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简答题范文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地理学的空间分析和模拟中结合,旨在开发能够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的数学模型。
本文档汇总了一些计量地理学的复习资料,涵盖了一些常用的概念、方法和应用,供需要的读者参考。
基础知识地理数据地理数据是计量地理学分析的基础,因此了解地理数据的类型和特征至关重要。
地理数据的主要类型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矢量数据是基于向量的图形表示,栅格数据则是基于像素的网格表示。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计量地理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它分为几个部分,包括空间接近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回归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地理现象和探索空间模式的存在、性质和结构。
空间统计空间统计是计量地理学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它是将统计学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变异性等相关问题。
空间统计主要包括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分析、克吕金插值、多元回归分析以及地理加权回归等。
相关方法空间权重矩阵空间权重矩阵是计量地理学分析空间模式时最基本的概念。
它描述了某些地理单元之间的空间关系,可以用于识别地理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
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自相关性是指同一地理单元内的观测结果间或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观测结果间的相关性。
空间自相关性可以通过空间权重矩阵来进行计算和分析,也可以通过地理数据的可视化来进行直观的理解。
空间模型空间模型是计量地理学中离不开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建模并探索空间结构和空间相关性。
一些常见的空间模型包括OLS回归、空气质量模型和空间蒙特卡罗方法等。
空间数据挖掘空间数据挖掘是计量地理学中基于可视化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之一,它可以用来从大规模的地理数据中发现有趣的模式、关系和趋势,以便对地理现象做出更好的解释和预测。
应用实例路网分析路网分析是计量地理学中基于GIS数据的常见应用之一,主要包括路径分析、网络可达性分析和路径优化分析等。
计量地理复习题答案
计量地理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计量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空间数据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地理空间数据的收集B. 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C. 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2.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数据的存储方式通常采用()。
A. 矢量数据格式B. 栅格数据格式C. 混合数据格式D. 以上都不是3. 空间分析是计量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
A. 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B. 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C. 预测地理现象的发展趋势D. 所有以上选项4. 地理空间数据的精度通常分为()。
A. 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B. 空间精度和属性精度C. 测量精度和分析精度D. 地理精度和时间精度5. 地理空间数据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
A. 测量误差B. 数据处理误差C. 人为误差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6. 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包括遥感、________、________等。
7.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是数据输入、数据存储、数据管理、________。
8. 空间插值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克里金插值等。
9. 地理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比例尺问题。
10. 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技术包括地图制作、________和________等。
三、简答题1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
答: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
GIS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支持复杂的空间查询和分析,以及生成各种地图和图表,为决策提供支持。
12. 解释什么是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并举例说明。
答:空间数据的尺度问题是指在不同尺度上观察同一地理现象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例如,城市尺度的交通流量分析与国家尺度的交通流量分析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和分析结果。
四、论述题13. 论述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计量地理学模拟试题答案(A卷闭卷考试)
《计量地理学》模拟试题答案(A 卷:闭卷考试)1、(1)确定中位数所在的组位置:∑==868217362i f ,所以中位数在第六组中;(3分) (2)求中位数:503.5286724173621152111=-⨯⨯+=-⨯+=-=∑mm ni ie f S fd L M或 503.5286726173621162111=-⨯⨯-=-⨯-=+=∑m m n i i e f S f d U M (7分)2. 解:设x 1为生产甲种商品的数量,x 2为生产乙种商品的数量(1) 建立模型: 线形规划模型为:(7分)(2)对模型求解:引入松弛变量3x 和4x ,把原模型转化为标准形式:在上述问题中,⎥⎦⎤⎢⎣⎡=10210112A , ⎥⎦⎤⎢⎣⎡=121P , ⎥⎦⎤⎢⎣⎡=212P , ⎥⎦⎤⎢⎣⎡=013P , ⎥⎦⎤⎢⎣⎡=104P ,⎥⎦⎤⎢⎣⎡=1215b ,[]00108=c 。
(5分)第一步,[]431P P B = ,对应与B 1的初始单纯形表为:(2分)2x 1+x 2≤15x 1+2x 2≤12 x 1, x 2≥0maxz=8 x 1 +10 x 22x 1+x 2+x 3 =15 x 1+2x 2 +x 4=12 x 1, x 2≥0maxz=8 x 1 +10 x 2第二步,P 2调入基,P 4退出基,得一新基[]⎥⎦⎤⎢⎣⎡==2011,232p p B ,它的单纯形表为:(2分)第三步,P 3调出基,P 1调入基,得新基[]⎥⎦⎤⎢⎣⎡==2112,213p p B ,它的单纯形表为:(2分)结果:x 1=6, x 2=3, Z '-=-78,所以, Z=78。
即:甲、乙两种商品分别生产6个、3个,才能使A 、B 两种资源的利用价值达到最大为78个货币单位。
(2分) 3. 对于 (1)、(2)、(3)分别赋予三个目标优先因子P 1、P 2、P 3。
(1)建立模型(7分) 目标规划模型为:,,,641081220152)(min 21332122211121213322211≥=-++=-++=-+-≤++++=+-+-+-+--+-+i i d d x x d d x x dd x x d d x x x x d P d d P d P Z(2)把目标函数转化为标准形式:(4分),,,641081220152)(min 213321222111213213322211≥=-++=-++=-+-=+++++=+-+-+-+--+-+i i d d x x d d x x d d x x d d x x x x x d P d d P d P Z(3)取---3213,,,d d d x 为初始基变量,列出出事单纯形表如下:(4分)4.(1)画出决策树(10分)(2) 计算期望效益值。
计量地理学
相关分析目的: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实际操作:第一步,我们应该主观列出一些影响Y的一些X,选择相关分析的方法,如果只是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简单相关,秩相关的方法,如果要是想研究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偏相关和复相关的方法。
第二步,绘制散点图判断是否线性相关,进行正态性检验(检验方法:选用SPSS中的正态性检验功能,样本数>50选用K-S,<50选用S-W,sig值<0.05非正态,>0.05正态)。
第三步,计算相关系数。
如果正态性检验通过,我们就可以进行简单相关的分析(使用SPSS计算其Person 相关系数,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相关性越强),正态性检验没有通过,选用秩相关的方法(秩相关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使用SPSS软件计算Spearman系数)。
第四步,对所求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r|>rα,p<α,拒绝零假设,表示他们相关性显著。
其中P在SPSS中是P值下的Sig值,小于0.05拒绝零假设,大于0.05承认零假设。
r(相关系数)在实际中可以用查表法进行检验,注意其中f=n-2,这里容易出错误!)偏相关检验方法:常使用t检验的方法。
(|t|> tα, p<α,拒绝零假设,表示他们相关性显著。
需要自己计算t=偏相关系数/根号下(1-偏相关系数的平方)*根号下(n-m-1),n是样本数,m是自变量个数。
)*复相关系数检验方法:常使用F检验的方法。
(f> fα, p<α,拒绝零假设,表示他们相关性显著。
)回归分析目的:找出影响Y的影响源X,对以后的发展进行预测。
实际操作:第一步,如果只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我们可以选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绘制散点图,选择线形回归还是非线性回归,如果是非线性那么我们化为线性进行参数结算,线性直接进行计算。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衣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2、奥地利学者(贝特朗菲)首次提出系统的概念。
3、聚类分析统计量大致可分为两类(相似系数)、(距离系数)。
4、当形状率Fr>1/2时,区域形状(较紧凑),区域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便捷;当Fr<1/2时,呈(带装或长带装),中间没有吸引带。
5、地理数据变换的目的是(去伪存真)、(易识规律)、(减小边幅)、(便于建模)。
6、根据地理系统要素分析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可分(直接采样)、(累计采样)、(特征采样)。
7、判别分析是根据地理对象的一些数量特征,来判别其类型归属的一种统计方法,若当Y (B)> Y(A), Y>Y(C),归为(A)类;Y<Y(C),归为 (B)类。
8、(相关系数)是用来度量两个地理要素呈直线相关时的相关程度和方向的度量指标;按相关程度可分(完全相关)、(零相关)、(统计相关)。
9、地理要素的分类特征值中,集中性的代表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0、绝对离散度的代表值主要包括(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
11、根据地理数据的划分性质,通常可分为(定型数据、定量数据)。
12、鲍顿首次提出计量革命,汤姆森艘次提出GIS,钱学森首次提出“数量地理学”的设想。
13、判别分析的准则:(费歇准则、贝叶斯准则)。
14、地理数据的来源:(野外调查、室内化验分析)。
二、填图题1、三元分类图2、线性规划求解法3、平均中心与中项中心4、判断下图的偏态类型(1)(正态分布); (2)(正偏态); (3)(负偏态)5、判断下图的偏态系数Sk类型(1)(sk =0); (2)(sk >0 ); (3)( sk <0 ) Me=Lme+(N/2-Fm-1)h/fm6、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1)( =Me =Mo );(2)( > Me>Mo); (3)( <Me<Mo )7、添下表并计算中位数的大小。
计量地理学参考答案
计量地理学(8)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质量标志;2. n-2;3. 99.73%;4. t 检验法; 5. STDEV ;8.标准化;9.最大相似性 10. 累积百分率 6.下降;7.F(X1)≤F(X2)二,1.B;2.D;3.A;4.B;5.C;6.D;7.C;8.B;9.A;10.D 三,1.AD;2.BC;3.ABD;4.BD;5.AC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 1.趋势面:是一种光滑的数学曲面,它能集中地代表地理数据在大范围内的空间变化趋势, (1 分)趋势面与实际面上的地理曲面不同,它只是实际曲面的一种近似值. 分)因此实 (1 际曲面应包括趋势面和剩余曲面两部分. 分) (1 2.众数:是一个地理观测(或调查)系列中出现频数(或次数)最多的数. (1 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分)它在频数分布曲线上的位置正居最高点上. 分) (1 (1 3.F 分布:若 F=ξ/η,其中ξ和η相互独立,则ξ= x1 / f 1 , η= x 2 / f 2 , X1 为具有自由度2 22为 f1 的变量,X22 为具有自由度 f2 的 x2 变量,称变量 F 服从 F-分布.4.直通性:直通性是运输网的重要特征之一(1 分) ,节点的直通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环中节点与网络中其它环路节点的联结情况, 分) (1 ,运输流在节点上与网络中其它节点的联结情况. 分) (1 5. 方差分析:把平方和与自由度同时进行分解(1 分) ,用F 检验法对整个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方法,称为方差分析. 分) (2 五.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1.(1)分布范围在 0-1 之间; 分) (1 (2)越趋于 1,曲线相关程度越密切①等于 1,两个要素完全曲线相关②等于 0,两个要素完全无曲线相关; 分) (2 (3)Ryx≥r(1 分) (4)Ryx 与 Rxy 不相等(1 分) 2.计算步骤: 1)计算基准点 I 点到各点的全部距离 rih 2)计算基准点到边界的最短距离 rb 3)选出rh≤rb 距离,并从小到大排列, 4)列出各点的最短距离距阵 5)计算各级最临近距离. 六,1,原命题错误, 分) (2M 0 = Lm 0 +f m +1 260 ×h = 5+ × 1 = 5 + 0.5 = 5.5 (2 分) 260 + 253 f m 1 + f m 12. 原命题正确(2 分) ,原因解释(6 分)∑ ∑ ∑ ∑x = 6 + 5 + 8 + 1 + 4 + 7 + 6 + 3 + 3 + 7 = 50 y = 12 . 6 + 10 . 4 + 18 . 5 + 3 . 0 + 8 . 1 + 16 . 3 + 6 . 2 + 6 . 6 + 16 . 8 = 110 . 8 x 2 = 6 2 + 5 2 + 8 2 + 1 2 + 4 2 + 7 2 + 6 2 + 3 2 + 3 2 + 7 2 = 294y 2 = 12 . 6 2 + 10 . 4 2 + 18 . 5 2 + 3 . 0 2 + 8 . 1 2 + 16 . 3 2+ 12 . 3 2 + 6 . 2 2 + 6 . 6 2 + 16 . 8 2 = 1465 . 00 ∑ xy = 6 × 12 . 6 +5 × 10 . 4 + 8 × 18 . 5 + 1 × 3 . 0 + 4 × 8 . 1+ 7 × 16 . 3 + 6 × 12 . 3 + 3 × 6 . 2 + 3 × 6 . 6 + 7 × 16 . 8 = 654 . 9γ ==[n ∑ [ 10x2∑ xy ∑ x ∑ ( ∑ x ) ][n ∑ yn2y2(∑ .82y)2]10 × 654 × 294 50. 09 50 × 1102][ 10.8 110× 1465]答:因为 r=0.987,所以二者高度正相关. 七. 论述题(每题 9 分,共 18 分) 1. 2.三年滑动平均法的计算结果与原始数据的误差小.(1 分)(数据共 4 分,错一个扣 0.5 分, 扣完为止)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农业总产值 7662.1 8127.0 9084.7 10995.5 15750.5 20340.9 22353.7 23788.4 24541.9 24519.1 8301.26 9412.27 11943.57 15695.63 19481.70 22161.00 23561.33 24283.13 10329.96 12865.72 15705.06 18645.8 21355.08 23108.8 三年滑动平均五年滑动平均八,综合应用题(每题 15 分,共 15 分) 评分标准:每步 2 分,最短路径 1 分解:首先给 v1 标上 P 标号 P(v1)=0,表示从 v1 到 v1 的最短路径为零.其它点(v2,v3,…,v7)标上 T 标号T(vj)=+∞(j=2,3,…,7) . 第一步:① v1 是刚得到 P 标号的点.因为(v1,v2),(v1,v3),(v1,v4)∈E,而且 v2, v3,v4 是 T 标号,所以修改这三个点的 T标号为T(v2)=min[T(v2),P(v1)+w12]=min[ +∞,0+2]=2T(v3)=min[T(v3),P(v1)+w13 ]= min[ +∞,0+5]=5 T(v4)=min[T(v4),P(v1)+w14 ]= min[ +∞,0+3]=3 ② 在所有 T 标号中,T(V2)=2 最小,于是令 P(V2)=2. 第二步: ①v2 是刚得到 P 标号的点.因为(v2,v3),(v2,v6)∈E,而且 v3, v6 是 T 标号,故修改v3 和 v6 的 T 标号为: T(v3)=min[T(v3),P(v2)+w23]=min[5,2+2]=4T(v6)=min[T(v6),P(v2)+w26]=min[+∞,2+7]=9 ② 在所有的 T 标号中,T(v4)=3 最小,于是令 P(v4)=3.第三步:① v4 是刚得到 P 标号的点.因为(v4,v5)∈E,而且 v5 是 T 标号,故修改 v5 的 T标号为: T(v5)=min[T(v5),P(v4)+w45]=min[+∞,3+5]=8 ② 在所有的 T 标号中,T(v3)=4 最小,故令 P(v3)=4.第四步:① v3 是刚得到 P 标号的点.因为(v3,v5),(v3,v6)∈E,而且 v5 和 v6 为 T 标号,故修改 v5 和 v6 的 T 标号为: T(v5)=min[T(v5),P(v3)+w35]=min[8,4+3]=7T(v6)=min[T(v6),P(v3)+w36]=min[9,4+5]=9 ② 在所有的 T 标号中,T(v5)=7 最小,故令 P(v5)=7.第五步:① v5 是刚得到 P 标号的点.因为(v5,v6),(v5 ,v7)∈E,而且 v6 和 v7 都是 T 标号,故修改它们的 T 标号为: T(v6)=min[T(v6),P(v5)+w56]=min[9,7+1]= 8T(v7)=min[T(v7),P(v5)+w57]=min[+∞,7+7]=14 ② 在所有 T 标号中,T(v6)=8 最小,于是令:P(v6)=8① v6 是刚得到 P 标号的点.因为(v6,v7)∈E,而且 v7 为 T 标号,故修改它的 T 标号为: T(v7)=min[T(v7),P(v6)+w67]=min[14,8+5]=13 ② 目前只有 v7 是 T 标号,故令: P(v7)=13. 从城镇 v1 到 v7 之间的最短路径为(v1,v2,v3,v5,v6,v7),最短路径长度为 13.。
地理简答题范汇编
地理简答题规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时空分布规律总结:a. 6月22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赤道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b.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赤道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12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太阳直射点的确定:①直射点经度即地方时12:00的经线;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③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该纬线圈与晨昏圈相切)大小互余。
☆日出方位问题:①春秋分日,各地均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②3.21-9.23,各地均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③9.23-次年3.21,各地均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纬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面水平摩擦力。
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在不同等压线地图,看实际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气压梯度)☆. 降水⑴我国由南向北递减。
原因是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
(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⑵我国由东向西递减。
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⑶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吐鲁番盆地、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断裂陷落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冰川作用金字塔、长城西段多年来不断遭受着破坏,遭破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风化与风蚀作用☆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太阳高度)、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计量地理学简答题
1在研究方法上,计量地理学和传统地理学有何不同?以定量的精确判断来补充定性的文字描述的不足;以抽象的、反映本质的数学模型去刻画具体的、庞杂的各种地理现象;以对过程的模拟和预测来代替对现状的分析和说明;以合理的趋势推导和反馈机制分析代替简单的因果关系分析;以最新的定量化技术革新地理学的传统研究方法。
2简述美国计量运动的三种学派?①依阿华的经济派;尤其重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
②威斯康星的统计派;该学派以发展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主要特征。
③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借鉴物理学中已经建立起来的规律、定量模式和研究方法。
3简述计量地理学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期,是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初期阶段。
第二阶段,包括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的十年时间,属中期阶段。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到80年代末期,是计量地理学走向更加成熟和更加完善的阶段。
第四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传统意义上的计量地理学开始向计算地理学发展。
4在现代地理学中,应用了哪些主要的数学方法?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趋势面分析、马尔可夫过程、线性规划、投入与产出分析。
5怎样评价计量地理学?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值来度量。
②在现代地理学中,传统方法与数学方法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传统方法是数学方法的基础,数学方法是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
③数学方法,不仅是人们进行数学运算和求解的工具,而且能以严密的逻辑和简洁的形式描述复杂的问题,表述极为丰富的实质性思想。
④数学方法也有局限性。
⑤计量地理学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密切相关。
6计量地理学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分布型分析、相关关系分析、分类研究、网络分析、趋势面分析、空间相互作用分析、系统仿真分析、过程模拟与预测研究、空间扩散研究、空间行为研究、地理系统优化调控研究、地理系统复杂性研究。
计量地理学期末论文
计量地理学期末论文引言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地理现象及其空间分布背后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
通过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理现象的规律性和趋势,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球上的各种现象。
本文将探讨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且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
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计量地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地理学、统计学和数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用于研究地理现象的数量性质和空间分布规律。
它使用数学和统计模型来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
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 - 空间位置:地理现象在地球上的位置和空间分布。
- 数量特征:地理现象的数量性质,如面积、人口密度、温度等。
- 空间关联: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和相互影响。
- 空间模式: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趋势。
计量地理学的方法计量地理学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
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包括: 1. 统计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地理数据,使用统计方法来描述和解释地理现象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关联。
2. 空间插值:通过已知的数据点来推测未知位置的数据值,常用于生成地理现象的连续空间分布图。
3. 空间回归: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地理现象和其他变量之间的空间关系,以进一步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
4. 空间聚类:通过聚类分析方法来识别空间上相近的地理现象,以便于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模式和趋势。
5. 空间可视化:使用地图和图表等可视化技术来展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以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地理信息。
计量地理学的应用计量地理学可以应用于各种地理现象的研究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 1. 城市规划:计量地理学可以用于分析城市的人口分布、交通流动、土地利用等,以帮助规划部门做出科学决策。
2. 环境研究:计量地理学可以用于分析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地理现象,以帮助环保部门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
3. 经济地理学:计量地理学可以用于分析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和趋势,以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计量地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杨令宾版)
一、名词解释:计量地理学:是将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并与其环境发生关系的组合部门综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贝塔朗菲)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是对系统组合成分或个体的抽象概括。
一个系统的要素至少有两个以上。
相互关系: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某种方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性质。
其实就是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发生着广泛的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换。
空间数据:主要用来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以及空间联系的数据。
属性数据:主要用来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的数据。
包括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地理数据的变换:是将原始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通过某种特定的运算把它们变成一个新值,而且数值的变化不依赖于数据集合中其他数据的值。
目的:去伪存真、易识规律、减小变幅、便于建模分布式数据库:是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分布式数据库是物理上分散在计算机网络节点上,而逻辑上属于同一个系统的数据集合。
方差分析:把平方和与自由度进行分解,并用F检验法对整个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叫方差分析。
地理相关:就是应用相关分析法来研究各地理要素间的相关关系和联系强度的一种度量指标。
秩相关系数: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照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
表示两个要素顺序间直线相关程度和方向的系数,称为秩相关系数,不但适用于量的资料的相关分析,同时亦适用于质的资料。
偏相关系数:在多要素所构成的地理系统中,当研究某一个要素对另一个要素的影响或相关程度时,把其他要素的影响视为常数,即暂不考虑其他要素的影响,而单独研究两个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时,则称为偏相关。
计量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1、计量地理学:是以数学方法为核心,以计算机方法和现代计算工具为基础,以各种地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空间与过程的研究、生态研究、区域研究。
其研究内容是:分布型研究、相互关系研究、类型研究、网络分析、趋势面分析)2、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标志。
(其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地理数据变换的目的是:去伪存真、易识规律、减小边幅、便于建模。
属性数据功能或作用:可以分类;可以排序;标识作用;检索作用)3、相关分析就是衡量事物之间或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强弱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这个以相关系数为基础的统计方法就是相关分析。
4、趋势面分析:用数学的方法,以数学模型来模拟(或拟合)地理数据的空间分布及其区域性变化趋势的方法,称为趋势面分析。
5、主成分分析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
6、空间分析,即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是现代计量地理学中一个快速发展的方向领域。
7、聚类分析就是根据地理变量(或指标或样品)的属性或特征的相似性或亲疏程度,用数学的方法把它们逐步地分型划类,最后得到一个能反映个体或站点之间、群体之间亲硫关系的客观的分类系统。
8、偏相关分析:指在地理系统中进行多要素间相关分析时,而把其它要素视为常数来专门单独研究其中两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相关分析。
9、基尼系数:就是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从而做出罗伦次曲线,然后再计算得出的集中化指数。
10、锡尔系数:用于对经济发展、收入分配等均衡(不均衡)状况,进行定量化的描述。
(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收入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越小,就表示收入分配越均衡)。
11、拟合优度:是指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
显然若观测点离回归直线近,则拟合程度好;反之则拟合程度差。
12、时间序列:时间数列或动态数列,是要素(变量)的数据按时间顺序变动排列而形成的一种数列,他反映了要素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过程。
XXX计量地理学课后习题
XXX计量地理学课后习题计量地理学期末第二章1.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指标。
按类型可分为:1)空间数据: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2)属性数据:数量标志数据,品质标志数据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采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
空间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几何拓扑关系。
属性数据表现了空间实体的空间属性以外的其他属性特征,属性数据主要是对空间数据的说明。
如一个城市点,它的属性数据有人口,GDP,绿化率等等描述指标。
它们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将一个地理试题表达清楚。
2.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地理数据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系;属性数据——对于属性数据的表达,需求从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两方面举行描述。
其测度方法主要有:1)数量标志数据①间隔尺度(IntervalScale)数据: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纲)下的绝对量。
②比例尺度(Scale)数据: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
这种数据要求事先规定一个基点,然后将其它同类数据与基点数据相比较,换算为基点数据的比例。
2)品质标志数据①有序(Ordinal)数据。
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只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这种数据并不表示量的多少,而只是给出一个等级或次序。
②二元数据。
即用、1两个数据表示天文事物、天文现象或天文变乱的是非判断问题。
③名义标准(NominalScale)数据。
即用数字表示天文实体、天文要素、天文现象或天文变乱的状态类型。
3.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2 )不确定性3 )多种时空尺度4 )多维性1)来自于观测、测量部门的有关专业数据。
地理简答题模板
地理简答题模板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系列(一):地理计算专题1.经纬度计算:①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②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③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④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⑴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⑵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⑴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⑵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⑶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⑷日期界线有两条:①时间界线:即地方时0时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②空间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③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⑸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km/h;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地面对应点大。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整合版)_2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三种主要学派,即区域学派、人地关系学派、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主要是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
3、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依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4、计量地理学的应用:相互关系分析、趋势面分析、空间相互分析、分布型分析、网络分析(总共12点,只要写几点,其余自己看书)5、标准正态分布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与0的关系。
偏度系数:g1<0表示负偏,即均值在峰值左边;g1>0即正偏,均值在峰值右边,g1=0,对称分布。
峰度系数:g2=0表示标准正态分布,g2>0高于正态分布,g2<0低于正态分布。
6、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收入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越小,就表示收入分配越均衡。
7、趋势拟合方法:㈠平滑法⒈移动平均法(公式,可能考计算,74页)⒉滑动平均法(同上)⒊指数平滑法(填空,75页的最后一段)8、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进行统计整理;计算有关统计指标和参数。
9、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一、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二、不确定性三、多种时空尺度四、多维性10、地理数据采集的渠道来源----书上25页11、填写下图的偏态类型(1)(正态分布); (2)(正偏态); (3)(负偏态)12、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1)(=Me =Mo );(2)( > Me>Mo ); (3)( <Me<Mo ) 13、空间分布的类型:点状分布类型、线状分布类型、面状分布类型(离散区域分布类型、连续区域分布类型)。
14、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_间隔尺度数据_和 比例尺度数据。
1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 集中化程度 和 均衡度 来描述。
16、地统计学: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或空间相关和依赖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
高三地理复习简答题模板
高三地理复习简答题模板也许有人困惑:拥有许多知识的人怎么变成书呆子?有些人读书不多在事业上却取得了成功?在我看来:变成书呆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将知识得以运用。
而读书少的却取得成功是他们善于动脑艰苦奋斗罢了。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复习简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形地势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a.海陆位置;b.经纬度位置;c.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d.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e.经济和军事位置;f.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3、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
(注意和第 1 种问题的区别)4、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5、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6、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三江平原: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河流较多,植被茂密;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青藏高原: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冰川积雪融水较多;③低洼地易积水,土壤中水分积聚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长江中下游平原:①降水丰富;②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气候1、影响气温的因素a.纬度高低(决定因素)。
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b.地形地势。
阴坡阳坡,海拔高度c.海陆位置。
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d.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e.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
计量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
计量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计量地理学中,用于描述空间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量是:A. 均值B. 方差C. 标准差D. 极差答案:B2.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表示空间实体之间拓扑关系的是:A. 点B. 线C. 面D. 拓扑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主要方法?A. 缓冲区分析B. 叠加分析C. 距离分析D. 回归分析答案:D4. 地理空间数据的精度通常由以下哪个因素决定?A. 数据来源B. 数据类型C. 数据处理方法D. 数据量答案:C5. 在进行空间插值时,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大范围的地理数据?A. 克里金插值B. 最近邻插值C. 反距离加权插值D. 线性插值答案:B6. 地理坐标系统中,经度表示:A. 东西方向B. 南北方向C. 角度D. 距离答案:A7. 以下哪项不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A. 数据输入B. 数据存储C. 数据分析D. 数据输出答案:C8. 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表示空间实体的点、线、面的是:A. 属性数据B. 空间数据C. 非空间数据D. 元数据答案:B9. 在空间分析中,用于计算区域内部相似度的指标是:A. 标准差B. 变异系数C. 相关系数D. 均值答案:C10. 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表示空间实体之间关系的是:A. 拓扑关系B. 几何关系C. 空间关系D. 属性关系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计量地理学中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A. 热点分析B. 空间聚类分析C. 空间插值D. 空间回归分析E. 空间关联分析答案:ABCD2. 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描述空间实体属性的数据类型包括:A. 数字型B. 文本型C. 图像型D. 几何型E. 声音型答案:ABD3. 地理坐标系统中,常用的坐标系统有:A. 经纬度坐标系统B. 投影坐标系统C. 直角坐标系统D. 极坐标系统E. 球面坐标系统答案:ABC4. 空间插值方法中,以下哪些方法属于确定性插值?A. 最近邻插值B. 克里金插值C. 反距离加权插值D. 样条插值E. 泰森多边形插值答案:CDE5. 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包括:A. 地图符号化B. 地图注记C. 地图渲染D. 地图投影E. 地图制图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
计量地理学
计量地理学
(个人认为题主应该说的是计量革命,而不是计量地理学,因为计量地理学到如今还是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以计算机科技和3s技术为依托,计算地理时代正盛) 1 到了计量革命后期,多数地理工作者已经偏离了工作的本质要求——解决地理问题和以地理模型来发展地理学的理论,片面追求新的数理方法,甚至是以方法来选择问题。
这是计量革命结束的重要原因。
2 计量革命是近代地理学向现代地理学转变的标志。
一方面,计量革命是失败的, 因为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并未真正地建立起来;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包括: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地球表层系统具有复杂性;传统的数学方法在处理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问题方面显得不足;数据获取的数量和质量有限;当时的计算机技术及地理数据存储技术无法支撑现实的需求等。
从另一方面来说,计量革命却取得了成功, 因为计数处理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的确被有效地引入地理研究过程,而一门学科要想从经验科学发展成为理论科学, 首先必须成为一门实证科学, 而数量化方法乃是实证化的前提。
计量地理学的最主要的成就, 就是铺开了地理学确定性解释这条科学的道路。
专业课主要有: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气候与气象学、土壤与植物地理学、地球概论、地理科学导论、人文地理学、计算机辅助制图、测量与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导论、计量地理学、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文化地理学等,主要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科学三个方向。
除此之外还要学一些例如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C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外语以及思政等基础课程。
地理重在实践,会有很多实验、实习,很有趣,也很值得怀念。
高考辅导: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案例(15
高考辅导: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规范案例(1515. 城市小专题⑴ 剖析我国武汉市的城郊区位要素:天文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集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自然要素:① 亚热带季习尚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厚,雨热同期;② 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整;③ 长江、汉江集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要素:① 左近铁矿、棉花资源;② 长江和汉江集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③ 科技兴旺; ④ 休息力丰厚,素质高; ⑤ 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域最大的经济、文明中心;⑥ 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⑵ 第一批城市降生的地域:世界上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
缘由剖析:肥美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兴旺; 便利的水运。
⑶ 上海市的开展:优越的区位要素:① 便捷的交通; ② 宽广的消费市场; ③ 高素质的休息力;④ 广阔的经济腹地; ⑤ 充足的商品供应; ⑥ 丰厚的农副产品;⑦ 雄厚的技术力气。
城市化效果:发生缘由:城市人口收缩;用地规模扩展;表现:① 路途狭窄,交通梗塞; ② 寓居拥堵;③ 绿空中积小,环境质量差; ④ 用地紧张。
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开展:作用:处置城市化效果;带动区域经济开展;有利条件:位置:接近上海繁华郊区; 面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地形:平整、开发空间大;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本钱低城市规划:① 分为城市化地域和非城市化地域两局部;② 采取轴向开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规划形状;③ 犬牙交织的快速干道和河流;④ 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树立成就:浦东新区已建成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⑷ 城市路途网效果:形式:环行-放射式方格--环行-放射式作用: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域。
环线:延长了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防止把少量人流、车流引入市中心,增加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研究方法上,计量地理学和传统地理学有何不同?以定量的精确判断来补充定性的文字描述的不足;以抽象的、反映本质的数学模型去刻画具体的、庞杂的各种地理现象;以对过程的模拟和预测来代替对现状的分析和说明;以合理的趋势推导和反馈机制分析代替简单的因果关系分析;以最新的定量化技术革新地理学的传统研究方法。
2简述美国计量运动的三种学派?①依阿华的经济派;尤其重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
②威斯康星的统计派;该学派以发展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主要特征。
③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借鉴物理学中已经建立起来的规律、定量模式和研究方法。
3简述计量地理学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期,是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初期阶段。
第二阶段,包括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的十年时间,属中期阶段。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到80年代末期,是计量地理学走向更加成熟和更加完善的阶段。
第四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传统意义上的计量地理学开始向计算地理学发展。
4在现代地理学中,应用了哪些主要的数学方法?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趋势面分析、马尔可夫过程、线性规划、投入与产出分析。
5怎样评价计量地理学?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值来度量。
②在现代地理学中,传统方法与数学方法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传统方法是数学方法的基础,数学方法是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
③数学方法,不仅是人们进行数学运算和求解的工具,而且能以严密的逻辑和简洁的形式描述复杂的问题,表述极为丰富的实质性思想。
④数学方法也有局限性。
⑤计量地理学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密切相关。
6计量地理学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分布型分析、相关关系分析、分类研究、网络分析、趋势面分析、空间相互作用分析、系统仿真分析、过程模拟与预测研究、空间扩散研究、空间行为研究、地理系统优化调控研究、地理系统复杂性研究。
7计量地理学应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①地理数据的筛选与质量检验的问题,在地理问题的研究中,地理数据的丰富性、完备性和准确性,是能否成功地运用数学方法的关键。
②模型的建造问题,描述地理问题的数学模型是对地理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依据。
③与GIS结合的问题,计量地理学只有很好的与GIS技术结合,才能不断地提高其应用层次与水平,不断地拓宽其应用领域,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8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地理空间与过程研究,生态与环境研究,区域研究。
研究内容;空间分布规律性,空间要素分析,空间过程分析,地理系统模拟、预测和规划。
9简述属性数据的类型?①数量标志数据;间隔尺度数据、比例尺数据。
②品质标志数据;有序数据、二元数据、名义数据。
10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①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②不确定性③多种时空尺度④多维性11地理数据的渠道来源有哪些?①来自于观测、测量部门的有关专业数据。
②来自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中的有关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③来自于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不定期的典型调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
④来自于政府公报、政府文件中的有关数据。
⑤来自于档案、图书等文献资料中的有关数据。
⑥来自于互联网的有关共享数据。
⑦地图数据⑧遥感数据12简述统计整理和统计分组的主要基本步骤?统计整理:①统计分组②计算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编制统计分组表③作分布图。
统计分组:①求变数的全距(R)②确定组数③计算组距④确定组限⑤计算组中值。
13地理数据的分布特征值有哪些?分别适应于什么情形?①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平均值、中位数、众数。
②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极差、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
③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偏度系数,它测度地理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情况,刻画了以平均值为中心的偏向情况。
峰度系数,它测度了地理数据在均值附近的集中程度。
14简述偏相关系数的性质?①偏相关系数分布范围在-1到1之间。
②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15复相关系数的的性质?①复相关系数介于0到1之间②复相关系数越大,则表明要素之间的相关程度越密切。
复相关系数为1,表示完全相关;③复相关系数为0,表示完全无关。
④复相关系数必大于或至少等于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
16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联系;相关分析要依靠回归分析来表现现象数量相关的具体形式。
回归分析必须依靠相关关系来表明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
区别;①相关分析是用一个指标表明现象间依存关系的密切程度,回归分析是根据相关关系的具体形态选择一个适合的数学模型,来近似地表达变量的平均变化关系。
②相关分析中没有自变量因变量,而回归分析中必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③相关分析中的每一个变量都是随机的,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一般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④相关分析没有预测功能而回归分析有。
17简述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①加法模型。
加法模型假定时间序列是基于四种成分相加而成的。
②乘法模型,乘法模型假定时间序列是基于四种成分相乘而成的。
18简述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19简述季节性预测的步骤?①将原时间序列求移动平均,目的是消除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保留长期趋势。
②将原序列y除以其对应的趋势方程值,目的是分离出季节变动。
③将月度的季节指标加总,以由计算误差导致的值去除理论加总值,得到一个校正系数,并以该校正系数乘以季节性指标从而获得调整后季节性指标。
④求预测模型,如果欲求下一年度的预测值,可简单地延长趋势线即可,若要求各月的预测值,只需以趋势值乘以各月份的季节性指标即可求得未来各月的预测值。
20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聚类分析,亦称群分析或点群分析,它是研究多要素事物分类问题的数量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样本自身的属性,用数学方法按照某种相似性或差异性指标,定量地确定样本之间的亲疏关系,并按这种亲疏关系程度对样本进行聚类。
21在聚类分析中,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哪几种?有哪些主要的聚类方法?总和标准化、标准差标准化、极大值标准化、极差的标准化。
直接聚类法、最短距离聚类法、最远距离聚类法。
22为什么进行主成分分析?它的几何意义和数学意义是什么?地理系统是多要素的复杂系统,变量多无疑会增加分析问题的难度与复杂性,而且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多个变量之间是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的,因此,人们想到能否用较少的新变量代替原来较多的旧变量,而且能更多的保留原来变量所反映的信息,因而采用了主成分分析。
意义:主成分分析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划分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
23简述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计算相关系数矩阵、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计算主成分载荷。
24简述趋势面分析的一般原理及应用?一般原理;通常把实际的地理曲面分解为趋势面和剩余面两部分,前者反映地理要素的宏观分布规律,属于确定性因素作用的结果,而后者则对应于微观局域,是随机因素影响的结果。
应用:利用数学曲面模拟地理系统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
25简述计量地理学的发展趋势?①进一步与生产实践结合②系统分析应用③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④计量方法的发展。
26如何进行地理数据的采集与处理?①来自于观测、测量部门的有关专业数据。
②来自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中的有关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③来自于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不定期的典型调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
④来自于政府公报、政府文件中的有关数据。
⑤来自于档案、图书等文献资料中的有关数据。
⑥来自于互联网的有关共享数据。
⑦地图数据。
⑧遥感数据。
⑨其他来源的有关数据。
目的就是为了准确及时地采集地理数据和有效地处理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处理,是所有地理问题研究的核心环节。
27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有哪些?①空间联系的局部指标(LISA)LISA包括Moran指数和局部Geary指数。
②G统计量③Moran散点图28什么是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它与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有何区别,为什么不能用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空间统计分析问题?空间统计分析,即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是现代计量地理学中一个快速发展的方向领域。
由于空间依赖性的存在打破了大多数经典统计分析方法中样本相互独立的基本假设,因此无法直接用经典的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与地理位置相互的空间数据关联和依赖性。
①经典统计学不考虑样本的空间分布,而地统计学考虑。
②研究对象;随机行(变量),既具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
③试验:可重复性,不可重复性。
④样本间:相互独立性,空间相关性。
29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的区别是什么?①经典统计学不考虑样本的空间分布,而地统计学考虑。
②研究对象;随机行(变量),既具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
③试验:可重复性,不可重复性。
④样本间:相互独立性,空间相关性。
30变异系数的四个参数是什么?各有什么意义?①基台值:是系统或系统属性中最大的变异。
②变程:表示空间自相关的范围。
③块金值:表示区域化变量在小于抽样尺度时非连续变异,由区域化变量的属性或测量误差决定。
④分维数:表示变异函数曲线的曲率。
31什么是Moran散点图,Moran散点图的四个象限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定义:用来研究局部的空间不稳定性,对空间滞后因子Wz和z数据对进行了可视化的二维图示。
Moran散点图的四个象限:①第一象限代表了高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同是高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②第二象限代表了低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高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③第三象限代表了低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同是低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④第四象限代表了高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被低值的区域所包围的空间联系形式。
32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对于价值型的投入产出表,按行和按列建立模型分别反映了什么?基本原理:静态投入产出模型,主要研究某一个时期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问题,而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则针对若干时期,研究再生产过程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问题。
由于计量单位统一,对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既可以按行建立模型——反映各部门产品的生产与分配使用情况,也可以按列建立模型——反映各部门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可以同时从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反映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
33线性规划能解决什么问题?主要的求解方法有哪些?线性规划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某项任务确定后,如何统筹安排,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完成该项任务;二是面对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如何安排使用,使得完成的任务最多。
主要的求解方法有:图解法和单纯形法。
34与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相比较,价值投入产出模型具有什么特点?①由于计量单位统一,对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既可以按行建立模型——反映各部门产品的生产与分配使用情况,也可以按列建立模型——反映各部门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可以同时从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反映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