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作业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管理制度一、概述生产作业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企业内部生产作业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生产作业的责任分工、操作流程、安全规范和质量要求,确保生产作业的顺利进行。
二、责任分工1. 生产主管:- 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并按时安排生产任务;- 监督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和作业指导;- 确保生产作业与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2. 生产操作人员:- 根据生产计划进行作业,并确保按规定执行操作流程;- 注意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控制;- 配合生产主管进行异常情况的处理;- 及时上报生产状况和问题。
三、操作流程1. 进货与仓储管理:- 生产主管根据生产计划需求,向采购部门提供原料和物料清单; - 采购部门负责采购并入库管理;- 仓储管理部门负责储存、保管和发放物料。
2. 生产线调度:- 生产主管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生产任务并进行生产线调度;- 调度员将生产任务下达给生产操作人员;- 操作人员按照调度要求进行生产作业。
3. 生产过程控制:- 操作人员按照工艺流程执行生产作业;- 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时间、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 配合质检部门进行抽检。
4. 废品及次品处置:- 操作人员及时发现废品和次品,按规定分类和处置;- 记录丢弃数量和原因,并及时反馈给生产主管。
四、安全规范1. 人员安全:-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手套等;- 严禁未经培训的人员进入生产现场;- 管理岗位人员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与指导。
2. 设备安全:- 设备使用前应进行检查、清洁和维护,确保安全运行;- 临时停机或异常情况下,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相关人员。
3. 防火安全:- 生产现场禁止吸烟,严禁明火;- 定期检查灭火器和消防设备的有效性。
五、质量要求1. 原料检验:- 采购部门收货后,质检人员对原料进行检验和抽样;- 不合格原料禁止使用。
2. 工艺控制:- 操作人员应按照工艺流程执行生产作业;- 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安全生产作业管理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作业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和质量,形成全员参与、全员管理、全员推动的管理机制,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生产作业人员,在生产作业中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的各项规定。
第三条生产作业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和遵守国家有关生产安全及本单位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
第四条生产作业人员应当密切配合,互相监督,相互提醒,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生产作业的安全。
第五条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属于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一旦生产作业人员违反本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将依据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第二章生产作业管理第六条生产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进行作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准确无误。
第七条作业前,生产作业人员应当穿戴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并对作业区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第八条作业过程中,生产作业人员应当保持专注,不能疲劳操作、开小差或交谈,以免发生意外。
第九条作业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主管领导或安全管理人员,等待安排处理。
第十条高温、高压、高危险场所的作业,需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不得擅自调整操作流程,防止发生事故。
第十一条作业结束后,生产作业人员应当清理工作场地,将设备停放在规定的位置,做到作业有效交接。
第十二条禁止生产作业人员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私自擅离岗位,禁止擅自改变工作流程或操作工具,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第三章安全设备管理第十三条生产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安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使用,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第十四条安全设备问题应当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如发现设备有故障、异响、漏油等情况,应立即停机处理,直至设备修复后方可继续作业。
第十五条生产作业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才能操作高危险设备,未经授权不得擅自操作,如发现有未经培训的人员操作设备,应及时制止并上报。
竖井平硐生产作业管理制度

竖井平硐生产作业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竖井平硐生产作业的安全、高效、有序进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竖井平硐生产作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等。
二、安全生产1. 所有生产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遵循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 生产作业前,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作业设备、工具、材料等符合安全要求。
3. 生产作业过程中,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口罩等。
4. 生产作业现场必须保持整洁,通道畅通,严禁乱堆乱放杂物。
5. 生产作业中,严禁超负荷运行设备,严禁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工具、材料。
6. 生产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定期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作业管理1. 生产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明确作业任务、作业流程、作业时间等。
2. 生产作业中,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计划进行,不得擅自更改作业任务和流程。
3. 生产作业人员必须遵守作业纪律,服从管理,严禁擅自离岗、串岗。
4. 生产作业过程中,必须保持通讯畅通,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5. 生产作业结束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恢复作业环境。
四、设备管理1. 生产作业前,必须对作业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状态良好,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2. 生产作业中,必须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
3. 生产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作业设备的操作方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生产作业结束后,必须对设备进行清洁、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五、环境管理1. 生产作业前,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环境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2. 生产作业中,必须保持作业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废弃物,保持通道畅通。
3. 生产作业人员必须遵守环保法规,严禁污染环境。
4. 生产作业结束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恢复作业环境。
六、质量管理1. 生产作业前,必须明确作业质量要求,确保作业人员了解质量标准。
2. 生产作业中,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质量标准进行,确保作业质量。
安全生产作业管理制度(4篇)

安全生产作业管理制度一、管理目标确保安全生产作业的高效、有序进行,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安全风险。
二、管理职责1. 公司领导:负责制定安全生产作业管理制度,并确保其落实;对重大安全风险进行判断和决策;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责任分工;定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的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2. 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工作,并配备足够的防护措施和设备;负责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事故应急处理;负责安全生产培训和奖惩制度的落实;定期报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3. 员工:必须按照安全生产作业管理制度要求进行作业,配合上级的安排,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正确使用防护设备。
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 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制度(1)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权限。
(2)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并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3)建立安全生产档案,记录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信息和事故情况,并进行分析总结,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重复发生。
2. 安全培训管理制度(1)制定安全培训计划和课程内容,保证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训。
(2)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考核,策划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建立员工安全教育档案,记录安全培训和考核情况,推行学员教练制度。
3. 安全检查管理制度(1)制定安全检查计划,对不同区域和岗位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隐患。
(2)建立安全检查记录和整改措施台账,监督整改情况,并追究责任。
(3)实行定期抽查制度,对重大安全风险进行重点检查。
4. 应急处理管理制度(1)建立应急处理组织机构,明确应急处理程序和责任。
(2)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3)建立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制度,保证应急处理的及时有效。
5. 安全奖惩管理制度(1)制定安全奖惩办法,对安全工作成绩进行评价,激励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生产现场作业管理制度(5篇)

生产现场作业管理制度第一部分生产车间管理第一条目的为有效控制生产过程,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发生,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及原辅料无浪费,规范现场。
第二条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加工制造作业段。
第三条职责(一)车间负责人及现场质检负责生产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的监督。
(二)生产车间作业员工负责生产操作规程的执行、自查和合理化建议。
(三)生产车间操作规程(略)见《产品工艺规程》、《设备安全规程》、《设备操作规程》等相关作业指导书(四)生产车间现场管理要求(略)按照6S管理要求及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第二部分库房管理第四条材料入库和发放的基本要求(一)入库各种物资材料必须有严格的手续,验收合格后方能入库。
(二)对于紧急放行原材料,要单独存放,作好标识。
(三)库管员在材料出库时,须依据领料单或排工单,根据产品材料预算定额出库,特殊情况需主管部门领导签字方可出库。
第五条储存和保管要求(一)按照公司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要求进行存储管理。
(二)露天堆放物质应堆放整齐,立标牌标明,需防雨、防潮。
(三)入库材料应及时记账、上架、设卡,按物资类别摆放整齐,达到账、物、卡相符,对所有物资材料保管员必须做到日清月盘点,半年一小结,一年一大清,保证账、卡、物相符。
(四)库存物资要遵守“三清”、“二齐”原则。
三清即:数量清、质量清、规格清;二齐即:库容整齐、标示齐全、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五)易失效或超期的材料应定期检查,失效或超期的应及时从库房剔出,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六)禁止他人入库玩耍,注意防火,禁止他人在仓库和易燃品附近吸烟。
(七)禁止他人随便动用消防工具,以防误用及丢失。
(八)单位之间互借,要有证明信,主管领导签字,并注明归还时间,材料调拨的,需方应开具领料单。
(九)严格控制易耗品的使用,做到以旧换新,不许超支。
(十)车间加工需入库的产品,必须经质检员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有关入库手续。
第六条验审出入库资料要求(一)入库资料应有厂部请购单和对方销售清单,发票或清款单。
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制度(5篇)

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制度为了加强生产现场的管理和控制,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定本制度:一、隐患生产过程中的隐患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实施不安全状态、工艺技术及环境不安全因素等。
1、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①违反安全操作;②违章指挥;③疲劳作业等。
2、设备设施不安全状态:①设备设施过期使用;②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存在缺陷;③设备设施的使用、维修不当。
3、工艺技术环境因素:①工艺技术落后、不适宜生产要求;②自然灾害等因素。
二、控制措施1、发现违反安全操作的作业人员,应停止其工作,对其再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直至考核合格再上岗,必要时应给予经济处罚。
2、员工有权拒绝违章指挥操作,并上上级领导举报,因违章指挥而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指挥者承担一切责任。
3、对疲劳作业者应轮流作业,适当调整作业时间。
4、设备设施使用不应超过其生命周期,设备设施应当经常维护保养,对超周期使用,不能维修或维修不如更新划算的应按规定作报废处理。
5、设备设施存在缺陷的应由设计制造单位负责重新设计制造,毕业时退回处理。
6、设备设施的使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野蛮操作等。
维修后的设备设施应实行验收制度,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擅自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设备设施,造成事故的,由使用者承担一切责任。
7、对工艺技术不适宜生产要求的,应及时更新,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设施,对报废和购进新的设备设施要严格按照《生产设备设施的规定》执行。
8、企业应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企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把企业的损失降至最低。
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制度(2)是指为保障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 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包括安全隐患的发现、上报和处理,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等。
作业管理制度(精选5篇)

作业管理制度(精选5篇)作业管理制度篇1一、目的对本公司紧急特殊需要的生产任务,不适用于执行一般性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可靠性差,容易发生人身伤亡或设备损坏,事故后果严重,需要采取特别控制措施的特殊危险作业。
必须采取特殊审批和保护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二、责任1、企业安委会、安全科负责监督执行本制度;2、有危险作业部门或个人必须履行本制度;三、危险作业范围:1、高空作业(高度在2m以上,并有可能发生坠落的作业);2、在易燃易爆部位的动火作业;3、爆炸或有爆炸危险的作业;4、起吊安装大重型设备的作业;5、带电作业;6、有急性中毒或窒息危险的作业;7、处理化学毒品、易燃易爆物品、放射性物质的作业;8、在轻质屋面(石棉瓦、玻璃瓦、木屑板等)上的作业;9、其它危险作业。
四、危险作业审批1、凡属于上述8种范围,在生产中不常见,又急需解决的危险作业。
在进行危险作业前,应由下达任务部门和具体执行部门(包括承包部门、个人)共同填写“危险作业申请单”(见附表),报企业安全科批准,特别危险作业需报主管副总经理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始作业。
2、如情况特别紧急来不及办理审批手续时,实施单位必须经主管副总经理同意方可施工。
主管副总经理应召集有关部门在现场共同审定安全防范措施和落实实施单位的现场指挥人。
但事后必须补办审批手续。
3、危险作业的单位应制定危险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报请安全科审批;特别危险作业须经安全技术论证报请主管副总经理批准。
4、作业人员由危险作业单位领导指定,有作业禁忌症人员、生理缺陷、劳动纪律差、喝酒及有不良心理状态等人员,不准直接从事危险作业。
五、危险作业的实施1、危险作业申请批准后,必须由执行单位领导下达危险作业指令。
操作者有权拒绝没有正式作业指令的危险作业。
2、作业前,单位领导或危险作业负责人应根据作业内容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有针对性地对全体危险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
3、危险作业使用的设备、设施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规定,危险作业所使用的工具、原材料和劳动保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规定。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3篇)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3篇)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精选3篇)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篇11、为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防止伤亡事故,促进校园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2、特种作业人员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
特种作业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危险的作业。
3、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与本种作业相应的身体条件和相应的文化程度,并且经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经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方可立作业。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期限进行复审,复审不合格或未复审的,由市区安监局或质监局吊销其“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得继续立从事特种作业。
在我校,特种作业指电工作业(含运行和维修),从业人员指电工。
4、电工必须负责合理、规范布设校园电源供应系统,任何部门调整、改用电源必须征得电工的同意。
5、电工必须持有上岗证,无证者不得从事接电工作。
拉接电源、安装电器设备,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6、电工对学校的.电器设备,必须经常检查,发现损坏、老化应及时修理,自身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书面报告学校领导,请求尽快解决,严防发生触电事故。
5、电工对师生发现的报修的电器、电路,应及时前往修理,如不能修复,该暂停供电的则暂停供电,不得拖延耽误,预防发生意外事故。
6、学校放假期间,电工对全校电路状况应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检查,不需用电的部位统一切断电源,确保假期安全。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篇2第1章总则第1条为了给生产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对生产作业环境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第2条工厂中所有涉及生产作业环境方面的相关工作均按本制度的规定执行。
生产作业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管理制度生产作业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科学的生产作业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加高效的生产流程,并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生产作业管理制度进行详细分析说明,并探讨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生产作业管理制度的概念及重要性生产作业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实现生产目标,规范企业内部生产作业活动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
它包括了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流程的组织、生产资源的调配、生产过程的监控以及生产数据的分析等方面。
生产作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科学的生产计划和流程安排,以及对生产过程的精细监控,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生产作业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生产浪费,提升生产效率。
2. 保证产品质量:生产作业管理制度可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符合标准和要求,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3. 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科学的生产作业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减少员工的工作压力。
同时,通过对生产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二、生产作业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实施方法1. 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计划是生产作业管理制度的基础,它涉及到生产任务的分配、产品标准的确定、工时的安排等。
生产计划的制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2. 生产流程组织:生产流程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工序和步骤,对生产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和调度。
通过科学的生产流程组织,可以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和重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生产资源调配:生产资源调配是指根据生产计划和需求,合理分配和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生产要素。
通过科学的资源调配,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篇)

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生产区内“十四不准”(1)加强明火管理,防火、防爆区内,不准吸烟。
(2)生产区内,不准带进小孩。
(3)禁火区内,不准无阻火器车辆行驶。
(4)上班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
(5)在班前、班上不准喝酒。
(6)不准使用汽油等挥发性强的可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
(7)不按工厂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等),不准进入生产岗位。
(8)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不准使用。
(9)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准动用。
(10)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
(11)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彻底检查,不准启动。
(12)不戴安全带,不准登高作业。
(13)脚手架、跳板不牢,不准登高作业。
(14)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准登石棉瓦作业。
2、操作工“六严格”(1)严格进行交接班。
(2)严格进行巡回检查。
(3)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4)严格执行操作票。
(5)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6)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定。
3、动火“六大禁令”(1)没有有效的动火证,任何情况严格禁止动火。
(2)不与生产系统隔绝,严格禁止动火。
(3)不进行清洗、置换合格,严格禁止动火。
(4)不把周围易燃物消除,严格禁止动火。
(5)不按时作动火分析,严格禁止动火。
(6)没有消防措施,无人监护,严格禁止动火。
4、进入容器、设备“八必须”(1)必须申请并得到批准。
(2)必须进行安全隔绝。
(3)必须进行置换、通风。
(4)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5)必须配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6)必须器外有人监护。
(7)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8)监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
5、机动车辆“七大禁令”(1)严禁无证开车和无令开车(调度令)。
(2)严禁酒后开车。
(3)严禁超速开车。
(4)严禁空档溜车。
(5)严禁设备带病行车。
(6)严禁人货混载行车。
(7)严禁超标(超高、超长、超量)装载行车。
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是企业为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事故发生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精细化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精细化管理制度一、总则(一)为贯彻落实公司生产管理目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特制定生产作业精细化管理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作业的全过程管理,包括生产计划、原料采购、生产调度、生产作业、产品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环节。
(三)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及生产作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确保生产作业的精细化管理。
二、生产计划管理(一)公司设立生产计划部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并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各部门应当根据生产计划及时准确地提供所需的原料和物料,在保证生产进度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库存积压。
(三)对于生产计划的调整,应当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生产作业的顺利进行。
三、原料采购管理(一)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原料采购管理制度,对采购的原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与评估,保证原料的质量和稳定供应。
(二)采购部门应当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做好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工作,确保原料的采购成本合理。
(三)对于原料采购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或交期延误等情况,采购部门应当及时与供应商协商解决,并向生产计划部门及时报告。
四、生产调度管理(一)生产计划部门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调度方案,确保生产作业的按时完成。
(二)生产调度部门应当根据生产计划和实际生产情况制定生产作业流程和计划,合理安排设备和人力资源,保证生产作业的顺利进行。
(三)生产调度部门应当及时调整生产作业计划,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产品需求的变化,确保生产计划的执行。
五、生产作业管理(一)生产作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生产作业规程,按照生产作业计划进行生产作业,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生产作业人员应当保持生产作业场所的整洁和安全,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生产安全管理工作。
(三)生产作业人员应当及时向生产调度部门汇报生产作业进度和质量情况,确保生产作业的顺利进行。
六、产品质量控制(一)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成品质量检验等环节。
生产部门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确保生产部门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各类事故发生,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部门所有生产作业环节,包括生产车间、仓库、设备操作、原材料储存等。
三、安全责任1. 生产部门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2. 各岗位员工按照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自身及他人安全。
3. 生产部门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小组,负责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督检查和事故调查处理。
四、安全教育培训1. 新员工入职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五、安全设施与防护用品1. 生产部门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防护罩、防护网等。
2. 仓库、车间等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3. 员工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等。
六、设备管理与操作1.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2. 设备操作前应检查设备状态,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 严禁违规操作设备,如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
七、物料储存与运输1.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物料应按照规定存放,不得乱堆乱放。
2. 物料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物料倾倒、洒落。
3. 仓库内禁止吸烟、使用明火,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八、现场安全管理1. 生产现场应保持整洁,严禁堆放杂物,确保通道畅通。
2. 员工必须遵守现场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3. 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小组,及时整改。
九、事故报告与处理1. 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停止作业,保护现场,并立即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小组。
2. 事故调查处理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执行。
3. 事故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应形成书面报告,并存档备查。
安全生产作业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作业管理制度一、总则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为了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安全生产作业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从事生产作业的员工,并包括办公区域、车间、仓库、设备等相关环境。
三、管理责任1. 企业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制定明确的安全目标和安全管理责任。
2. 生产部门负责人要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责任,并推动员工有效执行相关安全操作。
3. 班组长要负责所辖班组的安全工作,定期组织安全培训,确保员工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四、作业前准备1. 在进行任何作业之前,必须通过工作票或者安全会议确认相关安全措施,并确保所需的安全装备齐全。
2. 作业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3. 在作业区域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避免非相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五、作业操作1. 员工在进行作业之前,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 严禁员工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开启或操作设备。
3. 在进行高风险作业时,必须配备专业操作人员,并严格执行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4. 若发现安全隐患或紧急情况,员工有权利立即停止作业并上报相关负责人。
六、危险物品管理1. 企业必须对危险物品进行分类管理,并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严禁混存。
2. 针对危险物品,必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确保员工熟悉应对措施。
3. 必要时,必须配备专业人员进行危险物品的处理和处置,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
七、事故报告和分析1. 任何一起安全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必须立即报告,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和记录。
2. 对事故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查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八、培训与考核1. 企业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掌握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 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考核,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格行为。
生产作业管理制度情况

生产作业管理制度情况企业的生产作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生产计划制度、生产调度制度、生产过程管理制度、生产成本管理制度和生产质量管理制度等内容。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方面。
1.生产计划制度生产计划制度是企业生产作业管理制度的核心,它是制定和规划企业生产活动的基础。
生产计划制度应当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修改、执行和监控等环节。
首先,企业应当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和周度生产计划,并根据市场需求、订单情况、原料供应等因素进行调整。
其次,在生产计划中应当明确生产任务、生产目标、生产周期、生产数量和生产时间等内容。
最后,企业应当及时跟踪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及时调整计划以确保生产进度和质量。
2.生产调度制度生产调度制度是为了合理安排生产资源、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而设立的。
生产调度制度应当包括生产资源的分配、生产任务的下达、生产进度的控制和生产现场的调度等环节。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资源情况制定生产调度方案,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生产任务进行分配和跟踪。
此外,企业应当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布局调整和生产流程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3.生产过程管理制度生产过程管理制度是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生产任务按时完成、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的重要环节。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应当包括生产作业流程的规定、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生产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内容。
企业应当建立生产作业流程图,并确保生产作业按照流程进行。
同时,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另外,企业还应当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责任意识。
4.生产成本管理制度生产成本管理制度是为了控制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设立的。
生产成本管理制度应当包括生产成本的核算、监控、分析和控制等环节。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任务核算生产成本,定期通过成本控制报表分析生产成本的构成和变化情况。
同时,企业应当通过精心管理原料采购、生产设备使用、人员工资和其他生产开支,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利润率。
工厂作业规范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工厂生产作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保障员工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厂所有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室等场所的作业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工厂实际情况,旨在规范作业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四条工厂应建立健全员工招聘、培训、考核、晋升、奖惩等制度。
第五条员工入职前应接受岗前培训,了解工厂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知识等。
第六条员工应定期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第七条建立健全员工考核制度,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晋升、奖惩的依据。
第三章生产作业管理第八条生产计划管理1. 生产部门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库存情况,制定月度、季度生产计划。
2. 生产计划应明确生产任务、物料需求、设备安排等。
3. 生产计划一经批准,各部门应严格执行。
第九条物料管理1. 物料采购应遵循经济、合理、及时的原则。
2. 物料入库、出库、领用应严格登记,确保账实相符。
3. 建立物料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盘点,防止物料流失。
第十条设备管理1. 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设备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
第十一条质量管理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严格把控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
3. 建立质量反馈机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第四章安全生产管理第十二条安全生产责任制1.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
2.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3.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三条安全生产措施1.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
2. 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员工安全。
3. 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第五章环境保护管理第十四条环境保护制度1. 建立环境保护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
2. 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减少污染排放。
3. 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环境质量。
作业安全管理制度(5篇)

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公司内作业的安全管理,控制和消除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2.1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车间。
2.2申办厂内安全作业许可证的项目2.2.1厂内动火作业:在公司内进行的电焊、气焊、气割、切割、磨光等产生明火的作业。
2.2.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进入设备内部;进入专用管道、地沟、地井、烟道;进入专用贮料池等,进行检验、检测、维修、养护等。
2.2.3破土作业:公司内进行的内部地面开挖、掘进、钻孔、打桩、爆破等。
2.2.4临时用电作业:企业内一切临时用电的作业。
2.2.5高处作业:按照《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93)标准规定的各种作业。
____起重吊装作业:在企业内进行安装、拆除、维修等作业。
2.2.7抽堵盲板作业:因检修或其他作业须抽堵盲板的作业。
2.2.8断路作业:生产区域内的交通道路上进行施工及吊装吊运物体等影响正常交通的作业。
2.2.9企业内部规定的其他需办理安全作业许可证的项目。
3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安全环保部。
负责公司内各项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执行,相关部门:生技科;协助主管部门监督各项作业中的安全工作。
行政办公室;负责规定职责内的各项安全作业工作。
各部门、车间。
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保障各项作业安全实施。
4内容与要求4.1各项作业必须办理安全作业许可证。
4.1.1申办厂内安全作业许可证的程序4.1.1.1由作业或被作业部门提出指定专人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4.1.1.2安全作业许可证由安全环保部或相关部门签发并进行监督,注重时效性。
4.1.2安全作业许可证的内容4.1.2.1安全作业许可证应注明作业内容和作业的起止时间。
4.1.2.2应规定具体的防范措施和作业区域。
4.1.2.3需通知的相关部门和具体的防护要求。
4.1.2.4作业负责人和作业监护人。
4.1.3安全作业许可证的使用要求4.1.3.1严格遵守作业的起止时间,如超时应及时补办相应手续。
生产作业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生产作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作业管理,并有关的生产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第三条生产部门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各项生产作业正常进行。
第四条生产部门必须加强生产作业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生产设备和设施的维护。
第五条生产作业管理遵循科学管理、以人为中心的原则,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
第六条生产作业管理遵循节约资源、低碳环保的理念,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七条生产作业管理必须将质量管理贯彻到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
第八条生产作业管理必须强调精益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第九条生产作业管理必须加强团队协作,营造和谐的生产环境。
第十条生产作业管理必须加强信息化和现代化,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第二章生产作业计划第十一条生产部门必须制定年度和季度生产计划,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
第十二条生产部门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第十三条生产部门必须将生产计划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下发任务单,明确各部门的生产任务。
第十四条生产部门必须建立生产计划跟踪和反馈机制,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第十五条生产部门必须加强物料和人员的配备,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第三章生产作业组织第十六条生产部门必须明确生产作业的组织结构,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七条生产部门必须建立生产车间和生产线,明确作业流程和责任人。
第十八条生产部门必须制定生产作业排程,保证生产作业的有序进行。
第十九条生产部门必须营造良好的生产作业氛围,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操守教育。
第二十条生产部门必须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及时评价和奖惩生产作业人员。
第四章设备和工具管理第二十一条生产部门必须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二十二条生产部门必须制定生产设备的使用规程,并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
第二十三条生产部门必须加强生产工具和配件的管理,确保生产作业所需的工具和配件齐全。
生产车间规范化作业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规范化作业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提高车间作业效率,确保生产质量,规范车间作业行为,特制定本作业管理制度。
二、作业班次及时间:1.生产车间按照工作需要分为白班和夜班,具体班次为早班、中班和晚班。
2.白班作业时间为早上8点至下午5点,中间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夜班作业时间为晚上9点至次日凌晨6点,中间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3.每班次之间需保证半小时的交接时间。
三、派工制度:1.车间主管根据生产计划,制定每日的派工方案,并在派工台上予以公示。
2.每位员工在每天上班前,查阅派工方案,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
四、作业安全:1.所有员工必须经过作业安全培训,了解作业流程,熟悉作业风险,做到心中有数。
2.作业过程中必须佩戴符合规范的个人防护设备。
3.在作业过程中,严禁饮食、吸烟等行为,确保作业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4.发现不安全因素时,应及时报告主管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五、作业流程:1.每位员工根据所接受的派工任务,按照规定的作业流程进行操作。
2.在进行操作前,必须确认所操作的设备是否正常,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
3.在作业过程中,严禁随意更改操作流程或方法,必须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4.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汇报,并按照要求进行处理。
六、质量控制:1.每个员工都是质量的保证人,应按照要求完成作业任务,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2.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作业规程,按照要求进行检查和测试。
3.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汇报上级主管进行处理。
4.作业完成后,应及时将作业记录和相关数据整理清楚,以备查阅和跟进。
七、作业纪律:1.所有员工必须按照规定的作业时间参与工作。
2.严禁无故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勤,如确有特殊情况,应提前请假并得到批准。
3.严禁打闹、聚众、谈笑等行为,严禁在工作时间内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4.作业人员应着装整洁,严禁穿着拖鞋、短裤等不符合规范的服装。
八、奖惩制度:1.对于表现良好的员工将给予奖励,如奖金、表扬信等。
生产作业现场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现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作业现场管理,确保生产作业安全、高效进行,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作业现场管理。
第三条生产作业现场应按照本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制定明确的工作责任。
第四条生产作业现场应设置警示标识,对生产现场的危险区域、作业、道路等进行标识,并按规定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二章管理责任第五条生产作业现场的管理责任部门应制定管理制度、作业规程,并明确工作责任。
第六条生产作业现场的管理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七条生产作业现场的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和评估生产现场的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和隐患整改。
第八条生产作业现场的管理部门要建立巡查制度,在作业现场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第九条生产作业现场的管理部门要负责健全紧急救援体系,明确应急预案,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第三章作业规范第十条生产作业现场的人员应遵守安全规定,按照作业规范进行操作。
第十一条生产作业现场的人员应按照作业规程中规定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操作,使用安全设备、工具和器材。
第十二条生产作业现场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不得擅自变动岗位或代替他人工作。
第十三条作业过程中,生产作业现场的人员应及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和生产安全问题,不得隐瞒、漏报。
第十四条生产作业现场的人员应按规定进行物品堆放和存储,防止物品堆放不稳或造成道路堵塞等安全隐患。
第四章安全防范第十五条生产作业现场要配备合适的安全设备,确保安全设备的运行和有效性。
第十六条生产作业现场应进行现场清扫和维护,保持道路畅通和环境整洁。
第十七条生产作业现场要进行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十八条生产作业现场要设置出入口,并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进出,确保现场的安全。
生产作业质量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生产作业流程,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生产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相关部门的生产作业质量管理。
三、质量目标1.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降低产品不良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3.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质量管理责任1.公司高层管理者对质量管理负主要责任,制定相关政策和目标,并组织实施。
2.部门经理负责质量管理在本部门的执行和监督,确保生产作业按照标准操作,并采取必要措施提高质量。
3.员工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作业,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报告。
五、质量管理流程1.计划阶段确定质量目标和要求,制定生产计划,并确保生产计划符合工艺要求和标准。
2.过程控制2.1工艺流程控制明确生产流程和工艺规范,对每个工序进行详细的控制要求,确保每个工序都按照流程和标准进行操作。
2.2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生产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引起的质量问题。
2.3原材料管理采购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并进行入库检验,非合格原材料不得使用。
2.4人员培训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3.检查与纠正3.1过程检查对生产作业过程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质量问题扩大。
3.2不良品管理建立不良品处理机制,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和处理,并分析其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3.3反馈与改进定期收集客户反馈和建议,对产品质量进行分析和改进。
六、质量记录与报告1.对关键工序和关键环节进行记录,如原材料检验记录、设备维护记录、人员培训记录等。
2.定期编制质量报告,包括生产质量情况、不良品分析、改进措施等,报告给相关部门和高层管理者。
七、奖惩机制1.对质量管理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
2.对质量管理不合格的员工进行纠正和警告,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八、质量管理评估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质量管理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改进的依据,以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加工指示书规定
第一条目的
根据产品类别,将所有的工作流程、技术、时间、人力、机器和所需的
规格以及操作时所需注意事项一一列出,提供给各相关
单位主管,作为制定操作标准的依据。
第二条适用范围
供厂长办公室、质管部门和现场管理员以上的管理人
员,作为工作时的
依据,并使他们了解产品的流程、特性,以易于控制产
品的质量、成本及产量。
第三条作业细则
技术部门拿到客户所给的样品或本厂自己开发设计,应
先绘制蓝图然后
设计,做出样品,经过客户的确认,然后写成工程程序
图。
在试产时提供给生产管理部门安排时程表、人力、
产能的预估及是否需要外协厂商等等;提供给质量管理
部门做QC工程图,作为检查标准依据。
第四条结论
工程程序图提供给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部门及现场,作
第三条本厂管理员以下的作业员,作为操作机器、仪器、
模具及各类
工具的依据。
第四条作业分析通常包括操作分析、工作简化、方法工程
三种,其研究目的在于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步骤,或
使必要的操作步骤以最迅速、最安全、最舒适的方
法完成。
动作分析可分为五大原则,27条项目,介绍如
下:
1.关于人体运动的原则:
(1)使用双手从事生产性工作。
(2 )双手同时开始及完成各种对称工作。
(3)使手和手臂的移动做连续曲线的动作。
(4)工作应有节奏,使工作自动而圆顺。
(5)操作范围内,尽量使移动距离最短,并用最低类别
的动作。
(6 )应尽量利用物体重量。
2.关于工作场所的原则:
(1 )手和手臂的运动途径应在正常工作区域内。
(2 )必须用眼睛注意的工作,应保证有正常视野
(6 )考虑如何使用机器以便操作。
4.关于材料搬运的原则:
(1)为方便取拿,应有良好的设计。
(2)安排重力输送的漏斗、分离器、堆放和输送带,将
材料送至使用地点。
(3)预置和分类标明下一步操作所需的材料和零件。
(4)用落地输送法将产品挪开。
(5)将所有较重物品举起时应使用搬运机械。
5.关于节省时间的原则:
(1)改善人工和机械动作的迟缓或暂时停止的问题。
(2 )通常动作形式需要较少步骤或元素者,所用的时间
最短。
(3)当机器工作时,工作应在进行中;而工作进行时,
机器也应在工作中。
(4)应同时加工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
6 .填写方式:
(1 )操作步骤需按照工作流程详细记录。
(2)操作方法应于操作步骤手册中给予详细记录。
操作方法尽量以浅显文字叙述,使员工易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