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 简单的周期|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 简单的周期|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 简单的周期|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简单的周期,并学习简单的周期的表达方式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简单的周期。

2.学会使用图像和数字表达简单的周期。

3.学会将数字模式转换成图像,将图像模式转换成数字。

4.知道简单周期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简单周期的表达方式。

2.理解周期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工具:黑板、白板、彩笔、数码时钟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通过简单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简单周期,例如讲述季节更替的故事。

2. 呈现新知识2.1 通过图像呈现简单周期教师可以通过数码时钟或白板画出简单的周期图像,例如画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图像,引导学生解读出这是一个简单周期。

2.2 通过数字呈现简单周期教师可以展示数字表格:1、2、3、4、5、6、7、8、9、10,然后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1、2、3、4”是一个简单周期。

3. 课堂探究3.1 分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全班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简单周期的表达方式和应用场景,并让学生采用图像或数字的方式来表达简单周期。

3.2 根据图像推算数字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简单周期的图像,让学生推算出周期的数字名称。

3.3 根据数字绘制图像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个一定数量的数字表格,让学生根据数字绘制出对应的简单周期的图像。

4. 拓展应用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巩固学生对简单周期的掌握,例如利用闹钟游戏来让学生确定何时脱身,用鲁智深过桥的游戏让学生体验简单周期的应用。

5. 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例如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简单周期?应用场景有哪些?”。

6. 课堂作业教师可以布置课堂作业,例如让学生画出一个自己认为的简单周期的图像,并标注出周期的数字名称,或者让学生根据要求将数字表格转换成对应的简单周期图像。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区级赛课《简单的周期》教案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区级赛课《简单的周期》教案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区级赛课《简单的周期》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周期》是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周期现象,学会用观察、归纳的方法找出简单的周期规律,并能应用周期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材料,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周期现象,如季节变化、钟表计时等,对周期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周期规律的发现和应用还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找出简单的周期规律。

2.培养学生用观察、归纳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4.让学生能够应用周期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找出简单的周期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应用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周期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归纳法: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周期规律。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计时器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季节变化、钟表计时等,引导学生关注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具有周期性的图片,如水果、数字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图片中的周期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周期性现象,如日历、天气等,用画笔在白板上绘制出周期规律。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周期规律的理解。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简单的周期现象,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解决周期问题。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有规律的图片展示,以及各种练习题,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周期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周期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和感知简单的周期现象。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周期问题。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和感知简单的周期现象。

2.难点: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解决周期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知周期现象,在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周期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图片、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图片、玩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规律的图片,如春夏秋冬的景色、星期一至星期日的图片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解答。

如教材中的第55页例1,展示一个花坛,里面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每种颜色的花种了3行,问一共有多少朵花?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操作,每组选择一种颜色的花,按照教材中的示例进行摆放,摆放完毕后,让学生数一数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朵。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答一些类似的题目,如教材中的第56页的练习题。

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巩固和应用周期概念。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周期现象,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如学校里的课间操、家庭中的作息时间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9简单的周期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9简单的周期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9简单的周期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周期的含义。

2.能够辨别简单周期。

3.运用简单周期的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4.发现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二、教学内容1.简单周期的认识2.周期现象的发现及简单应用三、教学重难点1.确定简单周期的方法2.运用周期的概念解决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拿出一个弹簧,问学生这个弹簧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找出弹簧的周期现象,并让学生运用自己对周期现象的了解回答一些问题。

2. 讲授重点(30分钟)简单周期的认识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太阳升起、又落下,四季更替等。

然后介绍生活中简单周期的含义,即一段时间内同样的事件会重复出现。

2.具体介绍简单周期的特点:周期的特点是与时间有关的,可以分为几个相等的时间段,重复出现的事件会在每个时间段内发生,并且每个时间段的事件是相同的。

周期现象的发现及简单应用1.介绍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很多,并提示学生可以在家、学校、公园等地发现一些有规律的周期现象。

比如我们每年都要过春节、端午节,每个星期都有一次数学考试。

2.以对字母表的排序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规律可循,将字母ABCD排成一排,发现当第一列以A、第二列以B、第三列以C排列时,字母表的顺序就会出现循环,即字母表中的每个字母都会在一定的顺序下不断重复出现。

3. 拓展练习(10分钟)1.以具体事件为例,让学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找出事件的简单周期。

2.通过排列例子的方法,让学生练习简单周期。

4. 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并回答一些问题,如“简单周期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体现?”五、教学评价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完成简单周期的个人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简单周期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够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的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排列问题。

教学难点: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一、观察场景图,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呢,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老师这儿有两个号码:162532163724 123412341234 请男同学记住第一个号码,女同学记住第二个号码,看谁记的最快,记住的请举手。

为什么女生记的这么快?哦,原来女生记的号码是有规律排列的,按1234的顺序重复出现3次,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的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从生活里去找一找。

2、师:前一阵是国庆节,看,公园里装扮起来了,我们一起去看公园里看一下呢!(课件出示例1图)漂亮吗?(……)五颜六色,确实挺漂亮!你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盆花、彩灯、彩旗的摆放规律吗?3、师:那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同桌之间先说一说。

(给予时间讨论)4、师:谁先来说说盆花的规律?(蓝黄红蓝黄红蓝黄红……)蓝色黄色红色的盆花依次重复出现,所以是以几盆为一组,重复出现,每组的排列顺序是?(生答,师ppt出示)(生答师板书:盆花3盆为一组蓝黄红)5、师:彩灯的规律呢?(生答,师ppt出示)(生答师板书:彩灯4盏为一组红紫绿紫)6、师:最后彩旗的规律呢?(生答,师ppt出示)(生答师板书:彩旗4面为一组红红黄黄)7、师:像盆花、彩灯、彩旗这样以几个为一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称作为周期现象。

二、自主探究1、师:刚才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分别找出了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规律,接下来,我们运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教案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教案简单的周期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31页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按照规律肯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进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式慢慢优化的进程。

二、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进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取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进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式慢慢优化的进程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国庆节公园、街道处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

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师:这是其中的一个美丽场景,咱们一路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灯、彩旗),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彩灯、彩旗、盆花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师: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咱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这节课,咱们就一路来研究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二、自主探讨,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过渡语:你们观察得特细致,说得很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一、首先咱们先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咱们能看到几盆花?若是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二、深度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等待2秒,出示要求)[生先猜一猜]这仅仅是咱们的猜想,猜想就必然正确吗?还得验证?还得有理由?能把你的解决进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吗?[出示要求。

]①提供足够时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解决;②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熟悉以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注意每一个小组交流情况,发现不同的策略,帮忙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调整。

简单的周期-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简单的周期-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简单的周期-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简单周期的概念;2.能够用图形表示简单周期;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周期现象。

二、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2.已经制好的简单周期图形卡片,每个卡片都是由同一组图形排成若干个相同的有规律的序列组成的;3.小学生活实例图片,如河流的流水、白天和黑夜的周期、一天的早中晚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启发1.引入周期概念:老师拿出简单周期图形卡片,先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图形,然后从“有规律的序列”、“相同间隔”和“重复”等方面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想到周期的概念;2.身边周期现象的发现:老师展示实物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呈现周期性的现象,如河流的流水、白天和黑夜的周期、一天的早中晚等。

2. 教学重点1.理解周期重复的概念:老师再次展示简单周期图形卡片,通过课件或黑板板书的形式,讲解周期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同一组图形若干个相同的有规律的序列,并且按照相同间隔排列,能够形成一个重复的图形序列,这就是周期性的表现形式;2.理解简单周期之间的联系:老师将几组不同长度的简单周期图形卡片搭配展示,分别让学生观察其周期长度和图形本身的特征,初步领会之间的联系;3.用图形表示周期:老师让学生通过简单周期图形卡片的形式,按照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用图形表示周期,让学生能够感觉与体验到周期的概念。

3. 教学扩展1.周期现象的感知:老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周期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启示性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发现;2.周期现象的表达: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将所感知到的周期现象表达出来,加深学生对周期的认知和理解;3.小组活动: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设计与周期有关的小活动,并在班内分享、展示活动成果。

四、教学评估1.把上课的难点内容用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2.在默写题中写出“简单周期”的定义和“周期”表示的图形。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在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组图形若干个相同的有规律的序列、在相同间隔排列下能够形成一个重复的图形序列所表达的概念时,采用简单周期图形卡片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探索规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探索规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探索规律)》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周期的概念;2.学习简单周期的规律;3.学习观察周期现象并总结规律的方法;4.体验生活和创造周期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周期现象的观察和总结;2.简单周期的规律研究;3.体验生活和创造周期的乐趣。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引入环节通过实物展示,来引导学生认识周期的概念,并且生动形象的给他们演示了一个周期。

2.学习周期的规律1.老师让学生观察一组简单的周期现象,如电风扇水平移动的周期和电铃声响的周期等,学生仔细观察,以听、看、摸等方式辨别这些周期现象。

2.与此同时,老师布置一组观察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简单周期现象并观察。

3.学生完成观察任务后,老师让他们回答以下问题:•所观察到的周期现象都有哪些?•这些周期现象都有什么规律?•哪些现象是周期性的,哪些不是?4.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出周期现象的规律。

3.创造周期现象1.五花八门的周期现象能够让孩子们快乐的探索这个世界,并且创造自己的周期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2.老师给学生出示一些周期工具和原材料,如装药盒、环保袋、遥控车、发条鸟等,指导他们根据实物的特点来创造周期现象。

4.小结环节1.老师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周期现象?•周期现象有哪些规律?2.最后,根据课上学习的情况,可让学生画一些简单的周期图案,抒发在创造这些周期现象中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板书设计•周期现象•周期现象的规律五、教学评价1.学生完成观察任务后,可以让他们自己上台讲解所观察到的物体和它们的周期。

2.对于像玩具等简单事物的制作,可以通过对他们的讲解来检查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拓展1.可以结合学生的年级和教材,让他们了解周期的其他规律以及更加复杂的周期现象。

2.可让学生使用周期现象的知识来观察天气、观察动物、观察植物等,让他们了解周期存在于自然界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周期》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并掌握简单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周期现象,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对生活中的周期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现并掌握简单的周期现象,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创新能力。

3.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周期现象,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掌握简单的周期现象。

2.难点:让学生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并运用周期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发现周期现象。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周期现象。

3.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周期现象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周期现象。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图片或视频。

3.学习单:设计学习单,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图片或视频,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钟表等,引导学生关注周期现象。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周期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图片,如春夏秋冬、白天黑夜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周期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组图片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周期现象,如“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轮流出现,每个季节持续一段时间。

简单的周期(教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简单的周期(教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简单的周期(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能够识别和描述周期现象。

2. 让学生掌握求一个周期的长度和周期的个数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 求一个周期的长度和周期的个数的方法。

3. 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求解周期长度: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求解周期长度的方法。

4. 求解周期个数: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求解周期个数的方法。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法:讲解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求解周期长度和个数的方法。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周期现象。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周期现象。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周期现象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小组合作材料:提供观察和描述周期现象的工具和材料。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周期现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周期概念的初步介绍。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周期性现象以及寻找和应用简单的周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周期的概念,发现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并能够运用周期性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丰富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他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为本节课的周期概念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周期性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周期的概念,找出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并能够运用周期性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周期的概念,找出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周期性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活动法: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寻找和应用周期性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周期性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周期性现象相关的图片、实例和问题。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的图片,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周期性现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简单的周期》教案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简单的周期》教案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并理解图形、数字等简单的周期性规律。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学会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周期性规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表达和描述周期性规律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并理解图形、数字等简单的周期性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发现并理解图形、数字等简单的周期性规律。

2.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周期性规律。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周期性规律的理解。

3.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得出周期性规律。

4.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实例、问题、练习等。

2.教学素材:包括图形、数字等实例。

3.学习单:用于学生记录和总结学习内容。

4.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等,引导学生关注周期性规律。

2.呈现(10分钟)呈现具体的图形、数字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周期性规律。

如呈现一组图形,要求学生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找出给定图形、数字的周期性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16简单的周期(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2.16简单的周期(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2.16简单的周期(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知道一个完整的周期包括几个循环。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找出事物的周期性。

3. 引导学生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理解周期的概念,知道一个完整的周期包括几个循环。

2.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找出事物的周期性。

3. 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个旋转的风车,让学生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

2. 提问:风车旋转一周,我们可以说它完成了一个什么过程?(旋转周期)3.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具有周期性的现象?二、探究新知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个钟表,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运动。

2. 提问: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分别转动一周,它们完成了几个周期?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时针转动一周是12小时,分针转动一周是60分钟,秒针转动一周是60秒。

它们都完成了一个周期。

4.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年四季的变化,让学生观察。

5. 提问:一年四季的变化,我们可以看作是一个周期。

这个周期包括哪几个循环?6.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一年四季的变化是一个周期,它包括春、夏、秋、冬四个循环。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个图形周期变化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2. 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并解释规律。

3.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周期现象,让学生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周期概念及周期性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周期的概念,知道了如何找出事物的周期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效果。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发现和验证,掌握简单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周期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和验证周期规律,最后通过各种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是他们对于周期现象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探究,来理解和掌握周期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发现和验证简单的周期现象。

2.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和验证周期现象,理解周期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发现和验证,掌握周期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实物等。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日历、时钟等,引导学生关注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1.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周期现象。

2.引导学生发现和验证周期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理解周期现象。

操练(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找出一组数据中的周期现象。

2.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验证周期规律。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周期规律。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体会。

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发现和验证更复杂的周期现象。

2.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周期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结(5分钟)通过学生总结和教师点评,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周期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周期现象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

2.难点: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周期现象。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周期现象的理解。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周期现象。

如:自然界中的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等。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例,呈现周期现象。

如:一天中钟表的指针变化、星期天超市的营业时间等。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期现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对周期现象的理解。

如:模拟钟表指针的变化、设计一个简单的周期性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解答。

题目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计算一个星期内的日出日落时间、设计一个月份的日历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苏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简单周期的概念;2.能够识别周期性的图形;3.能够对简单周期进行描述和比较。

教学重点1.理解简单周期的概念;2.能够识别周期性的图形。

教学难点能够对简单周期进行描述和比较。

教学准备1.投影仪;2.PowerPoint课件;3.白板、白板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5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周期’吗?”2.开始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简单的周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二、知识讲解与例题(15分钟)1.在 PowerPoint 课件上,介绍简单周期的概念和特征;2.演示图形周期性的特征,引导学生辨别周期性的图形。

例如:给出周期为2的图形,让学生发现相邻两个2的位置相同。

3.通过示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周期图形的概念。

三、练习环节(15分钟)1.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练习;2.在白板上,画出一组周期图形,鼓励学生通过描述比较周期图形。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让学生根据时间顺序,画出一组周期图形;2.帮助学生根据周期性的特征,判断图形是否为周期性图形。

五、课堂讨论(15分钟)1.鼓励学生讨论周期性图形的分类;2.帮助学生整理交流汇报,加深对周期性图形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巩固回顾,帮助学生答疑解惑;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作业1.完成本次课的课后练习册;2.思考能否找到更多周期性图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投影演示和练习巩固,帮助学生提高了对简单周期的理解。

其中,通过引导学生整理交流汇报,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高了课堂效率。

同时,课后的复习和思考,激发了学生对简单周期图形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简单的周期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简单的周期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能够识别和判断周期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3. 让学生掌握周期现象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

4. 培养学生运用周期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概念2. 周期现象的性质3. 周期现象的运算规律4. 周期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期现象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

2. 教学难点:周期现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四季更替、潮汐变化等。

(2)提出问题:什么是周期现象?周期现象有哪些特点?2. 探究周期现象的概念(1)让学生举例说明周期现象,如钟摆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等。

(2)引导学生总结周期现象的定义:周期现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些事物或现象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重复出现。

3. 探究周期现象的性质(1)让学生观察周期现象的实例,如音乐节拍、灯光闪烁等。

(2)引导学生总结周期现象的性质:周期现象具有重复性、规律性和可预测性。

4. 探究周期现象的运算规律(1)让学生计算简单的周期现象,如一个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天等。

(2)引导学生总结周期现象的运算规律:周期现象的运算可以通过乘法、除法、加法和减法进行。

5. 应用周期现象解决实际问题(1)给出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季度有多少天,计算一年有多少个星期等。

(2)引导学生运用周期现象的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总结周期现象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

(2)引导学生思考周期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信号灯、日历等。

五、课后作业1. 列举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并说明其特点。

2. 计算以下周期现象的运算:(1)一个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4个星期,计算一个月有多少天。

(2)一个时钟的时针每转动一圈,时间是12小时,计算时针转动两圈的时间。

3. 思考周期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共含20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苏教版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问题。

教学对策:以口答为主,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帮助理解,相互启发,体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时间。

教学准备: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24时记时法:出示节目预报:节目预报上午8时50分金色的童年上午9时30分儿童英语…… ……下午2时六一剧场下午4时美术星空下午4时40分七巧板…… ……晚上6时30分大风车晚上7时新闻联播…… ……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同桌两人练习。

出示节目预报表。

二、新授:1、这是小红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安排记录表,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6:30 起床7:00——7:30 吃早饭7:30——8:00 做家务8:00——9:00 做作业9:00——11:00 到新华书店购书11:00——11:20 吃中饭11:20——11:40 饭后休息11:40——12:40 午睡12:40——13:00 在家休息片刻13:00——14:30 游泳馆游泳14:30——15:20 看电视2、小红的生活活动有些是从整时开始整时结束,有些是从几时几分开始到几时几分结束,你能将上面的活动时间按这样的情况分分类吗?(引导学生将活动时间分成三类:1)整时——整时2)几时几分——几时几分(几分是一样的)3)几时几分——几时几分(几分是不一样的)3、你能算出小红什么活动所用的时间?你是怎样计算的?同桌或小组讨论。

4、小结交流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的周期》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体会规律的美感,接受美育,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设置悬念
游戏:猜星期几
二、自主探究,理解规律
1、观察场景、感知有序排列
师:大家仔细看,你觉得它们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自由说)
2、自主探究、体会方法多样
(1)出示盆花排列图,探索规律
师:你能用你的方式来表达其中的规律吗?(学生画一画、圈一圈,教师巡视)
(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出示9盆花,问:按这样的规律排列下去,如果在后面再放一盆花,应该放什么颜色的花?为什么呢?再摆一盆呢?第19盆花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3、优化方法,独立解决问题
(1)解决彩灯问题
(2)解决彩旗问题
(3)揭示周期现象的概念,板书课题。

三、多样练习,加深理解
1、小小设计师:用△、□和○着三种图形设计一个按周期排列的图形序列。

2、老师也带来了一组图形○□△○()()你觉得下面图形会是什么呢?再接着补充出示:○□△○()()○□△
3、游戏:猜星期几(学生猜)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与大家分享一下。

那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周期现象?学生交流说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