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中生物新教材浙科版必修第一册教案:第3章 第2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 (含解析)
【新教材】3.2酶是生物催化剂导学案-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三章细胞代谢第二节酶是生物催化剂导学案1.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描述酶的发现过程,举例说明酶是生物催化剂,说明酶的催化活性极高,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任何生物(除病毒)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有共同的起源,自然界的生命可以说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善待生命,保护护生命,维系地球学习目标确定2.学习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酶是生物催化剂,说明酶的催化活性极高,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2.教学难点: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温顾知新】课前完成生物区别与非生物的根本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陈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有序地化学反应的总称。
ATP为生物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能量来源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重、难点突破一、酶思考1:代谢的概念?活动1:主要是研究细胞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的变化。
思考2:酶是如何被发现的?思考3:酶的定义:来源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和化学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4:酶催化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5:酶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6:酶的催化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7:酶的特性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性练习】1.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新教材】3.2酶是生物催化剂教学设计-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三章细胞代谢第二节酶是生物催化剂该部分内容是细胞中发生化学反应,也即代谢部分的主要内容,涉及到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相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其中ATP和酶是细胞代谢的基础物质,在此基础上进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讲解。
是必修一的重点章节。
描述酶的发现过程,举例说明酶是生物催化剂,说明酶的催化活性极高,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任何生物(除病毒)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有共同的起源,自然界的生命可以说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善待生命,保护护生命,维系地球1.教学重点:酶是生物催化剂,说明酶的催化活性极高,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2.教学难点: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PPT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的活动 1通过PPT展示,介绍什么是新陈代谢学的活动1观察,记录教师活动 2PPT展示新陈代谢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改变,那物质变化过程中必然需要一种催化剂--酶,酶的发现历史的介绍学生活动2阅读,记录教师活动 3提问:什么是酶,有什么作用?学的活动 3 分析,讨论教的活动4PPT展示酶的催化原理学的活动4自己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教的活动 5PPT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影响酶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学的活动5回答,观察,书写教的活动 6通过PPT展示,酶相对比于无机催化剂来说,其特性是什么?学的活动6观察、阅读、学习和记录教的活动7实验演示:酶的催化特性学的活动7观察、阅读、学习和记录,自己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教的活动8 针对性练习学的活动8观察、回答本部分内容与代谢密切相关,相对较为抽象,需要用更形象生动的实例进行讲解,但酶物质本身在学习了蛋白质和核酸的基础上,只是简单介绍,没有进行太深奥的讲解,对学生的记忆能力没有太多压力。
主要是影响因素对酶作用的影响相对稍显难度。
3.2酶是生物催化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3)测试评价:通过课堂小测试或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和错误观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2.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反思: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2)自我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3)自我改进:让学生根据自我评价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部分学生依赖老师讲解,缺乏自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2.实验操作不规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课堂氛围不够活跃: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沉默,缺乏主动参与和提问的意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自主学习指导:通过设计预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正,对正确的答案给予肯定。
(2)作业点评:在课堂或微信群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作业反馈:及时将作业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3.学生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酶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掌握不同条件下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酶是生物催化剂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高中生物浙科版(新课标)】

无机
催化剂
酶
二、讲授新课
资料分析
无机催化剂既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淀粉水解。 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但不能催化脂肪、淀粉等的水解。 口腔里有唾液淀粉酶,可塞进牙缝里的肉丝两天后还没被消化。 由上述资料大胆的提出问题,作出你的假设。
(二)酶的比,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二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酶的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作用:催化作用
对照原则 3.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自变量 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二、讲授新课
(二)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 实验数据表明,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 mL
2 mL
2 mL
2 mL
沸水浴1分钟
无砖红 色沉淀
无砖红 色沉淀
砖红色 沉淀
无砖红 色沉淀
(二)酶的特性
二、讲授新课
实验结论: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对蔗糖则不起催化作用。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 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二、讲授新课
(二)酶的特性 2.酶具有专一性
作出假设:酶具有专一性。
背景知识:淀粉 酶 麦芽糖 蔗糖 酶 葡萄糖 + 果糖
(还原糖)
(还原糖)
二、讲授新课
(二)酶的特性
实施实验,得出结果:
底物2 mL 处理液2 mL 反应条件 斐林试剂
溶液颜色
1
2
3
4
3%淀粉 3%蔗糖 3%淀粉
3%蔗糖
蒸馏水 蒸馏水 2%淀粉酶 2%淀粉酶
3.2酶是生物催化剂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思考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解答疑问: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在拓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如设计基于酶的实验方案,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酶的定义、分类、作用机理等,结合实际例子解释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探讨酶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的原因,并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条件下的洗涤效果。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和引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思考酶的特性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分享阅读心得,对学生的感悟和疑问给予回应。
-创新思维:评价学生的设计方案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指导学生如何结合酶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具体反馈内容包括:
1.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的地方,给出具体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集中讲解,澄清误区。
-整理与本节课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料,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学习。
-准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的学习平台,发布3.2酶是生物催化剂的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和预习指导文档,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酶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机理,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酶与一般催化剂有何不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第2节-酶是生物催化剂高中生物必修一浙科版

例3-6 酶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图为适宜温度下, 对人体内两种酶作用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 从2逐步上升到8的过程中,酶Ⅱ活性逐步增强B.不同酶对 的耐受范围不同C.酶Ⅰ、酶Ⅱ可以分别对应人体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D.在一种酶的最适 下,另一种酶可能失活
【解析】列表分析逐项解疑惑
分析
判断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 ,主要在细胞核(真核细胞)中合成
A错误
酶具有催化作用,不起调节作用
B错误
所有的酶都含有C、、、,部分酶含有
C错误
酶只能在细胞内产生,但酶在细胞内、细胞外等适宜条件下均可发挥作用
D正确
例1-2 (2024·浙江衢州检测)如图表示某种酶的催化反应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反应物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反应速度加快,但酶分子本身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空间结构改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酶将完全失去活性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B错误。
知识点4 与酶有关的曲线解读
例4-9 在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和等量的淀粉酶溶液,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均低于最适温度)反应,产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学会了吗丨变式题】
1.[变情境丨制茶工艺]中国制茶工艺源远流长。红茶制作包括萎凋、揉捻、发酵、高温干燥等工序,期间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生成适量茶黄素是红茶风味形成的关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接触B.发酵时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维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C.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不会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D.高温灭活多酚氧化酶可以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精品课件 第3章 细胞的代谢 第2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

三、酶的催化功能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1.专一性:由于酶分子的结构只适合与一种或者一类分子结 合,所以一种酶只能催化 一种 底物或者 少数几种 相似 底物的反应。例如,蔗糖酶只能催化 蔗糖 的水解,不能催 化麦芽糖的水解。 2.高效性:由于酶通过与底物分子结合,使化学反应极易进行, 所以反应效率极高。这是由于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探究酶催化的高效性
(1)实验原理
①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式为
2H2O2
2H2O+O2。
②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2)实验过程
项目 H2O2溶液 鸡肝匀浆 MnO2 气泡产生速率
试管 1号
3 mL 3滴
— 快
2号 3 mL
— 少许 相对较慢
(3)实验结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 率高,酶的高效性保证了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某同学为探究酶的专一性,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试管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质量分数为 液/mL
2%的蔗糖溶
3
—3
—3
—
质量分数为 液/mL
1%的淀粉溶
—
3
—3
—3
新鲜唾液/mL
——1 1 ——
蔗糖酶溶液/mL
————1 1
本尼迪特试剂/mL
222222
A.1、2号试管应各滴加1 mL蒸馏水 B.4、6号试管可换用碘-碘化钾溶液作为检测试剂 C.所有试管应置于37 ℃热水浴中保温 D.1、2号试管用于检验淀粉、蔗糖能否与检测试剂发生反 应 答案:B
A.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种类 B.淀粉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 C.保温15 min的步骤是多余的 D.实验结论是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C
新教材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3.2酶是生物催化剂 教学课件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析:蔗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项错误;由图可知,蔗糖被蔗糖 酶水解成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B项正确;由图可知,蔗糖酶能 与蔗糖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进而催化蔗糖水解,但不能与麦芽 糖结合,因而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所以该示意图能体现蔗糖酶催 化作用的专一性,同时也说明底物与酶能否结合与底物的结构有 关,C、D两项正确。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 表示4支
试管,①~⑦表示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 )
步骤 a
b
c
d
① 淀粉溶液 2 mL
蔗糖溶液 2 mL
唾液淀粉酶 唾液淀粉酶 溶液2 mL 溶液2 mL
② 37 ℃温水中水浴加热10 min
③ 将c倒入a,将d倒入b ④ 37 ℃温水中水浴加热10 min ⑤ 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溶液2 mL ⑥ 37 ℃恒温水浴2 min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应用
1.(2019浙江4月选考)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
所示:
步骤 基本过程
试管A
试管B
1 加入2%过氧化氢溶液
3 mL
3 mL
2 加入马铃薯匀浆
少许
—
3 加入二氧化锰
—
少许
4 检测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实验的可变因素是催化剂的种类
B.可用产生气泡的速率作检测指标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酶催化的特性
某学习小组以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实验材料,进行与
酶特性有关的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甲表示反应前的状态,
高中生物 《酶》教案 浙科版必修1

必修1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三节酶
一、教学目标:
1、简述酶的概念
2、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认同像酶发现过程那样,科学是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观点。
3、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感受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4、举例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酶的概念、本质、作用和特性。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七、板书: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二节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一、扩散: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二、渗透: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1、红细胞涨破、皱缩实验
2、成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的实验
三、
被动转运
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否否
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是否
主动转运低浓度—高浓度是是
胞吞和胞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八、作业设计。
新教材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酶的概念及专一性和高效性含答案

第二节酶是生物催化剂课程目标第1课时酶的概念及专一性和高效性知识点一酶的发现与酶的本质1.酶的发现过程(1)18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说明了__胃液中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__。
(2)19世纪50年代:巴斯德提出酒精发酵是__酵母菌代谢活动__的结果,李比希则认为,__酒精发酵__仅仅是一种化学反应,与酵母菌的活动无关,最多只需要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参与而已。
(3)1897年:德国的毕希纳证明促使酒精发酵的是__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酶__,而不是__酵母菌本身__。
(4)1926年:美国的萨姆纳得到__脲酶__结晶后,证明酶的本质是__蛋白质__。
(5)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发现极少数特殊的酶是__RNA__。
2.酶的本质绝大多数酶是__蛋白质__;少数的酶是__RNA__,我们称这一类酶是__核酶__。
小思考:(1)酶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一定会出现紫色吗?(2)酶的基本单位一定是氨基酸吗?【答案】(1)不一定,少数酶是RNA。
(2)不一定,少数酶是RNA,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知识点二酶是生物催化剂1.酶与底物结合,形成__酶-底物复合物__,然后这个复合物发生一定的__形状__变化,使底物变成产物,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分子又__恢复原状__。
2.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性:促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本身却不发生__化学__变化。
3.酶的作用是__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__,使得化学反应加快。
4.酶作用的强弱用__酶活性__表示。
知识点三酶的特性1.酶的催化活性极高:由于酶通过与底物分子结合,使化学反应极易进行,所以反应效率__极高__。
2.酶有专一性:由于酶分子的结构只适合与一种或是一类分子结合,所以一种酶只能催化__一种__底物或__少数几种__相似底物的反应。
3.酶的催化作用受多种条件的影响:pH、__温度__和某些化合物等都能影响酶的作用。
酶通常在一定pH范围内才能起作用,而且在某一pH下作用__最强__。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酶》教案-新版

第三节酶
【教材内容与地位】
《酶》选自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三节,第三章紧紧围绕细胞的代谢展开,而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酶的本质、作用及特征。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们已经在化学课堂中学习了无机催化剂,蛋白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学科基础。
同时酶与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细胞的衰老及凋亡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能够简述酶的概念,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和参加探究活动,结合教师讲解,能够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教学重点】
酶的本质、作用及特征。
【教学难点】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及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角度分析,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即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空间想象思维也得到了初步发展,对新知识的接受力和理解程度都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同时,他们已经有了相关内容的知识储备,这为本堂课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内在前提。
【课型与课时安排】
本节课为新课教授,安排一课时,计45分钟。
【教学过程】。
2021版高中生物新教材浙科版必修第一册教案:第3章 第2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 (含解析)

第二节酶是生物催化剂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
2.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基于对酶的探索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实现核心素养达成。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通过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厘清探究实验的思路与流程。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一、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1.小资料酶的发现历程(1)意大利的科学家斯帕兰扎尼通过实验证实胃液中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
在此以后,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动物的消化系统能分泌多种分解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物质。
(2)巴斯德的实验研究证实,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量与活酵母菌的繁殖量成正比,他认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结果。
与巴斯德同时代的李比希则认为,酒精发酵仅仅是一种化学反应,与酵母菌的活动无关。
(3)毕希纳证明,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酵母菌细胞本身。
这种物质后来被称为“酶”。
(4)美国的萨姆纳得到脲酶结晶后,才明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到目前为止,已经分离得到的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
(5)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又发现极少数特殊的酶是RNA,我们称这一类酶为核酶。
2.酶的概念与作用(1)酶的概念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生物催化剂,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2)酶是生物催化剂的原因具有促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而本身却不发生化学变化的特点。
(3)酶催化作用的机理受酶催化而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称为底物。
酶能催化底物分子发生反应,是因为酶分子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能和底物分子结合。
酶促使两个氨基酸结合形成二肽。
这个反应的过程是: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这个复合物会发生一定的形状变化,使底物变成产物(二肽),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分子又恢复原状,可以重新与底物结合,继续下一轮的反应。
(4)酶的活性与表示方法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
酶活性一般是指单位时间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