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十年所出现的重要社团及其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 第五章 四大文学社团的贡献与影响
冰心在 《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秋风秋雨愁煞人》等 “问题小说”中揭露 了 “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其中, 《斯人独憔悴》写参加学生运动的颖铭、颖石 两兄弟与顽固守旧的父亲之间的矛盾,小说真实地反映了 “五四”时期具有相当普遍 性的父子两代人的思想冲突,传达了当时一班不甘为家庭所拘囿的新的时代青年的愁 苦,产生了强烈而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些小说来自投身于五四运动的青年冰心的真切 感受,敏锐地捕捉住时代的脉搏,目的在于 “感化社会”、 “叫人看了有所警觉”、 “想 去改良”,透露出鲜明的时代气息,也显示了冰心从家庭窗口审视社会的独特视角。此 时的冰心,也把同情的目光投向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描写他们的不幸和凄楚, 如 《三儿》等。
第二阶段以1921年发表的 《超人》为发端,突破了第一阶段对社会问题 “只问病 源,不开药方”的局限,冰心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开出了她对种种社会问题的 “药 方”——爱的哲学。冰心把艺术视为给人们以精神慰藉的手段,竭力寻找一种救治时 代 “病源”的药方,这便是 “万全之爱”。冰心深受基督教博爱思想和泰戈尔哲学的影 响,在她看来,只要世界上的人们彼此相爱,便可以化解一切痛苦,而母爱、童心和 大自然便是使人体会到这种超越一切的 “爱”的桥梁,因而也成为冰心作品的三大母 题。《超人》是冰心宣扬 “万全之爱”、讴歌伟大的母爱的代表性作品。原本冷心肠的 何彬,信奉尼采的超人哲学,但在 “母爱”与童心的感化下,转而虔信 “世界上的母 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书信形式的心理独白以及 富有诗意的梦境描绘,使作品笼罩着浓厚的抒情气氛。
第五章 四大文学社团的贡献与影响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 “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与创作实践第二节 创造社 “为艺术”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第三节 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和贡献第四节 语丝社的散文理论及小品散文的独特成就
创造社、浅草~沉钟社、湖畔诗社、新月社、语丝社
日期:23-6-2013∙当时的作家有一个困境:想写,但是无法写得好。
∙矛盾替作家找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体验生活。
∙不过也明白了这一个是无法解决的药方∙当时出现了:o问题小说o教育小说o改革小说∙一般人很难接受文学高于首道德伦理的。
∙一些古代文学是以说教式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内容里的深遂性。
∙郭沫若的孩子:郭世英从父亲处获得了国家的阅读材料(只供高资高干的孩子)。
∙后来从事地下阅读社而被升学逮捕。
∙后来自杀。
∙郭沫若获得孩子的死讯后,长期压抑来维护自己的地位身份。
∙因此长期写作以抒发丧子之痛。
创立∙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
∙成员们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1]∙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
∙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
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23年5月13日,创造社的《创造周报》创刊,泰东图书局出版,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编辑。
∙发刊词是郭沫若写的一首诗《创世工程之第七日》。
∙诗中表示"我们是不甘于这样缺陷充满的人生,我们是重新创造我们的自我",“我们自我创造的工程,便从你贪懒好闲的第七天做起"。
∙《创造周报》于1924年5月停刊,共出52期。
∙1928年初,郭沫若的《英雄树》、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冯乃超的《艺术与社会生活》、李初梨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等文章,要求文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等作家,却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
四大文学社团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 践
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文学研究会。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 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等12人 《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编印了《文学旬刊》 《诗》《戏剧》月刊等刊物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 造新文学
5.沉钟社 是20年代中期出现在现代文坛 的一个以青年作家为主的文学社团,鲁迅称 之为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 久的团体”。 他们一方面坚持对艺术、对艺术的品位 的追求,同时又用文学探讨社会现实的问题, 表达作者个人的情感与矛盾。代表作家有: 杨晦(理论、戏剧)、陈讳谟、陈翔鹤(小 说、散文)、冯至(诗歌,代表作:《昨日 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 等。)
(6) 艺术风格与审美追求 积极表露作家的自身情感与内心世界,注重感情 和灵感作用,主张艺术形式高度自由,善于运用“自 传体”、“书信体”、“第一人称”等艺术手法,不 重情节重情绪。打破常规,艺术创新非常鲜明。不足 在于:过于强调主观情感,对现实人生反映往往比较 夸张,甚至是变形的。
(7)创造社在文学史上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在新 文学发展过程中异军突起,高扬“文情主义”, 对中国现代抒情文学的影响重大、深远。从理论 和实际上,大力推行“浪漫主义”创作原则,对 薄弱的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独特的推动作用, 对丰富现代文学创作格局及理论思潮都有重要的 作用
文字全用口语,清秀、朴素而又精到,在20年代 被看作是娴熟使用白话文字的典范。
• • • •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绿》 《荷塘月色》 《背影》
朱自清是继冰心后出现的另一位美文家,他的抒情 散文与冰心一样,文字优美、风格清丽。但相对来说, 冰心善于抒情,朱自清则精于描写。朱自清的描写细致, 用词色彩强烈,善用比喻,把客观事物和主观情致表现 得鲜明、突出。
中国现代文学资料大全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范畴:第一个十年(1917-1927):通常称“五四”时期的文学。
1917 年 1 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于《新青年》,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响应。
(多选)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
第二个十年(1928-1937):通常又叫左翼时间的文学。
第三个十年(1938-1949):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2、1906 年成立春柳社,1907 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3、1915 年 9 月,《新青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1917 年 1 月《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这是最早正式探讨文学革命新方案的文章。
1917 年 2 月,《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
4、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从理论上提出建设新文学的构想。
5、1918 年 1 月,《新青年》编辑部扩大了阵营。
1918 年1 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首次刊发了胡适、沈尹默、刘半农三人创作的九篇白话新诗。
1918 年 5 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6、1918 年 4 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刊发“随感录”式的短小的时评或杂感,是现代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
真正有意识地把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来创作是从1919 年开始的,周作人于 1921 年 6 月发表了《美文》,对推动中国现代散文的自觉发展有重要意义。
7、1918 年 5 月,刘半农发表《卖萝卜的诗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1918 年 7 月,他又发表《窗纸》、《无聊》,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散文诗。
8、1920 年 3 月,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新诗集,胡适的诗集《尝试集》出版。
语丝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语丝社名词解释现代文学
语丝社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社团
一、语丝社的背景和概况
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学社团,成立于1924年,由鲁迅、周作人兄弟发起。
该社以创办《语丝》周刊为主要活动阵地,主张“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以独特的风格和姿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语丝社的宗旨和主张
语丝社的宗旨是提倡“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强调文学要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发挥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批判和引导作用。
该社主张文学应该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呼吁打破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推动现代白话文的发展和普及。
三、语丝社的主要成员及作品
语丝社的成员包括了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一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学者和作家。
他们的作品多以独特的讽刺和幽默风格,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尖锐的批评和嘲讽,如鲁迅的《阿Q正传》、《孔乙己》等经典作品。
四、语丝社的影响和意义
语丝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社团,其影响和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主张的“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语丝社的成员们通过独特的讽刺和幽默风格,将文学变成了一种有力的社会批判工具,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最后,语丝社
也为中国现代白话文的发展和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结语
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学社团,它以独特的风格和姿态,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今天看来,语丝社的主张和作品依然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欣赏。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新文体:梁启超把自己流亡日本时期所写的政论文章称为“新文体”。
这些文字具有空前的开拓创新精神、思想新颖。
文字介于文言白话之间,纵笔所至不检束,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文法,然而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鼓动力量。
这种报章体语言是文言向现代白话的一种过渡,对五四新文学的语言产生较大影响。
2、文学研究会:五四时期的一个新文学社团。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主要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沈雁冰、蒋百里、孙伏园等人。
《小说月报》为其重要发表园地,又创办《文学》旬刊、《诗》月刊。
该社团倡导写实主义创作方法,把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作为表现对象,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作用。
是当时规模最大、影响较广的一个新文学社团。
3、创造社:五四时期的新文学社团。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张资平等人。
发表园地有《创造》周报、《创造季刊》和《创造日》。
艺术上注意吸收西方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创造社早期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强调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
该派强调作家的主体性、艺术的自觉性以及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较有特色、较有影响的新文学社团。
4、语丝社:五四时期的新文学社团。
1924年11 月成立于北京。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人。
创办《语丝》周刊。
该社团重视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逐渐形成一种任意而谈、无所顾及、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
在当时的文坛独树一帜。
5、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成立。
主要成员:闻一多、徐志摩、陈源(西滢)、梁实秋等(多为英美留学生)。
他们在理论上强调艺术美的至高无上,提倡纯粹的艺术,形式上乐意戴着脚镣跳舞。
其创作具有章法谨严,句式整齐,语言凝练,意象新颖,意境深邃的特点。
该派既吸取祖国传统诗词的营养,又借鉴外国诗的技巧,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文学社团
影响:文学研究会在反对封建主义、反对鸳鸯 蝴蝶派的游戏文学方面采取了一致的态度,不 仅反对旧礼教,也反对旧文学,对《礼拜六》、 《游戏杂志》一类刊物进行了有力斗争扩大了 新文学的读者阵地和影响。
沈在1921值1922年间担任 《小》的主编,通过大规模 向读者介绍世界文坛消息和 外国各种文学思潮流派,给 中国读者带来一种前所未有 的世界性眼光。并在“为人 生”的旗帜下贯穿了一种革 命文学清晰的风格。
五四运动 爆发,在其影响下,沈开始专注于文学,翻译介 绍契科夫,托尔斯泰等大量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并形成早期 的文学观。
文学社团
1.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 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 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会员有 200余人。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 学”。为人生而艺术。是文学史上的人生派。
叶圣陶的编辑品味——小品文
这种提倡使《小说月报》从以前的为革命服 务的功利性,以及注重学术的抽象化中轻盈 起来,走向一种类似音乐化、书法化的审美 文学风格。这给刊物带来一种轻松有趣的别 样风格。而且这种风格在文研会无形解体后 继续发扬,自成一格。
2.创造社
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 的社团之一。
“杂感”与“美文”,是精神自主的个人所呈现出的 心灵世界的不同方面。“杂感”更多地关注社会,而 “美文”则带着更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信息,但思想的 自由和判断的独立则是共同的。对现代散京成立,因创办《莽原》周刊而得名。 主要发起人韦素园、向培良等人,都是受到鲁迅指导的文学青年。 6、未名社:1925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鲁迅,主要成员有韦素
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社团情况
2024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联考物理试题一、单选题 (共6题)第(1)题某同学在相同条件下用激光分别照射S1、S2、S3、S4四片光学片,得到如图条纹,可知( )A.S1、S2均为单缝片,S1缝宽较大B.S1、S2均为双缝片,S1缝距较大C.S3、S4均为单缝片,S3缝宽较大D.S3、S4均为双缝片,S3缝距较大第(2)题如图一手机悬空吸附在磁吸式充电宝上,缓缓转动充电宝使手机屏幕由水平转为竖直,两者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手机与充电宝间作用力( )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C.方向改变D.方向不变第(3)题一单摆换用更长的摆线,最大摆角不变,则摆球的振幅A与通过最低点的动能E k( )A.均变大B.均不变C.A不变,E k变大D.A变大,E k不变第(4)题如图所示,质量为3m、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圆弧体的最高点由静止释放,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下滑过程中( )A.小球和圆弧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小球的机械能守恒C.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D.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第(5)题北京时间2023年11月1日6时50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绘五号卫星。
已知该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离地高度为(大约),地球的半径为,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忽略地球的自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绘五号卫星在加速升空阶段处于失重状态,进入预定轨道后处于失重状态B.天绘五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的运行速度大小为C.天绘五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的周期为D.天绘五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的运行周期比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大第(6)题压缩空气储能(CAES)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来储存能量的新型储能技术,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方式是压缩空气并将产生的热能储存在各种介质当中,比如混凝土、石头、矿洞矿石中等。
中国现代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中国现代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一、现代重要文学团体及流派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最早的纯文学社团。
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12人。
阵地刊物《小说月报》,主张“为人生”的文学,创作方法上提倡现实主义。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留日学生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张资平等,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提倡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后期增加李初梨、冯乃超、孟超等人,思想明显左倾,提倡革命文学。
3、语丝社: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因出版《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提倡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多登载杂文、散文,从事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写得尖锐、泼辣,形成独特的“语丝文体”。
4、新月社:1924年夏成立于北京,得名于印度诗人泰戈尔《新月集》,主要成员有徐志摩、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人。
最初主要从事戏剧活动,1925年以《晨报》副刊为阵地发表新诗和剧本,开始形成新月诗派,提出“三美”理论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5、象征诗派:是指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包括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胡也频等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受西方象征派影响,诗歌内容颓废悲观,艺术上注重主观感受的抒发,强调象征、暗示,风格显得朦胧晦涩。
如李金发《弃妇》。
6、湖畔诗派:1922年4月,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等在杭州成立,因出版合集《湖畔》而得名,致力于爱情诗的创作,代表作汪静之《蕙的风》。
7、问题小说:最早出现于1918-1920年间,而后形成一股潮流,得益于周作人在理论上的倡导及文研会作家的创作实践。
是充满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作家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体现了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对人生的思考,题材广泛,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等。
8、乡土文学:20年代中期,以北京为中心,出现了以农村生活和乡土回忆为描写题材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他们大多是在生活的挤压下被故乡抛出的侨寓城市的农村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概括版(二)
§2、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1921——1927)一、文学研究会:——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成立时间:1921年1月成立地点:北京主要成员: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周作人、郑振铎、朱自清、冰心、许地山、王统照、庐隐、老舍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等二、简评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的提倡及其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1、文学研究会是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
在其《宣言》中,提出三点:一是联络感情;二是增进知识;三是建立著作工会的基础。
第三点中说到:“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进去了。
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2、强调真精神与写实主义,文学是人生的反映,文学要反映时代,表现社会生活。
“实地观察”、“客观描写”。
3、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三、创造社成立时间:1921年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穆木天、冯乃超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月刊》、《洪水》等四、简评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和浪漫主义倾向及其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1、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2、属于富有反抗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3、浪漫主义文学在青年中产生很大反响,对当时和以后的新文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创造社作家翻译了许多外国浪漫主义文学名著,和文学研究会成为我国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形成新文学的一股强大文学思潮。
创造社是我国最早介绍和尝试现代主义创作的新文学社团。
后期创造社,还积极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五卅”以后为创造社后期,倡导革命文学。
五、新月社:成立时间:1923年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胡适、陈西滢、梁实秋等主要刊物:《晨报副刊。
现代文学史文学社团及流派归纳
现代文学史文学社团及流派归纳在近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文学社团和流派的发展演变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景观。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文学社团和流派的归纳和概述:1.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文学社团。
它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感,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和复古主义思潮。
代表作家有鲁迅、冰心、叶圣陶等。
2.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的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
代表作家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等。
3.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主张“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他们的诗歌创作注重形式和韵律,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鲁迅为代表,主张“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以散文创作为主,关注社会底层生活和民族命运。
5.鸳鸯蝴蝶派:活跃于清末民初的一个文学流派,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作品大多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纠葛和世俗风情。
代表作家有张恨水、包天笑等。
6.左翼文学: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左翼文学流派,主张文学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反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阶级的压迫。
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巴金等。
7.京派: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文学流派,主张文学要独立于政治之外,关注民族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
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萧乾等。
8.海派:与京派相对应,海派文学强调与国际接轨,关注都市生活和现代文明。
代表作家有张爱玲、钱钟书等。
9.七月诗派:以胡风、阿垅为代表,主张诗歌要表现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工农兵的生活。
他们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革命精神。
10.九叶诗派: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的现代诗歌流派,以穆旦、辛笛等九位青年诗人为代表,主张诗歌要表现人民疾苦和反封建精神。
11.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作品多描写农村生活和普通人物,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12.白洋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河北作家群,作品注重表现战争中的人性和人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大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专用,全面,精炼,适合背诵)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一>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流派、社团、理论、小说名词解释。
1 . 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指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十二人发起,以沈雁冰接编的《小说月报》内容经过了全面革新为其代用机关刊物。
后又相继创办了《文学旬刊》及《诗》月刊等刊物。
其总部后来迁至上海,1931年“一二八”事件发生,《小说月报》停刊,该会无形解散。
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写法上一般倾向于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
他们的创作大都以现实人生问题为题材﹐产生了一批所谓“问题小说”。
因此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2. 创造社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
于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田汉等人发起。
其文学活动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前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讲求文学的“全”与“美”,侧重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推崇创作的“直觉”与“灵感”,主要受到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及“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主要成就: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等作品。
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
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等。
其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
主要代表人物李初梨、冯乃超等,除文学外,后期创造社刊物更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
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29年2月,创造社为国民党政府封闭。
3. 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是指五四以后的几年间(1919 -1925 )年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或题材热,是指那些反映政治、道德、教育、婚姻、恋爱等人生问题的小说。
问题小说在1919 年上半年《新潮》作家的创作中已露端倪,1919 年下半年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小说的发表后,开始形成风气。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著名社团简介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著名社团简介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
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后迁上海),发起人有郑振铎、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孙伏园、朱希祖、郭绍虞、耿济之、周作人、许地山、瞿世英、蒋百里、王统照共十二人。
成立时发表有《文学研究会宣言》及《文学研究会简章》。
后来陆续加入的有冰心、庐隐、朱自清、王鲁彦、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彭家煌、朱湘等,共一百七十余个会员。
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参加者后来有许多成为对中国新文学运动与其它方面有卓越贡献的人物。
文学研究会提倡新文学,反对封建的旧文学: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
其创作倾向于现实主义,以现实人生为题材。
写出了一批反帝反封建的“问题小说”,反映出社会时代的风貌。
该会主办的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周报》、《诗》月刊等。
翻译和介绍了外国文学,尤其是俄国和许多压迫民族的文学。
同时注重出版新文学创作的《文学研究会丛书》。
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之多、影响之大,以及在流派发展特色上的鲜明突出,使其成为新文学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学团体。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1932年初《小说月报》停刊后,文学研究会也就基本停止了。
创造社创造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另一个著名的新文学团体,也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
1921年6月创造社在日本东京成立。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他们是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
该社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周刊》、《洪水》、《思想》及《文化批判》等十余种刊物。
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是跟文学研究会的“人生派”相对立的“艺术派”。
崇尚天才,表现自我,追求个性解放。
强调“直觉”、“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倾向于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与他的译作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该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其在文学青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中国现代文学十年所出现的重要社团及其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十年所出现的重要社团及其影响PART ONE:文学社团一,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7月在北京成立,其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
他们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文学,创造新文学”信奉“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观念,主张文学为人生,从“为人生”出发,反对唯美派脱离人生的“以文学为纯艺术”的观点,写法上倾向于现实主义。
代表作品及刊物有:沈雁冰接编革新后的《小说月报》及《文学月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
影响:文学研究会在反对封建主义、反对鸳鸯蝴蝶派的游戏文学方面采取了一致的态度,不仅反对旧礼教,也反对旧文学,对《礼拜六》、《游戏杂志》一类刊物进行了有力斗争。
进一步高举现实主义的旗帜,强调“新文学上的写实主义。
文学研究会的发起者与参加者后来有许多成为对中国新文学运动有卓越贡献的人物,在介绍外国进步的现实主义文学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
二,创造社于1923年在东京成立,其代表人物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正祖、陶晶孙、何畏。
前期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为艺术而艺术,重视美感,注重文学表现的时代使命,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后期主张进行文学革命运动,代表作品及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月》、《洪水》等刊物和郭沫若的实际《女神》、郁达夫《沉沦》等。
影响:从人事角度重新发掘创造社历史,还原满是矛盾与歧异的原生态发展进程,实际上也是在寻求一种失落了的,不为既定文学秩序所拘囿,勇于反叛,敢于发言,在不停的论争与吵架中获取前进的人文精神。
创造社与其他社团在创作、翻译、文艺批评问题上的争论客观上有利于不同风格流派文学的竞争和发展,为后期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新月社于1923年在北京成立,代表人物有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饶孟侃、孙大雨。
他们的思想多倾向于自由主义,主张新诗格律,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特点。
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社团情况
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社团情况新文学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在20世纪初兴起并迅速扩散开来。
在新文学运动中,社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组织作用。
本文将围绕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社团情况展开阐述。
一、早期社团的兴起在新文学运动初期,一些热衷于文学创作和思想解放的青年学子纷纷组建了文学社团。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新青年”社团,由陈独秀发起并主编《新青年》杂志。
这个社团成立于1915年,以革新传统文化观念、倡导新思潮为宗旨,迅速吸引了大批年轻知识分子的加入。
在这个社团中,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文学作品如潮水般涌现,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学研究社团的崛起除了文学创作,新文学运动中的社团还致力于对文学进行深入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是“文学研究会”,它由胡适、钱玄同等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学者共同组成。
这个社团成立于1921年,提倡以科学的态度研究文学,以求真理、追求艺术的完美。
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崛起,它倡导了批评与创作相结合的文学观念,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三、左翼文学社团的兴起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运动的影响,一些左翼文学社团相继兴起。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一批青年作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组建了各类文学团体,如“光明社”、“木刻社”等。
这些社团以揭露社会矛盾、关注工农阶级命运为使命,通过文学作品发声,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呼喊。
四、地方文学社团的活跃新文学运动不仅在大城市中兴起,也在各地方迅速传播并形成了一些地方性的文学社团。
例如,上海的“文学苑”、北京的“文艺研究会”等社团,为地方文学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些社团在新文学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为当地文学创作提供了平台,也推动了地方文学的发展。
五、女性文学社团的崛起新文学运动为女性文学家的崛起提供了机遇。
在这个时期,一些女性文学社团相继成立,如“女子文学研究会”、“女性杂志社”等。
近现代文学流派社团
近现代文学流派社团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
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并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
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五四运动后,成员逐渐分化,到1931年《小说月报》停刊,该会便无形中解散了。
创造社创造社于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十余种刊物。
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文艺思想倾向是浪漫主义的,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
不仅创造了许多浪漫主义倾向的诗歌、小说及戏剧,翻译也以欧美浪漫主义作品为多。
1925年“五卅”以后,是创造社的后期,郭沫若、成仿吾等主干人物的思想变化,提倡革命文学;1927年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29年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成员多数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
他们以《学衡》为阵地,学派认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认为新文化运动为“模仿西人﹐仅得糟粕”﹔攻击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是诡辩家﹑模仿家﹑功名之士﹑政客。
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
于1933年,《学衡》停刊。
三四十年代文学社团流派总结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社团流派总结30年代文学类:名词解释: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现代文艺团体。
简称“左联”。
时间:1930年主要成员:鲁迅、茅盾、周扬、胡风、夏衍、张天翼。
最初的盟员共50余人主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宗旨:提倡和发展普罗文学成为他们的共同要求,资产阶级文艺家对于革命文学的攻击,从另一个方面促使革命作家认识到必须联合起来才能有力地进行文艺思想斗争。
活动:办刊、出版与论争、推进大众语、与国际联系。
刊物:《北斗》《萌芽》《十字街头》《文艺群众》影响:左联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在创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名称:东北作家群名词解释:抗战文坛上活跃的一支文艺劲旅,组织社团,编辑刊物,研究理论,从事创作,参加抗日文艺运动,人们把这个松散的文学群落称为东北作家群。
时间:1931主要成员:萧军萧红骆宾基端木蕻良舒群李辉英主张:倾向现实主义创作特色:强烈浓厚忧患意识和悲剧性风格:艺术审美上表现出一种雄健、粗犷、悲壮美学风格。
贡献: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主题第一次集中醒目标示在制作上刊物:《光明》《战地》影响:东北作家群出现,标志中国新闻学全面的自觉的抗战文学色彩历史阶段转折开始。
30年代小说类:名称:新感觉派名词解释: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海派时间:主要成员: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主张:新感觉主义特征: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
在人物刻画上,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注重开掘和表现人的非理性、潜意识和变态心理。
刊物:《现代》《新文艺》《无轨列车》影响:是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也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一个较有成就的流派。
它不但促进了现代主义都市文学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方法。
名称:京派1第 1 页共8 页名词解释: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
时间:1930年前后代表人:沈从文主要成员: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主张:在艺术观上,标举健康与纯正,反对“文以载道”的丑陋;在文化思想上继承了五四文学改造国民性的传统和“人”的观念,以人性的价值尺度,严肃的表现着“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的主题,并试图以此去探索“中国应当如何从新另造”,从而表现出了与社会剖析派不同的文化诉求;在审美趣味上崇尚和谐,鼓吹情感的节制与艺术技巧的恰当。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记(包括专题流派整理)第一章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第一节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根本特点一、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十年(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文学发展识记:(1)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
(2)“五四”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
(3)“五四”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4)1921年以后涌现出的文学刊物和新文学社团。
(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的文学发展识记:(1)第二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及其理论主张。
(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的主要参与者及其论争的焦点。
(4)左翼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5)30年代出现的主要文学流派。
(三)第三个十年(1938—1949)的文学发展识记:(1)第三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抗战初期的文学与解放战争时期文学。
(2)抗战初期以街头诗、独幕剧等为代表的文学创作实践。
(3)解放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4)国统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5)现代文学阶段结束和当代文学阶段开始的标志。
二、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识记: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
第二节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重要特色一、当代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一)十七年文学识记:(1)“十七年文学”是指从1949年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这段时期的文学。
(2)“十七年文学”的基本特征。
(3)“十七年文学”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二)“文革”时期的文学识记:(1)“文革”期间的文学,有不同的两个部分:一是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二是秘密或半秘密状态写作和传播的作品,通常称为“地下文学”。
(2)公开发表的小说的代表作。
(3)《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八个“样板戏”。
(三)新时期的文学识记:(1)新时期文学是指从“文革”结束后到80年代中期十年左右时间里的文学。
现代文学史社团与人物介绍
现代文学史里的社团与人物介绍《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又利它,利它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大社团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
第五章 四大文学社团的贡献与影响[12页]
3.《背影》等作品在哪些方面显示了朱自清散文创 作的独特魅力?你如何看待朱自清散文创作在现代 文学史上的地位?
4.许地山小说与散文的宗教色彩表现在哪些方 面?其现实人生的态度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5.郁达夫《沉沦》中主人公“他”的性格特征 及思想蕴涵是什么?《沉沦》在哪些方面代 表了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总体风格?
提倡主观抒情的创作手法,重自我、重主观、 强调艺术表现自我和内心的自然流露;他们强 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以感情为生命,尤其 注重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第三节 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 和贡献
○新诗“三美”的主张 ○闻一多的诗歌———节制的美 ○徐志摩的诗歌——— 灵动飞扬
新月社是“五四何体现了闻一多对新诗格律 化的追求?你认为闻一多在这一追求过程中 的得失是什么?
7.为什么说徐志摩的一生就是一首无韵的诗? 《沙扬娜拉》、《再别康桥》等诗篇如何 体现了徐志摩作品的主要特色和独有魅力?
8.作为学者式散文的主要代表,周作人小品散 文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徐志 摩是新月社的发起人。1922年10月,徐志摩 在留学美国和英国后回到北京,发起组织
一种旨在联络留学欧美同学感情的聚餐会, 后来,成立于1923年的新月社就是在此基础 上产生的。
第四节 语丝社的散文理论及小品 散文的独特成就
○语丝社与“语丝文体” ○周作人对“美文”的理论倡导与创作实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主张承继
并发扬了《新青年》的文学“为人生”的 观念并且取得较大成绩,把倡导时期的新 文学推向前进的第一个团体,是文学研究 会。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是 新文学产生以来最早成立的重要文学社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十年所出现的重要社团及其影响
PART ONE:文学社团
一,文学研究会
于1921年7月在北京成立,其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
他们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文学,创造新文学”信奉“为人生而艺术”
的文学观念,主张文学为人生,从“为人生”出发,反对唯美派脱离人生的“以文学为纯艺术”的观点,写法上倾向于现实主义。
代表作品及刊物有:沈雁冰接编革新后的《小说月报》及《文学月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
影响:文学研究会在反对封建主义、反对鸳鸯蝴蝶派的游戏文学方面采取了一致的态度,不仅反对旧礼教,也反对旧文学,对《礼拜六》、《游戏杂志》一类刊物进行了有力斗争。
进一步高举现实主义的旗帜,强调“新文学上的写实主义。
文学研究会的发起者与参加者后来有许多成为对中国新文学运动有卓越贡献的人物,在介绍外国进步的现实主义文学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
二,创造社
于1923年在东京成立,其代表人物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正祖、陶晶孙、何畏。
前期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为艺术而艺术,重视美感,注重文学表现的时代使命,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后期主张进行文学革命运动,
代表作品及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月》、《洪水》等刊物和郭沫若的实际《女神》、郁达夫《沉沦》等。
影响:从人事角度重新发掘创造社历史,还原满是矛盾与歧异的原生态发展进程,实际上也是在寻求一种失落了的,不为既定文学秩序所拘囿,勇于反叛,敢于发言,在不停的论争与吵架中获取前进的人文精神。
创造社与其他社团在创作、翻译、文艺批评问题上的争论客观上有利于不同风格流派文学的竞争和发展,为后期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新月社
于1923年在北京成立,代表人物有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饶孟侃、孙大雨。
他们的思想多倾向于自由主义,主张新诗格律,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特点。
代表作品及刊物有:《新月》月刊、闻一多《死水》、徐志摩《诗镌》
影响: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在新月诗社更注重诗歌的群体化,希望诗歌能接近每一位热爱生活的朋友,扩展了诗歌的接受面。
四,语丝社
于1924年在北京成立,代表人物有鲁迅、周作人、川岛、刘半农、台静农、章衣萍、林语堂、钱玄同、江绍原、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
他们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
代表作品及刊物有:《语丝》周刊
影响:的“杂感”与“美文”,是精神自主的个人所呈现出的心灵世界的不同方面。
“杂感”更多地关注社会,而“美文”则带着更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信息,但思想的自由和判断的独立则是共同的。
对现代散文发展影响甚大。
五,莽原社、未名社
与语丝社同时开展活动,代表人物有高长虹、尚钺、台静农、韦素国、曹靖华、韦丛芜等。
多反映农村现实的“乡土小说”并译介许多俄国文学与十月革命后苏联作品。
代表作品及刊物:《莽原》、《未名》等
影响:是敢于向黑暗社会挑战的生力军,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外国文学进一步地传入中国,促进中外文学的交流,推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六,湖畔诗社
于1927年在浙江杭州成立,代表人物有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应修人。
他们以爱情为主题,表达了新一代青年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幸福爱情的憧憬
代表作品及刊物有:《湖畔》
影响:代表了“五四”运动所唤起的一代新人的纯真于热情,引发了多人关于人性解放的大讨论。
七,浅草社、沉钟社
浅草社于1922年在上海成立,代表人物有陈翔鹤、陈炜谟、冯至、林如稷等。
代表作品及刊物有:《盼春》、《浅草》季刊
沉钟社于1925年在北京成立,浅草社的主要成员成立了沉钟社,沉钟社主张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品及刊物有:《沉钟》
影响:两个社团有重要联系是有同样人物创办的不同社团,被鲁迅先生誉之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社团。
”
八,新潮社
于1919年在北京成立,其代表人物有罗家伦、俞平伯、叶圣陶、冰心等,他们主张提倡新文化,鼓吹文学革命,代表作品及刊物有:《新潮》
影响: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
九,其他文学社团
1、南社
南社是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1909成立于苏州,其发起人是柳亚子、高旭和陈去病。
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他使文学走出象牙塔与现实相结合,成为激励后人报国图强的强打精神力量。
2、栎社
多描写日剧时期的台湾历史文化背景。
PART TWO 戏剧社团
一,春柳社
1907年2月,留日学生(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于东京演出《茶花女》第三幕。
后又公演五幕剧《黑奴吁天录》。
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与创造之始。
《演艺部专章》:本社以研究新派(演艺)为主。
注重表演的“写实性”,翻译改编外国的剧作。
二,上海民众戏剧社
1921年3月,汪仲贤、陈大悲、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
“五四”后第一个新戏剧团体。
《戏剧》月刊。
由理论倡导转入建设与实践。
提倡“写实的社会剧”,提倡“民众的戏剧”,对文明新戏的继承和超越。
三,上海戏剧协社
1921年,应云卫、谷剑尘,后欧阳予倩、洪琛加入。
四,南国社
1927年冬成立于上海,领导人是田汉。
代表作品有《湖上的悲剧》、《江村小景》、《苏州夜话》、《颤栗》、《古潭里的声音》、《火之跳舞》、《第五号病室》、《南归》。
南国社的成员,以后不少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骨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