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 2016-18年真题汇总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百度文库

中考化学 2016-18年真题汇总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百度文库

1 我们周围的空气学生空气1.(2018河北,3,2分)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D.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2.(2018吉林,7,1分)“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药本身有毒,应该禁止施用农药B.有害气体和烟尘会对空气造成污染C.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造成酸雨D.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可以排放到江河里3.(2018山西,2,2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中既能支持燃烧又能供给呼吸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4.(2017山西,1,2分)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5.(2017甘肃兰州A,5,1分)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

下列气体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C.臭氧D.一氧化碳6.(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2,2分)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B.空气可用于工业制备氮气和氧气C.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7.(2016天津,2,2分)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8.(2016江西南昌,5,1分)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氮气D.可吸入颗粒物9.(2015山东菏泽,3,2分)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炼钢、用于化工生产等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D.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10.(2018陕西A,21,5分)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

回答问题。

中考化学专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空气

中考化学专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空气
积极植树造林
2.空气质量报告:
(1)主要内容: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
和状况。
(2)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SO2、CO、NO2、O3、可吸入 颗粒物、PM2.5。
6
3.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减少工业中、生活中的SO2、氮氧化物等的排放; ②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 用新能源。
(1)实验室制氧气,在常温下可采用过__氧__化__氢__(_或__H_2O_2_)_
和 二混氧合化来锰制(取或,Mn其O2)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室还能采用单独加热 的方法来制氧气,其
化学方程式是 。
高锰酸钾(或KMnO4)
(3)实验室还可采用加热 2和KMnO4K2MnO4+MnO2+O2↑ 的混合物来制氧气,其化学氯方酸程钾式(或是KCl。O3)
10
3.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主要用于 潜等水。、医疗急救 (2)支持燃烧:主要用于 炼钢等、。气焊及化工生产 4.氧气的危害: 各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氧气对人有有利的一面,但 也有有害的一面,如缓慢氧化会造成 钢铁、锈蚀
等。食物腐烂
11
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A.氮气B.二氧化碳C.稀有气体D.可吸入颗粒物
20
考点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例3】(2013广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易溶于水B.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 C.食物腐败不需要氧气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解析:氧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故A错误;在一定条件 下,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故B正确;食物腐败的 过程是食物中的有机物和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故C错 误;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不是三氧化 硫,故D错误。 答案:B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知识点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知识点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讲学)课标定位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4.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5.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会对现象进行观、记录,初步学会分析实验现象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空气成分的发现知识在线1、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其特里均独立发现并制得了氧气,但由于他们被传统的燃素说所束缚,并没有真正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2、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通过实验他最早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3、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有的资料翻译成瑞利)与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合作发现了在空气中存在着氩气。

几年后,拉姆赛等人又陆续发现了氦气、氖气、氙气等其他稀有气体。

知识拓展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他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

通过实验他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组成的、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考题再现【考题示例】二百多年前,第一个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舍勒B.拉瓦锡C.门捷列夫D.普利斯特里【答案】B【解析】二百多年前,科学家拉瓦锡用加热金属汞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本题选B。

知识点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在线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山东诗营市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20190115234

山东诗营市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20190115234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化学方程式梳理考点一空气的成分与用途1.空气的组成及含量(体积分数)2.主要气体的用途(1)氧气可 _________, _________,用于炼钢、气焊、化工等。

(2)氮气用于制硝酸和 _____ ;作 _______。

(3)稀有气体常用来制电光源;制造低温环境等。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氮肥保护气考点二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1.污染物: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包括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2.防治措施:大气质量监测;开发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种草等。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考点三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装置2.现象:有大量白烟 产生,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占集气瓶体积的 ____。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____ 。

1/54P+5O 2 2P 2O 51/5(1)反应物必须是易与氧气反应且反应后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

(2)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的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难溶于水。

(3)测量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小,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③没有等到集气瓶冷却就打开了弹簧夹。

考点四 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 _____;气味: _____ ;溶解性: _________;密度: _________;状态变化:降温时,变为 _____色液体或 _______固体。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比空气大淡蓝雪花状(1)木炭燃烧①现象不同点:在空气中, _________;在氧气中, _________;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发出红光发出白光放热,都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 +O 2_CO 22.化学性质(2)硫燃烧①现象不同点:在空气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氧气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化学知识点我们周围的空气备考复习-精选文档

中考化学知识点我们周围的空气备考复习-精选文档

2018届中考化学知识点我们周围的空气备考复习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为您推荐的2018届中考化学知识点我们周围的空气备考复习,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2018届中考化学知识点我们周围的空气备考复习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物质现象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磷产生大量白烟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河南省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

河南省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

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用 A 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 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 停止(合理即可) 。 (4)收集氧气可以选用 B或D (填字母)。
20.(2018·河南 23 题)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一个用 A 装置制取 O2 的化学方程式。
(2)B 和 C 装置均可制取 CO2,与 B 相比较,C 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可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开关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和滴加的量,从而 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3)用试管采用排空气法收集 H2 ,请在 D 处方框中画出装置图(只画 试管和导气管)。
14.(2015·河南 4 题)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黑色固体的是 (B)
A.木炭 B.铁丝 C.镁条 D.红磷
15.(2013·河南 17 题)氧气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 (1)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即可验证。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 沙的目的是什么? 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1.化合反应:(多变一)A+B+… C,如 H2+Cl2 2HCl。 2.氧化反应:物质与 氧气 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注意: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缓慢氧化为 化学变化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如动植 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
氧气
21%
①用作保护气(如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 腐、灯泡填充气、焊接金属等,化学性质 稳定) ②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①供给呼吸 ②支持燃烧(助燃性)
空气成分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和杂质

2018年中考化学第6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

2018年中考化学第6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

点燃 Fe3O4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2O2===== 白 光, (6)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发出______ 放热, 小水珠 生成 如果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__________ 浑浊 的气体。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
思 维 导 图
考试说明
思维导图
考点聚焦
第6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 点 聚 焦
考点1 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组成 氧气 1.78% 、________21% 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_______ 、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及杂质 ________0.94% 、_________0.03% 、 _____________0.03% 。
考试说明 思维导图 考点聚焦
5
第6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 (6)集气瓶底放一定量水的原因 ①避免红磷燃烧过程中掉落瓶底,炸裂集气瓶;②吸收 热量,使实验时间缩短;③吸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 染环境。 (7)常用装置的变形 装置优点: 装置密闭,无污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结果更准确 _______________ 。
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臭氧。空气质量级别划分为6级,
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考试说明 思维导图 考点聚焦
第6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4 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 味的气体,密度 无 色、____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 略大 ,________ 不易 溶于水。 比空气________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活泼 的气体,具有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________ 氧化 性。 ________ 白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发出________ 浑浊 的气体;化学方程 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

中考化学第2讲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中考化学第2讲    我们周围的空气
[物理性质可能会改变,如颗粒大小、状态等]
回首页
知识点5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总目录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 (1)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如食物在夏天比在冬天容 易变质。 (2)浓度: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如可燃物在氧气中 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3)接触面积:反应物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如煤粉 比煤块燃烧得更快。
√)
5.氧气化学性质活泼,能和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
回首页
知识点4
氧气的制取
总目录
(1)原理:根据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
制取氧气 。 [物理变化] (2)过程:
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
回首页
知识点5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总目录
1.催化剂 (1)概念: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特点:能加快或者减慢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 成物的质量;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 化学性质不发 生变化 ;同一种物质,可以是不同反应的催化剂。
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氧气的含量(或氧气的浓度) 。
回首页
小实验快速练
总目录
(3)集气瓶底部的液体是 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等) ,其作用 是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
(4)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该反应是 放热 (填“吸热”或 “放热”)反应。
回首页
小实验快速练
总目录
命题点2 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回首页
小实验快速练
总目录
(1)实验①的作用是 对比 ;实验③中的现象是 带火星 的木条复燃 ;对比实验①和③,得出的结论是 二氧化锰能加快 过氧化氢的分解 。

中考化学专题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中考化学专题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专题一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汽油的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

(2)伴随的现象: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常伴随形状、状态或大小的变化。

(3)微观实质: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仅是微粒间的间隔。

物理变化有四种常见的形式{形态的改变状态的改变(固、液、气)某些能力形式的变化(电能转化光能和热能)位置改变(从甲地移到乙地)2、化学变化(1)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如铁生锈、事物的腐败、蜡烛燃烧等。

(2)伴随现象: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伴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3)微观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变化中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知识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1)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3)微观解释:是由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分子)集体变现出来的性质。

2、化学性质(1)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毒性、腐蚀性、酸碱性、还原性、氧化性等。

(3)微观解释:构成物质的单个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就能表现出来。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气化学性质由原子或离子保持)知识点三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区别: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而物质变化是物质的运动形式,是一种状态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

如煤能燃烧就决定了煤可以做燃料,而煤在燃烧的过程中又表现出了煤具有可以燃烧这个性质。

课题2空气知识点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组成的测定(1)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拉瓦锡是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定量的方法测定空气成分的科学家)实验原理:2Hg+O2≜2HgO实验结论: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八全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1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八全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1

明晰催化剂的作用 讲: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等同于加快反应速率且不改变 化学反应的产率,明确“一变,二不变”。 练:链接“随堂演练”P24T5
④__2_H_g_O_=_=△_=_=__2_H_g_+__O_2↑___;
通电
⑤__2_H_2_O__=_=_=_=__2_H_2↑__+__O_2_↑___;
叶绿体
⑥__6_C_O_2+__6_H_2_O__=光_=_照=_=__C_6_H_12_O_6_+__6_O_2 _。
2.有氧气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_C_+__O_2 _=点=_燃=_=_C_O_2___;
伸入集气瓶内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A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 斜且要放一团棉花。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后再开始收集。 (3)使用装置A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要先撤导气管再停止加热。 (4)使用装置B制取气体,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伸入液面以下,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2)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光发生物理变化而不 是化学变化。
(3)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 (4)红磷燃烧生成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生成白烟是现 象,生成五氧化二磷是结论,注意描述现象与结论的不同。
明确氧气含量测定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讲: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误差分析大于五分之一与小于五分之一 的原因: 小于五分之一:①药品不足 ②装置漏气 ③未冷却至室温读数等。 大于五分之一:①未夹紧弹簧夹②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内太慢 等。 练:链接“聚焦淄博”P22T2
C+O2 =点=燃== CO2
红热 火星四射 黑色固体
3Fe+2O2=点=燃=Fe3O4
发出耀 眼白光
白色固体
2Mg+O2=点=燃=2MgO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

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自主梳理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在集气瓶口连接一个双孔胶塞,一孔插燃烧匙,另一孔插导管,并配上弹簧夹。

②检查气密性: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集气瓶外壁,如果在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③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④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⑤待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

②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而且上升至集气瓶体积的。

(3)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大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______________占78%___________________,占21%,稀有气体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________________。

3.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氧气可供给呼吸,在通常情况下,人吸入空气就可以了,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时,则需要纯氧;氧气可支持燃烧,如___________________、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要用到氧气。

2.氮气(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

2018中考化学知识点:我们周围的空气

2018中考化学知识点:我们周围的空气

2018中考化学知识点: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1、空气成分的发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考点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考点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混合,是混合物。

考点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考点5、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考点6、空气的污染及防治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考点7、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1、实验原理及方法: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2)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成功的关键: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讨论:(1)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

(2)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②瓶塞未塞紧,是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2018年贵州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2018年贵州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6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7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8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9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20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21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22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23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56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57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58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59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60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61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62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63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24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25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26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27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28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29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30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31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80页
下一页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81页

2018长沙中考化学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PPT课件(3份) 人教版优质课件

2018长沙中考化学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PPT课件(3份) 人教版优质课件

4.(2015 长沙7题 3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 是( D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C. 把打磨过的铝片浸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
出,铝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D. 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拓展训练
1.(2017广益实验模拟)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 是( A ) A.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B. 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红色固体变黑色 C.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红磷的替代品应满足的条件
(1) 可燃物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2)在空气中燃烧时只能与氧气 反应 (3)燃烧时生成固体,或生成的 气体易被溶液吸收(如CO2能被 NaOH溶液吸收)
三者必须 同时满足 才能得出 实验结论
3. 实验装置
实验视频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4. 反应原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_P _+ _5 _O __2_点 __燃 ___2_P _2O __5_。
【易错易混点】1. 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 的原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较少。如铁丝在空气中 红热,但是在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 “烟”和“雾”的区别:“烟”为固态小颗粒,如红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雾”为液态小液滴, 如打开浓盐酸的瓶塞,能观察到白雾。 3. 实验现象的描述: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感 觉器官感知到的,不能描述生成物的名称,实验结论指 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2. (2017 长沙 2题 3分)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

《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轮复习》一、教材分析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气体这一类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空气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同时,本节内容也承担着相应方法教育的重要使命,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1)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方法学习的重要作用,即学会从性质不同的混合物中测定某一成分的含量,利用这一科学探究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化学问题,以及科学认识和控制误差的意识。

(2)分离液态空气这部分知识充分体现了方法教育的意义。

在进一步强化物质分类观的同时,培养学生分离提纯混合物可以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思想。

三、设计思路由于复习内容较多,虽然本课的重难点都能突破,但是对于学生本身的难点,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分化。

我们学生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设计了让学生进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但是时间较紧。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

【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

【科学探究与实践】尝试探究空气中气体的组成,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空气组成的探讨培养抽象思维及推理能力。

五、教学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六、教学难点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原理及分析课本中装置可能产生的测定误差的原因。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1、明确本节课复习内容复习目标2、出示复习提纲,要求学生根据提纲小组内交流,初步掌握基础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知识。

(1)空气有哪些成分组成?各成分体积占多少(主要记忆氧气氮气的体积分数)?氮气,稀有气体有什么性质?各有什么用途?(2)关注空气质量,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包括什么?防治空气污染有哪些措施?(3)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是什么?为确保试验成功,应注意哪些事项?(4)氧气有什么性质?说出铁、炭、磷、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小红在峨眉山旅游到达金顶时,感觉身体不适,可能发生了“高原反应”,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稀薄,不能给人体提供足量的
A.二氧化碳B.氧气
C.氮气D.稀有气体
2.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④由于稀有气体很不活泼,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3. 下列物质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
4.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
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5. 关于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中的氧气也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的液态和固态都是淡蓝色的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D.在高山上出现高山反应是因为高山上没有氧气
6. 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少量水)。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
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
7. 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B.蜡烛C.硫粉D.红磷8. 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NH
3+HCl═NH
4
Cl
B.2NaHCO
3Na
2
CO
3
+H
2
O+CO
2

C.Cl
2+2KI═2KCl+I
2
D.MgCl
2+2NaOH═2NaCl+Mg(OH)
2

9. 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氯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下列是反应过程中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坐标图,其中合理的是( )
A.B.C.D.
10. 15%的H
2O
2
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
2
.实验室欲利用
15%的H
2O
2
溶液制取O
2
,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
A.B.C.D.
二、实验题
1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利用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时(如图),发现个现象: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后,进入氧气瓶中水的体积分数仍然小于1/5。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不准确呢?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作了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木炭取的量过少;
乙同学:可能是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探究一)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有残留的黑色固体,都认为____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查阅资料)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高达14.0%,8.0%和16.0%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讨论
①将足量木炭点燃,迅
速插入集气瓶中
_____
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
气瓶中的氧气
②待装置冷却后,将燃
着的________(填“棉
花”或蜡烛)再伸入集气
瓶中
_____
(实验反思)小明从木炭燃烧产物的角度猜想还可能是生成了_____导致测量结果小于1/5;于是用注射器抽取集气瓶内的气体做了图2所示的实验,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该现象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实验中没有观察到氧化铜粉末变红的原因可能是_____
(拓展迁移)若要测量“水上步行球”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利用图3装置,若集气瓶中收集的“水上步行球”内空气样品的体积为500mL,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后,打开止水夹后量筒中的水流入集气瓶中5mL,
则球内空气中CO
2
的体积含量是_____
12. 红磷、白磷、木炭、镁条几种物质,哪种更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小明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红磷暗红色固体、着火点240°C;白磷蜡状固体,有毒,着火点40°C。

②镁条可以与空气中多种物质反应,如N
2、CO
2
等。

(探究过程)如图所示,按照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红磷、白磷探究实验小明认为应选用红磷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___。

(2)若改为木炭,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不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

(3)若改为镁条,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观察到水倒吸入集气瓶大于1/5.影响结果的原因是_____。

(探究结论)几种物质中,红磷是最适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3. 化学小组围绕“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及产物”的进行了相应的探究活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1:取直径0.20mm,含碳0.1%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零星火星
“火星四射”与铁丝含
碳量的关系是_____。

实验2:取直径_____mm,含碳
0.3%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活动2: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铁?
资料:①铁粉是黑色或灰黑色粉末。

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具有磁性。

②铁、四氧化三铁均能溶于稀盐酸(即:铁+盐酸→氯化亚铁+氢气;四氧化三铁+盐酸→氯化铁+氯化亚铁+水)
③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小明质疑小刚用磁铁来检验黑色固体是否含有铁的方案,其理由是_____;同学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
一定量_____,放置一段时间。

_____ 黑色固体中含有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