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中国文化概观03-0004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贵州电大形成性考核《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中国文化概观02》03答案

贵州电大形成性考核《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中国文化概观02》03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中国文化概观020003
贵州电大形成性考核课程号:5205350
中国文化概观020003
单选题(共10题,共40分)
第1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是一个集体性的军事演习性质的大礼,培育着国家军事活动所需要的整体精神,也培养着古代战阵中特有的贵族做派。

A、乡射礼
B、大蒐礼
C、乡饮酒礼
D、大射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上题目,并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B
第2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由分封制演变而来
B、周王自称“余一人”
C、王位传递体现传嫡不传贤
D、宗法制在秦朝建立后瓦解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上题目,并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C
第3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徽商和晋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们贸易的方式属于( )
A、农商经营
B、行商经营
C、坐商经营。

【贵州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中国文化概观03-0004标准答案

【贵州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中国文化概观03-0004标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中国文化概观03-0004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5205350 参考资料中国文化概观03-0004试卷总分:100单选题(共8题,共40分)1.(5分)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脉经》D、《素问》参考答案:B2.(5分)古典戏曲《牡丹亭》的作者是( )A、汤显祖B、关汉卿C、白朴D、曹雪芹参考答案:A3.(5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是( )A、儒道互补B、儒法互补C、儒墨互补D、法墨互补参考答案:A4.(5分)揭露科举制度弊端和异化最为出色的古代长篇小说是( )A、《儒林外史》B、《聊斋志异》C、《红楼梦》D、《水浒传》参考答案:A5.(5分)近代枪炮的雏形管形火器发明于( )A、唐代B、北宋C、南宋D、元代参考答案:C6.(5分)《老子》道家学术的后继者是黄老之学,黄老学派应是形成于春秋之际的()。

A、楚国B、燕国C、齐国D、鲁国参考答案:C7.(5分)下列属于黄老之学主张的是()A、君“无为”而臣“无不为”B、君“无为”而民“自为”C、无为而治D、教化论参考答案:A8.(5分)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B、秦始皇统一了文字C、政治上的大统一D、汉武帝独尊儒术参考答案:C多选题(共5题,共30分)9.(6分)先秦道家的主要著作有()A、《庄子》B、《论语》C、《道德经》D、《管子》参考答案:AC10.(6分)元曲四大家是()A、关汉卿B、马致远C、白朴D、王朴实E、郑光祖参考答案:ABCE11.(6分)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是A、重实用、轻理论研究方法B、重整体、轻个案的和思维方式C、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D、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观念参考答案:ABC12.(6分)下列哪些观点是属于《管子》学派的提出的?()A、富上而足下B、“轻重”的经国理念C、重农主义的经国理念D、“农战”思想参考答案:AB13.(6分)《诗经》开创的艺术表现手法有( )A、赋B、比C、兴D、排比E、白描参考答案:ABC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4.(2分)孔子“仁”的概念,是儒家的政治设计中最核心的理念。

中国文化概观答案

中国文化概观答案

试卷号:5314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答案一、填空题(空2分,共20分)1.“春秋战国”是早期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先秦哲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诸子(1)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言其多,主要的有(2) 十家,即阴阳、儒、名、法、道以及纵横、杂农、小说等,而最有影响的当属(3) 儒、(4) 道、(5) 墨、(6) 法四家。

2.魏晋玄学就是指研究(7)《老子》、(8)《庄子》和(9)《周易》的学说,他们把这三本书总称为(10)“三玄”。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C 】2.【 C 】3.【 D 】4.【 D 】5.【 D 】6.【 C 】7.【 D 】8. 【 C 】9.【 A 】10【 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历法就是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变化制订记时方式的方法。

主要分阳历、阴历、阴阳合历三种。

2.传统算学我国古代算术是计算知识,研究轻重、长短、形体、多少等以及记数方法和算术、代数等知识。

3.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不是亲族,是同宗。

4. “大一统”意识:其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概念。

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豪的大事。

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侵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汉代察举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的区别是什么?汉代察举制度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他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的出现作了重要的铺垫。

其区别主要在于:察举以举荐为主,考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由察举而来的士人没有落选的忧虑,对策、射策等考试只对任职等级发生作用。

士族通过把持察举方式,从而维持了士族的政治特权。

2.简述什么是“中和之美”?在艺术里是如何表现的?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3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3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3参考答案形考作业三说明:参考题目与实际测试题目顺序可能有变化.1、儒家所谓的“智”是指( )A. 明智的政治态度B. 客观的分析事物的能力C. 科学地分析世界的手段D. 带有一定的伦理色彩的认知手段2、在“忠”、“信”、“诚”三者之间,“诚”更表现出( )A. 有外在约束的意味B. 跟“忠”的意思较近C. 更注重主体性D. 与“信”的观念相同3、“恕”的本意是指 ( )A. 原谅别人的过失B. 严格地要求别人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严格地要求自4、我们现在“恭敬”连用,古代“恭”、“敬”二者的关系应该是( )A. 敬是内在根本,恭是外在表现B. 恭也就是敬C. 恭、敬二者的意义完全相反D. 恭是内在根本,敬是外在表现5、与儒家相比,佛教所谓的孝是指( )A. 为师父尽孝B. 给父母尽孝C. 为自己尽孝D. 为自己的法身尽孝6、侠文化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 )A. 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的良好愿望B. 侠作为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墨家影响大而增加了影响C. 侠文化有着特殊的土壤D. 自古以来就是侠士的天下7、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 )A. 兼爱B. 术C. D、博爱D. 仁8、中国古代的仕官文化虽然一度表现了其先进性,但最终却显得落后了,而且还有许多负面效应,下面所列不属于仕官文化负面效应的有( )A. 不利于国家的强大B. 不利于封建制度的稳定C. 不利于政治家的培养D. 不利于法制的建设与完善9、在封建社会里,清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背景的。

下面所说正确的是( )A. 封建社会里清官是一种普遍现象B. 封建法制不健全C. 封建法制十分健全D. 封建社会里清官是压迫者的心愿10、关于我国古代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封建法制是相当严密的,只是与现在相比显得落后了。

B. 历朝统治者都建立了健全的法制C. 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封建法律只针对百姓而不对官吏11、先秦道家的主要著作有()。

《中华文化概说》《中国文化概观》作业题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中国文化概观》作业题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中国文化概观》作业题答案第一次一、填空题。

1.从本质上讲,中华传统文化乃是一种以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为主体,由多民族文化相互补充的具有鲜明整体特征的文化。

2.新石器时期,先民的崇拜可分为三大类自然崇拜、生殖与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3.所谓“中”,乃是居于四方之中的的意思,故称“中国”。

“中华”之“华”乃是“光辉、文采、精粹”的意思。

4.在众多的氏族、部落之中,主要有三大文化集团: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

5.殷商时代的突出成就之一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种类繁多、工艺复杂、粗犷狰狞的审美追求。

6.秦王朝时期最大的文化特征是“大一统”。

7.古代的马车是有等级的,观车后之旌旗便可知乘车者的身份。

8.我国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是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

9.诸子文化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是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10.唐代诗歌的发展,一般分为四大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二、名词解释。

1.“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2.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3.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4.茶禅一味茶与道家以及佛教的禅宗也有密切关系人们往往将茶理与禅理结合在一起称之为“茶禅一味”。

第二次一、判断题1.生殖崇拜是指对天地山川日月的崇拜。

(×)2.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的第一部断代史著作。

(√)3.明清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

(√)4.我国的白酒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蒸馏酒,它的问世是酿酒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5.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生长于中国西北。

(×)6.现代最重要的烹饪方法“炒”是在唐宋时期发明的。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3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3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3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夏、商两代,最早的教育机构——庠、序、学等形成。

周王朝开始,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形成并发展起来。

2.西周在继承夏商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已经形成,其主要特点是:政教合一、官师不分。

3.孔门私学可谓当时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为完备、影响最为深远的私学。

4.齐国的稷下学宫是战国各家私学的汇集地。

5.秦代,基于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成为秦代教育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其结果出现了取缔私学,乃至焚书坑儒的阴暗面。

6.汉初以道家思想为主导,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恢复了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

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经典成为封建王朝的官方学术和教育的主体内容。

8.太学是汉代最高学府,其以《五经》博士为教师,进行专经教学,其教学形式以自学为主,辅之以个别指导,学习生活比较自由。

9.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机构除太学外,国子学、四门学以及培养专门人才的专科学校的兴起,形成了多渠道办学和多学科并举的格局。

10.隋朝国子监教育制度的建立,使教育从千年来传统礼制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政治系统。

隋朝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央教育体系,确立了实科教育制度和职业教育制度。

11. 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和崇宁兴学是宋代官学逐步改造、完善、定型的时期。

12.以国学和地方入学为核心的儒学教育系统、以社学为中心的小学教育系列、以乡约、旌表等构成的社会教育网络构成了明代基本的教育类型。

13. 察举、岁贡和科举是明代选士制度的三大主体。

14.清代国子监是我国古代最后一所最高学府。

15.为数众多的地方官学与国子监、满族官学一起,构成清代官学的基本结构。

16.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17.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标志科举制已经诞生。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网上形考作业四答案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网上形考作业四答案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网上形考作业四答案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网上形考作业四
(答案顺序可能会有变动,以文字为主,正确答案已标红加粗)题目1、
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 )
A.唐诗
B. 宋元话本
C. 宋词
D. 元曲
题目2
魏晋人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 )
A. 气韵生动
B. 小巧精美
C. 怪诞离奇
D. 朴质浑厚
题目3
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

这有利于中央对蒙古、新疆、西南少数民族及( )等地区的统治。

A. 云南
B. 西藏
C. 台湾
D. 青海
题目4
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 )。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有题目)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有题目)

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以巫史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为神本文化,人本文化的载体是士。

2、诸子之中,“显学”主要有儒家和墨家二家。

3、人本文化成熟最初的表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

5、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以德陪天”。

6、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是仁。

7、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浑厚。

8、玄文化乃是士文化的一种表现。

9、从某种意义上讲,封建宗法社会的结构形态,正是儒内法统治术的必然产物。

10、从文化形态上讲,隐逸文化是主体个性自由的产物。

二、单项选择题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

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A)A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B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C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D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2、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属于这种原因是(D)A当时的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教育从巫那里下放,出现了私学。

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

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

3、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C)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B秦始皇统一了文字C政治上的大一统D汉武帝独尊儒术4、道教的出现是在(D)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5、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6、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A《论语》B 《老子》C 《庄子》D 《周易》7、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 B )A 太宗对道教的崇奉D 科举制的实施C 武则天的圆融三教D 韩愈的排佛8、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 D )A 敦煌B 洛阳C 河北D 长安9、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B)A 诗歌B 钟鼎C 书法D 舞蹈10、"心性本觉"是(C)佛教的思想A印度B西藏C中国D南亚11、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A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兴起B唐代的"安史之乱"C永嘉之乱D靖康之难12、宋型文化格调雅,神韵超然体现在(D)A宋画的淡远B宋诗的浅易C宋词的俚俗D宋文纡徐委备13、元朝灭亡南宋,导致了(C)A东部文化的西移B西部文化的东移C江南文化的大量北移D北方文化的南移14、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A)A唱B念C做D打15、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B)A更加浓墨重彩B更重意趣与心境C更显富丽堂皇D以人物素描为主16、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C)A轴心时代B黄金时代C蜕变时代D鼎盛时代17、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B)A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B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C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D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18、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A)A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B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C南方成为政治中心D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19、《四库全书》的修订是有深层的历史背景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B)A清王室急于向历史学习,以便掌握汉人的统治之术B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有反清言论,借修书以毁书C用修书的办法表示清统治者已经完全汉化D为了跟明代的《永乐大典》比较,显示清廷的强大20、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A)A汉代朴学的倾向B明代王阳明心学倾向C佛学化的倾向D道教化的的倾向三、简答题1、龙的形象说明了什么?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答案
一、原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悠久的文化,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

请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二、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悠久的文化,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有:
一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伦理道德文化。

儒家文化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强调“仁”的价值观,强调“义”的道德规范,强调“礼”的礼仪礼节,强调“智”的智慧精神,强调“信”的信仰信念,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以佛教文化为主体的宗教文化。

佛教文化以“慈悲喜舍”为核心,强调“慈”的慈悲心,强调“悲”的悲悯心,强调“喜”的喜悦心,强调“舍”的舍己心,以此来让人们超越自我,达到解脱的境界。

三是以墨家文化为主体的政治文化。

墨家文化以“君臣父子”
为核心,强调“君”的尊严尊重,强调“臣”的忠诚忠心,强调“父”
的孝顺孝敬,强调“子”的孝顺孝敬,以此来规范社会关系,维护
社会秩序。

四是以道家文化为主体的自然文化。

道家文化以“天人合一”
为核心,强调“天”的自然规律,强调“人”的自然和谐,强调“合一”的自然平衡,以此来让人们融入自然,达到自然和谐的境界。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伦理
道德文化、以佛教文化为主体的宗教文化、以墨家文化为主体的
政治文化和以道家文化为主体的自然文化。

它们深深地影响着中
国人民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中国文化概观02-0004标准答案

【贵州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中国文化概观02-0004标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中国文化概观02-0004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5205350 参考资料中国文化概观02-0004试卷总分:100单选题(共10题,共40分)1.(4分)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参考答案:A2.(4分)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 )A、明代B、宋代C、汉代D、隋唐参考答案:D3.(4分)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政治文化传统是()A、分封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参考答案:C4.(4分)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A、宗族B、家庭C、什伍里甲D、个人参考答案:A5.(4分)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参考答案:B6.(4分)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A、太宗对道教的崇奉B、科举制的实施C、武则天的圆融三教D、韩愈的排佛参考答案:B7.(4分)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宗教是(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禅宗参考答案:B8.(4分)徽商和晋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们贸易的方式属于( )A、农商经营B、行商经营C、坐商经营D、官商经营参考答案:B9.(4分)周人极端重视的是( )A、渔业B、农业C、林业D、手工业参考答案:B10.(4分)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昭穆制参考答案:C多选题(共5题,共30分)11.(6分)纵观中国几千年的王朝历史,民众的反叛方式主要是()A、皈依宗教B、起义C、加入帮会D、做土匪参考答案:ABCD12.(6分)科举制对中国文化影响有( )A、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行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B、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C、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D、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E、知识阶层在科举制的牢笼之下,缺乏主体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参考答案:ABCDE13.(6分)中国在进入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四个阶层是()A、农B、商C、官D、士E、工参考答案:ABDE14.(6分)以下关于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贵族B、各诸侯贵族可以享用土地C、各诸侯贵族可以转让或买卖土地D、各诸侯贵族必须带兵协调作战,拱卫王室E、分封制导致西周后期诸侯国的势力强大,甚至出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参考答案:ABDE15.(6分)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包括( )A、皇帝总揽天下大权B、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C、严密的人身控制D、一切官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E、地方官员有充分自治权参考答案:ABC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6.(2分)教化论主张“教”先于“刑”。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考试参考资料全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考试参考资料全

填空1.文化三现象包括(物态文化方式文化精神文化)2.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华夏文化形成华夷文化融合中亚文化交流中西文化交流)四个时期。

3.宗法制形成于_西周_代,_秦_代以后名存实亡。

4.古代世界中比较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的科举制。

5.思维是人脑的活动过程。

6.中国文化以汉为界,前为利用“武功”拓疆期,后为利用“文治”交流期。

7.秦以后,中国国家体制的“法治”主要表现在:⑴建立官僚体制──以国家之法的形式确定统治秩序;⑵科举制─考试选官。

8.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9.周易揭示了阴阳两者之间关系的无穷变化。

10.在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期,即宋明时期,哲学已进入探讨哲学本体,即“世界本原”时期。

11.人性论是中国人文主义的主要理论之一。

12.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及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13. 把世界本原当作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是北宋的_周敦颐__。

14.名家公龙的“白马非马”说,前一个“马”指的是具体,后一个“马”指的是抽象。

15.宗教历史可分为自发宗教(或原始宗教、自然宗教)和人为宗教两个阶段。

16.中国传统宗教观包括现世实用和平宽容政教分离。

17.佛教汉化的原因及表现在⑴译经、⑵融合儒道思想、⑶佛教世俗化、⑷自创宗派。

18.道教信仰的基本特征有⑴多神崇拜;⑵性命兼修;⑶善恶承负说。

19.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色有诗化的倾向乐观的精神含蓄蕴藉之美20.中国文学的意境有两大构成要素,一是情_,一是景_。

21.中国古代史学有以下特点:⑴累世不断;⑵体裁多样;⑶官修私撰,百科之首_;⑷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⑸_鉴戒垂训,以史鉴今。

22.艺术作品和心灵之间存在共鸣和感应的关系,叫做心物对应_。

23.中国传统音乐的容有三种:娱乐音乐泻泄音乐“真乐”。

24.中国艺术“意”主要表现有意境和气韵追求变化飞动之美_。

25.整一性_指的是表现为整体(系统)模式的文化特征。

贵州电大中国文化概观-0004标准答案

贵州电大中国文化概观-0004标准答案

XXX中国文化概观-0004标准答案1.中国文化概观本试卷是XXX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中国文化概观》的参考资料,共100分,包括10道单项选择题和5道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50分)1.在文化史上,春秋战国时代被称为()A、中国文化的发生时代B、中国文化在曲折中的演进时代C、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D、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E、文化观念的原创时代参考答案:D2.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A、威胁与恐吓B、和亲与共存C、吞并与兼并D、联合与融会参考答案:D3.关于教化论说法不正确的是()A、君民同体B、行动主义C、行善性恶两种人性论D、法家思想参考答案:D4.XXX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将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分为()A、一个大的时期B、二个大的时期C、三个大的时期D、四个大的时期参考答案:D5.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参考答案:C6.黄河泛滥、海运兴起而使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的时期是()A、明朝末期B、清代初期C、清朝中期D、清代后期参考答案:D7.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参考答案:D8.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A、气候条件B、经济条件C、地理条件D、国际条件参考答案:C9.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学”的主要内容是()A、治国B、礼乐C、技能D、诗词参考答案:B10.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参考答案:C多项选择题(共5题,共30分)11.中国文化属于()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D、汉民族文化E、东方文化参考答案:B、C、E12.XXX时推行的“两税法”的核心内容是()A、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为依据征税B、以一个家庭田亩数量的多少为依据征税C、以人丁数量为依据征税D、以劳动所得报酬为依据征税E、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不征税参考答案:A、B。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中国传统⽂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中国传统⽂化概观》(本/专科)⼀、填空题1.中国传统⽂化是世界古代四⼤⽂明中唯⼀没有间断的优秀⽂化。

2.“⽂化”是___中国_语⾔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化”⼀词在我国的出现,⾄迟可追溯到_西汉。

“⽂”的本义是指各⾊交错的_纹理__。

“⽂”与“化”并联使⽤最早见于__《_易._贲卦._象传》。

3.所谓“⼴义⽂化”,即⼈类社会创造的_物质⽂明_____与__精神⽂明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化是中华民族⼏千年⽂明的结晶,除了儒家⽂化这个核⼼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化形态,如道家⽂化、佛教⽂化等等。

5.远古⾄夏朝建⽴(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化的起源阶段, _______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是中国传统⽂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化的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化的多元化发展与融合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化的繁荣时期。

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化的沉暮总结期。

6.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新⽯器⽂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黄河中下游两⼤⽂化区为主⼲的中华新⽯器⽂化,是中国传统⽂化渊源。

8.中国传统⽂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创造了独具特⾊的⽂字,其⼆,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其三,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学说产⽣。

9.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

孔⼦提出以“仁”为核⼼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复礼”,强调“君君、⾂⾂、⽗⽗、⼦⼦”的伦理道德。

孟⼦对孔⼦的思想进⼀步发挥和完善,提出五伦说说以及“仁义礼智”四德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以阴阳五⾏学说为基本框架,以“君权神授”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体化,从⽽建⽴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天⼈感应”的神学⽬的论,以及“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贵州电大(2020-2022)-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中国文化概观03-学习资料3答案

贵州电大(2020-2022)-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中国文化概观03-学习资料3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中国文化概观030003
贵州电大形成性考核课程号:5205350
中国文化概观030003
单选题(共8题,共40分)
第1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
A、孝
B、仁
C、义
D、礼
提示:本题难度中等,请运用科目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B
第2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中国古代的仕官文化虽然一度表现了其先进性,但最终却显得落后了,而且还有许多负面效应,下面所列不属于仕官文化负面效应的有()
A、不利于国家的强大
B、不利于封建制度的稳定
C、不利于政治家的培养
D、不利于法制的建设与完善
提示:本题难度中等,请运用科目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B
第3题,请仔细阅读以下题目:
下列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2021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文化概观》简答题题库及答案(1305套)

(2021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文化概观》简答题题库及答案(1305套)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文化概观》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05)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社会民众反叛的形式。

答:纵观中国几千年的王朝历史,除起义外,民众的反判主要是皈依宗教、加入帮会作乃至做土匪等数种。

(1)皈依宗教。

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数千年、终生贫困的民众来说,皈依宗教,实在有着精神上的镇痛作用。

(2)加入帮会。

加入帮会,也是民众改善生存状况的选择,是近世的现象。

(3)±匪化。

如果说帮会势力占据的是城市等一些买卖兴旺、人群稠杂的活络地带,那么上匪则更偏向于乡村野外,正式出现在18世纪的清代,到近代成为一大显著社会现象。

如果只答出以上要点,可得6分,每点2分;如果不仅答出要点,还能作出适当的说明,可得10分。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木特征。

答:(1)抒情的特征。

抒情性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色。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最有代表性。

诗歌的抒情性是中国古代诗歌最重要的特色。

诗歌以外,中国古代的其他文体也都表现出抒情性的特征。

(2)“优美”尚“善”的总体倾向。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作品抒情艺术的总体风调,不甚强调风格上的“崇高",更擅长的是关于“优美”风格作品的营造。

中国古代文学和西方古代文学一样,要求真、善、美的统一。

所不同的是,西方古代文学中在“摹仿说”的影响下,“美”更多地与“真”结合在一起,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美”却往往与“善”结合在一起。

尚“善”的精神渗透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侧面。

在中国占代文学作品中,尚“善”的态度更体现为一种理想主义和人格力量。

追求进步理想,坚守高尚人格,是中国古代文学最可贵的一个特点。

(3)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

从艺术特色上看,语言的含蓄蕴藉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古代诗歌最重要的特色。

所谓含蓄,即包含不露,有所蓄积。

如果只答出以上要点,可得6分,每点2分;如果不仅答出要点,还能作出适当的说明,可得10分。

3 .简述分封制实施的文化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中国文化概观03-0004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5205350 参考资料中国文化概观03-0004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共8题,共40分)
1.(5分)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脉经》
D、《素问》
参考答案:B
2.(5分)
古典戏曲《牡丹亭》的作者是( )
A、汤显祖
B、关汉卿
C、白朴
D、曹雪芹
参考答案:A
3.(5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是( )
A、儒道互补
B、儒法互补
C、儒墨互补
D、法墨互补
参考答案:A
4.(5分)
揭露科举制度弊端和异化最为出色的古代长篇小说是( )
A、《儒林外史》
B、《聊斋志异》
C、《红楼梦》
D、《水浒传》
参考答案:A
5.(5分)
近代枪炮的雏形管形火器发明于( )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