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谐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大学简谐运动的描述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简谐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等物理量的含义。
2. 掌握简谐运动的描述方法,包括振动方程、旋转矢量等。
3. 能够运用简谐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简谐运动的基本概念。
2. 简谐运动的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振动方程和旋转矢量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振动和波动的相关知识。
2. 引入简谐运动的概念,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内容1. 简谐运动的基本概念- 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 周期: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
- 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振动次数。
- 相位:描述振动状态的物理量,通常用角度表示。
2. 简谐运动的描述方法- 振动方程:描述简谐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 旋转矢量:描述简谐运动状态的一种方法,用矢量表示振动物体的位置。
三、课堂练习1. 计算一个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
2. 根据振动方程,绘制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简谐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
2. 提出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对简谐运动的理解。
2. 引入旋转矢量的概念,讲解其在简谐运动中的应用。
二、新课内容1. 旋转矢量- 介绍旋转矢量的定义和性质。
- 解释旋转矢量在描述简谐运动中的意义。
2. 简谐运动的合成- 介绍简谐运动的合成原理。
-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将多个简谐运动合成一个复杂的运动。
三、课堂练习1. 根据旋转矢量,绘制简谐运动的图像。
2. 分析一个复杂运动的合成过程,找出其简谐运动的成分。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旋转矢量在简谐运动中的应用。
2. 强调简谐运动合成的重要性。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简谐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
11.2 简谐运动的描述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高中物理选修3-4新课 (7)
11.2 简谐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的含义;2.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3.知道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及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设计与验证,讨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的含义;难点: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及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教学方法】类比法、探究法、实验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单摆(2)、弹簧振子(3)、音叉2【教学过程】【当堂训练】1.(多选)振动周期指振动物体()A.从任一个位置出发又回到这个位置所用的时间B.从一侧最大位移处,运动到另一侧最大位移处所用的时间C.从某一位置出发又沿同一运动方向回到这个位置所用的时间D.经历了四个振幅的时间答案:CD2.某质点做简谐运动,从它经过某一位置开始计时,满足下述哪一项,质点经过的时间恰为一个周期()A.质点再次经过此位置时 B.质点速度再次与零时刻速度相同时C.质点加速度再次与零时刻的加速度相同时D.只有满足A、B或B、C时答案:D3.一个弹簧振子的周期是0.2s,它在1s内通过80cm的路程,其振幅为()A.20cmB.16cmC.18cm D.4cm答案:D4.在1min内,甲振动30次,乙振动75次,则()A.甲的周期为0.5s,乙的周期为0.8sB.甲的周期为2s,乙的周期为1.25sC.甲的频率为0.5Hz,乙的频率为1.25HzD甲的频率为2Hz,乙的频率为0.8Hz答案:C5.(多选)—个质点做简谐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A.质点振动频率为4HzB.在10s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0cmC.在5s末,质点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D.在t= 1.5s和t=4.5s两时刻质点位移大小相等答案:BD6.(多选)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 N/cm,则()A.图中A点对应的时刻振子所受的弹力大小为5N,方向指向x轴的负方向B.图中A点对应的时刻振子的速度方向指向x轴的正方向C.在0~4 s内振子做了1.75次全振动D.在0~4 s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0.35 cm,位移为0答案:AB【教学反思】。
简谐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简谐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课时名称简谐运动的描述学科物理课时 1使用年级高二班额55 课程类型新授课设计者教学内容分析《简谐运动的描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机械振动》的第二节内容。
振动和波是贯穿力(包括声)、热、电、光等物理子学科中最典型的运动形式,在力学中有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在电学中有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什么是简谐运动之后来学习描述简谐运动的几个物理量,是进一步认识简谐运动的基础课,同时也为交流电、电磁振荡等知识的联系和深化打下扎实的基础。
周期和频率的概念在前面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联系艺术中的乐音,让学生在艺术中感受物理知识的美妙。
学情分析1.第一节学习了简谐运动的运动学定义;2.数学中学生对正弦函数表达式,及振幅、相位等概念都有涉及。
教学时要密切联系旧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寻找物理与数学的连接点。
利用演示、讲解,传感器实验等方法,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的过程,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提高。
教学中,相位的概念是最为抽象的,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但学生在初中学过“月相”这一节内容,让学生很好的理解。
教学目标1.通过对拇指琴发出声音强度的变化这个实例的分析,通过观察竖直弹簧振子这个理想模型的振动过程,明确振幅定义及意义,培养从实际情境中捕捉信息,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的能力;2.分析拇指琴不同琴键发出不同声音的原因,知道周期和频率是影响简谐运动的重要参量;通过手机物理工坊的实验探究,找到竖直弹簧振子的周期和频率的影响因素;通过观察匀速圆周运动和简谐运动的关系,寻找各种运动之间的联系,知道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并在实验中培养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3.通过观察两个弹簧振子的振动步调关系,理解相位的概念,并会从相位差的角度分析和比较两个简谐运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思静悟一、振幅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__________。
简谐运动大学物理教案
教学对象:大学物理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简谐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
3. 能够分析简谐运动中的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等物理量。
4. 学会运用旋转矢量法描述简谐运动。
教学重点:1. 简谐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
3. 旋转矢量法。
教学难点:1. 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的应用。
2. 旋转矢量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模型(如弹簧振子、单摆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简谐运动的概念,指出简谐运动在自然界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有哪些特点?二、基本概念和特点1. 介绍简谐运动的定义:物体在回复力作用下,沿着某一固定直线做周期性运动。
2. 讲解简谐运动的特点:- 恢复力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 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周期性变化的。
- 运动轨迹是直线。
三、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1. 介绍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F = -kx,其中F为恢复力,k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位移。
2. 介绍简谐运动的运动学方程:- 位移方程:x = A cos(ωt + φ),其中A为振幅,ω为角频率,φ为初相位。
- 速度方程:v = -Aω sin(ωt + φ)。
- 加速度方程:a = -Aω^2 cos(ωt + φ)。
四、旋转矢量法1. 介绍旋转矢量法的基本原理:用旋转矢量表示简谐运动,矢量的大小表示振幅,矢量与水平轴的夹角表示相位。
2. 讲解旋转矢量法在简谐运动中的应用:- 求解振幅、周期、频率、相位等物理量。
- 分析简谐运动的能量变化。
五、案例分析1. 分析弹簧振子的运动,运用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求解振幅、周期、频率等物理量。
2. 分析单摆的运动,运用旋转矢量法描述单摆的周期性变化。
六、课堂小结1. 总结简谐运动的基本概念、特点、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
2. 强调旋转矢量法在简谐运动中的应用。
物理简谐运动运动教案
物理简谐运动运动教案物理简谐运动运动教案「篇一」9.1 简谐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振动是物体机械运动的另一种形式。
知道机械振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简谐运动,理解间谐运动回复力的特点。
3.理解简谐运动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加速度、速度的变化情况。
4.知道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了解简谐运动的若干实例,知道判断简谐运动的方法以及研究简谐运动的意义。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简谐运动的规律三、教学难点: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四、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具:轻弹簧和小球,水平弹簧振子,气垫式弹簧振子,自制CAI课件,计算机,大屏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演示】演示图1所示实验,在弹簧下端挂一个小球,拉一下小球,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提问学生:小球的运动有哪些特点?(引发思考,激发兴趣)学生讨论,然后请一位学生归纳。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师生共同分析后,抓住“中心两侧”和“往复性”两个基本特征,得出“机械振动”的概念。
师生一起列举生活中有关振动的例子,增强感性认识,进一步提出,“研究振动要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入手,这就是简谐运动”。
(这实际上是交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二)进行新课1、简谐运动的特点【演示】演示水平弹簧振子(小球)的振动和气垫式弹簧振子(滑块)的振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他们振动的时间),(建立理想模型概念,隐含振动产生的条件。
)说明:小球和滑块质量相同,连接的弹簧也相同(为避免这些因素对问题分析的干扰)。
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回答)①、小球和滑块谁振动的时间长?为什么?(观察结果,滑块比小球振动时间长。
原因是小球受摩擦阻力较大,滑块受到的阻力小。
)②、如果小球受到更大的摩擦阻力,其结果如何?(振动时间更短,甚至不振动。
)③、如果把滑块和小球受到的`阻力忽略不计,弹簧的质量比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小得多,也忽略不计,其结果如何?(滑块和小球将持续振动。
简谐运动的描述 高中物理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简谐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道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知道全振动的含义。
2.了解初相和相位差的概念,理解相位的物理意义。
3.了解简谐运动位移方程中各量的物理意义,能依据振动方程描绘振动图象。
【教学重点】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相位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1.振幅和位移的联系和区别、周期和频率的联系和区别。
2.对全振动概念的理解,对振动的快慢和振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理解。
3.相位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接触到了一种新的运动形式——振动,也认识了一个新的理想化模型——弹簧振子。
(flash 同步播放)通过研究弹簧振子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发现弹簧振子的位移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
我们把这样的运动叫做简谐运动,它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物理中的简洁与对称美,同时它更是物理和数学的完美结合。
那么今天我们的物理课堂就从数学开始讲起。
【问1】数学中我们正弦函数的一般表达式是什么?【生】sin()y A x ωϕ=+【问2】在振动位移图像中,横坐标和纵坐标有特定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呢?【生】分别是时间t 和位移x 。
【问3】所以我们可以将刚才数学中正弦函数的一般表达式改写一下,改成?【生】sin()x A t ωϕ=+【师】这个表达式应该能反映简谐运动的特征,那么其中的A 、ω、φ代表怎样的物理意义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简谐运动的描述。
二、新课教学(一)振幅【师】先请同学们来看个实验。
我们把弹簧振子竖直悬挂,悬点固定,让我们一起通过传感器来看看它在振动过程中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生】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
【师】我稍微变化一下,再做一次。
【对比实验】传感器显示竖直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
(两次,幅度不同)【问4】请同学们观察这两次振动的x-t 图象,这两次振动最大的区别在于哪里?【生】振动的幅度不同【问5】从图像中怎么看出?在表达式中怎么看出?【生】图像中就是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不同;简谐运动表达式中的A 的含义。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简谐运动的描述
2 簡諧運動的描述課堂合作探究問題導學一、描述簡諧運動的物理量活動與探究11.揚聲器發聲時,手摸喇叭的發音紙盆會感覺到它在振動,把音響聲音調大,發覺紙盆的振動更加劇烈,想想這是為什麼?2.“振子在一個週期內通過四個振幅的路程”是正確的結論。
但不可隨意推廣。
如振子在時間t 內通過的路程並非一定為t T×4A ,想想看,為什麼? 3.什麼是簡諧運動的週期?各物理量的變化與週期有何聯繫?遷移與應用1彈簧振子在AB 間做簡諧運動,O 為平衡位置,AB 間距離是20 cm ,A 到B 運動時間是2 s ,如圖所示,則( )A .從O →B →O 振子做了一次全振動B .振動週期為2 s ,振幅是10 cmC .從B 開始經過6 s ,振子通過的路程是60 cmD .從O 開始經過3 s ,振子處在平衡位置1.正確理解全振動的概念,應注意把握全振動的五種特徵(1)振動特徵:一個完整的振動過程(2)物理量特徵:位移(x )、加速度(a )、速度(v )三者第一次同時與初始狀態相同(3)時間特徵:歷時一個週期(4)路程特徵:振幅的4倍(5)相位特徵:增加2π2.振幅是標量,是指物體在振動中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它沒有負值,也沒有方向,它等於振子最大位移的大小;而最大位移是向量,是有方向的物理量。
可見振幅和最大位移是不同的物理量。
3.從簡諧運動圖像上可以讀出以下資訊:(1)振幅——最大位移的數值。
(2)振動的週期——一次週期性變化對應的時間。
(3)任一時刻位移、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
(4)兩位置或兩時刻對應位移、加速度和速度的大小關係。
二、簡諧運動的運算式活動與探究21.簡諧運動的一般運算式為x =A sin (ωt +φ),思考能否用余弦函數表示。
2.思考相位的意義,以彈簧振子為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你對相位的理解。
3.相位差是表示兩個同頻率的簡諧運動狀態不同步程度的物理量,談談如何求相位差,並說明你對“超前”和“落後”的理解。
《第二章 2 简谐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第
《简谐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其描述方法。
具体包括:1. 理解简谐运动的定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熟悉简谐运动的基本特性,如振幅、周期和频率等。
3. 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简谐运动,包括位移-时间图像的绘制与解析。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物理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如下:重点:掌握简谐运动的基本概念及其描述方法,尤其是位移-时间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理解简谐运动周期性和频率的概念,并能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物理问题中进行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做好以下准备:1. 教材与教具:准备高中物理教材及相关教具,如振动演示器、图表等。
2. 课件与视频:制作包含简谐运动概念、特性和描述方法的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实验操作视频。
3. 实验器材:准备用于学生实验操作的简单振动系统器材,如弹簧振子等。
4. 教学环境:布置适合开展实验教学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谐运动实例,如钟摆的摆动、弹簧振子的振动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简谐运动的概念。
2.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播放一段简谐运动的视频或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简谐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简谐运动的基本性质和描述方法。
(二)新课讲解1. 简述简谐运动详细解释简谐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其实例。
通过图示和讲解,使学生明确简谐运动是一种周期性往复运动,其位移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函数规律变化。
2. 引入简谐运动的数学描述介绍简谐运动的数学模型——简谐运动方程。
通过具体实例,如弹簧振子的运动方程,让学生理解位移、时间、周期等物理量在简谐运动中的意义和作用。
3. 讲解简谐运动的物理量详细讲解简谐运动中的关键物理量,如振幅、周期、相位等。
简谐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简谐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含义。
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2)知道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并正确理解与振幅无关。
(3)理解振动图像的物理意义,能利用图像求振动物体的振幅、周期及任意时刻的位移;会将振动图像与振动物体在某时刻位移与位置对应,并学会在图象上分析与位移x有关的物理量。
(4)知道简谐运动的公式表示X=Asinwt,知道什么是简谐运动的圆频率,知道简谐运动的圆频率和周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观察砂摆演示实验中拉动木板匀速运动,让学生学会这是将质点运动的位移按时间扫描的基本实验方法。
3.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研究物理科学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振幅、周期和频率的物理意义;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与振幅无关;振动图象与振动轨迹的区别;圆频率与周期的关系教学器材:弹簧振子,音叉,课件;砂摆实验演示:砂摆、砂子、玻璃板(或长木板)教法与学法:实验观察、讲授、讨论,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新课引入上节课讲了简谐运动的现象和受力情况。
我们知道振子在回复力作用下,总以某一位置为中心做往复运动。
现在我们观察弹簧振子的运动。
将振子拉到平衡位置O的右侧,放手后,振子在O点的两侧做往复运动。
振子的运动是否具有周期性?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运动由于具有周期性,为了研究其运动规律,我们引入了角速度、周期、转速等物理量。
为了描述简谐运动,也需要引入新的物理量,即振幅、周期和频率。
板书二振幅、周期和频率(或投影)2.新课讲授实验演示:观察弹簧振子的运动,可知振子总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说明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一个概念――振幅。
板书1、振动的振幅在弹簧振子的振动中,以平衡位置为原点,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有一个最大值。
高中物理简谐运动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简谐运动描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简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描述简谐运动的基本量,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
2.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简谐运动的相关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区分简谐运动和非简谐运动;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耐心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简谐运动的基本量的描述,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
2. 教学难点:区分简谐运动和非简谐运动,能够应用简谐运动的相关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物体在弹簧上简谐振动的视频展示,引入简谐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简谐运动的基本特点;
2. 学习:讲解简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引入简谐运动的基本量(振幅、周期、频率、初相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量的意义;
3. 训练:让学生完成简谐运动相关的计算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简谐运动的基本量的计算方法;
4. 拓展:讲解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引入简谐运动和非简谐运动的区别,让学生理解简谐运动的特点;
5. 应用: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简谐运动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理解简谐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通过小结简谐运动的特点和运动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简谐运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7.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馈:
1.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2. 让学生在反馈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选修3-4 11.2 简谐运动的描述 教案 Word版含答案
课时11.2简谐运动的描述1.理解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知道全振动的含义。
2.了解初相位和相位差的概念,理解相位的物理意义。
3.了解简谐运动位移方程中各量的物理意义,能依据振动方程描绘振动图象。
4.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会依据振动图象推断振幅、周期和频率等。
重点难点:对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频率、全振动等概念的理解,相位的物理意义。
教学建议:本节课以弹簧振子为例,在观看其振动过程中位移变化的周期性、振动快慢的特点时,引入描绘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振幅、周期和频率),再通过单摆试验引出相位的概念,最终对比前一节得出的图象和数学表达式,进一步体会这些物理量的含义。
本节要特殊留意相位的概念。
导入新课:你有宠爱的歌手吗?我们经常在听歌时会评价,歌手韩红的音域宽广,音色洪亮圆润;歌手王心凌的声音甜蜜;歌手李宇春的音色嘶哑,独具共性……但同样的歌曲由大多数一般人唱出来,却经常显得干巴且单调,为什么呢?这些是由音色打算的,而音色又与频率等有关。
1.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1)振幅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①最大距离。
振幅的②两倍表示的是振动的物体运动范围的大小。
(2)全振动振子以相同的速度相继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受的过程称为一次③全振动,这一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振动质点在这一振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等于④4倍的振幅。
(3)周期和频率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⑤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叫作振动的周期;单位时间内完成⑥全振动的次数叫作振动的频率。
在国际单位制中,周期的单位是⑦秒,频率的单位是⑧赫兹。
用T表示周期,用f表示频率,则周期和频率的关系是⑨f=。
(4)相位在物理学中,我们用不同的⑩相位来描述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
2.简谐运动的表达式(1)依据数学学问,xOy坐标系中正弦函数图象的表达式为y=A sin(ωx+φ)。
(2)简谐运动中的位移(x)与时间(t)关系的表达式为x=A sin(ωt+φ),其中A代表简谐运动的振幅,ω叫作简谐运动的“圆频率”,ωt+φ代表相位。
2.2 简谐运动的描述(教案)
2.2 简谐运动的描述问题引入:上一节课已经知道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与运动时间t之间满足正(余)弦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尝试写出位移的一般函数表达式,并分析简谐运动的特点。
解析:由数学知识可知,位移x的一般函数表达式可写为:x =Asin(ωt+φ),仔细观察右图可知,A表示的是弹簧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把它叫做振幅,振动物体运动的范围是振幅的两倍,t是振动的时间,是t = 0时振子所处的状态,ω与振子振动快慢有关一、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1.振幅(A):(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用A表示.振动物体运动的范围是振幅的两倍。
(2)物理意义:振幅是反映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表示振动越强.(3)振幅是标量:它没有负值,也无方向,它等于振子最大位移的大小,却不是最大位移.2、周期(T)和频率(f)(1)全振动: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如图,如果从振子向右通过O点的时刻开始计时,它将运动到M,然后左回到O,又继续向左运动到达M′,之后又向右回到O,这样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称为一次全振动.O→M→O→M′→O ,若从图中P0点向右运动开始计时,经历的一次全振动应为P0→M→P0→O→M′→O→P0(2)判断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某一阶段的振动是否为一次全振动的两种方法:①、如果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都回到原值(大小、方向与初始状态完全相同),即物体完成了一次全振动.②、看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等于振幅的四倍.(3)周期(T):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T =2πmk,m为振动物体的质量,k为回复系数)(4)频率(f):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5)T和f的关系:T =1 f3、相位:用来描述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二、简谐运动的表达式:1、表达式:2、圆频率(ω):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 ω= 2πT = 2πf3、相位(ωt +φ0):代表了简谐运动的质点在t 时刻处在一个运动周期中的哪个状态,所以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4、初相位(φ0):表示t =0时,简谐运动的质点所处的状态,称为初相位或初相.5、相位差:相位差是指两个相位之差,在实际应用中经常用到的是两个具有相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相位差,它反映出两个简谐运动的步调差异.(1)设两频率相同.....的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分别为x 1=A 1sin(ωt +φ1),x 2=A 2sin(ωt +φ2), 它们的相位差Δφ=(ωt +φ2)-(ωt +φ1)=φ2-φ1,可见,其相位差恰好等于它们的初相 之差,因为初相是确定的,所以频率相同的两个简谐运动有确定的相位差.(2)在比较相位或计算相位差时,一定要用同种函数来表示振动方程.(3)做简谐运动的A 、B 振子相位差的取值范围:-π ≤ Δφ (=φB -φA ) ≤ π;相位每增加2π就意味着完成了一次全振动.若Δφ > 0,则称B 的相位比A 的相位超前Δφ或A 的相位比B 的相位落后Δφ;若Δφ <0,则称B 的相位比A 的相位落后Δφ或A 的相位比B 的相位超前Δφ.1、 同相:相位差为零,一般地为∆ϕ = 2n π (n=0,1,2,……)2、 反相:相位差为π ,一般地为∆ϕ = (2n+1)π (n=0,1,2,……)【例1】.(多选)物体A 做简谐运动的振动位移x A =3sin ⎝⎛⎭⎫100t +π2 m ,物体B 做简谐运动的振动位移x B =5sin ⎝⎛⎭⎫100t +π6 m .比较A 、B 的运动( CD ) A .振幅是矢量,A 的振幅是6 m ,B 的振幅是10 mB .周期是标量,A 、B 周期相等为100 sC .A 振动的频率f A 等于B 振动的频率f BD .A 的相位始终超前B 的相位π3【例2】.如图所示,将弹簧振子从平衡位置拉下一段距离Δx ,释放后振子在A 、B 间振动,且AB =20 cm ,振子首次由A 到B 的时间为0.1 s ,求:(1)振子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2)振子由A 到O 的时间.(3)振子在5 s 内通过的路程及位移大小.解析:(1)由题图可知,振子振动的振幅为10 cm ,t = 0.1 s = T 2 , 所以T = 0.2 s.由f = 1T得f = 5 Hz. (2)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振子由A 到O 的时间与振子由O 到B 的时间相等, 均为0.05 s.(3)设弹簧振子的振幅为A ,则A =10 cm.振子在1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4 A ,故 在t = 5 s = 25T 内通过的路程s = 40×25 cm = 1000 cm.5 s 内振子振动了25个周期,5s 末振子仍处在A 点,所以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10 cm.2.2 简谐运动的描述(同步练习)1.如图所示是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至t 2时刻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B .t 1至t 3时刻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C .t 1至t 4时刻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D .t 2至t 4时刻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2.一个质点做简谐运动,质点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下列物理量一定相同的是( )A .速度B .加速度C .动能D .位移3.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关于此质点的振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 =10sin(πt ) cmB .在0.5~1.0 s 时间内,质点向x 轴正向运动C .在1.0~1.5 s 时间内,质点的动能在增大D .在1.0~1.5 s 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在增大4.一个在水平方向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它的振幅是4 cm ,频率是2.5 Hz.物体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再经过21 s ,此时它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为( )A .0B .4 cmC .840 cmD .210 cm5.有一个弹簧振子,振幅为0.8 cm ,周期为0.5 s ,初始时具有负方向的最大加速度,则它的振动方程是( )A .x =8×10-3sin(4πt +π2)m B .x =8×10-3sin(4πt -π2)m C .x =8×10-1sin(πt +32π)m D .x =8×10-1sin(4πt +π2)m6.如图所示是一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振动周期是2×10-2sB .第2个10-2 s 内物体的位移是-10 cmC .物体的振动频率为25 HzD .物体的振幅是10 cm7.一个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为x =5cos(2πt +π2) cm ,这个振动的振幅是 cm ;频率是 Hz ;在t =0.1 s 时的相位是 ;在1 s 的时间内振子通过的路程是 cm.8.如图所示为A 、B 两个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试根据图象写出:(1)A 的振幅是______cm ,周期是______ s ;B 的振幅是______ cm ,周期是______ s.(2)试写出这两个简谐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3)在时间t =0.05 s 时两质点的位移分别是多少?9.一物体沿x 轴做简谐运动,振幅为8 cm ,频率为0.5 Hz ,在t =0时,位移是4 cm ,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1)试写出用正弦函数表示的振动方程.(2)10 s 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1、C2、BCD3、D4、A 解析:振动周期T =1f =0.4 s ,所以t T =210.4=5212,根据运动的周期性可知物体经过平衡位置,所以位移为0.5、A 解析:ω=2πT=4π rad/s ,当t =0时,具有负方向的最大加速度,则x =A ,所以初相φ=π2,表达式为x =8×10-3sin(4πt +π2)m ,A 正确. 6、BCD 解析:振动周期是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在图象上是两相邻极大值间的距离,所以周期是4×10-2s.又f =1T,所以f =25 Hz ,则A 项错误,C 项正确;正、负极大值表示物体的振幅,所以振幅A =10 cm ,则D 项正确;第2个10-2s 的初位置是10 cm ,末位置是0,根据位移的概念有x =-10 cm ,则B 项正确.7、解析:振幅可直接由表达式读出,A =5 cm ,圆频率ω=2π,由ω=2πf 知其频率f =1 Hz.t =0.1 s 时,2πt +π2=0.2π+π2=710π,即相位为710π,因为f =1 Hz ,则T =1f=1 s ,故1 s 内通过的路程s =4A =4×5 cm=20 cm. 8、解析:(1)由题图知:A 的振幅是0.5 cm ,周期是0.4 s ;B 的振幅是0.2 cm ,周期是0.8 s.(2)由题图知:A 中振动的质点从平衡位置沿正方向已振动了12周期,故φ=π,由T =0.4 s ,得ω=2πT=5π rad/s,则A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 A =0.5sin(5πt +π)cm.B 中振动的质点从平衡位置沿正方向已振动了14周期,故φ=π2,由T =0.8 s ,得ω=2πT=2.5π rad/s,则B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 B =0.2 sin(2.5πt +π2) cm. (3)将t =0.05 s 分别代入两个表达式中得:x A =0.5sin(5π×0.05+π)cm=-0.5×22 cm =-24 cm ,x B =0.2sin(2.5π×0.05+π2)cm =0.2sin 58π cm. 9、答案:(1)x =0.08sin(πt +56π)m (2)160 cm 解析:(1)简谐运动振动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为x =A sin(ωt +φ).根据题给条件,有:A =0.08 m ,ω=2πf =πrad/s.所以x =0.08sin(πt +φ)m .将t =0,x =0.04 m 代入得0.04m =0.08sin φ m ,解得初相位φ=π6或φ=56π,因为t =0时,速度方向沿x 轴负方向,即位移在减小,所以取φ=56π.故所求的振动方程为x =0.08sin(πt +56π)m. (2)周期T =1f=2 s ,所以t =5T ,因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是4A ,则10 s 内通过的路程s =5×4A =20×8 cm=160 cm.。
简谐运动的描述+第1课时+示范教案
简谐运动的描述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
(2)能用这些概念描述、解释简谐运动。
(3)会计算经过一段时间后振子的位移和路程。
(4)理解周期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振幅、周期概念的理解。
(2)全振动的理解,振子经过一段时间位移、路程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全振动概念的理解,对振动的快慢和振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理解。
教学准备水平弹簧振子、竖直弹簧振子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设问:简谐运动的定义。
学生活动:学生集体回答老师所提问题。
教师设问: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一个位置附近不断地重复同样的运动,如何描述简谐运动的这种特性呢?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与运动时间t之间满足正弦函数关系,因此,位移x的一般函数表达式可写为x=A sin(ωt+φ)下面我们根据上述表达式,结合图2.2-1所示情景,分析简谐运动的特点。
一、振幅因为|sin(ωt+φ)|≤1,所以x≤A,这说明A是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如图所示,如果用M点和M′点表示水平弹簧振子在平衡位置O点右端及左端最远位置,则|OM|=|OM′|=A,我们把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作振动的振幅。
振幅是表示振动幅度大小的物理量,常用字母A表示,单位为m。
振动物体运动的范围是振幅的两倍。
注意:振幅与位移的区别(1)振子的位移是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故时刻在变化;但振幅是不变的。
(2)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它等于最大位移的数值。
二、周期和频率教师活动:展示水平弹簧振子的振幅的图像,并设问如下问题。
(1)物体从M运动到M′,算是一次全振动吗?(2)物体从P0向左运动,再回到P0向右运动,算是一次全振动吗?(3)怎样才算一次全振动?1.全振动的特点:振动物体经过一次往复运动回到原来位置,且速度方向与初始时相同。
比如在振幅展示图中,如果从振动物体向右通过O的时刻计时,它将运动到M,然后向左回到O,又继续向左运动到达M′之后又向右回到O。
物理简谐运动教案高中数学
物理简谐运动教案高中数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简谐运动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简谐运动的公式和相关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简单的简谐运动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简谐运动的定义和公式。
2. 简谐运动的相关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简谐运动的应用题目解决。
2. 简谐振动和角谐振动的区分。
四、教学内容:
1. 简谐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简谐运动的公式及推导。
3. 简谐运动的应用题目解决。
五、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简谐运动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兴趣。
2. 导入:讲解简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3. 发展:讲解简谐运动的公式及推导过程。
4. 拓展:讲解简谐运动的相关计算方法。
5.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简谐运动的练习题目解决。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教学要点:
1. 简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简谐运动的公式及推导。
3. 简谐运动的应用题目解决。
七、教学评价:
1. 书面作业:布置简谐运动相关的计算题目。
2. 口头评价:通过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简谐运动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资源:
1. 讲义:提供简谐运动的相关知识和公式。
2. 教具:提供简谐运动的实验装置和相关器材。
3. 多媒体:使用PPT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展示。
以上为物理简谐运动的教案范本,希望能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简谐运动的描述教案(高三物理)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 11.2简谐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 1.掌握用振幅、周期和频率来描述简谐运动的方法。
2.理解振幅、周期和频率的物理意义。
3.明确相位、初相和相位差的概念。
4.知道简谐运动的表达式,明确各量表示的物理意义。
重点:振幅、周期和频率的物理意义。
理解振动物件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与振幅无关。
难点:理解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与振幅无关。
相位的物理意义。
【自主预习】1.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________距离。
振幅的________表示的是做振动的物体运动范围的大小。
①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动的振幅,用A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米(m)。
②物理意义: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表示振动越强。
2.简谐运动是一种________运动,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称为一次________。
3.周期: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________所需要的时间,用________表示。
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
周期与频率的关系是________。
在国际单位制中,周期的单位是________,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1 Hz =1________。
物理意义:周期和频率都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4.简谐运动的表达式:x =___ _____。
其中ω=________=________。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表达式:x =A sin(ωt +φ)(1)式中x 表示振动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2)式中A 表示简谐运动的振幅。
(3) 式中ω是简谐运动的圆频率,他也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4)式中φ表示t =0时简谐运动质点所处的位置,称为初相位,或初相;(ωt +φ)代表了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在t 时刻处在一个运动周期中的某个状态,所以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
(5)相位差:即某一时刻的相位之差,两个具有相同圆频率(ω)的简谐运动,设其初相分别为φ1和φ2,当φ2>φ1时,其相位差Δφ=(ωt +φ2)-(ωt +φ1)=φ2-φ1。
《简谐运动》教案15
第九章机械振动第一节简谐运动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简谐运动的受力特点以及F=-kx公式的物理意义。
3.理解简谐运动的定义。
4.知道简谐运动中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观点来分析弹簧振子的运动的能力。
重点:简谐运动的概念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运动学中的位移概念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大小、方向)较复杂,比较困难。
教具:微型机算机;中间穿有橡皮绳的乒乓球;一端挂有重锤的轻质弹簧;弹簧振子;气垫导轨;音叉;系有细线的木质小球;一端用夹具固定的钢锯条;铁架台;橡皮条;比重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常观察过这样的运动:掉落水中的篮球上下运动;拨一下树枝,树枝来回摆动;这些物体的运动,称为机械振动。
二、进行新课1、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两侧附近做的往复运动(简称振动)演示振动的实例:单摆,钢锯条,音叉,摆钟的摆锤的振动,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建立振动的概念。
2、弹簧振子(1)概念:物体受到的阻力忽略不计,弹簧的质量比物体质量小得多,这样的系统称为弹簧振子。
(2)理想化的处理方法3、简谐运动(2)分析上表可得:振子在振动过程中所受的合力就是弹簧的弹力,它总是使振子返回到位置,把这这个力叫做回复力。
(3)回复力的特点:它的方向总是与位移方向相反,即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它的大小随位移的增大而增大,随位移的减小而减小。
(4)简谐运动的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
(如弹簧振子、音叉叉股、弹簧片的各点,摆钟的摆锤的振动)理解:①在简谐运动中,位移、回复力、加速度三个物理量同步变化,与速度的变化步调相反②简谐运动的位移与前面学过的位移相同吗?简谐运动的位移是从平衡位置指向某一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起点是平衡位置,是矢量。
③回复力是按___命名的,它可以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也可以是物体所受的某一力的分力。
《第二章 2 简谐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
《简谐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简谐运动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加速度-时间等图表的分析方法。
3. 能够独立对简单的简谐运动进行描述和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简谐运动的性质及其图表分析。
2. 教学难点:对简谐运动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描述。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各种简谐运动的图表和示例。
2. 准备实物弹簧振子或相关模拟设备。
3. 准备足够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供学生实践和讨论。
4. 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对简谐运动有初步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们将回顾一些高中物理中已经学过的知识,比如什么是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并逐步引入新的概念——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运动形式,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简谐运动的基本概念:我们将介绍简谐运动的定义、条件和特点。
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简谐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3. 简谐运动的图像:图像是描述物理现象的有力工具。
通过简谐运动的图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简谐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4. 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图像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从位移-时间图像中读取信息,以及如何根据位移-时间图像分析简谐运动的特征。
5. 简谐运动的周期和频率: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了解简谐运动的周期和频率的概念,并理解它们在描述简谐运动中的重要性。
6. 速度和加速度:我们将介绍简谐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它们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7. 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简谐运动,我们将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和分析简谐运动的特征。
8. 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的最后,我们将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这个过程,你正在帮助自己建立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挑战自己,追求进步。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一第2章第2节简谐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2节简谐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课题简谐运动的描述单元 2 学科物理年级高二教材分析教材以弹黄振子为例,提出问题:如何描述简谐运动位移变化的周期性?引出数学上的正弦函数,再给出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振幅、周期和频率、相位)及简谐运动在任意时刻位移的表达式。
最后通过“做做”和“科学漫步”栏目将相关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教材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和特点,运用数学推导,得出圆频率与周期之间的关系,这种利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建立和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位这个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对相位这个概念提出很高的教学要求,而是通过数学表达式、演示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对两个振动的相位进行感受和比较,这有利于化解难点。
学习目标物理观念:知道描述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相位等物理量的含义科学思维:经历测量小球振动周期的实验过程,能分析数据、发现特点、形成结论。
科学探究:经历观察实验,理解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培养分析数据、发现特点和形成结论的能力,能用这些概念描述、解释简谐运动。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数学和物理之间的联系,更好的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
重点理解全振动、周期、振幅、相位、相位差等物理量的概念。
难点会利用数学工具描述简谐运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思考与讨论1:振动,作为运动的又一典型代表,与前面所学的运动模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又是用什么样的物理量来进行描述的呢?取向右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正方向,则可得振动图像为:尝试画出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思考有哪些物理量可以描述弹簧振子的运动。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结合思考讨论的问题,引出新课内容,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讲授新课观察:两个振子的运动位移有何不同?一、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1、振幅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动的振幅,国际单位是m。
2)、振幅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振子振动能量(E=E K+E P)的高低。
高中物理简谐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简谐运动教案【教学内容】简谐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简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简谐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简谐运动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简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简谐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难点:简谐运动的应用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简谐运动的相关教学案例、简谐运动的实验仪器;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简谐运动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简述力的作用下的物体运动形式;2. 引入简谐运动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简谐运动与其他运动形式的区别。
二、讲解1. 介绍简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讲解简谐运动的基本公式,并进行相关的计算例题。
三、实验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2. 让学生利用实验数据验证简谐运动的公式,并进行相关计算。
四、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讨论解答;2. 纠正学生答案并解释相关思路。
五、总结1. 总结简谐运动的特点和应用;2. 引导学生思考简谐运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式】1. 讲授法;2. 实验演示法;3. 问题解答法。
【教学反馈】1. 随堂小测验;2. 学生提问答疑。
【拓展延伸】1. 了解简谐运动在机械振动、波动等领域的应用;2. 深入研究简谐运动与其他物理现象的关系。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2. 拓展阅读相关知识。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简谐运动的知识,提升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愿每位学生都能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获益匪浅,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谐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含义。
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2)知道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并正确理解与振幅无关。
(3)理解振动图像的物理意义,能利用图像求振动物体的振幅、周期及任意时刻的位移;会将振动图像与振动物体在某时刻位移与位置对应,并学会在图象上分析与位移x有关的物理量。
(4)知道简谐运动的公式表示X=Asinwt,知道什么是简谐运动的圆频率,知道简谐运动的圆频率和周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观察砂摆演示实验中拉动木板匀速运动,让学生学会这是将质点运动的位移按时间扫描的基本实验方法。
3.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研究物理科学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振幅、周期和频率的物理意义;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与振幅无关;振动图象与振动轨迹的区别;圆频率与周期的关系教学器材:弹簧振子,音叉,课件;砂摆实验演示:砂摆、砂子、玻璃板(或长木板)教法与学法:实验观察、讲授、讨论,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新课引入上节课讲了简谐运动的现象和受力情况。
我们知道振子在回复力作用下,总以某一位置为中心做往复运动。
现在我们观察弹簧振子的运动。
将振子拉到平衡位置O的右侧,放手后,振子在O点的两侧做往复运动。
振子的运动是否具有周期性?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运动由于具有周期性,为了研究其运动规律,我们引入了角速度、周期、转速等物理量。
为了描述简谐运动,也需要引入新的物理量,即振幅、周期和频率。
板书二振幅、周期和频率(或投影)2.新课讲授实验演示:观察弹簧振子的运动,可知振子总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说明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一个概念——振幅。
板书1、振动的振幅在弹簧振子的振动中,以平衡位置为原点,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有一个最大值。
如图所示(用投影仪投影),振子总在AA’间往复运动,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为OA或OA’,我们把OA或OA’的大小称为振子的振幅。
板书(1)、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我们要注意,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不是最大位移。
这就意味着,振幅是一个数值,指的是最大位移的绝对值。
板书振幅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实验演示:轻敲一下音叉,声音不太响,音叉振动的振幅较小,振动较弱。
重敲一下音叉,声音较响,音叉振动的振幅较大,振动较强。
振幅的单位和长度单位一样,在国际单位制中,用米表示。
板书(2)、单位:m由于简谐运动具有周期性,振子由某一点开始运动,经过一定时间,将回到该点,我们称振子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其位移和速度的大小、方向如何变化?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其位移和速度的大小、方向与从该点开始运动时的位移和速度的大小、方向完全相同。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运动一个圆周,所需时间是一定的。
观察振子的运动,并用秒表或脉搏测定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我们通常测出振子完成20~30次全振动的时间,从而求出平均一次全振动的时间。
可以发现,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是相同的。
板书2、振动的周期和频率(1)、振动的周期T: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
振动的频率f: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2)、周期的单位为秒(s)、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
板书(3)、周期和频率都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两者的关系为T=1/f或f=1/T举例来说,若周期T=0.2s,即完成一次全振动需要0.2s,那么1s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就是1/0.2=5s-1.也就是说,1s钟振动5次,即频率为5Hz.提出问题:振子的周期或频率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可能与振子的振幅、质量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要求给出猜想理由并设计实验证明猜想。
实验1:用两个一样的弹簧振子,拉到不同的振幅,用秒表或者脉搏计时实验演示:观察两个弹簧振子,比较一下这两个振子的周期和频率。
演示实验表明,振幅不同的同一个弹簧振子,周期和频率相同。
即:同一个振子,其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时间是不变的,但振动的幅度可以调节.不同的振子,虽振幅可相同,但周期是不同的.板书3、简谐运动的周期或频率与振幅无关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注意听):敲一下音叉,声音逐渐减弱,即振幅逐渐减小,但音调不发生变化,即频率不变.实验2:我们继续观察两个劲度系数不同的同质量振子的运动,我们可以认识到,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劲度系数较大时,周期较小.实验3:我们继续观察两个劲度系数相同的质量不同的振子的运动,我们用同一弹簧,拴上质量较小和较大的小球,在振幅相同时,分别测出振动的周期T2和T2′,比较后得到结论.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子的质量有关,质量较小时,周期较小.归纳说明:板书4、振子的周期(或频率)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称为振子的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例如:一面锣,它只有一种声音,用锤敲锣,发出响亮的锣声,锣声很快弱下去,但不会变调.摆动着的秋千,虽摆动幅度发生变化,但频率不发生变化.弹簧振子在实际的振动中,会逐渐停下来,但频率是不变的.这些都说明所有能振动的物体,都有自己的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巩固练习(投影)1.一物体从平衡位置出发,做简谐运动,经历了10s的时间,测的物体通过了200cm的路程.已知物体的振动频率为2Hz,该振动的振幅为多大?2.A、B两个完全一样的弹簧振子,把A振子移到A的平衡位置右边10cm,把B振子移到B的平衡位置右边5cm,然后同时放手,那么:A.A、B运动的方向总是相同的.B。
A、B运动的方向总是相反的.C.A、B运动的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D。
无法判断A、B运动的方向的关系.3.顶尖P5/例1、2强调对称性是解简谐运动类题目的关键。
布置作业:书P11/1~4;顶尖P7~8/1、6、7、10第2课时1、回顾图象知识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用数学图象来描述,你们能说出那些运动图象?学生讨论后回答:位移图象、速度图象。
引导学生说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vt,其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at2/2,其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抛物线如图1所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图象是一条平行时间轴的直线;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t=at,其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图象或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来)提问——在图1中x-t图象是抛物线,其图象的横纵坐标、原点分别表示什么?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什么?——答: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坐标原点表示计时、位移起点。
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
因此大家要注意区分图象与轨迹。
虽然简谐运动是较复杂的机械运动,其运动规律也可以用图象表示。
本节课我们来讨论简谐运动的图象。
2、简谐运动的图象演示一:下面的木板不动,让砂摆振动。
让学生观察现象:1.砂在木板上来回划出一条直线,说明振动物体仅仅只在平衡位置两侧来回运动,但由于各个不同时刻的位移在木板上留下的痕迹相互重叠而呈现为一条直线。
2.砂子堆砌在一条直线上,堆砌的沙子堆,它的纵剖面是矩形吗? 学生答:砂子不是均匀分布的,中央部分(即平衡位置处)堆的少,在摆的两个静止点下方,砂子堆的多(如图2),因为摆在平衡位置运动的最快。
讲解:质点做的是直线运动,但它每时刻的位移都有所不同。
如何将不同时刻的位移分别显示出来呢?演示二:让砂摆振动,同时沿着与振动垂直的方向匀速拉动摆下的长木板(即平板匀速抽动实验,如图3所示)。
让学生观察现象:原先成一条直线的痕迹展开成一条曲线。
讨论图线:(请同学们相互讨论)(1)图线的x、y轴(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2)曲线是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质点做的是什么运动?(3)图象的物理意义是什么?(4)这条图线的特点是什么?请同学回答,并讨论得出正确结果。
一、简谐运动图象1.图象(如图4)。
2.x-t图线是一条质点做简谐运动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振动图象的横坐标表示的是时间t,因此,它不是质点运动的轨迹,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的两侧来回做直线运动。
4.振动图象是正弦曲线还是余弦曲线,这决定于t=0时刻的选择。
(提醒学生注意,t=T/4处,位移x最大,此时位移数值为振幅A,在t=T/8处,X=半周期的简谐运动曲线,不是半圆——强调图线为正弦曲线。
)二、简谐运动图象描述振动的物理量通过图5振动图象,让同学回答直接描述量。
答:振幅为5cm,周期为4s,及t=1s,x=5cm,t=4s,x=0等。
1.直接描述量:①振幅A;②周期T;③任意时刻的位移t。
2.间接描述量:(请学生总结回答)③x-t图线上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等于V。
例:求出上图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角频率及t=5s时的瞬时速度。
(请同学计算并回答)三、从振动图象中的x分析有关物理量(v,a,F)简谐运动的特点是周期性。
在回复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在空间上有往复性,即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的变加速(或变减速)运动;在时间上有周期性,即每经过一定时间,运动就要重复一次。
我们能否利用振动图象来判断质点x,F,v,a的变化,它们变化的周期虽相等,但变化步调不同,只有真正理解振动图象的物理意义,才能进一步判断质点的运动情况。
例:图6所示为一单摆的振动图象。
分析:①求A,f,ω;②求t=0时刻,单摆的位置;③若规定单摆以偏离平衡位置向右为+,求图中O,A,B,C,D各对应振动过程中的位置;④t=1.5s,对质点的x,F,v,a进行分析。
请几位同学分别回答四个问题。
①由振动图象知A=3cm,T=2s,f=0。
②t=0时刻从振动图象看,x=0,质点正摆在E点即将向G方向运动。
③振动图象中的O,B,D三时刻,x=0,都在E位置,A为正的最大位移处,即G处,C为负的最大位移处,即F处。
④t=1.5s,x=-3cm,由F=-kx,F与X反向,F∝X,由回复力F 为正的最大值,a∝F,并与F同向,所以a为正的最大值,C点切线的斜率为零,速度为零。
由F=-kx,F=ma,分析可知:1.x>0,F<0,a<0;x<0,F>0,a>0。
2.x-t图线上一点切线的斜率等于v;v-t图线上一点切线的斜率等于a。
3.x,v,a的变化周期都相等,但它们变化的步调不同。
*可分别做出v-t和a-t的图象为余弦和反正弦函数。
及v为S-t 图的斜率,而a为v-t图的斜率。
3、简谐运动的公式如图的函数规律为正弦函数,请大家写出它的表达式——x=Asinθ,其中一个周期时对应θ=2π,则t时对应=θ;因此有x=A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