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1 总复习 数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1 总复习 数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1 总复习数的认识∣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基本概念
2.认识常用的数字和符号
3.理解数值的大小以及比较大小的方法
4.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数字和符号
2.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难点:
1.理解数值的大小
2.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三、教学过程
3.1 自主学习
1.复习数字0-9的名称及由它们组成的数字。

2.了解常用的数学符号:+,-,×,÷,=。

3.掌握一些常用的数词及它们的意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百、千、万。

3.2 合作学习
1.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和符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字和符号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数字和算式。

2.请学生使用数字卡片或别的资料,将10个数字排列起来,使得它们的和等于指定的值。

3.3 提高学习
1.介绍大小之比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练习。

2.请学生排队依身高或体重进行排序。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复习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发现学生们在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时还存在一些困惑和不足,需要针对性的加强练习。

在后续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强调实践环节的训练,加深学生对于数的认识和理解,并进一步拓宽数学思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师在课前准备好教案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六班级数学总复习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六班级数学总复习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

2.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其展开图,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3.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圆柱的特征。

学习难点: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工具学前准备收集圆柱的实物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4分钟)导案:课件提示:旋转门的画面。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揭示课题并板书:圆柱的认识。

学案: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问题。

二、自主探索,认识圆柱。

(23分钟)1.初步感知圆柱。

(1)老师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

(如岗亭、车轮、圆木、客家围屋等)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2)利用课件从实物中指出圆柱体。

(3)请学生找找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老师强调:圆柱一定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

(1)每人拿出一个圆柱,看一看,摸一摸,小组讨论:圆柱有几个面?各个面有什么特征?(2)学生集体沟通汇报。

(3)老师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柱,标出各部分名称。

(4)认识圆柱的高。

老师拿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体,提问:①这两个圆柱体,哪个高?哪个矮?②圆柱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圆柱的高低和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有关。

)③你能量出圆柱的高吗?学生动手测量,老师巡视指导。

请一名学生演示测量圆柱的高。

(老师注意强调正确的测量方法) 老师在黑板上的圆柱体图中画出圆柱的高。

④提问:圆柱的高有几条?引导学生得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所有的高都相等。

3.老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之《统计与可能性》部分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之《统计与可能性》部分

上课时间:年月日统计整理与复习(1)教学内容:教材P101-10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般方法,能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或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学生体会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过程,感受统计表和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体验收集数据的意义,增强数据分析意识。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知识、过程、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从数据的角度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描述并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提问: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的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统计知识,教师选择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

谈话:今天我们要统计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通过复习,使同学们能系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增强数据描述和分析等应用能力。

二、知识梳理1.出示问题:(1)在统计时,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2)统计活动中,描述和分析的数据的方法有哪些?(3)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4)你能举例说说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吗?让学生围绕上面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汇报上诉问题。

三、应用练习A B C D E 出勤率是( )。

5.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分米。

6.一个布袋里装有6个红球,4个蓝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再加( )个蓝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2。

7.一组数据15、25、30、18、22、27、19、21的中位数是( ) 8.若23 X=14Y ,则X :Y=( ):( )。

如果Y=24,则X=( )。

9.有100个图形按 ……的顺序排列,排列在倒数第3个的是( ),其中一共有( )个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全部集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全部集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全部集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比例、统计与概率等。

本单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巩固,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但程度参差不齐。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复习效果。

同时,学生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比例、统计与概率等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整理知识、自主复习的能力,学会运用归纳、比较、概括等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合作的学习态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比例、统计与概率等基本知识的巩固。

2.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整理与复习的相关资料、课件、案例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同学们,我们先来热一下身,看看谁能回答以下问题:100的因数有哪些?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方程与比例、统计与概率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总复习求阴影部分面积|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总复习求阴影部分面积|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总复习求阴影部分面积|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72页的总复习,求阴影部分面积。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求封闭图形面积的方法,学会运用分割、添补、移补等技巧,求解复杂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求封闭图形面积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割、添补、移补等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如何运用分割、添补、移补等技巧求解复杂图形的面积。

2. 重点:掌握求封闭图形面积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分割、添补、移补等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形内有阴影部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求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求封闭图形面积的基本方法,如分割、添补、移补等。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各种方法的运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几个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求解。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及时进行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求封闭图形面积的方法:1. 分割法:将复杂图形分割成简单图形,分别求解后再相加。

2. 添补法:在图形中添加或补充简单的图形,使其变为已知图形,然后求解。

3. 移补法:将图形中的一部分移出或补充,使其变为已知图形,然后求解。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求解下列图形的阴影部分面积。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是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详细讲解每个例题的解题步骤,不仅让学生知道每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更要让他们理解每一步背后的数学原理。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简便运算专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简便运算专题教学设计

《简便运算专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之简便运算专题教材分析:简便运算是六年级学生毕业总复习“数的运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系列微课是对整数、小数、分数所有简便运算方法的综合汇总。

通过本内容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运算的速度、准度及计算能力得到一个较大的提升。

学情分析:“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是考察学生计算能力,并能否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使计算得以速算、巧算的一种计算方法,但在日常教学中,一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总是心存芥蒂,感觉棘手,并且错误率很高。

鉴于六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比较丰富,而且他们的思维活跃,喜欢挑战,喜欢探寻规律,再加上当今的大数据时代,高效便捷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因此,这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通过巧算适应快节奏的初中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1.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使计算得以速算,巧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2.结合实际例子,培养学生认真分析,细心观察,巧妙计算的良好学习品质。

3.激发学生勇于探究数学规律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简便运算的各种题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第一讲一、介绍什么是简便运算?简便运算是一种特殊的计算,它是运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或者根据数字的特征,使一个较复杂的式子变得很容易计算出结果的运算。

(简便运算一般不用笔算,而是利用特殊技巧,口算即可算出较复杂题目的结果。

)二、简便运算最常用的方法(一)五个运算定律(二)两个运算性质一、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算——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时,要善于观察题目,同时要有凑整意识。

【注】凑整,即“凑十”、“凑百”、“凑千”等,是加减法简算的重要方法。

介绍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例如:(7+16)+4=7+(16+4)= 7+20=27(其中的a,b,c可以是任意数)(1)“凑整”进行计算时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一般同时运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总复习图形王国|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总复习图形王国|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 总复习图形王国|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主要涉及图形王国的相关知识。

我们会回顾第五单元《图形与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和技能,包括图形的分类、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图形的变换和位置的表示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希望学生能够巩固和掌握图形王国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图形的分类、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图形的变换和位置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主要是学生对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图形变换和位置表示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复习图形王国的知识,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包括图形卡片、几何模型、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形,激发他们对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点回顾:然后我会带领学生回顾第五单元《图形与几何》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图形的分类、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图形的变换和位置的表示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知识。

5.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黑板进行板书设计,将图形的分类、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图形的变换和位置的表示方法等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展示,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出三种不同的图形,并说明它们的特征。

答案: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和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

答案:正方形的面积为16平方厘米,体积为64立方厘米。

3. 请描述一个图形的位置和变换方法。

答案:一个图形的位置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变换方法进行改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图形的分类、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图形变换和位置表示的理解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总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总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总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前言在数学学习中,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数学教学中难度不大但是需要注意的一个知识点。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常见错误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复习。

教学内容在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中,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涉及到如下教学内容:•矩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平面图形的简单变形对周长和面积的影响。

•实际问题中对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矩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熟练掌握平面图形变形对周长和面积的影响的计算方法。

•掌握在实际生活中对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应用的方法。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变形对周长和面积的影响的理解和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对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应用教学方法•通过直观的画图和实物模型的演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公式。

•引导学生通过演示实际生活场景的方法,学会在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

常见错误•计算过程中粗心导致关键数字计算错误。

•在计算周长面积时,因为不清楚数据几何形状的类型而导致使用错误的计算公式。

•在使用计算公式时,基于记忆揣测计算公式导致计算错误。

总结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在数学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掌握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像等方式直观生动地展示平面图形的特点和计算方法,这样能够更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虽然这一知识点难度不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许多细节需要注意,尤其是在实际操作时容易出现粗心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细节和实际应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线与角》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线与角》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线与角》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线与角》的内容包括对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以及对角的概念和分类。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部分内容对于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线与角有了初步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理解不深,对一些角的大小比较和分类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特点。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并能对角进行分类。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和区别,角的概念和分类。

2.难点: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理解和运用,对角的大小比较和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通过引导、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PPT,内容包括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和区别,角的概念和分类。

2.准备一些线段、射线、直线的模型和角的大小比较工具。

3.准备一些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线与角,如自行车的轮子、房间的角落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线与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讲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特点,以及角的概念和分类。

通过PPT和模型,直观地展示各种线和角,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线段、射线、直线的画法和角的大小比较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及时批改,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线与角的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利息、折扣、税率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利息、折扣、税率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利息、折扣、税率问题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8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第6、7题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问题的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巩固生活中的税率、折扣、利息等问题解答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生活中的税率、折扣等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教学设计:一、整理回顾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学生回顾,教师板书:税率问题、利息问题、打折问题等二、整理解题思路:1、利息问题:妈妈将8000元钱按3.24%的年利率存入银行3年,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利息税,那么到期后一共可以从银行取回多少钱?引导学生分步解答,理解解答过程与每步意义。

区分应得利息、实得利息,税后利息等术语意义。

提醒学生三点,让学生自己先说说在前阶段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的:(1)计算利息时,千万不要忘记乘时间。

(2)不要忘记是否要交利息税。

什么情况不用交?(3)要看题目要求是取出什么?像这题千万不能将本都丢了。

2、纳税问题:教材上第88页上第7题读题理解:哪些稿费应该纳税?怎样计算?3、打折问题:教材上第88页上第6题读题看图理解题目意义。

分析解题方法:原价乘折扣=现价三、拓展练习(补充)1、小琴妈妈七月份的工资收入是1350元,扣除800元后按5﹪的税率缴个人所得税。

小琴妈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2、爸爸2019年6月1日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为2.25﹪,到期时国家按所得利息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

到期时爸爸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爸爸这次储蓄实际收入多少元?3、一套瓷器,如果比成本价多80元出售,则可赚25%;实际卖出后,反而亏了80元,这套瓷器是打几折出售的?4、商店有100台洗衣机,如果按每台1000元出售,则每台可得20%的利润。

但其中有一台在搬运时有些小问题了,所以只能打对折出售。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投影机。

学生预备: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复习稳固标出以下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快速将实际的详细情境数学化}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假如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按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争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

(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殊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争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答复。

4.学生依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

(投影讲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鼓舞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阅历和学问为学生供应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看、分析、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等方式,将用生活阅历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进展数学思索,培育空间观念。

}(二)、课堂提高练习一第6题(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 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转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转变?(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看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觉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转变,上移时行也就是其次个数据发生转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学问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检验沟通,最终,教师再展现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3)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35。

教学目标:1、通过选择橡皮泥和给定长度的小棒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点。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判。

教学重点: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作出客观的评判。

设计理念:本课通过选择橡皮泥和给定长度的小棒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明白得程度。

一、课前预习。

师布置学生预备若干长为10厘米、8厘米、6厘米、5厘米的小棒和一些橡皮泥球。

收集几个长方体家用电器包装盒长、宽、高的数据。

学生做好预备。

二、动手操作。

1.出示书P35T8。

(1)出示一个用橡皮泥球和小棒做成的长方体框架。

(2)问:用小棒和橡皮泥球来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时,小棒和橡皮泥球分别用来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什么?(3)摸索:做一个长方体要用几团橡皮泥球和几根小棒?做一个正方体呢?2.合理选择材料动手做。

提示:选择的小棒长度有什么要求?说明了什么?(屏幕提示)3.展现和交流。

明白得选择小棒长度的理由。

4.引申:你能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问题?学生观看它的特点。

发觉橡皮泥球和小棒分别做长方体的什么,各需要多少。

边做边摸索。

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材料和做的过程,并指出它的长、宽、高。

三、联系生活。

1.交流自己收集的家电的包装盒的长、宽、高。

2.选择其中一种包装盒。

提问:那个地点面涉及到哪些数学问题呢?如:(1)运算包装盒的表面积和体积。

(2)制作那个包装盒,你打算预备多大的硬纸?如何样剪裁?学生不说出是什么家电的包装盒,让学生依照数据想像包装盒的大小,猜出是什么家电的包装盒。

依照数据大小情形合理选择让学生笔算或使用运算器运算。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百分数等。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百分数等基本知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百分数等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整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百分数的运算及应用。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百分数等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整理已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整理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制作PPT,准备实际案例。

2.学生准备:回顾本册书中的知识点,准备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自主整理和归纳。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百分数等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观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内容的一个回顾和总结。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统计图表的制作。

教材通过不同的情景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本质,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他们对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本质,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2.让学生能够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让学生熟练制作和解读各种统计图表,增强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3.如何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类型的数据和统计图表。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

3.准备教学PPT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数据处理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同的数据和统计图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数据的本质,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图表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全册教案第一章:分数乘法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 能够正确计算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 分数乘法的计算练习。

3. 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解释分数乘法的意义。

2. 演示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3. 进行分数乘法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4.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乘法进行计算和解决。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乘法的情况,评估其应用能力。

第二章:分数除法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 能够正确计算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 分数除法的计算练习。

3. 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分数除法的概念,解释分数除法的意义。

2. 演示分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3. 进行分数除法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4.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进行计算和解决。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分数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除法的情况,评估其应用能力。

第三章:百分数教学目标:1.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和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2. 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3. 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百分数的概念,解释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2. 演示百分数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3. 进行百分数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4.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总复习:线和角》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总复习:线和角》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总复习:线和角》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总复习:线和角》这一章节主要是对小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中有关线和角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

内容包括线的性质、角的分类和度量、以及线和角的关系。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线和角的基本概念,但是对于一些角的分类和度量的细节知识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线和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线的性质、角的分类和度量、线和角的关系等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的性质、角的分类和度量、线和角的关系;2.教学难点:角的分类和度量的细节知识,以及如何运用线和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讲解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案和教学PPT;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实例和练习题;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实例,引导学生回顾线的性质、角的分类和度量、线和角的关系等知识。

例如,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线段的性质,或者通过实际测量角的大小,让学生复习角的度量方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线的性质、角的分类和度量、线和角的关系等知识,并进行详细讲解。

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道关于线和角的应用题,并给出解答过程。

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线和角的性质和运用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整理与复习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整理与复习》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整理与复习》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章,本章主要对整个学期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统计图表等模块,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系统地整理和复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可能对某些知识点产生了疑问,需要通过复习来解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梳理和复习整个学期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和复习知识点,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教学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复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师巡回指导。

3.合作交流:各组分享自己的复习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总结。

4.讨论交流:针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这一章节,主要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的平面图形面积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但对一些特殊图形的面积计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对一些特殊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案例。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教室的地面、电视屏幕、报纸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学生分享各自的想法,教师总结并板书。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几种特殊的平面图形,如圆环、梯形等,让学生尝试计算它们的面积。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思路和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题目。

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包括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一定困难,如运算速度慢、错误率高、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深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2.难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复习题,包括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

2.准备PPT,展示复习知识点和典型案例。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复习内容。

然后,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同时,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教案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

2.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其展开图,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圆柱的特征。

学习难点: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工具
学前准备收集圆柱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4分钟)
导案:
课件提示:旋转门的画面。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揭示课题并板书:圆柱的认识。

学案:
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问题。

二、自主探索,认识圆柱。

(23分钟)
1.初步感知圆柱。

(1)教师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

(如岗亭、车轮、圆木、客家围屋等)
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2)利用课件从实物中指出圆柱体。

(3)请学生找找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教师强调:圆柱一定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

(1)每人拿出一个圆柱,看一看,摸一摸,小组讨论:圆柱有几个面?各个面有什么特征?
(2)学生集体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柱,标出各部分名称。

(4)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拿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体,提问:①这两个圆柱体,哪个高?哪个矮?
②圆柱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圆柱的高低和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有关。

)
③你能量出圆柱的高吗?
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请一名学生演示测量圆柱的高。

(教师注意强调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的圆柱体图中画出圆柱的高。

④提问:圆柱的高有几条?
引导学生得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所有的高都相等。

3.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师:同学们和我一起快速转动纸片,看一看转出的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猜一猜,将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状?
(2)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拿出两个圆柱体将其剪开。

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操作的结果并展示。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课件展示三种不同的圆柱侧面展开图。

(4)观察展开图是长方形的圆柱体,提问: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圆柱体的哪部分?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将长方体还原成圆柱体再打开。

(教师画图展示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的关系。

)
小结: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5)提问:什么样的圆柱体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小组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

学案:
1.(1)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2)学生观察课件展示的圆柱形物体。

课件展示圆柱体和非圆柱体图片,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不是圆柱。

(3)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学生观察并小组交流圆柱的特征。

并且学生测量圆柱的高。

(注意测量方法要正确)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同桌互相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量出圆柱的高。

3.学生迅速转动纸片,仔细观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4.(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

(2)学生剪开圆柱的侧面并观察其形状。

(3)学生交流操作结果。

(4)结合展开圆柱侧面的过程,思考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5)底面周长与高相等的圆柱体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课后小结
本节课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引入对圆柱的认识,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后,很自然地
过渡到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找出圆柱体的共同特征,两个平的底面,一个曲的侧面,使学生对圆柱有更进一步地了解。

接着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急于探究的心理,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长方形间的关系,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中,重视多媒体的直观演示作用,结合学生回答,动态演示圆柱体侧面的展开过程,使学生亲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逐步建立起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课后习题
达标检测
1.判断下面哪些是圆柱,是的在下面的方框里画“√”
2.给下面的圆柱各部分填上相应的名称。

3.下面(①)号图形是圆柱的展开
4.把一张长314px,宽23
5.5px的长方形纸片卷成一个圆柱。

(接头处不重叠)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多少?
答案:
①长方形的长作圆柱的高。

9.42÷3.14÷2=1.5(cm)
②长方形的宽作圆柱的高。

12.56÷3.14÷2=2(cm)
答: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7.5px或50px。

板书
圆柱的认识
导案
初步感知圆柱。

认识圆柱的各部分。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二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柱,你能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吗?
2、我们在认识圆柱的时候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的?(面:侧面、底面;高。

教师板书。

)
二、导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形状的物体,请看大屏幕。

(电脑显示建筑物、帽子、光束等实物。

根据实物图抽象成立体模型图)。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底面是圆的,头上像锥子一样尖尖的。

)
2、这些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你能说说它们为什么叫圆锥吗?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锥。

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

(板书:的认识)
4、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圆锥?
三、探索研究:
(一)圆锥的认识。

(出示圆锥)仔细观察,看一看这个圆锥有什么特征?根据圆柱的认识的经验,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圆锥?我们先来认识圆锥的面和顶
点。

1、认识圆锥的面和顶点。

(1)取出圆锥体学具,三人一组。

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指名汇报。

(3)出示课件,教师引导,回答:
①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底面?
②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把它展开是什么形状的?
③ 沿侧面的两侧各画一条线,它们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就叫圆锥的顶点。

它有几个顶点?
回答后师板书:
侧面(曲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