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合集下载

《呼兰河传》阅读课教案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课教案设计

《呼兰河传》读书推荐课教案教学目标1.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小说《呼兰河传》,了解作家萧红快乐童年,激发阅读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

二、解读封面1.看封面(出示书的封面),引导观察,你看到什么?学生描述看到的画面2.认识作者(出示萧红照片与作者简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萧红:中国现代女小说家。

原名张乃莹。

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3年自费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

1934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与鲁迅交往密切。

鲁迅为她的《生死场》校阅并写序言。

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养病。

这时期出版散文集《商市街》《桥》,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

1937年初归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

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1)出示著名作家矛盾对这本书的评价“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呼兰河传》整本导读

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呼兰河传》整本导读

《呼兰河传》整本导读一、导入:每个人都有他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旷神怡的最深刻的记忆。

——冰心二、走进呼兰河1、《呼兰河传》语言特色:简单童稚、自由灵动、充满深情第三章节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处处闻啼鸟” 那“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

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真好听,“处处”该多好听。

(简单自由,是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

”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

(充满童趣,仿佛出现不知其意,跟着祖父读书的小女孩。

)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

每当客人来了,祖父总是呼我念诗的,我就总喜念这一首。

那客人不知听懂了与否,只是点头说好。

课后阅读链接: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

祖父一过八十,就死了。

(对祖父的不舍、对祖父的爱)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沧桑感、失落感)。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一只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排比句,简单自由,充满画面感)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重复表现萧红对故乡对童年的默默深情),就记在这里了。

2、《呼兰河传》人物形象:祖父:慈祥、疼爱孙女为什么在小说第三章要写那么多与祖父相关的片段呢?表达祖父对自己的疼爱,表达她对祖父的怀念,表达她对童年的回忆。

(完整版)呼兰河转转阅读、指导、汇报课.docx

(完整版)呼兰河转转阅读、指导、汇报课.docx

课题《呼兰河传》阅读推荐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呼兰河传》的内容提要,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初步了解作家萧红的故事。

3、初步品悟文章的情节。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知道《呼兰河传》的内容提要,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书本、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本书就是《呼兰河传》。

二、出示图片(萧红),简介作者。

萧红,1911 年生于黑龙江呼兰。

著名女作家。

被誉为“ 30 年代文学洛神”。

一位传奇性人物,在极端难与坎坷中,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世俗,历经反叛、觉醒与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一生未向命运低头。

1935 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

1936 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 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三、文章内容《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1940 年写于香港,1941 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

小说共分7 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童年故事。

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 四、对《呼兰河传》的评价1、夏志清认为“《呼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实感。

”并予《呼河》很高的价,称她二十世中国最秀的作家之一。

2、茅盾曾价它的成就:“它是一篇叙事,一片多彩的土画,一串凄婉的歌。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传统与文化背景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

2.学习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3.了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4.学习阅读小说的技巧和方法。

5.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加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和探究。

二、教学内容1.《呼兰河传》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小说的文学结构、语言和作品风格。

3.小说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主题。

4.阅读小说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了解小说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2.理解小说的背景和历史环境,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加深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1.课前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梳理小说内容,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特点;2.课堂讲授和问答,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理解,加强思考和交流;3.小组辩论和演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话题第二步:讲解小说《呼兰河传》第三步:小组讨论,分享答案1.分小组,让每个小组阅读小说,并根据小说的结构和要素,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特点。

2.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到其他小组,加强交流与学习效果。

第四步:小组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1.让小组讨论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学生需要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深度引导和探讨。

2.进行小组辩论,孩子们对于小说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进行小组表达,讨论与其他组的阐述辩论切磋,提高思维水平。

第五步:练习与评估1.选出小说中一段文字,让学生进行朗读,评估学生语音和语调的把握。

2.评估学生的深度阅读和理解水平,听辩论表达风范,和观察学生思考与思辨能力。

六、教学体会通过本次《呼兰河传》的阅读指导课的设计,学习知识、策略、以及探究深刻的人生思考,让学生更加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学习阅读小说的技巧和方法、了解小说的背景和历史环境、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加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和探究,建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03
选择合适的版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选择一个优秀的版本是阅读《呼兰河传》的重要前提。建议选择正规出
版社出版的版本,以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阅读过程中的技巧
速读与细读相结合
在阅读《呼兰河传》时,可以采用速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 法。速读可以快速了解故事情节和整体结构,细读则可以 深入体会作品的语言、情感和细节描写。
读后感分享
总结词
读后感分享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详细描述
在读后感分享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包括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对情节的 感受等。通过分享,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分享中获得新的 启示和灵感。
03 2. 亲戚朋友
丰富了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对故事情节发展起到 推动作用。
03
主题与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呼兰河传的主题思想是反思现代文明对自然和人的影响,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悲剧性。小说通 过描绘呼兰河畔一个小村庄的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在面对命运 时的无奈和挣扎。
萧红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悲剧。同时, 她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乡土的热爱,以及对现代文明和功利主义的批判。
角色扮演
总结词
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
详细描述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 表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以及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 演技巧和表达能力。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

(仅供参考)第一章:小城呼兰河1.小城格局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

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

十字街上有金银手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除了十字街之外,还有两条街,一条叫做东二道街,一条叫做西二道街。

这两条街是从南到北的,大概五六里长。

这两条街上没有什么好记载的,有几座庙,几家烧饼铺,几家粮栈。

2.北国风光严冬已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3.大泥坑车夫赶着车子从大泥坑上边过,结果却翻了车。

车夫从泥坑里爬出来,弄得和个小鬼似的,满脸泥污,然后再从泥中往外挖掘他的马。

不料那马已经倒在泥污中了,这时候,有些过路的人就走上前来帮忙施救。

4.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
初级中学
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一串凄婉的歌谣
一段充满深情的淡然回忆 一缕无处安放的浓重乡愁
《呼兰河传》
萧红
目标
1.了解《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 领略萧红童年时期故乡的风土民情。
2.赏析人物形象,感悟萧红对国民性的 批判。
萧红(1911--2)
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田娣等。 黑龙江呼兰县人。 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 《马伯乐》等。
诗化的语言,是《呼兰河传》的魅力之一, 请大家课后细读小说,从中找出一处精彩的
片段进行赏析。
凄婉的歌谣
对国民性的批判
看客心理: 看热闹,愚昧、麻木、残忍
人们的思想认识: 婆婆给媳妇下马威、婆家打媳妇理所当
然、男人打女人……
封建礼教 封建思想
齐读 悟情
• 一段充满深情的淡然回忆 一缕无处安放的浓重乡愁
• 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一串凄婉的歌谣
课后作业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 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 话似的。”
关于《呼兰河传》的文体
.《呼兰河传》是长篇小说。
被视作20世纪最伟大的中文长篇小说之一, 2000年被香港《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 文小说一百强之九。
诵读 尾声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
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 却,就记在这里了。
这是怎样的故乡?
这里有两条大街,其中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
坑。
多彩的风土画
这里的人们有精神盛举:跳大神、唱秧歌、 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应急预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呼兰河传》语文优质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并感受自由快乐的后园生活,感悟“后园”的丰富内涵。

呼兰河传导读课详案

呼兰河传导读课详案

《呼兰河传》整本书导读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初步解读《呼兰河传》,引领学生初步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初步领会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一个人——走近萧红1、同学们,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女作家。

她一身才华却一生颠沛流离。

出示:1911年,她生于北国呼兰河,18岁那年,那个带给她无限快乐的祖父永远地走了;19岁,因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被迫离家,离开那个美丽的、“样样都有”的、“一切自由”的园子,漂泊了很多地方。

在她生命的最后两年里,远离故土,寄居香港,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孤寂的心境中度过。

整整12年时间,她再也没有回到过那个魂牵梦萦的园子,只能一次次在梦中回忆园子里的一切。

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她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因为庸医的误诊,年仅31岁的她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2、她就是萧红,《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就是选自她的《呼兰河传》。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一本书,认识一个作家,走进一个久远的时代。

二、一座城——风土人情1、故事发生在东北一个很美的城市——呼兰河城,萧红的童年生活就在这里展开。

呼兰河是松花江的支流,流淌了几千年,一直默默无闻,后来因为萧红,才有名气。

萧红用优美、略带伤感的文字描写了呼兰河一年四季不同的风景,老师请几位同学分别来读一读,其他同学仔细听,想一想呼兰河给你什么印象?出示:春天是美丽的。

杨花飞舞,蒲公英满天,牧笛嘹亮,穿得花花绿绿的人们嘻嘻哈哈地笑着。

可是,春天却又是那样的短暂。

“五天不出屋,树发芽了,再过五天不看树,树长叶了”。

春天为何不多留一会儿呢?七月一过去,八月乌鸦就来了。

七月的晚霞,红得像火似的,奇奇怪怪的,老虎,大狮子,马头,狗群。

这一些云彩,一到了八月,就都没有。

那满天红洞洞的,那满天金黄的,满天绛紫的,满天朱砂色的云彩,一齐都没有了,无论早晨或黄昏,天空就再也没有它们了,就再也看不见它们了。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通过质疑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学习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旧学导入板书课题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

(板书:呼兰河传萧红)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1.速读课文,归纳内容:并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彼此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板书“我”、祖父、园子。

)(许多“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趣事:想溜平却常踢翻下了种的白菜窝;帮祖父铲草却留下满地的狗尾草;和祖父一起浇菜;追蜻蜓、绑蚂蚌;用瓢向天空洒水)2.自拟文题,加深理解:这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是原小说的节选部分,但亦可独立成篇,遗憾的是编者偷了懒,没给它命名。

我们来帮编者给课文加个题目,如何?(“祖父和我”,因为文中主要就是讲述我俩之间的趣事——从人物的角度为文章命名;祖父、园子和我——突出了快乐天地;幼时记趣——记叙的主题)三、再读课文,感受童年1.作者笔下的童年是怎样的童年呢?作家迟子建说:“好文章仿佛只有读出声才觉得过瘾。

文章被朗读,如同食物被咀嚼,你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

”请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8段——自由——要…就…,愿意…就;——生机——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代表读,男生读,女生读)(第3段——“蜻蜓是金的,蚂蚌是绿的”,这儿写的是昆虫的颜色,却不说蜻蜓是“金色的”,蚂蚌是“绿色的”,语言更口语化,更符合孩子的口吻,更能表现孩子发现这些并讲述这些时的新奇和兴奋。

呼兰河传1

呼兰河传1

侯集实验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阅读指导课备课同学们对这位女作家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出示:“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取名“萧红”是与萧军互相配合,合起来是“小小红军”的意思。

”“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笔锋犀利,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年仅32岁。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集《牛车上》和散文集《旷野的呼喊》、哑剧《民族魂》、回忆录《回忆鲁迅先生》等。

”(三)、走进作品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投影出示书的封面)1、读读书名,你想了解什么呢?预设:⑴、呼兰河在哪儿?(呼兰县,旧县名。

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畔,属哈尔滨市。

呼兰河至此入松花江。

“呼兰”满语“烟囱”的意思。

清初于河旁设防屯兵,砌有炊事取暖用烟囱,因而称为呼兰,县及河均因此而得名。

)⑵、呼兰河是什么样的?让我们看看作者对呼兰河的描写:(出示片断)“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就满地裂着口。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么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

”“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五六尺深。

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吃它的苦头……这泥坑里边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泥坑里边。

”(3)、作者在书中描写了什么呢?(让学生阅读内容简介)《呼兰河传》共分七章和一个尾声: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社会、人情风貌;第二章作者引我们进入呼兰河人们的精神世界:全身无处不哆嗦的大神,要跳到半夜时分:拥拥挤挤变得荒凉孤寂的河灯顺水而漂;野台子的戏牵动着小镇所有的人们,酿造许多或欢乐或不幸的故事……;第三、四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的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第一篇:《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以及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出示曹植的《洛神赋》)同学们,都说文字能够传情达意,大家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写的是一位女子)是呀,这的确写的是一位女子,她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知道这个女子是谁吗?告诉大家这段文字出自晋朝著名诗人曹植,这个女子被人们称为“洛神”。

一日,曹植回朝拜见天子,路经洛河,见到一女子,清纯得就像是早晨刚初升的朝阳,婀娜得宛如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简直就是一个仙子,于是就做了名篇《洛神赋》。

有这样一位女作家,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神。

她就是《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萧红,走近她弥留之际的心灵写真——《呼兰河传》。

二、亲近文字(一)闪亮在《呼兰河传》上的光环1、萧红的好友,著名的文学家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怎样理解茅盾的话?小组间相互讨论一下。

(2)汇报。

一部叙事诗:记叙的是萧红童年时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文中的语言像诗一样美;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作者的文笔自由,像是在作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A、有这样一座灰色的城市——呼兰河城读文后,说说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是什么样的?学生描述呼兰河城的样子。

出示背景资料:呼兰河县是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城,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小村镇,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大平原。

二十世纪初,这里是一个相当闭塞、相当落后的地方。

当南方已经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潮,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受到了猛烈震撼的时候,呼兰县的居民们却仍旧是因袭着封建主义的思想与习惯,过着愚昧而麻木的生活。

B、小城盛举小城人都干些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二章节 风情三Leabharlann 四章节 生活五六七章节 事
小城 童年 小城故
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
”我” : 是个天真、活泼、可爱、 顽皮的孩子。一个喜好模仿,自以为正 确而充满自信,情绪容易变化,注意力 极易分散,把劳动当作玩耍的可爱的小 女孩……
祖父 : 是个慈祥、和蔼可亲、脾气好 的人一个勤劳,豁达、宽容,懂得尊重孩子 天性的好爷爷。
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 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 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 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 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 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 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 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 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 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 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 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 烧云下去了。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 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 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 《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 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 小说《呼兰河传》。
· 1930年不愿包办婚姻, 逃出家庭,从此再未回 呼兰老家;与萧军结合 后又分开;后患严重肺 病,被医生误诊为喉瘤, 开刀病情恶化,1942年1 月22日与世长辞。 ·1934年6月因编辑进步刊 物有逮捕危险而离开哈 尔滨至青岛;后因青岛 形势险恶奔赴上海;抗 战爆发,上海成为孤岛 便去香港;不久香港被 日军占领,萧红被送进 临时医院。
不一定要看,戏场是一定要
去。庙会上,人们虔诚地在
爷爷庙跪神,到娘娘庙求子。
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货物、
玩具,各样好吃的。这些盛
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 人而做的。
地居边陲的呼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 有两
第三章:我的家是寂寞的,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 十多岁,我长到四、五岁, 祖父快七十了。我的童年 生活是寂寞的。我家的花 园是荒凉的。家里面只有 祖父最关心我,我寸步不 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 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 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 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 穷的快乐。
第四章:我们有几家邻居,
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
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
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
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
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
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
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 大车的胡家。
跳大神是为了治病,但那唱词冷森森, 越听越悲凉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 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 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 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 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 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 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 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 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 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 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 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祖父”:代表了往事, 代表了童年的欢乐,是 作者精神的归宿和寄托。
主要内容
第一章:呼兰小城并不怎么 繁华,只有两条大街。十字 街上有着饰店、布店、油盐 店、菜店、药店,也有拔牙 的洋医生。东二道街上有火 磨,有学堂,有碾麻房、豆 腐房、染缸房、扎彩铺。在 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 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 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 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 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 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 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 不难。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
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 “30年代文学洛神”。
萧红(1911-1942),1911年出生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 幼年丧母。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 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 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 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 开始文学创作。
第二章:呼兰河的精神盛
举——跳大神,放河灯,野
台子戏,逛庙会。人有病就
跳大神,敲鼓、杀鸡,人们
都赶来看。七月十五鬼节,
呼兰河上放河灯,和尚道士
在河沿上打起场子做道场。
人们倾城而出到河沿上去观
河灯。每当丰收或干旱不雨,
就要唱台子戏来求雨或谢龙
王。一到唱戏接姑娘唤女婿,
热闹得很。场上打架的,吵
架、调情的,看热闹的,戏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 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 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极 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 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蚁 是绿的。蜂子则嗡嗡的飞着,满身 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 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 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 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 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 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 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 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 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 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 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 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 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 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
这部小说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 十年代黑龙江省小城呼兰(现哈 尔滨市呼兰区)的风土人情,真 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 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 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 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 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第二章 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 举”——风俗民情; 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 祖父以及左邻右舍;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 个独立地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天真活 泼的小 团圆媳妇的死,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 凌辱,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作品通过 这些生活画面,展示了呼兰河小城的风俗人情, 表现了当地人民的欢乐与愿望, 也反映了他们 的迷信、愚昧以及冷漠、麻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