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知识研究]
旅游目的地的构成及产品分类
一、理论基础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能够满足旅游者终极目的的地点或主要活动地点。
从效用的角度看,消费者觉得从特定目的地进行闲暇消费能够得到比常住地以及其他备选目的地更多更优效用,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旅游目的地是能够使旅游者产生动机,并追求动机实现的各类空间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要素:旅游吸引物、服务要素和环境要素[1]。
1.1.2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是指旅游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聚集程度及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2]。
其中,旅游活动开展的主要地域,即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是旅游空间结构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1.1.3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全面系统研究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要素、特征和格局的分类体系。
由于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要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从地理特征、关联性、经济实力、旅游规划等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本文力求从对旅游目的地多因素的综合考虑,来构建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体系。
1.2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要素空间结构组成要素的划分方法有很多,有些学者划分为点线面(点轴圈)三要素;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派划分为基质(Matrix)、斑块(Patch)和廊道(Corridor)三要素等,吴必虎教授在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的分析中借用了该模型[3],他认为城市和旅游区(点)可以抽象为点状要素,它们之间的交通要素可以抽象为线,城市与4A级旅游区(点)之间的交通就是“斑块”与“基质”之间的“通道”。
二、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坎恩五要素1.拥有一定距离范围的客源市场2.具有发展的潜力和条件3.对潜在市场具有合理的可进入性4.其社会经济基础具备能够支持旅游业务的最低限度水平5.有一定规模包含多个社区库泊的4A观点1.吸引物:2.康乐设施:住宅设施、餐饮业、娱乐设施、其他服务设施3.进入设施:交通网络、基础设施4.附属设施:地方旅游组织魏小安和历建新的三要素说1.吸引要素:各类旅游吸引物,第一产品概念2.服务要素:各类旅游服务的综合3.环境要素:构成了吸引要素的组成部分三、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的核心内容1.有独特的旅游吸引物2.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和市场规模支持3.能提供系统、完备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4.要有目的的当地居民的认同、参与并提供各类支持保障5.旅游目的地须具有一定的可管理性四、主要旅游产品谱系:观光产品:★彩球冠★全天候生态空间(室内)★戴村DNA馆★生态节能普及中心★活水园★微缩节能展示园★古色茶街★三清殿★求索台(三清神像★八卦广场★三清故居★雕塑长廊石牛望江台★神牛问道★天下第一牛★牛文化长廊★牛气冲天★群牛雕像馆文化产品:★三清茶研究中心★茶文化中心★道学院★国学馆★幽谷琴室★养生书吧★棋院★画苑★品茗阁★放商务产品:酒店★避暑天堂★国际山地生态论坛会议中心★三清茶研究中心★山地户外运动服务中心★度假区★军体健康、★森林阳光浴★太极拳馆★幽谷琴室★高温瑜伽★围牛比赛★人牛共舞业务产品:享受产品★高尔夫★度假区★天伦乐园★网球场★娱乐中心刺激产品:★山地户外运动服务中心★丛林滑翔★滑草场★帐篷度假区★丛林狩猎场★拓展中心★云霄飞轮★天旋地★登峰造极★山地自行车★升空电梯★垂钓木屋★水枪战船凌波微步★魔力水屋★登峰造极★山地自行车★升空电梯★垂钓木屋★水枪战船★凌波微步★水上荡桥★魔力水屋★★空中飞人(缆车)替代产品:★茶园★杨梅林★★三清梨园★茶道馆★活水园★石牛望江台★无为顶★三清茶体验基地2)旅游开发方向定位1.观光旅游2.修学、考察游3.生态旅游4、会议旅游5、疗养、康复旅游6、探险旅游7、度假旅游8、其他专项旅游二、空间布局把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放在旅游规划中,形成旅游的四个境界:休闲境界,自我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1)休闲境界区:生活着的众人,真我状态,看山是山、水是水。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行为
目的
内容
尺度
地域
旅游地
逗 留
周 游
度 假 路
度游 假憩 性路
区 线
专旅 线路
游 旅 旅 旅 旅 营 中单 线 游 游 游 行 区 途目
地 区 点 链 基 旅的
径游径
线线线
地 游地
憩
线 线旅
路
路 路游
径
线
路
图5-19 旅游线路结构模型(引自全华,有改动)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3.3旅游线路设计原则 3.3.1 突出特色原则 3.3.2 讲究韵律原则 3.3.3 兼顾“冷热”原则 3.3.4 发展创新原则 3.3.5 市场导向原则 3.3.6 游程多样原则 3.3.7 合理搭配原则 3.3.8 机动灵活原则
相对于旅游成本增加的体验水平最低增长 速度。
Ⅰ
K b
X(成本)
图5-20 旅游线路操作性检验模型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4 旅游线路组织 旅游线路组织基本思路:与交通建设相配套,“线随路走,
路为景开”。 (1)首先要考虑已有的交通条件和近期交通建设规划,优 先安排交通干线附近的旅游地、旅游区。 (2)有些资源稀有性、独特性明显,品位高,需求大,开 发前景广阔的地区,虽然目前可进入性较差,也可以规划建 设交通线路,然后将该地列入旅游线路,这就是“路为景 开”。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图5-13 综合式山岳景区布局模式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2.10 海滨旅游空间布局模式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3 旅游线路的优化设计 3.1什么是旅游线路(内涵)
简单地说,旅游线路是指旅游者从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所进行游览活动的 轨迹。具体而言,旅游线路是旅游部门凭借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针对目标 市场,为方便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而设计,用交通线合理连接客源地和一系列旅游地、 旅游区和旅游点的线性连续空间。 3.2 旅游线路的基本类型 两种主要类型: (1)景区内联系各个景点的小尺度游览线路; (2)联系客源地和一系列旅游地的景区外大尺度旅游路径。
旅游规划-功能分区.pptx
功能分区
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变
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
• 旅游区内部发展的推动力——旅游景区的开 发建设;
• 外部影响因素对空间结构的影响力——空间 结构的竞争与合作。
影响功能分区的因素
• 地形地势因素 • 对外交通联系因素 • 资源空间分布因素 • 主题形象定位因素 • 景观布局与建筑风格 • ……
环自然风景点或娱乐中心布局
• 在自然风景魅力突出的旅游区,通过此布 局模式可进一步提高自然风景点的吸引力, 布局重点是娱乐,其次是住宿
环旅馆布局
• 缺乏明显的核心自然景点的旅游区,通过 此布局模式使豪华(或特色)旅馆成为核心, 布局的重点是旅馆的建筑风格和综合服务 设施体系
野营地式布局
• 适用于景点分散,当地条件又不宜建大型 旅馆的旅游区,这种模式是以对整个旅游 区恰当的亚区划分为基础,兼顾亚区之间 的功能互补性,重点对亚区的旅游服务设 施进行布局
双核布局(Twinning Principle)
• 该布局模式由特拉维斯 (Travis)1974年提出, 该布局方法为游客需求 与自然保护区之间提供 了一种商业纽带,通过 精心的设计,将服务功 能集中在一个辅助型社 区内旅游功能分区与项目设计(包括旅 游功能分区图与旅游项目设计图)
功能分区与项目设置的关系
• 通常是先功能分区,然后是具体项目的设 置;
• 一般每个分区确定之前,已经有相应的主 题形象定位(分区定位),据此进行项目 设置。
典型的空间布局模式
• 环自然风景点或娱乐中心布局; • 环旅馆布局; • 野营地式布局; • 社区-旅游吸引物综合体 ; • 三区结构布局模式; • 双核布局; • 组团式; • 多组团式。
社区-旅游吸引物综合体
建筑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研究
建筑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规模和数量的快速增长,人们对建筑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的研究和规划也越来越重视。
建筑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是设计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建筑的使用效率、舒适性和功能性。
本文将探讨建筑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的研究,并介绍一些相关案例。
功能分区是指将建筑内部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划分,使每个功能区域能够独立运作。
功能分区的合理规划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在居住建筑中,我们通常将客厅、卧室、厨房等功能区域进行划分,以满足居住者不同生活需求。
在办公建筑中,我们将工作区、会议室、休憩区等功能区域划分开来,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不同建筑的功能分区有其特殊要求,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建筑类型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划分。
空间布局是指建筑各功能分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布置。
合理的空间布局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还能够创造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例如,在居住建筑中,厨房通常与餐厅相连,以方便家庭成员的饮食需求。
沙发和电视通常放置在客厅中央,以便观看电视节目和与家人交流。
在办公建筑中,设计师通常将工作区域靠近窗户,以提供自然光线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提高员工的工作舒适性。
一个成功的建筑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离不开详细的规划和良好的设计。
设计师需要考虑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关系和流线,以确保建筑的使用效率和舒适性。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来实现建筑的节能和环保目标。
近年来,一些创新的建筑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的案例受到了广泛关注。
例如,某一高层办公大楼采用了开放式空间布局,将工作区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通过开放的设计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该建筑还设置了舒适的休憩区和娱乐设施,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这种创新的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建筑的使用需求,更是为了提供高品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引言旅游业是各国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地区发展和人口流动的重要推动力。
在旅游地的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的合理安排是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的概念、意义以及实际操作过程。
功能分区的概念与意义功能分区是根据旅游地的不同功能需求和特点,将旅游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拥有着独特的功能和定位。
旅游地的功能分区可以有效地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体验和管理效果。
常见的功能分区包括景点区、住宿区、商业区、休闲区等。
功能分区的意义在于:1.优化旅游资源利用:通过功能分区,可以更好地规划旅游资源的利用,使各个区域的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
2.提升旅游体验:不同的功能区域可以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高旅游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引导游客流动: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引导游客在旅游地内有序流动,减少拥挤和交通压力,提升游客的流畅度和满意度。
4.促进旅游产业发展:通过功能分区,可以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进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和协调发展。
空间布局的概念与要素考虑空间布局是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空间结构和布局进行合理的安排。
合理布局可以优化旅游地的空间效益,提升旅游地的形象和品质。
在空间布局过程中,以下要素需要被考虑:1.地理环境:考虑旅游地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水文、气候等,以确定最佳的空间布局方案。
2.交通便利性:旅游地的交通便利性对游客的流动和体验有着直接影响。
合理布局应考虑到交通节点的分布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
3.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资源的分布是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之一,区域应根据资源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划分和安排。
4.环境保护:在空间布局中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尽可能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的实践操作实际操作中,旅游地的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调研和协调。
旅游景区的区位选择与布局分区
河南白云山景区布局图
2.3 旅游景区功能分区
2.3.1旅游景区功能分区原则:
旅游景区的功能分区是为了找到该景区的资源优势, 确定其市场定位与发展战略,利于景区内部的经营,也 利于景区的管理。 在景区发展中,对景区进行必要的功能分区时,主 要遵循的分区原则有地貌景观与文化景观连续性原则; 行政区划原则,内部功能的一致性原则。除此之外,通 常还考虑交通便捷性原则,管理方便性原则等。 旅游景区功能分区的多少和每个区域面积的大小往 往依据旅游景区的具体情况而定,理想的分区应以总体 规划规定的功能作为依据。通常情况,大的规划区域一 般按照景观的类似性与地域的连续性进行分区,小的规 划区域一般按照景区功能要求的不同进行分区。
2.3.4
风景名胜区分区
我国各风景名胜区由于级别、大小、特点等的差别, 在组成部分上有所不同,但在功能分区上一般可以分为: 旅游接待区 游览观光区 休闲疗养区 商务服务区 行政管理区 加工工业区 龙门石窟
云南路南石林 黄果树瀑布
本章小结:
旅游景区进行正确的区位选择时需要依据一 定的方法理论,并且要考虑到资源条件、社会 经济、交通格局、社会要素、城镇依托关系等 因素的影响,在景区进行区位选择过程中,由 于景区类型、国情的差异,实践的方法有所不 同。 旅游景区布局和功能分区遵循各自不同的 原则,一线式布局、环核式布局、组合式布局 是景区布局最具代表性的布局模式。旅游景区 功能分区最常见的类型是对旅游度假区、国家 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进行相应的功能分区。
2.2.3 几种典型的布局实践
对于一个完整的旅游景区,其布局模式虽 然多种多样,但其基本要素相似 。 一线式布局
2.2.3.1 一线式布局
2.2.3.2 环核式布局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Chapter 4 旅游空间布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了解旅游规划空间布局有关理论;2.掌握旅游规划空间布局的原则、方法和主要模式。
4.1旅游地空间布局的内涵1.定义是通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分区划分,各区背景分析,确定次一级旅游区域的名称、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突破方向、规划设计以及项目选址,从而将旅游六要素的未来不同规划时段的状态,落实到合适的区域,并将空间部署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
2.旅游地空间布局的两个环节空间布局包括两大环节:功能分区和项目选址。
3.旅游地空间布局三个层次空间布局分成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4.2旅游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4.2.1 发展理论1.增长极理论(1)增长极理论的内涵增长极又称发展极或增长中心,最先是指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一组具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工业。
增长极理论认为,在地理空间上经济增长不是均匀发生的,而是以不同强度呈现点状分布,增长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引起周围地区经济增长。
增长中心不仅本身迅速发展,而且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
该理论最先用于解释工业部门的发展,后来逐渐用于区域研究和区域规划。
(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在对区域旅游进行发展布局时,将那些旅游资源价值大、区域条件好、社会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游地或旅游城镇作为旅游增长极来培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开发,并以此来带动其他旅游地、旅游点的发展。
简言之,就是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努力培养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借此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的发展。
也称为据点式开发。
2.梯度理论(1)梯度理论的内涵梯度是指事物的空间分布在一定方向上呈现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现象。
梯度理论认为,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辐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低梯度地区的发展,回程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Chapter 4旅行空间布局【学习目标】经过本章的学习,要修业生掌握:1.认识旅行规划空间布局有关理论;2.掌握旅行规划空间布局的原则、方法和主要模式。
旅行地空间布局的内涵旅行地空间布局的内涵(书P41)1.定义是经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行资源、旅行设备分区区分,各区背景剖析,确立次一级旅行地区的名称、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旅行功能、打破方向、规划设计以及项目选址,进而将旅行六因素的将来不一样规划时段的状态,落实到适合的地区,并将空间部署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
2.旅行地空间布局的两个环节空间布局包含两大环节:功能分区和项目选址。
3.旅行地空间布局三个层次空间布局分红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旅行空间布局的有关理论发展理论1.增加极理论( 1)增加极理论的内涵增加极又称发展极或增加中心,最初是指环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一组拥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工业。
增加极理论以为,在地理空间上经济增加不是平均发生的,而是以不一样强度体现点状散布,增加中心经过各样渠道惹起四周地区经济增加。
增加中心不单自己快速发展,并且经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余经济部门的增加。
该理论最初用于解说工业部门的发展,以后渐渐用于地区研究和地区规划。
( 2)在旅行规划中的应用在对地区旅行进行发展布局时,将那些旅行资源价值大、地区条件好、社会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行地或旅行城镇作为旅行增加极来培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要点开发,并以此来带动其余旅行地、旅行点的发展。
简言之,就是在地区旅行发展过程中,努力培养旅行发展的增加极,借此带动整个地区旅行的发展。
也称为据点式开发。
2.梯度理论( 1)梯度理论的内涵梯度是指事物的空间散布在必定方向上体现有规律的递加或递减现象。
梯度理论以为,极化效应,促进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涨,辐射效应在必定程度上促进低梯度地区的发展,回程效应截止低梯度地区的发展。
举例:北京,极化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上海,辐射效应大于极化效应。
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
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历史遗迹等特色而闻名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开发这些风景名胜区,对其进行功能分区是必要的。
功能分区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将整个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赋予不同的功能。
本文将讨论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的重要性、划分原则和常见的功能分区类型,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二、功能分区的重要性1.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对风景名胜区进行功能分区,可以使管理者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不同的功能分区可以有不同的管理措施和规定,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维护各个景点和设施。
同时,通过细化管理职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决策层面上的繁琐事务。
2. 提升游客体验功能分区可以根据游客需求和兴趣爱好来划定不同的活动空间。
比如,将观光路线与休闲娱乐设施分开,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功能分区也可以根据景点的特点来进行划分,使游客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风景名胜区的独特魅力。
3. 促进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
通过将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可以限制开发和人类干预的范围,保护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和原始性。
同时,合理规划不同功能区域的开发利用方式,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促进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功能分区的划分原则1. 特色与需求功能分区应根据风景名胜区所具有的特色和游客需求来进行划定。
例如,如果某个风景名胜区以山水画廊闻名,那么可以将其划分为观光区、拍摄区、休闲娱乐区等;如果某个风景名胜区以历史遗迹为主要特色,那么可以将其划分为文化遗址保护区、博物馆展示区、体验活动区等。
2. 空间布局与连通性功能分区应考虑到各个区域之间的空间布局和连通性。
不同的功能区域应该合理布置,使游客能够便捷地在各个区域之间移动。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的交通、道路和设施配套等问题。
3. 保护与开发功能分区应平衡保护和开发的关系。
一方面要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Chapter 4 旅游空间布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了解旅游规划空间布局有关理论;2.掌握旅游规划空间布局的原则、方法和主要模式..4.1旅游地空间布局的内涵1.定义是通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分区划分;各区背景分析;确定次一级旅游区域的名称、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突破方向、规划设计以及项目选址;从而将旅游六要素的未来不同规划时段的状态;落实到合适的区域;并将空间部署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2.旅游地空间布局的两个环节空间布局包括两大环节:功能分区和项目选址..3.旅游地空间布局三个层次空间布局分成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4.2旅游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4.2.1 发展理论1.增长极理论1增长极理论的内涵增长极又称发展极或增长中心;最先是指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一组具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工业..增长极理论认为;在地理空间上经济增长不是均匀发生的;而是以不同强度呈现点状分布;增长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引起周围地区经济增长..增长中心不仅本身迅速发展;而且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该理论最先用于解释工业部门的发展;后来逐渐用于区域研究和区域规划..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在对区域旅游进行发展布局时;将那些旅游资源价值大、区域条件好、社会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游地或旅游城镇作为旅游增长极来培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开发;并以此来带动其他旅游地、旅游点的发展..简言之;就是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努力培养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借此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的发展..也称为据点式开发..2.梯度理论1梯度理论的内涵梯度是指事物的空间分布在一定方向上呈现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现象..梯度理论认为;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辐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低梯度地区的发展;回程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举例:北京;极化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上海;辐射效应大于极化效应.. 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旅游发展的梯度是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递增或递减现象;其表现往往是由中心城市或重点旅游地向周围呈递减分布..这就要求我们在旅游规划布局时;考虑到旅游发展的梯度;遵循其发展规律..举例:桂林旅游发展的辐射效应;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阳朔旅游区的极化效应..3.点-轴系统模式1点-轴系统模式的内涵该理论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认为;在发展出去两点之间寻呼现居民点或城镇;由于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联系;两点之间继而建立交通线;在集聚因素的作用下;资源和经济设施继续在两点集中;并在沿线出现一些经济设施;交通线延伸..这种模式进一步发展;两点间的交通干线成为一个发展线;大量人口和经济单位往沿线集中;成为一个产业带;其交通支线也成为次一级发展轴..4.可持续发展理论核心就是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既满足当地人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的需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谐发展..核心是从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来考虑规划对象的整体布局;明确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考虑整个系统的优化配置..也即将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4.3空间布局原则及影响因素1.突出主体;以点带面即对增长极理论和点-轴模式的应用..资源特点、游览空间、使用功能和方向的一致性;结合游览方便、利于管理的原则;进行旅游空间布局..2.合理开发;加强保护空间布局必须有利于保护资源;使之能永续利用..3.适度分散;均衡布局空间布局过于集中;旅游活动就会超过环境承载力;出现负效应..所以;规划要适度分散..但是;同时要考虑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4.尊重习惯;科学冠名原则景区的命名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以山名、地名、景观特征、历史古迹等予以冠名;使旅游区繁杂的信息;浓缩于便于识别的名称;同时有利于旅游区形象的传播;但要注意禁忌..5.分工协作;烘托主题要考虑各个分区不同功能;使旅游区内部具有一定同一性;而各个旅游区之间具有差异性;从而形成自己的优势和主体;并以此为分工导向;配置该区的相关旅游设施和娱乐项目;并使各区的专业化发展服从于上一层次的总体方向即旅游地的发展方向..1.资源基础景区的旅游资源品位、丰度、集聚度是构成景区吸引力的首要条件 .. 2.经济特征经济特征包括收入、消费习性、区域经济状况以及企业关系;同业竞争行为..3.交通条件景区可进入性是衡量交通条件基本标准..4.市场范围市场范围大小是影响景区定位的又一个因素..5.城镇依托关系城镇依托关系涵盖有上述四种因素;但又是一个独立的影响要素..6.旅游点、旅游区、旅游地的空间分异旅游景区空间分异是由地形、地表物质、地下水等自然因素和社区历史、文化、习俗引起的载体的空间差异..旅游区划分和布局就是根据旅游景区环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自上而下的区域合并或自下而上的区域划分..因此;景区的空间定位主要依据就是旅游区空间的分异规律.. 4.4空间布局的方法1.国家森林公园根据分成:森林旅游区、生产经营区和管理、生活区..其中;森林旅游区又分为游览区、游乐区、修养区、接待服务区和生态保护区..生产经验区从事木材生产、林副产品等非森林旅游业的各种林业生产区域.. 2.自然保护区根据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三定”法1.定位明确位置1含义定位就是确定旅游功能区和旅游建设项目的位置2理论依据地理空间理论和经济区位论:空间分异规律P47..3定位方法根据旅游景区内地形、水体、地质、动植物等自然因素演化的突变区位;人类社会事件、历史遗存的聚集点位置;以及现代游乐活动的适宜性指向等诸多因素;进行旅游点、旅游项目定位..2.定性明确性质1含义定性就是对已经定位的旅游规划地域系统旅游地、旅游区、旅游点进行分类、命名、定功能、定级别;以明确各自特色、主题、功能和发展方向..2理论依据以旅游市场需求、旅游资源的性质和旅游活动适宜性位依据..3定性方法在命名分类工作完成后;要对各区的功能进一步阐述;这实际上就是功能分区..功能分区要遵循两大原则:一是资源和旅游活动适宜性原则;反映不同区域的区位和资源差异;二是一致性原则..总体上;功能分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功能区之间的差异性;二是功能区内部的形似性;三是旅游资源类型的相邻性..3.定量明确数值1含义定量是指确定旅游地域系统和旅游项目的位置、边界和占地面积..2有关要求在总体规划中;除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地等特殊的旅游地之外;一般不要求精确的界定各级、各类旅游地域系统和旅游项目的位置、边界和占地面积..对于旅游项目;只是象征性的标示在地图上..详细规划时;才精确地控制其位置和范围;确定各项目用地的控制性坐标和标高..4.5几种主要的空间布局模式1.同心圆空间布局模式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的困惑:核心保护区的保护与核心资源的开发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级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开展旅游活动及建设任何生产设施;保护区实验区内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依法履行审批手续;妥善处理保护区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2.社区-吸引物空间布局模式3.游憩区-保护区空间布局模式4.三区布局模式5.双核空间布局模式6.核式环布局模式7.环旅馆布局模式8.草原旅游布局模式9.山岳旅游区布局模式10.海滨旅游空间布局模式。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
娱乐区
自然保护区
图9.7 三区结构布局模式 11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7
区域旅游布局在中、微观上主要是旅游功能区科学安 排,内容有二:第一,为各功能区选定空间区位,第 二,对各功能区开展空间优化组合,形成系统的相互 促进的整体空间结构。此方面形成了一些布局模式:
⒈环自然风景点或娱乐中心布局
在自然风景魅力突出的旅游区,通过此布局模式能进 一步提高自然风景点的吸引力、布局重点 是娱乐,其 次是住宿。
4
三、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布局
㈠功能分区
图9.3 国家公园旅游模型,据甘恩1988
功能分区是旅游目的地规划管理的一项 重要技术方法,也是一项重要的规划内 容。功能分区是根据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景观质量等级和集聚状况、自然环境的 保护等级、游客利用的重要性与方式等 指标,对旅游目的地土地划分出各有侧 重的类型空间。一般认为功能分区模式 是美国景观建筑师Richard Forster于1973 年最早提出,他将国家公园以同心园模 式从里到外划分为核心保护区、游憩缓 图9.3 国家公园旅游模型,据甘恩1988 冲区和密集游憩区。加拿大国家公园较 广泛地采用了甘恩于1988年提出的五圈 层模式:重点资源保护区、荒野低利用 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服务社 区(见图9.3)。
2
一、旅游开发的区位选择
区位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是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两大 主题,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理性的区位选择,导致经济 活动在某一优势区位的聚集和扩散,在中观和宏观上 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现代区位论的区位决策目标不 仅包括生产者利润最大化,而且包括消费者的效用最 大化,同时区位论从微观的企业区位论发展到宏观区 位论——空间经济结构分析。旅游各要素及其集聚的 景观集合体在空间上分布是不平衡的,而旅游活动的 重要空间运动规律是旅游者受旅游吸引物的吸引产生 空间位移,形成旅游流。所以,旅游开发中针对目标 市场选择旅游开发区是一项重要工作。
第1章 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原则、内容与模式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威尔逊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三、理论基础
3.1 区位理论
3 区位理论的应用
应用于指导选择有利的开发建设中心,以构建优化的区域 空间布局结构。 应用于合理确定旅游中心地规模;既注重旅游地在一定程 度上集聚,充分享有规模效益,又要防止超过限度的过分集 聚,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应用于对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利用等多因子相互作用机 制的研究,揭示旅游业空间布局结构变迁的动因机制,为 区域旅游布局的集中与分散、旅游增长与区域平衡发展等 问题的合理解决提供决策依据。
三、影响旅游区空间布局的主要 因素
• (一)旅游资源分布 • (二)景区交通条件 • (三)游览线路设计 • (四)活动项目安排 • (五)配套设施建设 • (六)长远发展战略
三、理论基础
3.1 区位理论
1 核心思想
指因为地理上的靠近性而拥有的某些方面优势,这种 地理上的靠近性可以指交通便利、接近客源市场或其他方 面。
பைடு நூலகம்旅游基础设施的空间 布局与管理
旅 游 规 划 空间布局
第一章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第 一章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旅游地域结构和旅游 空间布局的内涵,掌握旅游空间布局的理论基 础和现实依据,掌握区域空间布局的原则和空 间布局的模式。
本章重点
➢ 旅游空间布局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 旅游空间布局的现实依据 ➢ 区域旅游空间布局的原则和主要模式
资料来源:吴人韦.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147.
聚类区划法
聚类区划法,又 称综合法或上升 区划法,是从小 的地域系统(旅 游点或村镇)入 手,逐渐合并为 数量较少的大区 域的方法。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旅游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中功能分区和区域布局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区域布局能够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提高游客的体验满意度,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一、功能分区的意义与原则功能分区是将旅游区域按照不同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组织旅游活动和管理旅游资源。
其主要意义在于:1、提高旅游体验质量通过将相似功能的区域集中在一起,游客能够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设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空间混乱,从而提高旅游体验的满意度。
2、优化资源配置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特点和开发潜力,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最优化配置。
3、保护环境与文化遗产将生态敏感区、文化遗产保护区等与游客活动区进行有效隔离,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和文化遗产的破坏。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功能分区,实现旅游区域内不同地区的协同发展,避免过度竞争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旅游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历史背景和旅游资源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分区方案。
2、主题突出原则每个功能分区应具有明确的主题和特色,避免功能模糊和主题不突出的问题。
3、动静分离原则将活动强度较大、噪音较高的区域(如游乐设施区)与安静休闲的区域(如疗养度假区)分开,以保证游客在不同区域都能获得相应的氛围和体验。
4、游客需求导向原则以游客的需求和行为习惯为出发点,合理安排功能分区,方便游客的游览、休息和消费。
二、常见的功能分区类型1、核心景区这是旅游目的地最具吸引力和标志性的区域,通常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或文化景观。
例如黄山的莲花峰、张家界的天门山等。
核心景区应重点保护,限制游客数量,以确保其生态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2、休闲度假区为游客提供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场所,通常包括温泉浴场、海滨沙滩、森林木屋等设施。
这些区域环境优美,氛围宁静,能够让游客摆脱日常的压力和疲惫。
旅游规划 旅游功能分区及布局
国家公园分区
公区制是国家公园管理的主要手段,用以保证 公园内的土地及自然资源保持在野生状态,把 人为设施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国家公园规划的核心是把公园作为科研与教育 中心,作为人与环境关系的课堂,对公园进行 保护性低密度的利用。 一般将国家公园分为3-5个不同的功能区,如生 态保护区、特殊景观区、历史文化区、中心区 和一般控制区。
Lue,Crompton,Fresenmai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出的几个
旅游布局模式
2沿途
2
3基地
4
3
4区域周游
1
旅游中心
1单一旅游地
5
5短途环游
双核布局模式
1974年Travis提出 “双核原则”。这种 方法为游客需求与自 然保护区之间提供了 一种商业纽带,通过 精心设计,服务集中 在一个辅助型社区内, 处于保护区的边缘
旅游发展的梯度
旅游发展的梯度是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 空间上呈递增或递减现象,其表现往往是 由旅游中心城市或重点向周围呈递减分布。 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种梯度进 行适度的布局。
增长极理论
所谓增长极,是指在不发达区域布若干个点,资 源、人口 向点上集聚,迅速形成体制、科技、人 力资本和其他资源的优势,使之成为不发达区域 的 “领头”和支柱。这样,既有发达地区梯度推 进的“线”的延伸,又有不发达地区培育增 长极 的“点”的支撑,以点线结合的双向互动,牵引 不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进而缩小区 际差距。
第四讲 旅游功能分区及 布局
旅游空间结构与布局
区域旅游规划进行空间结构的组织过程中, 涉及到规划区域本身的空间组织与其上一级 空间组织的关系分析以及其下的次级活动空 间的组织和设计。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是加强区域旅游系统 形成的地理工程之一,有利于进行全局与局 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关系的协调,并为构建 高效的空间组织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旅游目的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PPT文档共33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k you
旅游目的地功能分区与 空间布局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规划
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规划旅游度假区的用地类型虽然很多,但是在规划时,可以将它们按功能进行组团分区,每一个组团分区(地块)常被称为功能区。
正如动植物是由细胞组成一样,一个大的旅游度假区也是由若干功能地块和许多度假单元组成的。
世界上那些知名的旅游度假区,从开始建设到初具规模再到形成气候,一般都经历了10-20年的时间,有的甚至长达40、50年的形成时间。
一、核心理念:“服务社区——吸引物集聚体”美国冈恩提出了“旅游地功能分区”理论,核心概念是“服务社区——吸引物集聚体”。
他认为旅游度假区就是由两类功能组团(功能分区)和线状连接通道构成的,一类组团是服务社区,一类组团是吸引物集聚体,二者之间通过道路连接系统贯穿起来,整个旅游度假区与外界的连通是通过服务社区作为枢纽实现的。
服务社区一般规划在旅游度假区对外交通最便捷的地方,通常在旅游度假区的入口处。
对于吸引物集聚体的规划设计,冈恩提出了“3段论”概念,主张规划设计旅游景点时,应将该景点及其周围环境分成核心圈、中间地带以及外围地带来规划。
●核心圈是该旅游吸引物所在的地方。
●在核心圈的外围,必须设立不受破坏的中间地带,以便保护核心圈;中间地带可宽可窄,根据核心圈的规模大小而定,以符合保护缓冲地带的功能。
中间地带的设计与维护也会影响到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其设计以能衬托旅游吸引物为主,而不能喧宾夺主。
●外围地带是具有围墙功能的地带,是外界接近旅游吸引物的通道,对旅游者的接待服务以及当地居民的社区都坐落在外围地带内。
可以说支持该旅游吸引物的所有人事财务都集中于此。
用“3段论”概念来看旅游度假区的开发要比一提到开发就想到要设停车场、游乐区或是旅游地点更清楚。
二、具体分区要素我国学者对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进行了一定的总结,按功能将旅游度假区分为入口区、度假中心区、康体健身区、户外活动区、文娱活动区、度假别墅区、维修区,每个区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如下:1、入口区:接待、管理、停车、行李搬运、安全检查;2、度假中心区:信息中心、会议中心、商店、快餐厅、餐厅;3、康体健身区:运动场、游泳池、海滩、户外体育比赛场;4、户外活动区:通常是具有风景优美的环境、视点和游览步道;5、文娱活动区:厅、夜总会、酒吧、剧院和晚间娱乐场所;6、度假别墅区:安静区,不受噪声的影响,在视野开阔的风景优美区;7、维修区:储藏、机械、设备设施、工作人员住房。
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优质ppt]
2019/5/2持旅游资源的完整性; – 考虑行政范围的完整性。
2019/5/26
第二节 旅游地空间结构演变
旅游景点数量少,开发处于 独立阶段,域外联系松散; 区内路径系统薄弱,旅游流 向呈单向性。
豪华观光型 周 经济观光型 游
成本最小化
2019/5/26
(三)旅游线路的设计
1.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 突出主题原则 游程多样原则 合理搭配原则 机动灵活原则
2019/5/26
2.旅游线路设计的程序
(1)确定目标市场成本因素 (2)确定线路主要旅游景点 (3)设计若干备选线路方案 (4)选择最优旅游线路方案
1.集中性原则 旅游设施,采取相对集中的布局。
– 在开发方面,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 在经济方面,吸引游客滞留更长时间; – 在社会方面,有利于游客与居民的交流与沟通; – 在环境方面,有利于环境保护与控制。
2019/5/26
2.协调性原则 主要表现在处理旅游功能区之间、功能区内
部相互关系等方面。
2019/5/26
旅游景区数量增加,仍处于分 散状态; 旅游景区可达性加强,但各旅 游景区间的互通性仍然较弱,旅 游流向仍呈单向性。
旅游资源整合,旅游景区联系 加深;
旅游景区之间的通道进一步完 善,旅游圈形成。
新型旅游景区开发,旅游活 动空间范围得到拓展; 次旅游圈建立,缓解区域竞 争,形成更大的区域吸引力。
(一)旅游地功能分区的概念
依据旅游地的资源分布、土地利用、项目设计 等状况对区域空间的系统划分。
– 旅游区域:旅游资源分布、交通网络、城镇体系等 – 旅游区:用地安排,游览区、接待区、商业服务区等
旅游功能分区
景区功能分区与项目策划说明一、功能分区的说明1、功能分区的依据:功能分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涉及到不同学科和门类。
如城市功能分区、生态功能分区、甚至脑功能分区等从不同领域可以划分为多种功能分区类型。
景区功能分区有着与其他功能分区的共性,就是依托一定空间区域面积,营造不同属性与功能的区域结构,每个区域结构有着自己的个性与主题与其他分区加以区分。
岳麓山旅游区凭借着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从资源能提供并满足游客的你不同需求的角度出发,将其划分为六大区域,他们分别是:休闲度假区、祭祀朝觐区、教育旅游区、生态旅游区、保育区、生活服务区六大区域。
如下图所示:2、旅游分区的现状现在的岳麓山景区时作为风景名胜区来管理的,本来是具有比较优良的资源禀赋的,由于没有做好明确的功能分区与规划,使得景区的资源主题不够突出,优资源杂乱分布的感觉,导致游客游览过后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导致旅游地形象感知不强。
岳麓山与城市毗邻,自汉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千百年来游人不绝,因而名胜古迹遍布全山。
有古代四大书院之冠的岳麓书院(链接)。
还有有号称"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云麓宫、爱晚亭、白鹤泉、禹王碑、清风峡、望江阁、步虚岭、飞来石、自来钟、响鼓岭、蟒蛇洞、舍利塔、笑啼崖、穿石坡等,这些名胜古迹,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使游人流连忘返,琢磨玩味。
自唐以来,许多著名诗人,学者以及社会名流,都有称颂岳麓山的诗文,或在山中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由此可见,只要将旅游资源加以组合构成主题先鲜明的分区将会提高旅游资源的形象感知。
1、六大功能分区二、项目策划的说明项目策划师根据景区功能分区的主题特征和服务性质来规划和设计的,紧扣主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开展旅游活动项目,如地势、地理区位、气候环境、土壤性质等来回话和设计具有可行性的项目。
休闲度假区:滑草场:滑草是最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休闲健身运动,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奥地利,当地的人们酷爱滑雪,但因为季节关系夏天无雪可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类
7
资料类
8
(二)功能分区原则
1.集中性原则 旅游设施,采取相对集中的布局。
– 在开发方面,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 在经济方面,吸引游客滞留更长时间; – 在社会方面,有利于游客与居民的交流与沟通; – 在环境方面,有利于环境保护与控制。
资料类
9
2.协调性原则
主要表现在处理旅游功能区之间、功能区内部 相互关系等方面。
17
(二)双核布局模式
连接线 娱乐设施 自然保护区
特拉维斯(Travis)于
度 假
1974年提出;
城 镇
服务集中在辅助型
社区内
资料类
18
长 白 山 景 区 空 间 结 构
资料类
19
(三)环核式布局模式
餐饮
住宿
旅游核 心景区
购物Biblioteka 娱乐环核式布局模式
旅游接待、服务 设施以及娱乐项目 等环绕核心景观和 项目布局;
旅游景区数量增加,仍处于分 散状态; 旅游景区可达性加强,但各旅 游景区间的互通性仍然较弱,旅 游流向仍呈单向性。
资料类
13
旅游资源整合,旅游景区联系 加深;
旅游景区之间的通道进一步完 善,旅游圈形成。
新型旅游景区开发,旅游活 动空间范围得到拓展; 次旅游圈建立,缓解区域竞 争,形成更大的区域吸引力。
资料类
30
2.旅游线路设计的程序
(1)确定目标市场成本因素 (2)确定线路主要旅游景点 (3)设计若干备选线路方案 (4)选择最优旅游线路方案
资料类
31
资料类
14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布局
(一)三区结构布局模式
密集游憩区
游
憩 缓
核心保护区
冲
区
美国景观设计师理查 德·福斯特(Richard Forster),
1973年在对国家公园深 入调查后提出。
核心保护区、游憩缓 冲区、密集游憩区
资料类
15
自然保护地分区的三种基本模式
资料类
16
资料类
自 然 保 护 区 的 空 间 布 局
核通常为一个自 然景观。
资料类
20
资料类
21
(四)社区—吸引物综合体布局模式
旅游吸引物
线
路
旅
服务中心
游
吸
引
物
旅游吸引物
甘恩(Gunn)于 1965年提出;
旅 布局方式:
游
吸
旅游区中心,社
引 物
区服务中心;
外围,旅游吸引
物综合体;
之间交通连接。
资料类
22
九寨沟游客中心位置示意图
资料类
23
1心1核1带2片区(1112)
资料类
24
七星四廊一片区(741)
资料类
海上蓝色廊道、滨海金色廊道 山上绿色廊道、都市彩色廊道
25
资料类
26
三、旅游线路的优化设计
(一)旅游线路的界定
通俗层次 旅游区内游人参观游览的路线,等同于游览线路。 专业层次 旅游经营者或旅游管理机构向社会提供的产品。
资料类
27
处理好游赏空间和过渡空间的关系 给游客带来最大信息量 景物欣赏应有层次感和变化感 富有节奏和韵律,动静皆宜 减弱游线对环境的干扰
依据旅游地的资源分布、土地利用、项目设计等 状况对区域空间的系统划分。
– 旅游区域:旅游资源分布、交通网络、城镇体系等 – 旅游区:用地安排,游览区、接待区、商业服务区等
资料类
4
资料类
5
资料类
江 西 萍 乡 安 源 镇 景 区 规 划 之 功 能 分 区 图
6
森林公园的功能分区: 游览区:游览观光、服务设施 游乐区:游乐项目 狩猎区:狩猎场建设用地 野营区:野营、露宿、野炊 休、疗养区:休憩疗养 接待服务区:服务与配套设施 生态保护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公园生态 环境
– 功能区之间,需要特殊保护的;可受外界干扰的; – 功能区内部,设施、活动安排间的协调。
资料类
10
资料类
11
3.整体性原则
– 保持旅游资源的完整性; – 考虑行政范围的完整性。
资料类
12
第二节 旅游地空间结构演变
旅游景点数量少,开发处于 独立阶段,域外联系松散; 区内路径系统薄弱,旅游流 向呈单向性。
资料类
1
第七章 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地功能分区在不同类型旅游规 划中的区别
2.熟悉旅游地空间结构及其演化形态
3.掌握旅游地空间布局的主要模式
资料类
2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旅游地功能分区 第二节 旅游地空间结构演变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布局
资料类
3
第一节 旅游地功能分区
(一)旅游地功能分区的概念
资料类
28
(二)旅游线路的类型
1.空间跨度 2.属性组合
大中尺度旅游线路
小尺度旅游线路
满足最大化
逗 豪华度假型 留 经济度假型
豪华观光型 周 经济观光型 游
成本最小化
资料类
29
(三)旅游线路的设计
1.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 突出主题原则 游程多样原则 合理搭配原则 机动灵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