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九中学冯海燕《兰亭集序》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兰亭集序》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解读《兰亭集序》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风格。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兰亭集序》,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2.1 《兰亭集序》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2 《兰亭集序》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3.1 《兰亭集序》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3.2 对《兰亭集序》的深层次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起学生对《兰亭集序》的兴趣,导入新课。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掌握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4.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兰亭集序》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风格,分享学习心得。

4.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深入分析《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4.5 朗读练习组织学生朗读《兰亭集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5.1 熟读《兰亭集序》,掌握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5.2 写一篇关于《兰亭集序》的读后感,表达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课后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感受,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内容对学生掌握《兰亭集序》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文学特色和艺术风格的程度进行评价。

6.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熟读和理解程度。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和对《兰亭集序》的理解深度。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状语后置);
②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③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④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⑵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
1.通读全文
2.背诵文言知识点
3.梳理文章思路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哈九中秦凤云语文工作室教学设计
课文题目
《兰亭集序》
授课教材
人教版必修二
授课年级
高一学年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点评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授课教师
乔婷
教龄
6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进入课堂
积累知识,激发崇敬
明确背景,文体
以智慧开启学生的兴趣
积累文学常识,激发崇敬,调动学生积极性
了解历史,认识文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七年级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七年级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兰亭集序》,使学生掌握文本的基本内容,了解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兰亭集会的氛围,体会作者对友情、人生的感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友情,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兰亭集序》文本内容的理解,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认识。

2.2 教学难点:文本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兰亭集会背景的把握,王羲之书法艺术价值的领会。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讨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事先了解兰亭集会的背景,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预习《兰亭集序》,了解文本大意,搜集有关王羲之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进而引入《兰亭集序》的学习。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了解文本内容,感知文本氛围。

5.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兰亭集会的意义,分析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理解作者对友情、人生的感慨。

5.4 案例分析: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解释生僻词汇,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5.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价值,以及对友情、人生的认识。

5.6 课后作业:六、教学反思:6.1 教师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内容是否难易适度,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充分激发等,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六、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课后深入了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欣赏更多的王羲之作品,可以让学生尝试临摹《兰亭集序》,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

七、课程评价:7.1 学生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拓展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文言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能够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了解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的文言文含义。

(2)通过观察、分析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王羲之对友人的深情厚意,理解其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文言文内容及其主旨。

2.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兰亭集序》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理解。

2. 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的分析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兰亭集序》的原文及其注释版本,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背景及其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原文,结合注释版本,理解文言文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问,进行讲解和解答。

(2)教师详细讲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鉴赏。

4.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结合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进行艺术鉴赏练习。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6.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兰亭集序》原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欣赏和研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组织学生对比学习王羲之的其他著名书法作品,如《十七帖》、《黄庭经》等,引导学生分析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变化和艺术特色。

七年级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七年级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七年级语文《兰亭集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兰亭集序》的内容。

(2)了解王羲之的生平及其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独立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 课文内容的逐句解析和翻译。

3. 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文言文句式的判断和翻译。

3. 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图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其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僻字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

(2)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阅读中的困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逐句解析课文,翻译重要字词。

(2)讲解文言文句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5. 欣赏与拓展(1)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讲述与《兰亭集序》相关的趣闻轶事,拓宽学生知识面。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8. 板书设计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背景:兰亭修禊意义:赞美友情,留恋美好时光六、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七、课堂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兰亭集序获奖教案

兰亭集序获奖教案

兰亭集序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意义;(2)能够熟读并背诵《兰亭集序》;(3)能够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2)通过观察、分析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掌握其书法艺术特点;(3)通过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书法技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兰亭集序》的文化背景和意义;2.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3. 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兰亭集序》。

难点:1. 对《兰亭集序》深度解读;2. 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3. 学生动手实践书法创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手段,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艺。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兰亭集序》的相关资料,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2. 准备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供学生观察和分析;3. 准备书法练习材料,供学生动手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兰亭集序》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传统文化氛围;(2)简要介绍《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本内容;(2)学生合作探讨,深入解读《兰亭集序》的文化内涵。

3. 书法艺术分析:(1)教师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4. 动手实践:(1)学生根据所学,动手实践书法创作;(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6. 布置作业:(1)让学生熟读并背诵《兰亭集序》;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实践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兰亭集序》教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兰亭集序》教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兰亭集序》教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一、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王羲之的生平。

2、理解《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点1、掌握《兰亭集序》的艺术魅力。

2、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2、让学生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四、教学内容1、历史背景介绍《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鲁国兰亭所写的一篇序文。

公元353年,王羲之被鲍令追到兰亭山庄宴饮,因酒兴高涨,遂于兰亭山雪景之下,挥毫振笔,写下了这篇名篇。

2、艺术魅力分析《兰亭集序》以其深邃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书法文化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作品内容表现了王羲之对自然景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书法风格简练自然、雄浑丰润,以气韵生动、形神俱臻的艺术效果,展现了作者极高的艺术境界和才华。

3、文化内涵《兰亭集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王羲之在序中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兰亭与兰亭集的真情实感,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不屈不挠的追求和对雅道高贵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和热爱。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起同心,解决难题。

《兰亭集序》也启示我们:要向着高尚的品德追求,要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屈不挠、迎难而上,努力追寻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让这种文化永久传承,保持着隽永的生命力。

四、课堂教学1、导入通过介绍王羲之和他的书法艺术,让学生对书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然后介绍《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兰亭集序》的艺术世界。

2、理解和欣赏通过学习《兰亭集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从中受到启示和感受美的力量。

3、表达和创作让学生自行创作一份《兰亭集序》的作品,体验自己的书法创作过程,并在回忆中学习和发现美。

五、作业布置完成一篇关于《兰亭集序》的读后感,并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

2. 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3. 解读《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兰亭集序》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介绍。

2.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分析。

3. 《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解读。

4. 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

2.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

3. 《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2 教学难点1.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2. 《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深入解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兰亭集序》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解读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 鉴赏法: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感悟。

3.2 教学手段1. 投影仪: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更直观地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关于《兰亭集序》的背景信息和相关研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导入1. 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2. 通过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发学生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关注。

4.2 教学展开1. 讲解《兰亭集序》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为学生提供文本解读的基础。

2. 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其艺术价值。

3. 解读《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4.3 教学总结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感悟。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兰亭集序》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王羲之的生平等基本知识。

分析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解读和欣赏《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文本分析、文化背景知识等方法,解读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练习书写文言文,培养古文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体验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怀和审美观。

培养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尊重。

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兰亭集序》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

对文中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古文写作技巧的掌握。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文化含义等。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回答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

文本分析:提供相关的文言文资料和参考书籍。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和练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

4.2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解释重要词汇和句式。

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

4.3 文本分析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深入解读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结合文化背景知识,理解文中的文化内涵。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练习书写文言文。

要求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深入了解兰亭集序的相关知识。

5.2 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写作练习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化知识拓展介绍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化语境。

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语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散文的杰作。

1.1.2 该文以王羲之举办兰亭雅集为背景,描述了文人墨客们的宴游盛况。

1.1.3 《兰亭集序》以其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哲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二、知识点讲解2.1 文言文基础知识2.1.1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如简洁、含蓄、对称等。

2.1.2 王羲之的生平介绍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2.1.3 《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解析3.1.1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其音韵美。

3.1.2 解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如“群贤毕至”、“流觞曲水”等。

3.1.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兰亭集序》。

4.1.2 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4.1.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特别是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5.1.2 王羲之书法风格的特点及其在《兰亭集序》中的体现。

5.1.3 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哲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每个章节都包含了三个小结,每个小结都包含了四个细节及细节说明。

这样的教案结构清晰,内容详细,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讲解。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作品复制品。

6.1.2 投影仪和幻灯片。

6.1.3 教学课件和教案。

6.2.1 学生手册或笔记本。

6.2.2 参考书籍和文献。

6.2.3 书法练习纸和毛笔。

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通过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起学生对《兰亭集序》的兴趣。

7.1.2 简述王羲之的生平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7.1.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

7.2 课文讲解7.2.1 分段讲解课文,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式。

《兰亭集序》教案:启迪学生情感认知,品味中国人文精神

《兰亭集序》教案:启迪学生情感认知,品味中国人文精神

《兰亭集序》教案:启迪学生情感认知,品味中国人文精神引言: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认知、品德素养、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课程设计是重中之重。

今天,我们将从教学角度,深入探讨一下《兰亭集序》这一经典散文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1、教学环境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选择一种符合散文特点和氛围的教学环境。

建议教师将教室整洁、温馨,有丰富的文化气息,可以设置更符合文化特点的背景墙或主题展区域。

2、教学目标《兰亭集序》是唐代王羲之的一篇书法作品,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一。

此篇散文非常优美,融合了天人合一、自然美、兴亡之感,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通过学习《兰亭集序》,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文化、艺术思想,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修养。

(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语言艺术表达和心理批判能力,提高文学阅读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呼吁学生珍惜自然、生命,倡导环保思想。

二、教学内容1、生动的教学课堂开学后,如果需要进行教学,最好先给孩子们送去一个散文的故事。

在故事中,我们可以讲述王羲之和那支笔的故事。

故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法家的学习氛围、文化传承和人文情感。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故事讲述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兰亭集序》的情感认知和阅读兴趣,而非强制学生背诵故事。

2、文化内涵解读在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先解读《兰亭集序》的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这篇散文来呼唤青少年生命观、文化观、艺术观,引导学生向任何一种美妙、高尚、自由和有益的事物倾斜。

从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阅读能力。

3、享受优美的语言艺术《兰亭集序》有着精致细腻、优美清新的语言艺术魅力。

这篇散文中的用词、句式、排比、明喻等特色风格,都具有很大的欣赏价值。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体会散文内涵的同时,感受语言的艺术魅力,用心品味华丽诗句之美。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指的是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自主完成探索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兰亭集序 获奖教案

兰亭集序 获奖教案

《兰亭集序》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习《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

理解并背诵《兰亭集序》全文。

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和背诵等方式,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学习书法的基本技巧,尝试模仿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王羲之的文学才华和书法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导入:介绍王羲之的生平背景和书法成就。

简要介绍《兰亭集序》的文学背景和创作意义。

2.2 课文讲解:分段讲解《兰亭集序》的全文,解释生词和难点。

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特点,如行书的流畅、结构的严谨等。

2.3 课文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思考王羲之书法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3.1 课堂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逐段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讨论,并分享讨论成果。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4.2 课文背诵:检查学生对《兰亭集序》的背诵情况,评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4.3 书法作品:让学生尝试模仿王羲之的书法风格,评估他们的书法技巧和艺术表现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兰亭集序》的全文。

5.2 多媒体资源:王羲之书法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5.3 书法用品:毛笔、墨汁、宣纸等书法所需的材料。

六、教学活动:6.1 书法欣赏与分析:展示王羲之的其他书法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欣赏和分析其书法风格。

引导学生关注王羲之书法中的笔画粗细、结构布局和墨色运用等特点。

《兰亭集序》梅河五中_佟海燕

《兰亭集序》梅河五中_佟海燕

乐 痛

•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 兰亭在哪儿? • 兰亭集会是怎么回事? • 《兰亭集》是怎么回事? • 《兰亭集序》是怎么回事?
兰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 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 亭 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 古之“山阴 道”)向西南而行, 经13公里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 ,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平方 米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 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 此种过兰草,汉代时于此又设过 驿亭,“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 。
时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兰 亭 集 会 的 盛 况 ( 记 叙 )
地点
目的 人物 环境 活动 天气 感受
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第3自然段
助词,引起下文
一俯一仰之间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 有的人
之于
通“晤”
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
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 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兰 亭 集 序 》 ( 局 部 )
王 羲 之 《 黄 庭 经 》 墨 迹 唐 临 本 )
(
姨 母 帖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 纸本。现藏日本帝室。
《兰亭集序》(神龙本)

另辟蹊径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另辟蹊径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三、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培养 自学能力 在复习不同的内容中 ,教师 可以设计 相应的测试 内容 。 例如: 文言 文中有通假字 、 古今异义 字词 , 也有一词 多义 、 一 义多词 等等 , 教师可 以设计专 门的测试 内容 , 在 测试 中进 行 归纳 、 加强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
( 下转第 1 2 2页 )
1 0l
故: 有心之 器 发 出 一 其无文欤 ?( ※) 由上面可看出 ,这段文章 的精髓 确然是一种数学关 系 , 即它论述的过程就是数推理 的进行 曲 , 而其 中的( ※) 部分也
[ 作者简介 ] 冯海燕 , 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教师。
育理论与方法
云 霞 雕 色 一 逾 画 工之 妙 ( ※)
新奇 解释 一 摈古竞今 , 危侧趣诡
轻 靡 解 释 一 浮 文 弱植 , 缥 纱 附俗
草木 贲华 一 无待锦 匠之奇( ※)
又 因: 林木 籁( 风吹) 一 结响( 调如竽瑟 ) ( ※) 石 头 泉 水 激 石 一 成韵 ( 和若球镗 ) ( ※)
声 韵 激 发 一 文章 ( ※) 又: 无识 之 物 发 出 一 有 彩 ( ※)
奇、 奥与显 、 繁与约 、 壮与轻其实分别就是文章 中比较法应用 或文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构 中体现 出的两个 变量 , 在这两个变量 中, 如果雅 或 奥或繁 或壮体 现在 文章里 的成分 就会 相应 的少一些 。 从
酿采 , 炜烨枝 派者也 ; 壮丽者 , 高论宏裁 , 卓烁异采 者也 ; 新奇
《 文心雕龙 》 中《 原道》 篇 中有 : “ 傍及 万品 , 动 植 皆文 : 龙
凤 以藻绘呈瑞 , 虎 豹 以炳蔚凝姿 ; 云 霞雕 色 , 有 逾画工之妙 ;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

(2)能够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文辞之美、结构之美和书法之美。

(3)能够运用文本内容,进行创意写作或书法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通过书法实践,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情、人生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珍惜青春时光。

二、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文辞之美、结构之美和书法之美。

2. 书法的基本技巧和审美原则。

三、教学难点1. 《兰亭集序》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

2. 书法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兰亭集序》的文本、相关资料、书法作品等。

2. 学生准备:预习《兰亭集序》,了解作者和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引导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之美。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兰亭集序》的内涵,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析《兰亭集序》的文辞之美、结构之美和书法之美。

5. 书法实践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书法创作,体验书法之美。

6.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分享创作心得,互相评价。

7.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欣赏和创作更多优秀的书法作品。

8. 作业布置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书法实践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书法作品:评估学生的书法创作水平,包括字形、笔势、布局等方面的表现。

《兰亭集序》教案说课稿

《兰亭集序》教案说课稿

VS
教学方法效果
从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来看,这些教学方 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 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促进了学生 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 作能力。
教学内容反思
教学内容安排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注重了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从文章的背景、作 者介绍、文章结构到主题思想,逐步深入。同时,我还结合了一些历史和文学 知识,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回 忆以前学过的相关文言文知识 ,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 案例分析等多种策略,使学生 全面理解《兰亭集序》的内涵 和价值。
促进理解的教学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 手法、意境和情感表达,加深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以及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给出公正、客观的成绩评价。
06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反思
教学方法选择
在教授《兰亭集序》时,我采用了讲解 、讨论和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 我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背 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 的主题和意义;通过互动,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评估学生的学习
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和小组报 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兰亭 集序》的理解程度。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
使用黑板、粉笔和纸质教材等传统教学手段,确 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网络教学手段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社交媒体等网络手段,拓展 学生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渠道。

高一语文教案:《兰亭集序》

高一语文教案:《兰亭集序》

高一语文教案:《兰亭集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1.2掌握《兰亭集序》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及艺术特色。

1.3学会欣赏书法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2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2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兰亭集序》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及艺术特色。

1.2书法艺术的欣赏。

2.教学难点:1.1理解《兰亭集序》中的文言文。

1.2分析《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向学生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1.2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分析课文2.1让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了解其基本内容。

2.2分组讨论,分析《兰亭集序》的结构特点。

3.课堂讨论3.1让学生谈谈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感悟。

3.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中的美学元素,如:意境、布局、笔法等。

4.书法欣赏4.1教师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4.2学生分享对书法作品的感受,讨论书法艺术的魅力。

5.作业布置5.2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书法作品,体验书法艺术的魅力。

1.本节课通过分析《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了其基本内容、结构特点及艺术特色。

2.通过课堂讨论和书法欣赏,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3.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能够结合所学,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鉴赏文章,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欣赏书法艺术方面,可能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

2.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水平,避免难度过大。

六、教学资源1.课文:《兰亭集序》2.书法作品:《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3.教学课件:《兰亭集序》的PPT七、教学时间1.1课时(45分钟)八、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3.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欣赏程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掌握其基本内容、结构特点及艺术特色,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包头市第九中学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包头市第九中学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包头市第九中学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

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

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

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画。

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

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

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

”行省从之。

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

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

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改寿昌府判官。

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

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

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

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课件.ppt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课件.ppt

第三段说明作序因由。
为了证明第二段观点,作者首先用读古人兴 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来加深自己的 感慨,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
然后,联系当前,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 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 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
再接着,把目光转向未来,逼出“后之视今, 亦由今视昔”两句,并发出“悲乎”的慨叹。
本文写作特色
明·徐师曾《文体明辩》《尔雅》云 :“序, 绪也。” 字亦作“叙”,言其善叙事理, 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其为体有二, 一曰议论,二曰叙事。
这段话表明书序也可以议论,也可叙 事,即可以借题发挥。
本文的妙处正在这借题发挥上,因 而显得立意高远,王羲之用324字, 既写出了兰亭盛会之乐(叙事), 又由此生发感慨(议论),谈到 “死生之大”,进而谈到了自己的 人生态度。
作者是如何论述“死生亦大矣”这个观点的?
作者先用“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句承上启下, 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
接着作者指出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 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恋 于生之快乐 。
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 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 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兰 亭
景背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和当时的 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 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曲水流觞,饮酒 赋诗,各抒怀抱。 《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书法上 也称《兰亭序》。
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 是书序。 书序也写着“叙”或称“引”,一般写在著 作正文之前,犹如今日的“引言”、“前 言”。 有作者自己写的,是说明书籍内容或出 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别人写的,是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 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 “跋”或“后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在《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晋尚清谈,当时士大夫无不从风而靡,剽窃老庄唾 余,漠然无情,外其形骸,以仁义为土梗,名教为 桎梏,遂致风俗颓弊,国家败移。右军有心人也, 虽欲力肆抵排,而狂澜难挽。 ———(明清)林云铭《古文析义》
庄子在《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晋尚清谈,当时士大夫无不从风而靡,剽窃老庄唾 余,漠然无情,外其形骸,以仁义为土梗,名教为 桎梏,遂致风俗颓弊,国家败移。右军有心人也, 虽欲力肆抵排,而狂澜难挽。 ———(明清)林云铭《古文析义》
(1)“此处有崇山峻岭”原为“此处有峻岭” (2)“或因寄所托”原为“或外寄所托” (3)“向之所欣”原为“于今所欣” (4)“悲夫”原为“大可悲也” (5)“有感于斯文”原为“有感于斯作”
作:诏策、檄移、章表、奏启 文:诗骚、文赋、乐府、颂赞
内容
原文中的表现
特点 气候宜人, 温暖舒适 环境优美
解题
《兰亭集序》序作为文章的体裁,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 序, 一般是介绍作家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 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或引导。赠序,始于唐朝,文人之间或以 言相赠,或表达离别时的情感,或因人立论,阐明某种观点,如 宋镰的《送东阳马生序》。 书序的“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 同“跋”(bá )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 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 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时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天气 地点
环境 目的 人物 活动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会稽山阴之兰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修禊事
“ 修 禊 事
“禊”是一种祭祀礼仪,古时每年农历三 月初三这一天,男女老少到水边踏青游春, 祈福消灾。古代文人十分注重行修禊之礼。

内容
原文中的表现
生死观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本来把生和死同等看待就是荒诞的, 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妄造的。
生死有别
3、 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你还读过哪些 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不我待之叹的诗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 (徐干《室思》)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 (阮籍《咏怀》)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 (王勃《滕王阁序》)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苏轼《前赤壁赋》)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 (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1)“此处有崇山峻岭”原为“此处有峻岭” (2)“或因寄所托”原为“或外寄所托” (3)“向之所欣”原为“于今所欣” (4)“悲夫”原为“大可悲也” (5)“有感于斯文”原为“有感于斯作”
作:诏策、檄移、章表、奏启 文:诗骚、文赋、乐府、颂赞
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曲水流觞、 丝竹管弦、天朗气清、放浪形骸、感慨系之、 情随事迁、世殊事异……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九中学 冯海燕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 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 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 ,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 叹惜弥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 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 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 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外在世界流转不定,难 以持续,痛往事不在。来自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况”表示进一层的抒发情感。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而且最后都会归于消灭。
生命短暂有限,生死无常。
时代背景
“永和”是东晋穆帝年号。 永和元年至九年,社会动乱, 内忧外患;兵灾,地震,瘟 疫……天灾人祸,无时不在, “天下之士少有全者”。知 识分子普遍感到生命短暂、 无常和虚无。这种生命意识 也是魏晋时期知识分子的显 著特征。
特点 气候宜人, 温暖舒适 环境优美 欢欣和谐 德才兼备

时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天气 地点
环境 目的 人物 活动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会稽山阴之兰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修禊事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流觞曲水
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顺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 谁就来饮酒。这是古人很有趣的一种酒宴游戏。
内容
原文中的表现
特点 气候宜人, 温暖舒适 环境优美 欢欣和谐 德才兼备

时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天气 地点
环境 目的 人物 活动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会稽山阴之兰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修禊事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高雅有趣
天时、地利、
《全晋文》所收王羲之的杂帖,有四十多通 都使用了“痛哉”、“悲夫”语义的词汇。 令王羲之痛心疾首的是中年丧子,玄之、官 奴先后夭折。其次是他的周嫂亡故,王羲之6 岁时,父亲下落不明,他在兄嫂的照顾中长 大。其嫂为汝南名族周嵩的女儿,非常贤惠, 待王羲之甚好。永和年间周嫂病死,王羲之 多次写道:“痛彻心肝,当奈何奈何!”面 对亲人的生死诀别,没有人能洒脱,虽阮籍 犹不能,况羲之乎?面对那种摧心断骨的悲 痛,他怎么相信生与死、长寿和夭折是一样 呢?)。

‖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 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 “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是东晋著 名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 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楷书:《黄庭经》, 草书:《快雪时晴帖》。


(现浙江省 绍兴市)
岂不痛哉
异 夫人之相与,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俯仰一世。
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静
躁 趣 舍 万 殊
相同点: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人生感慨:时间易逝,快乐短暂
岂不痛哉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从前感兴趣的事,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了,不能不因此而引起心中的感慨。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 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 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 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我与地坛》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并且热爱生 命的人。——罗曼· 罗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