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老爷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爷山风景名胜区
称呼老爷山又叫元朔山,是青海省级4A风景名胜区。因山顶原有太元宫而素有“北武当”之称。
位置它屹立于大通县城东侧北川河畔,老爷山距西宁市33公里,是西宁附近山势最雄伟,风景最优美的山峰,西宁古八景之“奇峰突兀”即在老爷山。。
老爷山海拔2928米,相对高度480多米,关公大殿、感应寺大殿、仿古山门、玉皇阁、观音洞、半壁亭等景点错落有致。它气势磅礴,奇峰突起,峭壁凌霄,苍松白桦相间,四季景色各异,优美的景观,造出了现在景区内奇岩嶙峋、石蹬盘梯的景致。
老爷山自古以“苍松蓊翳,石磴盘梯,川流萦带,风景佳丽”而闻名遐迩。丹崖翠壁,腾云走雾;苍松杂树,负势竞上;山道盘旋,宛如羊肠。景色四时不同而终年常新:春则山岚缭绕,夏日佳木葱笼,金秋红叶似火,寒冬银装素裹。有人这样描绘老爷山的景色的:“奇峰叠叠水汤汤,林壑森然比武当。身外云烟心上事,偶逢山鸟语斜阳。”到了“平空虚阁有霞住,六月深松无暑来”的夏季,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老爷山系马鞍山______山峰,位于大通县桥头镇东侧的北川河畔,是大通中部的一座主要山峰,面积约3.24平方公里。因山顶原有太元宫(即关帝庙),俗称“老爷山”,又称“元朔山”、“ 北武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苍海桑田的巨变、风化和水蚀,构成了奇特怪诞、险峻挺秀的岩洞、峡谷地貌。老爷山山水之美,来自来造地设、魁斧神工的自然力量,来自跨越空间的斑驳年轮。
老爷山风景区地处中纬度,海拔高,受海洋影响微弱,属大陆性气候。因其保护完好的自然风貌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旅游和避署的佳境,被列为青海省九大旅游区之一。天然的造型地貌,构成了老爷山“雄、奇、险、幽”的独特神韵,“参天奇石秀,拔地老松苍。野鸟迎人语,山花夹路香”。闻名遐迩的老爷山正以其“苍松蓊翳,石磴盘梯,川流萦带,风景佳丽”吸引着四方游客。
朔山雄一进入老爷山,立时便有了俯视八极的气象。奇松罅隙而生,岩石突兀而出,小亭立于峭壁之上,游廊缠绕在半出之腰。大自然的魁斧神工将力量掩藏在了娇美之中,把生命蛰伏在险境里面。
朔山奇不独其四时与人共语的方位和苍劲嶙刚的岩石骨架,也为那千古绝唱的山水之谜。水上有岸,岸上有树,树上有峰,自成一幅墨线勾勒的山水画。古人杨就琚的“端岩双水曲,层层草木青”;秦株的“覆崖树色山中满,入峡河声塞外来”;张思宪的“元朔山
如画里看,湟流一带绕疏栏”等诗句,将无边美景娓娓道来,使人如临其境,环游山中,那绵延不绝的深谷高岭,全叫绿浸透了。山顶佳木如盖,山腰翠岗如屏,山脚碧草如菌。层峦叠嶂中,乔灌间杂,万树溢翠,葱茏欲滴,令人叹为观止。
朔山险欲览峰顶无限风光,有大道也有小径。小径迤逦迂回,两侧密生黑刺芒草,脚底青苔、滑石,迂回攀援中,险象环生。尤其在落叶覆盖的深秋和白雪皑皑的冬日,这种小径便令人望而止步了。岁月无痕,石匠胼手胝足的凿挖,才有了拾级而上的宽阔大道,登山的乐趣就在于“山登绝顶我为峰”,险为常人所畏,人迹罕至处,景色更佳。
朔山幽无论是走小径,还是行大道,朔山的清幽都会扑面而来,大有引人直入琼瑶之境。头顶是嫩枝交叉的绿荫,脚底是常青的百草。顽岩奇石侧壁立,庙宇楼阁深藏密林,这一切衬托出周边的无限宁静与和谐。而朔山却无时不在一静一动中营造着“幽”境。高峡有风,奇峰有松,松有松声,柏有柏韵,鸣的禽,叫的虫,阁上的晨钟,殿上的木鱼,时缓时急,悠悠扬扬地传送着这里无尽天籁,这些声音来的漂亮,传得透彻,似一掬甘霖沁人心脾,漫步山中,无边的幽静有不可言传的美妙与和谐,无时不在吸引游人去寻幽览胜。“雄、奇、险、幽”的天然组合,孕育了老爷山特有的神韵,春华秋实,寒来暑往,白桦的濡湿,松树的呢喃,幽远的清香,滋润的岚雾就是那样真、那样纯地展示在游人面前,萦绕腰际,摩挲颜面,让人鉴赏品味,使人回味悠长。
关公大殿进入气势恢宏、古色古香的仿古山门,登上陡峭的石阶,迎面即是关公大殿。因殿宇巍峨,独具气势,成为登山第一胜景,大殿塑关公像,左有周仓持刀而立,两厢墙壁上绘制了关公生平伟绩,如“过五关”、“单刀赴会”等殿内终年游人不绝,香火不断。解放初期,山顶原有老爷庙(又称太元宫),后被焚毁。清乾隆间谢陛在《元朔在渴太元宫》诗中写道:“振衣高扣碧琳宫,石磴盘虚曲曲通。仙杖绕庭临帝座,雄图控瞄借神功。天垂北斗县梯上,云压西北挂殿中。万里壮心思出塞,长驱青海欲从戒。”诗文形象地记载描述了原太元宫的不凡气势。
观音洞出大殿,沿登山石阶上行,在右侧出洼中建有尼姑庵一座,罕有人至,取名“观音洞”。传说很早以前,有一支军队前业进攻。半路上,军队被一块移动的巨石挡住了,一看,竟是一位白发老太婆背着一块巨大的石头,更神奇的是她只用草绳背。军士年见,大吃一惊,便问:“你这老大妈,咋能背动这么大的石头?”老太婆笑着答道:“我年老,只背小的,你还没见年轻男子,他们背的更大。”士兵们听了,相互说:“这里连老太婆都有这么大的力气,小伙子更打不赢了!”于是,只好偃旗息鼓,悄悄地溜走了。人们说:这老婆婆是观音变的,于是,为感谢观音大士,就在大石壁上建起了观音洞,并不断得到修缮。
小飞来石在观音洞右下侧,忽见一浑圆巨石立于峭壁之上,半悬在空中,酷似天外飞来,悄然坠落成此景。游人到此便争相留影,无不惊诧于大自然的魁斧神工。
感应寺大殿与关公大殿上下垂直呼应,最具气势的便是双鹤台大殿。大殿因地势较高,游人在此便可一览县城概貌。经重新修缮的大殿,飞檐斗拱,无脊安有宝鼎,殿内精雕细镂,殿外流光溢彩。内塑大佛五尊,惟妙惟浮,中间为释迦牟尼,阿南、伽耶两童子侍立两侧。佛祖左侧为弥勒佛、普贤菩萨,右侧为药师佛、文殊菩萨。佛像虽是新近落成,但雕工精细,慈端庄,雍容大度,气宇轩昂。
过去此处常有白鹤栖息,但近年来白鹤又时现踪影,幸运游人仍可一睹其翩翩容姿。
文化长廊长廊缠绕在半山之腰,全长达213米。仿古样式的结构,飞檐搭脊,迂回斗折,少了混凝钢筋的呆板之气,显得古朴雅趣。人在廊中,步移景换,既可小憩,又可尽情欣赏四周无边胜景。向西可眺望县境内山川河流、城镇村落;向北可见奔腾不息的东峡河,牦牛山屹立其侧;向南可见北川河浩浩东去,明长城蜿蜒群山之中。长廊已成为观赏北川风光的理想处所。
金蟾望月在双鹤台大殿左侧,有一巨石突兀而出,巨石上部酷似一蟾蜍伏卧其上,面南背北,圆眼紧盯半空,四肢蓄劲正待凌空一跃,步嫦娥、玉兔之后,飞临月宫。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此景所具有神态更会让人拍手叫绝。
上山虎在青云路右侧陡峭山洼中,有一巨石横卧荒草之中,恰如一猛虎四爪蓄劲,作上扑状,似与上山游人做着竞赛游戏。到此地,赏此景,使游人又倍增再樊登的力量和勇气。大飞来石沿崎岖险峻的青云路向樊援,有一突兀悬空的巨石横亘眼前,令人叫绝,与山下“小飞来石”成为遥相呼应的“娣妹石”
将军岩从后山门上山,在平缓的七彩路入口附近,耸立着一块巨大的山石,从左右两侧望去,岩石瞬间便化成了一位昂首挺胸站立的将军。苍劲嶙峋的岩石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了将军的轮廓,将军披甲戴盔,凝视着前方,正在做着征战前缜密的战术谋划,果断的眼神透射一种令人不可抗拒的威严。
火烧台西北半山腰处有一比较开阔、平坦的地段,名叫“火烧台”,原有佛寺,清雍正初年因战乱被焚毁,代远年湮,遗址存留,故而得名。因“火烧台”地势险要,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火烧台”历史久远,成为文化、考古工作者的宝藏。1999年大通县建筑施工队在火烧台爱晚亭“红尘一锁”处施工时,发掘出两个夹砂红陶耳罐,县文物管理所对其进行鉴定,并对现场勘察推断此处为2000多年前的卡约文化遗址区,从而为深入研究大通县卡约文化的经济、社会、文化及古地理、气候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