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家庭养老情况的调查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XX村为例

浅谈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XX村为例

浅谈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XX村为例农村家庭养老是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政策的热门话题之一。

由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破裂和社会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迈人口需要长期照料和保护,这给农村家庭、社区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以XX村为例,分析农村家庭养老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问题1.养老观念的薄弱目前,XX村的很多老人都有传统的「儿女养老」观念,即依赖子女照料、赡养自己。

这种观念虽然深植于民间文化,但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

随着行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子女难以在家中照顾长辈,不少老人因此感到孤独和无助。

对策: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引导和监督,推广知识、建立咨询热线,提高老年人对社区养老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同时要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更多的养老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问题2.养老服务的不足在XX村,老人们往往无法获得充分的养老服务,这是因为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和设施,服务水平不高,且存在滋生虐待老年人的行为。

相应的报酬不能满足服务人员的需求,导致养老服务人员的流失,老年人也难以获得所需的常规服务。

对策:加强政府对养老服务行业的投入,成立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吸引和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的养老福利,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多实惠。

建议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养老服务志愿者,开展关爱老年人等社会公益活动。

问题3.养老保障政策的不完善目前,XX村的养老保障政策完全缺乏,不存在养老金、护理补助等福利措施。

一些困难的老年人缺乏物质上的支持,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养老“黑木耳”机构售卖虚假的养老服务,导致老年人被骗,威胁到他们的养老生活。

对策: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政策,如增加养老金补贴等,让老年人心安享受养老。

加强对养老服务和相关机构的管理和审查,采取减轻草率开设养老机构的措施,遏制养老“黑木耳”机构的发展。

综上,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包括社会、政府、企业、家庭等。

农村养老问题调研与思考(共五则范文)

农村养老问题调研与思考(共五则范文)

农村养老问题调研与思考(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农村养老问题调研与思考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养老隐性问题将显性化。

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将是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

中国问题即是农民的问题。

养老,无论古今还是中外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农民养老的现状出发,分析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进一步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实践参加者:沈洁实践主题: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时间:2013年1月地点: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关键词:农民养老问题与建议一、农村养老问题的情况(一)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

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

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

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

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

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

(四)储蓄养老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

关于农村家庭养老情况的调查论文

关于农村家庭养老情况的调查论文

论文关于农村家庭养老情况的调查学号: _______学生: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学科、专业:1春行政管理学(专+本)所在单位:________关于农村家庭养老情况的调查调查时间:20RR年10月调查地点:安徽省蒙城县楚村镇调查对象:安徽省蒙城县楚村镇居民调查方式:实地考察调查目的:调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我们的建议和意见,同时推广和宣扬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推行模式。

1.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

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主要还依赖家庭养老,家庭养老占92%,社会化养老的实行很有限。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这种养老保障格局将受到严峻挑战。

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

家庭养老实际上是以终身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

目前农村家庭养老有以下特点:(1)绝大多数老年人依托家庭养老;(2)老年人绝大部分与子女居住一起,且三代同堂家庭居多;(3)分而不离的家庭居多。

就现阶段中国农村养老的实践结果来看,家庭养老已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养老方式。

它既能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满足老年人安享天伦之乐的宿愿,又能缓解并不富裕的中国社会所要承担的养老社会压力。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方面农村人口流动幅度加大,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的空巢家庭日渐增多,家庭养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家庭的规模趋向小型化、核心化,这使家庭养老的负担加重,再加上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致使部分年轻人可能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养老重任。

关于农村家庭养老情况的调查

关于农村家庭养老情况的调查

关于农村家庭养老情况的调查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固有的道德体系的崩溃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构建和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来规范农村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既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又有利于操作和实施。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农村人口7.84亿,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达7.51,。

这个庞大的老年群体与城市老年职工的重大差异是,他们无工薪,没有退休年龄的规定,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不能享受退休金待遇,生活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

因此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是一大难题。

这关系到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在目前经济形态下,我国农村除了少数发达地区之外,绝大部分地区的基本养老模式还是“家庭养老,社会救助供养”。

这种状况基本反映了我国农村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但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家庭养老在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中的地位及面临的问题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国无论是在社会制度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中都始终保持着传统式家庭关系: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代代相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明文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人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家庭成员有“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大量资料调查证明,在我国需要生活上照料的老人95,以上住在家庭,他们主要靠配偶和子女照料。

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农村进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重挑战,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子女的赡养压力增大。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我国农村主要的家庭构成模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80年代后的独生子女,面临着承担四个老人的赡养义务,同时还有一至二个子女的负担。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优秀范文5篇)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优秀范文5篇)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我国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的普遍趋势,面对这种趋势,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

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二元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许多农村地区,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对策对构建友好型老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据民政部发布的《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称,截至2009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

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30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5%。

根据联合国《人口学词典》对老龄化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

根据这个定义则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已超过老龄化国际标准7%的水平。

与其他国家人口老龄化不同的是,我国农村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高龄人口多,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

随着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青壮年人口大规模流向城市,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强,农村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将更大。

但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生产力水平发展较低、经济基础较弱,在此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权益保障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和紧迫。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实现农民的老有所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农村老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

想方设法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和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1、“未富先老”,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严重目前,我国城乡贫困老年人约有1010万人,其中城镇150万,农村860万,城镇老年人贫困发展率为2.5%,农村约为8.5%,农村老年人贫困发生率相当于城镇的3倍以上。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篇1一、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全区参加“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农牧民人数约有85万人,还不到全区农牧业人口的7%,而90%以上农村牧区人口的老年保障,几乎全部依靠家庭保障。

而随着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牧区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与日俱增,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战一是农村牧区人口的老龄化日趋严重。

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某某年底,农村牧区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的比重为6、2%,预计到20某某年前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将比现在高出2—6个百分点。

二是农村牧区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牧区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的趋势。

据抽样调查统计20某某年农村牧区家庭户均人口下降为3、72人。

家庭小型化使农村牧区老年人“养儿防老”的压力增大。

这种压力一方面表现为经济供养,另一方面是与父母分开居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自生活。

三是土地养老功能弱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牧民拥有了土地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

这不利于农村老年人利用土地所有权的置换为养老提供一定的保障。

由于土地比较收益不断降低,土地在农牧民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进一步降低了土地的保障功能,农牧民难于完全依赖土地实现养老保障。

四是农村牧区劳动力流动的增强,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弱化了家庭的内聚力,也淡化了孝敬老人、赡养父母的传统观念。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滞后,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单一。

1992年民政部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方案中确定的缴费原则是:“坚持资金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支持。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根本无法兑现集体补助和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绝大多数普通农牧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和鼓励性储蓄。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分析---以沧州地区为例-社会保障论文-社会学论文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分析---以沧州地区为例-社会保障论文-社会学论文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分析---以沧州地区为例-社会保障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农村养老问题论文第五篇: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分析---以沧州地区为例摘要:随着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农民对生活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对于晚年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目前,农村养老机制不健全与农民对老年生活的期望不断提高形成鲜明对比,农村养老问题成为农村全面发展的一个短板。

在调研中发现,随着农村空巢增多,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农村养老需求。

这就要求政府充分思考如何实现城市与农村养老资源协调与整合,建立全面系统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以便解决农村养老难题。

关键词:农村;养老;调查分析;1 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随着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展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效果不断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促使城乡之间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速度越来越快,农村居民开始了解并向往城镇生活,期待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充实精神生活,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目前,农村存在养老业发展速度赶不上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很多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但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速度相对落后。

农村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很多农村沿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随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

农村人员流动较大,很多农村年轻人进入城市发展,留在农村的基本都是,导致农村普遍存在空巢。

由此可见,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已经失去了养老保障作用,无法满足农村的生活需要。

其他养老模式还没有在农村推广和建立,老无所依成为农村面临的一大难题。

老年人口丧失了劳动能力,但子女因现实生活的需要无法留在身边,甚至出现子女不愿意赡养的情况,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让农村的每一位都能够老有所养、安度晚年,是实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点。

农村养老问题应该引起各地政府的重视[1]。

农村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调查研究论文(共6篇)

农村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调查研究论文(共6篇)

农村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调查研究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老年化社会是必然的趋势,农村社会养老是中国社会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寻找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养老保险老龄化社会政府职责一、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义,最早出自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被译为“社会安全”。

到了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发达国家普遍陷入经济膨胀,人们对“福利国家”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劳工组织组织有关专家经过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调查之后,提出“社会保障”的目标不只是防止和减轻贫困,应该更为广泛。

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安全网”和“稳定器”,是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

二、我国目前农村居民养老的现状1、老龄化加快。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

据统计,2000年中国农村亿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估计占%,到2030年亿农村人口中,65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为亿。

因此要解决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关键,如同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一样,没有九亿农民的养老保障,也就没有真正实现中国居民的养老保障。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太小,覆盖对象有缺陷。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

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

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998年仅占全国乡镇总数的41%,建立社会保障基金会的村委会不到村民委员会总数的20%.另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进城务工者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20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亿人,所以很有必要考虑这个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

农村养老论文范文2篇

农村养老论文范文2篇

农村养老论文范文2篇农村养老论文范文一: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2003年之后,国家开始对农民工各项权益越来越重视。

2005年12月14日,新华社被授权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2006年3月27日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1(国发[2005]38号),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费率低、广覆盖、可转移。

部分农民工保障制度可直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提出抓紧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与接续办法。

2009年2月5日,中央公布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摘要)》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

到了2010年,经过连续三年全国人大讨论并多次修改的《社会保险法》得以通过,并于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的法律体系中,使制度更加具体化,法律化。

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普及率低,覆盖范围有限与过去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如此快速,但是,由于地域以及经济发展的限制,农村有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不下去。

由于地域的差异性,我国各地的社会保障内容也有所不同,经济发达地区制定的保障项目已经比较完善,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域的限制,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问题。

(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渠道狭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资“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制度。

国家的政策扶持和集体补助都主要来自对乡镇企业支付的养老保险资金。

然而,欠发达地区无力缴纳保险费的农民在集体补助和国家财政支持方面只能得到很少甚至得不到。

而富裕地区的农民有能力自己缴纳保险费,同时,又能得到集体补助和国家财政支持。

由此可见,这种筹资模式使得欠发达地区和没有能力投保的贫困农民老说,这种好的政策享受不了,从而造成了“保富不保贫”的不公平现象。

【《S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及问题和优化建议策略(论文)》7300字】

【《S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及问题和优化建议策略(论文)》7300字】

S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及问题和完善对策研究一、绪论 (2)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现状一一以花岗镇建新社区为例 (2)(-)建新社区简介 (2)(二)村民人口及年龄情况分析 (2)(三)村民养老服务现状 (3)1.农村老人的年龄分布情况 (3)2.农村老人的基本家庭情况 (4)3.农村老人的经济情况分析 (5)4.农村老人的健康状况分析 (6)三、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7)(一)养老意识薄弱 (7)(二)空巢老人居多 (8)(三)政府政策力度不够 (8)(四)老人健康意识差,村里医疗条件难以满足 (9)四、改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9)(-)培养农村老人养老意识,提高养老观念 (9)(二)加强农村老人子女赡养意识 (10)(≡)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政府主导及政策支持 (10)(四)大力建设乡村医疗,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10)五、结论.................................................... H 参考文献 (12)一、绪论目前,依据我国养老现状来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一些城市地方推出了新的养老政策和提出的养老模式以及社区中实行的养老服务,可能初步使城市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得到了提升,随之,一些基本的养老问题得到缓解,但与城市相比较,农村的养老问题更是显而易见,由于农村老人思想老旧古板、农村医疗条件以及可供老人们娱乐等公共服务较差,导致了农村老无所依、空巢老人、病无医所等种种现象,继而凸现出了农村老年生活条件的艰苦,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引发“4-2-2”家庭,在建新社区,这样的家庭大概在60%左右,4个老人的养老问题对于子女来说也是不小的压力。

也说明了现在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依靠传统的养老方式是满足不了的,这就大大加重了现在的养老负担,显现出了农村的养老生活问题的严峻性。

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想要实现人力资源配置就需要劳动力流通,所以村子里相当一部分人得背井离乡地外出务工。

关于农村家庭养老情况的调查论文

关于农村家庭养老情况的调查论文

关于农村家庭养老情况的调查论文农村家庭养老情况调查论文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农村家庭的养老情况尤其值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家庭养老情况的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改善农村家庭养老环境提供参考。

二、农村家庭养老政策背景为了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

此外,家庭养老作为传统养老方式,也在农村地区广泛存在。

家庭养老是指由子女或亲属承担老年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责任,是农村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

三、农村家庭养老现状调查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家庭养老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地区的农村家庭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支持不足: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子女供养和社会救助。

部分老年人因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水平较低。

2、医疗保障不足: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问题,但调查发现,部分老年人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精神慰藉缺失:调查显示,部分农村老年人存在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

原因是子女外出务工或分户生活,老年人缺乏精神慰藉。

四、改善农村家庭养老情况的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经济支持:政府应加大农村养老财政投入,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事业。

2、完善医疗保障: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同时推广医疗救助制度,减轻老年人医疗负担。

3、关注精神慰藉:加强家庭成员与老年人的沟通交流,鼓励子女陪伴老年人度过晚年生活。

同时,加强社区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五、结论本文通过对某地区农村家庭养老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改善农村家庭养老情况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从经济支持、医疗保障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综合施策,以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农村老年人养老分析论文

农村老年人养老分析论文

农村老年人养老分析论文一、目前农村老年人口养老现状分析对于农村养老,人们一般都认为,有儿女的老人由儿女家庭赡养,没儿女的作为五保户也由当地村庄集体供养,好像他们没有养老的后顾之忧。

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生于农村,对农村老人养老状况比较了解,而且近两年在山西贫困地区做过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在当代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矛盾变得愈发尖锐起来,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战。

勿庸讳言,家庭养老依然是现阶段我国养老的基本模式。

但从现实社会及调查材料看,它已不能承担所有的养老任务,正受到来自于计划生育政策和城市化、工业化社会共同引发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结构核心化等严峻挑战,也就是说,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种种矛盾和困惑。

1.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拥有子女人数减少,即家庭人口小型化,从而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

尽管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不如城市取得的成效大,但其拥有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比例上升,家庭供养老人的功能逐渐削弱。

过去一般是一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现在乃至今后一般是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不仅财力上难以支付,而且精力上力不从心,靠儿养老的传统模式逐渐改变。

2.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人原有的优势地位正在失去,年轻一代敬老爱老意识的匮乏,致使家庭养老的主体责任正在淡化、丢失。

在过去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村老年人熟悉耕作技术,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掌握着家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家庭和社会地位较高。

现在挣钱靠科学、靠技术、靠外出打工。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老年人失去原有的优势。

由于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农村老年人仍然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其基本生活需要由子女提供,而子女因经济状况和思想道德水平不同很容易产生纠纷。

尤其在当今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种思想活跃,传统养老观念受到挑战,年轻一代在思想上基本认同养老的同时,行为上则表现得更为现实和自我。

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7篇)

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7篇)

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7篇)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篇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中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标志着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试点、探索之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正式提上日程。

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5%。

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保障,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面临严峻挑战。

一、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它养老方式并存的格局。

家庭养老:这是当前我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农村家庭养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农村地区间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农村范围内建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第二,农村家庭服务业不发达。

即使部分老人拥有数目可观的养老金,但由于疾病缠身、自理能力较差,他们仍然难以安度晚年;第三,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习惯的感染和影响。

“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仍是他们所渴求、向往的,且随着年岁的增加,农村老人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

集体养老: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

集体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集体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

尽管集体养老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现在看来,其作用仍然有限。

第一,养老对象过窄,集体养老的范围事实上就是对五保户的供养。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留意语言要精确、简洁。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 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实现“老有所养”,成为当前及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当前,从石哈河地区放眼至全旗、全市乃至全国,养老服务仍旧存在许多明显的短板,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为此,石哈河镇人大主席团在镇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组织部分人大代表,通过深化村组入户走访、到互助院和养老院调研、组织代表小组研讨以及听取村“两委”看法基础上,以老年人多元的养老需求为导向,围绕解决石哈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分析目前农村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石哈河地区养老现状石哈河镇位于阴山北麓“高台梁”脊地,是典型的山旱区,镇域面积180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24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24784人,常住人口7645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站到60%以上。

全镇以农牧业为主,中青年大多外出,空巢老人多、留守老人多、高龄老人多、贫困老人多是基本现状。

多数老人在村居家养老,子女不在身边,存在诸多不便和平安隐患。

少部分五保和特困老人在旗养老院养老,还有一部分老人伴同子女在周边旗县生活。

2021以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以漂亮乡村建设为契机,整合项目资金,利用闲置校舍、旧乡镇政府等闲置资源,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完善、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村建设幸福养老互助院2处,其中格日楚鲁幸福养老互助院由原石哈河镇学校教学楼改造而成,占地21亩平米,建设规模100户;白音厂汗幸福养老互助院在原楚鲁图乡政府大院旧址建设,占地面积23亩,建设规模52户。

目前,幸福养老互助院已经住满,入住互助院的老人比较认可政府在集镇所在地集中自助养老的模式,很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也渴望能入住。

农村养老调研报告

农村养老调研报告

农村养老调研报告农村养老调研报告「篇一」一、引言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

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社区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阳光雨家政服务中心对长治市东街社区的居家养老有关调查做以总结和阐述。

二、东街社区老年人口现状东街社区现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区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岁-69岁的老人有779人,70岁-79岁老人有452人,80岁-89岁老人有206人,90岁-99岁老人有32人,100岁老人1人,老人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26.79%,空巢老人有52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3.5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三、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一)居住方式。

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

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

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

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

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

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二)生活来源。

老年人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子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靠子女接济和吃养老保险金生活的老人数量最宠大。

四、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独感已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

农村养老调研报告11篇

农村养老调研报告11篇

农村养老调研报告11篇【第1篇】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老年人口问题在我国早已存在,既表现为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如物质保障、医疗服务、住房等问题;还表现为因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等。

这其中,仅仅满足老年人在年老时的供养问题就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面对中国老年人70%以上居住在农村的现实国情,显然,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是我国养老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为了更深入具体地了解当前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现状,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城关镇保障村的___位老人进行调查。

结合调查所得的及自己的肤浅认识,当前中国农村养老仍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一、家庭养老还存在强劲的生命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支持能力。

然而,家庭养老告别是子女养老对中国农村老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并起着社会养老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城乡,家庭仍然是一个基本的生活单位,是老年人最后的大本营。

而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家庭养老的作用也就越大。

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的条件下。

家庭养老起到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一旦家庭养老的基础遭到破坏,几千万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将失去保障。

(一)家庭养老方式符合当前我国的现实国情。

当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趋势快、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

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支付能力相当有限,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尚处于温饱阶段,只有小部分达到小康水平,少数农村仍处于贫困状态。

不仅地区间存在差异,而且在同一地区中的不同乡镇、同一乡镇中的不同村庄、甚至在同一村庄中的不同家庭之间,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较大悬殊。

在这种情况,若完全依靠建立起统一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来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显然是不合实际的,因为一定的保障制度必须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因而当前我们仍有必要依赖家庭养老方式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也明确指出,我国老年人养主要领先依靠家庭,从而使家庭养老模式法律化,增强了家庭养老模式的生命力。

农村养老论文参考范例

农村养老论文参考范例

农村养老论文参考范例在人口老龄化极速发展的今天,老年人的养老现实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养老论文参考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农村养老论文参考范例篇1浅析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摘要】随着农村老龄化的逐步加剧,XX县农村地区面临养老难的困境。

在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XX县在农村地区推广互助幸福院的养老新模式。

本文深入剖析了XX县推广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互助幸福院养老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老龄化农村养老农村互助幸福院一、XX县农村互助养老的含义和特点XX县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的含义是“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实现在家门口养老的愿望。

这一模式主要是解决那些子女在外务工、身体健康、生活上能自理的农村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

XX县互助幸福院具有和其他养老模式不同的特点,它更适合在农村普及推广,这一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农村自建互助幸福院,政府进行一定的补贴,老人花费少。

村委会是互助幸福院的建设和管理主体;政府补贴来维持幸福院的运转,每建成一套“互助幸福院”,剩下的配套措施由政府负责,住满的政府会给一定的经费,入住的老人自带米面油就可以了,每位老人每月花销只要二三十元。

第二,老人互助提供服务,自我管理,不需要专职服务人员。

利用集体的闲置房屋,稍加改造就可以入住,这一方式很适合一些经济不发达的乡村。

在运作过程中,农村集体只需负担水、电、煤等费用即可,一所农村互助幸福院,除了建设投资外,院内每年的水、电、暖等各项开支只需要几千元,而就这几千元便能解决全村几十名老人一年的养老问题。

在互助幸福院里,老人们自愿入院,来去自由,老人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生活养老,离家但不离村、离亲但不离情、离户但不离土,这一养老模式深受广大农村老年人的认可。

二、XX县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取得的成效为了有效解决农村养老问题,XX县在2012年底全县幸福院覆盖率已达到40%以上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村养老互助工作,2014年新建52所农村幸福院,到年底全县幸福院将达314所,覆盖面达60%。

浅析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状论文

浅析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状论文

浅析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状论文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的农村养老问题日益明显。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论文篇1:《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比例的上升,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加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指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四大困境: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低、医疗保障不完善、情感寄托缺失等,并提出应从倡导家庭养老传统、制定专门养老计划、完善新农合、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组织等四个方面妥善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城市化一、问题提出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超出预期状况。

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

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达到4.37亿,占总人口30%以上,三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老龄化程度城乡倒置情况,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市。

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0%以上,保守估计达到1.2亿,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预计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农村留守老人成为一个特殊弱势群体。

加之我国长期执行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农村留守老人的老年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显然,这个问题仅依靠农村地区自行解决是不现实的,应当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入手,全面统筹考虑,争取在现有资源配置下,让农村留守老人安享晚年。

二、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千百年以来的传统思维,家庭式养老一直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不二选择。

但是,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日益显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于农村家庭养老情况的调查学号:学生:指导老师:学科、专业:11春行政管理学(专+本)所在单位:关于农村家庭养老情况的调查调查时间:2012年10月调查地点:安徽省蒙城县楚村镇调查对象:安徽省蒙城县楚村镇居民调查方式:实地考察调查目的:调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我们的建议和意见,同时推广和宣扬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推行模式。

1.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

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主要还依赖家庭养老,家庭养老占92% , 社会化养老的实行很有限。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这种养老保障格局将受到严峻挑战。

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

家庭养老实际上是以终身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

目前农村家庭养老有以下特点:(1)绝大多数老年人依托家庭养老;(2)老年人绝大部分与子女居住一起,且三代同堂家庭居多;(3)分而不离的家庭居多。

就现阶段中国农村养老的实践结果来看,家庭养老已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养老方式。

它既能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满足老年人安享天伦之乐的宿愿,又能缓解并不富裕的中国社会所要承担的养老社会压力。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方面农村人口流动幅度加大,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的空巢家庭日渐增多, 家庭养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家庭的规模趋向小型化、核心化, 这使家庭养老的负担加重,再加上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致使部分年轻人可能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养老重任。

总之, 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功能呈现日渐削弱的趋势, 这就要求社会化养老的普及和加强。

2.存在的问题(1)村民对于养老保险概念相当模糊,甚至不清不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

然而调查情况却不那么令人高兴,当我们向村民们提及“您是否有办理养老保险?”时,他们大都面带疑色,并不了解究竟何谓养老保险。

有的以为农村医疗保险就是养老保险,有的以为是一般的商业保险,这几个月开始,镇政府才先为年过六十的老人办理了养老保险证,而其中大多数的老人对前来为他们照登记照的事情也是糊里糊涂,并不知其然,只知道政府是要给他们钱。

由此可见,当地居民对于养老保险的概念还相当模糊,甚至不清不楚。

分析原因,主要还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太小,宣传力度不够。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998年仅占全国乡镇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一。

而现在农村的老人其文化水平也并不高,多数是小学都没有毕业,既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也无法阅读相关文献,电视上的新闻有时也是一知半解,没有专人的讲解,使得他们对农村养老保险的事知之甚少。

大大的减少他们应有的福利。

所谓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村民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行工程不信任但当我们试图使村民了解何谓农村养老保险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则表示如果有养老保险,他们也不愿意购买。

有的人是认为自己无法负担参保的资金,有的人却说要儿子养或者自己劳动养活自己,而更多是的对这个政策实行的不信任。

村民担心自己交了钱到时候自己反而拿不到一分钱养老。

从中可以看出这样一项十分惠民的政策,村民并不十分给面子。

这也主要还是率先实现该政策的地方在资金筹集和基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让村民感到害怕。

农村养老保险需求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如果考虑到城市化、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等诸多因素,今天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投保的人在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多年后进入老年期时,现在交纳的数额很少的养老保险金,就会出现养不了老,保不了险的情况。

而有些地方筹集的养老保险金不能专款专用,少数地方以种种借口,擅自挪作他用,引起风险,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

基金的管理级别太低,不能使基金有效地保值增值。

这也不禁让人要想,连那一笔钱都没有办法保住,又哪里有钱来养老呢?在查阅资料时还发现,关于此类问题,国家并没有具体的独立的法律规范,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只有1992年1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实行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

国家没有根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及时地对法律做出调整。

立法的力度不够,也给许多人有空子可钻,致使我们对此推行的困难又增加了。

而面对村民们的利益也得不到保证,保险并不保险。

(3)四十岁左右的村民对自己的养老并没有规划在调查过程中也对四十岁以下,比较年轻的村民的询问了他们有关养老的看法,但当提到对自己养老的看法时,他们基本都表示没有什么规划,或者直接说让子女养。

反观城市地区,各种商业保险相当活跃。

有些养老保险甚至专门针对十几岁的小孩子的。

虽然小孩购买养老保险不能够算得上很明智,但起码在养老方面村民还没有很强的意识,对自己的未来也不能做到眼光长远。

3.原因分析(1)资金来源不尽合理,未体现全社会责任资金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

民政部1992年印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明文规定,在保险基金的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样的规定使国家和集体所体现的社会责任过小。

我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是世界最低的。

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加拿大为39%,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我国只有10%左右,而这10%的投入绝大部分给了城镇职工。

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投入过低,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来源实际是依靠传统农村的集体补助和投入。

但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使集体经济力量受到严重削弱,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财政能力和集体经济实力有限,已无力承担当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由集体经济负担的农村军烈属优待、“五保户”供养变为农民直接负担,而国家干部、城市居民、工人不负担,这样一来既不利于增加统筹金额,也不利于标准统一。

此外,农民个人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集体补助也微乎其微,几乎完全由个人缴费。

这样的社会保障不仅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而且也影响了农民参加养老、医疗等保障项目的积极性,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难度。

(2)缺乏法制保障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有力的法律法规来支撑。

从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状况来看,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立法层次低、立法主体混乱、立法层级无序。

我国政府自1998年开始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但迄今还没有一部专门涉及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法律,在国务院已经制定的条例中,也极少涉及规范社会保障制度的法规。

虽然我国过去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形成了一些法规、条例和规章,但多是单项的,功能单一,缺乏力度,没有形成有机的法规体系,而且地区不同,内容亦有所不同。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有形成法律体系,使得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境地。

(3)全社会老龄意识不太强,社会支持力度不够有些地方和单位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老龄工作没有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措施不力,成效不大。

基层老年人协会的普及率达不到要求。

由于缺乏老龄意识,致使不少人有岐视老年人的现象。

特别是有个别公汽上的乘务员和司机,由于受利益驱使,在路上见到老年人搭车,不愿意停靠让老年人乘坐并予以方便,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中卧床老人大量增多,无人护理、照料的问题越来越严峻。

特别是对于丧偶、子女都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协。

因此,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老龄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将直接影响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对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4)老年服务业滞后,农村老年人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相对较少一是乡镇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数量少。

目前蒙城县16个乡镇除了只能满足“五保户”需要的福利院外,面向其他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很少几乎没有,农村老年人能享受到的各种养老服务特别是生活照料服务几乎是空白。

二是居家养老服务欠缺。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全、服务组织欠缺、志愿者服务队伍不稳定,能够提供的服务项目很少,不能适应老年人的需求,面向农村老人的社会服务更是严重缺乏。

(5)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弊端首先,农村养老保险统筹级别低。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县级统筹,这使得养老保险关系在省际甚至县际转移很困难甚至不可能,这实际上也就是限制了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

如农民工群体,长年在外使得他们不能在户口所在地参加养老保险。

现有的这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忽视了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脱离了现实情况,这也是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筹集方式是以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

实行减免农业税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与从前相比变得薄弱,集体分担的那部分养老金很难兑现。

而政府那部分养老资金的投入有限,对大部分农民起不到太大的现实意义。

(6)农民收入不稳定且增长缓慢导致养老资金短缺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的产业政策,致使农业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下。

而农民的收入除用于生活消费和农业生产外,还要承担子女教育和人情往来的费用。

因此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不足,没有足够的经济剩余作为养老资金。

提出建议及对策(一)及时宣传新政策,让农民切实感受新农保的惠民之处在政策进行修改完善后加强必要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认识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了解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积极主动参保,自觉自愿缴费。

不定期进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实时动态,提高觉悟水平。

其次,加大农村教育力度,增强农户接受新知识、理解新政策的能力。

通过调查分析,家庭受教育程度越高,参加新农保的意愿越强烈。

(二)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养老支持力度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社会和政府要真正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并积极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和专业技能,以扩大农民就业面。

途径二是强化土地保障功能在农村养老中的作用。

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鼓励和引导农民适当增加土地种植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