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资料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1.说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单元中的“集合”部分,属于基础数学概念教学。
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并集、交集等。
此内容与前后知识点紧密相连,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在于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用。
形成这些重点难点的原因在于,集合概念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说学情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易分散,逻辑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分类和计数问题,这为学习集合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由于集合概念的抽象性,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
学习困难预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并集、交集等。
解决策略包括使用具体实例进行演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来加深理解。
3.说教学目标目标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目标达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通过具体实例和动手操作来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
4.说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阐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在于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用。
解决这些重难点的具体方法包括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关系分析:重点和难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2、通过观察图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集合的意义和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3、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使学生在互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4、针对难点,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重复部分的意义,如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形式进行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思想。
六、说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授XXX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认知,让学生自主探究并独立完成任务,然后汇报交流。
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维恩图,引导学生理解维恩图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和无序性。
最后,让学生思考维恩图中各部分的含义,特别是交集和并集的含义。
在学生列式解答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行尝试解决问题,并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同时肯定他们的努力。
让学生结合XXX理解各个算式的含义,体会求并集元素个数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法,加深学生对集合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冲突”,并追问学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并用个性化的思考和处理方式构建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实际生活案例介绍维恩图的概念,让学生亲身感受集合的思想,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并在其中感悟重复问题的解决方法。
最后,通过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数学化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严密性。
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数学研究的体验,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传授数学知识,而在于传授数学思维和方法。
数学思想贯穿整个数学体系,因此从小就向学生灌输数学思想非常必要和重要。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第【1】篇〗【说教材分析】重叠问题,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允许有差异性,即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所以设计的重叠问题有较简单的,也有一题多法的,还有课后让学生继续研究重叠问题的实践题目,使每个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各有所乐,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又由于重叠问题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较复杂和抽象,所以设计让学生在操作学具中领会重叠问题的基本结构,并让他们借助实物图等帮助思考。
【学情分析】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
如学习数数时,把2个三角形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
而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应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感知集合图形的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集合图的各部分意义,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难点:借助直观图解决集合问题。
【说教学准备】课件。
【说教学流程】【情境导入】1.看电影: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2.小明排队:小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小明排第3,从后数起小明排第4,你猜这排小朋友一共有几人师:在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多,我们经常会遇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广角,来研究一下这有趣的重复现象。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初步感知重复现象。
(1)调查本班学生参加数学小组、作文小组的情况。
集合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和多媒体资源:集合实物模型、集合图片、视频动画、电子幻灯片等。集合实物模型和图片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视频动画可以展示集合的基本运算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电子幻灯片可以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实例,方便学生观看和复习。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集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顾前置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讲解集合概念和表示方法时,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和解释,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然后,分组进行集合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这些互动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们需要具备一些前置知识,如对基本数学运算的掌握、对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主要有: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对集合表示方法的应用、对集合之间关系的把握等。此外,部分学生在抽象思维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实例来进行辅助理解。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5.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集合知识;游戏教学法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合作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互相学习。这些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思考和交流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
最后,今天的课堂总结环节,学生们的反馈让我意识到,他们对于集合知识点的掌握还有待巩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并掌握集合的知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其数学抽象和推理能力;通过集合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其数学表达和沟通能力。具体表现为:使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内涵,运用集合概念进行简单推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集合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准确表达个人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提高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学广角——集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分类的情况?”比如,你们的文具盒里有哪些文具,它们可以怎么分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集合的奥秘。
2024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第【1】篇〗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说教学过程:1.引入(1)章头导言(2)集合论与集合论的创始者-----康托尔(有关介绍可引用附录中的内容)2.讲授新课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有那些概念?(2)有那些符号?(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4)如何给集合分类(一)有关概念:1、集合的概念(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4、集合分类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注:应区分符号的含义5、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0.(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课堂练习:教材第5页练习A、B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集合论的发展,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及有关性质课后作业:第十页习题1-1B第3题〖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第【2】篇〗《集合》教学设计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拼摆、画图、比较等方法经历探索维恩图产生的过程,理解、体会集合图其各部分的意义和价值。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间的基本运算,并能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描述和理解集合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运用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解决具体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和性质:介绍集合的概念,如何表示集合,以及集合的性质,如无序性、互异性等。
2. 集合的表示方法:介绍集合的列举法和描述法。
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讲解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4. 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优化问题、分类问题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和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难点: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特别是集合运算在问题解决中的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解:详细介绍集合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通过示例讲解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如何运用集合知识进行解决。
4. 互动环节: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答,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集合的定义、性质、表示方法和集合运算进行设计,清晰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其运用集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集合知识学习框架,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用词,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流畅的段落衔接,教案将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生活实例:举例说明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果篮中的水果、文具盒中的文具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集合的存在和意义。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五篇材料][修改版]
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一、说教材《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知识,涉及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
)本节课教材例1在学生积累了较丰富的学习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向学生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复现象”的方法,了解直观图(集合圈)各部分的意义,特别是重复部分(交集)的意义,掌握根据直观图列式计算总数(两个集合的并集)的方法。
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
二、说学情三年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例如在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而且在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用到了集合的思想,如把一堆图形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这种分类思想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但这些都只是单独的一个集合圈,学生不一定从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并解决问题。
三、说目标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通过预学提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从而达到感悟知识的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在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目标定位如下:1、通过预学观察图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集合的意义,获得数学学习的体验。
2、使学生通过理解用直观图(维恩图)表示“重复现象”的方法,学会借助直观图(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年级数学《集合》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集合》说课稿第一篇:三年级数学《集合》说课稿三年级数学《集合》说课稿一说教材《集合》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在本节课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例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以后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体验利用维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集合图的活动,启发学生对交集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四说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进而将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根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1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猜拳和抢凳子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集合图的理解。
2在游戏中引起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借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借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的语数竞赛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5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计集合图,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集合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集合》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数学源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亲切感;又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说教材。
《集合》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是数学的基础,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如把一堆物品分类,需要一定的标准,这种分类思想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再如学习数数时,把一个人、两朵花、三支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韦恩图﹚表示重叠现象的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4、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对重复部分的理解,数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做数学”。
集合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终形成结论才具有的,而在结论形成过程中,必然以大量的具体内容为基础。
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亲身感知集合的思想,并使他们亲身体验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在体验的过程中感悟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本课主要使用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进而将问题解开,达到教学目标。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内容,思维力度较强,有一定的挑战性。
五、说教学过程:﹙一﹚上课伊始,我请学生帮帮我:我昨天去超市买东西,付款里需要排队,从前面数我排第3,从后面数我排第4,一共有多少人排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推荐2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推荐2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第【1】篇〗数学广角集合说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说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说教学准备:课件说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同学们,你们都做了哪些运动?2、老师调查其中一个小组的体育爱好情况:第三小组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假设7人)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假设8人)有没有两样都喜欢的?(假设3人)3、老师在讲台的两边分别画了两个圈:左边黄色的圈表示喜欢踢毽子的,右边红色的圈表示喜欢跳绳的。
4、现在请第三小组踢毽子的同学到左边黄色的圈内集合;请喜欢跳绳的同学到右边红色的圈内集合。
我们看看他们怎么站?5、问题出在哪儿呢?谁有好的建议以指导他们站到他们该站的位置?6、接下来请大家拿出纸和笔,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怎样能使别人一看就知道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两样都喜欢的有哪些同学?同时还方便我们数人数?7、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想法?(适时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
)在100多年前,英国有一位名叫韦恩的逻辑学家,用一个图很方便地解决了我们今天遇到的这个问题。
让老师来展示给大家看。
8、这种图是韦恩最早发明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韦恩图。
利用韦恩图,既能表示重复的部分,又能方便统计总数。
接下来,如果要用算式表示喜欢踢毽子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又该是怎样的呢?9、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算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容易理解。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说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难点:学生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姓名卡片等。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书例1,只出示统计表,不出示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激发“冲突”让学生自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关注“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学生解答。
关注不同的答案,抓住“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独立思考表达方式,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师: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你能不能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结果呢?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1)小组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班交流。
请每幅作品的创作者上台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注意追问“如何表示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体会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交集。
预设1:把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分别列出,把相同的名字连起,就找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了,有3人。
这样参加跳绳比赛的9人,加上参加踢毽比赛的8人,再去掉3个重复的,应该是14人。
预设2:先写出所有参加跳绳比赛同学的姓名,再写参加踢毽比赛的。
如果与前面的相同就不重复写了,连线就能表示了。
一共写出了14个不同的姓名,说明参加比赛的有14人。
从姓名上如果引出两条线,就说明他两项比赛都参加了。
预设3:把参加两项比赛学生的姓名分别放到两个长方形里,再把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的名字移到一边,两个长方形里都有这三个名字,把这两个长方形的这部分重叠起来,名字只出一次就可以了。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资料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资料说课稿XXX《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一、说教材《数学广角》是教材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想方法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采用生动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本节课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在本节课前学生虽然已经研究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抽象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综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二、说教学目标1、学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图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基本策略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三、说教学重、难点经历集合产生的过程四、说教学策略“重叠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具有浓浓的“生活味”。
确定教最后确并学会用集合来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学内容及目标后,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去达成目标?经过多方面考虑定了我的教学思路。
以“认知冲突决问题设疑导入------探究新知感悟XXX-----解运用XXX”为结构。
以“冲突-----思考----交流-----验证”为教法,力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让学生借助直观图体味、了解重叠问题各部分的关系,正确解答重叠征象中的相关数目关系,在探究糊口中重叠问题的过程中,利用糊口事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糊口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与糊口的联系,激发研究数学的兴趣,感悟到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办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擅长观察、勤于思考的研究气。
五、说教学过程1.激情导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脑筋急转弯: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起去看电影,他们只买了3张票就顺利进了电影院。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郎教师到超市去买东西,在付款的时分,早年往后数我排在第3,从后往前数,我排在第4。
这时,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付款?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9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9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集合的组成和特点。
2.能够掌握集合中元素的增减运算。
二、教学重点1.集合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增减运算。
三、教学难点1.理解集合的概念的抽象性。
2.掌握集合元素的增减运算规则。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教学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引言•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集合的知识。
2.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元素组成的整体。
元素是集合中的个体,而集合是元素的总体。
3. 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表示,里面列举出集合中的元素,如集合A={1,2,3,4}。
4. 集合的运算4.1. 集合的元素增减运算•集合的元素增减运算包括添加元素和删除元素两种操作。
添加元素时,将新元素加入到集合中;删除元素时,将指定元素从集合中去掉。
4.2. 集合的并运算•集合的并运算指的是将两个集合合并成一个新的集合,新集合中包含原有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
4.3. 集合的交运算•集合的交运算指的是找出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组成一个新的集合。
5. 练习1.已知集合A={1,2,3,4},集合B={3,4,5,6},求A和B的并集。
2.已知集合C={2,4,6,8},集合D={3,6,9},求C和D的交集。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集合的概念及运算规则,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练习,掌握集合的相关知识。
七、作业1.完成练习题目。
2.思考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内容,希朓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思考。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第【1】篇〗第一单元时、分、秒单元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第一课时时、分、秒说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说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说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第【1】篇〗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第1课时集合【说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例1。
【说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集合思想,掌握填写集合圈的方法。
2.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读取集合圈中的信息,理解“重复部分”。
【说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2.猜一猜:你认为有多少人?(可以有不同的结果)3.同学们猜出了多少种结果,那么到底谁猜得对?(1)有人数了数跳绳9人,踢毽8人,共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2)有人说参加比赛的人数没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没有17人,是因为有人重复报了两项比赛。
)4.那到底有多少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表示能清楚地看出来呢?(引导:把重复的人连线或打记号等。
)可在表格上直接连线,能最清楚地看出有3人重复报了。
5.为了更清楚地让我们看出哪些人只报了一项,哪些人两项都报了,你有什么好办法?(适当引出画集合图的方法。
出示课题:集合)6.你能把人名填到集合图中吗?(1)小组协作完成。
(2)把人名不要了,换了人数你会填吗?(独立完成)(3)观察集合圈图,要算出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怎样列式?为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反馈)(4)反馈:9+8-3=14(人)①说算理。
②适当追问:为什么要减3?7.回顾算理,整理思路:通过对例1的分析解答,有什么要与同学们交流的?关键要注意什么?(减去重复的)8.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①独立填写。
②重点观察重复处。
(2)做一做第2题。
①独立填写。
②反馈思路。
二、拓展深化,巩固提高1.练习二十三第1题。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2、在预学环节,通过观察图表和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概念和意义。
3、在合作交流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互相研究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4、在操作实践环节,通过维恩图的绘制和计算,让学生深入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5、在课堂反思环节,让学生总结研究成果,评价自己的研究过程,提高评价说理能力。
六、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预学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集合的思想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评价说理能力,达到感悟知识的目标。
七、说板书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维恩图的绘制和计算方法,以及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集合的思想和运用方法。
八、说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主要是练维恩图的绘制和计算,以及简单的集合问题解决,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集合思想和运用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思考其中的集合关系,培养数学思维和观察力。
研究体验对于研究数学来说非常重要。
数学思想贯穿整个数学体系的始终,因此从小就给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
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的培养。
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出示___,引导学生填写、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表述各个部分的意思。
此外,老师还应时时注重学生严密的思维。
另一个体现就是:教学中要注意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
老师应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长此以往,由质疑进而求异,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
最后,研究数学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在实际问题中完成的。
因此,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集合》资料: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集合》资料:说课稿本节课的教材是《数学广角》,主要是为了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本节课的主题是集合,特别是重叠问题,这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在本节课前,学生已经研究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学为后继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学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图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经历集合产生的过程,并学会用集合来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们需要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呢?经过多方面考虑,最后确定了教学思路:以“认知冲突设疑导入——探究新知感悟XXX——解决问题运用韦恩图”为结构,以“冲突——思考——交流——验证”为教法,力求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让学生借助直观图体会、理解重叠问题各部分的关系,正确解答重叠现象中的相关数量关系。
在探究生活中重叠问题的过程中,利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研究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激情导课,通过脑筋急转弯和问题引导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激发了学生无限的研究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想,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思考,在争论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整合。
接着进行了民主导学,通过游戏中明算理,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集合的概念和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最后进行了集体总结和个人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我们既满足了学生的研究需求,又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九单元【第一课时】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九单元【第一课时】集合》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集合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是描述事物集合的一种数学模型。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集合》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集合表示事物,并掌握一些简单的集合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集合现象,但对于集合的抽象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帮助他们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集合的运算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了解并集、交集、补集的定义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了解并集、交集、补集的定义。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集合运算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集合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感知集合的存在。
2.教学新知:讲解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并通过实物模型展示集合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集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濮阳市南乐县第一实验小学崔争艳一、说教材:1、说内容:《集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1。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数学广角》是我们新教材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在本节课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3、说教学目标:综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会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4、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5、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二、说教法、学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集合问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必须通过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抽象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中通过移动、摆、画、整理等过程得出韦恩图,发现图形表示的优越性,又让学生经历现场的操作并以图形表示出来,最后运用语言、图表来表现,是对集合知识高度理解与综合应用的体现。
整个认知过程是问题不断解决,认识不断清晰,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做到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数学广角》是教材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本节课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在本节课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综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图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经历集合产生的过程并学会用集合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策略
“重叠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具有浓浓的“生活味”。
确定教学内容及目标后,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去达成目标?经过多方面考虑最后确定了我的教学思路。
以“认知冲突设疑导入------探究新知感悟韦恩图-----解决问题运用韦恩图”为结构。
以“冲突-----思考----交流-----验证”为教法,力求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让学生借助直观图体会、理解重叠问题各部分的关
系,正确解答重叠现象中的相关数量关系,在探究生活中重叠问题的过程中,利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悟到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1.激情导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脑筋急转弯: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起去看电影,他们只买了3张票就顺利进了电影院。
这是为什么呢?
昨天,郎老师到超市去买东西,在付款的时候,从前往后数我排在第3,从后往前数,我排在第4。
这时,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付款?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兴趣是的最好老师,探索是成功的基石。
通过学生喜爱的脑筋急转弯引入,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想,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思考,在争论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整合。
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2.民主导学
任务一、游戏中明算理:
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兴趣小组:语文和数学
游戏:
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地看清楚,我们来做一项活动:请报名参加语文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报名参加数学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
(参与报名的学生活
动,站到相应的位置)让学生站起来,走出座位,站到相应的位置中去,打破了传统的学生只能坐在座位上听讲的教学方式,台上的同学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台下的同学也兴趣盎然,参与度更高了。
一个个高举着小手,迫不及待的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
画一画
学生动手试着画图,片刻,有同学欢呼起来了:“老师,我画出来了”说着,高举着自己创作的画,向全班同学展示了起来。
指名上黑板画。
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后画好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圈,每一部分代表什么,从而自然引出韦恩图
接着演示每一部分的意义,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图意,使本节课的难点悄然解决。
接着根据学生观察韦恩图得出的信息,引导学生从图的形式转化成算式的形式,从而解决了“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重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环节完全是让学生经历自己创造韦恩图的过程。
学生在快乐的合作探究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这样一句话,“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在画一画的过程中,学生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共同交流、思考,经历了创作韦恩图的过程,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也从中感受到了愉悦、轻松、快活。
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任务二,利用集合图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用韦恩图来解决问题的价值,从而掌握使用集合图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任务呈现:读图训练。
让学生看书例1的集合图,通过观察让学生找出数学
信息,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解答。
自主学习,完成课堂任务单
展示交流。
3.检测导结
课本105页1题。
三年级(2)班的部分同学参加“秋季运动会”,其中参加跳绳比赛的有22人,参加跑步比赛的有28人,两项都参加的有10人,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六、说教学效果
本节课是在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困惑点的基础上,寻找了一条符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
首先从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出发导入新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服务。
教师只有课前知学,然后才能知教。
然而怎样去知学?又怎样去知教?是需要课前花足时间去思考的事。
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的神奇价值,从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道理、培养数学素养。
本节课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真正的作到了自主探索、不断创造,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