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汉印艺术

合集下载

篆刻分类 汉印

篆刻分类 汉印

篆刻分类汉印
篆刻是一种以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形式。

汉印是指中国汉代时期的印章,它是篆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为后世开创了“汉印”的范式。

汉印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以方正平实为大宗,缪篆入印、屈曲缜密,形神朴茂、端庄大方。

从风格上讲,西汉的汉印婉转温厚,时见笔意;新莽的汉印制独特,严谨温和;东汉的汉印以方为主,浑厚茂密;魏晋的汉印方截整饬,劲健有力;南北朝的汉印法度渐失,鲜活生趣。

此外,汉印之美在于其古朴的天真质朴、活力的神形相应、曲直虚实以及变幻的阴阳相生。

汉以其囊括宇宙之气概、恢宏天地之胸襟、浪漫朴素之情怀开创了中华民族一个伟大时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汉印风格分类

汉印风格分类

汉印风格分类汉印风格分类汉印是指中国古代的印章艺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汉印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汉印的风格进行分类。

一、按材质分类1.石印:最早的汉印多使用石材作为雕刻材料,因此被称为石印。

石印通常呈方形或长方形,有些还会雕刻一些图案或文字。

2.铜印:铜质印章在唐代开始流行,并逐渐取代了石质印章。

铜质印章制作精细、光泽度高,常用于官方文件和重要文书上。

3.玉印:玉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之一,因此玉质印章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玉质印章造型优美、纹饰丰富、色彩丰富。

4.牙雕:牙雕是指使用象牙制作的雕刻品。

在古代,象牙被认为是珍稀材料之一,因此牙雕印章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二、按风格分类1.篆书:篆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之一,其字形简洁、方正,被广泛应用于印章制作中。

篆书印章通常呈方形或长方形,字体清晰、线条流畅,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2.隶书:隶书是中国古代秦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文字,其字形优美、笔画精细。

隶书印章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字体清晰、端庄。

3.楷书:楷书是中国古代最为常见的一种文字,其字形规范、端庄。

楷书印章通常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字体清晰、简洁。

4.草书:草书是中国古代一种笔画流畅、行云流水的文字风格。

草书印章通常呈不规则形状,字体连续、自由。

三、按内容分类1.姓名印:姓名印是指刻有个人姓名的印章。

在古代社会中,姓名印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2.官职印:官职印是指刻有官职名称的印章。

官员在办公时使用官职印,以示权威。

3.藏书印:藏书印是指用于盖在书籍上的印章。

古代士人常常以藏书为荣,因此藏书印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4.题诗印:题诗印是指刻有诗句的印章。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中,题诗印被认为是一种雅致、高贵的文化表现形式。

总结汉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风格多种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对汉印按材质、风格和内容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汉印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汉印风格分类

汉印风格分类

汉印风格分类引言汉印风格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汉印风格的特点是融合了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与西方印象派的绘画技法,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对汉印风格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风格。

一、汉印风格的起源汉印风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中国。

当时,受到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一批中国画家开始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这些画家秉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吸取了西方印象派的绘画技法,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汉印风格。

二、汉印风格的特点1.饱满的色彩:汉印风格的作品通常采用丰富多彩的色彩,色彩饱和度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抽象的表现形式:汉印风格强调形象的简化和抽象化,画家将事物变形、融合,以达到更加自由、表现内心情感的效果。

3.内容寓意深远:汉印风格的作品通常富含哲理和寓意,每幅作品都有深层的内涵,引发观者深入思考和联想。

4.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汉印风格的画家善于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的高度统一。

画作中常常出现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与人物形成和谐的画面。

三、汉印风格的分类根据内容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汉印风格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分类:1.山水画:山水画是汉印风格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通过独特的绘画技法,将人物、山水与文字相结合,以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花鸟画:花鸟画是以花卉、鸟类等自然元素为题材的画作。

汉印风格的花鸟画通常注重形象的简化和色彩的鲜艳,给人以跳动的生命力。

3.人物画:人物画是汉印风格中常见的表现形式,画家通过简洁有力的线条和明快饱满的色彩来表达人物的神态和个性,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4.抽象画:抽象画是汉印风格中的创新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形状的简化和抽象,画家表达出内心情感和思维的世界,给观者以广阔的联想空间。

四、汉印风格的代表画家1.黄宾虹:黄宾虹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画家和艺术教育家,他对汉印风格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宾虹的作品富有创意,色彩鲜明,形象简练,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经典汉印赏析

经典汉印赏析

经典汉印赏析一、汉印是啥呢?汉印啊,那可是咱中国印章史上超级重要的一部分。

就像我们现在的签名一样,在古代,汉印就是一种身份或者权力的象征。

汉印的风格多种多样,有那种特别规整、方方正正的,看着就很严肃,就好像一个严肃的老学究站在你面前。

也有一些汉印呢,虽然也是方的,但是线条特别灵动,就像在跳舞一样。

二、从印文内容看汉印1. 官印官印的印文那可讲究了。

它会有官职的名称,像什么太守印啊之类的。

这些印文往往字体比较规整,因为这可是代表官方的嘛,得有那种威严感。

你想啊,一个官员拿着印在文件上一盖,那气势就出来了。

而且官印的制作工艺也很精良,毕竟是政府要用的东西,不能马虎。

2. 私印私印就比较有趣啦。

有的私印是刻自己的名字,有的还会加上一些吉祥话呢,像“长乐”之类的。

私印的字体风格就更丰富了,有些人喜欢用篆书,篆书那种弯弯绕绕的线条,就像一幅小画一样。

还有些人会在私印里玩一些小创意,比如把字的结构稍微变一变,让整个印看起来更独特。

三、汉印的制作工艺汉印的制作可不是随随便便的。

首先得选材,有铜的、玉的,还有石头的。

不同的材料制作出来的印感觉完全不一样。

铜印呢,可能会有一种古朴的金属质感;玉印就显得很温润、高雅;石印又有一种质朴的感觉。

然后就是雕刻啦,雕刻师傅得拿着小刻刀,一笔一划地把印文刻出来。

这可需要超级高的技艺,一个不小心刻歪了一点,整个印可能就毁了。

四、汉印的艺术价值汉印在艺术上的价值可太大了。

它的布局特别精妙,每个字在小小的印面上都有自己的位置,而且相互之间还很和谐。

就像一个小团队一样,大家各司其职,共同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汉印的线条也很有表现力,粗的线条给人一种厚重感,细的线条又显得很灵动。

而且汉印对后来的书法和篆刻艺术影响特别大,很多书法家和篆刻家都会从汉印中汲取灵感。

五、我心中的经典汉印我特别喜欢“皇后之玺”这方汉印。

它是玉质的,白色的玉看起来特别纯洁、高贵。

印文“皇后之玺”四个字,篆书体,那线条流畅得就像水流一样。

漫谈汉印(篆刻)之美

漫谈汉印(篆刻)之美

漫谈汉印(篆刻)之美汉印之美就是大汉之美,中华之美。

汉以其囊括宇宙之气概、恢宏天地之胸襟、浪漫朴素之情怀开创了中华民族一个伟大时代。

汉朝疆域广阔、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军事强大、艺术昌明。

至今,我们多民族融合汇聚的华夏民族叫汉族,使用的语言叫汉语,文字叫汉字。

第一:汉印之美是汉代美学精神的高度体现元气是中国人朴素的宇。

宙观和物质观汉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元气”构成的,有气则生,无气则死。

元气就是阳气。

性质是向上,向外,发散的,磅礴的,运动的,正能量的。

《素问》说:“阳气者,若天与日”。

就是说元气象天的运行和太阳的光芒一样。

汉印的文字的表现力,结构的疏密感,笔画的张曲度都表现了元气。

特别是打成封泥之后文字突出于泥面为阳。

笔画耸立,天光照来,明暗交替,逶迤回行,抱气聚神。

形与神是汉人的艺术最高追求。

外有其形,内有其神。

形神相依,神为主宰。

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里说:“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里说:“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对形的高度概括和对神的深度表现,是汉代艺术的理想和追求。

形神皆禀于元气,元气动则为神,元气静则为形。

动静之间产生了形神交变。

“以汉为宗”的理论提出,绝不是因为汉印的平正方直,而在于形神的深邃运转。

形为神服务,形变神出现。

神来驾驭形,神现形有生。

阴阳是中华民族的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人认为世间万物皆有阴阳,阴阳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也是事物的根本规律。

东汉蔡琶在其书法理论《九势》开宗明义:“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阴阳重在和谐、重在变化。

汉印很好的表现了阴阳,形象地阐释了阴阳变化。

汉印的阴,封泥的阳,就是阴生阳的典型表现。

朱白、疏密、动静、呼应、错落、均衡、轻重、力势、向背、曲直、斜正、方圆、粗细、缺省等等都是阴阳。

这个阴阳既是形的阴阳,也是神的阴阳。

“穷造化之精神,尽万类之变态”(清程廷祚《骚赋论》)是对汉印之美的最好总结。

汉印的艺术特点

汉印的艺术特点

汉印的艺术特点2014-12-26 怀远教育一、汉印的基本特点汉印的基本特点,是从它的外部形态特征来确定的,概括来说即平整端庄、规矩变化、浑朴自然。

(一)平整端庄由于汉印的摹本外形为正方,因此确定印面内部字的结体和笔法的配置,都是方形或长方或扁平;笔画一般都是横平竖直、布置匀称、格局整齐。

在外形上看全印就显得平整端庄、稳重大方。

1.外形方正汉印的外形和字体结构多为方正,但在方正印面内,由于字的多少、笔画繁简,也略有变化。

若遇字笔画横竖之数各不相等,则可能同时具备正、扁、长等各种方形组合在一起,使之能统一协调.印内各字各有不同的方形,构成一个整体的方形。

2.笔画多横平里直汉印外形的平正端庄,决定了字内的笔画要与之相适应,则多为横平竖直的特点.为此可将字中斜笔改成横平竖直的笔画,间或也可保留少量的必不可改的斜笔,使之保持自然有变化,但均不可太长,以免破坏了整体的统一协调。

3.笔画粗细基本相同汉印中绝大多数的印文笔画均基本相等或相近。

即偶有个别笔画较少的字,其笔画可略粗一点,笔画较多的字,其画也可局部略细一点,否则会产生几个字之间笔画粗细的不协调。

4.笔画间距基本均匀汉印中不论笔画是粗或细,其笔画之间距离基本保持平匀相等。

偶有笔画较少之笔字,其亦略粗,间距也略宽,但不致有不协调之感。

总之,使全印笔画安排感到舒适自然。

(二)规矩变化汉印外形与印内文字结体与笔画,虽多方正、平整,显得非常有规矩,但并不平板。

其原因就是在规矩的范围内,在平整的前提下,往往有许多小小的变化,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的统一规矩,反而显得生动有变化。

1.正中有斜在方正的结体中,在横平竖直的笔画基调上,稍有少许的斜笔,.显得生气勃勃而自然。

有的横画略为不平,竖画不直,有的斜笔则多成45度角,并有的成相互对称状,这就显得在规矩的横平竖直中掺进变化。

对汉印的理解和认识

对汉印的理解和认识

对汉印的理解和认识一、汉印的概念和历史背景汉印是指中国传统的印章文化,它是通过刻制图案或文字在印材上,然后用墨水涂抹,再将印材压在纸张上以达到标识身份、证明权威、确认合法性等目的的一种文化形式。

汉印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印章的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印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流行于社会各个领域和层面的文化符号。

二、汉印的种类和特点1. 汉印的种类根据不同用途和形式,汉印可以分为官方印章、私人名章、纪念章、艺术品等多种类型。

其中,官方印章主要由政府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使用,用于证明文件合法性;私人名章则是个人用来标识身份或签署文件等;纪念章则是为了纪念某个事件或场所而制作;艺术品则是以其精美工艺和独特风格成为收藏品的一种。

2. 汉印的特点汉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精美工艺:汉印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刻制、磨制等,每一步都需要经过精心雕琢和打磨才能完成。

(2)文化内涵:汉印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印上刻有的文字或图案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3)身份象征:汉印作为一种标识身份、证明权威的工具,其使用者可以通过其所持有的印章来展示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

三、汉印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汉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以下是几个方面:1. 法律效力在中国法律中规定,使用公章或者法定机关专用章盖章才能使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领域,汉印的应用仍然非常广泛。

2. 商业应用汉印在商业活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制作专属的公章或私人名章来标识自己的身份和合法性,同时也可以将汉印作为礼品赠送给客户或合作伙伴,以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品牌形象。

3. 文化传承汉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美工艺、丰富内涵和历史背景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篆刻讲堂】汉印艺术特点的认识(二)

【篆刻讲堂】汉印艺术特点的认识(二)

【篆刻讲堂】汉印艺术特点的认识(二)汉代的印章艺术,不仅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同时也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在我国篆刻史上有着光辉灿烂的一页。

时至今天,仍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从审美的角度看,它可给予多方面的艺术享受;若是从学习的角度来看,也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从中可以得到启发,若按步就班由易到难,真可登堂入室,进入艺术殿堂。

入门总得从学会欣赏开始,欣赏时应先知其印作的好处与不好处,这就是对作品的批评与分析。

在观赏一方汉印时,第一感觉是好感或是不好,还是不够的,有时甚至有差错,只有通过第二步的理性分析或比较,才可能得到相对正确的评价,有时甚至要多次的反复认识,才能发现其中奥妙之处。

即在第一观感与认真评析相结合,才能获得真正而深入的认识,才能进入学习与审美的阶段。

认真读印读印,是欣赏的开始,是学印的入门之径。

欣赏汉印之美,仅看别人的介绍,或作品分析那是有限的。

即使有,也仅是启示一个方向,介绍一种方法或观点,主要的则是应靠自己在“印海”中亲自接触、实践,学会游泳,采集标本,分析、研究,这个接触研究主要就是认真读印。

看得多了,就有了比较,比较中就可找出距离或不同点,就可知谁处好,什么地方不足,就有了体会。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这就是熟能生巧,熟能得益。

在多看的基础上,加上其他的知识的启示,其收获也会更多的。

兹将读的目的,方法、要求等分述于后。

读印的目的读印的目的,大约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艺术的分析,史实的考证和专题性的阅读等。

紧接上回,今日论述史实的考证和专题性的阅读。

01史实的了解与考订对汉至魏晋南北朝各时期印章的考订,可以确知其当时有无此官制,以及官制设置情况。

弄清楚当时官制,更可确分西汉、新莽、东汉以入魏、晋、南北朝各国官制与当时政治、经济等其他方面一些情况。

有的还可弥补史志之遗佚。

近数十年来,有些印学史家从印面形制大小、厚薄、文字的风格、钮制的形态,制作的工艺水平等诸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再结合参考有关古文献的记载,尤其是新近科学发掘出土的印章等的综合研究,即可判别其时代、类别、用途、职官变迭等。

浅论汉印艺术

浅论汉印艺术

浅论汉印艺术一个成功的篆刻家,都是从师法秦汉印开始的。

秦汉印是中国印章史的一个里程碑。

秦汉印,包括战国、秦、汉印,从其入手,可知篆刻门径,少走弯路。

由于战国玺印的入印文字较混乱,印章体制不健全,给后学者带来了许多不便。

秦统一后,虽然规定了印章制度,但秦王朝是短命的朝代。

而汉代则不同,经历了四百多年。

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官方重视,民间响应,种类繁多,风格纷呈,迎来了印章艺术的第一个春天。

因此,我们倡导“印宗秦汉”的真正范围是偏重汉印。

汉印有哪些种类?有哪些特征?对后世的篆刻有何影响?若我们在创作之余,作一番思考,可以掌握一些特点,更能反作用于创作。

本文就学习汉印的一些心得简述如下。

汉印的种类从制作方法看,汉印有铸、凿、刻三法。

甘旸《印章集说》说:“铸印有二:曰翻砂,曰拨蜡。

翻砂以木为印,覆于砂中,如铸钱之法;拨蜡以蜡为印,刻文制钮于上,以焦泥涂之,外加熟泥,留一孔令干,去其腊,以铜熔化入之,其文法钮形制俱精妙,辟邪、狮兽等钮多用拨蜡。

刻印以刀成文,军中即时授爵多刻印。

刻者更有刀法,今法之。

凿印以锤凿成文,亦名曰镌,成之甚速,其文简易有神,不加修饰,意到笔不到,名曰‘急就章’。

军中急于封拜,故多凿之,以利于便。

”《历代印学论文选》P78汉代的冶炼业较发达,制作印章用铸造的方法较为普遍,方法是雕刻蜡模后浇铜液而成。

由于要先雕刻蜡模,故此类印章布局较规范,印文粗重,线条交接之处圆转流动。

凿印是指在印坯上用刀凿制而成的印章,一般是满足临时的需要,急就而成。

如果说铸印给人提供了一个平正端庄、印文规范的模式,那么,凿印则率真天然,印文随意生发。

刻的方法是贯穿在铸印中,有补刀修改的性质。

从分期上讲,可分为四期:第一期为西汉初期官印,以模仿秦官印为主。

第二期为西汉中期武帝官印,已基本构成汉印的总体格局。

第三期是新莽时期的官印,印用五字。

第四期是东汉,印文用缪篆,标志着汉印的成熟。

这四个分期是以汉代官印来论述的,代表了汉印的总体特征,具有普遍的意义。

汉印文档

汉印文档

第四章汉印的艺术特点一、汉印的墓木特点汉印的基本特点,是从它的外部形态特征来确定的,概括来说即平整端庄、规矩变化、浑朴自然。

(一)平整端庄由于汉印的摹本外形为正方,因此确定印面内部字的结体和笔法的配置,都是方形或长方或扁平;笔画一般都是横平竖直、布置匀称、格局整齐。

在外形上看全印就显得平整端庄、稳重大方。

1.外形方正汉印的外形和字体结构多为方正,但在方正印面内,由于字的多少、笔画繁简,也略有变化。

若遇字笔画横竖之数各不相等,则可能同时具备正、扁、长等各种方形组合在一起,使之能统一协调.印内各字各有不同的方形,构成一个整体的方形。

2.笔画多横平里直汉印外形的平正端庄,决定了字内的笔画要与之相适应,则多为横平竖直的特点.为此可将字中斜笔改成横平竖直的笔画,间或也可保留少量的必不可改的斜笔,使之保持自然有变化,但均不可太长,以免破坏了整体的统一协调。

3.笔画粗细基本相同汉印中绝大多数的印文笔画均基本相等或相近。

即偶有个别笔画较少的字,其笔画可略粗一点,笔画较多的字,其画也可局部略细一点,否则会产生几个字之间笔画粗细的不协调。

4.笔画间距基本均匀汉印中不论笔画是粗或细,其笔画之间距离基本保持平匀相等。

偶有笔画较少之笔字,其亦略粗,间距也略宽,但不致有不协调之感。

总之,使全印笔画安排感到舒适自然。

(二)规矩变化汉印外形与印内文字结体与笔画,虽多方正、平整,显得非常有规矩,但并不平板。

其原因就是在规矩的范围内,在平整的前提下,往往有许多小小的变化,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的统一规矩,反而显得生动有变化。

1.正中有斜在方正的结体中,在横平竖直的笔画基调上,稍有少许的斜笔,.显得生气勃勃而自然。

有的横画略为不平,竖画不直,有的斜笔则多成45度角,并有的成相互对称状,这就显得在规矩的横平竖直中掺进变化。

2.直中有曲在横平竖直的笔画结体中,有时有一、二稍短或微曲之笔,它增加了平板中的活泼气氛,犹如平静的水面荡漾起涟漪。

3.方中有圆汉印中每个字虽是方形,笔画也多为方笔,起止处亦成方形,但常常在转角处出现外沿圆内角方的现象,这正好构成外圆内方的既对比又协调的关系,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的方正,反而增加了笔致的变化与艺术的魅力。

篆刻学习之汉印的艺术特点

篆刻学习之汉印的艺术特点

篆刻学习之汉印的艺术特点汉印的基本特点,是从它的外部形态特征来确定的,概括来说即平整端庄、规矩变化、浑朴自然。

(一)平整端庄由于汉印的摹本外形为正方,因此确定印面内部字的结体和笔法的配置,都是方形或长方或扁平;笔画一般都是横平竖直、布置匀称、格局整齐。

在外形上看全印就显得平整端庄、稳重大方。

1.外形方正汉印的外形和字体结构多为方正,但在方正印面内,由于字的多少、笔画繁简,也略有变化。

若遇字笔画横竖之数各不相等,则可能同时具备正、扁、长等各种方形组合在一起,使之能统一协调.印内各字各有不同的方形,构成一个整体的方形。

2.笔画多横平里直汉印外形的平正端庄,决定了字内的笔画要与之相适应,则多为横平竖直的特点.为此可将字中斜笔改成横平竖直的笔画,间或也可保留少量的必不可改的斜笔,使之保持自然有变化,但均不可太长,以免破坏了整体的统一协调。

3.笔画粗细基本相同汉印中绝大多数的印文笔画均基本相等或相近。

即偶有个别笔画较少的字,其笔画可略粗一点,笔画较多的字,其画也可局部略细一点,否则会产生几个字之间笔画粗细的不协调。

4.笔画间距基本均匀汉印中不论笔画是粗或细,其笔画之间距离基本保持平匀相等。

偶有笔画较少之笔字,其亦略粗,间距也略宽,但不致有不协调之感。

总之,使全印笔画安排感到舒适自然。

(二)规矩变化汉印外形与印内文字结体与笔画,虽多方正、平整,显得非常有规矩,但并不平板。

其原因就是在规矩的范围内,在平整的前提下,往往有许多小小的变化,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的统一规矩,反而显得生动有变化。

1.正中有斜在方正的结体中,在横平竖直的笔画基调上,稍有少许的斜笔,.显得生气勃勃而自然。

有的横画略为不平,竖画不直,有的斜笔则多成45度角,并有的成相互对称状,这就显得在规矩的横平竖直中掺进变化。

2.直中有曲在横平竖直的笔画结体中,有时有一、二稍短或微曲之笔,它增加了平板中的活泼气氛,犹如平静的水面荡漾起涟漪。

3.方中有圆汉印中每个字虽是方形,笔画也多为方笔,起止处亦成方形,但常常在转角处出现外沿圆内角方的现象,这正好构成外圆内方的既对比又协调的关系,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的方正,反而增加了笔致的变化与艺术的魅力。

中国篆刻:汉印的十大特点

中国篆刻:汉印的十大特点

中国篆刻:汉印的十大特点汉印指汉至魏、晋时期的印章。

汉印的特点突出,它以阴文为主,采用缪篆,方中有圆,圆中见方,工而不板,带有隶意。

总的风格是端庄厚朴,匀称方正,构思精巧,气度从容,毫无后代印章的做作之感,汉代印章艺术成就卓卓,后来用“巅峰”、“顶点”等字眼来形容它,把它与晋代的书法,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和宋元绘画相比拟,成为历代篆刻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明清以来的篆刻家都以“法秦宗汉”为正统,主张“摹印由来溯汉秦”。

秦汉印章艺术对后代印章篆刻影响深远,是我国印章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1、印文主要采用缪篆,缪篆是在秦印小篆(摹印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缪篆笔画线条简约质朴,结构方中带圆,带有隶意,适宜入印作篆,是汉印的基本书体。

它“变小篆之形式,不变小篆之义法”,往往对笔划有所增减,趋向方化,接近于隶书。

线条屈曲饱满,端庄厚朴,平正易识。

这是战国以来,印章所用文字的最重要变革,对后世篆刻文字影响深远。

汉印文字也有鸟虫书,但数量很少,就传世汉印和印谱所见,有一百多方,且都是私印,出土汉印中也有以隶书入印的,但都是殉葬用的明器。

2、汉印继承秦的传统,仍以阴文为主。

官印全用阴文,凿铸都有。

西汉官印多数采用铸印,罗福颐先生说:“西汉官印文字多半整齐端重,出铸造者较多,用此标识可十得七八而已”。

殉葬印多凿印,颁授蕃邦属国头领的印章多为凿印。

凿印中有一种“急就章”。

都是些将军印,据说是应付军事急需,临时在铜质印坯上草草凿刻的,印文不拘成法。

线条往往变形夸张,时有错笔漏划,凿印细浅,刀痕清楚,刀法劲猛,粗拙自然,天趣横生,是汉印所独有的风格。

“伏波将军印”在宁夏固原草庙出土,为龟钮镀金铜印,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以马援为伏波将军。

3、汉代官印皆方形,大为汉尺的方寸——2. 3厘米左右见方。

西汉初期稍大,有的大至2. 6厘米见方,不列品秩的乡官等,才用方寸之半的“半通印”。

私印种类增多,出现了“臣妾印”。

朴质无华 妙造自然——汉印之美刍议

朴质无华 妙造自然——汉印之美刍议

最成熟的阶段,它以其平和醇厚、庄重典雅的面貌,成 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
为后世历代印人心摹手追的不朽典范。
想妙得也。”汉印之美亦可用迁想妙得形容之。虽当下
汉代大统一的政治局势、社会的平和稳定以及经济 已无从考证当时的印人何名何姓,但从同时期遗迹的其
的繁荣昌盛,促使文学、艺术、哲学等诸多上层建筑在 他艺术品亦可看出对汉印创作的影响及渗透。汉代遗留
所谓篆法,实际上就是字法。汉代印文的书体主要
代逐渐完备,文字趋于规范统一,手工业高度发展,这 是缪篆,此外还有鸟虫书。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叙》
些因素都极大地促进了印章艺术的繁荣和成熟。汉印作 中有云:“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
为中国印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其所确定的审美思想及 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
意”(图 9),“王武”(图 10),从这两方印中我们
可以清晰地看到线条装饰纹样的写实性。抽象化的纹样
即线条多做盘曲状,填满整个印面,极具流动感,但看
武 意 图9
王 武 图 10
婕妤妾赵 图 11
潘刚私印 图 12
董 猛 图 13
不出明显的写实形象。如“婕妤妾赵”(图 11),“潘 刚私印”(图 12),“董猛”(图 13)等。这些印章线
周 诱 图 17
一画的巧妙变化,都是紧紧围绕着印章的艺术情趣展开 的。正所谓“艺无定法”,无论采取何种手法,何种变化,
其一,浑穆典雅骨坚肉莹。这一类印章线条光洁劲健,
都是依附字理,不违“六书”,使作品焕发出无限的艺 毫无造作之感。如“皇后之玺”(图 14),“桓启”(图
术魅力。
15),“魏霸”(图 16),“周诱”(图 17)。“文字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汉印是中国印章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

以下是对汉印风格特点的分析:一、纽索造型汉印的纽索造型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纽索是指汉印中常常出现的类似独立的线条,具有一定的曲线和弯曲的形态。

纽索的存在使得汉印的形态更加灵动,富有流畅感。

纽索有时呈现光秃的状态,有时则被装饰成为龙、蛇、鱼等形象,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二、清瘦雅俗汉印的人物形象一般都显得清瘦雅俗。

人物形象往往具有特定的动作和姿势,如舞动的衫袖、仰头注视、舒展身体等。

人物的五官常常不是很清晰,甚至有时不太容易辨认,但整体构图却能够给观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汉印的人物形象在细节上往往精简,给人以大而不粗、简而不俗的感觉。

三、自然韵味汉印的自然韵味是其独特之处。

汉印中常常出现的自然元素有山水、花草、鱼虫等。

这些元素通常被点缀在整体构图中的一些角度,使得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感觉。

汉印中的自然元素往往精巧细腻,给人以雅致、清新的感受。

四、隐秘神秘汉印的隐秘神秘是其独特的气质之一、汉印中的构图常常通过一些隔断元素,如奇石、云雾、纱帐等来划分画面,给人以层次感和空间感。

这些隔断元素使得画面中的人物或景物显得虚幻、神秘。

同时,汉印中常常使用象征性的图案和符号,如蝙蝠、龙、龟等,这些图案和符号赋予了汉印一种神秘的能量。

总结起来,汉印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纽索造型、清瘦雅俗、自然韵味和隐秘神秘。

汉印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呈现出一种自由灵动、雅致简约的气质。

汉印通过对人物、自然元素的描绘和对符号象征的运用,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染力,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汉代印章的刀味笔意之美

汉代印章的刀味笔意之美

汉代印章的刀味笔意之美汉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

她在军事上的强大、经济上的全面发展,使得农业、手工业、以及相应的上层建筑,如哲学、文学、史学、科技、艺术等,都无不超越前代。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影响、手工业制品也得到兴盛发展。

这些都给印章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

加之当时有用印之嗜,厚葬之风,生前官民皆人手一印,死后随之殉葬。

因此,汉代印章特别发展与成熟,不论在形制工艺,印钮等方面都极为完备精美,一直为后代篆刻家作为学习的典范,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所赞赏。

汉印美的表现形态汉印的美到底表现在何处?它的基本形态有哪些?按传统习惯的说法,有章法美、刀法美等;按美学的观点说法,有阳刚之美、雄健之美、阴柔之美、娟秀之美等。

在今天,我们仍应以这些观点来归纳或总结,也可以新的审美角度,来重新评判其某些艺术现象,归纳其异同。

现试从汉印的特点出发,以线条、结构、刀笔、情趣等几方面归纳分析之、以供参考,不妥与未尽善之处、尚望读者批评指正。

汉印的刀笔美汉印的刀笔美,是汉印的刀味笔意美的简称,也可称为是汉印的制作美。

汉印的制作,有铸、凿、琢,其表现出来的美也各不一样。

这也是篆刻艺术所特有的美,因其工具与材料不一,表现出来的特色也各不一样。

有的较为工稳,有的则属雄放,有的则是受到岁月的磨泐而显得残蚀等。

具体可从工稳一路、豪放一路、古拙一路三方面略述,因篇幅有限,今日仅论述工稳一路:一、工稳一路汉印中工稳一路,多表现在汉铸印和碾琢而成的玉印中,以及部分刻得工整一路的铜印、石印中。

由于制作的工艺手段不一,时间有宽裕与紧迫之别,以及制作者审美水平和技巧水平的高低,因而表现的结果也各有差别:1.铸印铸印是先经过镌刻印母,再翻模、浇铜液入模铸造而成。

在刻印母之先,必以笔书印稿,印稿写得大概较为工整,在刻印母时,不仅要表现原稿的骨骼,而且根据当时审美要求,必定加以规范修整,这就构成汉铸印整齐、工细的特点,加之再翻铸过程中,由于铜液等的渗入,又适当减弱其刀刻的锋芒处,再经今日用印泥钤出,又可能减弱其露锋处,因此我们见到的汉铸印,都具有整齐、严格、健壮、有力、刚毅、沉着、浑朴、厚重和含蓄之美。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汉官印的风格特点浅析综述汉代印章艺术的发展,与实用紧密结合,因而用途广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印章的艺术水平提高了,反过来又更深入广泛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发展。

因此实用和审美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更促进了印章艺术的发展和提高。

汉印缪篆文字的出现和广泛运用,标志着汉代印章艺术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由于印章艺术的实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了适应不同情况、不同对象的审美需要,因而其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

印章艺术得到蓬勃的发展和成熟,出现了印章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给予后世以巨大的影响。

按历史的发展顺序来看,汉官印可分为三个时期:西汉、新莽、东汉。

西汉官印以铸印为主,偶有凿印。

早期印文多圆笔,较为粗壮圆浑自然;中期渐趋方笔,也出现屈曲盘缠的现象。

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1.西汉初期(高帝至惠帝末年)这一时期官印的主要特点是“汉承秦制”。

沿用秦官印将印面分为“田”字格和“月”字格。

西汉前期(高后至景帝)这一时期是官印摆脱秦印影响,逐渐趋向成熟的发展过渡阶段。

这时的主要特点是:印面已不假界格,但仍分四格。

印文结体紧密严整,笔画取圆势,有的尚遗秦篆遗风,同时也出现汉武帝时那种方正宽博的体态。

有的殉葬印较草率西汉中期(武帝至宣帝)这一时期是汉印的成熟期。

印面的文字排列,在文景帝时期左起上下读和右起横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律化。

四字印多为右起上下读,五字印基本上是三行竖排,前两行各两字,后一行单字成排。

这种排列方法基本成为后世官印的定式。

在篆文方面,字体已基本摆脱秦篆圆转体影响,形成方正宽博,雄健饱满,布局平均刚劲,笔画浑厚有力、气势磅礴的风格。

这成为汉印艺术的典型风范。

西汉后期(元帝至少帝)这一时期官印,是继承武帝以来较为成熟的汉官印风格。

字体布局方正、平均、饱满,但又不是每一格字均装满,而是根据文字结体要求,方中有圆,圆中寓方,也不是绝对的横平竖直,而是字随画变,疏密自然得体。

新莽时期只有短短的15年。

它继承了西汉印章的一些遗制,官印全用五字或五字以上的。

浅谈汉印

浅谈汉印

234苏玉甜:浅谈汉印浅谈汉印苏玉甜(山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4)作者简介:苏玉甜,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摘 要】中国印章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是石材、刻刀与书法三者的结合,是中国人性格中硬与软的交相辉映,本文通过简述各个朝代印章文化的发展及特点,重点叙述了汉代印章的风格魅力,突出表现了汉印对后世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印章文化;汉印中图分类号:J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1-0234-01汉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汉王朝军事的强大,使之扩大了版图,同时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其他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艺术无不超越前代,汉辞、汉赋以华丽的辞藻和饱含贵族气息而闻名于世,而画像石、画像砖则生活气息浓厚。

在这么一个璀璨绚烂的时代,汉印以其数量的庞大、种类的繁多和艺术水平的登峰造极,在汉代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后世印章的典范和学习篆刻艺术的楷模。

中国古代印章经过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到汉代、魏晋时期进入成熟阶段,而中国印章的成熟,与继承前代的成果和经验是分不开的。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社会生活的进步,人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频繁交往,印章作为当时社会交往的证据,逐渐兴盛起来,印章的使用更加普遍。

此时期各诸侯与富有的商人将印章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身份象征、婚丧嫁娶、佩戴装饰等各个方面。

战乱不仅影响了各个地区政治、经济等方面,同时也影响了印章的风格特点,而各国文字的不统一,也深刻影响了印章的文字,造成春秋战国时期印章总体呈现出百花齐放、风采各异的特点。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进行了大一统,由丞相李斯在秦系文字的基础上,罢用了其余诸国的文字形式,使用比较整齐匀称的小篆书体,而承袭春秋战国时期的玺印制度,也因此进行了大一统,明确作出了统一。

篆刻讲堂:汉印的艺术特色

篆刻讲堂:汉印的艺术特色

篆刻讲堂:汉印的艺术特色汉代是我国古代篆刻艺术发展的顶峰时期,历来被认为是学习篆刻的楷模。

有“印之宗秦汉,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

”之说。

汉代自西汉到东汉,前后经历四百余年,汉承袭秦制,西汉初期的印章,带有不少秦印的风格,如“田”字格的边格。

但之后很快便消失了,而形成了汉印独特的艺术风貌。

汉印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缪篆文字结体优美缪篆在汉代初期已经逐步形成,班固在《后汉书·艺文志序》中提到:“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

”关于缪篆,颜师古注释《汉书》时指出:“缪篆谓其文屈曲缠绕,所以摹印也。

”清代段玉裁也曾谈到:“规度印之大小,字之多少而刻之。

缪读如绸缪之缪。

”缪篆的艺术性,可以从汉印的欣赏中体会到。

1、笔势方正。

清末袁杜在《缪书分韵序》中提及缪篆的艺术特色,有如下的概括:“以篆刻印,宜循印体,文变圆为方。

”小篆的书写特点是文字结体趋长,线条圆转流畅,而缪篆的文字则将小篆的圆转之处以方折处理。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这是小篆“马”字的写法。

我们再看在汉印印文中“马”字的写法。

为了适应印章方直的印体而演变成方整平直,结体也趋于平头方足。

我们再来看“军”字。

这是小篆中“军”字的写法。

我们再看看汉印印文中“军”字的处理。

2、增减笔画清代谢景卿作《汉印文韵序》时,指出:“缪篆因别为一体,屈曲填密,取纠缪之义,与隶相通,不尽与《说文》合,复其损益变化,具有精意,不可磨灭章法配合。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胜”字与“迁”字在小篆中的写法如下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两字结构复杂,笔画繁多。

在有限的方寸印面中,如果照搬小篆的结体与笔画入印,处理起来是很费力的,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印面效果。

缪篆将繁多的笔画简损,取得了简洁明快的美感。

我们来看看汉印中是如何简洁明快的处理这两个笔画繁多的字的。

3、长短随意小篆的结体,都为长方形,而在印章之中文字的形体则不拘一格,可以根据字数的不同或排列的因素,对字形运用长、扁、方的不同变化来适应不同的要求。

十方经典汉印,汉印点评解析

十方经典汉印,汉印点评解析

十方经典汉印,汉印点评解析十方经典汉印,汉印点评解析,你知道好在哪里吗?汉印是篆刻史上的第一个髙峰,为后世开创了“汉印”的范式。

从总体风格上讲,汉印以方正平实为大宗,缪篆入印、屈曲缜密,形神朴茂、端庄大方。

以面目不同来分,西汉婉转温厚,时见笔意;新莽印制独特,严谨温和;东汉以方为主,浑厚茂密;魏晋方截整饬,劲健有力;南北朝法度渐失,鲜活生趣。

汉印因用途不同简单划分为官印和私印。

官印风格堂正大气,法度严谨,尤其以东汉官印为代表的汉印范式成熟期,笔画厚重而不失灵动,结字方正而气力充实,章法以平正为基本格局而有欹侧多变之势。

私印风格精巧温雅,用刀多舒缓平和,以从容为上,字法平实又灵动;篆法更趋向于装饰化,以至于笔画填满印面而产生了满白文这样的典型作品。

汉印镌刻成印的方法主要是两种:铸与凿。

铸印需要先将文字刻写于蜡模上再浇筑成印,这种方法使得铸印笔道多浑厚凝重,字法安排妥帖,结构严谨大方,章法平中见奇;凿印则通常是事出紧急,临时镌刻,用刀简单直接,笔道劲挺有力,以直画为主。

凿印多见于战事顿繁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用于给将领出征时授印。

铸印的“圆厚”与凿印的“劲挺”都是汉印风格的重要取向。

汉印用材料涉及金、银、铜、铁、铅、晶、玉、石、木等。

风格上金印最为严整大气,银印精致光洁,铜印厚重凝练,晶玉秀润劲挺,石印鲜活奔放……金银铜等金属材质印章多出于铸造,蜡模制作水平直接影响铸造后的效果;晶玉印,使用砣轮磨制,笔画边缘为反复修饰而来,笔画质感自然与铸凿异趣;石质印章由于多是随手刻就,石质相比于别的材质松软,故而特有天马行空、了无挂碍的自由风格。

汉印对后世流派印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汉之后的官私印章不论面目如何,都是脱胎于汉篆汉印。

唐宋官印样式的改变使得汉印更多开始进入私印范围,汉印尤其是汉白文印成了后人不可企及的典范。

无论是王冕对汉印的模拟还是苏宣、朱简、汪关、丁敬、邓石如等对个性化审美的自觉展现,都无不是植根于汉印的再创造。

汉印艺术风格

汉印艺术风格

汉印艺术风格汉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

虽然当时军事上连年东征西讨,文化上却促使了中西方的交流,因而商业、农业、手工业以及相应的上层建筑都得到了兴旺发展,这些都给汉印的发展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条件。

加之当时有用印之嗜、厚葬之风,生前官名皆人手一印,死后随之殉葬,因此汉代印章的发展与成熟尤为迅速,在形制、工艺、印钮等各方面都极为完备精美,成为后代篆刻家学习效仿的典范。

汉印的艺术水准可以说达到了中国印章艺术的第一个高峰期,无论在文字处理、章法构成,亦或线条质感等方面都已日趋成熟与完善。

汉印中的文字有缪篆、秦篆、殳篆、鸟虫篆等,纷繁复杂。

印面字数亦各不相同,有二字印、三字印、四字印、五字印乃至十字印等,但其处理手法多样,往往运用线条以及偏旁部首之间的穿插、挪让、增减、伸缩等手法使印面匀而不板,且每个字都能互相关联、呼应,显得亲密团结,在规矩中见出生动活泼。

其次,汉印中的文字亦很好地体现了刀意与笔意的完美结合。

汉印中铸印尤多,但铸印之初,印模之制成,都是用笔书、用刀刻而成,然后铸以成印。

故其铸印印文的笔意、刀意显得较为含蓄,而凿印则以刀锋直接刻在铜、石等材质上,其刀痕较为外露,且在刀痕中可窥见用笔书写之迹。

一、汉印的基本特征1.平整端庄汉印外形基本呈正方形,少有长形,印面内部文字的结体形态也多是方形、长方形或扁方形。

笔画一般横平竖直,布置得匀称整齐,形态上平稳端庄,斜笔极少。

如'后将军假司马'、'军假司马'、'夏延寿'、'祝遵印信'印等,无论字数多少,朱文、白文都呈正方形;又如'三封左尉'、'外黄令印'、、无论笔画多少、粗细,都采用横平竖直的线条;又如'箸胥款'、'石易之印'、'右关军库长'、'中私府长李封字君游'等印,则无论字数多少、字形长或方,笔画粗细仍基本相同;再如'刘行信印'、'洛阳令印'等印,其笔画之间的距离都基本保持匀称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汉印艺术一个成功的篆刻家,都是从师法秦汉印开始的。

秦汉印是中国印章史的一个里程碑。

秦汉印,包括战国、秦、汉印,从其入手,可知篆刻门径,少走弯路。

由于战国玺印的入印文字较混乱,印章体制不健全,给后学者带来了许多不便。

秦统一后,虽然规定了印章制度,但秦王朝是短命的朝代。

而汉代则不同,经历了四百多年。

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官方重视,民间响应,种类繁多,风格纷呈,迎来了印章艺术的第一个春天。

因此,我们倡导“印宗秦汉”的真正范围是偏重汉印。

汉印有哪些种类?有哪些特征?对后世的篆刻有何影响?若我们在创作之余,作一番思考,可以掌握一些特点,更能反作用于创作。

本文就学习汉印的一些心得简述如下。

汉印的种类从制作方法看,汉印有铸、凿、刻三法。

甘旸《印章集说》说:“铸印有二:曰翻砂,曰拨蜡。

翻砂以木为印,覆于砂中,如铸钱之法;拨蜡以蜡为印,刻文制钮于上,以焦泥涂之,外加熟泥,留一孔令干,去其腊,以铜熔化入之,其文法钮形制俱精妙,辟邪、狮兽等钮多用拨蜡。

刻印以刀成文,军中即时授爵多刻印。

刻者更有刀法,今法之。

凿印以锤凿成文,亦名曰镌,成之甚速,其文简易有神,不加修饰,意到笔不到,名曰‘急就章’。

军中急于封拜,故多凿之,以利于便。

”《历代印学论文选》P78汉代的冶炼业较发达,制作印章用铸造的方法较为普遍,方法是雕刻蜡模后浇铜液而成。

由于要先雕刻蜡模,故此类印章布局较规范,印文粗重,线条交接之处圆转流动。

凿印是指在印坯上用刀凿制而成的印章,一般是满足临时的需要,急就而成。

如果说铸印给人提供了一个平正端庄、印文规范的模式,那么,凿印则率真天然,印文随意生发。

刻的方法是贯穿在铸印中,有补刀修改的性质。

从分期上讲,可分为四期:第一期为西汉初期官印,以模仿秦官印为主。

第二期为西汉中期武帝官印,已基本构成汉印的总体格局。

第三期是新莽时期的官印,印用五字。

第四期是东汉,印文用缪篆,标志着汉印的成熟。

这四个分期是以汉代官印来论述的,代表了汉印的总体特征,具有普遍的意义。

作为汉印的特例,如封泥、印陶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印例。

而汉私印的风格多样,个性鲜明,多精致优雅。

由于秦官印未形成规范的印章制度,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官印开始出现阳文官印,而汉代阴文官印就成为官印中的典型印制。

我们平时所说的汉印特征,也多指此类。

而阴文的形式是由其钤印的方式所决定的,即抑压封泥。

从印钮上看,汉代印钮达到了顶峰时期。

据《汉旧仪》记载,官印之印钮很多,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诸侯王印用橐驼钮,列侯用龟钮,皇太子、丞相、大将军印用龟钮,御史大夫章用橐驼钮,御史用龟钮,千石、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用鼻钮,这些不同的钮可以分别其爵。

在官印钮中,龟钮较常见,早期龟身伏于印体,后期作立状,龟头上扬。

汉私印之钮不受官印钮的约束,古朴简单,如瓦、桥、亭、钱、环、坛等。

无论是官印钮或私印钮皆附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以装饰为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主人的身份地位。

尤其是有一种子母印,其钮颇具特色,“母印钮铸母兽,子则子兽,套成如母抱状,或子印作兽首,母印钮铸作身套之而完印。

”(陈克恕《篆刻针度》)充分显示了汉代的冶炼水平及雕塑水平。

从印钮也可以反映出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甘肃考古发掘公布了汉悬泉置遗址,有一刻印的记载:“吕子都愿刻印,不敢报不知。

元不肖,使元请子方,愿子方幸为刻‘御史十公印’,一异上印,曰‘吕安之印’,唯子方留意,得以子方成事,不成复属□人。

”(见《中国书法》总30期)吕子都想为自己刻私印,元不能胜任,元请求子方刻两印,希望能用心刻,询问此事可否,告知□人。

从这可以看出,汉代的私印已追求审美效果。

尽管汉代有完整的用印制度,但民间也有印人高手,这是汉代印章具有多种风格的原因之一。

汉印的艺术特征汉印的艺术特征是由入印文字、手工业的发展水平、时代审美取向等因素所决定的。

汉代的刻石篆书不多,西汉见《群臣上寿刻石》、《鲁孝王刻石》、《买山地刻石》等。

东汉有《嵩山少室石阙铭》、《开母庙石阙铭》、《袁安碑》、《袁敞碑》等。

但我们也能看到另一类铜刻篆书,如《新莽铜嘉量铭》、《上林铜鉴铭》、〈〈乘舆鼎铭〉〉等。

碑额类篆书,如〈〈张迁〉〉、〈〈华山〉〉。

还有抑印篆书,如砖文、瓦当文。

尤其是后两类,对汉印有重要的影响。

在汉代,少府是朝庭的制印机关,规定了严格的用印制度。

在印文方面,若用秦代的小篆,有一定的局限性。

当时社会通行的书体是隶书,必然会把隶书的特点融会到印章之中去。

事实上,当时的碑额篆书已透出了信息,景君、华山庙、孔庙、韩任铭、张迁等已与当时的印文很接近。

这大概是缪篆风格的最好依据。

我们知道,从战国末期至西汉中晚期,汉文字及书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此,隶书出现规范化,这可以从流传下来的大量汉碑得到证明。

印章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必然会受到通行文字的影响。

正如范文澜所言:“汉族传统的文化是史官文化。

史官文化的特征一般地说,就是幻想性少,写实性多;浮华性少,朴厚性多;纤巧性少,宏伟性多;静止性少,非动性多。

这种文化特征东汉以前和以后,本质上无大变化。

”若用此来说明汉印实不为过。

印章作为一种信物,国家在这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汉书·艺文志〉〉:“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章草。

”到了王莽,推行六书:古文、奇字、篆书(小篆)、佐隶(隶书)、缪篆与鸟虫书。

从秦八体到王莽六书,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规定了印章的专用文字,这充分说明了印章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正如前面所言,当时的汉碑额已出现了新的篆书,这很难说清是新篆书影响了印文还是印文影响新篆书。

当隶书进入黄金时代后,篆书就退缩到印章领域。

而我们今天所见的汉篆与缪篆有一定的相似性,其影响波及到当代。

汉印给后世的印章创作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范例,但也给后人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

汉印的入印文字是缪篆,其字形方整,隶书味浓,在静穆之中求其灵动,由此决定了汉印的形式美。

孙光祖在《六书缘起》中说:“邈隶形体方,与印为称,故以玉箸之文,合隶书之体,曲者以直,斜者以正,圆者以方,参差者以匀整。

其文则篆而非隶,其体则隶而非篆,其点画则篆隶相融,浑穆端凝,一朝之创制也。

”(《历代印学论文选》第227页)《印章集说》说:“摹印篆,汉八书之一,以平方正直为主,多减少增,不失六义,近隶而不用之笔法,绪出周籀,妙入神品。

汉印之妙,皆本乎此。

”(同上第78)从这些论述可知,由于缪篆的特点,决定了汉印的总体格局。

从手工业方面来看,汉代的冶炼业较发达,为印章的铸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奠定了汉印材质所蕴含的美感。

从时代审美取向看,汉代审美是一种集体意志的反映,在个性方面较淡薄。

总的特征是追求大和满,这可以从建筑、文学、书法、画像砖等方面得到证实。

反映到印章艺术上,同样是大和满的审美取向。

印文的方整缜密、屈曲填满、浑穆严整之美便从强屈印文中传神出来。

当然,汉私印中写意类印、凿印、古陶印等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张扬,这只是特殊性,它们共同构成了汉印在中国印章上的地位。

印章唯汉盛,其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后世篆刻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

汉印对后世篆刻艺术的影响汉印是中国印章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但认识汉印之美却始于元代。

赵孟?在《印史序》中说:“一日,过程仪父,示余《宝章集古》二编,则古印文也,皆以印印纸,可信不诬,因借以归,采其尤古雅者,凡摹得三百四十枚,且修其考证之文,集为《印史》,汉魏而下典型质朴之意,可仿佛而见之矣。

”(《历代印学论文选》第420页)并在该序文中指出近世士大夫图书印章以新奇相矜。

流于俗气,合乎古朴之作者,百印也挑不出一二。

提出学习印章,须改弦求汉印。

从所流传下来的“赵氏子昂”、“松雪斋”、“赵氏书印”等印来看,皆为仿汉佳作。

后人把此类印称为元朱文,也是对赵氏的肯定,他提倡学习汉印,开一代风气,波及历代印坛。

吾丘衍在《三十五举》的十八举中,对汉印进行了探索:“汉有摹印篆,其法只是方正。

篆法与隶相通。

后人不识古印,妄意盘屈,且以为法,大可笑也。

多见故家藏汉印,字皆方正,近乎隶书,引即摹印篆也。

”(同上P14)并在其它部分论述了铸印和凿印等,立足篆法和章法,尽管对汉印没有认识清楚,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能认识到汉印的“质朴”之美,从理论上奠定了汉印在印章史上的地位。

事实上,从印章的实践上看,汉印始终影响着历代印坛。

魏晋印章,承袭汉制,官印制度基本与汉印制度相似,只是在印章性质、制作方法、印文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辛尘在《历代篆刻风格赏评》中指出:“南北朝官印形式决非自觉努力的结果,而是汉官印印式的自然流衍,乃至泛滥堕落的产物。

”在私印方面,与官印相比有一些变化。

隋唐时期,由于钤印方式的改变,印文由阴文改为阳文,且印面增大。

为了顾及印章之美,填充印面空间,采用的印文便是汉摹印篆,平正方直。

在印论上,明代祝世禄在《梁千秋印隽》序中说:“印章之作,其年尚矣。

盛于秦而工于汉,其法平方正直,删繁益简,以通其宜,匠心运妙为千秋典型;……云间顾氏,累世博雅,搜购古印,不遗余力,印传宇内,名顾氏《印薮》,家摹人范,以汉为师。

”(同上,第447页)在明代,印人们多能以汉为师,文彭的篆刻多元朱文和汉白文,以其为核心,形成了“三桥派”。

明隆庆六年,顾从德与王常编著《顾氏集古印谱》,在江南一代引起强烈反响。

万历三年,该谱名为《印薮》形成了“今夫学士大夫,读印便称摹秦汉印”的“仿汉热”局面。

何震以仿汉凿印为基础,影响到梁千秋、程朴、胡正言等,形成“雪渔派”。

苏宣仿汉铸印,影响到程远、何通、姚叔仪等,形成了“泗水派”。

另外,朱简、汪关等也是治印高手。

在清代,冯承辉在《印学管见》中说:“笔下不难风秀,难于古朴中仍带秀气;结字不难整齐,难于疏落中却又整齐;运刀不难有锋芒,难于光洁中仍有锋芒;竖画不难于直,难于似直而曲,似曲而直。

此种种妙法,唯汉印有之。

”(同上,第330页)冯氏从笔法、刀法、章法上进行论述。

徐坚在《印戋说》中说:“今观秦、汉印中,壮如鼓剑,细如抽茧,端庄如搢笏垂绅,妍丽如春葩,坚卓如山丘,婀娜如风柳,直如挺戈,屈如拗铁丝,转折如脱刃、如折竹,密如布棋,疏如晨星,断如虹收,联如雁度,纵如纵鹰,收如勒马,厥状非一,其妙莫穷者,惟一片神行其间,以故能出于无法,臻于极法。

”(同上,第291页)徐氏述汉印之美,虽是模糊性语言,但也能使我们感到汉印艺术的魅力所在。

其在总结汉印时说:“汉人作印,无所谓章法、刀法,而法自在有意无意之间。

”这种“有意无意”说,已把汉印的创作提升到了理论的地步。

高积厚在〈〈印述〉〉中说:“(玺印)特盛于秦,而工于汉。

汉印体裁,平方正直,朴质浑茂。

其材则取诸金、玉,金之类,有凿、有镂、有铸,玉之类,有璃、有琢,流传后世者,悉可为模范,无异史家之于迁、固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