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说宋代文学的背景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1、崇文抑武的国策“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2、城市经济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3、民族矛盾的激化4、理学的兴盛5、高度成熟的文化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王国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二、宋代文学成就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成就——诗歌1、宋代非常重视诗歌创作。

诗人众多,著作大盛。

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

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2、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3、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

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宋代文学成就——散文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1、文体多样化。

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2、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如欧苏之文。

3、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

宋代文学成就——词1、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2、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

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3、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题材应有尽有。

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宋词的繁盛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

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宋词繁盛的原因1、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2、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3、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4、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宋词的发展北宋前期词坛概况: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绪论宋代文学概说宋王朝从公元960年到1279年,前后经历了320年。

其中北宋是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起,至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汴京城为止,共历九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

南宋是从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年号建炎)起,至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被元灭亡止,共历九帝: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恭帝—端宗—帝昺。

宋代文学有其鲜明的特色。

一、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一)政治方面在政治上,宋代实行高度中央集权制。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在开封东北四十里)组织兵变,代周自立,建立了北宋王朝。

此后将近二十年间,宋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又先后用武力和外交的手段吞并了南方的几个独立王国和建都在太原的北汉。

中华民族经过唐末五代长期分裂的局面,到这时才在大部分地区取得了统一。

为了防止中晚唐以来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政治局面的重演,同时又结合自己通过陈桥兵变夺得帝位的经历,宋太祖赵匡胤特别警惕手下将领效法他那一套去反叛他。

因此,他竭力削弱地方势力,千方百计巩固中央政权。

例如在官制上,宋王朝采取官与职分离,使那些为人所景仰的重臣空有大的官号而无实权,“尊而不重”。

宋以前朝廷中的宰相权力甚大,总理一切事务,但到了宋代,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北宋王朝为了防止宰相的专权,在宰相之下又设参知政事,并以枢密使、三司使分取宰相的军事大权和财政大权。

在中书、枢密二府之外又有台谏,形成中书治民、三司理财、枢密主兵各不相侵的局面,而监察言路之权力非常之大。

这样,不仅使行政、司法、财政、军事种种大权都集中到中央来,而且最后的裁决,多得听命于皇帝一人。

赵宋帝王通过这些措施,把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地方上于州郡长官之外又设通判,使彼此互相牵制。

这就使当时的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难行,在遇到重大的政治问题和军事问题时彼此争论不休,却很难制定有效的对策。

宋代文学概述

宋代文学概述

① 北宋前期词 重要词家: 重要词家:晏殊 欧阳修 柳永 ② 北宋中期词 重要词家: 重要词家:苏轼 秦观 贺铸 晏几道 ③ 北宋后期词 重要词家: 重要词家:周邦彦 李清照 ④ 南宋词 重要词家: 重要词家:张孝祥 辛弃疾 姜夔
2诗 特点: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特点: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北宋初期:香山派、晚唐派、 ①北宋初期:香山派、晚唐派、西昆体 北宋中期: ②北宋中期:梅、欧、王、二苏 北宋后期: ③北宋后期:江西诗派 南宋前期: ④南宋前期:中兴四大诗人 南宋后期:四灵诗派、 ⑤ 南宋后期:四灵诗派、江湖诗派
二 宋代文学的基本概况 1 词: 慢为词的主体。 令、引、近、慢为词的主体。 黄袍加身 节奏按韵拍区分,短者为令,稍长为引、 节奏按韵拍区分 , 短者为令 , 稍长为引 、 近 , 更长为 慢词。 慢词。 词源》记载,令曲四韵,引近六韵,慢八韵以上。 据 《 词源 》 记载 , 令曲四韵 , 引近六韵 , 慢八韵以上。 58字以下为小令, 59字至 字为中调 , 91字以上为长 字以下为小令, 字至 字为中调, 字以上为长 字至90字为中调 字以下为小令 调。 每首词最少有一个乐谱 乐谱, 每首词最少有一个 乐谱 , 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 有一定的音律、 节奏, 这些因素的总和, 调 , 有一定的音律 、 节奏 , 这些因素的总和 , 称为 词调” 每个词调都有各自的名称, 词牌” “词调”。每个词调都有各自的名称,即“词牌”。
3 散文 特点:内容紧密反映现实, 特点:内容紧密反映现实, 指陈时弊,长于议理; 指陈时弊,长于议理; 文风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文风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重要作家: 三苏” 重要作家: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三苏” 4 话本小说 5 小结 总特点:政治性、人民性、善思辨、好议论、 总特点:政治性、人民性、善思辨、好议论、 喜用典。 喜用典。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绪论一、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中央集权加强,经济繁荣,军事及外交较弱。

二、宋代文学的文化环境:封建文化的高涨,崇文抑武的国策,书院及科考制度、城市繁荣与游乐风习。

三、宋代作家的群体风尚:士人主体意识与使命感的增强,三教合一的思潮,与唐人相比,宋代文人心态内敛。

四、宋代文学的文学形态:文学各体皆有继承创新,诗、词、文、小说及其他。

第一章宋初文学文: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诗:北宋初期诗坛之三种诗风:白体、昆体和晚唐体。

1.1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一、宋初复古思潮。

二、对散文创作的影响。

1.2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诗风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这种诗风仅仅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白体诗人中,王禹偁成就最高。

其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1.3宋初的晚唐体诗人“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

这一群诗人的作风稍异于九僧,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内容也稍为充实一些。

1.4西昆体的盛衰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宋初馆阁文臣的唱和风气到真宗朝而臻于极盛,到了大中祥符元年(1008),杨亿将包括他在内的17位馆阁文士平日相互唱和的诗作编成一集,题作《西昆酬唱集》,收录了247首诗。

《西昆酬唱集》行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时人竞相仿效,成为当时诗坛上独领风骚的诗歌流派。

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分析

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分析

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分析介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其文学表现形式独特且多样化,广泛涉及各个层面的人物和情感。

本文将着重分析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探讨社会环境对文学产生的影响,并为读者了解这一重要时期的文化背景提供更多深入的了解。

中国社会的动荡和稳定损失与重建宋代的阶段可以划分为两个重要的时期: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

北宋时期,北方地区经历了多次兵灾和政权更替,其中最重要的是辽金战争和北方民族的侵略。

此后,南宋在华南地区重新建立了政权,并实行了较为稳定的统治。

盛世和经济繁荣南宋时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商业繁荣。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科技进步,基础设施建设兴盛。

这种相对的稳定促进了大规模的文化繁荣。

这也是宋代文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一。

文人与士人的地位在宋代,社会地位最高的是士人。

士人是指通过考试取得功名的官员,他们享有特权和特权。

他们拥有土地和财产,并享有教育资源和机会。

因此,士人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许多文人也是士人,他们在士人的世界里扮演着领导和激励的作用。

社会等级与阶层观念宋代社会严格的等级体系使得社会层级明显分明。

士人处于社会地位的顶端,他们享有特权并受到人们的尊敬。

而农民和手工业者则处于社会地位的底层,他们担负着艰苦的劳动,并且没有很大的社会上升空间。

这种明显的社会层级观念,影响了宋代文学中对社会不平等和人们命运的描写。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在宋代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力。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秩序、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

因此,宋代文学中出现了许多关注人情世故、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的作品。

儒家思想也推动了文学作品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关注。

文化的流通与交流宋代是一个繁荣的时代,文化交流和流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随着文化的传播,不同地域、地区和社会阶层的人们得以相互影响,并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

这种文化交流和流通极大地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多样性。

两宋文学史概述

两宋文学史概述

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述一、宋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汴梁(今开封)。

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掳去,北宋灭亡。

这一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今河南商丘)登基,是为宋高宗,建立南宋。

南宋后来迁都绍兴,最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临安,俘虏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

南宋残余势力在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等人的带领下,拥立年幼的宋端宗,逃至南方拼死抵抗,经香港退至广东新会、南海一带,期间端宗病死,文天祥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

1279年,穷追不舍的蒙古兵与宋兵在新会崖山发生激战,宋兵惨败,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幼主跳海自杀,南宋宣告灭亡。

下面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具体分析宋代文学发生的历史背景。

(一)、政治方面宋代在政治上实行崇文抑武的文官政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发展科举制度,人文获取功名的机会大增。

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范围。

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

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

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

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2、重用文人,文人地位提高。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深鉴五代时期武人专权跋扈之弊,注重任用科举出身的文臣。

他曾说,任命文臣为地方官,即使都去贪污,也比任用武将的危害小。

宋太宗即位以后,迅速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

整个宋朝,每年由科举入仕的平均人数是361人,约为唐朝的5倍,元代的30倍,明代的4倍,清代的3.4倍。

可以说,宋代科举取士之多,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进士、英宗朝官至三司使的蔡襄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宋代散文:宋初文坛仍存
宋 代 散 文
在注重形式轻视内容的不 良倾向。《待漏院记》、 《岳阳楼记》是这个时期 文质兼美的佳作。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起因: 改革政治的需要;文人们 革除西昆体之浮靡文风的 需要;宋代理学发展的需 要。
诗 文 革 新 运 动 的 三 个 阶 段



(1)北宋初期酝酿阶段,代表人 物王禹 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 驱者。 (2)北宋中期为完成阶段,以欧 阳修为领袖,苏舜钦、梅尧臣为骨 干。“大抵道胜而文不难自至 也”“事信言文,乃能表现于后世” (3)发扬光大阶段,以苏轼为代 表,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等 人在诗文方面均有相当高的造诣。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 于不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南 宋 前 期 诗
*南宋前期(1128-1207)南宋 初到宁宗开禧末。 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突破 江西派“资书为诗”用诗歌抒 写亡国之恨。 1 杨万里“诚斋体”,景物诗即 兴成章,立意新颖、构思灵巧, 语言活泼晓畅、幽默清新 2 范成大,72绝句,《田园四 时杂兴》60首。 3 陆游,留诗9300多首,爱国 主题。

北 宋 后 期 词
北宋后期词坛名家有秦观、贺 铸、周邦彦等。 秦观词内容多为相思相恋、离 愁别恨等传统题材,但感情真 挚,兼寓身世不幸的感慨,是 婉约中清舒一派。 贺铸与秦观风格相近,但也有 豪放之作,风格兼具婉约、豪 放之长。 周邦彦是集北宋婉约词之集大 成者,在音律方面作出贡献。
诗 文 革 新 运 动 的 影 响
(1) 散文方面:风格平易、 流畅、自然,使散文的适用范 围更广。 (2)诗歌方面:诗歌散文化、 议论化和以才学为诗的倾 (3)对词的影响,打破词在 传统音律方面的束缚,扩大的 词的内容、题材,提高了词的 抒情言志的功能。 (4)在唐代古文运动的基础 上,对文道关系、文学创作等 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

宋代文学概说剖析

宋代文学概说剖析

发展:在诗歌、散文、词等方 面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创新:出现了新的文学形式, 如词、曲等
影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 影响,如元明清时期的文学创 作
在世界文学史上的贡献
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 响。
宋代文学的传承与创新,丰富了 中国古代文学的题材和形式,为 后世文学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米芾等
影响:推动了 文人画的发展, 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影响
意义:体现了 宋代文人的审 美情趣和艺术
追求
小说的发展
宋代小说是中 国古代小说的 重要发展时期
宋代小说以话 本小说为主, 代表作有《水 浒传》、《西
游记》等
宋代小说注重 情节的曲折和 故事的生动性
宋代小说在语 言表达上更加 通俗易懂,贴
近生活
政治经济环境
政治稳定:宋朝政治相对稳定,为文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经济繁荣:宋朝经济繁荣,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科举制度:宋朝科举制度完善,为文人提供了晋升机会 印刷术普及:宋朝印刷术普及,为文学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文化氛围
宋代是中国历 史上文化繁荣 的时期,文学、 艺术、哲学等 领域都有显著
添加标题
宋代文学的研究:加强对宋代文学的研究,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 为未来的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05
宋代文学的代表作 品及作家
THEME TEMPLATE
诗词代表作品及作家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陆游:《钗头凤·世情薄》、《临安春雨初霁》等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欧阳修:《醉翁亭记》、《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等

宋代文学概况

宋代文学概况

宋代文学概况一、历史背景(一)政治情况1.崇文抑武的国策宋王朝重用文臣,不但任命宰相使用读书人,而且掌管军事的枢密使等职也多由文人担任。

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君权、同时也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欧阳修《镇阳读书》),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

2.通过一系列措施强化君主专制(1)通过削弱、分散宰相权力,严密控制地方官员,实现行政的中央集权。

(2)通过建立直属朝廷的财政管理系统、司法系统,实现财政、司法的中央集权。

(3)通过儒臣治军、分散兵权,实现军事指挥的中央集权。

3.积贫积弱的局面(二)经济情况两宋虽然国土狭小,国威不振,但由于国内统治比较稳定,因此农业与手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城市经济与商业发展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我们通过《清明上河图》以及《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文艺作品都可以感受到这种状况。

(三)文化教育情况1.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印刷业的兴盛使书籍得以大量流通,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学校的数量和种类大量增加。

除了从国子学到县学的各级官办学校外,私立学校也日益兴盛。

像著名的白鹿洞书院等四大书院,其规模和学术水准都堪与官办学校媲美。

2.科举制度的完备宋代科举实行弥封、誊录制度,主考和阅卷官集中阅卷。

一次录取的进士常达三四百人,超过唐代十倍以上。

使得众多出身寒微的士人得以通过科举进入权力中心,扩大了宋朝统治基础,也促进了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3.理学的兴盛与世俗化倾向的对立与互动一方面,理学思想是士大夫阶层的共同意识形态趋向。

不仅程颐、朱熹等理学家自矜掌握了古圣相传的安身立命之道,而且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等文士也热衷于讲道论学,这使得他们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但另一方面,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整个社会思想上的世俗化倾向。

宋代士大夫在生活观念、方式上往往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特点。

如寇准生活豪侈,女伶唱歌,一曲赐绫一束。

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变革

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变革

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变革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中,宋代被誉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繁荣时期。

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文学成就不仅影响了后世,而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要全面理解宋代文学,我们必须先了解宋代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变革。

本文将探讨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和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时代背景北宋与南宋宋代分为两个时期: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

北宋的首都是东京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南宋的首都是临安(今浙江杭州)。

北宋时期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南宋时期,由于北方的辽、金两国的入侵,北宋灭亡,南诏是中国政权的继承者,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对宋代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环境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

社会结构分为九等,从皇帝、贵族和士人到平民百姓,每个等级都有特定的权力和特权。

士人在当时社会中享有高度的地位,他们被视为治国安邦的中流砥柱。

尽管社会等级制度严格,但是宋代社会相对稳定,大部分人民过着相对安定的生活。

文化特征士人文化宋代是士人文化的全盛时期。

士人们追求礼治和文治,注重学问和道德,同时也追求精神境界和人格修养。

他们重视诗词、书法和绘画,视其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

士人们通常以儒家经典为核心,对史学、诸子百家和佛教、道家等思想也有所涉猎。

文化产业的兴盛宋代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从对各种文化艺术的需求,到书院文化的兴起,再到印刷术等技术的发明,这些都促进了宋代文学的繁荣。

当时的书院是学术和文化的中心,各种文化活动都在书院中举行。

此外,仿木版本的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复制和传播变得容易,从而促进了宋代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流传。

社会变革与文学政治变革宋代的政治变革对于当时的文学发展至关重要。

北宋朝廷实行科举制度,推崇士人文化,这一政策促进了文学才华的发展。

科举制度确保了朝廷的官员选拔公正,并为有才华的士人提供了发展和成就的机会。

宋代文学概述

宋代文学概述

宋代文学概述
• 北宋的文学创作情况
– 诗文
——江西诗派
形成了“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色,代表 人物黄庭坚,提倡句法散文化,用典故,去陈反俗,好奇特,崇瘦硬。
——道学派古文 以理学家张载、程颢、程颐、周敦颐、朱熹为主的道学派古文, 为文从容平易、比较通俗,但缺乏文采,以专门发挥性理,表彰经义 为主。
李煜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 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 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 番滋味在心头!
宋词欣赏
宋代文学概述
• 北宋文学的时代背景
– 宋王朝十分重视文治教化,印刷业和教育事业 都有空前的发展。宋代公私刻书业的兴盛使书 籍得以大量流通,此外,除了各级官办学校外, 私立学校也日益兴盛。像著名的岳麓书院、白 鹿洞书院等四大书院,其规模和学术水准都堪 与官办学校媲美。这样,宋代士大夫的总体学 术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 北宋文学的时代背景
– 宋太祖曾在宫中立碑:“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 事人。”作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 – 宋代统治者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对文官 特别优待,大量吸纳中小地主的知识分子参政, 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文以载 道”的思想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形 成了宋代士人独特的风采。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 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 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专升本宋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宋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宋代文学知识点总结一、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1.政治背景:宋代从960年到1279年,历经两个朝代,即北宋和南宋。

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比较繁荣的时期,南宋时期则是对外战争和政治压力比较大的时期。

2.社会背景: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商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逐渐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征。

二、宋代文学的特点1.注重实用性和通俗性:宋代文学非常注重实用性,大多数作品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而创作的,因此在形式、内容上更加通俗化。

2.以韵文为主:宋代文学以诗歌为主,大量的文学作品都是以韵文形式呈现的,尤其是词和律诗在宋代文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3.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宋代文学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大,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观念都可以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找到源头。

4.注重情感表达:宋代文学对情感的表达非常注重,作品中常常运用丰富的比喻、典故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三、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辞赋:辞赋是一种以歌颂社会时事、抒发情感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形式,在宋代文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中,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作品都是代表性的辞赋作品。

2.宋词:宋词是宋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文学形式,以其清丽的意境和含蓄的情感而闻名。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都是著名的宋词作品。

3.律诗:律诗是一种格律严谨的诗歌形式,在宋代文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欧阳修的《蝶恋花·春景》等作品都是优秀的律诗代表作。

4.随笔:随笔是一种以散文方式表达个人感悟和见解的文学形式,在宋代文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王安石的《梦溪笔谈》、苏轼的《东坡志林》等都是著名的随笔作品。

四、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1.苏轼:苏轼是宋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不仅在词、辞赋、律诗等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同时在散文和书法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概说宋代文学的背景

概说宋代文学的背景

概说:宋代文学的背景、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一、宋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二、宋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士风的关系。

三、宋代文学的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第一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一节:宋初文坛北宋开国不久,就有柳开等人提出文学复古理论,反对晚唐五代浮靡文风,但当时的诗文创作,主要还是沿袭晚唐五代风格,只少数作家如王禹偁、杨亿等人的创作呈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1,宋初诗歌的“三体”。

(1)“白体”。

(2)“西昆体”。

(3)“晚唐体”。

2,王禹偁。

在宋初文坛上,最为优秀的作家当推王禹偁。

他的诗文对宋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北宋诗文革新1,诗文革新的政治、文化、学术背景2,文风、诗风新变的历程和实绩。

3,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中的核心地位和主要贡献。

在欧阳修之前和同时,有穆修、苏舜钦、尹洙等人提倡古文;苏舜钦、梅尧臣等人致力于探索新的诗风。

他们都对诗文革新的最终成功作出了贡献。

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重要作家,都得到欧阳修的识拔和引荐而知名文坛。

他们都被后人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

第三节,欧阳修的诗文创作成就1,欧阳修的生平和学术。

2,欧阳修的散文。

欧文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他的创作实绩和古文理论相辅相成,开创了一代文风。

3,欧阳修的诗歌初步表现出了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已明显从宋初诗风的局限中摆脱出来,以较为宏大的创作格局、畅达健朗的风格意趣初步奠定了时代新风。

欧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第四节:苏舜钦与梅尧臣苏舜钦和梅尧臣是诗风和文风变革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1,苏舜钦生平经历。

苏舜钦的诗歌以雄豪奔放为特色,政治色彩和议论色彩都十分浓厚。

苏舜钦又擅长古文。

2,梅尧臣的生平经历。

梅尧臣诗歌不论关怀民生还是抒情写景,都以平淡深远为特点。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六一诗话》:“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

”二人都以杰出的创作成就在宋诗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

宋代文学背景

宋代文学背景
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错综复杂,互相影响。这种矛盾和斗争,一直贯穿在宋王朝的全部历史中。
宋代文学概况
一、散文:韩愈等人发动的古人运动在唐末五代衰颓,欧阳修等人再度发起古文运动,使宋代的散文真正成为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的文体,并最终战胜骈文一统宋代以后的文坛。
大削弱了军队作战的能力,使它不能有效地抵制异族侵扰。
(三)政治上,重文轻武。从执政的宰相、主兵的枢密使,理财的三司使,到州郡长官,几乎都是文人担任。又多方增设官职,制定多种授官方法,形成一个庞大的享有优厚待遇的官僚集团,使人民负
担沉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由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加深,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形成对立的派别。在北宋有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在南宋有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
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
(一)经济上,北宋初期,战争平息,国家统一,广大人民得以安定地从事生产,农业、手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商业大城市也相继出现。到北宋中期,便出现了社会繁荣局面。南宋初期,虽只剩下半
展奠定的江南成为南宋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社会也呈现了繁荣景象。两宋后期,由于朝廷和地主阶级加紧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纷纷破产,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二)军事上,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北宋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措施。除把精兵集中于京师外,又立“更戍法”,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些措施在防范武将方面收到了成效,但却大
小令已开始摆脱花间词人猥俗和浮艳的习气,表现出清丽的词风。柳永、苏轼使词走上革新道路。柳永的贡献在于创造了慢词苏轼冲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婉约派外别开豪放与旷达词风,对词的
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四、通俗文学有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话本和诸宫调等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而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后来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

两宋文学史概述

两宋文学史概述

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述一、宋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汴梁(今开封)。

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掳去,北宋灭亡。

这一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今河南商丘)登基,是为宋高宗,建立南宋。

南宋后来迁都绍兴,最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临安,俘虏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

南宋残余势力在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等人的带领下,拥立年幼的宋端宗,逃至南方拼死抵抗,经香港退至广东新会、南海一带,期间端宗病死,文天祥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

1279年,穷追不舍的蒙古兵与宋兵在新会崖山发生激战,宋兵惨败,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幼主跳海自杀,南宋宣告灭亡。

下面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具体分析宋代文学发生的历史背景。

(一)、政治方面宋代在政治上实行崇文抑武的文官政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发展科举制度,人文获取功名的机会大增。

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范围。

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

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

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

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2、重用文人,文人地位提高。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深鉴五代时期武人专权跋扈之弊,注重任用科举出身的文臣。

他曾说,任命文臣为地方官,即使都去贪污,也比任用武将的危害小。

宋太宗即位以后,迅速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

整个宋朝,每年由科举入仕的平均人数是361人,约为唐朝的5倍,元代的30倍,明代的4倍,清代的3.4倍。

可以说,宋代科举取士之多,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进士、英宗朝官至三司使的蔡襄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古代文学宋代的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宋代的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宋代的名词解释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人。

在了解宋代文学之前,我们先来对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魅力。

一、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是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因为辽金的威胁,国家采取了“内忧外患”政策,文人士大夫纷纷退守内地,形成了诗词、散文、辞章等多种文学形式的繁荣。

南宋时期,宋朝的统治中心迁往南方,文学以宋室以南,各地经济繁荣,文化氛围浓厚。

二、宋代文学的特点1. 诗词华美:宋代诗词以华美、流丽而著称,注重对意象的描写,追求典雅的艺术韵味。

代表性的诗人有苏轼、杜牧等。

苏轼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个性特色和深度的思考。

他的作品既有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也有触及时事、关怀社会的。

如《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壮志未酬、人生起伏的感叹和思考。

2. 散文清新活泼:宋代散文以清新、自然、活泼著称,以小品文为主。

这些小品文篇幅短小,内容轻松而幽默,引人入胜。

代表性的作家有欧阳修、辛弃疾等。

辛弃疾的散文作品描写了士人的聚会、品评诗文、揭露社会黑暗等方面的内容。

他以清新、活泼的笔调表达了对时代的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深受读者喜爱。

三、古文运动宋代的古文运动是指文人开始重视并模仿唐代的文学风格。

古文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回归文言文的古朴、简洁和细腻。

代表性的古文作家有梅尧臣、王安石等。

王安石的文风简短明了,语言优美朴实,表达了他对时政发展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改革愿望。

他的作品包括《登忆岳阳楼》、《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等,充分展现了古文运动的独特风貌。

四、词曲艺术的繁荣宋代的词曲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繁荣,尤以南宋的柳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最为著名。

柳永的词以明朗的情感、通俗的语言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他的作品富有感情,表达了对爱情、友谊的赞扬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临江仙》等。

宋代文学的知识点总结

宋代文学的知识点总结

宋代文学的知识点总结一、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宋代文学的诞生和发展与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风气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宋代的政治中央集权,士人地位得到提升,文化教育得到重视,社会风尚也更加尚雅。

此时期,书院和科举制度助长了文人的成长,使得文学创作方兴未艾。

同时,宋代农田水利和手工业的发展,对文学创作也起到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二、宋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1.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苏东坡、欧阳修,宋代的王安石、文天祥、陆游、辛弃疾。

这八位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宋词宋代的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杰作,其风格优美婉转,以其豪放、清丽、抒情、唯美而成为中国古代诗词的精品。

代表性的作家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3. 元曲宋代的兴盛期为元代,但其发展的源头也离不开宋代。

宋代元曲的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等。

元曲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形式,其形式多样,写实的风土民情和抒发情感的情节也是其特点之一。

三、宋代文学的主要特点1. 以理性为文学追求宋代文学注重理性的表达,作品格调高雅,注重思想内容和修辞技巧的运用。

在雅俗之间寻求平衡,以诗词文章表现自身的文化精神追求。

2. 崇尚自然和现实宋代文学崇尚自然的表现形式,注重描写现实生活,以及反映作者心灵的真实感受。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社会风物,以及人物形象和人生感悟,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3. 爱国情怀宋代文学家们对国家的关注和批评是非常明显的,这一特点在他们的作品中不断得到体现。

从政治制度到社会现象,都成为他们创作的材料,表现了他们对国家兴衰命运的关切和反思。

四、宋代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文学风格和艺术表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文学对元代戏曲、明清小说和清代诗词都有着直接的传承与影响。

五、总结宋代文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时期,其文学形式和创作风格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文学常识】宋代文学常识_1200字

【文学常识】宋代文学常识_1200字

【文学常识】宋代文学常识_1200字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

下面是有关宋代文学的一些常识:一、宋代文学的发展背景1. 唐代文学的余韵:宋代文学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唐代文学的优秀传统,尤其是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学形式。

2. 宋代政治稳定:在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为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3. 商业文化兴起:宋代是中国商业文化兴起的时期,商人阶层的崛起和生活态度的变化,也影响了宋代文学的内容和风格。

二、宋代文学的特点1. 词的繁荣:宋代以词为代表的文学体裁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形式。

宋词追求意境的深远与感情的细腻,技巧上注重音韵和押韵。

2. 散文的重视:宋代开始重视散文的创作和发展,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文言小说和宋代随笔散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唯美主义的兴起:宋代文学以其细腻和唯美的风格而著称,包括田园诗、山水诗等,追求的是生活的美好和心灵的宁静。

4. 论辩和议论文的盛行:宋代的文学作品中,论辩和议论文常常被运用,对当时社会和政治问题进行批判和讨论。

三、宋代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1. 苏轼:宋代文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东坡全集》等。

他的词豪放、独特,散文富有警句和对世态的批判。

2. 李清照:称为“千古第一才女”,代表作品有《如梦令》等。

她的词慷慨豪放,富有个人的感情体验。

3. 辛弃疾: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等。

他的词含蓄而刚烈,以抒发忧国忧民、悲歌时世为主题。

4. 欧阳修:是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等。

他的散文情真意切,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反思。

四、宋代文学的影响和地位宋代文学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还对东亚地区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词和中国画同为当时文人雅士最喜爱和擅长的艺术形式,至今仍然被许多人推崇和研究。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宋朝的文学与诗词

宋朝的文学与诗词

宋朝的文学与诗词宋朝(960年-1279年)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与诗词创作的繁荣时期。

宋朝的文学作品博大精深,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诗歌、词曲、散文、小说等。

在这个时期,文学与诗词成为人们表达情感与思想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成为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

一、宋朝文学的背景与特点1. 社会背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安定与繁荣的时期,社会风气开放,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商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

这种繁荣的社会环境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土壤。

2. 文坛氛围在宋朝,文坛崇尚儒家思想,文学作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人性的关怀。

诗词成为士人之间社交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文人表现自己才华的重要途径。

3. 文学特点宋朝文学强调笔墨之功,注重艺术表现力,强调修辞巧妙和韵律和谐。

文人们追求情感真挚和艺术的完美,他们对语言的运用和形式的追求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宋朝的诗词创作宋朝的诗词以唐传统为基础,吸收了唐代以及南唐文化的特点,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宋词与唐诗相比,更加注重抒情,表达,擅长描写细腻的情感和雅致的景象。

1. 唐传统的继承宋词继承了唐诗的继承,善于运用格律、对仗和韵律,同时注重写意和情感的表达。

许多宋代的大诗人如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曾受到唐诗的影响,进而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佳作。

2. 士人词与民间词宋朝的词曲创作类型丰富多样,除了士人词,还有民间词。

士人词主要是文人之间的交流和表达欣赏之用,而民间词则更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情感。

3. 词人的代表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人都是宋朝词坛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精湛独特,情感丰富,在后世影响深远。

三、宋朝的文学成就1. 散文与小说宋朝的散文以宋代文学家韩愈为代表,他的优秀散文作品开创了新的风气。

同时,宋朝小说的成就也很显著,包括《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都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 学术成就宋朝是科技与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不仅为后世留下了许多重要科技典籍,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科学百科全书《太平御览》也在宋代完成。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第一篇: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宋代文学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论一.时代背景1.北宋王朝的建立——陈桥兵变,崇文抑武(杯酒释兵权,解除部分兵权,封节度使)重用文臣,优礼读书人 2.政治特点(1)儒臣治军中央集权空前集中(2)内部稳定以弄为本,追逐工商贸结合,商业繁荣(3)宋代文人环境、心境言路宽松、待遇优厚强化知识分子对君权的依赖、思想束缚二、宋代文学的特点1、文人与政治的关系密切2、学者化与娱乐性3、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4、宋代文学承前代而革新(宋文、宋诗:爱发议论、富于理趣、呈现出与唐诗完全不一样的风貌、宋词、批评理论)第二章宋词第一节宋词概论在唐五代时,词用于宴作,成为伶工之词,南宋转为士大夫之词一、分期(1)北宋:初中期承袭唐五代的创作,以小令为主,内容单薄,以离愁别恨、男女情爱为主,艺术上以白描为主,代表人物:欧阳修、范仲淹。

北宋后期以词的诗化为主,代表人物:柳永、苏轼南宋:前期—爱国主义,李清照后期:爱国主义,离愁别恨:辛派词人艺术上更侧重精雕细琢二、风格:(1)吟风弄月、儿女情怀(二晏:晏殊、晏几道、秦观)恪守词的传统,精益求精,意境委婉、风格细腻——体现出词的本色特点、精美合律(2)打破诗词界限不被音律拘束,内容丰富、形式多变,打破了雅俗的界限,使词失去了原本精致的特色(如苏轼)词的发展:a 保持传统精致细腻b 不断突破传统第二节北宋初中期的词一、范仲淹(穷塞主之词)《渔家傲》边塞词的首创视野开阔内容和风格影响深远二、晏殊(江西抚州)词纯净雅致略去对女性容貌的描写,着重表现抒发主人公的恋情,情调雍容和缓,其中带点淡淡的忧愁,洗去了五代词的脂粉气,语言变得温润秀洁,清丽淡雅,但内容狭隘。

诗中有对生命哲理的反思,构成了晏殊词词中有诗,情中有思的特点。

三、欧阳修:字永叔醉翁六一居士肩负革新文风的领导责任主编《新唐文》《新五代史》词他有两个版本: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前者风格较为温柔宽厚,后者靡靡词的创作特点:(一)内容上的开拓:公开讴歌男女爱情《踏莎行》《蝶恋花》(二)多种题材随意入词(1)抒发仕途失意的感慨、时光流逝的哀伤或旷达爽朗的胸襟(2)描写山川景物的小词,在景物中表现乐观心态(3)咏史(是北宋较早将咏史写入词的词人)(4)描写歌舞升平的都市繁华生活(三)个性张扬的艺术特征(敢于将自己的个性在恋词中呈现)(1)对女子愁肠的描写更深刻,情感更细腻,擅长描写人物的心境,深化抒情议论效果(2)改变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以对话为主题,大胆运用白话语言上的谐音双关,通俗而富有生活气息疏俊开子瞻,深婉开少游(苏轼、陆游)北宋词如晏殊、欧阳修都据有安宁、雍容,心态舒缓、语言深婉含蓄的共同特点,视野开拓多种题材接受南唐词人的影响第三节柳永的词风与历史地位一、蹉跎困顿的一生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后当屯田小官世称柳屯用二、求新求变的创作(创作方向由雅传俗,迎合满足市民大众)李清照的《词论》评价他“变旧声作新声”1、形式上的新创造词调最多的词人现存213首诗,用133个调a民间词 b教坊曲 c变旧声作新声 d自创新声最长慢词达212字《戚氏》词至柳永体制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有其对慢词的探索创造才有《水调歌头》等辉煌的慢词2、内容上的开拓(1)轻视功名,牢骚不满《鹤冲天》(2)世俗女性的生活情态,反映他的追求稳定生活的愿望《定**》《倾杯》借女人这个意象来表现他对功名的积极之心(3)大胆泼辣的女性爱情意识(4)羁旅行愁(与恋情相交织在一起)(5)行役都市风光《望海潮》《东京梦华录》(6)谀圣词歌功颂德为博得皇帝欢心却适得其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说:宋代文学的背景、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一、宋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二、宋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士风的关系。

三、宋代文学的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第一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一节:宋初文坛北宋开国不久,就有柳开等人提出文学复古理论,反对晚唐五代浮靡文风,但当时的诗文创作,主要还是沿袭晚唐五代风格,只少数作家如王禹偁、杨亿等人的创作呈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1,宋初诗歌的“三体”。

(1)“白体”。

(2)“西昆体”。

(3)“晚唐体”。

2,王禹偁。

在宋初文坛上,最为优秀的作家当推王禹偁。

他的诗文对宋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北宋诗文革新1,诗文革新的政治、文化、学术背景2,文风、诗风新变的历程和实绩。

3,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中的核心地位和主要贡献。

在欧阳修之前和同时,有穆修、苏舜钦、尹洙等人提倡古文;苏舜钦、梅尧臣等人致力于探索新的诗风。

他们都对诗文革新的最终成功作出了贡献。

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重要作家,都得到欧阳修的识拔和引荐而知名文坛。

他们都被后人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

第三节,欧阳修的诗文创作成就1,欧阳修的生平和学术。

2,欧阳修的散文。

欧文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他的创作实绩和古文理论相辅相成,开创了一代文风。

3,欧阳修的诗歌初步表现出了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已明显从宋初诗风的局限中摆脱出来,以较为宏大的创作格局、畅达健朗的风格意趣初步奠定了时代新风。

欧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第四节:苏舜钦与梅尧臣苏舜钦和梅尧臣是诗风和文风变革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1,苏舜钦生平经历。

苏舜钦的诗歌以雄豪奔放为特色,政治色彩和议论色彩都十分浓厚。

苏舜钦又擅长古文。

2,梅尧臣的生平经历。

梅尧臣诗歌不论关怀民生还是抒情写景,都以平淡深远为特点。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六一诗话》:“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

”二人都以杰出的创作成就在宋诗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

第五节:曾巩与王安石1,曾巩以古文著名,其古文风格与欧阳修最为接近。

曾巩亦有诗歌传世,绝句轻快流利,较有特点。

2,王安石的生平思想学术。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是大有作为的政治家,他在文学上主张“务为有补于世”。

他的诗文都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晚年退居金陵钟山,多闲适遣兴之作,诗风亦变得含蓄隽永,一般被称为“半山体”或“王荆公体”。

3,王安石的朋友王令和俞紫芝。

第二章北宋初期和中期的词词从北宋开始进入兴盛阶段。

北宋词的兴盛与当时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都市的发达、士大夫生活的优裕以及社会的享乐风尚有关。

第一节,宋初词坛概况。

宋代开国之初,歌词创作基本处于衰落状态。

第二节,宋仁宗时期,歌词创作的复兴。

从著名词人柳永、晏殊、欧阳修、宋祁、张先等登上词坛,宋词的创作才开始进入高度繁荣并迅速发展的轨道。

1,创作复兴的文化背景。

2,这一时期歌词创作的两种倾向。

第三节,柳永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

柳词在当时曾广泛流传。

1,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

2,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

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3,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

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并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第四节,晏殊和欧阳修晏殊、欧阳修是北宋前期小令词的代表词人。

他们主要继承晚唐五代的词风,以柔美婉丽见长,但较少有晚唐五代词那种浓艳的脂粉气,而融入了清雅的文人意趣。

1,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晏殊。

2,欧阳修词的特点及影响。

“深婉开少游,疏俊开子瞻”。

第五节,张先和其他词人1,张先在宋词的发展上被视为“古今一大转移”。

他的小令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又兼长慢词,虽然成就不能和柳永相比,但在慢词的发展上也有一定的贡献。

2,宋祁。

3,范仲淹。

第三章苏轼苏轼既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又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他在政治上坚持儒家入世的精神,在生活上较多地采取庄禅旷达的态度,执著超脱,无往不可,这种人生境界对宋人及宋代以后许多文人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格魅力在古代历史上少有伦比,就受后人喜爱的广泛程度而言,他在历代作家中也是无人可以比拟的。

第一节,苏轼的生平、思想和性格。

第二节,苏轼的文学主张。

第三节,苏轼的诗文创作成就。

苏轼在诗、文、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全面的成就,是文学史上少见的文学全才。

1,苏轼的散文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代表了宋文创作的高峰。

2,苏轼的诗有广泛的题材和多样的风格,体现了过人的创造才情和艺术表现能力。

在内容、形式、手法、语言等诸方面都突破了前人窠臼,往往将诗歌写得超迈豪纵而又有隽永的韵味和浓郁的诗意。

苏诗不仅显示磅礴的气势,表现深婉的情致、绰约的风韵,还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苏轼又是学问渊博的大学者,无书不读,其诗也相应表现出浓厚的书卷气,成为以才学为诗的典范之一。

第四节,苏轼对词的革新苏轼的博大胸怀和过人才情在词的创作中也有突出的表现。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他将历来以柔婉为传统的词体注入了阳刚之气,并将诗歌的表现功能和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使词可以像诗一样表现作者的性情和人格个性。

他的革新实绩,提高了词体的文学地位,使词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品的状态,成了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苏词风格多样,尤以清雄旷达、奔放豪迈为其独创,为词史带来全新的审美境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为后人启示了新的创作道路。

在宋代以及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人,他的作品当时广泛流传,身后影响深远。

他的诗、文、词的创作都在各自的文类领域内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第五节,苏洵和苏辙。

苏轼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以散文著称,后人把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

苏洵的散文擅长议论,苏辙的议论文不如父兄,记叙文却纡徐曲折,饶有情致。

第四章苏轼之后的北宋诗词第一节,苏轼对北宋中后期文学的影响。

苏轼是继欧阳修以后北宋文坛最杰出的领袖。

他热心培养后进,团结许多重要作家在他的周围,其中名声最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

从苏轼主盟文坛的神宗朝开始,宋代文学的发展达到了极盛。

苏轼、黄庭坚的诗歌达到了宋诗创作的颠峰。

张耒、晁补之、秦观和陈师道的诗歌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在苏轼变革词体的同时,词坛也出现了风格纷呈、词人辈出的繁荣局面。

晏几道、秦观、黄庭坚都是这一时期重要词人。

到北宋后期,随着时局的变化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文学风尚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由于政治的原因,朝廷禁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学术和诗文,文学的发展进入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

苏轼的影响仍广泛存在。

但在诗歌方面,时人学习的典范主要是黄庭坚的“山谷体”。

在黄庭坚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即所谓“江西诗派”。

歌词创作方面,重要词人则有贺铸和周邦彦等。

第二节,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黄庭坚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2,黄庭坚的诗歌。

“山谷体”或“黄庭坚体”。

3,黄庭坚诗歌是宋诗的典型代表之一。

4,江西诗派。

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所谓“江西诗派”。

两宋之际的吕本中,在他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指出了江西诗派存在的事实。

他把黄庭坚尊为诗的创始人,又列举陈师道等二十五名诗人作为其中成员。

宋末元初的方回又进一步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

5,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与黄庭坚并称“黄、陈”。

第三节,张耒和晁补之1,张耒的乐府和古体诗歌,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语言平易浅近。

其绝句自然流丽,词浅意深,自成一格。

2,晁补之诗骨力遒劲,奇卓新僻处近于黄庭坚。

晁诗“唯古乐府是其所长,辞格俊逸可喜”。

张、晁二人又擅长古文,都有相当成就。

3,“苏门四学士”中秦观以词名世,但亦擅长诗歌。

第四节,晏几道、秦观等词人北宋中后期,词的创作十分繁荣,名家辈出。

苏门文人中黄庭坚、晁补之亦长于作词,词风最接近苏轼。

与黄庭坚交往密切的晏几道以杰出的小令创作卓然自立。

秦观则以最为当行本色的“作家歌”成为宋词典范之一。

与苏门文人有较多来往的贺铸也以独特词风成为宋词名家。

1,晏几道的小令。

晏几道是晏殊之子,人称“小晏”,又与晏殊合称“二晏”。

他是北宋中后期少有的专写小令取得杰出成就的大词人。

他把小令的抒情艺术发展到空前的高度。

2,被称为“作家歌”的秦观词。

秦观和晏几道一样,都被称为“古之伤心人”。

他兼长小令、慢词。

其词情韵兼胜,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知乐者谓之作家歌”。

3,风格独特的贺铸词。

第五节,周邦彦周邦彦是北宋后期重要词人,精通音律,曾任大晟府提举。

1,周邦彦词的题材、主题、感情基调。

2,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规范性追求,这主要体现在章法、句法、炼字和音律等方面。

3,周邦彦词的风格特色。

4,周邦彦词的贡献和影响。

(1)新创词调、规范词律,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创、自度曲调共五十多调,而且所创词调声腔圆美,情调清雅,受到南宋词坛广泛的效法和遵从。

(2)艺术表现和审美风格方面,对南宋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五章南宋前期文学“靖康之难”,北宋亡,宋室南渡。

随着时事的剧烈动荡,文学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破家亡的局势,使许多作家激发了爱国热情,他们以文学创作反映战乱时代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表现救亡图存的志向,抨击投降苟安,呼吁抗战复国,爱国主义遂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重要主题。

在南渡之初,众多南渡作家的创作就体现了这种变化。

到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和辛弃疾等词人成为文坛创作中心的时代,南宋文学的创作就达到了新的高峰。

第一节,李清照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

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1,李清照的《词论》。

词“别是一家”之说的意义。

2,李清照词内容和主题。

3,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

4,李清照散文和诗歌的成就。

诗和文体现的高度的文化修养和深刻思想。

5,李清照文学创作的文化意义。

第二节,张元干与其他爱国词人南渡初期张元干等爱国词人,上承苏轼的思想、艺术传统,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成为当时词坛的主流。

1,张元干。

2,张孝祥。

3,岳飞、李纲、赵鼎、胡铨等人的词。

4,朱敦儒、叶梦得等词人。

第三节,陈与义与南渡初期诗人1,陈与义。

陈与义是两宋之交最重要的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