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义新认识
[语境与词义新解]词义和语境
[语境与词义新解 ]词义和语境语境的观点,源于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他以为语言不是一套齐备的系统,语言的意义不行能完整由它自己而要由语境来决定。
语境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语境指话语产生的当时及其前后的各样事件,可称为“情形语境”,包含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序言后语所形成的语境,又称小语境 ;广义语境则包含话语产生的整个文化背景,可称为“文化语境”,除包含狭义语境外,还包含与人的语言表达行为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环境氛围、社会背景等,因此又称为大语境。
伦敦学派的首创人约翰 ?鲁伯特 ?弗斯汲取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观点,并主张语境有两种: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内部,即一个构造和一个系统内各个成份之间的组合关系 ;另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外面,即语言是不行能和语境分开的。
西方语言学家对语境理论的论述对于我们今日对语境与词义的理解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词义除了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外是由环境增补、确立的。
所以,词义的运用、理解与社交的环境,说听两方的职业身份、心情、生活经历等等都有亲密的关系。
一个句子终究说的是什么意思,常常需要参加社交的人自己去增补。
而社交的语言环境则能够使词语拥有比较切实的意义。
详细的说,语境就是客观要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主观要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语境的功能有两个:其一是解说功能,其二是过滤功能。
语境不单帮助我们推究词义,还帮助我们防备不合规范的语言现象的出现。
所以,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研究语境对词义的影响是很有必需的。
下边来共同商讨一下:(一 )社会语境决定词义(1)历史社会环境在不同时代,所处社会环境不同,语言环境也必定有所不同。
学习时必定要注意到这类不同,才能更好地理解词义,理解文章的要旨所在。
比如:小说《六十年的变迁》里季交恕问方维夏:“你知道这个信息吗?”方:“什么信息?”季:“蒋介石开刀了啦! ”方:“什么病开刀?”季:“你还睡觉 ! 杀人 ! ”明显方没联系到 1927 年社会革命局势的变化,就不理解“开刀”两字终究指什么,要他人做进一步的解说。
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新造与词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新造与词义演变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它们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思想而存在,还承载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社会的发展。
在现代汉语中,词汇的新造和词义的演变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新造和词义演变,以及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一、词汇新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现代汉语中不断产生新的词汇。
这些新造词的形成多由社会需求、科技创新或文化变迁引起。
首先是社会需求带来的词汇新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特定事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这些新事物,人们创造了一批新的词汇。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许多新词汇,如微信、博客、朋友圈等,这些词汇既表达了社交网络的特性,也方便了人们的沟通和交流。
其次是科技创新带来的词汇新造。
科技的不断进步,催生了大量新的科学概念和技术名词。
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词汇成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词汇。
这些新词汇反映了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科技的探索。
最后是文化变迁带来的词汇新造。
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词汇的新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本土文化的传承,促使新的词汇不断产生。
例如,韩流文化的传播使得许多与韩国文化相关的词汇进入了现代汉语中,如“韩剧狂热”、“韩妆”等。
这些词汇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并反映了文化的多元性。
二、词义演变词义演变是指词汇在长时间使用中产生的意义转变。
由于社会语境的改变、人们的主观认知或语言交流的需要,一些词汇的意义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首先是词义的拓展。
词义的拓展是指原本狭义的词汇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
例如,“舞蹈”原本指的是一种艺术形式,但现代汉语中也用于形容某些动作和姿势,如“机器人跳舞”、“花草舞蹈”的说法。
其次是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原本广义的词汇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缩小到特定范围。
例如,“剧团”原本指的是戏剧演出的组织单位,但现代汉语中也用于指代其他演出团体,如“曲艺剧团”、“杂技团”等,词义逐渐缩小为特定类型的演出团体。
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变化
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变化现代汉语是中国当代最主要的语言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汉语词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介绍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义变化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义项拓展1. 词义由狭义到广义的拓展词义的拓展是指原本只指特定事物或概念的词,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扩大了其应用范围,涵盖了更广泛的意义。
例如,“电视”一词最初指代电子设备,后来也可以用于指代电视节目和电视行业。
2. 词义由特指到泛指的拓展有些词原本只用于特定对象或范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意义范围,变为泛指的词语。
比如,“网络”最初只指互联网,现在也可用于指代人们通过网络进行的各种活动。
3. 词义由实指到比喻的拓展有些词的词义可以经过比喻和拓展,产生新的含义。
例如,“红旗”最初是指一种特定的旗帜,后来衍生出“红旗象征革命”的比喻意义。
二、义项缩减1. 词义由广义到狭义的缩减有些词原先的意义非常广泛,但随着语言使用的变化,其含义逐渐狭义化。
例如,“花”最初指代所有的植物花朵,后来特指开放的花朵。
2. 词义由泛指到特指的缩减有些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限定条件或特定环境的出现,其含义逐渐缩小,变为特指的词语。
例如,“手机”最初指代一种特定的移动电话,现在特指满足特定功能和规格的移动通信设备。
三、义项转化1. 词义由褒义到贬义的转化有些词在历史过程中因为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其褒义含义逐渐转为贬义。
例如,“小资产阶级”最初代表中产阶级,后来被用来指代生活琐碎、崇洋媚外的人群。
2. 词义由贬义到褒义的转化相反的,有些词原本是带有贬义含义的,但随着社会观念的变迁,其含义逐渐向褒义方向转化。
例如,“活力”最初指代物质的能量,现在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或事物的充满活力。
四、古诗词词义的变化许多古代的诗词语句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在使用过程中,一些词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芳草”在古代诗词中指代美好和优秀的事物,但在现代汉语中却更多地用来形容乡村风景和自然环境。
现代汉语知识讲座28---词义
现代汉语知识讲座28---词义第四讲词义和语素义我们知道,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语素也有意义。
那么,语素义与词的意义之间,有什么联系、什么区别呢?前面学过,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类,那么,这两类语素的意义与词义的关系是否一致呢?本节分析这几个问题。
一、语素义(一)不成词语素的意义不成词语素本身不能成为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结合成词或固定结构(如成语、歇后语),所以,不成词语素的意义,只存在于它所构成的合成词和固定结构中。
语素义就是指存在于合成词和固定结构中的语素的意义。
如:“番”,是一个不成词语素,有一个义项:“指外国或外族”。
这个意义只存在于合成词如“番邦”“番茄”之中。
“尘”,也是不成词语素,它有“飞扬的或附在物体上的细小灰土”的意义,该意义存在于合成词“尘土”“吸尘器”等之中;它还有“尘世”的意义,该意义存在于合成词“红尘”“尘虑”“尘俗”“尘嚣”等之中。
(二)成词语素的意义先看下面的例子。
“海”,是一个成词语素,《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①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东海、南海。
②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
③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
④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
⑤〈方〉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广场上的人可海啦!⑥〈方〉漫无目标地:海骂。
⑦〈方〉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
⑧姓。
(注:〈方〉,表示方言中的用法)“海”的第①项意义,是词义,也是语素义。
因为“海”具有“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的意义时,它可以直接作为词来运用。
如“我们看海去”“海很大很大”,这时是词义。
同时,它也可以与别的语素构成合成词或固定结构,如“海岸、海拔、海带、海岛、海产、海角天涯、海军、海难、海滩、海啸……”,这时,它的意义存在于由“海”所构成的合成词和固定结构中,是语素义。
“海”的第②③④项意义,只是语素义,不是词义。
因为,第②项意义只存在于由它构成的合成词“人海”“火海”等之中;第③项意义,只存在于由它构成的合成词“海量”“海碗”等之中;第④项意义,只存在于由它构成的合成词“海棠”“海枣”等之中。
现代汉语的词汇变化与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的词汇变化与语义演变词汇是一门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断变化,词汇也在不断地经历着变化和演变。
现代汉语的词汇变化与语义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在本文中将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词汇变化1. 外来词的引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大量外来词被引入现代汉语中。
这些外来词来源于其他语言,如英语、日语、法语等,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
外来词的引入不仅丰富了词汇,也增加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2. 词汇的创造与派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新事物、新概念的命名需求也在增加。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人们创造了大量新词。
这些新词可以是由现有词汇派生而来的,也可以是全新的词汇。
例如,"微信"这个词由"微"和"信"两个字组成,"微"表示小、细微,"信"表示信息,整个词意思是通过小范围传播信息。
3. 词汇的消亡与流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汇可能会逐渐被淘汰或者不再被广泛使用。
这些词汇的消亡可能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因为新的词汇被引入并取而代之。
相反,一些词汇也可能因为社会热点事件的出现而变得流行起来,成为时下的热词。
二、语义演变1. 词义的扩展与缩小词汇的语义演变是指词义范围的扩展或缩小。
有些词的原本意思经过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
例如,"面子"一词最初指的是人的脸部,后来扩展到指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自尊心。
相反,有些词的词义可能会缩小,变得更加具体。
例如,"手机"最初是指能够移动的电话,现在特指一种可以进行各种功能的移动通讯设备。
2. 词义的转义与借代词汇的语义演变还包括词义的转义和借代。
词义的转义是指一个词在一定语境下产生了新的意义。
例如,"倒霉"最初是指天气不好,后来转义为指运气不好。
词义的借代是指一个词的意义借用到其他相关的词上。
刍议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与新词义
刍议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与新词义[摘要] 新词新义的出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它的出现也丰富了当代汉语的词库,使汉语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本文探讨了现代汉语新词语、新词义的特征与内容,分析了现代汉语产生新词新义的原因,阐述了现代汉语产生新词语、新词义产生的途径。
[关键词] 现代汉语新词语新词义语言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因此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迁,大量新词会不断涌现,旧词语的词义也可能发生变化。
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同时也给汉语词汇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加强对新词语、新词义的形式、特点、消长原因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当代汉语词汇理论的建构及知理解。
一、现代汉语新词语、新词义的特征与内容新词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从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词中所借用过来的词汇,也指一个产生新词义、新用法的固有词。
由此可见有些词汇固然形式未变,但因为“旧瓶装新酒”,因此也被称作是新词语。
新词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公众性即要求被社会中的大多数接受,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公众大量出现的地方或者通用的口语和书面体。
2.多元多维性语言具有很强大社会性,而社会又是多元的,同一规范的词汇用于不同行业不同场合时,其可能表达着不同的含义。
3.时代性新词本质上就是由于社会变迁所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时代体现出不同特色,如“和谐社会”,“八荣八耻”、“三个代表”就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4.多变易变性语言是反映社会的镜子,社会是五花八门的,新事物、新技术不断出现,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共同导致了新词的产生。
二、现代汉语产生新词新义的原因1.社会变化、历史变革是新词产生的根本原因(1)社会变迁是新词产生的最根本原因魏晋时期,佛教的传入产生了“世界,菩萨”,五四运动带来了“民主,科学”。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僵化的体制和僵化的思想观念,大量的新词产生就缘于众多商业、政治词汇脱去了原先贬义或者神秘的色彩,甚至激发了很多新词汇的产生。
从《现代汉语词典》标〈书〉词语看词义的演变
从《现代汉语词典》标〈书〉词语看词义的演变现代汉语词典(ModernChineseDictionary)是中国语言学家为古汉语词典而生的一部重要著作。
自编著以来,《现代汉语词典》的全新的词义以及形式所表示的趋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近几十年的研究中,已有许多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对《现代汉语词典》的标注和其词义的演变研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语言维度,《现代汉语词典》在语言学习和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现代汉语词典》系统地整理每种语言文字的发展和运用情况,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的变化规律,以及每个词汇的历史发展过程。
社会维度,《现代汉语词典》也反应了社会的变迁,是比较完整的当代社会现状的表现。
《现代汉语词典》的标注和词汇的演变趋势折射出来的就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现实。
每个社会历史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事物的理解都不断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从而对词汇的词义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以《现代汉语词典》标注的词语看社会文化变迁,也可以反映出社会文化特征。
以汉语中“树”为例,这个词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基本文化素养的表达,也是一种社会价值的体现。
春秋时期的《诗经》中,“树”的读音为“zh,”表示根源,而词义则是“持之以恒,像树一样坚定”。
词义蕴含着“恒”的思想,反映出群众对长久治理和安定国家的向往。
《现代汉语词典》也有着词义转换的迹象。
比如,“红”这个词义,在古代汉语中表示“热情”,到了当代,它又演变出“美好”“幸运”等意思,表示对未来的向往。
此外,“伤花怒放”曾经表达的是“泼出鲜血”的意思,如今却演变成“复仇”的含义。
这些社会的改变,使“伤花怒放”的词义也发生了变化,更加贴近当下社会的实际情况。
《现代汉语词典》可以说是一张影像记录片,它把每一种语言、每一个词语作为历史资料,不断记录着中国人的思维历程,让我们从中观察到一个时代语言文字的发展过程,也让我们从中看到社会文化变迁的脉络。
浅析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
浅析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和人们语言使用习惯的改变,人们将现有的语言材料与认识、思维的成果结合起来,将旧的词汇形式与新的意义内容相结合,不仅增加了原有词语的内涵,也简化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减轻了使用语言的负担,使人们的口常交际变得更加便利。
本文通过对旧词新义这种词汇现象的探讨,调查旧词产生新义的事实,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以丰富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内容。
标签:旧词新义;类型;产生途径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汉语的发展和变化,其中突出的表现是,很大一部分词语产生了新的意义。
旧词新义遵循旧瓶装新酒的方式,不产生新的形式,而是依附汉语原有的词语,通过扩大或变化原有词义的办法实现。
在本文中,把改革开放(1978年)以前就存在的词语称为“旧词”,“旧词新义”的标准比较宽泛,只要是词形相同,又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意义,并且这一意义已经比较稳定地在语言中使用,我们就把它看作是“旧词新义”,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实际上有不少词语产生的时间还很短,为了说起来方便,我们未加区分,也把它们当作“旧词新义”。
一、旧词新义的类型1.旧词改变原义旧词改变原义是指,由于某种原因,旧词的某个义位在新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社会的发展造成新事物、新现象不断涌现,人们使用旧词去指称这些事物或现象的时候,需要对其意义进行相应的变动,这样才能够更准确地表达信息。
例如,“强人”,《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释义为:“强人,原义指强盗。
”①那姓宋和姓全的两个强人守在洞口,听到“毒针来了”四字,只吓得魂飞魄散,急忙退出。
②痛的空虚里她发出大喉咙来,高声叫喊道:“清平世界,是哪儿来的强人?平白里霸占我的东西,还打我,还捆我?我是你打得的,捆得的?”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强人”旧义消失,被新义“强有力的人”“坚强能干的人”取代,“强人”用来指能人,而强盗的意思则不用了。
①现在是一个女强人纷纷涌现的时代,今天的女性可以从武则天那里汲取到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呢?②她坚持,因为她在乎,在乎她现在拥有的一切,职业、家庭和生活。
现代汉语中的词义辨析与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中的词义辨析与语义分析现代汉语作为一门相对复杂的语言,拥有丰富多样的词汇,这些词汇往往存在着相似或者相同的词义,而能够准确地辨析这些词义并进行恰当使用的能力,对于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中的词义辨析进行探讨,并结合语义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一、词义辨析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词义辨析是指对语言中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词形、词音形式的词语,通过细致入微的思考分析,准确判定彼此的意义差异。
在现代汉语中,很多词汇往往存在着多种意义,例如"学习"一词,既可以表示获取知识的过程,也可以表示模仿学习他人的行为。
能够准确地进行词义辨析对我们的语言表达非常重要,它有助于避免用词不准确、语意不清等问题。
在语言交流中,准确把握词义辨析是避免歧义、保持沟通效果的关键之一。
比如,我们谈论到"心情"时,可以使用"愉快"、"开心"等词语来描述积极的心情,使用"烦躁"、"沮丧"等词语来描述消极的心情。
只有准确使用这些词汇,我们才能够让对方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表达,避免产生误解或者理解偏差。
二、词义辨析的方法与技巧1. 上下文理解法上下文理解法是指通过分析句子或者篇章的语境,来推测词语具体的词义。
当我们遇到一个生词或者陌生词时,可以通过理解句子或者篇章的逻辑关系、表达意图等来推测该词的具体意义。
例如,在一篇文章中出现了"发明"一词,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句子的内容和语境,猜测其可能的意义是指某种创造性的创新行为或者新颖的事物。
2. 词语辨析法词语辨析法是指通过对词语的具体词义进行对比分析,以准确理解其差异与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词语之间往往有着微妙的差别,只有通过仔细的辨析才能够准确使用。
例如,"勇敢"与"大胆"两个词,都表示一个人无畏困难,面对挑战的精神,但是"勇敢"更强调从容不惧,而"大胆"则更强调冒险与果断。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现代汉语中词语新造成的词在不断增加,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反映了语言的发展与繁荣。
对新词语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文化。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探讨新词语产生的原因;二是考察它的构成、意义、用法和演变规律。
从词汇学的角度来说,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包括: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
其中历史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结构、民族关系、社会习俗、语言的接触融合等。
同时还应该注意一些引进外来词和社会变革等客观因素造成的新词语的生成。
例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引入的外来词就对汉语词汇起到了巨大的冲击作用,在当代汉语词汇中已占据较大的比重。
( 1)词义演变的研究方法。
词义演变的研究是由语义变迁的概念提出的,并把它放在汉语词汇演变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
一般认为,汉语词义的变化,主要受语境制约,受语体制约,也受词源制约。
分析词义演变的方法主要有实证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归纳综合法。
具体的方法可以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而定。
( 2)词义发展的研究方法。
词义的发展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其结果形成了词的新义。
汉语词义的发展是指一定时期内词的某个或某些词义的变化,而不是指一次词义的变化,它包含着词义的转移和词义的扩展两种情况。
研究词义发展的目的是要揭示词义发展的趋势。
词义的发展既有显性发展又有隐性发展,显性发展是指词义的扩大和缩小,隐性发展是指词义的转移。
( 2)词义界定的研究方法。
词义的界定包括单义词的界定、多义词的界定和多义词组的界定。
①单义词的界定:对词义的明确表述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误用。
汉语中有很多单音节词的词义,古代也有单音节词,但后来由于双音节词的发展,使得许多单音节词变成了双音节词,失去了单音节词固有的特点。
如“去”“毕”“内”“得”等词都失去了单音节词固有的特点,并且有的词带上了附加意义,增加了负荷量,因此这类词义必须明确表述。
②多义词的界定:多义词的界定一直是语言学家争论的焦点。
浅析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现象
浅析现代 汉语 中的“ 旧词新 义" 现象
高悦航
( 西安外事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7 7 )
摘 要: “ 旧词被赋 予新 义” 作 为一种汉语词汇新义项和新 用法的产生方式 , 作 为一种快捷 , 简便 的汉语词 汇发展 手段 , 丰 富着人 们 的 汉 语 语 言 系统 。 本 文主 要 从 “ 旧 词新 义 ” 的 存在 形 式 , 形成途径 , 变化 类 型 以及 “ 旧词 新 义 ” 产 生 的 原 因 四 个 方 面做 一 简要 分 析 , 以 期对“ 旧词 新 义 ” 现 象有 一 个客 观 全 面 的 了解 。 关键词 : 旧词新义; 引申; 比喻义; 语言 系统
二、 旧词 新 义 形 成 的 途径 在语言系统 中,随着 使用 频率与使用时段的变化 ,旧词消 亡, 新词产生 。这必然导致词语义项 的减少 或增 多 , 旧词新义 的 出现在 一定程 度上 帮助词语 在义项 上保 持相对 平衡 . “ 旧词新 义” 属 于词义系统的 内部变化 。 那 么, “ 旧词新义” 现象 中 , 旧义与
义 。1 6 ]
、
旧词 新 义 的 存在 形式
( 一) 已收 录 到权 威 词 典 中 的词 语
Hale Waihona Puke 《 现代汉语词典 》 《 中华 汉语 词典》 等作为 中国最权威 的汉语 语言词典 , 其 中收录着人们生 活中较为常用 , 使用数量较 多的字 词 。以上两词典 中所收录 的字词都相对稳定存在 于人们 的 日常 交际和生活中 , 并被大家广泛使用。 本文 以同出 自于商务印书馆 的0 2年增补版《 现代汉语 词典》 与第五版 《 现代 汉语词典 》 作 为 比较对象 , 来研究 “ 旧词新 义” 现象。经对 比发现 , 较之 0 2年增补 版《 现代汉语词 典》 , 第五版 的《 现代 汉语词典 》 中许 多词语 已经 有 了新 的义项 。以下 , 笔者就 已发现并作为考察对象 的 2 5个词 语: 登录、 炒、 把脉 、 菜单、 平台、 放 电、 触电、 下课 、 放水、 叫板 、 桌
现代汉语词义学
现代汉语词义学现代汉语词义学是研究汉语词语意义的学问。
随着语言使用环境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变化,汉语的词义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通过对汉语词语的词义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深入了解汉语所包含的文化和语言特色,并为语言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一、词义的本质及其特点1.词义的本质:词义是语言符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文化和社会意义的体现。
词语在语言系统中通过词义来表达概念、意象和情感等方面的信息。
2.词义的特点:(1)多维性:一个词语的词义往往涵盖多个维度,比如概念、感情、态度等。
(2)动态性:词义是随着时代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演变的。
(3)多样性:同一个词语在不同使用场合中,其词义会有所变化,甚至出现相反的意义。
二、词义的形成和演变1.词义的形成:词义的形成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完成的。
词语的词义来源可以是概念、引申、借代、衍生、兼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词义的演变:汉语词义的演变受到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的影响。
例如,“剿灭”原为军事用语,后来扩展到政治上的镇压、打压等含义;“围城”原指军事策略,后来引申为劝诱包围中的人脱离群众、转变思想的意思。
三、词义的类型与特征1.词义的类型:(1)实指词义:表示实物、事件等客观存在的概念。
(2)抽象词义:表示抽象概念、情感、态度等。
(3)形容词义:表示形容事物的属性、特征等。
(4)动词义:表示事物的动态行为和状态等。
2.词义的特征:(1)泛指性:一个词语的词义可能被用来指称多种事物。
(2)含义多义性:同一词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义。
(3)含义歧义性: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四、词义的分析和比较1.词义的分析:词义分析是针对一个词语的各个语义层面进行的,包括基础概念义、引申义、隐含义等。
2.词义的比较:词义比较是对两个或多个词语的词义进行系统对比,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关系和语义共性。
五、词义在语言应用中的作用1.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词义的丰富和准确性是语言表达的关键要素之一。
现代汉语的词义变化与对策
现代汉语的词义变化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变化和演变。
现代汉语作为一门活跃的语言,其词义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的词义变化以及对策。
一、词义变化的原因1. 社会环境变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会带来新的事物、新的概念,这些新事物和新概念需要新的词汇来描述和表达。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科技词汇,如手机、互联网等。
2. 文化传承和交流: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会导致词义的变化。
例如,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外来词汇被引入到汉语中,其词义可能会有所变化。
3. 语言习惯和使用方式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某些词汇的使用方式和习惯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词义的变化。
例如,一些词汇的原本意义可能逐渐演变成了俚语或者新的隐喻意义。
二、词义变化的类型1. 引申义:词义的引申是指一个词的原本意义在使用过程中扩展或延伸出了新的含义。
例如,词语“绿色”原本指的是颜色,后来引申为环保、健康等方面的含义。
2. 褒贬义:褒贬义是指一个词的原本意义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褒义或贬义的变化。
例如,词语“土豪”原本指的是农民富裕的一种称呼,后来引申为形容有钱人的贬义词。
3. 借代义:借代义是指一个词从原本的意义转变为表示其他相关事物或概念的含义。
例如,词语“头”原本指的是人体的一部分,后来引申为指代领导或负责人。
三、对策1. 加强语言教育:对于词义的变化,我们应该加强语言教育,培养人们正确的语言意识和表达能力。
只有通过正确的语言教育,人们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词义。
2. 推广规范用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积极推广规范用语,避免使用不准确或模糊的词义。
通过规范用语的推广,可以减少词义的混淆和误解。
3. 加强词义学习:对于新的词义变化,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理解,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义,避免产生歧义。
4. 增强语言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应该增强自己的语言适应能力,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现代汉语)
词义的变化01词义内容的深化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加深,表示事物的词的意义也会随之不断深化。
如“人”,《说文解字》:“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随着人们对人的本质认识的加深,词义也发生了变化,《现代汉语词典》:“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02词义范围的扩大包含两方面。
一指有些词在某个义项上的所指范围扩大了,二指有些词的义项增加了。
一如“嘴”原指鸟嘴,现汉中却是口的通称,不仅指所有动物的嘴,还可以指形状作用像嘴的东西。
“肉”原指鸟兽肉,现指所有动物的肉以及瓜果肉。
二如“江”原指长江,现汉中指大河。
03词义范围的缩小也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指有些词在某个义项上的所指范围缩小了,二指有些词的义项减少了。
一如“虫”,原指动物,现汉中只指昆虫和类似昆虫的小动物;“生育”,原指万物生长养育,现汉专指生孩子。
二如“结婚”原指结为婚姻之好,也可以指男女结为夫妻,现汉中仅指后者。
04词义的转移有些词过去表示的某种词义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完全不同,而且原有的词义和现在的词义之间没有引申、比喻或借代的关系。
如“消息”,原指消长,现汉指“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音信”。
“杂志”原指读书札记,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指刊物、零碎的笔记。
词义转移的词,有些原词义已不再使用,有些原词义退居次要义项。
05情感意义的变化指词所表示的人们对事物的喜恶褒贬态度发生了变化。
如“勾当”,原指办理或事务,中性,现汉中指坏事,贬义。
“深刻”原指刑罚苛刻残酷,含贬义,现汉可指“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含褒义。
词的情感意义的变化往往是伴随着词的理性意义的变化而发生的。
现代汉语词义学
现代汉语词义学
现代汉语词义学是研究汉语词汇意义的学科。
随着时代的变迁,词义也不断变化,因此深入了解现代汉语词义十分必要。
现代汉语词义学研究的对象是词汇的意义及其不同层次的语义关系。
词义分为本义和引申义,其中本义指词汇最初的意义,而引申义则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其他意义。
词义之间还存在一些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上位词与下位词、同义词与反义词等。
在学习现代汉语词义学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
首先是义项,它是指一个词汇所包含的不同意义,一个词汇可能会有多个义项;其次是语义范畴,也就是不能直接被感官察觉到的抽象概念,比如时间、空间等;还有一些情感和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对词义产生影响。
词义不仅仅是在独立的词汇中产生,而且也受到上下文的影响。
语境可以极大地影响词汇的词义,因此学习现代汉语词义学时,我们也要了解不同语境下的词汇意义。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词义学对于语言教学和翻译工作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在语言教学中,了解词义的层次关系和语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在翻译工作中,则需要正确理解不同词汇的实际含义,然后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翻译。
总之,现代汉语词义学是语言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它的研究成果对于认识和运用汉语都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于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来说,深入了解现代汉语词义学是十分必要的。
《现代汉语》词义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义的概念嘿,朋友!咱们来聊聊“现代汉语词义的概念”这档子事儿。
你说啥是词义?词义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语言世界里那扇神秘的大门。
想象一下,咱们每天说的话、写的字,那些个词儿,它们可不是随便凑一块儿的,每个词都有自己独特的意思,这就是词义啦!比如说“苹果”这个词,一提到它,你脑子里是不是马上就出现了那个红红圆圆的、咬一口甜甜的水果?这就是“苹果”这个词的词义给咱们带来的画面。
再比如说“勇敢”,是不是就让你想到那些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的人?词义这玩意儿,可不像咱们的头发想剪就剪,想留就留,它是相对固定的。
但你可别以为它就一成不变啦!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词义也会悄悄地发生变化。
就好像一个小孩子慢慢长大,模样会变,词义也是这样。
举个例子,“土豪”这个词,以前说的是在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可现在呢,常常用来调侃那些有钱又有点显摆的人。
这词义的变化,是不是挺有意思?词义还有很多种类型呢!有单义词,就一个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地球”“长城”。
还有多义词,一个词有好几个意思,就像一个人有好几副面孔。
比如说“打”,可以是“打架”的“打”,也可以是“打球”的“打”,还能是“打酱油”的“打”。
还有同义词和反义词,这就像是一对欢喜冤家。
同义词像是亲密的姐妹,意思相近,比如“美丽”和“漂亮”。
反义词呢,则像水火不容的仇人,比如“高”和“矮”,“胖”和“瘦”。
那词义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就像是做菜,得有各种材料和调料,还得有厨师的手艺。
词义的形成和人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文化传统都有关系。
比如说“电脑”这个词,以前可没有,是随着科技发展才出现的新词义。
咱们在理解和使用词义的时候,可得小心谨慎,别像个糊涂虫似的搞错啦!不然闹笑话可就不好了。
比如说把“差强人意”理解成不满意,那就错得离谱啦!总之,现代汉语词义的概念就像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宝藏,等着咱们去挖掘,去探索。
只有搞清楚了词义,咱们才能在语言的海洋里畅游,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听懂别人的意思。
现代汉语词义
现代汉语词义现代汉语词义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语言文字的使用和规范。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其词义也非常丰富。
在现代汉语中,一个词汇的词义往往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现代汉语词义的特点。
一、多义性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汇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词义,这种现象被称为多义性。
例如,“银行”这个词既可以指金融机构,也可以指河岸边的土堤。
这种多义性在汉语中非常普遍,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具体的词义。
二、新词汇的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汉语中不断涌现出新的词汇。
这些新词汇往往是由于新事物、新概念或新技术的出现而产生的。
例如,“互联网”、“微信”、“人工智能”等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词汇。
这些新词汇的产生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词义的演变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往往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演变。
例如,“革命”这个词在早期的时候指的是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更多地指社会变革和改革。
又如,“文化大革命”这个词在早期的时候是指毛泽东发动的一场政治运动,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更多地指对文化进行革新和改革。
四、词义的拓展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汇往往可以通过词义的拓展来表达更多的含义。
例如,“发展”这个词在早期的时候主要指经济的发展,而在现代汉语中则可以指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又如,“创新”这个词在早期的时候主要指技术创新,而在现代汉语中则可以指各个领域的创新。
总之,现代汉语词义的特点是多义性、新词汇的产生、词义的演变和词义的拓展。
这些特点反映了汉语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课程名称:语言学方法论论文题目:浅谈词义的主观性—对词义定义的再认识学院名称:文学院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姓名:蒋淞宇学号:20140203592015年1月浅谈词义的主观性—对词义定义的再认识摘要:“词义”的概念历来都让人难以把握,在中国,对现代汉语词义的研究可以说是很成熟了,古今中外,无数的学者定义过词义,让人遗憾的却是没有任何一个定义是让人完全信服的。
词义的定义中通常只体现了词义的“客观性”,忽视了“主观性”这一性质。
然而主观性在词义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本文综合利用现代汉语词义研究的成果,借鉴中外语言学界的意义理论,主要从词义的内容和性质出发谈及主观性及其在词义中的地位,进一步分析词义和思维的关系,对词义的定义进行思考。
关键词:主观性;词义;现代汉语;意义;思维;要准确地定义词义,我们首先得深入的了解词义和思维的关系、词义的内容、词义的性质以及词义的功用。
只有掌握了这几个部分以后,我们才能对词义有完整真实的概念,目前中国的学者对词义的定义主要还是体现了词义与思维的关系,很少涉及到其他的内容,甚至忽视了一些很重要的内容,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出来词义的全部面貌。
比如,王德春在《普通语言学》中认为:语义是语言的意义内容,他把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言语的所有内容包括在内,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概括反映,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定义涉及到的词义的内容,主要还是和概念相关的词汇意义,更多的还是强调了词义和思维的关系。
正如张先亮、聂志平在《语言学概论》中谈到:语义是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群体对现实事物现象的认识和反映。
这个定义实则也是强调的思维关系。
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在各种词汇学理论的著作中,“词义”的定义似乎都如出一辙,几乎“词的意义内容就是词义”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精练,实则并不完善界定就这样被我们义无反顾地接受了。
葛本仪先生在《现代汉语词汇学》(2000)中说到“可以说词的意义内容就是我们所说的词义”,然后进一步解释了词的意义内容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
不同的学者对这个意义内容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比如苏新春在《汉语词义学》(2008)中,把词的意义内容分为了表层义、深层义、语法义、文化义。
符淮青先生对词义的界定几乎和葛本仪先生一致。
王军在《汉语词义系统研究》中认为词义的内容主要包括表层规约意义和深层规约意义,两种意义中又有细分,但是不难看出,他的观点其实也和上述学者差不多。
刘叔新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谈及词义和固定语义的相通之处时说到:“两种意义都代表一定对象的意识现象,都是词汇单位的内容而被稳定的音流形式所装载和巩固”。
他主要把词义分成了理性意义和感性意义。
但是他并没有把词汇色彩算作是意义的一部分,他认为词汇的色彩是和表达有关系的,不是词义本质上具有的,这是他和众家学说的不同之处。
综上,我们发现,不管是表层意义还是理性意义或者是词汇意义都是属于和概念发生直接关系的意义,至于深层意义、感性意义还有文化意义都可以看作是色彩意义,而且都可以用色彩意义去解答(承认色彩意义属于词义内容的条件下),在这里笔者是赞成词义中有色彩意义的。
所以,词义的内容,笔者还是比较赞同葛本仪先生的观点。
对于语法意义,虽然它更多的是属于语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在词汇学里面,它依然不能被忽视,仍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词义、概念和思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认为词义和思维的关系基本上等于概念和思维的关系,都是一张纸的两面,彼此不能分割。
从词义和思维的关系来给词义下定义是中西方学者一以贯之的做法,给词义的定义中,这方面可以说在定义中占了主要的地位。
这也是支持关系说和反映说学者力挺的学说。
关系说认为词义是中介,是纽带,连接了思维与所指物,反映了其中的关系。
而反映说认为词义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
这样的认识是的到社会支持的,可信度也很高,就算是后来新生的三因素说、七因素说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反映说的影响,在这几类值得信赖的学说的身上都能看到词义和思维关系的印记。
我们就拿“词义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来说,这个我们烂熟于心的定义完全就体现了词义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是一个心理认知过程,这就是思维,将这一个过程在大脑中反映出来,甚至表达出来,就形成了词义。
某种程度上说,思维和词义是同步的,我们不能果断的说有了思维过程完成以后才产生了词义,这个过程好比桂树开花的过程,并不是一定要等到花开后才能闻到香味,而是有了花苞,香味就逐渐散发,等到花开的越大,香气就越浓。
词义也是这样,思维过程越全面,词义也就越完善,对事物或者关系的认识也就更加完善。
然而仅仅说“词义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是对词义狭隘的理解,而且这个定义似乎和“概念”的定义类似,只体现出了词义的客观性。
然而,词义和概念是不一样的,葛本仪先生在《现代汉语词汇学》中把概念和词义的联系和区别介绍的很清楚,甚至可以说他在这方面的认识在中国词汇学界是一次较大的飞跃。
这里不详细介绍概念与思维的关系,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词义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并无太大的出入。
沙夫认为意义和概念都是心理过程,没有明确的界限,概念和意义是那种通过指号对认识过程进行抽象的产物。
所谓意义和概念之间的差别是内容上的差别,事实上存在于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之间。
笔者是赞同这个观点的,正如上文说到“思维过程越全面,词义也就越完善”,所以在这个“思维越全面”地过程中,每个人的思维和认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词义越完善”这个结果也不可能一样。
可能我们平常谈到的词义就等同于沙夫眼中的“日常概念”。
这是思维过程中主观性的体现,这种体现必然会反映到词义上。
然而我们并不能否认有时候概念和词义是相等的,比如说在一个物电学家眼中对“电”的认识,可以说是高度准确的,如果让他说“电”的词义,我想和他对“电”的概念也没有太大的差距。
或者说等人类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会更加全面,所有人都能畅游科学的殿堂,我们也可能会重新审视词义和概念的关系。
二、词义的主观性问题所以在定义“词义”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到客观性问题,还得涉及到思维的主观性。
其实上文在谈词义和思维的关系时,也涉及到了一定的主观性问题,由于每个人的思主维和认知是不同的,所以词义在产生的时候是带有主观性的。
葛本仪在《现代汉语词汇学》中谈及词义的性质的时候,就说到了词义虽有其社会性,但在具体的使用中,他又往往具有主观性的特征。
又说道:“词义的主观性是指人们在认识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又可因年龄、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和认识能力等各方面情况的不同,影响到人们对词义在认识和理解上有所差异。
”词义具有主观性,不完全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主观因素。
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方方面面都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同时也会学着去研究事物,利用事物。
在认识事物的时候,由于自身因素所限制,我们会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理解,那么我们对其研究的程度或者说开发的程度也会有所差异,在使用事物的时候也会形成区别,也就是说对同一个事物的功能的把握会不同。
词义的产生通常就是伴随着这个认知,理解,利用过程而产生的,所以必然会带上一定的主观性。
沙夫在《语义学引论》中说:“当我们经验一个概念时,我们也就同时经验到语词的意义,因而语词的意义与概念是重合的,在内容上语词的意义与概念是同一的”。
这个观点可能很多人会进行驳斥,认为他将意义和概念混淆而谈,实则,我们仔细思考,这个观点隐约之中其实透露出了当外在的某事某物作用于我们的思维时,无论概念还是词义,都是属于我们的认知。
一个人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仅仅是属于个人的,不是集体共有的,集体共有的是对外在物本质的认同。
所以,他在这里其实也是承认了词义是具有主观性的。
无可否认,就在新词产生异常频繁的今天,不同的人群对不同的词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有一些在老一辈眼中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词,具有根本无可猜度的意义的时候,年轻的一辈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又有一个例子非常的典型,如今网络语言异常丰富,有很多不好的词语出现,甚至从词的本义出发我们都可以认为是污言秽语的东西,却在年轻人一代广受欢迎,甚至还发展为高频词汇。
许多语言学家是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的。
但是很多年轻人对这些词的理解往往不是从本义出发,而是在接受这个词的时候就放弃了本来的意义,使用的是适应这个时代的意义,其实他们也不知道那些词本来的意义是多么不堪入耳。
由于对词义的理解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通常会产生矛盾的。
所以词义的主观性不是他产生以后附加上去的,而是在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带有了一定的主观性。
三、色彩意义与主观性词义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
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不在这里讨论,因为词汇意义是任何一个学者在定义词义时候都会考虑到的。
语法意义在这里也不做详细的讨论,因为这个更多的研究是属于语法学的,从词义学来看语法意义,主要还是就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词的语法范畴,一个是词的语法功能,这也是得到大部分学者认同的。
但是色彩意义,笔者认为在定义词义方面是有必要讨论的,至少目前所有关于词义的定义里面没有体现出来这个我们已经接受的方面,而且现代汉语词汇中带有色彩意义的词不在少数,况且,在交流过程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意义。
言语色彩意义通常在广泛使用和接受之后又会发展成语言色彩意义,这是毫无疑问的。
很多学者谈及色彩意义的时候,都很容易不坚定地被人带到另一个世界,然后纠结色彩意义是否属于词义的范畴。
刘叔新认为词义中不包括色彩意义,词的色彩是在交流和表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词的色彩不是词义方面研究的,应该是语用学的范畴。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观点和那些认为语法意义不属于词义范畴的立场是一样的,不承认学科中的交叉性。
葛本仪先生认为在词义类聚的划分中,词的语法意义是必要条件,词的词汇意义是决定条件,词的色彩意义虽然既不是必要条件,也不是决定条件,但是因为他有一定的作用,所以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这是从词义类聚的角度来看色彩意义的地位。
然而词义主要功用不是进行类聚,而是用来解释事物现象以及反应一定关系的。
所以从词义的主要功用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色彩意义在这里是不可缺少的。
不同的词具有不同的色彩,有时候,相同的词也会有不同的色彩。
客观事物现象如果带有一定的情感元素、时代元素、地域元素等等,他会自然而然在作用于我们思维的同时,带进来一些色彩。
所以,词的色彩意义决定于人类思维的主观性,因为不同情感态度、生活环境、认知条件,词义也就伴随了不同的色彩,反过来说,在释义的时候如果也涉及到词的色彩意义,对于我们掌握客观事物,现象、关系也是有积极影响的。
所以当前没有出版一门专门解释词色彩意义的工具书还是给广大学者留下了一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