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口腔科消毒灭菌制度

合集下载

口腔诊所消毒管理规章制度(4篇)

口腔诊所消毒管理规章制度(4篇)

口腔诊所消毒管理规章制度一、消毒管理目的:为了保证口腔诊所内环境的卫生和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制定本规章制度,对口腔诊所的消毒管理进行规范和指导。

二、消毒管理范围:1. 诊所内所有工作区域和设备设施的消毒。

2. 包括工作台面、患者座椅、手术器械、口杯、医用器械和工具等的消毒。

3. 高风险和低风险耗材、一次性用品的管理和消毒处理。

三、消毒管理原则:1. 诊所内所有工作区域每日清洁消毒,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执行规定的消毒操作流程。

2. 患者座椅、工作台面等常用设施和器具每位患者就诊前后进行消毒处理。

3. 手术器械和医用器械必须实施高温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4. 口杯、医用器械和工具等高风险物品一律为一次性用品,使用后立即废弃。

5. 低风险耗材如针头、针管等必须在严格消毒处理后使用,并每次使用后废弃。

6. 患者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如口罩、手套等必须符合卫生标准,用后立即废弃。

7. 消毒剂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使用时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四、消毒管理流程:1. 工作区域的清洁消毒流程:(1)先清洁:清除工作区域表面的杂物,用清洁剂擦拭工作台面、患者座椅、仪器等设备。

(2)再消毒:使用消毒剂喷洒在清洁后的表面,静置一段时间,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擦洗或冲洗。

(3)最后通风:开启门窗进行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使消毒剂挥发。

2. 医用器械的消毒流程:(1)清洗:将使用后的器械进行清洗,去除污物和血迹。

(2)消毒:使用高温高压灭菌器进行器械消毒,或根据器械材质和使用需求选择适当的消毒方式。

(3)包装:消毒后的器械进行包装,确保存放过程中不受污染。

(4)储存:储存消毒后的器械,在干燥通风的储存室中放置,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期和状态。

五、消毒管理责任:1. 诊所负责人应制定并落实消毒管理的制度和流程,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督。

2. 医护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消毒流程进行操作,并保证消毒剂的存储和使用符合规定。

口腔牙科诊所医院消毒灭菌制度

口腔牙科诊所医院消毒灭菌制度

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一、压力蒸气灭菌
工艺监测:每锅登记温度、压力、时间、锅次、物品、消毒员等。

化学监测:常规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B—D试验:每日一次。

生物监测:每周一次,有植入物时每锅进行生物监测。

二、紫外线消毒
日常监测:登记时间、累计使用时间、使用人签名,每周一次擦拭记录。

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三、消毒剂
化学指示卡监测: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

灭菌剂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四、内窥镜
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 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
物品,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五、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生物学监测。

六、污水、污物
污水余氯每日2次监测。

每月进行粪大肠杆菌监测。

每月进行沙门氏菌监测。

每月进行志贺氏菌监测。

医院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与消毒灭菌制度

医院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与消毒灭菌制度

医院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与消毒灭菌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院口腔科诊疗过程中患者的安全,预防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保障医疗设备和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口腔科所有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牙科椅、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等。

三、器械清洗与消毒灭菌流程1. 器械分类将使用后的器械进行分类,将锐利器械放入利器盒,可回收器械分开,并将棉球、纸杯、吸唾等一次性用品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分类处理。

2. 冲洗将器械在流动水下冲去表面的污染物。

3. 多酶浸泡将精密器械如车针、扩大针等放入金属细密网状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牙科专用多酶清洗剂(比例为0.5%,即1公斤水配5ml溶液1:200),用超声荡洗机进行荡洗,时间约为180秒。

其余器械放入比例为0.5%的多酶溶液中浸泡3-5分钟。

4. 清洗从酶液中取出器械,用流动水下刷洗表面,确保清洗干净。

5. 浸泡消毒将器械放入配有消毒泡腾片的溶液中(比例为1:1~2L水),浸泡时间为10分钟。

6. 冲洗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器械,确保无消毒剂残留。

7. 干燥将器械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或者用清洁毛巾擦干表面。

8. 保养对于手机以及有轴节的器械(如剪刀、持针器、牙钳等)进行特殊的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四、人员培训与考核1. 从事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2. 医院应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对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3. 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确保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质量。

五、质量控制与监督1. 医院应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对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 质量控制小组应制定检查计划,对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指导。

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制度

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制度

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口腔诊疗过程中患者的安全,预防交叉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方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口腔科所有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

三、管理要求1. 口腔科应当设立专门的消毒供应中心或者指定专人对口腔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工作。

2. 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应当遵循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和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相关规定。

3. 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应当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合格的工作人员负责。

4. 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四、基本原则1. 高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灭菌水平。

2. 中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灭菌水平或高水平消毒。

3. 低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中或低水平消毒。

五、操作流程1. 回收(1)口腔器械使用后应与废弃物品分开放置,及时回收。

(2)口腔器械应根据器械材质、功能、处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放置。

(3)回收容器应于每次使用后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2. 清洗(1)口腔器械清洗方法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含超声波清洗)。

(2)非电源口腔器械可选择机械清洗方法。

(3)带电源口腔器械、精密复杂口腔器械宜选择手工清洗。

(4)可拆的器械应拆开后分别清洗,如电动牙洁治器。

(5)电动牙洁治器手柄宜选择手工清洗方法。

3. 消毒(1)口腔器械消毒方法包括化学消毒和物理消毒。

(2)化学消毒应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说明书进行浓度配制和消毒时间控制。

(3)物理消毒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等。

4. 灭菌(1)口腔器械灭菌方法包括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化学气体灭菌等。

(2)选择合适的灭菌器,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和监测。

(3)灭菌后的口腔器械应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六、监测要求1.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按照《医疗机构感染管理方法》和相关标准进行。

口腔科清洗消毒制度

口腔科清洗消毒制度

口腔科清洗消毒制度一、总则1. 为了加强口腔科清洗消毒管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口腔科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口腔科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诊所等。

3. 口腔科清洗消毒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二、清洗消毒设施与设备1. 口腔科应设置独立的清洗消毒间,配备足够数量的清洗消毒设备,如超声波清洗器、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燥箱等。

2. 清洗消毒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照明条件,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

3. 清洗消毒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4. 清洗消毒间内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眼镜等。

三、清洗消毒人员1. 口腔科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2. 清洗消毒人员应严格遵守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清洗消毒质量。

3. 清洗消毒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性疾病者不得从事清洗消毒工作。

四、清洗消毒操作规程1. 清洗(1)口腔器械在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清洗,去除表面污垢和细菌。

(2)清洗时应使用清洁剂,根据器械材质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当的清洗方法。

(3)清洗后的器械应进行清水冲洗,去除残留的清洁剂。

2. 消毒(1)口腔器械在清洗后应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2)消毒方法应根据器械材质、使用频率和感染风险选择,包括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化学消毒剂浸泡等。

(3)消毒后的器械应进行干燥处理,防止细菌滋生。

3. 灭菌(1)口腔器械在消毒后,对于高度危险性器械应进行灭菌处理。

(2)灭菌方法包括高温高压蒸汽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

(3)灭菌后的器械应进行生物监测,确保灭菌效果。

五、清洗消毒记录与管理1. 口腔科应建立清洗消毒记录制度,详细记录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过程。

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4篇)

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4篇)

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是指口腔科医疗机构为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经过科学的消毒和隔离措施来防止交叉感染的传播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消毒管理:口腔科医疗机构应制定科学的消毒流程和消毒方案,对各种设备、器具、器械等进行消毒操作,确保其达到杀菌消毒的标准,防止交叉感染传播。

2. 隔离管理: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隔离病房应符合相关的卫生要求,患者进入隔离病房前应进行必要的消毒和防护措施。

3. 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对口腔科医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管理的培训,包括正确使用消毒器材和消毒药剂的方法、隔离措施的要求等。

4. 感染监测:对口腔科医疗机构的环境、设备和人员进行定期的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隐患,确保患者的安全。

5. 器械管理:对于使用的器械和设备,应进行严格的管理,包括清洗、消毒、灭菌等措施,确保其达到安全使用的标准。

6. 废物处理:将医疗废物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储存和处理,防止感染源的扩散。

7. 整体协作:医疗机构应与相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和执行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及时共享疫情信息和科研成果。

通过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的执行,可以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和环境的健康与安全,规范口腔科消毒隔离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口腔科的所有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

第三条口腔科应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明确消毒隔离的程序和要求,确保消毒隔离工作的规范和有效性。

第二章消毒隔离职责第四条口腔科院长负责整个口腔科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1. 确保消毒隔离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监督口腔科的所有工作人员执行消毒隔离工作。

3. 定期检查和评估消毒隔离工作的执行情况。

4. 协调口腔科与相关部门的消毒隔离工作。

第五条口腔科护士长负责协调和管理口腔科的消毒隔离工作,具体职责为:1. 负责制定消毒隔离操作规范和相应培训。

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工作管理制度

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工作管理制度

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口腔科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相关行业标准、规范。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制定本机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工作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操作规程、质量监控和培训等内容。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设立独立的器械处理区,并根据口腔诊疗服务工作量配备专职或兼职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工作人员。

第六条消毒灭菌的工作人员应参加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应至少符合附录A所列内容。

第三章器械处理区设置与布局第七条器械处理区应与口腔诊疗服务的范围和工作量相匹配,布局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要求。

第八条器械处理区应保持整洁、无尘、通风良好,设置合适的清洗、消毒、灭菌设备和工作台。

第四章消毒灭菌操作规程第九条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第十条器械处理区应使用中效消毒剂进行消毒,治疗外周区应在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消毒及通风。

第十一条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等)每人用后均应进行灭菌处理。

第十二条对不耐热的器械,可采用2%的戊二醛浸泡10小时达到灭菌效果,每周更换戊二醛。

第十三条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应进行监测,确保达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相关行业标准要求。

第五章器械储存与发放第十四条器械灭菌后应放置在干燥、清洁、通风的储存环境中,避免受到污染。

第十五条器械发放应严格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器械的使用安全。

第六章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工作进行质量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消毒灭菌工作流程,提高消毒灭菌质量。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防止医院交叉感染,根据《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及相关要求,制定本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二、器械清洗与消毒1. 设立器械清洗室和消毒室,保持室内清洁。

2. 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或灭菌”的程序进行。

3. 器械清洗后应进行消毒或灭菌,确保器械表面和内部无微生物污染。

4. 口腔诊疗器械应一人一用一灭菌,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牙挺、牙周刮治器、洁治器等。

5. 一次性口腔检查盘、托盘、刀片、针线、敷料、注射器、手套等一次性用品应避免交叉感染。

6. 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应严格按照器械的清洗、消毒、润滑保养、干燥、包装、灭菌等操作流程进行。

7. 灭菌后的物品应分类摆放在无菌柜里,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保持物品完好,定期查对失效日期。

8. 每日监测室内温度及湿度,确保适宜的环境条件。

三、环境与空气消毒1. 诊室每日用5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擦拭台面、地面湿拖二次;空气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每日二次并登记。

2. 操作前应戴口罩、帽子并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护目镜。

3. 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4. 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可消毒。

5. 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四、医疗用品与废物处理1. 各类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后备用。

2.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3. 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 病室内物品定期清洗、更换,如衣服、床单、被套、枕套等,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

5. 医疗废弃物及一次性医疗物品均要毁型消毒无害化处理,医疗垃圾双层黄色袋焚烧并有交接记录。

口腔科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口腔科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口腔科环境清洁消毒制度一、前言口腔科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卫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确保口腔科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到位,预防交叉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口腔科的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确保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二、制度内容1. 口腔科环境清洁与消毒的基本原则(1)遵循“分区管理、分类处置、定时清洁、定期消毒”的原则,确保口腔科环境清洁、消毒工作有序进行。

(2)根据口腔科环境特点,合理划分清洁区域和污染区域,实行分区管理。

(3)对不同类型的物品和设备,采取相应的清洁和消毒措施。

(4)建立完善的清洁消毒记录制度,确保清洁消毒工作落实到位。

2. 口腔科环境清洁与消毒的具体措施(1)口腔科环境清洁①每日工作结束后,对治疗室、候诊区、走廊等公共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包括地面、桌面、门窗、墙壁等。

②每周对治疗室、候诊区等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包括沙发、窗帘、空调过滤网等。

③定期对口腔科设备进行清洁,包括牙椅、治疗仪、口腔仪器等。

④保持口腔科室内外环境整洁,禁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

(2)口腔科环境消毒①每日工作结束后,对治疗室、候诊区等区域进行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消毒灯、臭氧消毒机等设备。

②每周对治疗室、候诊区等区域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包括桌面、门把手、开关等。

③每月对治疗室、候诊区等区域进行地面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等。

④对口腔科设备进行定期消毒,包括牙椅、治疗仪、口腔仪器等。

⑤口腔科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3. 口腔科环境清洁与消毒的监督与考核(1)设立口腔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小组,负责对口腔科环境清洁消毒工作的监督与考核。

(2)定期对口腔科环境清洁消毒工作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对口腔科工作人员进行清洁消毒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4)对违反清洁消毒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三篇)

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三篇)

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随着口腔科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口腔疾病的日益增多,对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障医疗机构的口腔科诊疗活动安全有效进行,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1.依法依规:遵循国家和地方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操作规范合法。

2.科学有效:根据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控制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运行规范:明确各方责任和职责,确保制度的实施和运行过程规范。

三、管理内容1.消毒设备和工具的管理:(1)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

(2)按照规定进行消毒设备和工具的检查、维修和更新,保证其正常运行。

(3)建立消毒设备和工具的保养记录,及时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保养情况。

2.消毒药剂的管理:(1)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药剂,确保其质量安全可靠。

(2)严格按照药剂说明书的要求,正确稀释和使用消毒药剂。

(3)按照规定进行消毒药剂的验收、储存和使用,保证其有效性和持久力。

(4)建立消毒药剂使用记录,及时记录药剂的使用情况和库存情况。

3.消毒操作的管理:(1)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需求,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规范。

(2)明确消毒操作的责任人和操作流程,保证消毒操作的安全可靠。

(3)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具有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4.隔离管理的管理:(1)建立科室内的进入与离开制度,确保有资格的人员才能进入科室。

(2)设置合理的隔离区域和隔离间,确保感染性疾病患者和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之间的隔离。

(3)加强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隔离观察和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并隔离传染源。

四、责任与考核1.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考核。

2.医护人员要全面贯彻执行本制度,并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考核。

3.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照规定进行追责和评议。

五、违规处理1.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首先进行告诫和警告,情节严重的,上报相关主管部门进行追责。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搞好自我防护。

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戴手套,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手套一人一用一换,更换时必须“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

2.严格执行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和处理原则。

器械消毒灭菌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原则。

3.弯机头涡轮机用75%酒精棉球或碘伏棉球擦拭消毒,牙钻头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4. 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拨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5.供应室领取的消毒物品(如纱布、棉球、手套等),应按日期顺序分类存放于清洁专柜内,标志清楚(科室、名称、消毒日期及有效期),有效期7天,纸塑包装3-6个月。

科室快速高压灭菌物品有效期为7天。

6.使用一次性口腔专用包,一次性针简和手套,用后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7.无菌物品使用期限24小时,持物钳(镊)4小时更换一次,如有污染随时更换。

8.牙科专用药液要注意保护,防止污染,用后盖好瓶盖,用
完后加药液前应消毒容器。

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9.进行穿刺、拔牙或小手术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

10. 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或用微波消毒。

口腔诊所消毒规章制度(三篇)

口腔诊所消毒规章制度(三篇)

口腔诊所消毒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维护医疗环境的整洁与卫生,确保医疗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制定本消毒规章制度。

二、消毒设施与器械1. 口腔诊所必须配备专门的消毒设施,包括高温消毒柜、制备室、待消毒区和干净区等。

2. 消毒设施必须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3. 所有使用的消毒器械必须具备合格的证书,未经鉴定的器械严禁使用。

三、消毒操作流程1.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消毒培训,熟练掌握消毒操作流程。

2. 定期组织消毒操作示范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消毒技能和操作水平。

3. 消毒操作必须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包括物品的清洗、消毒、干燥和包装等环节。

4. 消毒操作必须配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

四、消毒方法与指标1. 高温消毒:采用高温蒸汽灭菌法进行消毒,温度不低于121摄氏度,压力不低于0.15MPa,持续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 化学消毒:采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必须选择合格的消毒药剂,按照指定浓度进行使用和处理。

3.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设备必须定期检测灯管的工作状态,确保紫外线的照射剂量符合要求。

4. 指标要求:所有消毒操作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五、消毒记录与追溯1. 每次消毒操作必须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消毒日期、对象、消毒方法以及操作人员等。

2. 消毒记录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和归档,确保消毒记录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3. 消毒记录必须长期保存,至少保留5年,并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和整理,方便日后的追溯与查阅。

六、消毒质控1. 定期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口腔诊所的消毒工作进行抽查和监督,确保消毒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2. 对于消毒失效的器械和设备,必须进行更换和更新,防止继续使用带来的安全隐患。

3. 不定期组织内部消毒质量评估,对消毒操作和记录进行检查和评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违规处理与处罚1. 对于违反消毒规章制度的人员,将进行批评教育和纪律处分,视情况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一、环境消毒1、诊室每日开诊前和诊疗结束后,需进行清洁消毒。

地面采用湿式清扫,并用含有效氯浓度为 500mg/L 的消毒液擦拭。

2、诊室内的工作台面、治疗椅、电脑键盘、鼠标等物体表面,在每次治疗前后均需用 75%酒精擦拭消毒。

3、每日定时对诊室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通风不良时,可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二、器械消毒与灭菌1、凡进入患者口腔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2、口腔科常用的器械,如拔牙钳、牙挺、牙科手机等,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对于不耐热、不耐湿的器械,可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或低温等离子灭菌。

3、器械在使用后,应及时用流动水冲洗,去除表面的血迹、污渍等,然后放入专用的清洗液中浸泡,再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

4、消毒后的器械应存放于清洁干燥的无菌容器内,有效期为7 天。

灭菌后的器械应存放于无菌容器内,有效期为 180 天。

三、口腔诊疗操作中的消毒隔离1、医护人员在进行口腔诊疗操作前,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手套,并更换工作服。

必要时,还需佩戴防护眼镜和面罩。

2、为患者进行口腔检查时,应使用一次性口腔检查器械,如口镜、镊子、探针等。

对于重复使用的器械,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

3、在进行口腔治疗时,如拔牙、补牙、洗牙等,应使用强吸吸引器,及时吸除患者口腔内的唾液、血液等分泌物,以减少飞沫和气溶胶的产生。

4、治疗过程中,所用的局部麻醉药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避免交叉感染。

5、对于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如镶牙、烤瓷牙等,印模材料应使用消毒后的托盘和材料,模型在灌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四、医疗废物处理1、口腔科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收集。

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和药物性废物。

2、感染性废物,如使用过的棉球、纱布、一次性口腔器械等,应放入黄色的医疗废物专用袋中;损伤性废物,如针头、刀片等,应放入锐器盒中。

口腔科消毒灭菌制度

口腔科消毒灭菌制度

口腔科消毒灭菌制度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组成,并在科室主任领导下工展工作。

2、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进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有医院感染反馈,改进及处理登记本.ﻫ3、门诊布局合理,分区无逆流与交叉,各牙椅之间用适宜的隔帘分隔(高1.6米左右),并有配套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快速干手设备及手消毒液。

有独立的器械消洗、消毒、灭菌室.各诊室加强自然通风,治疗前后用消毒液擦拭工作台面、座椅及地面。

每日工作前后用紫外线或臭氧进行空气消毒30min —60min分钟;每周对工作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

ﻫ4、口腔科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疾病标准预防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加强工作人员及清洁器械工人的岗位培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及手术隔离衣(小围兜)、防护屏、护目镜,接诊、治疗每个患者前后均戴手套,一人一换,戴手套前后均应洗手及手消毒。

5、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的要求,各类诊疗器械按《医院消毒技术》要求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口腔检查器材尽量采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弯盘、一次性垫巾等,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标识齐全,无过期、无漏气、无破损,并禁止重复使用。

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诊疗器械必须达到灭菌。

修复、正畸印模须用消毒液浸泡,石膏模型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置紫外线灯下一米距离内照射30分钟备用。

6、传染病患者就诊完后应严格按传染患者敷料、器械处理,防止污染,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其他终末消毒。

ﻫ7、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正确,标识清楚,锐器放置正确。

口腔医疗废物及使用后的一次性器具均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由专人统一回收、运送、焚烧处理并有记录备查。

口腔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口腔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口腔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以下是口腔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的主要内容:1. 医务人员消毒:口腔科医务人员每日上岗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包括洗手、擦拭消毒液等,确保双手的卫生;使用医用口罩、手套和手术帽等个人防护用品。

2. 诊室消毒:每位患者离开诊室后,医护人员必须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包括工作台面、椅子、设备等各个角落,使用有效的消毒液进行擦拭和清洗。

3. 器械消毒:所有使用的器械,如牙钳、牙槽钳、针头等,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包括清洗、浸泡和高温蒸汽灭菌等,确保彻底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 科室内环境消毒:每日对整个口腔科门诊的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门把手等,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5. 医院工作人员健康监测:所有医务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监测和症状询问,确保无传染病的人员参与工作。

6. 病人隔离和分诊:针对有传染性疾病或疑似病例的患者,医院必须做好相应的隔离和分诊措施,以减少传播风险,且病患需佩戴口罩。

7. 定期培训和宣教:医护人员定期接受有关消毒隔离制度的培训和宣教,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操作技能和自身保护意识。

通过严格执行口腔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保护每一位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同时,也需要患者充分配合,在就诊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以共同维护口腔科门诊的良好环境。

口腔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对于口腔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口腔科门诊作为一个疾病传播的高风险区域,病患和医务人员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害。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医务人员的消毒是阻止传染病传播的关键步骤之一。

医务人员在进入诊室之前,必须根据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全面的手部消毒。

手部消毒包括正确洗手和使用消毒液擦拭双手等步骤,以确保双手的卫生无菌。

口腔科消毒灭菌制度

口腔科消毒灭菌制度

口腔科消毒灭菌制度导言口腔科消毒灭菌制度是为了确保口腔诊疗过程中的器械、设备、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并预防交叉感染而制定的行业规范。

本文将介绍口腔科消毒灭菌制度的目的、管理要求和操作方法。

一、目的口腔科消毒灭菌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口腔科诊疗设施和设备的卫生状况,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确保口腔科设备、器械等物品的消毒灭菌符合卫生要求,达到使用标准;2. 预防传染源的产生和传播;3. 提高医务人员对消毒灭菌工作的认识和操作水平;4. 保护患者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口腔科的良好形象。

二、管理要求1.建立完备的消毒灭菌管理系统,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制度的执行;2.制定并完善各项消毒灭菌操作规范和标准流程,确保每一步骤的正确性和规范性;3.提供必要的消毒灭菌培训,确保医务人员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4.定期检查和维护消毒灭菌设备的功能,确保设备的有效性;5.实施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符合标准。

三、操作方法1.物品分类处理:根据危险性和接触程度分类,确定消毒灭菌方法。

(1) 按照不同级别的物品,如器械、设备、沐浴用品等进行分类;(2) 根据危险性进行细分,如高危、中危、低危等。

2.清洗处理:对高危和中危物品进行清洗处理。

(1) 将使用过的器械、设备和用品送至清洗消毒区;(2) 使用专用清洗剂和清洗器械,确保清洗彻底。

3.消毒灭菌处理:(1) 对高危物品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消毒;(2) 对中危物品进行化学消毒;(3) 对低危物品进行物理灭菌。

4.质量控制和监测:(1) 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日常巡检,确保其正常工作;(2) 对每一步骤进行记录,包括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等;(3) 定期抽样检验,确保消毒灭菌质量达标。

5.设备维护:(1) 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2) 按照设备的说明书进行操作,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3) 保持设备周围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结论口腔科消毒灭菌制度是确保口腔科诊疗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口腔科门诊消杀制度范本

口腔科门诊消杀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加强口腔科门诊的消毒工作,预防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口腔科门诊所有科室、病房、治疗室、检查室、卫生间等区域。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口腔科门诊消毒管理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消毒管理制度,监督消毒工作的执行情况。

2. 口腔科门诊护士长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消毒工作的实施,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

3. 口腔科门诊所有医务人员及工作人员应遵守本制度,积极参与消毒工作。

四、消毒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定期消毒。

2. 针对不同区域和物品,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

3. 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五、消毒区域及时间1. 每日进行常规消毒,包括诊疗室、检查室、卫生间等区域。

2. 每周对诊疗床、检查床、座椅、门把手、开关、桌面等高频接触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3. 每月对口腔科门诊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通风管道等。

4. 病房、治疗室、检查室等区域在患者离院后,应立即进行消毒。

六、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1. 物理消毒:使用紫外线消毒灯、臭氧发生器等设备进行空气、表面消毒。

2. 化学消毒:根据物品性质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严格按照说明书配制和使用。

3. 生物消毒:对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物品,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

4. 注意事项:a. 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b. 消毒剂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不得过量。

c. 消毒后,应确保消毒剂挥发或蒸发,方可使用。

七、消毒记录及评估1. 消毒管理小组应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消毒效果。

2. 消毒工作记录应详细记录消毒时间、消毒区域、消毒方法、消毒剂名称及浓度等。

3. 消毒效果评估:每月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八、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消毒制度,消毒效果良好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违反消毒制度,造成交叉感染的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

口腔科消毒灭菌规章制度

口腔科消毒灭菌规章制度

口腔科消毒灭菌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口腔科消毒灭菌工作,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消毒灭菌设施1. 口腔科必须设有专门的消毒室和灭菌室,保证消毒灭菌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消毒室和灭菌室必须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和设施要求,每年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第三章消毒灭菌人员1. 每个口腔科都必须配备专门的消毒灭菌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

2. 消毒灭菌人员必须遵守相关的消毒灭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工作要求。

第四章消毒灭菌工作流程1. 患者就诊后,口腔科医护人员必须对使用的器械进行初步清洗和分类。

2. 清洗后的器械必须送入消毒室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消毒效果。

3. 消毒后的器械需要送入灭菌室进行灭菌处理,杀灭所有细菌病毒。

4. 灭菌后的器械必须经过质量检验,确保达到消毒灭菌标准要求。

第五章消毒灭菌记录1. 口腔科必须建立完善的消毒灭菌记录档案,记录每个器械的消毒灭菌情况。

2. 消毒灭菌记录必须详实准确,包括器械名称、清洗消毒时间、灭菌时间等信息。

第六章消毒灭菌应急预案1. 口腔科必须建立消毒灭菌应急预案,应对不时之需,确保应急情况下的顺利处理。

2. 应急预案包括各种应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和应急演练计划,提高口腔科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七章消毒灭菌监督检查1. 口腔科必须定期进行消毒灭菌监督检查,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符合规章制度要求。

2. 监督检查由专门的卫生监督部门进行,对口腔科的消毒灭菌工作进行审核评估。

第八章罚则对违反口腔科消毒灭菌规章制度的行为,口腔科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九章附则1. 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口腔科应当建立完善的消毒灭菌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内部自查,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口腔科消毒灭菌规章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口腔科医护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口腔灭菌制度规范最新版

口腔灭菌制度规范最新版

口腔灭菌制度规范最新版一、总则1.1 本规范旨在加强口腔医疗活动的灭菌管理,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口腔医疗机构、口腔医疗人员和口腔医疗设备的管理。

1.3 口腔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口腔灭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本规范,确保口腔医疗活动的安全。

二、灭菌管理组织2.1 口腔医疗机构应设立口腔灭菌管理组织,负责口腔灭菌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2 口腔灭菌管理组织应由口腔医疗专家、感染控制人员、口腔医疗人员等组成,其中感染控制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培训资质。

2.3 口腔灭菌管理组织应定期召开会议,评估口腔灭菌工作的效果,制定和更新口腔灭菌管理制度,监督口腔灭菌工作的实施。

三、灭菌设备和材料3.1 口腔医疗机构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口腔灭菌设备和材料,确保其安全、有效、可靠。

3.2 口腔灭菌设备和材料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保证其正常运行和灭菌效果。

3.3 口腔医疗机构应建立口腔灭菌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控制制度,定期对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四、灭菌操作规程4.1 口腔医疗机构应制定口腔灭菌操作规程,明确灭菌操作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

4.2 口腔医疗人员在进行口腔医疗活动前,应接受口腔灭菌操作规程的培训,掌握灭菌操作的技能和知识。

4.3 口腔医疗人员在进行口腔医疗活动时,应严格按照口腔灭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灭菌效果。

4.4 口腔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口腔灭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五、灭菌效果监测5.1 口腔医疗机构应建立口腔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定期对口腔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5.2 口腔灭菌效果监测应包括对口腔医疗设备、材料和环境的监测,以及对口腔医疗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5.3 口腔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六、灭菌记录和档案管理6.1 口腔医疗机构应建立口腔灭菌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灭菌记录和档案的真实、完整、可追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科消毒灭菌制度
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组成,并在科室主任领导下工展工作。

2、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进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有医院感染反馈,改进及处理登记本。

3、门诊布局合理,分区无逆流与交叉,各牙椅之间用适宜的隔帘分隔(高1.6米左右),并有配套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快速干手设备及手消毒液。

有独立的器械消洗、消毒、灭菌室。

各诊室加强自然通风,治疗前后用消毒液擦拭工作台面、座椅及地面。

每日工作前后用紫外线或臭氧进行空气消毒30min-60min分钟;每周对工作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

4、口腔科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疾病标准预防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加强工作人员及清洁器械工人的岗位培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及手术隔离衣(小围兜)、防护屏、护目镜,接诊、治疗每个患者前后均戴手套,一人一换,戴手套前后均应洗手及手消毒。

5、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的要求,各类诊疗器械按《医院消毒技术》要求选择
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口腔检查器材尽量采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弯盘、一次性垫巾等,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标识齐全,无过期、无漏气、无破损,并禁止重复使用。

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诊疗器械必须达到灭菌。

修复、正畸印模须用消毒液浸泡,石膏模型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置紫外线灯下一米距离内照射30分钟备用。

6、传染病患者就诊完后应严格按传染患者敷料、器械处理,防止污染,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其他终末消毒。

7、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正确,标识清楚,锐器放置正确。

口腔医疗废物及使用后的一次性器具均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由专人统一回收、运送、焚烧处理并有记录备查。

8、口腔科医务人员被治疗器械刺破或损伤后立即局部处理,申请保健科,按医院《针刺伤处理条例》进行进一步检查与处理,并备有记录。

口腔科器材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1、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2、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洁牙机、各类车针、根管治疗器械(牙锉、侧牙针、拨髓针、光滑髓针、测量尺等)、手术器械(组织剪、组织镊、持针器、血管钳、刀柄等)、拨牙器械(牙钳、牙铤、骨凿、骨膜分离器等)、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有效的压力蒸汽灭菌。

3、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或者使用一次性口腔检查器械者,必须标识齐全,无过期、无漏气、无破损,并禁止重复使用。

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热牙胶充填仪、牙胶棒、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4、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置紫外线、臭氧机灯下一米距离内照射30分钟备用。

5、光固化机头使用时必须用一次性薄膜套住,并一人一用一丢弃,纸尖、牙胶尖采用一次性用品,并使用后做无害化处理。

6、牙垫、混汞机、X光机、印模、蜡块等中度危险性物品必须消毒;汽、水枪、电动打磨机等应进行常规预防性消毒。

口腔科诊疗环境消毒制度
1、门诊布局合理,分区无逆流与交叉,各牙椅之间用适宜的隔帘分隔,并有配套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快速干手设备及手消毒液。

有独立的器械消洗、消毒、灭菌室。

2、诊室开诊前半小时开窗、开门,保持空气自然流通,开诊后严格控制人员流动,诊室结诊后中午、晚上定时用紫外线动态灭
菌机进行空气消毒一小时。

3、治疗工作结束后,用含氯的消毒剂擦抹工作台和地面,每周对诊室内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门窗、墙面、桌椅等。

4、牙科综合治疗台及附属设施(包括头托、扶手、各种开关、医师座椅等)用一次性垫巾覆盖并及时更换,不能覆盖者用含氯消毒液每天擦拭消毒,有污染时及时擦拭消毒。

吐盆应在治疗每一病人后及时冲洗,每日下班前用含氯消毒剂清洗消毒。

5、每名病人治疗后均应采用合适的方式彻底清洗负压吸唾装置,必要时采用含氯消毒剂清洗。

安全监控系统断电控制图的绘
制规范(讨论稿)
一、概述
1、为了进一步规范安全监控系统断电控制图的绘制,
理顺断电逻辑关系,断电控制图应以井下供电系统图为底图绘制。

供电系统图发生变化,断电控制图必须随之变化。

供电系统图中的各种电气设备应按国家标准的电气设备符号绘制。

断电图中必须保留供电系统图中供电设备、电缆等型号。

2、如若用一张供电系统图表示井下全部供电系统,此时断电图可能比较复杂,则断电控制图可按不同的生产环节(如采、掘)分开几张绘制。

3、断电控制图只需绘制井下断电部分,不需要绘制地面断电部分。

二、分站
4、断电图中分站输入端只需标出CH4传感器、风筒传感器、馈电传感器,其他传感器可省略;输出端要标明断电器和报警器。

CH4传感器应标明所安装的位置(例如上隅角、工作面、回风流等,或用T0、T1、T2表示)。

图中应标出CH4传感器的型号。

5、为分站供电的电源箱应与分站连接并标出电源箱的型号,分站的交流电源的电压等级、从何处引出应标到图中,以上连接方式可用导线直接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