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放假规定
国家规定的休假制度
国家规定的休假制度劳动法休假的最新规定篇一一、法定节假日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
第一类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劳动节和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各1天。
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等。
第三类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二、带薪年休假《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一条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劳动法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
劳动法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
一、每日工作时间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通常的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
然而,实际情况中,部分企业由于生产需要,可能会要求员工超时工作,这种情况下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并经过劳动行政部门的批准。
二、休息时间
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应保证有一小时的休息时间,每周应至少休息一天。
这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避免过度劳累。
如果企业因特殊原因需要占用员工的休息时间,也需经过劳动行政部门的批准,并且要支付相应的加班费用。
三、法定节假日
根据国家规定,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享有休息的权利,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
部分节日如春节和国庆节,法律规定连续放假。
四、加班限制
劳动法规定,企业应尽可能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人力资源来避免加班。
如果因生产需要必须进行加班,应经过劳动行政部门的批准,并支付劳动者加班费。
加班费应按照法定标准支付,通常为正常工资的150%,双休日为200%,法定节假日为300%。
五、年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满一年后,应享有带薪年休假。
年假的具体时间根据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员工可以自行申请年假的时间,企
业应尽量满足员工的申请。
如果企业因生产需要不能安排员工休年假,应按照员工日工资收入的三倍支付年假工资报酬。
国家休假规定
国家休假规定休息休假时间是劳动者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任职期间内,不必从事生产和工作而自行支配的时间。
1.休息日标准。
休息日又称公休假日,是劳动者满一个工作周后的休息时间。
劳动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天。
199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国务院令第174号)规定,我国职工的休息时间标准为工作5天、休息2天。
该决定同时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企业和不能实行国家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2.法定年节假日标准。
法定年节假日是由国家法律、法规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也是劳动者休息时间的一种。
建国后,我国法定年节假日为7天。
1999年法定年节假日增至10天。
2007年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将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设为法定节假日,将我国传统节日设定为法定节假日,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提高全世界华人的文化凝聚力。
我国现行法定年节假日标准为11天,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根据2013年《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44号),具体为:新年,放假1天(1月1日);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劳动法》中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的相关规定
《劳动法》中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的相关规定
一、工作时间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对于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上述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二、休息休假规定
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此外,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三、特殊工种和行业的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规定
对于一些特殊工种和行业,如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等,国家对其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有特殊规定。
这些行业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危险性,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四、违反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规定的法律责任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了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规定,如强制加班、超时工作等行为,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维护其合法权益。
对于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将会依法处理。
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劳动者经济损失、罚款等。
劳动法 休假天数
劳动法休假天数
劳动法规定的休假天数包括带薪年假、法定节假日、探亲假、婚丧假、产假、陪产假、哺乳假、女工假等等。
其中带薪年假是劳动者的重要权利,按照劳动者年度工作时间的长度和单位规定的年假工作日数来计算,最长不超过15天。
法定节假日是国家规定的放假日,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放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工作,但因生产、工作特点不能停工的单位或者需要轮流值班的单位除外。
探亲假是员工享有的重要权利之一,员工在工作期间,有权享受探亲假,时间一般为3-7天不等。
婚丧假是员工在婚姻和丧事期间享有的权利,按照国家规定时间计算,一般为3-7天不等。
产假是女性劳动者享有的权利,最长可休息98天,其中前14天视为病假,由单位支付病假工资;剩余日子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
陪产假是男性劳动者为照顾妻子生育孩子所享有的权利,最长不超过15天。
哺乳假是女性劳动者为了哺乳婴儿而享有的权利,一般为1小时/天,最长不超过6个月。
女工假是为了保护女性劳动者的权益而设立的,规定女性劳动者在月经期间和妇科病治疗期间可享受带薪假期。
总之,劳动法规定的休假天数是劳动者的重要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1 -。
公司全体放假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司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公司及其全体员工。
第三条公司全体放假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保障员工休息休假的权利;(二)维护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四)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公司整体效益。
第二章放假类型第四条公司全体放假分为法定假日、年休假、调休、带薪休假和其他休假。
第五条法定假日是指国家规定的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一)元旦:1月1日放假,共1天;(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七放假,共7天;(三)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放假,共1天;(四)劳动节:5月1日放假,共1天;(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放假,共1天;(六)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放假,共1天;(七)国庆节:10月1日至10月7日放假,共7天。
第六条年休假是指员工按照规定享受的带薪休假,包括:(一)职工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5天;(二)职工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10天;(三)职工连续工作满20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15天。
第七条调休是指公司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对法定假日进行调整,具体调整办法由公司制定。
第八条带薪休假是指公司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为员工提供的带薪休假,包括:(一)产假: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带薪产假;(二)陪产假:男职工享受7天带薪陪产假;(三)婚假:职工结婚,享受3天带薪婚假;(四)丧假:职工直系亲属死亡,享受3天带薪丧假。
第九条其他休假是指公司根据员工工作表现、特殊情况等,给予的带薪休假。
第三章放假时间安排第十条公司全体放假时间应当提前一个月向员工公布。
第十一条法定假日放假时间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年休假应当在职工年度工作结束后次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安排,具体时间由公司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确定。
国家规定休息时间
国家规定休息时间国家规定休息是一个国家对劳动者休息时间的法律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者得到足够的休息和休假时间,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福利。
在中国,根据国家劳动法和相关规定,劳动者享有一定的休息和休假权益。
具体规定如下:1. 法定休息日:每个星期的周六和周日是国家法定的休息日,劳动者有权享受每周至少1天的休息日。
2. 年休假:劳动者在连续工作满一年后,享有带薪年休假。
根据工作年限的不同,年休假的天数也有所不同,通常为5-15天。
3. 法定假日:国家规定了一些法定假日,包括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
在这些法定假日,劳动者有权享受全天的休息,并且还享有放假期间工资不减少的权益。
4. 休息时间: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需支付加班费或休假调休。
5. 产假、陪产假和婚假:女性劳动者享有产假,通常为98天;男性劳动者享有陪产假,通常为7天。
此外,劳动者还享有婚假,通常为3天。
6. 病假:劳动者患病需要休息治疗时,享有带薪病假。
病假的天数和工资待遇可以根据个人患病情况和医生证明进行相应调整。
这些国家规定的休息时间,旨在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同时,这些规定也有助于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提倡健康的工作文化,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目前一些行业和地区仍存在较长的工作时间和缺乏休息的情况。
对于这些问题,国家应该加强监管,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引导企业和企事业单位合理安排工时,提高劳动者的休息和休假权益。
同时,劳动者也应自觉维护自己的权益,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只有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全体劳动者的休息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促进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
新劳动法法定假日、病假和事假规定
新劳动法法定假日、病假和事假规定一、法定节假日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与纪念日放假方法(27年修订)》规定,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共11天:(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 日)。
二、带薪年休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三、病假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 479号)等有关规定,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的病假假期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四、探亲假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36号)规定,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享受探亲假待遇。
职工探亲假期:(一)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三十天。
(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
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四十五天。
(三)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
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
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
目前国家还没有对外商投资企业与其他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探亲假作出具体规定。
打工休假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打工休假作为劳动者休息、恢复体力和精神的重要方式,受到法律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出发,详细阐述打工休假的法律规定,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休息休假的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这意味着所有劳动者都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不论其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等。
2. 公平原则休息休假制度应当公平合理,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不受侵犯。
3. 保障原则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得到充分实现。
二、休息休假的基本制度1. 工作时间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2. 休息日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3. 带薪年休假制度《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4. 婚假、产假、陪产假、哺乳假等特殊休假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职工婚假为三天,产假为九十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男方护理假为七至三十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职工在工伤或者职业病治疗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三、休息休假的具体规定1. 工作时间(1)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
(2)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
(3)加班: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劳动法中的休息休假制度》
《劳动法中的休息休假制度》休息休假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可以享有的休息和放假时间。
针对这一问题,《劳动法》中有明确的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者的生产力和工作质量。
一、休息制度1. 周休天数《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每周至少1天的休息时间。
对于连续工作6天的情况,应当安排2天的休息时间。
如果员工在休息日工作,应当给予双倍的工资报酬。
但特殊情况下,可以在保证劳动者休息的前提下,进行调整。
2. 安排休息时间在具体的工作中,用人单位应该根据工作内容和劳动强度,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安排员工的休息时间。
一般情况下,每天工作8小时,中间应当安排1小时以上的休息时间。
用人单位在派遣员工进行工作任务时,需向劳动者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保证其身体健康和安全。
因此,对于零散工作的情况下,也需要依照实际情况安排休息时间,并且在技术负责人的监督下,确保休息的合理性和满足性。
二、假期制度1. 带薪年休假《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员工年休假。
具体的假期天数,根据员工的劳动年限决定,最少应该为5天。
如果工作年限超过10年,则最少应该为10天。
员工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享受带薪年休假,用人单位应当向其支付工资报酬。
除非特殊原因,年休假不可以折现。
2. 病假如果员工因病需要请假,应当向用人单位提出请假申请。
用人单位在审核后,可以给予员工病假,该假期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给予员工相应的待遇。
3. 产假女性员工在怀孕期间,可以请产假。
其中,女员工分娩前,可以请假15天,分娩后,则可以请假90天,且可以购买产假保险。
男性员工可以请陪产假,共计15天。
4. 婚假员工在结婚时,有权利申请婚假。
婚假期限最长为3天,员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休息时间。
我国法定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
我国法定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
我国法定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是指国家规定的放假日期和休假制度,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现行《劳动法》和《节假日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我国法定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定节假日。
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
在这些节假日,劳动者有权享受带薪休假,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劳动者工作。
同时,对于需要连续工作的行业和岗位,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办法安排补休或者支付加班工资。
其次,休息日和调休。
除了法定节假日外,劳动者还有每周的休息日。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周至少有一天休息日,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劳动者轮休,确保其合法休息。
同时,对于需要连续工作的行业和岗位,用人单位应当安排补休或者支付加班工资。
此外,国家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调休办法,如春节和国庆节前后的调休安排等。
最后,带薪年休假。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连续工作满一年后,享有带薪年休假的权利。
年休假的天数由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年限决定,一般为5天至15天不等。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合理安排年休假时间,并支付劳动者相应的工资。
总的来说,我国法定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其享有合理的休息时间和休假福利。
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保障劳动者的休假权益。
只有在法定节假日等休假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劳动者才能在工作之余得到合理的休息和放松,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劳动法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1、企业中旳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 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原则工 作时间衡量旳职员。
2、企业中旳长途运送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 路、港口、仓库旳部分装卸人员及因工作特殊、 需要机动作业旳职员。
2、两个工作日间旳休息时间
是指劳动者在一种工作日结束后至下一种工作日 开始前旳休息时间。这个时间一般是15-16小时, 一般不得让工人连续工作两班。
3、公休假日
是指劳动者工作满一种工作周后旳休息 时间。我国《劳动法》第38条要求:用人 单位应该确保劳动者每七天至少休息一天。 目前我国实施5天工作制,劳动者旳公休假 日为每七天两天。一般能够安排在星期六 和星期天。企业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经 与工会和职员协商后,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二)延长工作时间旳一般要求
1、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必须符正当定条件。 目旳必须是因为生产经营旳需要;
必须与工会协商;
必须与劳动者协商。征得劳动者旳同意,不得逼 迫劳动。
2、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出法定时数。 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出1小时,特
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按旳,每日不得超出3小 时,但每月不得超出36小时。 3、加班加点条件合用对象旳限制 禁止安排未成年工、怀孕7个月以上旳女工和哺乳未 满周岁婴儿旳女工参加加班加点。
未成年工和怀孕女工。
未成年人应实施少于8小时旳工作时间,怀孕7 个月以上(含7个月)旳女职员,在劳动时间内 应该安排一定旳休息时间。
其他依法能够实施缩短工作日旳职员。
注意:虽然属于国家要求能够实施缩短工作 时间旳行业或岗位,也要依法推行审批手续 。
中国劳动法对休假的规定
中国劳动法对休假的规定一、中国劳动法对带薪年假的规定中国劳动法是为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其中包含了对休假的明确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特别强调了员工享有带薪年假的权利。
以下将详细解读中国劳动法对带薪年假的相关规定。
1. 带薪年假基本概念及计算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必须给予员工带薪年假。
带薪年假是指员工在已经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的情况下,根据公司规定享受有薪休假时间。
根据中国劳动法第三十八条,具体的带薪年假天数按照员工实际连续工作时间进行计算。
根据累计服务年限不同,员工享受的带薪休假天数也不同,通常每满一年享有5至15天的带薪休假。
同时,在公司内连续服务超过10年的员工还可以额外享受每满一年增加1天带薪休假。
2. 带薪年假的申请与使用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员工的合理要求,安排员工使用带薪年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规定,员工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带薪年假的申请,并且在职务安排、生产经营等方面能够满足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员工在合适的时间和切实可行的方式享受带薪年假。
3. 带薪年假结算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九条,未完全使用或者数字未作废的带薪年休假,可以按照原规定立即支付休息工资;如果在离职时仍有剩余未休年休假天数,则应该按照每一天按时折合不少于最近一个月加班费计算支付。
这确保了员工即使离开公司也能从未休利益中得到一定补偿。
二、中国劳动法对法定节假日休假的规定除了带薪年假外,中国劳动法还明确了对法定节假日休假的规定。
以下将介绍中国劳动法对法定节假日休假的相关规定。
1. 法定节假日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中国设立了一系列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
这些法定节假日是员工享受休息和娱乐的重要时间。
2. 法定节假日的安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和员工工作需要合理安排法定节假日。
我国劳动法关于休息休假的规定
我国劳动法关于休息休假的规定我国的劳动法是保障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的,因此是有对职工的休息休假时间规定,那是怎么规定的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劳动法对休息休假的规定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劳动法对休息休假的规定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的限制:(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职工各类的休息休假1、休息日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休息1日还是2日,是周六周日休还是怎么样,用人单位可以灵活安排,但是每周的平均工作时间不得大于44个小时。
劳动者休假和节假日福利的规定
劳动者休假和节假日福利的规定一、休假制度休假制度是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
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政策规定,劳动者享有带薪年假、探亲假、婚假、丧假、产假等多种休假权益。
1. 带薪年假:带薪年假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满一年后享有的连续休息的权益,用于恢复体力、休眠调整。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工作满一年后,可以享受带薪年假。
具体休假时间根据工作年限累积而定,一般为5天至15天不等。
在休假期间,劳动者按照原工资标准发放工资,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
2. 探亲假:探亲假是指劳动者在远离工作地家庭成员生病或发生其他重大变故时,享有离开工作岗位探望家人的休假权益。
根据法律规定,探亲假的长度根据不同情况而定,一般为3天至15天不等,同时还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 婚假:婚假是指劳动者在结婚时享有的休假权益,用于庆祝婚礼、安置家庭生活等。
根据《劳动法》规定,婚假的长度为3天至7天不等,具体以国家和地方政策规定为准。
在婚假期间,劳动者按照原工资标准发放工资。
4. 丧假:丧假是指劳动者在家庭成员或亲人去世时享有的休假权益,用于安葬、悼念等。
根据《劳动法》规定,丧假的长度为3天至7天不等,具体以国家和地方政策规定为准。
在丧假期间,劳动者按照原工资标准发放工资。
5. 产假:产假是指女性劳动者在生育期间享有的休假权益,用于保障母婴健康、帮助女性恢复身体。
根据《劳动法》规定,产假的长度为98天至158天不等,具体以国家和地方政策规定为准。
在产假期间,女性劳动者享有基本工资保障,同时也可以享受陪护假和哺乳假等额外的福利。
二、节假日福利节假日福利是指劳动者在国家法定的节假日期间享有的特殊福利待遇。
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政策规定,劳动者在节假日期间享有特殊的福利待遇,包括放假休息、加班工资翻倍等。
1. 放假休息:根据国家法定的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可以享受相应的放假休息。
例如,春节、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一般放假3至7天不等。
在放假期间,劳动者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放松自己的身心。
公休假的规定
公休假的规定
我国公休假制度是由国家制定,在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时间中,给予劳动者假期休息的
一项制度。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每年的总的假期时间不超过36天,其中公休假时间不超过
24天,但每年具体的公休假安排由两部门联合规定:国务院和劳动人事部。
按照法律的要求,全国执行的公休假日期是国务院和劳动人事部联合规定的。
一般情
况下,全国一般会安排每月1天左右的公休假,一年总共有12天左右。
农历新年期间,每年国务院都会定出新春节公休假时间安排,大多情况下,期间共计
放2-7天假,工作日前一天和后一天分别放一天假。
此外,全国还有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休假安排,一般情况下,期间放3天假,即前一天,当天和后一天,即5月1日前2天和后2天放假。
当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本地政府或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安排本地特殊的公休
假日期,但放假的最短时间不能少于一天,学校也可安排春节、暑假或寒假等假期,实行
放假安排。
公休假就是赋予劳动者更多休息的一种制度,目的是让劳动者具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
状态,从而获得更多的效率和贡献。
所以,劳动者应按照法定的公休假制度徒劳休息,安
排好合理的休息和工作时间,做到不迟到、早退和正常休息,充分享受和放松自己。
休假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休假是劳动者在完成一定工作后,依照法律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暂时离开工作岗位,休息和休假的权利。
休假法律规定是保障劳动者休息权、促进劳动者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法律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休假法律规定,包括休假种类、休假条件、休假程序、休假期间的权利义务等。
二、休假种类1.法定节假日法定节假日是指国家规定的,劳动者享有带薪休息的节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法定节假日包括:(1)元旦:1月1日放假,共1天。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七放假,共7天。
(3)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放假,共1天。
(4)劳动节:5月1日放假,共1天。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放假,共1天。
(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放假,共1天。
(7)国庆节:10月1日至10月7日放假,共7天。
2.休息日休息日是指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天的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休息日可以安排在周末,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在周一至周五。
3.年休假年休假是指劳动者在连续工作满一定年限后,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年休假分为以下几种:(1)连续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2)连续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3)连续工作满20年以上的,年休假15天。
4.探亲假探亲假是指劳动者因家庭原因,需要到外地探望亲属而享有的带薪休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探亲假分为以下几种:(1)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20天。
(2)职工与父(母)、子女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每年给予职工一方探亲假20天。
(3)职工工作调动或与配偶、父(母)、子女久分居两地不能在一地工作的,每年给予职工一方探亲假20天。
5.产假产假是指女职工在生育期间享有的带薪休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产后休假75天。
劳动法对于法定节假日的规定
劳动法对于法定节假日的规定劳动法对于法定节假日的规定国家相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定了很多休假,不过,各种休假的适用范围并不完全相同,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些法定节假日的规定。
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推荐的劳动法法定节假日规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劳动法对于法定节假日的规定篇1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
第一类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
劳动节和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各1天。
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等。
规定放假日期。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劳动法对于法定节假日的规定篇2节日休息是指由国家法律、法规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
它也是劳动者休息时间的一种。
根据《劳动法》第40条的规定,每逢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法定休假节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国务院修订发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办法中规定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是:(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法放假规定
根据中国的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休假的权利。
劳动法对休假规定了以下内容:
1. 年休假: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进行不同的休假安排。
一般工作满1年的劳动者享有带薪休假5天,工作满10年的劳动者享有带薪休假10天,工作满20年的劳动者享有带薪休假15天。
在休假期间,劳动者享有正常工资待遇,不能因休假而发生工资减少的情况。
2. 法定节假日: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有休假权。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日相同的工资待遇。
如果因工作需要不能休假,劳动者享受加班工资。
3. 婚假、丧假和产假:劳动者在结婚、丧失亲属和生育等特殊情况下可以享受休假。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结婚可以享受3天的带薪婚假;丧失非直系亲属可以享受3天的带薪丧假;丧失直系亲属可以享受7天的带薪丧假;产假分为产前假和产后假,一般情况下,女性劳动者享有98天的带薪产假。
4. 陪产假:劳动法也规定了男性劳动者在妻子生育期间可以享受陪产假。
根据劳动法规定,男性劳动者可以享受15天的陪产假,期间工资待遇与正常工作日相同。
5. 病假和事假:劳动者因疾病或特殊事情需要休假时,可以享受病假和事假。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带薪病假,病假天数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和疾病情况进行确定;劳动者享有带
薪事假,事假天数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和特殊事情的需要进行确定。
以上是根据中国劳动法对休假规定的简要介绍。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业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些调整和规定,劳动者在享受休假权益时应该参考当地的劳动法和企业规定。
最重要的是,在享受休假的同时,劳动者应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过度休假或滥用休假权益。
休假可以为劳动者提供充沛的精神力量和放松的时间,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