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心: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教程:一、初读感受美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二、细读课文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3)朗读的指导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四、积累迁移(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地理位置――北京西部颐和园年代、面积自然人文景观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感受,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当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往常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保守作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游览顺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运用地图、时间线等工具,帮助学生理清颐和园的历史发展。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游览顺序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长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3. 颐和园历史发展时间的理清。
1. 课文原文及相关图片。
2. 生字词卡片。
3. 颐和园地图、时间线等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颐和园的了解。
(3)简介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组词。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课堂练习:(1)用生字词造句。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颐和园的建筑特点和游览顺序。
(2)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颐和园这一历史文化遗产。
(3)鼓励学生在课后参观颐和园,感受其美丽风光。
1. 初步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颐和园美景。
2. 深入了解: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欣赏描绘: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对颐和园景色的描绘,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1.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3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2感悟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自学课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分析课文3.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2学生分享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教师点评并指导。
4.课堂活动4.1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生字词。
4.2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好。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作业布置6.1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6.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学课文、分析课文、课堂活动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
4.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程度。
六、教学建议1.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文章的能力。
运用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保护历史遗产的意识,提高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颐和园》介绍了中国北京市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景观特色。
课文通过描绘颐和园的美景,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2 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颐和园”、“皇家园林”、“湖泊”、“长廊”等。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组词等方式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颐和园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颐和园有什么了解?为什么它被称为皇家园林?3.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字词,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3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如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等。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颐和园的景观特色,如长廊、湖泊、亭台楼阁等。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景观特色,进行展示和分享。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填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填空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空。
练习题可以包括课文中的生字词、人物、事件等。
4.2 阅读理解:教师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回答。
题目可以涉及课文中的具体细节、作者的观点等。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颐和园的特点。
学生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2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颐和园的景观特色,进行展示和介绍。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颐和园的历史文化,懂得爱护和保护文化遗产。
2.学生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情感,感悟人生哲理。
3.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阅读并理解《颐和园》一课文。
2.学习相关词汇,如:“古迹”、“颐和园”、“叠山”、“琉璃瓦”等。
3.学生小组合作,有意识地寻找文章中和生活中的诗情画意,多方位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能够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生能够跨学科学习,把语文所学融合到社会历史文化中去,实现一体化。
3.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思考,共同探讨。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采用多媒体手段,投影图片,突出颐和园特色。
2.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带领学生走进古老的景区,寻找生命的真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驱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解决问题。
4.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多加引导,给予积极评价,并在学习当中不断地鼓励,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安排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和教师互动,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认识和兴趣。
第二步:阅读让学生阅读《颐和园》课文,理解其中的主题思想。
第三步:词汇学习老师组织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生词汇。
第四步:小组合作老师把学生分为小组,小组内成员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团队合作学习体验活动。
第五步:总结通过讲示汇报,总结学习经验与感悟,巩固领悟课文意义。
六、教学评估与反思评估需要反思,反思也是评估,可以采用单元测试、作业评测、讲解总结、口语表达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和提升。
以上是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建筑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颐和园的文化遗产价值,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颐和园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
2.颐和园的建筑特色与文化遗产价值。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颐和园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2.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5分钟)1.课前播放颐和园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对颐和园有初步了解。
2.向学生提问:“大家都知道颐和园,但你们知道颐和园有什么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吗?”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颐和园的历史与文化。
第二步:了解颐和园历史背景(20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颐和园》一文,并找出文中对颐和园历史背景的描述。
并利用百度百科等互联网资源进行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第三步:了解颐和园的文化底蕴(25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颐和园》一文中对颐和园文化底蕴的描述,并利用其他互联网资源进行补充。
2.学生自由组合,根据所获得的知识对颐和园的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探究,展开讨论。
第四步:了解颐和园的建筑特色与文化遗产价值(25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颐和园》一文中对颐和园建筑特色的描述,并通过互联网资源等进行补充。
2.小组合作探究颐和园的文化遗产价值,并展开学术讨论。
第五步:学生反思(15分钟)1.让学生就此次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学习心得。
2.学生发表个人看法,谈谈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动性措施。
五、课后作业1.阅读《颐和园》一文,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发表学习心得体会。
2.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颐和园的文化底蕴,对颐和园进行深入探究。
六、板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建筑特色等教学重点颐和园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颐和园的建筑特色与文化遗产价值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方式课堂讲述、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化底蕴,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七、教学评估1.系统地整合了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文化故事和建筑特色,呈现了其文化遗产的价值。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颐和园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其宏伟壮丽的景色,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们对颐和园有什么了解?”
2.学生分享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教师总结并补充相关知识。
-总结:“颐和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颐和园的课文,了解它的美景和背后的故事。”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分析、解读课文,理解颐和园的历史文化价值。
3.课堂讲解与示范:
-教师针对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展示写作技巧,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为学生提供示范。
4.课堂实践与展示:
-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观点,提高合作能力。
5.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尊重历史,珍视文化遗产,树立保护文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激发关爱家园的责任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进行总结。
-点评:“你们分析得非常到位,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颐和园的美景之中。”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描绘自己熟悉的景物。
-要求:“请同学们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你们学校景物的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感受颐和园的美。
1.3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2.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2.教学难点:1.1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1.2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有什么特点?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学生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询问同学,理解字词意思。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这些景点有什么特点?4.课文解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
4.2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好词好句,让学生学会运用。
5.情感体验5.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你是如何体会到的?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7.课后作业7.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7.2小练笔:以《颐和园》为题,写一篇短文,介绍颐和园的美。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颐和园的美,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课文时,要把握好节奏,避免讲解过快,让学生充分吸收知识。
同时,在课堂小结环节,要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收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1在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如读到“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时,可以让学生用柔和、缓慢的语调来朗读,以表现湖面的宁静。
(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
长于鉴赏的乾隆皇帝有诗云:“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一起看看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欢送查阅!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技能目标①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⑴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中景物的特点。
⑴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思路:颐和园一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分别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优美景色。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认识到游览景物要有一定的顺序,并注意观察点的转移;同时还要注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所以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我按照了“理清顺序〞“抓住特点〞“展开想象〞这一思路进行了本课设计。
教师重点指导“长廊〞的学习,指导学生充分地读书,抓住重点词句从语言文字中体会长廊的“长〞和“美〞,并引导学生总结描写长廊的方法(先看整体——看廊内——看廊外)。
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学生自学“万寿山〞内容,说说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这一由扶到放的引导,使学生既学到了方法,又培养了能力。
在学习“昆明湖〞这局部时,我针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采用了“小导游〞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读文的根底上,结合自己课外查阅的资料,介绍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堤岸〞“湖中的小岛〞各局部的景点。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颐和园中每局部景物的特点不同,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但一切都本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那么,到达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而进行教学。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优秀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优秀教学教案三篇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2、揭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
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3、交流自读情况;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理由。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
(板书:美、大)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1、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①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
②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2、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颐和园》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颐和园》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颐和园》教案第一课时目的: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大和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画,你们想看吗?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这是颐和园里的美景。
(板书:颐和园)指导读音和写法,请你看老师写颐字,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习其它生字时,你也应该这样,想想应该怎样记着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想从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让我们一起读书,讨论,弄懂这些问题,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学习课文,通过读书,感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1.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拿着笔,可以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号,画出生字词,你喜欢的词语,读懂的和不懂的地方。
通过读书,你读懂了什么?(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颐和园的大和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你再次读书,把作者带大家游览的地方画出来。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3.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细细游赏吧。
你喜欢哪一处景物就来读那一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你就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4.你喜欢哪一处景物?为什么喜欢?你从哪里读出了大和美呢?5.指名发言,读出句子,说说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换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滑过,游过。
点明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你能读出来吗?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指导读书)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知道了到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处处有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个。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准确理解课文中描写颐和园景色的词句,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对优美自然风光的欣赏能力。
3. 通过小组朗诵比赛,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 引导学生体会颐和园的独特之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
2.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颐和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2)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景物描写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风格的园林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颐和园的独特之处。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模仿写作法:让学生仿照课文描写一处自己去过的景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呢?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旅游经历吧!(学生自由发言)(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让我们一起走进颐和园,领略它的美丽风光吧!2. 背景介绍(1)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
它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原名清漪园。
后来在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破坏下,遭到了严重的损毁。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修缮,颐和园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2)颐和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3. 作者介绍(1)《颐和园》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袁鹰。
袁鹰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感情著称。
(2)袁鹰在游览颐和园后,被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文章。
4. 课文朗读(1)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年级语文上《颐和园》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颐和园》优秀教案优秀教案《颐和园》优秀教案1【情景说明】《颐和园》是义务教育规范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
《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依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同学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依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同学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同学体会课文的写法方法并运用到自身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教材中配有三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寺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同学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教师在课前可让同学查找更多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对颐和园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学文过程中适时展示收集的资料,拓展同学视野。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领略美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一起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
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
播放CAI课:《世界遗产名录》一书,翻开扉页,上面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文化景观”。
今天,我们再去领略我国另一处景观。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品味诗情画意》中的第一篇课文《颐和园》。
这篇课文是一篇读物类的课文,它通过对北京颐和园的描述,来让学生了解并感知中国园林文化的魅力。
本篇课文所涉及的知识点包括: -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位置地理 - 颐和园的建筑 - 颐和园的水景和山景 - 赏景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位置地理•能够简单描述颐和园的建筑、水景和山景•知道赏景时应该注意的事项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园林文化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颐和园的认知和欣赏能力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园林文化的魅力四、教学方法本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多媒体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方式,介绍北京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位置地理,让学生对颐和园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 阅读•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分析课文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阅读课文并标记重点内容。
3. 讲解•结合多媒体教学,讲解颐和园的建筑和景观。
学生在听讲的同时,跟着图片一起看,以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和记忆。
4. 体验•让学生现场参观颐和园,体验其中文化的魅力。
•指导学生如何赏景,注意事项。
5. 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体验,让更多的学生体验颐和园。
六、板书设计•颐和园具体的建筑和景观七、作业布置•通过网上搜索、或者图书馆查询资料,认识其他的名胜古迹。
八、教学反思•学生在此次课堂中表现积极,通过导入和互动交流等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好的激发。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加强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颐和园》的基本内容,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景观特色。
1.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颐和园》的基本内容介绍2.2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景观特色的讲解2.3 课文的阅读理解、讨论和写作练习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景观特色。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3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颐和园的看法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颐和园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4.2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颐和园》的基本内容,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景观特色。
4.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4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颐和园的看法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颐和园的了解程度。
5.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看是否能够表达清晰、有条理。
5.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颐和园》原文6.2 颐和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6.3 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资料第七章:教学安排7.1 第一课时:讲解课文《颐和园》的基本内容,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景观特色。
7.2 第二课时: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7.3 第三课时:写作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颐和园的看法和感受。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8.2 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体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颐和园》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颐和园》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大意,感知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课文为蓝本进行仿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增强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颐和园的美。
2.教学难点长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对颐和园美景的描绘与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展示颐和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
2.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跟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笔画、结构,指导书写。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脉络。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讨论课文中的美景描绘。
5.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教师讲解答案,纠正学生的错误。
6.仿写练习教师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以课文为蓝本,进行仿写,描绘颐和园的美。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板书设计1.课题:颐和园2.生字词:略3.课文结构:略4.课文主题:颐和园的美五、课后作业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巩固生字词,进行书写练习。
3.以课文为蓝本,进行仿写练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课文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仿写练习环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出了颐和园的美。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长句子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
一、课前谈话 1、“十一”国庆长假去玩了吗?可以肯定大家100%玩得都很开心,但98%回来后很烦恼、担心。
把旅游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就是游记-----[板书:游记]。
到底如何写游记呢?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游记!相信学习之后会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二、引入新课 1、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读课题:颐和园] 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
[指课题]“颐和园”三个字中最难写的是哪个?[红笔描出小“口”] 最难理解的是哪个字?(颐)“颐”什么意思?没人举手,是难理解。
“颐”是保养、休养身体健康。
它是皇家园林,过去颐和园保养的是皇亲国戚的身体健康的。
三、初读,抓脉络 1、都预习过课文了吧!这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什么样的公园?[板书:美丽、大] 作者的感觉呢?在哪儿?(第一句)告诉你感觉,告诉你他的印象!一下子让你们心中有了期待和憧憬!像这样总感觉总印象的句子,作者总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为加深印象再读读: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提示:强调哪个关键词?美丽、大] 2、既然是游记,一定、必然会告诉你作者浏览参观的顺序,你看-----[出示句子: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 像这样告诉你走的顺序,走的线路,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书上还有很多,再读读书,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划下来。
(出示五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乱、不碎、全面、清晰) 3、总结规律。
就这样带着你走,带着你游,这是写游记最基本的规律。
板书:(1)游览线路再把这五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整个游览顺序。
4、过渡。
就这样跟着作者走了一遍,就这样结束文章,可以吗?------(不可以,没有具体介绍,没有详细描绘。
)具体而生动地描绘景点是游记最重要的规律------[板书:景点描写] 这也是同学们觉得最困难的地方。
那我们今天就主要解决这个问题,看看作者是怎么具体描绘每个景点的。
5、那你们最想先去哪儿呢?(学生各说各的,众说纷纭)噢,听你们的,咱们得兵分五路,想先去哪儿就去哪儿。
(生)可以是可以,可不好,走冤枉路,走回头路,
走错路。
6、好吧,跟着作者就是最佳选择、最佳线路。
去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走,一个景点、一个景点细细地游。
四、学习“长廊” 1、大家进了大门,绕过大殿,我们来到颐和园的第一站啦――[板书:长廊]。
第一句话中很平常的字眼,但却很关键(有名)。
真厉害,一下子捕捉到关键,这是会学习的表现。
2、十分有名。
长廊被联合国文化组织评为世界“长廊之最”,还申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猜猜看,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_______的廊。
”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书中找依据。
3、“最长的廊”:700多米长,分成273间,700多米大约绕操场三、四圈,273间是学校里所有房间的三倍还多,就这样一字排开啊,这么长堪称“世界之最”啊,怎么读才能读出长廊的长?再读读[二次读,指导朗读:重音强调,拖长音强调。
] 你们看,课后有一道思考题,不同的特点作者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作者用了什么办法写出了长廊的长?(生)对,让数字说话,让事实说话。
让我们在这些数字词下面加上着重号。
4、“画儿最多的长廊”。
几千幅、两幅这句话中最让你震撼的是什么?(几千幅,还是用数字)这句话也就是说,几千幅画――(都不一样),每一幅画――(都不一样)。
[课件:各色各样、五彩缤纷、美仑美奂的画,有多少幅?林导查过最权威的资料,横槛上的画竟有一万两千多幅呢!] 把你的感叹读出来(二次读)。
5、最美的长廊。
(这边的花,那边的花------)数不清的花,看不完的花,竞相开放的花,的确美不胜收。
6、小结:同学们通过读书,猜得有根有据。
长廊呀,被称作“世界上最长的画廊”猜对了吗?长廊看似平常,但却用它的长、它的画表现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美,它是世界之最,也组成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总结测试。
作者用()顺序描写颐和园的()()(),体现出颐和园()的特点。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