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心力衰竭,不过是阳虚水泛、血瘀水停。辩证活血化瘀即可
真武汤加减治疗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
真武汤加减治疗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摘要】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减治疗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5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真武汤加减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真武汤加减治疗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更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在临床中可以运用推广。
【关键词】真武汤;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中医将心力衰竭分为“心痹”、“喘证”、“水肿”、“心衰”、“心水病”等诸类。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对“心胀、心痹”等心衰相关症状和病机的描述。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云:“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燥,其人阴肿”。
西晋王叔和《脉经》中首先提出“心衰”病名,“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
其病机为心之气血阴阳亏损,血脉瘀阻,痰浊,水气停聚。
早期主要为心肺气虚,行气无力,瘀血阻滞;中期因气虚难复,痰瘀积久,生新不足,脏腑失荣,而呈气阴两虚之势,或气损及阳,心阳亏虚,瘀血加重;后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互损,瘀血、痰浊、水饮内聚,虚实夹杂[1]。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温阳利水功效,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
以往对此方剂在水肿、喘证等疾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指标等方面研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
在实践中,采用“真武汤”对心衰病(阳虚水泛型)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了临床研究。
在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时,需把握病症要点、合理运用药物配伍进行有效的治疗,方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本文观察真武汤加减治疗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的疗效,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住院及门诊的阳虚水泛型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5例患者。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辅助西医常规治疗气阳虚衰兼水饮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辅助西医常规治疗气阳虚衰兼水饮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涂洪虹马强杨艳飞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焦作院区心血管内科河南焦作454000[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辅助西医常规治疗气阳虚衰兼水饮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㊂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5月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73例㊂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㊂比较两组疗效㊁中医证候积分㊁心功能[左室短轴缩短率(F S)㊁左室射血分数(L V E F)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峰)/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峰)(E/A)]㊁神经内分泌因子[内皮素(E T)㊁心房肽(A N P)㊁血管紧张素-I I(A T-I I)]㊁病情相关指标[N端脑钠肽前体(N T-p r o B N P)㊁超敏C反应蛋白(h s-C R P)㊁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 A B P)]㊁6m i n步行距离及再住院率㊂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89%高于常规组(8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喘息㊁心悸㊁气短㊁乏力积分分别为(1.24ʃ0.35)分㊁(0.97ʃ0.23)分㊁(1.36ʃ0.25)分㊁(1.53ʃ0.17)分,均低于常规组[(2.14ʃ0.27)分㊁(1.95ʃ0.39)分㊁(2.24ʃ0.33)分㊁(2.64ʃ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 S㊁L V E F㊁E/A分别为(35.41ʃ3.76)%㊁(50.47ʃ2.63)%㊁(0.97ʃ0.15),均高于常规组[(27.24ʃ2.62)%㊁(45.18ʃ2.29)%㊁(0.72ʃ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E T㊁A N P㊁A T-I I㊁N T-p r o B N P㊁h s-C R P㊁H-F A B P分别为(2.15ʃ0.43)n g/L㊁(113.73ʃ32.41)ρg/m L㊁(57.63ʃ17.54)ρg/m L㊁(379.41ʃ34.76)ρg/m L㊁(5.73ʃ1.24)m g/L㊁(24.31ʃ7.62)ρg/m L,均低于常规组[(2.98ʃ0.51)n g/L㊁(157.97ʃ42.25)ρg/m L㊁(73.19ʃ20.38)ρg/m L㊁(617.44ʃ49.63)ρg/ m L㊁(11.58ʃ3.64)m g/L㊁(34.26ʃ9.57)ρ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WT距离为(475.32ʃ23.63)m,高于常规组[(368.25ʃ19.76)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再住院率8.82%,低于常规组(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辅助西医常规治疗气阳虚衰兼水饮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且预后较好㊂[关键词]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气阳虚衰水饮血瘀慢性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 R5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694(2023)02-123-06[D O I]10.19539/j.c n k i.2095-2694.2023.02.008E f f i c a c y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h e m e t h o d o f n o u r i s h i n g q i,y a n g,a c t i v a t i n g b l o o d a n d d i v e r t i n g w a t e r t o a s s i s t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w e s t e r n m e d i c i n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h r o n i c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q i-y a n g d e f i c i e n c y a n d w a t e r-d r i n k i n g b l o o d s t a s i s s y n d r o m e T u H o n g h o n g,M a Q i a n g,Y a n g Y a n f e i(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M e d i c i n e,J i a o z u o H o s p i t a l D i s t r i c t,N o.988H o s p i t a l,J o i n t L o g i s t i c s S u p p o r tF o r c e o f t h e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s L i b e r a t i o n A r m y,J i a o z u o454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e f f i c a c y o f t h e m e t h o d o f Y i w e n Y a n g B l o o d a n d W a t e r D r a i n a g e i n t h e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h r o n i c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w i t h Q i a n d Y a n g d e f i c i e n-321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年3月第25卷第2期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M a r.2023,V o l.25,N o.2ʌ作者简介ɔ涂洪虹(1978-),女,本科㊂研究方向: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㊂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c y a nd w a te r d r i n k i n g a n d b l o o d s t a s i s.M 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146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h r o n i c h e a r tf a i l u r e w h o w e r e t r e a t e d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N o v e m b e r2019t o M a y2021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 d i v i d e d i n t o r o u t i n eg r o u p(n=73)a n d s t u d y g r o u p(n=73)b y c o m p u t e r r a n d o m n u m b e r t a b l e m e th o d.T h e r o u ti n e g r o u p w a s g i v e n r o u t i n e w e s t e r n m e d i c i n e t r e a t m e n t,w h i l e t h e s t u d y g r o u p w a s g i v e n t h e s e l f-m a d e Y i q i w e n y a n g H u o x u e L i s h u i p r e s c r i p t i o n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r o u t i n e g r o u p.T h e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T C M s y n d r o m e s c o r e,c a r d i a c f u n c t i o n[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s h o r t-a x i s s h o r t e n i n g r a t e(F S),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e-j e c t i o n f r a c t i o n(L V E F),e a r l y d i a s t o l i c m a x i m u m f l o w r a t e(E p e a k)/l a t e d i a s t o l i c m a x i m u m f l o w r a t e(A p e a k)e r e c o m p a r e d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E/A)],n e u r o e n d o c r i n e f a c t o r s[e n d o t h e l i n (E T),a t r i a l p e p t i d e(A N P),a n g i o t e n s i n-I I(A T-I I)],d i s e a s e-r e l a t e d i n d i c a t o r s[N-t e r m i n a l p r o b r a i n 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 t i d e(N T-p r o B N P),H i g h-s e n s i t i v i t y C-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h s-C R P),h e a r t-t y p e f a t t y a c i d-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H-F A B P)],6-m i n w a lk i n g d i s t a n c e a n d r e a d m i s s i o n r a t e.R e s ul t s T h e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o f t h e s t u d y g r o u p w a s95.89%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t h e r o u t i n e g r o u p,84.93%(P<0.05).C o m p a r e d w i t h t h e s c o r e s o f w h e e z i n g,p a l p i t a t i o n s,s h o r t n e s s o f b r e a t h a n d f a t i g u e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t h e s t u d y g r o u p w a s l o w e r t h a n t h e r o u t i n e g r o u p(P<0.05).C o m p a r e d w i t h t h e r o u t i n e g r o u p,t h e s t u d y g r o u p h a d h i g h e r F S,L V E F,E/A,l o w e r E T,A N P,A T-I I,N T-p r o B N P,h s-C R P,H-F A B P, a n d l o n g e r6-MWT d i s t a n c e(P<0.05);F o l l o w e d u p f o r6m o n t h s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t h e r e a d m i s s i o n r a t e o f t h e s t u d y g r o u p w a s8.82%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t h e r o u t i n e g r o u p21.21%(P<0.05).C o n c l u-s i o n Y i w e n Y a n g B l o o d a n d W a t e rD r a i n a g e M e t h o d a s s i s t s W e s t e r n m e d i c i n e i n t h e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h r o n i c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w i t h Q i a n d Y a n g d e f i c i e n c y a n d w a t e r d r i n k i n g b l o o d s t a s i s,w h i c h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r e d u c e c l i n i c a l s y m p t o m s,i m p r o v e p a t i e n t s'c a r d i a c f u n c t i o n,a n d h a v e a g o o d p r o g n o s i s.[K E Y W O R D S] N o u r i s h i n g q i a n d y a n g.P r o m o t i n g b l o o d a n d p r o m o t i n g w a t e r.D e f i c i e n c y o f q i a n d y a n g.W a t e r-d r i n k i n g b l o o d s t a s i s.C h r o n i c h e a r t f a i l u r e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病症,多由心肌功能受损引起肺循环瘀血所致[1]㊂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㊁气短㊁呼吸困难㊁乏力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㊂目前,临床主要采用β受体阻断剂㊁利尿剂等常规西药治疗,虽可缓解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易引发多种并发症,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2]㊂中医近年来因其多靶点㊁安全性高等特点,备受临床关注㊂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属 喘证 心悸 等范畴,阳虚水泛㊁聚湿成痰㊁血瘀气虚㊁阴虚生热是其主要病理病机,应以益气温阳㊁活血利水为主要治病原则[3]㊂自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含有枸杞子㊁炙黄芪㊁泽泻等多种药材,具化瘀活血㊁温阳利水之功效㊂本研究采用对照实验原则,旨在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5月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6例,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73例㊂常规组男41例,女32例,年龄51~82岁,平均(69.21ʃ4.25)岁;病程1~21年,平均(11.25ʃ3.58)年;纽约心脏病协会(N Y H A)心功能分级:I V级21例㊁I I I级36例㊁I I级16例;研究组男38例,女35例,年龄52~85岁,平均(70.14ʃ5.37)岁;病程1~19年,平均(10.85ʃ2.97)年;N Y H A心功能分级:I V级19例㊁I I I级32例㊁I I级22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㊂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㊂1.2诊断㊁纳入与排除标准1.2.1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4]中相关诊断标准㊂症状㊁体征主要标准:心脏扩大㊁421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年3月第25卷第2期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M a r.2023,V o l.25,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颈静脉怒张㊁急性肺水肿㊁静脉血压增高㊁肺啰音㊁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㊁体征次要标准:肝肿大㊁夜间咳嗽㊁胸腔积液㊁踝部水肿等;X线胸片显示肺瘀血或心影增大;超声心电图检查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 V E F)正常但舒张功能存在异常,或L V E Fɤ50%㊂(2)中医诊断标准: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5]中相关诊断标准,证型为气阳虚衰兼水饮血瘀证,主症:喘息㊁心悸㊁气短㊁乏力;次症:倦怠易累㊁语声低微㊁怕冷喜温㊁口唇紫暗㊁腰肢冷寒㊁面肢浮肿;舌苔:舌质暗紫,脉沉㊁细㊂具有任意2项主症㊁2项次症,符合舌象㊁脉象即可确诊㊂1.2.2纳入标准均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为I I~I V级;中医辨证分型为气阳虚衰兼水饮血瘀证;年龄<90岁;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2.3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依从性差;伴有严重感染者;自身免疫性疾病;2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者;肝㊁肾功能不全者㊂1.3方法两组均对症给予降压㊁降血脂㊁抗凝血等基础治疗㊂1.3.1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口服倍他乐克(A s t r a Z e n e c a A B,批准文号: H20140777)47.5m g/次,1次/d;拜阿司匹林(B a y e r S.p.A.,批准文号:H J20160684) 100m g/次,1次/d;呋塞米片(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32021443)20m g/次,1次/ d;诺欣妥(N o v a r t i s P h a r m a S c h w e i z A G,批准文号:H J20170363)100m g/次,1次/d;螺内酯(多多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3020272) 20m g/次,1次/d㊂1.3.2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配方如下:枸杞子15g,炙黄芪30g,泽泻10g,冬瓜皮20g,党参20g,淫羊藿10g,大腹皮10g,白术15g,葶苈子10g,桂枝6g,茯苓10g,枳壳10g,丹参20g,陈皮10g,炙甘草5g,猪苓10g,红花15g㊂水煎煮取汁400m L,早晚各200m L温服,1剂/d㊂1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㊂1.4疗效评估标准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心功能等级升高不超过1级,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心功能等级升高1级,中医证候积分减少ȡ30%;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功能等级升高>2级,中医证候积分减少ȡ70%㊂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ˑ100%㊂1.5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疗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㊁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喘息㊁心悸㊁气短㊁乏力4项主症,每项0~4分,分值与症状程度呈正相关;(3)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超声仪(美国G E公司,仪器型号:L O C-Z Q9型)测定两组心功能,包括左室短轴缩短率(F S)㊁L V E F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 峰)/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峰)(E/A);(4)于两组治疗前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4m L,常规分离后取血清,以放射免疫法测N端脑钠肽前体(N T-p r o B N P)㊁内皮素(E T)㊁心房肽(A N P)㊁血管紧张素-I I(A T-I I),以免疫比浊法测超敏C 反应蛋白(h s-C R P),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 A B P);(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m i n步行试验(6-MWT)距离;(6)于两组治疗6个月后进行电话回访,统计两组脱落失访人数及再住院率㊂1.6统计学分析采用S P S 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ʃ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等级资料以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9%,常规组为84.9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㊂521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年3月第25卷第2期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M a r.2023,V o l.25,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研究组7351(69.86)19(26.03)3(4.11)70(95.89)常规组7337(50.68)25(34.25)11(15.07)62(84.93)χ2值2.270P 值0.0122.2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喘息㊁心悸㊁气短㊁乏力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㊂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 ʃs ,分)组别n 喘息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心悸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研究组733.11ʃ0.151.24ʃ0.3541.958<0.0012.94ʃ0.210.97ʃ0.2354.043<0.001常规组733.09ʃ0.112.14ʃ0.2727.840<0.0012.87ʃ0.181.95ʃ0.3918.300<0.001t 值0.91917.3962.16218.493P 值0.360<0.0010.032<0.001组别n 气短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乏力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研究组733.31ʃ0.121.36ʃ0.2560.080<0.0013.52ʃ0.131.53ʃ0.1779.448<0.001常规组733.27ʃ0.142.24ʃ0.3324.550<0.0013.47ʃ0.092.64ʃ0.2131.039<0.001t 值1.85418.1612.70235.101P 值0.066<0.0010.008<0.0012.3 心功能及6-MWT 距离 治疗前两组F S ㊁L V E F ㊁E /A ㊁6-MWT 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各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㊂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6-MWT 距离比较(x ʃs )组别n F S (%)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L V E F (%)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研究组7321.32ʃ3.2535.41ʃ3.7624.223<0.00141.22ʃ1.5750.47ʃ2.6325.802<0.001常规组7320.97ʃ3.1627.24ʃ2.6213.051<0.00140.99ʃ1.3645.18ʃ2.2913.441<0.001t 值0.66015.2320.94612.961P 值0.511<0.0010.346<0.001组别n 6-MWT 距离(m )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E /A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研究组73175.31ʃ15.63475.32ʃ23.6391.469<0.0010.51ʃ0.120.97ʃ0.1520.460<0.001常规组73172.28ʃ11.35368.25ʃ19.7666.448<0.0010.49ʃ0.100.72ʃ0.0815.345<0.001t 值1.34029.6991.09412.565P 值0.182<0.0010.276<0.0012.4 神经内分泌因子 治疗前两组E T ㊁A N P ㊁A T -I 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㊂621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3月第25卷第2期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M a r .2023,V o l .25,N o .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4 两组治疗前后E T ㊁A N P ㊁A T -I I 比较(x ʃs )组别nE T (n g/L )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A N P (ρg /m L )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A T -I I (ρg /m L )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研究组734.11ʃ1.032.15ʃ0.4315.004<0.001512.34ʃ64.12113.73ʃ32.4147.350<0.001112.46ʃ25.1757.63ʃ17.5415.270<0.001常规组733.98ʃ0.862.98ʃ0.518.545<0.001497.63ʃ53.15157.97ʃ42.2542.742<0.001107.54ʃ21.7673.19ʃ20.389.844<0.001t 值0.82810.6311.3967.0991.2634.944P 值0.409<0.0010.165<0.0010.209<0.0012.5 病情相关指标 治疗前两组N T -pr o B -N P ㊁h s -C R P ㊁H -F A B 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㊂表5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 T -pr o B N P ㊁h s -C R P ㊁H -F A B P (x ʃs )组别nN T -p r o B N P (ρg /m L )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H s -C R P (m g/L )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H -F A B P (ρg /m L )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研究组731405.46ʃ64.16379.41ʃ34.76118.705<0.00121.43ʃ3.465.73ʃ1.2443.470<0.00168.45ʃ13.4624.31ʃ7.6224.383<0.001常规组731392.45ʃ54.87617.44ʃ49.6389.500<0.00120.85ʃ2.7911.58ʃ3.6417.270<0.00165.73ʃ11.3534.26ʃ9.5718.111<0.001t 值1.31730.2951.11512.9981.3206.950P 值0.190<0.0010.267<0.0010.189<0.0012.6 再住院率 治疗后6个月进行回访发现,研究组脱落失访5例,再住院6例,再住院率为8.82%(6/68);常规组脱落失访7例,再住院14例,再住院率为21.21%(14/66);两组再住院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8,P =0.044)㊂3 讨论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致残㊁致死率㊂β受体抑制剂等常规西药可通过延缓心肌重塑,改善临床症状,但长期服用具有较大毒副作用,故临床逐渐将其研究转向中西医结合方向[6]㊂祖国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气虚㊁阳虚为其本,血瘀㊁水湿㊁痰浊为其标,病位在心,心统帅全身,关联五脏㊂该病迁延不愈则损耗心气,心主血,心气虚则血运无力,瘀阻脉络,津液失运,聚湿为水,发为本病[7]㊂故治则应以益气温阳㊁活血利水为主㊂本研究所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含有党参㊁淫羊藿㊁大腹皮㊁白术等药材,其中党参㊁炙黄芪为君药,注重补气,党参具益肺健脾㊁益气补中之功效,炙黄芪可消肿利水㊁生阳补气㊁养血生津[8]㊂枳壳㊁枸杞子㊁白术㊁桂枝㊁陈皮为臣药,辅助君药行气健脾㊁补益燥湿,其中枳壳具理气宽中之功效,枸杞子可滋补肝肾,白术能利水燥湿㊁益气健脾;桂枝具助阳化气㊁温通经脉之功效,陈皮可健脾㊁理气㊁燥湿[9-10]㊂炙甘草为使药,可调和诸药㊂其余药为佐药,具利水化瘀之功效,随证加减,辩证治疗㊂诸药合用共奏化瘀活血㊁温阳利水㊁补中益气之功效㊂李佳卓等[11]在其研究中指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疗效㊁中医证候积分㊁6-MWT 距离㊁再住院率㊁心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P <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㊂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中所含黄芪甲苷能延缓心室重构,抑制心肌纤维化;丹参可调节微循环,提升心脏收缩能力;葶苈子可增强左室泵血功能,提升左室收缩能力;枳壳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肌酶含量,抑制心肌细胞凋亡[12]㊂因此,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辅助治疗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升治疗效果㊂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辅助治疗可改善病情相关指标㊂相关研究指出E T ㊁A N P ㊁A T -I I㊁N T -pr o B N P ㊁h s -C R P ㊁H -F A B P 等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㊂当机体心功能受损时,将会引起心房压力增大,刺激A N P 异常分泌,加重心肌损伤㊂h s -C R P 可作为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异常升高,721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3月第25卷第2期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M a r .2023,V o l .25,N o .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可损伤血管屏障,激活凝血系统,从而引起心功能恶化;慢性心力衰竭会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增强无氧代谢,从而促进H-F A B P大量生成,H-F A B P水平升高标志着持续心肌损伤㊂N T-p r o B N P产生自心室壁细胞,可反映心脏压力负荷,其水平越高,表明心力衰竭程度越重[14]㊂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㊂可能在于党参有效成分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白术㊁桂枝可有效抗炎㊁调节脂质代谢;陈皮能通过调节炎性因子水平,保护心脏;枸杞子能保护神经,调节内分泌因子紊乱[15]㊂从而改善上述病情相关指标,抑制心室重构,减轻心肌损伤㊂综上所述,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辅助西医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气阳虚衰兼水饮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抑制心室重构,提升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临床效果显著㊂参考文献[1]高风,马晓昌.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4):1602-1604.[2]陈佳斌,秦佳枫,赵钢.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3):378-380.[3]王娟,赵慧辉,陈建新,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与原发病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9,41(4):331-334.[4]王华,梁延春.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5]毛静远,朱明军.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医杂志,2014,55(14):1258-1260. [6]史君,王星,赵慧辉,等.近20年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现代临床用药规律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10):841-848.[7]杜桂琴,刘清娥.中医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9):1831-1834+1839.[8]张育贵,张淑娟,牛江涛,等.炙黄芪和炙红芪干预脾气虚大鼠的药效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21):5641-5649.[9]赵晶珊,侯雅竹,王贤良,等.中药枳壳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8):1162-1165. [10]申睿,赵林华,邸莎,等.桂枝临床应用及其用量[J].吉林中医药,2019,39(1):20-23. [11]李佳卓,张鸿婷,邹国良,等.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21,49(10):81-85.[12]蒋微,蒋式骊,刘平.黄芪甲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9):2121-2124.[13]董静.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左心功能及其与血清N T-p r o B N P㊁H-F A B 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22):3837-3840.[14]杨昊,陈多闻,伍业载,等.C R P㊁N T-p r o B N P和F i b联合检测对慢性心房颤动并发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5): 2248-2250.[15]邸莎,马媛媛,赵林华.陈皮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J].吉林中医药,2019,39(6):733-736.821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年3月第25卷第2期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M a r.2023,V o l.25,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药抗心衰合剂治疗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型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中药抗心衰合剂治疗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型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李华【摘要】Objective l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ttects on interventions and mechanism ot action ot Warm Yang and Dissipate Water Mix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of the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with blood stasis and yang deficiency with water flood. Methods 70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from January 2009 to January 201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ponden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 group,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Pa -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basis Western medicine. Patients in experi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Warm Yang and Dissipate Water Mixture combined basis Western medicine.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30 d. The hearts function and symptoms improvement situation of two grougs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ison of heart function improvement (Z = -2.495,P = 0.013) and the improved rate (91.4% vs 71.4%),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x2 = 4.629, P = 0.031),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effects of Warm Yang and Dissipate Water Mixture based on Western treatment are better than conven -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gested heart failure. The therapeutic schedu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 Western medicine has a certain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clinical treatment.%目的评价温阳利水合剂对气虚阳虚血瘀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心功能分级等指标的干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住院及门诊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实验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合剂,两组均治疗30 d,比较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级别改善情况比较(Z = -2.495,P = 0.013),实验组心功能分级改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91.4% vs 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29,P = 0.03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温阳利水合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2(009)003【总页数】2页(P104-105)【关键词】中药抗心衰合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作者】李华【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骨伤医院内科,湖南娄底,4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仍在被研究的具有复杂病理生理过程的,表现多样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
探讨中医对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型的治疗
探讨中医对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型的治疗摘要:慢性心衰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为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研究其发病机制和研发新的治疗方案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祖国传统医学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文献,总结专业学者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从病因病机出发,以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型为主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从而观察益气活血治法对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型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关键词:慢性心衰;气虚血瘀;益气活血法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果,是临床上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
祖国传统医学对慢性心衰的研究近年来也趋于热化,传统中医中并没有"慢性心衰"这一病名,一般根据临床症状的特征把慢性心衰归属于中医"心悸,喘证,胸痹,水肿"等病名的范畴[1]。
本文查阅近年中医药对慢性心衰研究的相关文献,在前期学者研究的经验中探讨慢性心衰的证型和治法。
1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病名的认识与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灵枢?胀论》:"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素问?五脏生成论》:"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日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日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早期中医著作《内经》已经涉及心衰相关病名,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心胀""心痹"可归入心力衰竭范畴,这与现在我们临床所见的慢性心衰临床表现相似。
张仲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心水"的病名。
并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指出:"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这些都与心衰证候相吻合,进一步明确了"心水"这一病名与慢性心衰临床症状相近。
心力衰竭中医诊疗规范3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在祖国医学中属“心悸”、“怔忡”、“胸痹”、“喘证”、“水肿”等范畴。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心衰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一诊断依据1.主症:神疲乏力,咳嗽咳痰,喘促,动则加剧或不能平卧,心悸怔忡,食少纳呆,腹胀痞满,尿少浮肿等、2.兼症:头晕目眩,短气自汗,胸胁作痛,两颧暗红,口唇紫绀,颈部青筋显露,口干舌燥,失眠盗汗,严重者汗出如油,昏迷不醒,四肢厥逆或昏厥谵妄。
3.诱因:情志刺激、劳倦过度、寒冷刺激、饮酒饱食等。
4.相关检查:心电图检查可见左室肥厚劳损、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胸部X片可见心影增大,中上肺纹理增粗,或见到Kerley氏线,尤其是B线,也可见胸腔积液。
心脏彩超可见心脏扩大,射血分数降低等;肝脏B超可见肝淤血肿大;查血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二辨证要点1.辩标本虚实心衰应辩标本虚实,本病乃本虚标实之病,本虚以气虚为主,多兼阴、阳虚证,标实以血瘀、水停、痰浊为主,常可见外感、热邪而加重。
本病早期多为心肺气虚,表现为气短乏力、心悸、动则喘促汗出;以后逐渐影响脾与肾,后期以心肾阳虚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痰、血、水的郁滞,表现为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尿少水肿、喘息不得卧,唇舌青紫等。
在此基础上,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则易为外邪所侵袭;或阳虚日久,阳损及阴致阴阳两虚或阴阳离绝。
2.辩病情缓急心衰失代偿的急性加重期多表现为本虚不支、标实邪盛,甚至阴竭阳脱,常需住院治疗,积极固护气阴或气阳,有效活血、利水、化痰、解表、清里治标,必要时需急救回阳固脱;能代偿的慢性稳定期多表现为本虚可见,标实不甚,但需门诊调养,补益气阴或气阳,重在调理脾肾,顾护先天后天,酌情兼以活血,利水治标。
三证治方药1 治疗原则补虚——补气、养阴、温阳泻实——化痰、利水、行瘀注意:温阳须适度,养阴不滋腻,活血不宜凉,利水不攻逐。
2证治分类⑴心肺气虚〔临床表现〕神疲乏力,短气自汗,动则加剧,食少纳呆,咳嗽喘促,心悸怔忡,面色青灰。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西医诊断和分级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之南”、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制定。
(1)心力衰竭诊断标准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同时存在2个主项或1个主项加2个次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除外明确肺源性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右心衰、及急性心衰、或急性心梗后心衰)。
超声心动图指标:①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的容量差计算射血分数(EF值),虽不够精确,但方便使用。
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5%。
②舒张功能:目前大多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间接测定心室舒张功能,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峰,E/A为两者之比值。
正常人E/A值不小于1.2,中青年应更大。
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
(2)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心功能四级,心力衰竭三度:Ⅰ级(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Ⅰ度心衰):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Ⅱ度心衰):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Ⅲ度心衰):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二)证候诊断慢性稳定期: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短,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咳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认识与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认识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率日趋上升,它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临床表现,死亡率高。
中医认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病机为气虚阳衰,血瘀水停,病位以心为主,并涉及肺、肾、脾、肝、等其他脏腑,证属本虚标实。
并且在中医药辨证论治、专法治疗、专方治疗及动物实验进行有效的研究,取得一定疗效。
标签: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综述充血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众多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
主要特征为左心室和(或)右心室功能障碍及神经体液调节的改变,常伴有体液潴留、运动耐受力降低和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本病属于中医“怔忡”、“惊悸”、“喘证”、“痰饮”、“水肿”等范畴。
如《素问·逆调论》曰:“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
”《素问·水热穴论》亦曰:“故水病下为肿、大腹,上为喘呼。
”《金匮要略·水气篇》论述:“心水者,其身重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近年来中医对心衰的研究,无论从病因病机的认识,还是临床的辨证论治等方面,均取得了可观的进展。
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成果作一综述。
1病因病机目前比较公认的是气虚阳衰,血瘀水停,病位以心为主,并涉及肺、肾、脾、肝、等其他脏腑,证属本虚标实。
李立志1认为CHF的病机可用“ 虚”、“ 瘀”、“ 水”三者概括,其中最根本的病机是内虚,早期主要是气虚、阳虚、血瘀,中晚期主要是脾肾阳虚,运化水湿不利。
艾纪邈2认为CHF病初为心气虚,渐及心脾肾之阳,使心脾肾阳气虚损,不能运化水湿及鼓动营血,造成水湿内停,瘀血阻络,形成本虚标实的病理变化。
本病以虚证为本,心肾阳虚为主,实证为标,病理因素为水湿、血瘀、痰浊。
吴洪涛3认为CHF发生与外邪侵袭、劳倦内伤有关。
病位主要在于心,并且涉及脾肾肝。
心气不足为病因,瘀血与水饮则为主要的病理因素。
周恒4认为心衰之病,病位在心,关乎五脏。
心、脾、肾阳气虚衰,是心衰的根本原因,是为本;瘀血、水饮内停为病理产物,是为标。
心衰病 辩证分型、症状、方选、方义
心衰病1.心肺气虚,心血瘀阻症状: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面色苍白,或有紫绀,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治法:补益心肺、活血化瘀方药:保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人参10g、黄芪25g、茯苓15g、白术15g、桂枝3g、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葶苈子15g、甘草6g、大枣5枚。
全方以人参、黄芪补气,桂枝温阳散寒,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兼以利水,桃仁、红花、川芎、赤芍行气活血化瘀,当归养血,葶苈子泻肺利水平喘,甘草培补中气,大枣补气养血。
诊断依据:综合脉证,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心衰病”范畴,证属“心肺气虚,心血瘀阻”。
患者老年?性,久病心肺两虚,心肺气虚,无力推动血行,留而为淤,血行受阻,而出现喘憋、胸闷、神疲乏力等症,舌淡苔白,脉沉细俱为佐证。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症状: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
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方药:生脉散合血符逐瘀汤加减: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2g、黄芪30g、黄精15g、玉竹10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5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车前子15g、冬瓜皮20g。
全方以人参、黄芪补气,麦冬、五味子养阴,共为君药,玉竹、黄精以养阴,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以活血化瘀,当归活血养血,柴胡以理气,车前子、冬瓜皮以利水消肿。
诊断依据:综合脉证,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心衰病”范畴,证属“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患者老年?性,患者年事已高,阴气自半,加之久病,气阴化源不足,气虚无力推动血行,留而为淤,而出现喘憋、胸闷等症,舌红少苔,脉细俱为佐证。
3.心阳亏虚,心血瘀阻症状:胸闷气喘,心悸、咳嗽、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舌质暗淡或降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心衰-阳虚水泛
喘证-阳虚水泛型
表现:喘促日久,动则喘甚,不能平卧,浮肿,四肢发凉,面青唇紫,舌淡苔白,脉沉弱
中医辨证依据:患者因入院。
四合参诊,当属祖国医学喘证范畴。
患者久病迁延不愈,脏腑功能衰退,心肺脾肾亏虚,阳虚失于温化水湿,水邪泛溢,凌心射肺,肺气上逆,心阳不振,发为本病。
病机总属阳虚水泛。
中医鉴别诊断:
(1)气短:二者同为呼吸异常,但后者呼吸微弱而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但卧为快。
(2)哮证:喘证以喘息、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主症,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西医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急性左心衰又称心源性哮喘,两者均可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
但支气管哮喘多见于青少年有过敏史,发作时两肺可闻及典型哮鸣音,咳出白色黏痰后呼吸困难常缓解。
(2)心包积液:由于腔静脉回流受阻同样可引起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表现,应根据病史、心脏及周围血管体征进行鉴别,超声心动图有助于鉴别。
诊疗计划:
1、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
2、尽快完善入院辅助检查,以利诊治;
3、西药予减轻心脏负荷,强心利尿、活血化瘀、改善心肌代谢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4、中药汤剂以温阳利水,纳气定喘为法,方取真武汤加减常规服用,全方如下:
熟附子8g、白术10g、茯苓15g、干姜8g、
桂枝10g、白芍10g
三付,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
(患者拒服)
熟附子1包、白术1包、茯苓2包、干姜1包、
桂枝1包、白芍1包
每剂分早晚两次温水冲服,日一剂。
(患者拒服)。
心衰病中医病因病机
心力衰竭(HF)是临床较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也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不可避免的结局。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循环血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以知足机体对代谢的需要,是各类心脏疾病发展晚期阶段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中医古籍无心力衰竭之病名,中医著述中“心衰”一词最先见于宋朝的《圣济总录·心脏门》中“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忽,少颜色,舌本强”,《医参》中亦有“心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
其所述“心衰”与现代医学之心力衰竭明显无关。
《黄帝内经·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也成矣。
以手按其腹,顺手而起,如裹水之状”。
《内经·灵枢·胀论》“夫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
《素问·逆调论》曰:“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
《内经》“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
《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颈脉动,喘疾咳,曰水”。
《内经·素问逆调论篇》“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
”这和现代医学心功能分级描述较为类似。
《金匮要略》曰:“心水者,其人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视夫之目窠上微肿,如蚕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不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诸病源候论·痰饮病诸候》“水入肠胃动作有声,体重多唾短气,好眠,胸背痛,甚则上气颏逆至,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
《华佗中藏经·论心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曰:“心有水气则痹,气滞,身肿不得卧,烦而躁。
”《景岳全书》“……似胀非胀,似短非短,微劳则喘甚,多言亦喘甚”。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的优势和切入点
通过对专家选择各证型的方剂和药物次数进行频数统计我们将方剂、药物按被选中的次数的大小进行排列并用频次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对频数在前十位的药物进行组合并结合专家推荐的代表方剂确定了每个证型的代表方和用药
各证型药物频数分布
气虚血瘀水停
阳虚水泛瘀血阻络
气虚血瘀型
气阴两虚血瘀型
一、现代文献研究
1、资料来源及检索方法 中文文献检索: 主要来源于CBM1999-2009年信息 检索方法:检索心力衰竭为主题词、中医 or 中药 or 针灸 or 气功 or 穴位 or按摩 or 中西医为副主题词、慢性为关键词检索 共有234篇文献
1、心衰的中医药治疗原则
结论:名老中医经验及多个小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明:心衰有效的治疗原则有:益气活血利水、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益气活血、益气温阳活血、益气养阴与前面的“气虚血瘀水停;阳虚水泛、瘀血阻络;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阳虚血瘀”的辩证分型一致
2.本虚标实以心阳亏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 心衰病机可以概括为本虚标实以心之阳气或兼心阴亏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 心之阳气亏虚鼓动无力血行滞缓血脉瘀阻从而出现心衰故心脏阳气兼阴血亏虚是心衰之内因是心衰发病及转归预后的决定因素标实则由本虚发展而来阳气亏虚可以导致血瘀也可以导致水饮停积
3.阴阳分治以温补阳气为上 治疗重点调补心脏的气血阴阳而气属于阳温阳即所以补气;血属于阴滋阴即所以养血因此辨治心衰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心阳虚型与心阴虚型故立温心阳和养心阴为治疗心衰的基本原则代表方为暖心方红参、熟附子、薏苡仁、橘红等与养心方生晒参、麦门冬、法半夏、茯苓、田三七等前者重在温心阳后者重在养心阴分别用于阳气虚和气阴两虚的心衰患者
气阳两虚血瘀型
分型用药
三、名医经验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全身组织的需求。
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衰,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份心衰中医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一、中医辩证理论中医认为心衰多数属于“心阳虚”、“心阴亏”、“痰湿内阻”等病理变化。
根据这些辩证,制定相应的中医护理方案,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养生原则心衰患者应坚持中医养生原则,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
饮食上,宜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等,避免过食油腻和辛辣食物。
运动上,可以进行适度的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悲伤、焦虑等情绪波动。
三、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护理方案中常常会包括中药的使用。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山药、丹参等,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利水通乳等作用,能够改善心衰症状,提高心功能。
四、针灸推拿针灸和推拿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在心衰的辅助治疗中也有很好的效果。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能够调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衰症状。
推拿则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手法,促进经络的畅通,增强体内气血的流动,对心衰患者有一定的舒缓作用。
五、正念调理正念调理是中医护理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修炼正念,患者可以调整心理状态,减轻疾病对心理的影响,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可以通过冥想、放松训练等方法培养正念,减轻精神压力,促进康复。
六、预防与监测中医护理方案中还包括心衰的预防与监测。
通过定期的体检,了解心衰的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也应加强心衰的预防措施,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减少心衰的发生。
综上所述,心衰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法。
通过中医的辩证理论和养生原则,结合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正念调理等手段,可以帮助心衰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中医护理方案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盲目自行使用。
黄衍寿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
黄衍寿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标签:名医经验;黄衍寿;慢性心力衰竭黄衍寿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40余年,在心脏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笔者有幸从师临证,获益良多。
现将黄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黄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六淫及饮食劳倦损伤心体所致,包括气(阳)虚、血瘀、水停。
《素问·举痛论篇》云:“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
”说明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心气虚,进而气损及阳,终致他脏阳虚而使病情恶化。
阳虚也可进而损及于阴,致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加重病情。
气虚不能行血、水液不能输布,形成血瘀、水停,三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心主血脉。
血能在脉管中运行不息,有赖于心气之充沛与肺主治节功能正常;若心肺气虚,心阳亏虚,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导致血脉瘀阻。
肺脉瘀阻,不能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脉瘀阻,则运化失司,生化不能;肝脉瘀阻,则不能疏泄;肾脉瘀阻,则肾不纳气,不能化气行水,从而产生相应的脏腑功能失常的临床表现,如气促、胸闷、心悸、下肢水肿、胁下痞块等。
因此,临证务必抓住气虚阳虚这一病理关键。
慢性心力衰竭的关键在于瘀血。
因心气虚,无力鼓动血液运行,导致脏腑经络瘀血。
在疾病进程中,瘀血的程度从轻到重;由于血瘀不行,最终导致痰饮阻肺,水湿内停,此即所谓“血不利则为水”。
因此,血瘀在本病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贯穿疾病始终。
2 辨证论治2.1 分型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尚未统一。
黄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以阴阳为纲,将慢性心力衰竭简化为两类证候,其一为气阴两虚、瘀血水停,其二为阳气虚衰、瘀血水停。
2.2 常用治法2.2.1 益气温阳法因心气(阳)虚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关键,故益气温阳法是治疗心衰的主要治法。
其目的是补充心气,气足则血流;鼓舞心阳,并使虚衰之脏腑阳气得以恢复,阳回则阴消,水饮可化,瘀血见消,诸症可除。
辨证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体会
量 下 降 分 别 为 9. % 和 9 . % , 间 无 67 37 组 差 异 。麝 香 保 心 丸 治 疗 冠 心 病 心 绞 痛 疗
冠 心病是 当前危 害 中老 年人 健康 的 常见病之一 , 麝香保心丸和消心痛在临床 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起效迅速 、 效 疗 确切 等特点 , 能缓 解患 者症状 , 张冠 脉 扩 流量并减少心肌耗氧量 , 改善 心肌 缺血 状 况, 因而在临床上广泛应 用。本文 比较 这 两种药物对 防治冠心病 、 心绞 痛作用 的特 点及安全性 。
1g 葶 苈 子 3 g 0, 0。 ,
物 。临床上各种致病 因素使心体受损 , 日 久则心 肾之 阳俱 虚 , 无力鼓 动血 液运 行 ; 阳虚必生寒 , 寒凝则血瘀 , 脉为之不 通 , 导 致脏腑血脉瘀 阻 , 水饮 内停 。总 之 , 其病 机变化 , 一般都循着气虚 、 血瘀 、 阳虚 3个
阶段渐次发展。 辩 证 分 型治 疗 对 心衰 的辨证分 型是 基于对 心 衰病 因病机 的认识而进行 的, 我们在临床上把 心衰分 为心气不足 、 心肾 阳虚 、 气虚血瘀 、
阳虚水 泛证 治法 : 阳利 水。方药 : 温 红 参 1g 熟附子 1g 甘草 1g 干姜 1g 0, 0, 0, 0, 白术 1g 川芎 1g 红花 1g 赤芍 1g 泽 2, 2, 2, 2, 兰 1g 云苓 1g 丹参 1g 泽泻 1g 大腹 2, 5, 5, 5, 皮 1g 益母 草 3g 葶 苈 子 3 g 5, 0, 0。 心 阳厥逆证 治法 : 回阳救 逆 , 益气 固 脱 。方药 : 通常先 用参 附 注射 液 2 m 加 0l 入 5 葡 萄 糖 氯化 钠 注射 液 2 m % 0 l中静 注, 继而用参 附注射 液 10 l 0 m 加入 5 %葡 萄糖氯化钠 注射 液 20 中静滴 以 回阳 5 ml 救逆 。之后再 服参 附汤等 汤剂 。此型病 情极为严重 , 以西 医治疗措施全力抢救 应 为主 。 心衰在西医病因 中可有冠心病 、 肺心 病、 高心病 、 先心病等发展而成 , 中医辨证 分为心气不足 、 肾阳虚 、 心 气虚血瘀 、 阳虚
心衰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衰范畴,病因归纳为外邪侵袭,郁于气道,肺气失宣,上逆而喘咳;或因房劳过度,肾虚不能纳气归元;或久咳伤肺,肺气不足,不能肃降而发为气短、喘促;也可因忧思过度,暗伤心脾,心血不足而致心悸、怔忡;再如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聚成痰,痰湿上阻心肺也可变生诸证。
病机则主要责之于心、肺、脾、肾等脏,而以心肾阳虚最为重要。
人体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肾阳气的鼓动,心肾阳虚,运血无力,同时肾不纳气,阳衰无以化水,水气凌心,上则可致咳逆喘促,心悸怔忡;水湿泛滥,下则出现尿少水肿。
因此,本病是以心气不足,脾肾阳虚为本,水湿,痰浊,淤血为标,外邪侵袭,房劳忧思,饮食所伤为诱因。
治疗方面宜注意邪正关系,分清主次,依期论治。
二、分期辨治(一)早期此期相当于心功能2级。
患者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刻无症状,中度以上体力活动即可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
多属心、脾、肺、肾阳气亏虚或气阴两虚,或气血双亏,以虚证为主,治疗上应注意陪补。
1.心气不足【主症】心悸怔忡,气短乏力,活动后尤甚,兼见头晕,神疲自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补益心气。
【方药】五味子汤加减:五味子10克、白人参10克、麦冬15克、炙甘草10克、黄芪30克、丹参30克、益母草20克、车前子15克。
2.气阴两虚【主症】心悸气短,动则加剧。
阴虚为主者,见虚烦失眠,自汗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少津,舌质少苔,或光剥无苔,脉细弱或细数;血虚为主者,见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唇淡无华,失眠健忘,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气阴两虚者宜益气养阳;气血两虚者宜补气养血。
【方药】气阴两虚者宜生脉散加减:白人参10克、黄芪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黄精20克、太子参10克。
气血两虚者宜人参养荣汤加减:白人参1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熟地1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炙甘草10克、远志10克、酸枣仁15克。
四逆汤治疗心力衰竭
四逆汤治疗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
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指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
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
心力衰竭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损害和应力作用:包括收缩期或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和(或)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节段性如心肌梗死,弥漫性如心肌炎),引起心室和(或)心房肥大和扩大(心室重塑),继以心室舒缩功能低下,逐渐发展而成。
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
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
传统中医学中虽无“心力衰竭”这一名称,但其表现属于中医学中“心悸”、“胸痹”、“水肿”“肺胀”等疾病的范畴。
【病因病机】心力衰竭是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导致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等临床表现。
【临床应用】在四逆汤基础上加用茯苓、肉桂、红参、三七(处方为:茯苓20克,制附子(先煎)10克,干姜6克,肉桂6克,红参10克,三七10克,炙甘草10克)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并与同期西药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患者咳喘、颈静脉怒张等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肺部炎症消退明显,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应用通脉四逆汤加味治疗肺心病心衰。
患者冯某,女,63岁,1998年12月7日初诊。
患者多年患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此次因肺心病伴发心衰,在某区医院家庭病房诊治,药用速尿、氨茶碱、盘尼西林等,效果不显,仍然胸闷、气喘、浮肿、心悸、心烦、发热汗出,终日端坐,靠吸氧度日,日夜不能寐。
症见:全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有深深凹陷,四肢冰凉,吸氧,端坐床上,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白觉胸闷气紧、胸中有灼热感,时时想喝冰水,神情疲惫,心烦发热,吃饭、喝水、动则大汗淋漓,痰声辘辘,大便稀溏,头晕,阵阵出现躁扰不宁,唇、指、舌质均紫暗,脉沉微似无。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为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从而导致的血流动力和神经激素激活异常的严重疾病。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
美国心脏协会统计委员会报道,65岁以上人群CHF的发病率为1%[1]。
而在我国,据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显示,慢性心衰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死亡率高达40%[2]。
慢性心力衰竭正在成为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心血管病症之一。
作为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在研究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上溯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已经有对心衰病症的描叙。
如《灵枢?胀论》中“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 。
《素问?水热穴论篇》中“故水病下为跗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 。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心水”病证名称:“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燥,其人阴肿”,其症状类似于现代的心衰临床表现。
而“心衰”一词最早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药方?脾脏方?脾脏脉论第一》中的“心衰则伏”。
虽然此处的“心衰”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心衰的概念,但也体现出古人对心衰认知雏形的出现。
多年来,我国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使得中医在认识和治疗慢性心衰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1 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1.1病因病机对于慢性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认为,其发作不外乎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所致,本病病位在心,涉及到肺、肝、脾、肾。
是以阳气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
也有许多医家根据各自的临床经验,提出不同之见解。
王振涛教授认为,CHF究其病因有五点,或因外感邪气,伤及肺卫,心肺同源而病及于心;或为脾胃失调,不能正常运化水湿,阻碍气血运行,心主血脉受遏;或由内伤饮食,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乏源,心失所养;或被七情所伤,致机体气机逆乱,气滞则血停、气逆则血乱,心主血脉受损;再有久病、年老之人,诸脏虚损,而以心脏受累为著,亦可发展至心力衰竭[3]。
心衰(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心衰(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一)中医病名:心衰是以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病症。
(二)xx病名: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储留。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心悸、气喘、水肿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2)早期表现气短心悸,或夜间突发惊悸喘咳,端坐后缓解。
随着病情的发展,心悸频发,动则喘甚,或持续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咳嗽咯痰,或泡沫状血痰;水肿呈下垂性,以下肢为甚,甚则全身水肿。
终末期出现胁痛,或胁下积块,面色苍白或青灰,肢冷,唇舌紫黯,脉虚数或微弱。
常伴乏力、神疲、腹胀、纳呆、便溏。
(3)多有心悸、胸痹、真心痛、心痹、心瘅、肺胀、眩晕、消渴等病史,或继发于伤寒、温病,也可见于一些危重疾病的终末期。
以中老年人为多。
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五志过极等可能导致心衰发作或加重。
BNP(B型脑钠利肽)或TN-ProBNP(N-末端原脑钠利肽)、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冠状动脉造影、心脏ECT(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2.xx诊断标准:1)、症状(1)左心力衰竭的症状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①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a、劳力性呼吸困难。
b、端坐呼吸。
c、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d、急性肺水肿。
②咳嗽、咳痰、咯血:咳嗽、咯痰是肺泡和支气管粘膜瘀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减轻,咳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长期慢性淤血,肺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肺循环和支气管血液循环之间形成侧支,在支气管粘膜下形成扩张的血管,一旦破裂可引起大咯血。
③乏力、疲倦、头晕、心慌:这些都是心排血量不足,器官、组织、灌注不良及代偿性心率加快所致的症状。
④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严重右心室血液重分配时,首先是肾血流量减少,患者出现少尿,长期慢性肾血流量减少可出现肾功能不全的各种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的心力衰竭,不过是阳虚水泛、血瘀水停。
辩证活血化瘀
即可
陈某,男,40岁,主诉:反复活动后气促双下肢浮肿5年,再发加重伴腹胀半月。
初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气促,伴双下肢浮肿,曾多次在门诊治疗,诊为“扩张型心肌病”,予利尿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
此次因外感诱发。
症见:活动后气促,心悸,腹胀,心下痞满,双下肢中度浮肿,无恶心呕吐,偶有咳嗽,咯白色稀痰,纳少,寐欠安,小便量少,大便尚调。
舌淡、质略带紫、少苔,脉弦细。
血常规,生化,肝功未见异常,脑钠肽896pg/ml,胸片示:心影增大。
心彩超示:心脏普遍性增大,室壁运动普遍性减弱,EF% 30%,肝胆脾彩超提示:肝脏肿大。
中医诊断:心衰(阳虚水泛,血瘀水停)。
西医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
此为长期久病,心阳内损,加之久病入络化瘀,水瘀互结,终致体内阳虚水泛,血瘀水停。
表现为气促心悸、水肿。
心下痞块,治疗拟温阳利水,活血化瘀之法。
拟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红参、制附子、茯苓、生姜、桂枝、白芍、泽泻、猪苓、白术。
上方加水800ML,煎取200ML,每日一剂,连服7剂。
二诊:服用前方后患者精神好转,心悸气促明显减轻,腹胀较前缓解,双下肢浮肿明显减轻,仍觉心下痞满,右胁疼痛,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咯痰,纳好转,寐一般,小便量可,大便尚调。
诊其舌质黯淡,苔少干,脉弦细。
此乃瘀血内阻,法当活血化瘀、利水散结,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牡丹皮、赤芍、元胡、香附、枳壳。
上方加水800ml,煎至200ml,每日一剂。
连服7剂。
三诊:患者神清,精神可,无明显心悸气促,腹胀基本消失,心下痞满明显缓解,无双下肢浮肿,无咳嗽,胃纳可,睡眠可,小便量可,大便调。
查体:BP:110/60mmHg。
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病情好转,予带药7剂调理。
按:本案属中医“心衰”范畴。
中医认为肾主水,肾阳虚衰,肾不化气,水气内盛,泛滥上逆,则发为气促,心悸。
患者长期久病,病邪入络化瘀,血瘀内生,水饮血瘀互结,聚于心下,则见心下痞满,腹胀,纳差。
初诊时以气促心悸,腹胀为主诉,故予温阳利水取效,方中以附子为君药,辛甘性热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兼暖脾土;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而去;桂枝温阳化气,白术健脾燥湿,佐以生姜之温散,既助附子之温阳散寒,又合苓术散水湿,白芍柔肝,防附子燥热伤阴。
二诊时症见心下痞满,右胁疼痛,以血瘀水饮内结为主要病机,故予膈下逐瘀汤取效;真武、五苓以益气温阳、化气行水,取正气足邪自去之意;用膈下逐瘀汤以活血化瘀、消癥破积,即邪去正自复之谓。
一补一散,攻补兼施,意在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
治疗阳虚水泛证心衰患者,虽用温阳利水之药可振奋阳气,阳气得运则水邪可暂退,但病人原本有血脉不通之征象,积证已成,结于心下,致水湿不利,故行水亦收效欠佳;因此,温阳利水后需加强活血化瘀通络,方能巩固疗效。
心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患者应采取高枕位睡眠;较重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
2.限制体力活动,心力衰竭较重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心功能改善后,应适当下床活动,以免下肢血栓形成和肺部感染。
3.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4.少量多餐,低盐饮食,每日食盐不宜超过5克。
5.按医嘱服药;预防呼吸道感染。
因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此方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辩证用药,一
人一方,不可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