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台商投资区惠南中学2017年10月月考试卷高二历史(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016.10一、单项选择题(34×2=68分,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到答题卷的表格,中并填涂到机读卡上)1.“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这是清朝大学士纪晓岚写的一副对联,高度练达,既提出做人的要求,又道出人生的境界。
那时读书主要是学习()A.老庄之学 B.孔孟之道 C.墨家学说 D.法家思想2.“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常乐”这些说辞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相符()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3.“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C.穷理格物D.致良知4.“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 A.顾炎武的“经世致用”B.孟子的“仁政”C.李贽“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D.王夫之的“唯物史观”5.“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该观点在当时的最重要意义.....是()A.论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正确性B.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C.有利于宣传神学思想D.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的确定6.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有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但中国古代科技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如: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可见我国古代科技呈现的特点是()A.重实用B.重理论C.重民众D.重实验7.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8.前教育部长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
”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有()①“仁”的学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④“父为子纲”“夫为妻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10.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儒家认为君王是介于人类和自然力之间的……只要他顺应天时,广行善事,他就能维持人与自然间的普遍协调。
因此,认为天灾是由于君王有了过错,这种说法就是合乎逻辑的了。
”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A.孔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11.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请问被删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C.先义后利说D.浩然之气说1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13. 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世界万物的本原B.社会发展的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人的情感.感受14.《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言论当属( )A.老子——天命思想B.韩非子——法术势思想C.孔子——儒家思想D.董仲舒——新儒学思想15.“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这评价的应是()A.荀子思想B.董仲舒新儒学C.宋明理学D.明清进步思潮16.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黄宗羲亦说:“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据此可见他们思想的共同进步性在于( )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一家之法”C.要求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D.反对君主专制集权统治17.下列各项最能体现老子学说的哲学精华是(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②“祸兮,福之所倚,祸之所伏”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④“道常无为而无不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8. 某位思想家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实在,”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董仲舒B.朱熹C.程颐、程颢D.陆九渊19.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并判断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 C. 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20.某中学历史课堂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说,穿衣服要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丁说,统一由上级规定就好。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21.张岱家、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
”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2.“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是人们对古代科技发明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和战争场面上的描绘。
这两个历史事实最有可能出现于( )A.春秋与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东汉与唐末宋初D.元末明初.23.图5中围坐在一起的三人从左至右分别是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他们正在谈经论道。
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本土思想需要借助外来思想发展自己B.当时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C.儒、佛、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D.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24.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天下国防军,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言论出自()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李贽25.以下思想主张,具有朴素民主色彩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气者,理之依也”C. “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此乃天下之大害,君而矣”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26.自老子第一个探索宇宙世界本原以来,中国哲学体系不断发展、完善,至明清时期,王夫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以下哪个观点能体现王夫之朴素唯物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天法道,道法自然C.宇宙万物皆生于“两”D.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27.有人评某书法大家常在醉酒后的书法创作神态:“笔飞墨舞,其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犹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
”与之风格相一致的是下列哪一书法作品()A B C D28. 它是世间万物已记熟于胸,任意画之却无不形似,与自然默契相合、浑化合一的最深心灵的表现。
符合这一描述的绘画的主要特点是()A.崇尚自然B.形神兼备C.严谨写实D.寄兴托志29.下图6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
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
”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
据此判断该作品的绘画风格属于()A.风俗画B.宫廷画C.文人画D.山水画图630.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人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A.雕版印刷术B.指南针C.造纸术D.火药31.2007年9月3日至5日,第五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在山东临沂成功举办。
临沂有着美丽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
这位“书圣”是()A.王羲之B.杜甫C.顾恺之D.颜真卿32.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意趣的是()33.电视剧《水浒传》第一集的片头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日常生活的繁华景象,此片取材于当时的一幅著名绘画,该幅画可能是()A.《女史箴图》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D.《送子天王图》34.《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爱国主义二、材料分析题:(35题16分;36题16分;共32分)3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王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材料二:董仲舒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
——《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及各自代表人物。
(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历史根源。
(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结合所学分析儒家思想能在西汉取得独尊主流地位的主要原因?(2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儒家思想地位、作用的变化。
(4 分)3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