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SiCr钢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力学性能
机械基础名词解释9SiCr
机械基础名词解释9SiCr9SiCr钢是低合金刃具用钢,但也常常制作冷作模具零件,效果很好。
它比铬钢(Cr2或9Cr2)有更高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并且有较高的回火稳定性。
适合分级淬火或等温淬火。
该钢最早引自前苏联的9XC,过去曾称作9CrSi钢。
成分和性能与9XC完全一样。
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应用历史。
外国同类钢号仅有德国的90CrSi5瑞典的2092和SR1855,DF-1。
其他国家未见有相似钢号。
该钢可作多种形状复杂,变形要求小的冷作模具零件。
基本信息交货状态:热轧、冷轧。
一般退火状态交货。
交货规格:热轧2.5~50MM(板),冷轧1.5~2.5MM(带)。
参考牌号德国DIN标准材料编号1.2067、德国DIN标准牌号100Cr6、中国GB 标准牌号9SiCr、英国BS标准牌号BL3、法国AFN0R标准牌号Y100C6、西班牙UNE标准牌号100Cr6、美国AISI/SAE标准牌号L3、俄罗斯r0CT 标准牌号9XC、瑞典SS标准牌号2092。
物理特性高碳合金工具钢,韧性较好,具有较好的回火稳定性,热处理时变形小。
该钢中碳化物分布均匀,不易析出碳化物网,并易于正火消除,通过正火可以消除网状以及粗片碳化物组织。
但是抗压强度和耐磨性不足,加工性较差。
该钢的表面残余含碳量为0.6%—0.7%的脱碳层时,由于碳化物的减少使得表面层的过热敏感性增大。
经正常加热淬火以后表面硬度仍可以达到60-62HRC,但其抗弯强度却下降40%—50%。
表面层晶粒度达到7级,心部为10级。
该钢锻造性能良好,由于易脱碳,需要在中性气氛或者保护气氛炉中加热。
施以锻热调质处理,可以获得细密的回火索氏体组织,简化工艺,省时节电,既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又有理想的余热处理组织。
《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研究》范文
《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材料作为重要的结构材料,其性能的研究与提升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
中低碳钢因其良好的强度、塑性和韧性,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建筑桥梁等领域。
在钢铁材料中,低温贝氏体组织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形态,其组织和性能的研究对于提高中低碳钢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二、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机制低温贝氏体组织是中低碳钢在冷却过程中,特别是在较低温度下的一种组织形态。
其形成机制主要涉及碳化物的析出、铁素体的转变以及相的交互作用。
当钢的冷却速度适中时,奥氏体向贝氏体转变的倾向增强,形成了以板条状贝氏体为主体的低温贝氏体组织。
这一组织具有较为均匀的分布,对于钢的综合性能起到了积极的提升作用。
三、实验方法及材料本研究采用了多种实验手段对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中低碳钢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控制冷却速度、温度等参数,模拟了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条件。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钢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四、低温贝氏体组织的性能研究(一)力学性能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存在对中低碳钢的力学性能产生了显著影响。
研究表明,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存在提高了钢的强度和韧性,同时保持了较好的塑性和冲击韧性。
这主要得益于其均匀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相交互作用。
(二)耐腐蚀性能此外,低温贝氏体组织对中低碳钢的耐腐蚀性能也有积极的影响。
由于该组织的存在,钢的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有效阻止了腐蚀介质的进一步侵蚀,从而提高了钢的耐腐蚀性能。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的研究,发现该组织对钢的性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均匀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相交互作用,提高了钢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能。
这为进一步优化中低碳钢的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研究》范文
《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材料因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成本效益成为重要的工程材料。
中低碳钢作为一种典型的钢铁材料,其组织和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低温贝氏体组织在中低碳钢中的形成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研究中低碳钢中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为优化中低碳钢的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用中低碳钢作为研究对象,其化学成分包括铁、碳、锰、硅等元素。
2. 实验方法(1)热处理工艺:对中低碳钢进行热处理,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等过程,以获得不同温度下的贝氏体组织。
(2)金相组织观察: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温度下的贝氏体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
(3)力学性能测试:对不同贝氏体组织的试样进行拉伸、冲击等力学性能测试。
(4)物相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贝氏体组织的物相进行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中低碳钢在热处理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贝氏体组织逐渐形成。
在较低的温度下,贝氏体组织的形成更加明显,其形态、尺寸和分布等特点受到温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2. 贝氏体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1)拉伸性能:随着贝氏体组织含量的增加,中低碳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渐提高。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贝氏体组织的形成对材料的拉伸性能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2)冲击性能: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有助于提高中低碳钢的冲击韧性。
在低温环境下,含有较多贝氏体组织的钢铁材料表现出更好的冲击性能。
(3)硬度与耐磨性:贝氏体组织的硬度较高,因此含有较多贝氏体组织的中低碳钢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此外,贝氏体组织的形成还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进一步增强其耐磨性能。
3. 物相分析结果通过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贝氏体组织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贝氏体组织的物相逐渐发生变化,形成以铁素体为主的混合物相。
《2024年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研究》范文
《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
中低碳钢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其组织与性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低温贝氏体组织是中低碳钢中一种特殊的组织形态,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因此,对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进行研究,对于优化材料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低碳钢的基本性质中低碳钢是指碳含量在0.25%~0.45%之间的钢铁材料,其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
由于中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以及较高的强度和可焊性,因此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建筑、桥梁、车辆制造等领域。
三、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与特点低温贝氏体组织是中低碳钢在特定的冷却条件下形成的组织形态。
当钢在较高的温度范围内(通常为250~650℃)受到冷却时,会在马氏体与铁素体之间出现一种由粒状结构构成的亚稳定状态组织,即为贝氏体。
这种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原子的重排和位错的演变,因此其组织形态独特,且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
四、低温贝氏体组织的性能研究1. 力学性能:低温贝氏体组织在中低碳钢中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研究表明,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和温度范围,可以获得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低温贝氏体组织。
此外,该组织的抗疲劳性能和抗冲击性能也较为优异。
2. 工艺性能:低温贝氏体组织在中低碳钢的加工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可焊性和切削性能。
这种组织的形成过程对材料的热处理过程影响较小,使得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降低热处理成本和时间。
3. 耐腐蚀性能:低温贝氏体组织的耐腐蚀性能优于传统的珠光体组织。
研究表明,该组织在一定的腐蚀环境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腐蚀能力。
五、研究方法与实验结果为了研究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过程及其性能,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手段对中低碳钢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
同时,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等手段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
9SiCr模具钢材
9SiCr模具钢材
9SiCr钢比铬钢具有更高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并且具有较高的回火稳定性。
适于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
其主要缺点是加热时脱碳倾向性较大。
9SiCr钢通常用于制造形状复杂、变形小、耐磨性要求高的低速切削刃具,如钻头、螺纹工具、手动绞刀、搓丝板及滚丝轮等;也可以作冷作模具,如冲模、打印模等,此外,还用于制造冷轧辊,矫正辊以及细长杆件。
化学成分(昆山腾宁经销9SiCr钢材)
9SiCr钢的化学成分(GB/T 1299—2000)ω/%
物理性能
9SiCr钢的临界温度示于表2-11-2,密度为
7.80t/m3;矫顽力H c为
795.8A/m;饱和磁感B s为1.78~1.82T。
热加工
9SiCr钢的热加工工艺
预先热处理
9SiCr钢的有关预先热处理曲线示于图2-11-1~图2-11-5,需要说明的是:(1)退火加热保温时间,在全部炉料加热到温后为1~2h;等温保温时间为3~4h;(2) 高温回火用于消除冷变形加工硬化;保温时间在全部炉料加热到温后为
2~4h;(3)正火用于细化过热钢的晶粒和消除碳化物网;(4)当钢材退火硬度低于HB183时,可用调质处理来提高切削表面光洁度。
9SiCr钢退火前
后的相成分、硬度和组织示于表2-11-4。
图2-11-1 锻压后退火图2-11-2 锻压后等温退火
图2-11-3 高温回火图2-11-4 正火
图2-11-5 调质处理
表2-11-4 9SiCr钢退火前后的相成分、硬度和组织。
9SiCr钢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力学性能word资料3页
9SiCr钢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力学性能1.引言含碳量在0.75~0.98%的Fe-Si-Mn-Cr-Mo-V钢及其添加Co或Al的高硅高碳低合金钢的铸态组织经高温均匀化退火和奥氏体化后在稍高于MS点温度(125~200C)等温转变,可获得较高的硬度、强度以及韧性且具有纳米尺度(20~40nm)的条状相间无碳化物贝氏体铁素体和高碳残余奥氏体两相组织[1-4]。
9SiCr钢是一种常用的冷作模具钢,为提高其使用寿命,有必要对其进行低温等温转变处理,以获得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本文对9SiCr钢进行低温等温处理,并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定。
2.实验材料及方法实验材料为9SiCr钢,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85~0.95%C,1.20~1.60%Si,0.30~0.60%Mn,0.90~1.25%Cr。
用Formastor-F 型膨胀仪测量试样的各临界点得Ac1为770℃,Accm为870℃,MS为170℃。
将样品分别在SX-4-10型箱式电阻炉内进行870℃、910℃、950℃,保温15min后再进行200℃保温不同时间的等温处理。
等温处理设备为盐浴炉, 盐浴剂为50%NaNO2+50%KNO3。
将处理后的试样加工成尺寸为10 mm×10 mm×55 mmU型缺口的冲击试样。
用HV-5型小负荷维式硬度计和ZBC-300B冲击试验机测试其硬度和冲击韧性。
用光学显微镜和H-8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Rigaku D/max-2500/PC型X射线衍射仪(CuK辐射)以及KYKY-2800型扫描电镜对试样显微组织、相组成及冲击断口进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3.1组织观察(a)保温8h(b)保温 12h图1910℃保温15min,200℃等温淬火金相照片图1 为9SiCr钢等温处理后的金相组织。
可以看出,黑色的为针状下贝氏体,灰色为残余奥氏体。
随着等温淬火保温时间的延长,贝氏体铁素体针状组织数量越多,转变越完全。
《2024年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研究》范文
《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中低碳钢作为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工程和制造领域,其组织和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钢铁研究的深入,低温贝氏体组织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中低碳钢中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机理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二、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低温贝氏体组织是一种介于珠光体和马氏体之间的中间相组织,其形成与钢的化学成分、冷却速度、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中低碳钢中,由于碳含量适中,合金元素含量相对较低,因此在合适的冷却条件下容易形成低温贝氏体组织。
在钢的冷却过程中,当温度降低至某一临界点以下时,铁素体开始转变为贝氏体。
此时,碳原子在铁素体内的扩散速率减慢,形成碳的富集区域,进一步促使贝氏体的形成。
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贝氏体组织逐渐形成并逐渐细化,最终成为一种特殊的亚稳态组织。
三、低温贝氏体组织的性能特点低温贝氏体组织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其硬度适中,既保证了良好的切削加工性,又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
此外,低温贝氏体组织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四、低温贝氏体组织对中低碳钢性能的影响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对中低碳钢的性能产生了显著影响。
首先,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存在提高了钢的强度和硬度,使其在承受载荷时具有更好的抗变形能力。
其次,低温贝氏体组织的细化和均匀分布有助于提高钢的韧性,使其在受到冲击时能够更好地吸收能量。
此外,低温贝氏体组织还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提高了钢的使用寿命。
五、研究方法与实验结果本研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调整钢的化学成分、冷却速度和温度等参数,研究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规律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冷却条件下,中低碳钢中可以形成大量细小的低温贝氏体组织。
随着贝氏体含量的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逐渐提高,同时保持了良好的韧性和耐磨性。
此外,通过调整钢的化学成分,可以进一步优化低温贝氏体组织的性能,提高钢的综合性能。
《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研究》范文
《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可加工性,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低碳钢作为钢铁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和性能的研究对于提高材料性能、优化生产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低温贝氏体组织是中低碳钢中一种重要的组织形态,其形成过程和性能特点的研究,对于提高中低碳钢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进行研究,以期为中低碳钢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低温贝氏体组织是中低碳钢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冷却时形成的一种组织形态。
其形成过程主要受到温度、时间、合金元素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在冷却过程中,钢中的碳元素和合金元素会与铁元素结合形成不同的相结构,从而影响组织的形成。
当钢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冷却时,会形成贝氏体组织。
这种组织形态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抗腐蚀性能。
三、低温贝氏体组织的性能特点低温贝氏体组织的性能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力学性能:低温贝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作用而不发生断裂。
同时,其韧性也较好,能够在受到冲击时吸收能量而不发生脆性断裂。
2. 抗腐蚀性能:低温贝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这主要得益于其组织结构中的合金元素和碳元素的分布特点。
3. 加工性能: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加工性能较好,易于进行切割、弯曲和焊接等加工操作。
这为中低碳钢的加工和应用提供了便利。
四、中低碳钢中低温贝氏体组织的研究方法对于中低碳钢中低温贝氏体组织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金相显微镜观察法: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钢的组织形态,了解贝氏体组织的形成过程和分布特点。
2. 扫描电镜分析法:利用扫描电镜对钢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贝氏体组织的形貌和结构特点。
3. 力学性能测试法:通过拉伸、冲击等力学性能测试,了解贝氏体组织的力学性能特点。
9sicr试验报告
9SiCr钢的热处理工艺与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摘要:试验通过将9SiCr试件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比较处理后得到组织的性能。
首先取6个9SiCr试件,分别进行正火、退火、淬火处理;并将其中三个淬火件在不同温度下(150℃、450℃、550℃)进行回火处理。
逐个对处理后的试件进行硬度测量,并对硬度值进行比较分析。
打磨剖光后观察显微组织,对比分析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
9SiCr钢在900℃加热温度下正火,得到珠光体组织;在800℃下进行退火处理得到珠光体组织硬度下降塑性韧性增强;在850℃下进行淬火处理得到板条马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好的韧性;淬火后的试件在150℃下进行回火处理,得到回火马氏体,部分消除了淬火钢的内应力,增加韧性,同时仍保持钢的高硬度;在450℃下进行回火处理,得到回火屈氏体,为铁素体与粒状渗碳体组成的极细混合物,具有很好的弹性和一定的韧性;在550℃下进行回火处理,得到回火索氏体,为铁素体与较粗的粒状渗碳体所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关键词:9SiCr钢正火退火淬火回火马氏体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heat treating fashion on organ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9SiCr steelAbstract: The experiment is contrast the function after the different heat treating to the 9SiCr .In the first place, prepare six 9SiCr samples,normalization、annealing and quench, then take three of the quenching samples heat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 Measure the hardness of the samples, and then contrastive analysis. Observe the organizations after polish, contrastive and analysis the influence by different heat treatment. 9SiCr steel normalizating under 900℃,get the pearlite. Annealing under 800℃,get the pearlite, the hardness descend and the plasticity and tenacity heighten. Quenching under 850℃,get martensite ,high hardness and highe tenacity.Backfire the quenching samples under 150℃,get martensite,partly eliminate the internal stress, increase the tenacity and keep the steel’s high hardness. Backfire under 450℃,get tempered troostite,high elasticity and tencity. Backfire under 550℃,get sorbite have fine machinery function.Key word:9SiCr steel normalization annealing quench backfire marrensite目录第一章.绪论 (5)1.1 9SiCr钢概况 (5)1.1.1 9SiCr钢的组织特点及其合金元素对钢的作用 (5)1.1.2 9SiCr 钢的性能特点及其热处理工艺 (6)第二章.实验过程 (8)2.1 原材料及设备 (8)2.2 实验过程 (8)第三章实验结果及分析 (9)3.1组织分析..................................... (9)3.2硬度分析.......................... . (13)第四章结论 (14)参考文献 (15)第一章绪论1.1 9SiCr钢概况9SiCr钢比铬钢具有更高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并且具有较高的回火稳定性。
9SiCr钢件真空热处理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SiCr 钢件真空热处理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9SiCr 钢制零件经真空热处理和电炉热处理后,分别对其表面质量、变形量、金相组织、冲击韧度、断口形貌和耐磨性能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9SiCr 钢制零件在真空热处理后零件表面无氧化、脱碳现象;零件变形量更小、硬度更高曰;耐磨性能、冲击韧度明显提高。
真空热处理后随炉试样的回火马氏体更细小、碳化物颗粒分布也更均
匀。
从断口形貌可看出真空热处理后随炉试样的韧窝更多,零件的冲击韧度明显更好。
9SiCr 钢是国内外应用广泛的一种低合金刃具钢,该钢制零件具有较高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并且有较高的回火稳定性。
由于刃具钢制零件传统的热处理主要采用盐浴淬火和箱式电阻炉淬火,后来也有采用保护气氛炉淬火处理零件的情况。
但是许多文献中指出模具、刃具的各种热处理工艺方法中,真空热处理具有显著的优点,真空热处理具有无加热氧化、不脱碳、变形小、零件表面光亮、炉温均匀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同时真空热处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加热和冷却速度,与用普通电阻炉热处理相比,零件变形更小。
普通电炉淬火、回火往往使零件韧性不足,使得制作的模具、刃具经常出现崩刃、折损等现象,从而造成早期失效,影响模具使用寿命。
模具失效分析表明,热处理因素影响最大,约占50%。
目前,国内外对9SiCr 钢件的真空热处理研究较少。
鉴于此,本文对9SiCr 钢件分别进行普通电炉热处理和真空炉热处理,从硬度、变形量、耐磨性、冲击韧度、抗拉强度等角度进行比较,对9SiCr 钢件真空热处理工艺进行初步的探索。
9SiCr钢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力学性能
9SiCr钢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力学性能摘要本文对9SiCr钢进行低温等温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处理后的9SiCr钢进行了组织分析,并对其硬度和冲击韧性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9SiCr钢经等温转变处理后,得到由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残留奥氏体组成的低温贝氏体组织,其硬度较高,且韧性较正常淬火和低温回火的高,其试样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
关键词9SiCr钢;低温贝氏体;冲击韧性;硬度1.引言含碳量在0.75~0.98%的Fe-Si-Mn-Cr-Mo-V钢及其添加Co或Al的高硅高碳低合金钢的铸态组织经高温均匀化退火和奥氏体化后在稍高于MS点温度(125~200C)等温转变,可获得较高的硬度、强度以及韧性且具有纳米尺度(20~40nm)的条状相间无碳化物贝氏体铁素体和高碳残余奥氏体两相组织[1-4]。
9SiCr钢是一种常用的冷作模具钢,为提高其使用寿命,有必要对其进行低温等温转变处理,以获得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本文对9SiCr钢进行低温等温处理,并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定。
2.实验材料及方法实验材料为9SiCr钢,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85~0.95%C,1.20~1.60%Si,0.30~0.60%Mn,0.90~1.25%Cr。
用Formastor-F 型膨胀仪测量试样的各临界点得Ac1为770℃,Accm为870℃,MS为170℃。
将样品分别在SX-4-10型箱式电阻炉内进行870℃、910℃、950℃,保温15min后再进行200℃保温不同时间的等温处理。
等温处理设备为盐浴炉, 盐浴剂为50%NaNO2+50%KNO3。
将处理后的试样加工成尺寸为10 mm×10 mm×55 mmU型缺口的冲击试样。
用HV-5型小负荷维式硬度计和ZBC-300B冲击试验机测试其硬度和冲击韧性。
用光学显微镜和H-8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Rigaku D/max-2500/PC型X射线衍射仪(CuK辐射)以及KYKY-2800型扫描电镜对试样显微组织、相组成及冲击断口进行分析。
低合金含硅高碳钢低温贝氏体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低合金含硅高碳钢低温贝氏体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姓名:李喜月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材料学指导教师:王天生20061001第2章实验材料与方法图2-2等温转变实验用盐浴炉示意图Fig.2-2Schematicdiagramofsalthathfurnaceforisothermaltransformation表2-2实验用钢的热处理工艺Table2—2Theheattreatmentfortheteststeels组别热处理工艺编号将试样加热到870℃奥氏体化,保温15rain,立即取出在200℃等温淬火,l分别保温0.5h,Ih,2h,3h,4h,8h,取出水冷将试样加热到910℃奥氏体化,保温15rain,立即取出于200℃等温淬火,2分别保温0.5h,1h,2h,3h,4h,8h,12h,16h.20h,24h,取出水冷将试样加热到910℃奥氏体化,保温15min,立即取出于220℃等温淬火,3分别保温3h,6h,9h,12h。
15h,18h,取出水冷将试样加热到950℃奥氏体化,保温15min,立即取出于200℃等温淬火,4分别保温0.5h,Ih,2h,3h,4h,8h取出水冷将9SiCr钢试样在中温箱式炉中分别加热到870oC、910oC和950oC保温15min奥氏体化,快速取出放于盐浴炉中在200oC和220oC进行不同时间的等温淬火热处理,取出后水淬,具体工艺如表2.2。
燕山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5MMU一5G型高温摩擦磨损实验机和主轴驱动系统MMU-5GhightemperaturefrictionandweartesterandmainshaftdriverFig.2—5其众影图2-6摩擦副上试样Fig.2-6Uppertestsample该实验机配有两种摩擦副,第一种为端面磨损摩擦副,第二种为销一盘摩擦副。
我们采用的是第一种端面磨损摩擦副。
上试样摩擦面为一环面,材燕山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3.1.2不同温度等温淬火后的金相组织观察如图3.3,所示为60Si2Cr、rA钢经不同温度等温转变处理后得到的金相照片。
《2024年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研究》范文
《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中低碳钢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而其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作为钢中一种重要的组织形态,对钢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中低碳钢中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机制及其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钢的成分设计和加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二、中低碳钢的成分与组织中低碳钢的碳含量介于低碳钢和高碳钢之间,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
其组织主要由铁素体、渗碳体及其他合金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组成。
在一定的冷却速度下,中低碳钢中会形成贝氏体组织。
三、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机制低温贝氏体组织是在中低碳钢冷却过程中,由于温度降低,碳原子在铁素体中的扩散速度减慢,导致碳原子在铁素体晶界处聚集,形成一种特殊的组织形态。
这种组织形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是钢中一种重要的强化机制。
四、低温贝氏体组织的结构与性能低温贝氏体组织具有特殊的结构特点,其组织内部存在大量的位错和亚结构,使得钢的强度和韧性得到提高。
此外,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还会影响钢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疲劳性能等。
五、研究方法与实验结果本研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手段对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
同时,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低温贝氏体组织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能有效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同时对钢的其他力学性能也有积极影响。
六、讨论与结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机制与钢的成分、冷却速度及热处理工艺密切相关。
在一定的成分范围内,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和热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促进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
此外,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还能改善钢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疲劳性能等。
在结论部分,我们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创新点,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机制,以更好地控制其形成过程。
合金工具钢 9SiCr材料技术要求
180~200℃回火
毛坯截面尺寸
≤250
试样取样位置
GB 1299-85
表面
表面
力
学
性
能
不
低
于
σbMPa
σSMPa
δ5%
Ψ%
akuJ/cm2
AKVJ
HB
241~197
241~197
HRC≥62
验收标准
GB 1299-85
高
温
力
学
性
能
试验温度
σb
σ0.2
δ5
Ψ
温度
蠕变
σ10-4
σ10-5
金属材料技术条件
合金工具钢9SiCr
化学成分
C
Mn
Cr
S
P
0.85
~
0.95
1.20
~
1.60
0.30
~
0.60
0.95
~
1.25
≤0.030
≤0.030
用途
用于耐磨性高,切削不剧烈的刀具,如板牙、钻头、铣刀、冷冲模及冷作模具等。
毛坯类型
条钢
工具件
进厂状态
热轧退火
热
处
理
代码
0
2
4
参数
按钢厂规定
800~810℃保温≥4h,炉冷至500℃出炉空冷
焊接
冷加工
切削性能良好。
说明
其它性能
备注
该钢为量具、刃具用钢。
*该钢奥氏体中温转变的孕育期较长。为减小淬火变形,宜采用分级淬火。一般在180~200℃盐炉中冷却等温30~40分钟。
国外相近牌号
(德国)125CrSi5(DIN);(瑞典)2092(SS)
《2024年高碳Cr-Si-Mo钢的低温贝氏体转变行为及力学性能》范文
《高碳Cr-Si-Mo钢的低温贝氏体转变行为及力学性能》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高碳Cr-Si-Mo钢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热性能,在汽车、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钢的加工过程中,贝氏体转变是一种重要的相变过程,它对钢的力学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高碳Cr-Si-Mo钢在低温条件下的贝氏体转变行为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制备本实验采用高碳Cr-Si-Mo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真空感应炉熔炼制备出实验用钢。
经过轧制、退火等工艺处理后,得到所需的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1)金相组织观察: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钢的显微组织,分析贝氏体转变的形态和分布。
(2)力学性能测试:通过拉伸试验、硬度测试等手段,测定钢的力学性能。
(3)热模拟实验:采用热模拟技术,模拟钢在低温条件下的贝氏体转变过程,观察其转变行为。
三、高碳Cr-Si-Mo钢的低温贝氏体转变行为1. 贝氏体转变的形态与分布在低温条件下,高碳Cr-Si-Mo钢发生贝氏体转变,形成细小的贝氏体组织。
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发现,贝氏体形态呈现为板条状或针状,分布在钢的基体中。
2. 贝氏体转变的动力学过程热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在低温条件下,高碳Cr-Si-Mo钢的贝氏体转变受到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贝氏体的形成量逐渐增加。
此外,合金元素的含量也会影响贝氏体的形成过程。
四、力学性能分析1. 拉伸性能通过拉伸试验发现,高碳Cr-Si-Mo钢在经过低温贝氏体转变后,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得到显著提高。
此外,钢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也有所提高,表明其塑性和韧性得到改善。
2. 硬度性能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经过低温贝氏体转变的高碳Cr-Si-Mo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值。
这主要归因于贝氏体组织的形成,使得钢的硬度得到提高。
五、讨论与结论1. 讨论高碳Cr-Si-Mo钢在低温条件下发生贝氏体转变,形成细小的贝氏体组织。
9sicr热处理实验报告资料
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报告一.任务书分析1.圆板牙的服役条件及可能的失效形式1.1用圆片板牙加工螺纹时,呈半切削半挤压状态。
板牙的内径和中径为切削部板牙分,尤其是板牙内径要承受较大的切削力,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切削能力。
考虑到板牙切削出的螺钉与螺孔配合时应有一定的间隙,并考虑到磨损量,故设计板牙时,应使内径和中径小于螺纹内径、中径的标称尺寸1.2. 1疲劳断裂的分析疲劳断裂是机械零件在循环应力作用下,将会出现的疲劳断裂。
所有机械零件在工作过程中的实效疲劳断裂与断裂失效的50%~90%时,疲劳断裂一般会发生突然,危害性大,疲劳断裂是发生在零件的局部应力区,某些晶粒在变力作用下形成微裂纹,随着循环数增加,裂纹继续扩展,导致最终疲劳断裂。
针对疲劳断裂的特点,可以采用各种强化方法来提高零件的抗疲劳能力。
1.2.2 磨损失效的分析磨损是相互接触的零件间存在滑动时,接触表面会因发生摩擦损坏而引起形状变化的现象,它是一种可以看到的,渐发生的破坏形式。
主要有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
磨粒磨损是由于相对运动的物体接触时,滑动表面高低不平,凸出的硬质点将轴的接触面刨出沟槽或划伤而产生的破坏。
常见的磨粒磨损有:与切削、磨削加工类似的和有高强度、高硬度的磨粒进入两个接触面间的沟槽。
黏着磨损是在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直接接触中,由于接触应力很高而引起塑性变形,导致物体接触,温度升高并发生黏着、焊合现象,分离时黏合处撕开,从而将小块料撕去,造成表面损伤。
提高耐磨性,一是要材料有高硬度,若材料中存在耐磨硬颗粒,更有利。
二是材料具有小的摩擦系数,降低配对材料间的原子结合力,此外,改善润滑条件,细化表面粗糙度,使机械零件保持清洁等,均有利于减少摩擦磨损。
1.2.3 变形失效的分析变形失效主要有弹性和塑性变形失效。
弹性变形失效是零件过量弹性变形产生的失效。
主要是指失去弹性的能力,属于功能失效。
引起弹性变形的原因零件刚度不够,除结构因素外,还取决与材料的弹性模量,因此,要预防弹性变形失效,因选择弹性模量高的材料来制作零件。
《2024年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研究》范文
《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中低碳钢作为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和产品制造中。
其中,其微观组织结构尤其是低温贝氏体组织,对于材料的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
低温贝氏体组织是中低碳钢中一种常见的组织形态,它不仅对材料的强度、韧性、耐磨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对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中低碳钢中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进行研究,对于优化材料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与特点低温贝氏体组织是中低碳钢在冷却过程中,由于温度低于一定阈值而形成的特殊组织形态。
其形成过程涉及钢的化学成分、冷却速度、温度等因素。
这种组织形态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保持良好的韧性。
贝氏体组织的形成机制包括相变过程、相的析出与生长等,这些机制在控制材料的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低温贝氏体组织的性能研究(一)强度与硬度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使得中低碳钢的强度和硬度得到显著提高。
这主要是由于贝氏体组织的晶粒细小,且具有较高的位错密度,使得材料在受力时能够承受更大的应力。
此外,贝氏体组织的相变硬化效应也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二)韧性尽管贝氏体组织的强度和硬度较高,但其韧性同样优秀。
这得益于贝氏体组织的细小晶粒和均匀的相分布,使得材料在受到冲击或振动时能够吸收更多的能量,从而表现出良好的韧性。
(三)耐磨性低温贝氏体组织的耐磨性较好,这是由于贝氏体组织的硬度和韧性较高,使得材料在摩擦过程中能够抵抗磨损。
此外,贝氏体组织的细小晶粒也有助于提高材料的抗疲劳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耐磨性。
四、低温贝氏体组织的优化与控制为了进一步提高中低碳钢的性能,需要对低温贝氏体组织的形成过程进行优化和控制。
这包括调整钢的化学成分、控制冷却速度、调整温度制度等措施。
例如,通过调整钢中的合金元素含量,可以改变贝氏体组织的形成过程和性能;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和温度制度,可以精确控制贝氏体组织的形成和相分布。
9SiCr钢短时等温下贝氏体显微组织研究
9SiCr钢短时等温下贝氏体显微组织研究
刘庆锁;薛贯鲁;姜训勇;李纪委
【期刊名称】《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年(卷),期】2007(028)005
【摘要】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金相组织观察研究了9SiCr奥氏体化后的冷却速度与等温保温时间对下贝氏体相变产物的形貌、相组成和晶格常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化后的冷却速度接近临界冷速(60 ℃/s)、等温时间大于孕育期(80 s)且在20 min以内短时等温获得非常规下贝氏体组织,其光学显微组织形态呈现由单一α相组成的短针状,晶格常数和平衡态α相不同,其值为2.874,呈现晶格膨胀状,具有马氏体转变特征.
【总页数】4页(P24-27)
【作者】刘庆锁;薛贯鲁;姜训勇;李纪委
【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191;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191;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191;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56;TP34
【相关文献】
1.GCr15钢的短时上贝氏体处理研究 [J], 侯菊源;张乃坤;李可;刘庆锁
2.含硅钢短时等温下贝氏体的亚结构形状及生长特征 [J], 何烜坤;刘庆锁;陆翠敏;
姜训勇
3.显微组织参量对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轴承钢屈服强度的影响研究 [J], 徐佐仁;黄兴家
4.9SiCr钢短时等温上贝氏体显微组织研究 [J], 李纪委;刘庆锁;姜训勇;薛贯鲁
5.9SiCr钢的短时等温上贝氏体组织和性能 [J], 刘庆锁;丛新;崔亚平;谢洪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高碳低温贝氏体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中高碳低温贝氏体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王晓博;黄维刚;董华宝【摘要】采用中高碳C-Si-Mn-Cr贝氏体钢在Ms点稍高的温度等温,研究等温低温贝氏体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230℃等温时获得的贝氏体为呈细针状的低温贝氏体组织.随等温时间的增加,贝氏体含量增加,等温10 h后贝氏体转变停止.钢经230℃等温处理后获得低温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等温8h 时残余奥氏体含量达到最高值23.7%,随后逐渐下降.XRD分析发现,等温时间为12h时,残余奥氏体部分分解为碳化物.钢经10 h等温处理获得较好的强韧性,硬度为56.8 HRC,冲击韧性达到39 J,且具有最佳的耐磨性.【期刊名称】《四川冶金》【年(卷),期】2018(040)004【总页数】5页(P11-14,31)【关键词】等温时间;低温贝氏体;残余奥氏体;耐磨性【作者】王晓博;黄维刚;董华宝【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42.1磨损是材料失效的三种主要形式之一,它不仅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和材料,同时也给工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不完全的统计[1],摩擦磨损消耗了能源的30%-50%。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耐磨材料要求越来越高,研究耐磨钢并提高其耐磨性能势在必行。
Bhadeshia[2-3]研究了纳米晶贝氏体钢,它由纳米尺寸的贝氏体板条和薄膜状的残余奥氏体组成,其最高断裂强度超过2.3 GPa,冲击韧性达到30 MPa·m1/2,这种高强度来源于较高的固溶强化及高密度位错,较高的冲击韧性来源于高稳定性薄膜状残余奥氏体,它可以使应力、应变松弛,提高基体抵抗断裂的能力[4]。
有不少人研究了温度、成分与等温时间对低温贝氏体力学性能及转变机制的影响[5-7],却很少有人研究冲击载荷下的磨粒磨损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SiCr钢的低温贝氏体组织与力学性能
摘要
本文对9SiCr钢进行低温等温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处理后的9SiCr钢进行了组织分析,并对其硬度和冲击韧性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9SiCr钢经等温转变处理后,得到由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残留奥氏体组成的低温贝氏体组织,其硬度较高,且韧性较正常淬火和低温回火的高,其试样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
关键词9SiCr钢;低温贝氏体;冲击韧性;硬度
1.引言
含碳量在0.75~0.98%的Fe-Si-Mn-Cr-Mo-V钢及其添加Co或Al的高硅高碳低合金钢的铸态组织经高温均匀化退火和奥氏体化后在稍高于MS点温度(125~200C)等温转变,可获得较高的硬度、强度以及韧性且具有纳米尺度(20~40nm)的条状相间无碳化物贝氏体铁素体和高碳残余奥氏体两相组织[1-4]。
9SiCr钢是一种常用的冷作模具钢,为提高其使用寿命,有必要对其进行低温等温转变处理,以获得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本文对9SiCr钢进行低温等温处理,并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定。
2.实验材料及方法
实验材料为9SiCr钢,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85~0.95%C,1.20~1.60%Si,0.30~0.60%Mn,0.90~1.25%Cr。
用Formastor-F 型膨胀仪测量试样的各临界点得Ac1为770℃,Accm为870℃,MS为170℃。
将样品分别在SX-4-10型箱式电阻炉内进行870℃、910℃、950℃,保温15min后再进行200℃保温不同时间的等温处理。
等温处理设备为盐浴炉, 盐浴剂为50%NaNO2+50%KNO3。
将处理后的试样加工成尺寸为10 mm×10 mm×55 mmU型缺口的冲击试样。
用HV-5型小负荷维式硬度计和ZBC-300B冲击试验机测试其硬度和冲击韧性。
用光学显微镜和H-8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Rigaku D/max-2500/PC型X射线衍射仪(CuK辐射)以及KYKY-2800型扫描电镜对试样显微组织、相组成及冲击断口进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组织观察
(a)保温8h(b)保温12h
图1910℃保温15min,200℃等温淬火金相照片
图1 为9SiCr钢等温处理后的金相组织。
可以看出,黑色的为针状下贝氏体,灰色为残余奥氏体。
随着等温淬火保温时间的延长,贝氏体铁素体针状组织数量越多,转变越完全。
图2910C保温15min,经200C等温处理8h后的9SiCr的XRD图
图3910C保温15min,经200C等温处理24h后的9SiCr的XRD图
对XRD图2和图3采用文献[5]中的方法计算了残留奥氏体含量,分别为26.9%和17.3%。
可见,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残余奥氏体的含量是不断减小的,进一步证实了保温时间越长,贝氏体转变越彻底。
(a) 870C保温15min,经200C等温淬火8h
(b) 910C保温15min,经200C等温处理8h
(c) 950C保温15min,经200C等温处理8h
图4为不同处理条件下试样的TEM图,可见,微观组织由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两相组成。
在等温淬火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奥氏体化温度越高,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厚度明显增厚。
3.2力学性能
表1为不同条件下试样的硬度和冲击功。
可以出见,奥氏体化温度对试样的硬度和冲击功有影响。
在本实验范围内,当奥氏体化温度为910℃时,试样的硬度较高(774HV),但冲击功较低(10.88J),远高于9SiCr钢经正常淬火加回火处理后可获得其冲击功(3.947J)。
这说明9SiCr钢经低温等温处理后,在保证其较高的硬度的前提下,其抗冲击性也可大大提高,这主要是由于试样经不同条件低温等温处理后获得组织差异的缘故。
表1 试样力学性能(200℃保温8h)
由不同条件下试样的冲击断口形貌图5,可以看出,试样的断裂方式均为脆性断裂,且试样冲击功越大,其韧窝、撕裂棱塑性特征越明显。
与表1结果相吻合。
4.结论
9SiCr钢经低温等温处理后,其组成相为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
其硬度较高,且冲击功远高于经淬火+回火处理后的数值。
参考文献
Caballero F G, Bhadeshia H K D H, K.J.A. Mawella. Very strong low temperature bainite.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 18: 279~284
2 Garcia-Mateo C F G Caballero, H.K.D.H. Bhadeshia. Development of hard bainite. ISIJ
3 Caballero F G, Bhadeshia H K D H, Mawella K J A,Jones D G, Brown P. Design of novel hign-strength bainitic steels:Part11[J] . Mater.Sci.Technol, 2001, 17: 512-516
Caballero F G, Bhadeshia H K D H, Mawella K J A. Very strong low temperature
bainite. Mater. Sci. Technol. 2002, 18:279
De A K , Murdock D C, Mataya M C.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deformation-induced martensite in 304 stainless steel by X-ray diffraction. Scr. Mater. 2004, 50:1445-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