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第二十三讲 中风 (2)题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上次授课内容复习提问:

(一)、提问:

1、特定穴有那些种类?其含义是什么?

2、俞募穴在治疗方面的比较?

(二)、上次课内容梗概:

特定穴的分类;各类特定穴的作用特点及配穴方法。

第七章治疗各论

第一节内科病证

一、中风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喎、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因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与自然界之风性善行数变特性相似而名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亦称“卒中”。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常留有后遗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疾患.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均归属中医“中风”范畴。

【病因病机】

中风发生,风、火、痰是其主因,病及心、肝、脾、肾等脏。本病形成,或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外邪入中经络,气血痹阻,或因劳累过度,肝肾阴虚,肝阳鸥张,气血上逆,或因饮食不节,.恣食厚味,脾虚痰热内盛,风阳挟痰上升,蒙蔽清窍;或因五志过极,暴怒伤肝,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发为中风。若风、火、痰流窜经络,气血阻滞,则见经络失常症状,若阴阳之气逆乱,常发为闭证;若正气衰微,阴阳之气离诀,可发生脱证。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等导致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形成的脑血栓、脑栓塞,均可发生本病。

【辨证分型】

1.中风先兆多因气血上逆而病,症见眩晕,心悸,肢体麻木,手足乏力,舌强等症。

2.中经络病位浅,病情轻,多无神志改变。若脉络空虚,风邪入中,症见手足麻

木,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甚或半身不遂,苔薄白,脉弦滑或弦数。若

因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症见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口角歪斜,舌

强语塞,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舌红苔黄,脉弦细而数或弦滑。

3.中脏腑病位较深,病情危重,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可分为闭证和脱证。闭

证症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喎,半身不遂,牙关紧闭,两手握固,面

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不通,脉弦滑而数。脱证症见突然昏仆,不省

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二便失禁,脉细弱;如见汗出

如油,瞳孔散大或两侧不对称,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为真阳外越

之危候。

【治疗】

1.刺灸法

〈1〉中经络

①半身不遂

治则:滋养肝肾,通经活络。一般刺病侧穴,病程较久者先刺健侧,后剌患侧,即“补健侧,泻患侧”的治法。

处方:上肢:肩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太冲太溪

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太冲太溪

方义:风病多犯阳经,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得以扶助,使机体功能逐渐恢复,根据经脉循行路线,分别取手足阳经穴位,以达调和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随证配穴:除上述穴位外,半身不遂还可取患侧井穴,点刺出血,取接续经气之意,上肢还可取肩髎、阳池、后溪等,下肢还可取风市、悬钟等,病程日久,上肢瘫可配大推、肩外俞,下肢瘫可配腰阳关、白环俞等,如患侧经筋屈曲拘孪者,肘部配取曲泽,腕部配取大陵,膝部配取曲泉,踝部配取太溪,乃阳病取阴之意,如语言蹇涩,配哑门、廉泉、通里,肌肤不仁,可用皮肤针叩刺患部。

操作:毫针刺,补虚泻实,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Omin,10次为1疗程.

②口角歪斜

治则:疏调阳明,通经活络。

处方:地仓颊车合谷内庭太冲

方义:手足阳明和足厥阴经脉均上达头面,取地仓、颊车穴疏调局部经气,远取合谷、内庭、太冲乃循经取穴,以调本经经气。

随证配穴:按病位酌配牵正、水沟、下关等穴。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1疗程。

(2)中脏腑

①闭证

治则:平肝熄风,清心豁痰,醒脑开窍。

处方:十二井穴水沟太冲丰隆

方义:肝阳化火生风,气血上逆,痰浊而升,蒙蔽清窍,取十二井穴,接通十二经气,调和阴阳,水沟醒脑开窍,太冲潜阳降逆,平肝熄风,丰隆宣通脾胃气机,蠲化痰浊。

随证配穴:牙关紧闭配下关、颊车,两手握固配合谷,语言不利配哑门、上廉泉。操作:十二井穴点刺放血,水沟向上斜刺用泻法,太冲、丰隆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

②脱证

治则:回阳固脱。

处方:关元神阙

方义:关元为任脉和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扶助元阳,神阙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以回阳固脱。

随证配穴:汗出不止配阴郄、复溜,小便失禁配三阴交。

操作:关元穴大炷灸灸,神阙隔盐艾灸,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2.头针法

选穴,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

方法:选用28~30号长1.5~2.0寸毫针,针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min,每次留针30min,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治疗时让患者活动肢体,一般隔日1次。

3.耳针法

选穴:脑点皮质下肝三焦

方法:毫针刺,中等剌激强度,每日1次,后遗症隔日刺1次,每次留针30min,亦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附注]

①针灸治疗中风疗效较满意,对中风急性期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②后遗症期配合功能锻炼。

二、眩晕〈附:高血压〉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自觉症状。"眩'指眼花,轻者稍作闭目即可恢复,重者两眼昏花缭乱,视物不明。"晕"指头晕而言,轻者如坐舟车,飘摇不定,重者旋摇不止,难于站立,昏昏欲倒,胸中泛泛,恶心呕吐。

现代医学中的耳源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血管病、贫血、神经衰弱等引起眩晕均属本证范畴。

[病因病机】

本证起因常与忧郁恼怒、恣食厚昧、劳伤过度和气血虚弱等有关。若素体阳盛,情志不舒,气郁化火,风阳升动致肝阳上亢而眩晕,若恣食肥厚,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清阳不升亦发眩晕,若劳伤过度,肾精亏损,不能上充于脑可发眩晕,若病后体虚,气血虚弱,脑失所养亦能发生眩晕。

【辨证分型】

头晕目眩,泛泛欲吐,甚则昏眩欲仆。如兼见头痛,耳鸣,急躁易怒,口苦多梦,舌红苔黄,脉弦,为肝阳上亢。如兼见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神疲困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中阻。如兼见遗精,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为肾精亏损。如兼见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白,舌淡,脉细者,为气血虚弱。

【治疗】

1.刺灸法

(1)肝阳上亢

治则:平肝潜阳,滋水涵术。

处方: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方义:肝胆两经,同为风木所寄,取风池、侠溪、行间清泄肝胆上亢之阳,肝俞平肝潜阳,肾俞滋水涵木,乃治本之法。

随证配穴:耳鸣配翳风,头胀痛配太阳。

操作:毫针刺,风池、肝俞、行间、侠溪用泻法,肾俞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1疗程。

(2)痰湿中阻.

治则:运脾和中,除湿涤痰。

处方:头维内关中脘丰隆阴陵泉

方义:头维为足阳明、足少阳之交会穴,为治目眩要穴,内关宽胸止呕,中脘和中,丰隆降逆祛痰,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利湿降浊。

随证配穴:胸闷配膻中,纳差配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头维、丰隆、阴陵泉均用泻法,内关、中脘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15~20min,10次为1疗程。

(3)肾精亏损

治则:补肾益精,培元固本.

处方:百会悬钟肾俞太溪

方义:百会属督脉,入络于脑以止眩晕,悬钟为髓会,补益精髓,肾俞、太溪俞原相配,补肾益精,培元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