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的传播知识点
声音传播的原理知识点总结
声音传播的原理知识点总结声音是通过空气等介质的振动传播的,它是一种机械波。
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介质的特性和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原理需要了解和掌握。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物体上的分子也跟随振动,从而产生了一个机械波,即声波。
声波通过空气中的分子传播,最终形成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能量实现的。
当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后,声波会使空气分子发生振动,分子之间会相互碰撞,把振动传递给周围的分子,从而使声波传播。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介质的性质和温度的影响。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在其他介质中,如水和固体,声音的传播速度通常比在空气中更快。
四、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传播是以波的形式进行的,具有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2. 声音是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所以在真空中是无法传播的。
3. 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分子的振动实现,介质的密度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4. 声音的传播会受到障碍物的影响,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五、声音的频率和响度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一般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
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
声音的响度与声音源的强度和距离有关。
六、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即声音从障碍物上反射回来。
反射的角度等于入射角度。
而当声音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声音改变传播方向。
根据斯涅尔定律,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满足一定的关系。
七、声音的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在障碍物的边缘产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这就是衍射。
较低频率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衍射效应更为明显,而高频声音的衍射效应较小。
八、声音的吸收当声音传播到介质中时,介质中的分子会吸收一部分声音的能量,使声音逐渐减弱。
物理中的声音传播知识点
物理中的声音传播知识点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理解声音产生、传播和影响的机制至关重要。
以下是物理中与声音传播相关的知识点:一、声音的定义和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液体或固体)的传播而使人耳产生听觉上的感觉。
声音的特性包括频率、振动、波长、速度和声强。
二、声音传播的媒介声音能在不同的媒介中传播,主要媒介是气体(如空气)和固体(如地面、建筑物)。
在固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较快,而在气体中速度相对较慢。
三、声音的传播方式1. 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声源振动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受到扰动,形成纵波,沿着声源周围的各个方向传播。
当波传播到达人耳时,耳膜会因空气压力的变化而振动,从而产生听觉感受。
2. 固体中的声音传播:声波能够通过固体中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
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快,因为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
3. 液体中的声音传播:液体中的声波传播方式与固体类似,液体中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固体较小,因此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较慢。
四、声音的频率和波长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人耳能够听到20Hz到20,000Hz范围内的声音。
波长是声波传播一周期所占据的距离,它与频率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五、声音的速度声音的速度在不同的媒介中有所差异。
在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通常比在空气中更快。
六、共振和声音传播共振是指在特定频率下,振动系统对外界振荡源的共振现象。
共振可以放大声音的媒介,因此在声学设备和乐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共振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关。
七、声音的衍射和干涉衍射是声波绕过障碍物传播的现象。
当声波穿过一个小孔、绕过障碍物或通过一个缝隙时,会发生衍射。
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产生的波纹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或消弱声音。
八、声音的吸收和反射当声波遇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声能会被物体吸收,一部分会被反射。
声音的传播与声音的特性(物理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与声音的特性(物理知识点)声音是一种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它通过介质的震动传播而成为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声音的传播方式以及声音的特性。
一、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在常见的介质中传播,包括空气、水和固体等。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
声音的传播方式主要分为三种:空气传导、固体传导和空气传播。
1. 空气传导空气传导是指声音通过空气分子之间的传递来进行传播的方式。
当发声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随之振动,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将声波传递出去。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具有一定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等因素。
2. 固体传导固体传导是指声音通过固体介质中的分子振动来进行传播的方式。
当声波遇到固体界面时,会引起相邻分子之间的振动,进而将声波从一个固体传导到另一个固体。
固体传导的声音传播速度比空气传导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因为固体的密度通常比空气高,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更强。
3.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指声音通过空气中的浓度、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变化来进行传播的方式。
声音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通过空气的密度差异来传播,例如声音的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二、声音的特性声音除了具有传播方式外,还有一些独特的特性,下面我们将介绍声音的频率、振幅和声速。
1.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的振动周期数,单位为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就越高;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就越低。
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为20Hz到20kHz,不同的动物和物体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
2. 振幅声音的振幅是指声波振动的最大幅度,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响度或音量。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就越轻柔。
振幅的单位为分贝(dB),通常用来表示声音的强度。
3. 声速声速是指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的介质中声速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3米/秒;在水中,声速约为1482米/秒;在固体中,声速则会更高一些。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1、声音的发生:(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发声体能够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气体、液体、固体作介质,通过声波形式传播(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4)、声速跟介质种类、介质温度相关。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三个阶段发声体介质耳朵(振动发声)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接收到声波引起听觉)声音特性(1)、音调:声音高低叫音调音调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大小与发声体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相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音色: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不同。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2)、噪声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3)、噪声的控制: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2)、声波传递能量声能传递信息: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下大雨;用声呐能够帮渔民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来确定位置和距离、水手能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距离;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前一段时间病人心、肺的状况;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B“超探病声波传递能量: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垢迹、清洗精细的机械、、;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回声声音(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2)、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3)、回声利用:增强原声、测距离。
声知识点
声音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
声波实际上是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通过周围物质(通常叫做介质)传播出去。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V固>V液>V气。
声音在15℃干燥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发射回来形成了回声。
区别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到达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这就要求发出声音的人最少要离障碍物17米远。
二、声音的特征1、音调:声音的高低(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
(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4)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2)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1)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2)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即组合频率)。
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的含义:物理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响度的单位:分贝(dB)}大于90dB,会破坏听力;大于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大于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40dB左右,正常交谈;20dB左右,安静。
3、控制噪声(1)人听到声音的途径: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声源发生处)——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声音的传播过程)——引起鼓膜的振动(人耳)(2)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空调外机减震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轻轨两旁的隔音板);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如工人佩戴的防噪耳机)。
声音的传播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知识点
一、声音传播的条件。
1. 介质。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例如,我们在空气中能听到声音,在水中也能听到声音(如在游泳池中能听到岸上人的呼喊声),而且把耳朵贴在桌子上能听到更清晰的敲击声,这表明固体也能传声。
- 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表明,随着玻璃罩内空气逐渐被抽出,听到的闹钟铃声越来越小,当玻璃罩内接近真空时,几乎听不到铃声了。
这一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二、声音传播的速度。
1. 影响因素。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例如,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约为520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15℃时)。
- 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例如,空气温度升高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增大。
2. 计算。
- 根据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如果知道声音传播的路程和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声音传播的速度;反之,如果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时间,也能计算出传播的路程(s=vt),或者知道路程和速度计算出传播时间(t = s/v)。
例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v = 340m/s,传播时间t=2s,那么传播的路程s = vt=340×2 = 680m。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讲解)
第一章声现象一、知识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物理声音的知识点
物理声音的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振”字,一定不要写成“震”!2.振动停止时,发声停止,但是此前发出的声音依然向远处传播,直到能量耗尽。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但是声音能够被人听到却需要很多条件:要有声源,要有传声介质,响度要达到一定程度,频率要在人耳能听到的范围之内(20Hz-20000Hz)。
4.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声音也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一般情况下声速满足V固大于V液大于V气,要注意有例外,比如软木中的声速接近于空气中的声速。
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5.本章有两个最重要最常考的实验:一是“真空罩中的闹钟或者手机铃声”;二是“音叉弹开乒乓球实验”。
这里说明一下:首先:“真空罩中的闹钟或者手机铃声”实验是“实验事实+科学推理”!因为我们无法做到绝对的真空,所以最后一步“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只能通过科学推理得出。
其次:“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只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罩中的手机铃声”可以说明两点:(1)“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2)不断抽气过程中,声音的响度变小,但是音调不变!关于“音叉弹开乒乓球实验”,要知道,其作用可以用来得到两个结论:“验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者都用到了一个很重要且常用的科学方法——“转换法”!前者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了乒乓球放大了的振动;后者是把响度大小转换成了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6.人耳听到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也就是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在17m以上时,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得原声加强!7.一定要注意“回声测距”及其类似题(激光测距),由于需要测量的是单程距离,而试题中给出的往往是双程的总时间,所以,当声速与时间相乘时,得到的是双程距离,所以要求出单程距离,则必须除以2。
声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知识点
声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知识点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发声体产生的。
(2)声是以的形式向外传播.(3)声音的传播靠,真空能传声,在月球上不能直接交谈,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近没有。
(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5)利用回声测量距离:S=
2、声音的三要素(1)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跟发声体的有关,声源与听者之间的有关系。
(3)音色: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的。
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处减弱;在减弱;在处减弱
4、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万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Hz,人耳听觉范围万Hz—Hz
5、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传播介质;(2)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在真空中速度C= m/s=3×105km/s。
6、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于入射角。
7、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和物大小;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③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
8、实像和虚像:(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实像一定是立的,能用光屏接承。
(2)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线的会聚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承。
9、光的折射规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光线在空气中角于光线在其他介质的角(空大)。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八年级物理声学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声学知识点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
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知识点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声音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
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变弱或者消失。
说明声音能在空气里传播。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会听到其他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发生振动。
再将音叉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水里传播。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6、玩“土电话”的时候,声音能够通过线绳传播。
“土电话”运用的是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
7、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经由过程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流传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在流传的过程中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
8、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这是为什么?太空中没有空气等物质,是真空的,而声音需要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才能传播,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9、声音的传播记录表听到的声音鼓声抓挠桌面的声音土电话的声音水中发声物体的声音传播声音的物质氛围(气体)桌面(固体)线绳(固体)。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讲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无线电
(3)声速
①表示声音传播的速度。 ②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速度。
(4)声速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介质的材料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 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②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3.回声 (1)定义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就会反射回来,再次听到声音, 通常称为回声。
(2)听到回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如果不 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声音增大。
t=0.05s v=340m/s
s = vt = 340m / s 0.05s = 17m
(3)应用
s v= 利用回声测距离
t
1 s= 2 v声t
t为从发声到接受到回声的时间 v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拓展应用
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 C.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D.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2.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 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 A) (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A.1次敲击声 B. 2次敲击声 C.3次敲击声 D.4次敲击声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讲课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前导入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传播 (1)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①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播声音。 ②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作为介质传播的。 ③真空不能传声。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知识点)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知识点)
1、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使用电子通信设备。
4、实验
实验过程:
(1)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
内,观察能否听到闹铃的声音。
(2)用抽气筒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
渐抽出,仔细倾听,观察我们听到的声音
是否发生变化。
(3)将玻璃罩内抽至接近真空状态,
观察闹钟声音的变化。
声音分析与结论:
开始能清楚地听见闹钟的声音,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弱。
玻璃罩内接近真空状态时,就无法听见闹钟的声音了。
实验结论:
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后,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将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你看到水面,(A.迅速上升 B .溅起水花 C .没有变化),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
当用手用力捏住发声的音叉两端,音叉发出声音(填“会”或“不会”),因为音叉不再。
6、声音的传播记录表:。
七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人说话时,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声。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因为声音可能还在传播过程中)。
2.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 真空不能传声。
例如,在月球上(月球表面是真空环境),即使两个人面对面,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v_{液}>v_{气}。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二、声音的特性1. 音调-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 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例如,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响度-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振幅是指物体振动的幅度。
- 响度还与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 音色- 音色也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特色。
-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例如,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也是因为音色不同。
三、声的利用1. 声与信息-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例如,蝙蝠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医生通过听诊器听病人心肺的声音来诊断病情;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鱼群位置等。
2. 声与能量-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例如,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的定义-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声音传播知识点总结
声音传播知识点总结
1. 声音的传播方式
声音可以通过空气、水、固体等介质进行传播,其中在大气中传播的声音最为常见。
在大
气中,声音的传播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振动源使空气中的颗粒产生周期性的振动;空
气中的颗粒通过弹性力相互作用,使振动沿着传播方向传递;接收器接收到振动并产生相
应的声音。
在其他介质中,声音的传播机制也类似,只是介质不同,传播方式略有不同。
2.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可以通过声音的频率、振幅和波长等进行描述。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量大小,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声音的波长决定了声音的传播距离,波长越短,传播距离越远。
此外,声音的速度和声音
的相位也是声音的重要特性,这些特性直接影响了声音在传播中的表现和应用。
3. 声音传播的影响因素
声音的传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介质的性质、温度、湿度等。
在大气中,声音的传播
速度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一般来说,温度和湿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要比在空气中快很多,而固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此外,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衍射和折射现象,这些现象也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结下来,声音的传播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过程,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对于我们更好地利
用和控制声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声音的传播规律也在不断被深入研究
和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声音的传播规律,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
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发展。
声的传播知识点
声的传播知识点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感知形式之一,它通过媒介在空间中传播。
声的传播是一门研究声音如何在空气、固体和液体等媒介中传播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等方面介绍声的传播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使周围媒介中的分子发生压缩和稀疏的交替运动,从而形成声波。
声音可以通过人的声带、乐器的共鸣箱等方式产生。
声带是位于喉部的组织,它在空气流经时振动,产生声波。
不同长度和张力的声带会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
乐器的共鸣箱通过振动产生声音,其中的空气柱和乐器结构的共鸣能够改变声音的音色和音质。
二、声音的传播媒介声波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液体等媒介中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通过空气中的分子相互碰撞传播。
固体和液体中的声波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传播的。
在固体中,声波传播速度较快,因为固体中分子的间距较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
在液体中,声波传播速度较慢,因为液体中分子的间距较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三、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方式。
1. 直接传播:声音在媒介中直接传播,如人说话、物体敲击等。
2. 间接传播:声音通过振动传播,间接到达观察者的耳朵。
间接传播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 空气传播:声音通过空气中的分子传播,如人说话、音乐声等。
(2) 固体传播:声音通过固体中的振动传播,如电话的声音通过电话线传播。
(3) 液体传播:声音通过液体中的振动传播,如水中的声音。
四、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音高、音量和音色。
1. 音高:音高是声音的频率特性,与声波的振动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高越高。
人耳能够感知到20 Hz到20 kHz范围内的声音。
2. 音量:音量是声音的强度特性,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人的听觉范围约为0 dB到120 dB。
3. 音色:音色是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声波的波形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的传播知识点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感知和交流方式,它通过媒介传播到我们的耳中,使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周围的声音。
声的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涉及到物理学、声学和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声音传播的基本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1.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等)也发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动的振幅则决定了声音的响度和音量大小。
不同的物体振动方式和频率产生的声音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乐器和声源能够产生各自独特的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媒介
声音需要媒介才能传播,常见的传播媒介有空气、水和固体。
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每秒343米,而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则更快,约为每秒1482米。
固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则会因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当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时,耳膜会受到声
波的压力变化而产生振动,进而转化为神经信号发送给大脑,我们才能感知到声音。
3. 声音的传播路径
声音传播的路径可以被认为是一系列的传播过程,其中包括了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即一部分声音被反射回原来的路径。
这也是我们能够听到回声的原因。
而折射则是指声音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发生的偏折现象,如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会发生折射。
此外,声音还会在传播过程中发生衍射现象,即声波绕过障碍物传播到背后的区域。
4. 声音的衰减特性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这是由于能量的损失和媒介的吸收、散射等因素造成的。
在空气中,声音的衰减主要与距离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衰减得越快。
此外,声音的频率也会影响衰减程度,高频声音比低频声音衰减得更快。
因此,在远离声源或环境噪声较大的情况下,我们会感觉到声音变得模糊或不清晰。
5.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频率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频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根据物理定律,声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但在同一介质中,声速与频率无直接关系。
也就是说,无论声音的频率是高还是低,它们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声音在空气和固体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因此当声音由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可能会产生声音频率的改变。
总结:
声音的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涉及到物理学、声学和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媒介、传播路径、衰减特性以及传播速度和频率的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和传播规律。
这些知识点不仅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声音并保护听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