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方剂
中医儿科常用方剂
中医儿科常用方剂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橘红各五两(各15g)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5g)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2、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各等分功用冲任虚损主治补血和血,调经化瘀。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组成人参;莲子(炒);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原著无用量)。
功效酸甘化阴,健脾止痢。
主治久痢伤阴,口渴舌干,微热微咳者。
3、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组成人参1钱,漂白术1钱5分,白云苓1钱,北五味5分,杭麦冬1钱,炙甘草8分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久嗽脾虚,中气怯弱,面白唇白者。
4、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紫苏子三钱;白芥子三钱;莱菔子三钱。
功效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证5、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两,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各六两。
功效滋阴降火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6、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生白芍六钱,阿胶三钱,生龟版四钱,干地黄六钱,麻仁二钱,五味子二钱,生牡蛎四钱,麦冬(连心)六钱,炙甘草四钱,鸡子黄(生)二枚,鳖甲(生)四钱。
功效滋阴熄风主治阴虚动风证。
温病后期,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者。
7、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去节六两,桂枝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粒,生姜切三两,大枣擘二十枚,石膏如鸡子大。
碎。
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用法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8、10、己椒苈黄丸(《金贵要略》)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各30g功用攻逐水饮,行气消胀。
主治肠间水气证。
9、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组成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 黄连[3g] 竹叶[6g] 荷梗[6g] 知母[6g] 甘草[3g] 粳米[15g] 西瓜翠衣[30g]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儿科常用方剂50首方剂
儿科常用方剂50首1 .人参五味子汤[来源]《幼幼集成》[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五味子 麦冬炙甘草 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肺脾气虚证。
2 .七味白术散[来源]小儿药证直诀》[组成]藿香木香葛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功用]健脾止泻。
[主治]脾虚泄泻。
3 .八正散第1页共6页[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木通 萹蓄 车前子 瞿麦[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下注之淋证。
4 .三拗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麻黄 杏仁 甘草[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风寒袭肺证。
5 .三子养亲汤[来源]《韩氏医通》[组成]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功用]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证。
6 .大青龙汤[来源]《伤寒论》[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用]解表清里 定喘止咳。
[主治]外寒内热之哮喘。
7 .三妙丸[来源]《医学正传》[组成]苍术 黄柏 牛膝[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证。
8 .小建中汤[来源]《伤寒论》[组成]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虚寒腹痛。
9 .小青龙汤[来源]《伤寒论》滑石炙甘草大黄山栀灯心 石膏生姜大枣 大枣饴糖 半夏干姜五味子甘草10.小柴胡汤[来源]《伤寒论》[组成]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
11.六君子汤[来源]《医学正传》半夏生姜大枣[组成]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虚夹湿证。
12.六味地黄丸[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半夏甘草[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13.五虎汤[来源]《医宗金鉴》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功用]泻肺降气,定喘涤痰。
[主治]痰热闭肺证。
14.五皮饮[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细茶生姜[组成]桑白皮生姜皮陈皮大腹皮[功用]利水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水肿皮水。
15 .五号散[来源]《伤寒论》[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说明:1、凡加☆☆处表示暂未查到与要求著述来源完全一致的方剂组成,查阅时请留意。
2、部分方剂附上方歌以供参考,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八珍汤《证体类要》【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组成】人参莲子(炒) 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组成】人参漂白术白云苓北五味杭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猪脊髓蜂蜜【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版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连心)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生)【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9、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炒) 大黄【方歌】己椒苈黄药四味,通便泻水两般配,腹水热结又便秘,蜜丸吞服病自退。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
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12、五皮饮《中藏经》【组成】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橘皮13、五苓散《伤寒论》【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儿科常用方剂
儿科常用方剂1、一捻金(《医宗金鉴》)一捻金中用大黄,人参槟椰二丑尝。
逐秽清热以通便,秽热不乳服此方。
由大黄、槟椰、黑丑、白丑、人参五味药组成。
逐秽清热通便。
主治秽热郁积,新生儿不乳。
大便不通等症。
2、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人参五味汤法良,苓术甘草姜枣藏。
再加麦冬养肺胃,敛肺止咳保安康。
由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八味药组成。
补益脾肺,敛肺止咳。
主治肺虚久咳,咳声无力,神疲自汗等症。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人参乌梅莲子草,木瓜山药方中找。
益气生津又止咳,痢下伤阴服后好。
由人参、乌梅、炒莲子、甘草、木瓜、山药六味药组成。
益气生津,敛阴止咳。
治发热口渴,久痢或久咳者。
4、丁萸理中汤(《医宗金鉴》)丁萸理中汤温中,参术干姜甘草同。
丁香吴萸功降逆,脾胃虚寒呕逆重。
由丁香、吴茱萸、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六味药组成。
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主治虚寒呕吐证。
5、三黄枳朴丸(《幼科发挥》)三黄枳朴连柏芩,大黄槟榔七物寻。
清热解毒通腑气,热毒内闭肠胃清。
由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枳实、厚朴、槟榔七味药组成。
清热解毒,涤肠通腑。
主治下痢脓血,壮热烦躁等症。
6、千金龙胆汤(《千金要方》)千金龙胆柴芍芩,桔梗大黄与钩藤。
赤苓蜣螂甘草枣,肝热脐风此方寻。
由龙胆草、柴胡、黄芩、生甘草、钩藤、赤芍、大黄、蜣螂、赤茯苓、桔梗、大枣十一味药组成。
清热泻肝,祛风止痉。
治肝经热盛,小儿脐风抽搐。
7、下虫丸(《医宗金鉴》)下虫丸用苦楝根,木香槟榔配桃仁。
贯众芜荑使君子,鹤虱轻粉是蟆行。
由苦楝根皮、木香、桃仁、贯众、芜荑、槟榔、鹤虱、使君子、轻粉、干虾蟆十味药组成。
杀虫下虫。
主治小儿蛔疳证。
8、六神丸(《雷允上方》)六神丸用蟾雄黄,麝香冰珠及牛黄。
烂喉丹痧咽喉肿,疔疮疖肿功效彰。
由蟾酥、雄黄、麝香、冰片、珍珠、牛黄六味药组成。
清热解毒。
治小儿乳蛾,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及痈疽疮疖等症。
9、牛黄夺命散(《证治准绳》)牛黄夺命用大黄,黑白牵牛与槟榔。
儿科常用中药方剂100首
儿科常用中药方剂100首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2.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组成: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
方歌: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组成:人参莲子(炒) 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原著无用量)。
功效:酸甘化阴,健脾止痢。
主治:久痢伤阴,口渴舌干,微热微咳者。
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组成:人参3克漂白术4.5克白云苓3克北五味1.5克杭麦冬3克炙甘草2.4克用法: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温服。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久嗽脾虚,中气怯弱,面白唇白者。
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紫苏子(主气喘咳嗽)白芥子(主痰)莱菔子(主食痞兼痰)功效: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证,症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方歌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成:熟地黄知母(盐炒)黄柏(盐炒)龟甲(制)猪脊髓功效:滋阴降火主治: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生白芍、干地黄各六钱,麦冬、连心各六钱,麻仁、五味子各二钱,生龟版、生牡蛎、炙甘草、生鳖甲各四钱,阿胶三钱,生鸡子黄二枚。
功效:滋阴熄风。
主治:阴虚动风证。
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12克(去节) 桂枝4克(去皮) 甘草5克(炙) 杏仁6克(去皮、尖) 生姜9克(切)大枣10枚(擘) 石膏20克{碎)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1.二陈汤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2.八珍汤: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3。
人参乌梅汤人参乌梅汤木瓜,山药莲肉炙草加,气阴两伤儿泄泻,酸甘敛阴健脾佳。
4.人参五味子汤:麻杏石甘汤加细茶人参白术五味子茯芩麦冬5.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 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汤,苏芥莱菔方。
6.大补阴丸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版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生姜大枣9.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10.己椒苈黄丸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芩术甘草比。
己椒苈黄水饮攻,前后分消二便通。
12.五皮散(五皮饮):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齐,或用五加去桑白,脾虚腹胀颇相宜。
13.五苓散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猪茯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15.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16.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由平胃散加藿香、半夏组成。
19.乌药汤香附木香乌药汤,当归甘草共煎尝。
21.玉屏风散;玉屏风散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表敛汗效特灵。
22.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汤,妇人脏躁性反常,精神恍惚悲欲哭,和肝滋脾自然康。
23.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右归饮:肾气丸去三泻(茯,泽,丹)加杜仲,枸杞,甘草。
右归丸:肾气丸去三泻(茯,泽,丹)加杜仲,枸杞,菟丝子,鹿胶。
24.左归丸: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左归丸:左归丸菟枸牛鹿,龟胶六味三泻除。
1. 即六味去“三泻”加枸杞、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胶。
中医儿科方剂
中医⼉科⽅剂中医⼉科学⼀、胎怯1、肾精薄弱证: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补肾地黄丸加减。
2、脾肾两虚证: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保元汤加减。
⼆、硬肿证1、阳⽓虚衰证:益⽓温阳,通经活⾎。
参附汤加味。
2、寒凝⾎涩证:温经散寒,活⾎通络。
当归四逆汤加减。
三、黄疸1、湿热郁蒸证: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加减。
3、⽓滞⾎瘀证:化瘀消积。
⾎府逐瘀汤加减。
四、感冒1、风寒感冒:⾟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凉解表。
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
新加⾹薷饮加减。
夹痰、夹滞、夹惊兼证的证候、治法、⽤药1、夹痰:⾟温解表,宣肺化痰;⾟凉解表,清肺化痰。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三拗汤、⼆陈汤,风热夹痰证加⽤桑菊饮加减。
2、夹滞:解表兼以消⾷导滞。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保和丸加减。
若⼤便秘结,⼩便短黄,壮热⼝渴,加⼤黄、枳实通腑泄热,表⾥双解。
3、夹惊: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镇惊丸加减。
另服⼩⼉回春丹或⼩⼉⾦丹⽚。
五、咳嗽: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咳。
⾦沸草散加减。
2、风热咳嗽:疏风解热,宣肺⽌咳。
桑菊饮加减。
3、痰热咳嗽:清肺化痰⽌咳。
清⾦化痰汤加减。
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沙参麦冬汤加减。
六、肺炎喘嗽:1、风寒闭肺:⾟温宣肺,化痰⽌咳。
华盖散加减。
2、风热闭肺:⾟凉宣肺,清热化痰。
银翘散合⿇杏⽯⽢汤加减。
3、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4、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五虎汤合葶苈⼤枣泻肺汤加减。
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6、肺脾⽓虚:补肺健脾,益⽓化痰。
⼈参五味⼦汤加减。
七、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清肺涤痰,⽌咳平喘。
⿇杏⽯⽢汤、苏葶丸。
2、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青龙汤合三⼦养亲汤。
3、外寒内热:解表清⾥,定喘⽌咳。
⼤青龙汤加减。
缓解期:1、肺脾⽓虚:健脾益⽓,补肺固表。
中医儿科临床常用方剂
中医儿科临床常用方剂百日咳百部煎剂[药物]克。
百部适量。
.. 1岁患儿每天.. 3克,.. 2~.. 4岁.. 6克,.. 5岁以上.. 10 [用法]每天.. 1剂,水煎取药液约.. 30毫升,加适量白糖,分早午晚.. 3 次服。
[疗效]此方治疗百日咳效果显著,一般服用.. 3~6天可痊愈。
[来源]刘砚方.河北中医.. 1987;(5):31冰硼散[药物]冰硼散(市售成品药)。
[用法]2~4岁每次服.. 1克,4~7岁每次服.. 2克,8岁以上每次服.. 4 克。
开水冲服,每天服.. 2次。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百日咳.. 20例,收到显著效果,轻者.. 3~6天,重者.. 7~10天即可控制痉咳。
[病例]严×,男,7岁。
阵发性痉孪性咳嗽已.. 8天,眼睑浮肿,结膜下出血,曾治疗乏效。
用冰硼散内服,7天症状改善,10天痊愈。
[来源]方选书。
四川中医.. 1985;(4):15马齿苋煎剂[药物]马齿苋.. 200~300克。
[用法]上药水煎.. 2次,浓缩100~150毫升,分早晚2次口服。
5天为[用法]上药水煎.. 2次,浓缩100~150毫升,分早晚2次口服。
5天为鸡胆百合散[药物]鸡胆.. 1个,百合.. 10克。
[用法]将鸡胆焙干,与百合共研细末。
1岁以内分.. 3天服;1~2岁分2天服;3~6岁为.. 1天服;7~10岁以上药量加倍,1天服完。
每天量分.. 3 次内服。
[疗效]此方治疗百日咳,一般用药.. 4~10天痊愈。
[来源]阎保祥。
浙江中医杂志.. 1989;(6):243 全蝎末[药物]全蝎.. 1只,鸡蛋.. 1个。
[用法]将全蝎炒焦研末,再将去壳熟鸡蛋蘸全蝎末食之,每天.. 2次。
3岁以下酌减,5岁以上酌增。
[疗效]以此方治疗百日咳.. 74例,全部治愈。
治疗时间最长.. 7天,最短.. 4天。
[病例]王×,男,5岁。
患百日咳曾治疗.. 10余天效不佳。
诊见颜面浮肿,咳嗽颇剧。
儿科重点方剂速记歌诀
2016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试重点儿科病生理要点1、稚阴稚阳学说——“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吴鞠通)。
2、纯阳学说——“呼为纯阳,元气未散”《颅囟经》3、小儿五脏特点——心常有余;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
4、了解小儿四诊特点:如望诊头颅、囟门等与成人不同。
其他可参考内科内容。
5、掌握小儿指纹诊察方法,了解‘三关’(风、气、命)的定义、意义。
6、小儿指纹的病理概念——“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7、了解‘一指定三关’的方法和临床概念。
(不要混淆寸口三关与指纹三关。
)8、小儿诊察中四诊的弱点——问诊。
古代儿科称为‘哑医’。
9、‘囟填’——囟门突起紧张,为风火痰热、肝阳上亢、热盛生风。
10、‘囟陷’——囟门凹陷柔软,为津液大伤、气精不足、佝偻病。
1。
胎怯补肾调元。
肾精薄弱__补肾地黄丸脾肾两虚__保元汤2。
硬肿归身阳气虚衰__参附汤寒凝血涩__当归四逆散3。
胎黄茵陈血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4。
感冒主证时邪银普散,夹痰夹滞夹痰回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时玡感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挟痰:宣肺化痰-二陈汤,桑菊饮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或琥珀抱龙丸5。
咳嗽金山请陈六外感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内伤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金化痰汤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气虚咳嗽:六君子痰湿咳嗽:三拗合二陈6。
肺炎喘嗽寒华热银毒黄解,痰热虎婷肺热参,肺脾参五心参附,邪陷羚钩牛黄解。
风寒闭肺:华盖散风热闭肺: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热毒闭肺: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邪陷厥阴: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7。
儿科常用中医方剂
八珍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正体类要》功用:补益气血主治:气血两虚方歌: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人参乌梅汤:人参、炒莲子、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温病条辨》功用:酸甘化阴,健脾止痢主治:久痢伤阴,口渴舌干,微热微咳者人参五味子汤:人参、白术、云苓、五味子、麦冬、炙甘草《幼幼集成》功用:益气健脾主治:久嗽脾虚,中气怯弱,面白唇白者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韩氏医通》功用:降气快膈,化痰消食主治:痰壅气滞证大补阴丸:熟地黄、知母(盐炒)、黄柏(盐炒)、龟甲、猪脊髓《丹溪心法》功用: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证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大定风珠:白芍、地黄、麦冬、龟板、牡蛎、鳖甲、阿胶、甘草、五味子、麻仁、鸡子黄《温病条辨》功用:滋阴养液、柔肝熄风主治:阴虚动风证方歌:温病复脉芍药甘,熟麻阿胶麦连,三甲牡力别龟板,定风五味鸡子全(附:加减复脉汤-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麦冬、阿胶、麻仁)大青龙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伤寒论》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亦治溢饮方歌: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燥,风寒两解此为良己椒苈黄丸:防己、椒目、炒葶苈子、大黄《金贵要略》功用:泻热逐水,通利二便主治:水饮积聚脘腹,肠间有声,腹满便秘,小便不利,口干舌燥,脉沉弦王氏清暑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温热经纬》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
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五皮饮:陈皮、茯苓皮、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中藏经》功用:行气化湿,利水消肿主治:治水病肿满,上气喘急,或腰以下肿11.五虎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桑皮、细辛、生姜《证治汇补》主治:痰哮12.不换金正气散:厚朴(姜制)、藿香、炙甘草、半夏、苍术、陈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脾胃不和,痰湿中阻,胸膈痞闷,寒热往来,霍乱吐泻,山岚瘴气牛黄清心丸:牛黄、朱砂、黄连、黄芩、栀子、郁金《痘疹世医心法》功用:清热解毒,开窍安神主治:热陷心包,以及小儿高热惊厥、中风窍闭等证匀气散:炮姜、陈皮、桔梗、木香、砂仁、炙甘草、红枣《医宗金鉴》功用: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小儿胎寒乌药散:天台乌药香附子(破,用白者) 高良姜赤芍《小儿药证直诀》功用:调和乳汁主治:乳母冷热不和,心腹时痛,或水泻,或乳不好,因以饲儿,致儿心腹疼痛,或时下利16六君子汤:人参、炙甘草、白茯苓、白术、陈皮、半夏《世医得效方》功用:健脾补气,和中化痰主治:脾胃虚弱,面黄体瘦,或久患疟痢,不思乳食,或呕吐泄泻,饮食不化,或时患饮食停滞,或母有前症,致儿为患甘麦大枣汤:炙甘草、小麦、大枣《金贵要略》功用:养心安神,补牌和中主治:心神不宁,失眠,妇女脏躁方歌:甘草小麦大枣汤,妇人脏躁性反常;精神恍惚悲欲哭,和肝滋脾自然康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景岳全书》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或呕恶腹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方歌: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19.左归饮:熟地、山药、枸杞子、炙甘草、茯苓、山茱萸《景岳全书》功用:补益肾阴主治:真阴不足,腰酸且痛,遗精盗汗,咽燥口渴方歌:左归怀山地枣皮,枸杞甘草合云苓,去苓若加桂附仲,右归补火主命门归脾汤: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炙甘草、人参,加生姜、大枣《正体类要》功用: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方歌:归脾参芪术草姜,当归龙眼枣木香,茯神远志酸枣仁,益气补血心脾强(四君归期早,远知龙眼香)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大枣《内科摘要》功用:温补暖脾,涩肠止泻主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方歌:四神故纸吴茱萸,肉蔻除油五味具,大枣生姜同煎合,五更肾泄最相宜白虎汤: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伤寒论》功用:清热生津主治:伤寒阳明热盛,或温病热在气分证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百合固金汤:熟地、生地、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百合《慎斋遗书》功用: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方歌: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伤寒论》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厥证方歌:当归四逆桂枝芍,细辛甘草木通着,再加大枣治阴厥,脉细阳虚由血弱,内有久寒加姜茱,发表温中通经脉异功散: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小儿药证直诀》功用:健脾理气主治:脾胃虚弱,中焦气滞者导赤散:生地黄、木通、生甘草、竹叶《小儿药证直诀》功用:清心利水养阴主治:心经火热证方歌:导赤生地与木通,草稍竹叶四般功,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草地通竹)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甘草、白术、生姜、大枣《金贵要略》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风水或风湿方歌: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麦味地黄丸: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寿世保元》功用:滋肾养肺主治:肺肾阴虚证杞菊地黄丸:生地、山茱萸、茯苓、山药、丹皮、泽泻、枸杞子、菊花(六味地黄丸用生地加枸杞、菊花)《医级》功用:滋肾养肝主治:肝肾阴虚证,偏于养肝明目连翘败毒散: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枳壳、桔梗、茯苓、甘草、生姜、薄荷、连翘、金银花(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二花、连翘)《医方集解》功用:清热解毒消疮主治:疮毒远志丸:远志、石菖蒲、茯神、人参、龙齿、白茯苓《严氏济生方》功用:固摄精气,交通心肾,宁神定志主治:虚劳惊悸,神气不宁牡蛎散:黄芪、麻黄根、牡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用: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主治:气虚不固之自汗、盗汗沙参麦冬汤:沙参、玉竹、生甘草、桑叶、麦冬、生扁豆、花粉《温病条辨》功用: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主治: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方歌:沙参麦冬扁甘桑,竹粉甘寒救燥伤,证或热兮定或咳,脉然无汗嗽痰凉补中益气汤:黄芪、炙甘草、人参、、橘皮、升麻、柴胡、白术《脾胃论》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气虚发热等中气不足证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补肾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炒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牛膝、鹿茸(六味地黄丸加牛膝、鹿茸)《医宗金鉴》功用:补肾益筋壮骨主治:小儿禀赋不足,肾气虚弱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附子《伤寒论》功用:温经回阳,扶阳固表,泄热消痞主治:阳虚于外,热结于胃附子理中汤:大附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功用:补虚回阳,温中散寒主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下焦虚寒,火不生土,脘腹冷痛,呕逆泄泻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温病条辨》功用:养阴透热主治:邪热内伏证;阴虚火旺证方歌: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固真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附子、肉桂、山药《证治准绳》功用:温阳化气健脾主治:小儿慢脾风,四肢厥冷者。
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的中医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的中医调理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的中医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营养不良是家长们颇为担忧的问题之一。
它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还可能对智力和心理健康产生潜在的影响。
中医在调理孩子营养不良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孩子营养不良,在中医看来,多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若脾胃虚弱,运化无力,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就不能被充分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孩子营养不良。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呢?常见的表现有:身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干枯、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容易疲劳、抵抗力差、经常生病等。
此外,孩子的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头围等不达标,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信号。
中医调理孩子营养不良,首先注重饮食调理。
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食物的选择应多样化,以保证营养均衡。
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可多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大枣等。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的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的作用;芡实能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大枣则可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这些食物可以煮粥、煮汤或做成糕点,让孩子易于接受。
除了饮食,中医的推拿按摩也是调理孩子营养不良的有效方法。
家长可以每天为孩子进行简单的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轻轻揉按,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还可以按摩足三里穴,这是一个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每次 100 下左右,能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中药调理在改善孩子营养不良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给孩子用药应谨慎,务必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参苓白术散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入了山药、莲子、薏米、扁豆等,健脾祛湿的作用更强。
此外,中医还强调情志对孩子健康的影响。
中医儿科学证型与常用方剂
中医儿科学证型与常用方剂中医儿科学方剂一、咳嗽1.外感1)风寒咳嗽:金沸草散可散寒宣肺。
2)风热咳嗽:桑菊饮可疏风肃肺。
2.内伤1)痰热咳嗽:清宁散可清肺化痰。
2)阴虚燥咳:沙参麦冬汤可滋阴润燥。
二、肺炎喘嗽1.常见证1)风热闭肺:银翘散可轻度宣肺化痰,麻杏石甘汤可重度化痰定喘。
2)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可清热宣肺涤痰定喘,沙参麦冬汤可养阴清肺。
3)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可益气健脾。
2.变异证心阳虚衰:参附龙牡救逆汤可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三、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麻杏石甘汤和XXX可清肺化痰定喘。
2)寒性哮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可温肺化痰定喘。
四、鹅口疮1)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可清泻心脾积热。
2)虚火上浮:六味地黄汤可滋阴潜阳,引火归原。
五、口疮1)脾胃积热:凉膈散可清热解毒,通腑泻火。
2)心火上炎:泻心导赤汤可清心泄热。
3)虚火上浮:六味地黄汤可滋阴降火。
六、泄泻1.常见证1)伤食泻:保和丸可消食化积。
2)风寒泻:藿香正气散可疏风散寒。
3)湿热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可清热利湿。
4)脾虚泻:参苓白术散可健脾益气。
5)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可补脾温肾。
2.变异证1)伤阴:连梅汤可酸甘敛阴。
2)伤阳:参附龙牡汤可XXX救逆。
七、厌食1)脾运失健:曲麦枳术丸可和脾助运。
2)胃阴不足:养胃增液汤可养胃育阴。
八、积滞1)乳食内积:消乳丸和木香大安丸可消乳消食,导滞和中。
2)脾虚夹积:健脾丸可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九、疳证1.主证1)疳气证:资生健脾丸可和脾健运。
2)疳积证:疳积散可消积理脾。
3)干疳证:八珍汤可补益气血。
2.兼证疳肿胀:真武汤可健脾温阳利水。
十、惊风1.急性惊风1)感受XXX:银翘散可疏风清热,熄风镇惊。
2)湿热疫毒:黄连解毒汤可清热化湿,解毒熄风。
3)惊恐痉厥:抱龙丸和安神丸可镇惊安神。
2.慢性惊风1)土虚木亢:缓肝理脾汤可温运脾阳,扶土抑木。
2)阴虚风动: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可育阴潜阳,滋水涵木。
《中医儿科学》重点精华汇总
2、感受暑邪;清温败毒饮。 3、感受疫邪;(气营两燔);白虎汤合紫雪丹。(湿热)黄连解毒汤。 (痰食惊风);玉枢丹合保和丸。(惊恐惊风)抱龙丸、安神丸。 慢惊风 1、土虚木亢;缓肝理脾汤。(寒湿);附子理中汤。 2、脾肾阳衰;固真汤、逐寒荡惊汤。3、阴虚动风;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三甲复脉汤。 十三、痫证 1、惊痫;镇惊丸。心血虚、养心汤。愈后疲倦用大补元煎。 2、风痫;定痫丸。 3、痰痫;涤痰汤。4、瘀血痫;通窍活血汤。 十四、小儿水肿 1、风水相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湿热内浸;三妙丸合导赤散。 3、肺脾气虚;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 4、脾肾两虚;真武汤或济生肾气丸。 (肿甚)五苓散、五皮饮。 6、水气上凌心肺;已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7、邪陷心肝;龙胆泻肝汤。 8、水毒内闭;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时行疾病: 一、感冒 1、风寒;葱鼓汤、杏苏散或荆防败毒散。
《中医儿科学》重点精华汇总
为了帮助各位参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同学,更好的备考《中医儿科学》的相关知识,中公 医考网小编整理并汇总了“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重点精华汇总”,供大家参考。
一、咳嗽: 1、风寒;金沸草散。(风寒兼湿);杏苏散加厚朴、白术。(风寒挟热);三拗汤加黄芩 2、风热;桑菊饮。(风热兼湿)加苡仁、半夏、茯苓。 3、痰热;清宁散。 4、痰湿;二陈汤。 5、阴虚燥咳;沙参麦冬汤。 6、肺虚久咳;六君子汤。 7、食积;曲麦二陈汤。 8、气阴两虚;生脉散。 二、肺炎咳嗽: 1、风寒闭肺;三拗汤合葱鼓汤或华盖散。 2、风热闭肺;(轻证)银翘散。 (重证)麻杏石甘汤。 3、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4、阴虚肺热;沙参麦冬汤 5、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变证;(心阳虚);参附龙牡救逆汤。(气阴两虚);生脉散。(内陷厥阴);羚 角钩藤汤、牛黄清心丸。 三、哮喘: 发作期;1、热性哮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2、寒性哮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中医儿科学专业课程有哪些就业前景及方向
中医⼉科学专业课程有哪些就业前景及⽅向
中医⼉科学专业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剂学、⼈体解剖学、⽣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内科学、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科学、中医⼉科学、⼉科学、中医⼉童保健学、新⽣⼉学、⼩⼉推拿学等,就业前景也是⾮常看好的。
中医⼉科专业就业前景及⽅向
中医⼉科学专业毕业⽣主要到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科临床医疗⼯作和科学研究⼯作,能对急重病症进⾏初步处理。
中医⼉科学属中医临床,⽽中医临床专业就业总体形势严峻,相对其它专业,中医临床专业毕业⽣就业选择余地更为狭窄,就业对⼝率低,许多中医毕业⽣不得不进⼊其他相关专业。
另外,多数毕业⽣存在追求⾼薪、舒适、名⽓的⼼态,将⽬标牢牢锁定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型医院及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医疗单位已提⾼了毕业⽣进⼊医院的门槛,对医学⾼层次⼈才的需求⽇益迫切,研究⽣也必须要求⾃⼰很优秀。
开设中医⼉科学专业的学校
全国共有25所开设中医学专业的⼤学,⽐较好的学校有北京中医药⼤学、上海中医药⼤学A+、南京中医药⼤学A-、天津中医药⼤学B+、⿊龙江中医药⼤学B+、⼴州中医药⼤学B+、成都中医药⼤学B+、辽宁中医药⼤学B、浙江中医药⼤学B、⼭东中医药⼤学B、湖南中医药⼤学B、长春中医药⼤学B-、安徽中医药⼤学B-、福建中医药⼤学B-、⾸都医科⼤学C+、江西中医药⼤学C+、河南中医药⼤学C+、湖北中医药⼤学C+、⼴西中医药⼤学C+、贵阳中医学院C、陕西中医药⼤学C
、⽢肃中医药⼤学C、厦门⼤学C-、云南中医学院C-、河北中医学院。
中医儿科病证方剂图表
初热 见形 恢复 闭肺 攻喉 内陷
【粘膜斑、泪汪汪、麻粒疹、糠麸样脱屑、色素沉着】好发6个月-5岁。冬春。易感儿接触传染源后,应隔 离观察21天。4.尽早发现麻疹患儿,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隔离至出疹后l0天。一旦与麻疹患 儿接触,应立即隔离观察,一般对接触者宜隔离观察I4天,已作过免疫接种者也察4周。
紫癜
【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急。皮肤瘀斑、尿血便血、腹痛、关节痛。】时令之邪,易从火化。
皮肤粘膜 卫气同病—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银翘散(发病急骤,持续高热,脉浮数) 淋巴综合征 气营两燔—清气凉营,解毒化瘀—清瘟败毒饮(舌质红绛,状如草莓,脉数有力) 气阴两伤—益气养阴,清解余热—沙参麦冬汤(指趾端脱皮或潮红脱屑,脉细弱) 【川崎病。原因不明。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1发热、 2多形红斑、3球结膜充血、4草莓舌和5颈淋巴结肿大、6手足硬肿。 病位:以肺胃为主,可累及心肝肾诸脏。肺卫-气-营血。好发婴幼儿,男女1.3-1.5:1.最早出现的症 状是发热。持续2周-1个月,39度以上。大血管炎,较紫癜(小血管炎)凶险。死因:心肌炎、动脉瘤 破裂、心梗。 邪侵肺卫—辛凉宣透,清热利咽—解肌透痧汤(发热、咽痛、外感、痧疹隐隐、脉浮数) 猩红热 毒炽气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 (壮热咽痛腐烂、疹色如丹或紫、草莓舌) 疹后伤阴—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 (热退、脱屑不留痕、舌红少苔脉细数) 【全身布发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咽喉肿痛糜烂、后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草莓舌、环口苍白圈、帕氏线 、脱屑不留痕、并发心、肾、关节损害】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别名:“疫痧”“疫疹”“烂喉痧” “烂喉丹痧”。好发2-8岁。
『中医儿科学』中医辨证论治各证型首选代表方剂汇总
『中医儿科学』中医辨证论治各证型首选代表方剂汇总儿科学是所有临床科目中最容易拿分的科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更快、更有效的去记忆儿科学考试中的常考内容,医学教育网特此将各个系统疾病里中医辨证论治部分的各证型首选代表方剂以及西医治疗上首选的治疗药物进行了汇总。
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新生儿疾病1、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论治:(1)湿热熏蒸证——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治法:温中化湿退黄;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味。
(3)瘀积发黄证——治法:化瘀消积退黄;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2、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硬肿症的中医辨证论治:新生儿硬肿症首先辨别虚与实。
阳虚者以益气温阳为主,寒实者以温经通络为主。
(1)寒凝血滞证——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2)阳气虚弱证——治法:益气温阳,通经活血;方药:参附汤加减。
二呼吸系统疾病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论治:(1)主证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
暑邪感冒——治法:清暑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时邪感冒——治法: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2)兼证夹痰——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加减。
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
夹滞——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夹惊——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
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2、小儿肺炎小儿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1)常证风寒闭肺证——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药:华盖散加减。
风热闭肺证——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儿科方剂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方剂目录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15g 茯苓9g 陈皮15g 甘草4.5g 生姜7片乌梅1个【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痰湿咳嗽。
2.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组成】熟地12g 白芍9g 当归9g 川芎6g【功用】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组成】人参3g 莲子10g 炙甘草6g 乌梅1个木瓜10g 山药12g【功用】酸甘化阴,健脾止痢。
【主治】久痢伤阴。
4.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组成】紫苏子9g 莱菔子9g 白芥子9g【功用】祛痰,降气,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食滞证。
5.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组成】知母12g 黄柏12g 熟地18g 龟板18g【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
6.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组成】鸡子黄2个生龟板12g 鳖甲12g 生牡蛎12g 五味子6g 生白芍18g阿胶9g 生地18g 麻仁6g 麦冬18g 炙甘草12g【功用】滋阴熄风。
【主治】阴虚动风证。
7.大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12g 桂枝6g 炙甘草6g 杏仁6g 生姜9g 大枣3g 石膏12g【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8.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9g 芍药9g 细辛6g 干姜6g 甘草6g 桂枝9g 半夏9g 五味子6g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
9.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组成】防己12g 椒目5g 葶苈子10g 大黄10g【功用】泻热逐水,通利二便。
【主治】大肠水结证。
10.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组成】西洋参5g 石斛15g 麦冬 9g 黄连 3g 竹叶 6g 荷梗 6g 知母 6g甘草3g 粳米15g 西瓜翠衣30g【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
11.五皮饮(《中藏经》)【组成】陈皮9g 茯苓皮24g 生姜皮6g 桑白皮9g 大腹皮9g【功用】行气化湿,利水消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儿科方剂
一、咳嗽
1.外感
1)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
2)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
2.内伤
1)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宁散
2)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汤
二、肺炎喘嗽
1.常证
1)风热闭肺:(轻)宣肺化痰-银翘散
(重)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
2)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3)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
4)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
2.变证
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三、哮喘
发作期
1)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2)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四、鹅口疮
1)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
2)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六味地黄汤
五、口疮
1)脾胃积热:清热解毒、通腑泻火-凉膈散
2)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
3)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
六、泄泻
1.常证
1)伤食泻:消食化积-保和丸
2)风寒泻:疏风散寒-藿香正气散
3)湿热泻: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4)脾虚泻: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补脾温肾-附子理中汤
2.变证
1)伤阴:酸甘敛阴-连梅汤
2)伤阳:温阳救逆-参附龙牡汤
七、厌食
1)脾运失健:和脾助运-曲麦枳术丸
2)胃阴不足:养胃育阴-养胃增液汤
八、积滞
1)乳食内积:消乳消食、导滞和中-消乳丸、木香大安丸
2)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补兼施-健脾丸
九、疳证
1.主证
1)疳气证:和脾健运-资生健脾丸
2)疳积证:消积理脾-疳积散
3)干疳证:补益气血-八珍汤
2.兼证
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真武汤
十、惊风
1.急惊风
1)感受风邪:疏风清热、熄风镇惊-银翘散
2)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黄连解毒汤
3)惊恐痉厥:镇惊安神-抱龙丸、安神丸
2.慢惊风
1)土虚木亢:温运脾阳、扶土抑木-缓肝理脾汤
2)阴虚风动:育阴潜阳、滋水涵木-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
十一、肠道虫证
蛔虫病
1)蛔虫证:驱蛔杀虫、调理脾胃-使君子汤
2)蛔厥证:安蛔定痛、继则驱虫-乌梅丸
十二、小儿水肿
1.常证
1)风水相搏:疏风利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湿热内侵:清热利湿-三妙丸合导赤散
3)肺脾气虚: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
4)脾肾两虚:温肾健脾-真武汤
2.变证
1)水气上凌心肺:泻肺逐水温阳扶正-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2)水毒内闭:辛开苦降、辟秽解毒-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十三、感冒
1.主证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葱豉汤、杏苏散、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桑菊饮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
2.兼证
1)挟痰:
风寒:辛温解表、宣肺化痰-三拗汤
风热:辛凉解表、清肺化痰-黛蛤散
2)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
3)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琥珀抱龙丸
十四、麻疹
1.顺证
1)初热期: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
2)见形期:清热解毒、佐以透发-清解透表汤
3)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
2.逆证
1)热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下痰汤合六神丸
2)邪陷心肝:平肝熄风、清营解毒-羚角钩藤汤
十五、风痧
1)邪郁肺卫:疏风清热-银翘散
2)邪热炽盛:清热解毒-透疹凉解汤
十六、丹痧
1)邪侵肺卫:辛凉宣透、清热利咽-解肌透痧汤
2)毒在气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
3)疹后阴伤: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
十七、水痘
1)风热轻证:疏风清热解毒-银翘散
2)毒热重证:清热凉营解毒-清胃解毒汤
十八、痄腮
1.常证
1)温毒在表:疏风清热、散结消肿-银翘散
2)热毒蕴结: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2.变证
邪毒引睾窜腹:清泻肝火、活血镇痛-龙胆泻肝汤
十九、顿咳
1)痉咳期:泻肺镇咳-桑白皮汤
2)恢复期:润肺健脾-沙参麦门冬汤、人参五味子汤
二十、小儿暑温
1)邪在卫气:清热解毒、辛凉透表-新加香薷饮、白虎汤
2)邪在气营:清气凉营、泻火涤痰-清瘟败毒饮
3)邪在营血:凉血清心、增液潜阳-犀角地黄汤
4)邪恋正虚:
余热未尽:养阴清热、调和营卫-青蒿鳖甲汤、桂枝汤痰蒙清窍:开窍泄浊、豁痰清心-苏合香丸、龙胆泻肝汤
二十一、夏季热
1)暑伤肺胃:清暑益气-王氏清暑益气汤
2)上盛下虚:温下清上-温下清上汤
二十二、五迟、五软
1.五迟
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六味地黄丸
2)心血不足:补心养血-菖蒲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