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一第1课原 毁

合集下载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全集 苏教版选修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全集 苏教版选修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全集进学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一、文章简析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

《旧唐书·韩愈传》:"(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

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进",即长进、进步。

"学",包括"业"与"行"。

"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

"解",辩解,论析。

"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

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

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二、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一部分(第1段):写先生训示。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行成于思毁于随治具毕张占小善率以录庸扬有司2、翻译句子行成于思毁于随盖有幸而获选,熟云多而不扬3、分析课文作者先提出一个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原毁》第一课时——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精选课件(共27张PPT)

《原毁》第一课时——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精选课件(共27张PPT)

在科举路上,他曾
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
当了三次重考生,在当 表,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 苏轼称他为“文起八
官的生涯里,他廉洁、 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既 代之衰”,明人列他为
耿直、敢讲真话的优点, 立业又立言,大力倡导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之首。
使他数度被贬至不毛之 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
段 史。也许他也曾失落怅惘,但当来到潮州,看到百姓的困苦后,自
己的伤痛也就那么微不足道了。心中盛着的是黎民百姓,装着的是 盛世安康。皇帝不重用又如何,只要能为百姓造福,足矣。“一个 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 价值无穷。”韩愈正是这样一个人,为百姓驱鳄鱼,废千古陋习, 为人一身正气,刚正不阿。将百姓的冷暖放在第一位,将个人利益 放在最后,这种一心为民的胸怀正是当朝官员们所缺乏的。
唐代古文运动领袖 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 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 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 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 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古 文”,是对骈文而言的,指的是先秦和汉朝的散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 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 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韩愈祖籍河北昌 黎,故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因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有《昌黎先生集》。
重点字词:
责:要求。 重:严格。 以:而,表并列关系。 周:周密、全面。 待:对待,要求 轻:宽容 约:简约。 怠:怠惰、懒散。 求:寻求,探究。 所以:……的原因 彼:他。 予:我。 是:这样。 乃:却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原毁》7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原毁》7

《原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汇。

2、阅读全文,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分析全文,辨析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人物的特点及写作人物的手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曾学过韩愈《师说》这篇文章,他在文中提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这是一篇阐述从师学习道理的论文,是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提出来的。

由此可见韩愈是一个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现实的人。

其实,不仅仅是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社会中的其他很多不良现象,他都敢于批判。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原毁》,看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针对了什么社会现象?二、请学生大声朗读全文。

三、请学生再次放声地翻译全文。

四、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人,各自有什么特点?明确:古之君子、舜、周公、今之君子、圣人、怠者、忌者、吾、众人、应者、疏远不与同利者、畏者、强者、懦者、不应者、士、将有作于上者古之君子、舜、周公、圣人今之君子、怠者、忌者吾众人(应者、疏远不与同利者、畏者、强者、懦者、不应者)士将有作于上者古之君子(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舜(仁义人,大圣人)周公(多才与艺人,大圣人)今之君子(责人也详,待己也廉)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五、你觉得以上这些人物中哪个是最重要的人物,请说明你的理由。

六、请问韩愈写这些人物的时候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明确:对比法、形象够画法(语言、行为、情境)、排比句七、能否将“今之君子”的论述放在“古之君子”的论述前面?或者把作者的观点先放到文章的开头?明确:第一段写古之君子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

(这一段似乎离开“原毁”的题旨在阐述,实则是树起正面的楷模,说明要根除诽谤的产生,就要向古之君子学习,待己待人分别采取“重以周”、“轻以约”的正确态度,为下面的论述做了有力的铺垫。

)第二段写今之君子责任详,待己廉。

(这一段直接触及了“毁”的题意,摆出了“毁”的具体表现,谴责了“今之君子”忌善妒能的恶劣行径,论证比第一段深入一层)第三段指出“毁”的思想根源在于“怠”与“忌”,慨叹后进之士难于安身立命。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苏教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苏教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进学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一、文章简析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

《旧唐书·韩愈传》:“(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

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进”,即长进、进步。

“学”,包括“业”与“行”。

“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

“解”,辩解,论析。

“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

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

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二、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一部分(第1段):写先生训示。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行成于思毁于随治具毕张占小善率以录庸扬有司2、翻译句子行成于思毁于随盖有幸而获选,熟云多而不扬3、分析课文作者先提出一个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对学子提出“业精”“行成”的“进学”标准。

这是韩愈对于“学”的问题长期体察、思考所形成的真知灼见,以此勉励弟子进学,希望世人进学。

接着称颂政治清明,“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有司选拔任用公正,选取贤能而去不肖,“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对英才的教化得法,“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高中语文1.1原毁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1.1原毁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散文选读》
第四页,共15页。
目标 (mùbiāo)
导航
文本 (wénběn)助

基础(jīchǔ) 导练
预习导读
2.写作背景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 相互排挤倾轧,他们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 后来的“朋党之争”。一般的士人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形,才德杰出的 人很难不受毁谤。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 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韩愈站在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 当权者能引起注意,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原毁》。 文章先从正面开导,说明一个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 才符合君子之德、君子之风,然后将不合这个准则的行为拿来对照,最 后指出其根源及危害性。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 子”的对比,有同一个人“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对比,还有“应者”与 “不应者”的对比,等等。全篇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语言 生动而形象,刻画当时士风,可谓入木三分。
第十一页,共15页。
问题(wèntí) 导学
自主 (zìzhǔ)探

技法(jìfǎ) 导析
文本图解
2.对比是本文的主要说理方法,说说本文的对比有什么特点,这样写
有什么效果。
提示:本文对比的最大特点是通篇多次使用,既有不同角度的对比,又
有不同层次的对比。作者首先把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进行对比,比较他
们对人对己态度的不同;在描述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的表现时,其对人对
目标 (mùbiāo)导

文本 (wénběn)
助读
1.连线作者
基础(jīchǔ) 导练
预习导读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人,唐代文学家、 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文”,又 称“韩文公”。曾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著有《昌黎先生集》。其 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浑。后人推崇他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论辩 原 毁课件PPT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论辩  原 毁课件PPT
栏目导航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东汉时期,有个清官叫杨震。他在荆州做官的时候发现了才华横 溢的王密,就推举他做了昌邑县令。当杨震到东莱出任太守途经昌邑 时,王密为答谢杨震以前对自己的举荐之恩,趁夜深人静怀揣10锭黄 金到驿馆拜见杨震。杨震对王密此举很是生气,毅然拒绝。王密四下 瞅了瞅说:“夜黑人静,是不会有人知道的。”杨震义正辞严地说: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说没有人知呢?”说完他生气地 将黄金掷于地上。好一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虽然你不说我 不说就没人知道了,但心知道了,整个世界就都知道了啊。

栏目导航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2)修一 怠善 者易 不修 能.也 修., (一艺易能也)(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吾妻死,室坏不修.(《项脊轩志》)(
) )
栏目导航
能 恐恐善.然是惟,惧是其足人为之艺不人得矣为(善.之利()

(3)善素有善善..留始侯者张实良繁(,《能鸿克门终宴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栏目导航
其责己也重以.周(

(5)以早夫 以.夜是勇以之气.思谓闻不 (于诸以.侯众(人《待廉) 其颇身蔺(相如列传》))(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 )
栏目导航
【答案】 (1)名词,缺陷,过错/动词,有病,患病/形容词, 疲倦,劳累/形容词,困苦不堪/动词,担心 (2)动词,办好,做好/ 动词,做成,做到/动词,修养品性/长,这里指身高/动词,整修, 修理 (3)动词,擅长/名词,好事/动词,与……交情好/动词,做得 好动词,认为好/动词,爱惜 (4)第三人称代词,他们/指示代词, 那些/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副词,表婉商语气,还是……吧/副 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修饰,相 当于“而”/介词,用/介词,凭借/连词,来/介词,因为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专题一 第1课 原 毁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专题一 第1课 原 毁
助读新课起航 识记知识必备 探究文本研读
资料助读 课文对译
专 题 一
第 1 课
重点探究 感悟提升
应用体验之旅
论辩是古代说理文的统称,亦称 “ 论 说”。唐宋八大家散文在论辩文体方面也作 了探索,有“原”“辩”“论”等。一般来 说,“原”本义是推本求源,是古代论说文 的一种。其命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观点 认为始于《周易》的“原始要终”;徐师曾
文意感知 本文从待人、对己两个方面,通过古今“君子”的对比,指 出他们的不同表现和态度,进而得出“怠”与“忌”乃是毁谤根 源的结论。希望能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思维导图 中心论点 古之君子 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责己重周 以舜为例(德) 以周公为例(才) 待人轻约 今之君子 责人详 待己廉 怠 根源:怠与忌 忌 畏人修 人难于为善 自取也少 不能修 称赞某人(举例) 批评某人(举例) 古今 对比
责己也重以周 ①其 . 指示代词,他,他们,指“古之君子” 不如舜者,就其 如舜者 指示代词,那些 6.其②去其 . . 一,不责其 二;即其 新,不究其 旧 . . . . ③取其 指示代词,他的,他们的
结构助词,的 君子 . ①古之 ②恐恐然惟惧其人之 不得为善之 利 . . 用在主谓短语中, 取消独立性; 前一个“之”, 后一个“之”,的 7.之 谓也 ③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 . 结构助词,用在倒装的谓语和宾语之间 处此世,而望名誉之 光、道德之 行,难已 ④士之 . . . 均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短语中,取消独立性
所以。事,事情
今义:是一个词,文学样式的一种。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 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也指文艺 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课件论辩原毁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课件论辩原毁

预习 基 础 务实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其责己也重.以周( ) 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 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 事修而谤.兴( ) 必其人之与.也( ) 懦.者( ) 不怠.( )
【答案】 zhònɡ wèn jī bànɡ yǔ nuò dài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戏曲、曲艺、杂技、影视等演员;某些手工艺工人。
【答案】 (1)指旧时贵族阶级士大夫。 (2)一般人。 (3)虽 然如此。 (4)两个词。尝,曾经,副词;试,试验、尝试,动词。 (5)多技能的人。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2)修一 怠善 者易 不修 能.也 修., (一艺易能也)(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吾妻死,室坏不修.(《项脊轩志》)(
) )
能 恐恐善.然是惟,惧是其足人为之艺不人得矣为(善.之利()

(3)善素有善善..留始侯者张实良繁(,《能鸿克门终宴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一第1课原 毁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一第1课原 毁

解析:选 D。众人:一般人。
3.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
A.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B.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
C.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D.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解析:选 C。A 项,“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B 项,“以”介词,翻译为“用”
一、结构图解
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 { )) 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原毁
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根源——怠与忌 危害——事修而谤兴,
德高而毁来
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
二、内容研读
1.文中所举两次“语于众”的例子旨在说明什么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危害)是什么?
[明确] 当你称赞或批评一个人时,人们不是以这一称赞或批评的正确与否作出反应,
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
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
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
“今之君子则不然”仍未涉及“毁”,但在对他们言论的描摹上,字字句句扣在“原毁”的 轨迹上。前两段准备好了箭与靶,第三段水到渠成,引矢破的,点明了“毁”字。先提出中 心论点,“毁”根源在于“怠”与“忌”,又从众人对“良士”“非良士”的反应来透视世风, 证明当时“毁风”的猖獗。
三、主旨归纳 本文从待人、对己两个方面,通过古、今“君子”的对比,指出他们的不同表现和态度, 进而得出“怠”与“忌”乃是毁谤根源的结论。韩愈写作此文,希望能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 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四、写法鉴赏 1.鲜明的对比 “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构成贯穿全文的对比。古之君子,责备自己很重,很周全, 要求很严格,对待别人很宽,很随和,毫不苛求;今之君子,要求自己很低,要求别人却很 苛刻。这中间,段与段、层与层都采用对比写法,古之君子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 今之君子则相反。“重”与“轻”、“周”与“约”又构成具体的对比。古、今君子的具体行 为亦构成对比。逐项对比,使问题的正反两面都得到淋漓尽致的阐发,作者的爱憎褒贬之情 也愈益强烈。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本文的重点并非赞颂古之君子,而是抨击今之“君子”的责人详、待己廉,在于挖出其 思想根源,因而文章对此着重予以论述。“毁”的思想有两方面,但主要是“忌”,文章对 “怠”一笔带过,而着重分析了“忌”。 3.寓理于形 本文虽是说理文,但作者善于运用形象的手法来讲道理。如语言描写,第一段穿插了古 之君子责于己的话:“彼,人也……”如行为描写,“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 周公者”。如情景描写,写作者当着众人的面评论某人为“良士”或“非良士”,众人或表态 或不表态,其心情都是嫉妒。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一第1课原毁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一第1课原毁Word版含解析

本专题共有四篇文章。

《原毁》探求了诽谤丛生的根源; 《桐叶封弟辩》是一篇充满现实 政治关怀的力作; 《朋党论》是一篇享有盛名的典型政论; 《留侯论》论述了“忍小忿而就大 谋”的观点。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之一。

“原毁”就是探究诽谤丛生的根源。

文章由远及近,由 表及里;从古代说到当代,从“毁”的具体表现谈到“毁”的思想根源;既描述其情况,又 挖掘其本源。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逐层论述,逻辑性强,立论鲜明,论证有力,说理透彻, 举例精当,平易而不浅露,朴实而不枯淡。

《桐叶封弟辩》 ,全文抓住一个“戏”字展开论述。

文章论辩反复曲折,波澜起伏。

采用先驳后立的论述方法,驳得透彻,立得自然。

作者表面 上像是辨别史料的真与伪,实际上是在辩论史事的是与非。

《朋党论》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由 朋党的君子、小人之别逐层论证,提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观 点,希望统治者进用“君子之朋” ,远离“小人之朋” 。

《留侯论》一文一反通常写法,没有全 面评论张良的生平和功业,而是论述他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能“忍” 颖鲜明,虽略有偏颇,但发前人之未发,体现了作者的独到见解。

第 1课 原 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2.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3.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4.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字词积累1.字音怠.(d ài) 舜(Sh ùn) 懦(nu ò)者[专题概说 ],观点新《原毁》《原毁》《原毁》调张籍》调张籍》2.通假字①懦者必说.于色矣说,同“悦”,高兴②道德之行,难已.已,通“矣”,语气词,用在句末3.一词多义①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动词,擅长②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名词,好事③素善.留侯张良动词,交好(1)善④善.日者王,善时者霸动词,爱惜⑤太祖曰:“善.。

”乃南征形容词,表示同意⑥子善.视之副词,好好地①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名词,缺点(2)病②亮疾病.,卒于军动词,病重③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动词,担心①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代词,他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③今已服矣,又何求焉.语气词,表疑问(3)焉④则将焉.用彼相矣疑问代词,表疑问⑤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词,表陈述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代词,哪里①是故事修.而谤兴动词,进修,有成绩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动词,举行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形容词,高、长(4)修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形容词,长、久⑤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动词,修养⑥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动词,修理4.词类活用①故人乐为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事②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动词用作名词,名声③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名词用作动词,光大④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⑤究其旧.不图其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过去,现在5.古今异义①古之君.子.古义:指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一专题 第1课 原毁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一专题 第1课 原毁

专题导航专题解说论辩文是古代的一种论文文体。

有“原……”、“……论”、“……辩”等文体形式。

这种文体是作者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从根本上进行考察、探讨,辨是非,别真伪,表明看法、观点,澄清对错的文体。

援事引例,引经据典,或论其事实,或批驳谬误,语言富有论辩力,逻辑性强,又颇具文采。

如《原毁》、《过秦论》、《讳辩》等。

论辩类文章是中国古代散文中最为发达的文体之一。

先秦诸子散文开启了论辩文的端绪,汉代政论文中名篇迭出。

到了唐宋时期,八大家贡献了许多词锋犀利、雄辩滔滔的论辩文,在思想表述和艺术技巧方面拓展了崭新的境界。

由于唐宋八大家对散文艺术的自觉追求,他们的论辩文大多带有很强的文学性,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篇章结构上都堪称典范。

他们对论辩文体中不同的体裁也作了探索。

一般说来,“论”注重从正面树立一个观点,然后围绕它作逻辑严密的论证,“辩”则带有辩驳、辩说的意味。

学法指导 1.本专题均为古代论文中的论辩文,学习时要注意掌握论辩文的特征,抓住论的对象,把握辩的过程,明确作者观点。

2.学习本专题要注意牢固掌握基础文言实词、虚词,了解常见的文言现象。

3.本专题学习时,要尽量结合注释自己阅读理解,要注意加强诵读。

第1课原毁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韩愈祖籍河北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因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3岁时,父母均去世,因此由兄嫂抚育长大。

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达仕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第三试未及第。

25岁至35岁,先中进士,第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曾赴汴州节度使董晋及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岁至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求减免赋税,被贬为阳山县令。

唐宪宗时为国子博士,后升迁至太子右庶子,但一直未能施展才学。

50岁至57岁,先跟随裴度征讨吴元济,后升迁至刑部侍郎。

原毁-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原毁-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原毁-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一、教案背景散文是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耀眼的文学名家,他们在散文创作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此次教案的教学对象是初中生,教育散文选读和创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文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创作特点;2.学会阅读和欣赏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作品;3.培养学生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散文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散文写作技能以及阐述能力和排版能力;5.培养学生的兴趣,增进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散文选材取自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包括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柳宗元、曾巩、陈与义、文天祥。

选文主要包括《望江南》、《东篱》、《后赤壁赋》、《岳阳楼记》、《小窗幽记》、《卖儿狂》、《玉台新咏》等经典之作。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1.讲授散文的写作技巧和评析方法;2.线下小组合作讨论阅读和评析文本;3.线上教学资源辅助教学;4.个人散文写作小结和分享。

五、教学步骤1.第一次课堂:教师介绍唐宋八大家和散文的概念及其特点。

2.第二次课堂:教师介绍欧阳修的《望江南》和《东篱》,引导学生探究欧阳修的散文风格和文化内涵。

3.第三次课堂:教师介绍王安石的《岳阳楼记》、苏轼的《后赤壁赋》和柳宗元的《小窗幽记》,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第四次课堂:教师介绍曾巩的《卖儿狂》和陈与义的《玉台新咏》,引导学生探究两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5.第五次课堂:教师安排学生写散文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唐宋八大家散文,总结散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并分享给全班。

六、教学评估1.听课笔记: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密切关注教师的讲解,做好笔记,能熟练运用Markdown格式。

2.文本评析: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本分析的方法,并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意象和文化内涵。

3.散文写作:教师要求学生提高写作技能,创新写作形式和排版方法,提升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专题一 第1课 原 毁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义:专题一 第1课 原 毁 Word版含答案

论辩是古代说理文的统称,亦称“论说”。

唐宋八大家散文在论辩文体方面也作了探索,有“原”“辩”“论”等。

一般来说,“原”本义是推本求源,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

其命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始于《周易》的“原始要终”;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则认为起于韩愈的五“原”(即《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

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论述事物的本源以致用于当今社会,往往通过与现实的对照、比较,以揭示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弊端,因而在写法上往往具有比一般论说文更强的逻辑力量。

“论”是论断事理的文章,包括政论、史论、学论等,是论说文体的一种。

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出现论学、论政的文字,从目前所存的文献来看,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为我国最早的单篇论文。

东汉之后,论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能够集中围绕一个论点作逻辑严密的论证推理,特别是唐宋的论文,除了透辟的说理和文辞简约之外,还体现了充沛的气势,情理兼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辩”是一种用于辨析事物是非真伪而加以判断的论说文体。

“辩”是辨别、辩论的意思。

辩体源起于战国诸子散文,像《孟子》一书中就有许多章节记录了孟子和君主、学者之间的论难说理。

汉末出现了被叫作辩的文章,如汉末曹植有《辩道论》。

辩体的真正流行是在李唐时代。

唐人凡称为辩的作品,一般上承曹植《辩道论》,总是针对某一主张、某一观点加以反驳、责难、纠正,而且在题目上大都去掉论字,称作某辩或辩某。

第1课原__毁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

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后人称之为“泰山北斗”。

相关背景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一 第1课 原 毁 Word版含答案推荐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一 第1课 原 毁 Word版含答案推荐

论辩是古代说理文的统称,亦称“论说”。

唐宋八大家散文在论辩文体方面也作了探索,有“原”“辩”“论”等。

一般来说,“原”本义是推本求源,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

其命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始于《周易》的“原始要终”;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则认为起于韩愈的五“原”(即《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

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论述事物的本源以致用于当今社会,往往通过与现实的对照、比较,以揭示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弊端,因而在写法上往往具有比一般论说文更强的逻辑力量。

“论”是论断事理的文章,包括政论、史论、学论等,是论说文体的一种。

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出现论学、论政的文字,从目前所存的文献来看,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为我国最早的单篇论文。

东汉之后,论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能够集中围绕一个论点作逻辑严密的论证推理,特别是唐宋的论文,除了透辟的说理和文辞简约之外,还体现了充沛的气势,情理兼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辩”是一种用于辨析事物是非真伪而加以判断的论说文体。

“辩”是辨别、辩论的意思。

辩体源起于战国诸子散文,像《孟子》一书中就有许多章节记录了孟子和君主、学者之间的论难说理。

汉末出现了被叫做辩的文章,如汉末曹植有《辩道论》。

辩体的真正流行是在李唐时代。

唐人凡称为辩的作品,一般上承曹植《辩道论》,总是针对某一主张、某一观点加以反驳、责难、纠正,而且在题目上大都去掉论字,称作某辩或辩某。

第1课原毁(对应学生用书P1)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

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后人称之为“泰山北斗”。

相关背景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
专题一第1课原毁
[专题概说]
本专题共有四篇文章。

《原毁》探求了诽谤丛生的根源;《桐叶封弟辩》是一篇充满现实政治关怀的力作;《朋党论》是一篇享有盛名的典型政论;《留侯论》论述了“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之一。

“原毁”就是探究诽谤丛生的根源。

文章由远及近,由表及里;从古代说到当代,从“毁”的具体表现谈到“毁”的思想根源;既描述其情况,又挖掘其本源。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逐层论述,逻辑性强,立论鲜明,论证有力,说理透彻,举例精当,平易而不浅露,朴实而不枯淡。

《桐叶封弟辩》,全文抓住一个“戏”字展开论述。

文章论辩反复曲折,波澜起伏。

采用先驳后立的论述方法,驳得透彻,立得自然。

作者表面上像是辨别史料的真与伪,实际上是在辩论史事的是与非。

《朋党论》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由朋党的君子、小人之别逐层论证,提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观点,希望统治者进用“君子之朋”,远离“小人之朋”。

《留侯论》一文一反通常写法,没有全面评论张良的生平和功业,而是论述他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能“忍”,观点新颖鲜明,虽略有偏颇,但发前人之未发,体现了作者的独到见解。

第1课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