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元青花

合集下载

元青花知识点总结

元青花知识点总结

元青花知识点总结一、元青花的历史元青花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的一个重要类型,也是著名的中国外销瓷的代表。

元青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当时蒙古族占领了中国,建立了元朝,统治了中国近100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瓷器制作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传播,其中包括了元青花瓷器的制作。

元青花以其大胆、豪放的装饰风格、浓烈的色彩和高超的技术而备受青睐,成为了当时中国瓷器的主流产品。

元青花的瓷器种类繁多,有罐、瓶、盘、碗、壶、花瓶等,装饰纹样也十分丰富,有花卉、鸟兽、人物、山水、文字等图案。

元青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在当时的世界瓷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元青花也对后世青花瓷器的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瓷器制作史上的重要一笔。

二、元青花的特点1. 高温烧制元青花是用高岭土为原料,通过高温烧制而成。

高温烧制是瓷器制作的重要工艺之一,是保证瓷器品质与装饰效果的关键。

在元青花的制作过程中,高温烧制能够使瓷器的质地更加坚硬、通透,同时也能保证瓷器的釉面光亮、装饰纹样的色彩鲜艳。

2. 蓝色装饰元青花的主要装饰颜色以深蓝为主。

蓝色在装饰纹样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可以是纯蓝、青蓝、深蓝等不同色调的蓝色。

元青花的蓝色釉料选料考究,烧制技术高超,所以颜色鲜艳亮丽,且不易褪色。

3. 装饰纹样元青花的装饰纹样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风貌。

绘画的题材主要包括了山水、花卉、人物、动植物等。

这些纹样具有浓烈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格,同时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一种中西合璧的风格。

4. 釉面处理元青花的釉面处理非常精致,采用了透明釉,使整个瓷器的表面显得通透、光洁。

这种透明釉的处理不仅让装饰纹样更加清晰鲜艳,而且还能使瓷器的整体质感更加出色。

三、元青花的制作工艺1. 原料准备元青花的制作工艺首先是准备原料,主要包括高岭土、石英砂、长石等。

高岭土是一种主要原料,它决定了瓷器的质地和白度。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混合、过筛等步骤,制成均匀的瓷泥。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

元青花瓷器特点及鉴别
元青花瓷器是最具标志性的汉瓷之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
地位。

元青花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传承,闻名于世。

元青花瓷
器表现形式多样,根据造型特征分为直线解构型、曲线解构型、细腻精致型、斗鸡纹和草芯饰型等五大类。

元青花瓷器青花彩料淡雅,色泽和谐;釉质细腻润泽,质地柔滑光亮。

另外,元青花瓷器蒙古文和汉文书写规范精细,题跋书写夸张,形态华美,每一根笔画都充满着古风。

元青花瓷器鉴别方法主要由口沿、底沿、趾、釉质、青花和书写等六
种方面组成。

首先,元青花瓷器口沿四角分明,两边尖端略微折出双弓,
能看出做工精细。

其次,底沿内外边脚线比例均衡,不存在偏折,说明烧
制稳定。

再次,趾只有一个圆球状,平坦,不存在破损。

另外,釉质柔滑,细腻润泽,青花彩料淡雅,色泽和谐。

最后,书写规范精细,题跋夸张,
形态华美,每一根笔画都充满着古风。

元青花瓷器的制作精良,造型美观,风格各异,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
要组成部分。

它在欣赏历史的同时,也为收藏家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元代青花瓷

元代青花瓷

元代青花瓷作者:陈平来源:《大众理财顾问》2013年第10期青花起源于唐代巩县窑,宋代并未得到发展,迨元晚期,在景德镇成熟并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影响中国瓷器审美和生产的主流。

与唐青花迥然不同的是,元青花的制瓷工艺和装饰技巧已有创新。

元代青花瓷瓷胎洁白、釉面温润,青花色泽艳丽夺目,富丽雄浑,图案纹饰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在传统审美情趣中独树一帜,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生产的历史新纪元,景德镇也由此成为中国的瓷都。

延佑(1314~1320)元代景德镇在烧制青花、釉里红之前,曾一度烧制过釉下黑彩装饰品。

“延祐器”和“延祐型”青花的提法是不科学的,至少可以说是不严谨的。

青花是以钴料为着色剂,绘出的纹饰发青蓝色,而所谓延祐型纹饰呈色灰黑,经化验它的着色剂是铁,应当排除出青花家族,为“釉里黑”。

在纪年墓出土的元代器物中,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馆藏的延祐六年(1319年)青花牡丹塔盖瓷瓶、湖北省博物馆藏延祐六年(1319年)青花塔式罐、浙江省杭州至元丙子(1336年)纪年墓出土的青花观音坐像、(后)至元四年(1338年)铭青花釉里红四神盖罐、(后)至元四年(1338年)铭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等较著名。

14世纪二三十年代左右,几乎中断了4个世纪的河南巩县青花烧造技术,在江西景德镇突然重新绽放光芒,这是历史在更高阶段上的重演,而促成这种历史重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宋人崇尚含蓄美,宋瓷艺术以其肃静严重典雅,清爽朴素,含蓄隽永的美学特征著称于世。

元代崇尚白色、蓝色,并且和波斯来往密切。

蒙古人性格粗犷,好大器。

元代青花绘画艺术特点是气势磅礴,笔势飞动,整体讲究大效果,而不拘泥于细枝末节。

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

有海外市场需求,元青花才迅速膨胀。

国内的元青花稀少,原因是元青花瓷主要外销出口。

国内的元青花主要是明代墓葬出土和3个窖藏发现。

它们是高安窖藏、保定窖藏和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繁昌窖藏(16件)。

目前所知,流散于海外的高档元青花瓷传世品约200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帕西瓦尔·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两件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云龙象耳瓶。

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美术论文浅谈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徐世云元朝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青花瓷的数量质量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本文从元青花瓷的定义、艺术特征、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阐述这一时期青花瓷的特点。

一、关于“元青花”的定义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蓝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这里的“青”和“花”两个字值得注意,青是色彩属性,花是装饰效果。

“花”含义简洁,即以线条为主构成绘画形象的彩绘瓷,而不是全器罩蓝的色釉瓷或仅以蓝色作为色块、斑点装饰的“点彩瓷”、“花斑瓷”。

青是以钴料作为着色剂,钴的色相是蓝色。

蓝色又为何成为青色?古语中,青即靛青,为青色颜料。

蓝即蓼蓝,是一种可以提炼颜料的草。

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

正如古文《荀子·劝学》所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我们常常会因为青、苍、碧、绿、蓝这5个字而被混淆视觉。

青即是蓝色,苍是深蓝,碧是浅蓝。

青天也称碧落或碧空,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道:“上穷碧落下黄泉。

”青草也叫碧草。

但先秦文献《考工记·画绘之事》中称“东方谓之青”。

如今,元代文献中“青白花瓷”等概念是不是指“青花”似乎也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元代为后人留下了那么多经典雅致的青花瓷器,可谓“百年风雅一峰青”!二、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结束了此前宋、金长期对峙分裂的局面,为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对外扩张的同时,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这使得包括瓷器在内的外贸商品需求量激增,给瓷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中国青花瓷始于唐而盛于明,其它各朝历久不衰。

到了元代,青花瓷生产品种繁多,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景象,这一时期的元青花不仅注入了时代的印迹,更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于元代青花瓷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元代青花瓷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元代青花瓷研究的几个问题关于元代青花瓷的研究,确实存在多个重要的问题值得探讨。

以下是一些关键问题:1.元青花的起源与发展:元青花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品种,其起源和发展历程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通过研究元青花的制作工艺、装饰风格以及历史背景,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元青花的艺术风格与特点:元青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著称。

其绘画风格多样,既有粗犷豪放的大写意,也有细腻精致的工笔画。

同时,元青花的色彩鲜艳、构图严谨、线条流畅,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元青花艺术风格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欣赏和评价其艺术价值。

3.元青花的鉴定与辨伪:由于元青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仿制品和赝品。

因此,元青花的鉴定与辨伪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研究元青花的制作工艺、材料、装饰风格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对元青花的鉴定能力,更好地辨别真伪。

4.元青花的历史地位与文化内涵:元青花作为中国古代陶瓷的重要品种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元青花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通过对元青花历史地位和文化内涵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5.元青花的收藏与保护:随着人们对元青花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其收藏与保护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何合理地收藏、展示和保护元青花,避免其受到损坏和流失,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总之,关于元代青花瓷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学、艺术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浅析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浅析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28元代的青花瓷器具有胎体洁白厚重,釉面白里闪青、光润透明,器型浑厚凝重、气魄雄伟,装饰构图多层次,纹样分布繁密,用笔酣畅有力,纹样形象严谨生动,风格独树一帜,是华夏艺术中的瑰宝。

本文从分析元代青花瓷的主要特征来进一步阐述元代青花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元代青花瓷的主要特征元代青花瓷的主要特征:造型、装饰和题材,其中装饰包括釉色及纹样。

1、元青花瓷的造型元青花瓷的造型独具特色,它既有恢弘雄伟的大器,又有秀美灵巧的小器,无论哪种器型都形态优美,古朴端庄。

最常见的大器物件有大瓶、大罐、大碗、大盘,甚至有的青花大盖罐体重即达26公斤,而常见的精细之作,如胎体轻薄的高足碗、高足杯、盘等。

根据考古资料可知,这种大盘,不见于传统的中国餐具,也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方式,但却是西亚所流行的型式。

由于当时旋削技术的不精细,器身上有两道接口,一般大罐内多有旋纹,随着制瓷工艺的提高,明代以后这种现象逐渐地减少了。

另外许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当年为满足东南亚人陪葬需要而制作的外销商品。

除了外销,元青花的生产者对内为了符合元代社会生活习俗还生产了中小型瓶、炉、笔筒、高足碗、连座器等。

2、元青花瓷的装饰元代青花瓷的釉色很多施青白釉和白釉,莹润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细密的皮壳层,釉面不光滑,用手触摸有凹凸不平感。

器身胎釉微闪青蓝色,温润中略显淡蓝色,除足圈显水绿色外,器身胎釉往往显出淡牙黄色,有时显出乳浊白色,它的显色会随空气中的湿度、温度的变化而略显不同。

元代青花瓶、罐类,斜光透过胎釉会略显出无规则的米白色丝线条纹,也称釉纹饰。

元代釉下青花上无气泡,温度偏高时胎釉显干,但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

元代青花瓷器的图案纹饰分为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两类。

主题纹饰主要画于罐和瓶的腹、盘心和碗壁等地方,主题文饰主要有三种:①是以整幅图画为主题,如鱼藻图、人物故事图、莲池及莲池水禽图、庭院花鸟、芭蕉竹石图;②是动植物纹,动物类以龙纹为主,亦有云龙、游凤、凤凰、孔雀、狮子、天马、海豚、水鸟、草虫等。

元青花起源于发展

元青花起源于发展

元青花起源于发展元青花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元代瓷器的代表。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启了元代瓷器的鼎盛时期。

元青花的起源于发展,与时代背景、技术进步和文化融合等因素密切相关。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建立者是元世祖成吉思汗的庶长子窝阔台,元代是蒙古族所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与前代的宋代和南宋相比,元代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时代,蒙古族和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愈发频繁。

元青花的起源与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得以充分地展现多元文化的魅力。

元青花的起源源于元朝初期,大约在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期。

元代的瓷器制作技术主要受到伊朗、中亚和阿拉伯等地的影响,与三彩陶瓷、黑釉瓷和白釉瓷等前代瓷器风格有所不同。

元青花的出现是在瓷器设计和装饰领域上的一次突破,它以其独特的蓝色装饰纹样成为瓷器艺术中的主流。

在元青花的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元代瓷器采用了高温烧制技术,使得瓷器的质地更加坚硬,耐磨损,更具实用性和观赏价值。

同时,元代瓷器的釉料配方也得到了改进,使得瓷器表面的釉层更加光滑,人工制作的釉片不再那么明显。

这些技术的进步为元青花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元青花在装饰领域也有了许多新的发展。

首先是纹饰的设计,元青花以自然景观、传统人物故事、宗教图案等为主题,通过精细的笔触和独特的图案组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装饰效果。

其次是绘画技法的进步,元青花的绘画风格注重细节表现和色彩的丰富性,画面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此外,元青花采用了衬色技法,运用红色、黑色等附加色彩来提升整体视觉效果。

总的来说,元青花的起源于发展,深受元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与时代背景、技术进步和文化融合等因素密切相关。

元青花的出现不仅开启了元代瓷器的鼎盛时期,也为后世的瓷器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基础。

元青花所体现的技术创新和文化融合的精神,至今仍然是中国瓷器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元青花之韵

元青花之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青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青色是“万物生之色”,在多达数百种传统中国色中,青色对于国人有着特殊的意味,它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密码。

中国的青色运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人们的生产生活、艺术创作、精神追求中往往都有青色的身影,特别是在传统瓷器的表现上,青色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

中国几千年的陶瓷艺术把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青花瓷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其技艺传承至今,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中国青花瓷最早产生于唐代,区别于唐三彩及五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到了元代,整元青花之韵个社会喜看青花绘画,画面具象与抽象并存,且气势恢宏,草木灵动,形成迄今为止中国青花绘画当中不可逾越的高峰。

青花瓷釉下彩工艺加上胎内壁施一层不透光釉,增强了青花绘画的跃动感。

元青花的民族特色艺术品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之所以受到国内外文化研究者及古陶瓷界的关注,还要从元朝游牧民族的民族特点和生活习惯等因素说起。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草原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蒙古民族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其生活习惯一改唐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的文雅与娴静,从日用瓷器到生活用具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元青花的风韵由此产生并蓬勃发展起来,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大融合开始发挥出夺目的光彩。

元杂剧繁荣昌盛,草原民族对汉人的历史故事非常感兴趣,戏剧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打动了他们。

于是在生活日用瓷上,元朝人用青花的表现方法把剧情画在厚重结实的瓷器上,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元青花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被不断欣赏与把玩,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例证。

特别是当时的统治者特别偏好这样的青花瓷,不仅设计生产出多种样式供日常使用,更有一部分精美的元青花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出口到世界各地。

这也是为什么在国外的很多博物馆里珍藏着多件元青花的原因。

文|孙京川22|科学之友| 作者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元青花风格的形成元朝实现了中国的大统一,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辽阔的国家,这时期中外文化贸易交流达到空前繁荣。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元青花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经典品种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以下是元青花的特征与鉴定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元青花的特征:1. 青花颜色明亮:元青花的青色呈现出一种明亮而鲜艳的感觉,与后来的明代青花相比,元青花的青色更加鲜明,更具活力。

2. 青花线条自由流畅:元青花的线条流畅自然,不拘泥于刻板的规则,常常表现出鱼纹、花纹等动态的形态,给人以活泼自由的感觉。

3. 转换手法多样:元青花瓷器的装饰手法多样,既有以青花为主体,辅以红彩进行点缀的“青花红彩”样式,也有青花与釉下彩配合使用的“青花彩”样式,同时还有采用铜红、银红等多种色彩的彩绘样式。

4. 器型丰富多样:元青花的器型多样,有瓶、罐、盘、碗、壶、盒等不同形状,而且每种器型都有多个不同的变化。

二、元青花的鉴定方法:1. 观察青花质地和颜色:元青花的质地细腻,釉面光滑细腻,不掺杂沙石等杂质。

颜色明亮鲜艳,有独特的青色调,边缘处呈现出纤细的蓝色线条,釉面通透,不显得暗沉。

2. 仔细观察纹饰线条:元青花的线条流畅自然,没有生硬刻板的感觉,纹饰线条的粗细一致,勾勒出的形态生动活泼。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纹饰的构图和细节处理是否精细,是否符合元代的艺术风格。

3. 辨别装饰手法:青花红彩和青花彩是元青花瓷器的两种常见装饰手法,要仔细辨别釉下红彩和釉上彩的差异,观察其颜色的饱满度和明亮度。

此外,还要注意判断彩绘是否有退色、脱落现象。

4. 注意器型和底款:元青花的器型丰富多样,每种器型都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观察器型的形态、比例和比例是否与元代的风格相符。

此外,还要仔细观察底部的底款,尤其是款识的字形和笔画,与真品进行对比,确保底款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综上所述,鉴别元青花的特征与鉴定方法主要包括:观察青花质地和颜色、仔细观察纹饰线条、辨别装饰手法、注意器型和底款等。

通过多方面的综合鉴别,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元青花的真伪和时代特征。

中国古董瓷器元青花的幽蓝神采何以惊艳了世界

中国古董瓷器元青花的幽蓝神采何以惊艳了世界

中国古董瓷器元青花的幽蓝神采何以惊艳了世界中国古董瓷器中,元青花仿佛神一般的存在——以“鬼谷子下山”大罐为代表的元青花,屡屡在全球拍卖场上创造价格神话;以“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为代表的元青花,多为世界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尽管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至今已有近700年历史,系统认识和研究元青花的历史却不过70年。

元青花给后人留下无限的遐想,也留下难解的谜题,有待学界一一发现。

元青花象耳瓶,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元以前,中国瓷器以素为美的士大夫美学追求可谓登峰造极,以宋代五大名窑为代表。

到元时,马背上蒙古民族“蓝天白云”的审美导向,开启了东方古陶瓷美学的灿烂新篇。

这就是景德镇烧造的元青花。

在元之前,是没有青花一说的。

所谓的“唐青花”和“宋青花”,在学术界尚存争议,只是巩县窑和龙泉窑试烧的非主流蓝彩瓷,并未得到唐宋时代官方和民间的认可。

从元青花始,中国瓷器不再固守极简主义,进入青花和彩绘竞相绽放的时代。

元青花以苏麻离青的神秘幽蓝,赢得世人追捧。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元青花是一个无法获得历史文献证实的尴尬命题——长达五百多年的青花烧造历史,没有任何关于元代烧造青花瓷的记载。

所有文献都认为,创青花从明永乐郑和下西洋,带回来苏麻离青开始。

故宫收藏有宋至明清的许多文物精品,独缺元代青花瓷传世记录,也支撑此观点。

直到1952年,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青花象耳瓶,被研究者波谱定为14世纪青花瓷断代标准器,并得到全世界中国古陶瓷学者的公认,并定名为“至正青花”,从此掀开元青花神秘的面纱。

有一种说法称,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存世量约300多件,其中200余件在国外,100余件在国内国有收藏机构。

尽管这种说法饱受质疑,但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元青花的珍稀和名贵。

元至正前后用于陶瓷呈色的苏麻离青,颠覆宋人以素为美的审美标准苏麻离青,也有叫“苏泥麻青”“苏渤泥青”“苏泥渤青”的。

关于苏麻离青最早的记载,是明万历年间王世懋的《窥天外乘》:“……官窑,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

元代青花瓷赏析

元代青花瓷赏析

元代青花瓷赏析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关键词:元朝青花瓷景德镇绘画风格文化底蕴一、元青花瓷的形成、由来及发展公元13世纪,蒙古族崛起,建立了元帝国,揭开了中西交通史的重要一页。

元帝国征服了欧亚许多民族,使其统治范围横跨欧亚两洲,中西交通往来十分频繁,海外贸易发达。

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不但在国内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大量销往海外。

到14世纪以后,中国的青花瓷器就通过贸易的渠道输往西亚、东南亚、南非、欧洲等地。

这些青花瓷今天能看到的不外乎当时出口而保存至今的传世品,以及古代遗址和墓葬发掘出土的发掘品两类,其中传世品主要集中于伊朗德黑兰与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

该馆的收藏不仅数量大,质量精,而且来源可靠,科学价值极高。

这是中伊两国人民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我国青花瓷器的珍贵实物资料。

这些青花瓷器是在元代江西景德镇烧制出口到波斯地区的,所以在国内十分少见。

青花原料为氧化钴,是一种着色力极强、稳定性好的彩绘原料,它不仅烧成面较宽,而且容易烧成,这是它的主要性能。

氧化钴一般含有氧化铁与氧化锰等多种元素,其他元素含量的多少,决定了氧化钴的性质。

经科学研究,我国古代青花瓷器使用的青料分进口与国产青料两种。

进口青料称“苏麻离青”,又叫“苏尼勃青”。

这种青料含氧化铁成分高,含氧化锰成分低,并含有砷,是一种高铁低锰料。

国产青料含氧化铁低,含氧化锰高,是一种高锰低铁料。

这种进口青料的最大特点是高铁,在还原焰中烧成,呈黑色结晶斑块,绘制纹饰线条具有晕散、流淌的特征。

因此,这种青料的性能会直接影响纹饰密集、多层次的装饰效果,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这种多层次、密集型、不留地的装饰风格,正是来自波斯,古代清真寺的装饰花纹与金银器的装饰风格,以及地毯上的各种缠枝莲纹、莲花瓣纹、卷草纹、s形纹和回纹等,都与元代青花瓷上的装饰不仅在题材与结构上相同,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如出一辙,所以有的学者称它为“波斯风格”。

满足青花纹饰的密集型以及多层次不留地装饰的要求,首先必须对进口青料进行改造与提炼,才能使用。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

元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
元青花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鉴定元青花时,需要注意其特征和鉴定方法,以确保准确识别其真伪。

本文将从元青花的特征和鉴定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元青花的特征。

元青花瓷器的特征主要包括胎体、釉色、器形
和纹饰等方面。

在胎体方面,元青花的胎体细腻坚实,质地均匀,无明显气孔和疏松现象。

在釉色方面,元青花的釉色清澈透亮,有一定的透明感,且釉面光滑细腻。

在器形方面,元青花的器形多为简洁大气,线条流畅,比例协调。

在纹饰方面,元青花的纹饰多为青花,其线条流畅自然,纹饰繁简有致,富有变化。

其次,我们来谈谈元青花的鉴定方法。

鉴定元青花真伪的方法主要包括目测鉴定、手感鉴定和专业鉴定等方面。

首先是目测鉴定,即通过肉眼观察元青花的特征,如胎体、釉色、器形和纹饰等,来初步判断其真伪。

其次是手感鉴定,即通过手感来感受元青花的质地和釉面的光滑度,以及纹饰的凹凸感,来进一步判断其真伪。

最后是专业鉴定,即通过专业的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员来进行科学鉴定,通过仪器分析和专业知识来准确鉴定元青花的真伪。

总的来说,鉴定元青花的特征和方法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元青花的
特征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鉴定经验和专业知识。

只有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和鉴定,才能准确判断元青花的真伪,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瓷器的珍贵文化遗产。

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元青花的特征和鉴定方法有所帮助。

元朝的历史文物

元朝的历史文物

元朝的历史文物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王朝之一,其统治时间跨越了公元1271年至1368年。

在这段时期,元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丰富多样的历史文物记录着元朝辉煌的历史,展示着这个时期的独特魅力。

1. 元青花瓷器元青花瓷器是元朝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瑰宝之一。

这种瓷器以其深蓝色的颜色和精美的纹饰而闻名于世。

元青花瓷器具有独特的工艺和技术,其独特之处在于其采用了透明釉下青花彩画,而不是其他大多数瓷器所采用的釉上彩绘技法。

在元朝的宫廷和寺庙中,青花瓷器被广泛使用,并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出口商品。

2. 元代文人墨宝元代文人墨宝是元朝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元代文人墨宝以其才华横溢的文学作品和独特的书法风格而闻名。

这些作品常常以诗词、杂剧和散文的形式表达文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悟。

而他们的书法作品则体现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追求。

元代文人墨宝不仅丰富了元朝文化,也对后世的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元代官窑瓷器元代官窑瓷器以其高贵典雅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

官窑是由元朝官方出产的瓷器窑口,其产品常作为宫廷和贵族所使用的贵重物品。

元代官窑瓷器的特点是釉面质地均匀,釉色瑰丽多样,且有一定的厚度。

这些瓷器在造型上独具匠心,在纹饰上独具特色,给人一种高贵华丽的感觉。

元代官窑瓷器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瓷器艺术,也为后世的陶瓷制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4. 元代御用织锦元代御用织锦为元朝皇室所专用,其数量有限,因此极具珍贵价值。

这些织锦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细腻的手工艺而著称。

元代的御用织锦通常以丝绸为基础,采用刺绣和织锦相结合的技法制作而成。

这些织锦常以宫廷壁画、服饰和床上用品等形式出现。

元代御用织锦的出现丰富了元朝宫廷文化,展现了当时皇室阶层的高贵生活品位。

5. 元代铜雕工艺品元代铜雕工艺品是元朝艺术中的一颗明珠。

铜雕工艺品通常以青铜为基材,通过铸造、锤打和雕刻等工艺制作而成。

元代的铜雕工艺品在材质上、工艺上和造型上都展现了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水平。

元青花的历史渊源

元青花的历史渊源

元青花的历史渊源对于国人来说,元青花一直是个陌生、别扭的外来名词,直到今天,各种汉语词典上仍旧找不到它的踪影,这是因为它的命名者原本就是两个外国人。

民国初年,有人拿了一对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到北京琉璃厂叫卖,一连到了好几家陶瓷店,见多识广的老板和伙计们一看:这对玩意儿非唐非宋、不明不清,尽管器身上写有元朝的年号,那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便三下五除二,把卖货的乡下人轰出了琉璃厂。

即便在今天看来,这事儿有何等的荒唐,可在当时,却也怨不得琉璃厂的老少爷们儿。

长期以来,国人有着极强的正统观念,素来将元朝的统治视为汉人的奇耻大辱,因此“恨物及物”,没人把元代的古董放在眼里。

再加上元朝世道短,从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大元算到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坐上大明朝金銮宝殿,短短不足百年,更何况能真正称得上“元青花”的瓷器,还得从朝廷在江西景德镇成立“浮粱瓷局”后算起。

时间短,自然存世量就少,存世量一少,也就没多少人能认得了它们。

回头再说那个卖古董的乡下人被逐出琉璃厂后,在前门大街碰上一位身着军服的英国军官,那人是个古董收藏迷,见到这一对青花瓷瓶便爱不释手,提出要把它们买下来。

那个乡下人刚刚在琉璃厂吃过闭门羹,一肚子沮丧,好不容易碰上一位识货的人,再加上对方又是一位有身份的外国军官,他哪敢多要价,两个银元就把那对青花象耳瓶给卖了。

两年后,那位英国军官退役,带着这两只青花象耳瓶漂洋过海回到了英国,把它们作为一般的中国古董赠送给戴维德基金会东方艺术博物馆收藏。

事有凑巧。

1929年,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霍布逊到戴维德基金会东方艺术博物馆参观,一眼就发现了这一对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并留意了瓷器上面写有明确的纪年——“至正十一年”。

除此之外,这个懂得汉语、熟知中国陶瓷史的英国学者,还在瓷瓶的另一面读到了写有60个汉字的铭文,铭文明确记载了这件瓷器的时代信息。

霍布逊教授眼前一亮,激动地告诉助手:“这是两件伟大的作品,由于它们的出现,一段中国陶瓷史将由我——一个外国人来改写!”同年,霍布逊发表了《明以前的青花瓷》,热情洋溢地向全世界介绍了这对中国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打破了中国国内的学者长期以来认为元代陶瓷无精品的结论,揭开了元青花研究的序幕,为中国陶瓷史填补了一项重要的空白。

十年来我国元青花研究综述

十年来我国元青花研究综述

十年来,我国对元青花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元青花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早在公元13世纪,元代青花就广泛流传于全球。

它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装饰风格,成为世界陶瓷艺术史上的一大奇迹。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学者们通过文献研究、考古发掘和技术实验等多种途径,对元青花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首先,我国学者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发现了大量与元青花相关的资料。

这些文献包括历代官窑志、宫廷册籍和旅行笔记等,为研究元青花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例如,历代官窑志中记载了元代官窑生产青花的过程和技术要点,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元青花的烧制工艺和装饰技法。

其次,考古发掘也为元青花的研究提供了众多宝贵的实物资料。

近年来,在中国各地的陶瓷遗址中,频繁出现了大量的元代青花器,为我们提供了直接观察和研究的机会。

这些出土的元青花器具有丰富的样式和独特的装饰,为我们揭示了元代陶瓷产业的繁荣和元青花的特点。

此外,通过对青花器的研究和比较,学者们还发现了不同地区和时期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明确了元青花的发展轨迹。

此外,技术实验也在元青花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者们通过对元青花的陶瓷材料、烧制工艺和釉料配方等进行实验,揭示了元青花的制作技术和装饰方法。

例如,通过试验发现,元青花的釉料中添加适量的金属氧化物,可以使青花的色泽更为鲜艳,增加了其装饰效果。

实验还揭示了元青花烧制的温度和时间对成品质量的影响,为我们探索元青花的烧制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过去十年来,我国对元青花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通过文献研究、考古发掘和技术实验等多种途径,我们对元青花的历史、制作工艺和装饰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然而,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元青花的商业交流和影响等,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元青花的认识,为保护和传承元青花这一重要文化遗产作出更多的贡献。

元青花,身世神秘的“瓷器之王”

元青花,身世神秘的“瓷器之王”

G A N B U W E N Z H A I文,又往来于伊朗和土耳其,一番比较辨识,以大维德瓶为标准器,以存于伊朗阿德比尔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的一批中国瓷器为旁证,撰写了两本著作,初步揭开了元青花神秘的面纱。

波普证实早在14世纪后期,中国就已经能够烧制如此完备、精美的青花瓷器。

此后,北京元大都遗址、河北保定先后出土元青花,这些考古发现,不断佐证波普辽阔,横跨欧亚大陆,号称“大哉乾元”“四海声威”,但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不足百年。

“至正型”瓷器被视为元青花标型器,而至正这一元代年号指代的时间只有短短30多年,所以元青花的存世数量少之又少,普遍认为不超过400件,其中的精品更是凤毛麟角。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图样。

在瓶体腹部,一侧是汉代丞相萧何着袍束带,眉目微蹙,上身前倾,神情焦急;另一侧则是韩信手牵战马在河边饮水,他右手牵马站在河边,一副满怀心事的样子。

画面中,萧何作为一代名相的谨慎与韩信内心的游移不定,栩栩如生,在瓶体浑圆的表面形成了一种动态的情节无法入仕,大量知识分子便散落市井,诞生了一批“书会才人”,他们以创作曲艺底本为生。

民间戏曲也因为书会才人的加入,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盛景。

当时戏剧演出广泛,上自帝王,下至平民,观赏戏剧演出成为一种娱乐习惯。

在重视文人的宋代,这些书会才人本应成为社会中坚的士大夫阶层,但因历史的变故,意外地为元代戏曲的繁荣贡献出卓越的才华。

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元杂剧大家关汉卿。

另有学者推测,元代对汉族知识分子的镇压,也导致一部分由宋入元的画家被迫成为绘制瓷器的工匠,宋画的绝世成就,直接为瓷器绘画输血,才使得元青花的人物故事图案有如此高超的艺术水准。

无论是故事图案,还是花纹装。

元朝时期的瓷器工艺和文化意义研究

元朝时期的瓷器工艺和文化意义研究

元朝时期的瓷器工艺和文化意义研究元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虽然它只有不到100年的历史,但是却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元青花瓷器。

这种瓷器的工艺和文化意义,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结合相关资料和历史传承,深入探讨元青花瓷器工艺和文化意义。

一、元青花瓷器工艺元青花瓷器是元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之一,它主要采用蓝色(青绿色)在白色瓷胎上进行描绘,十分考究细致。

在手工绘制的过程中,工匠们反复修整模具、施浆、挑花、涂彩等工序,最终形成绚丽多彩、形态优美的青花瓷器。

为了保证元青花瓷器的品质,元代时期专门成立了“官窑”和“民窑”两种瓷器生产方式。

其中“官窑”是由皇帝颁布命令,由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所生产的瓷器被称为“真品”,它们经过反复筛选和烧制,最终形成了极具优越性的产品,成为皇室用品。

而“民窑”则是由民间瓷器生产者生产的瓷器,虽然生产方式相对简单,但是也具备了较高的品质。

二、元青花瓷器文化意义1.文化交流元青花瓷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不仅在内地广泛流传,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展示出了它的魅力。

从元代朝廷对宋朝的旧物收藏便可看出其中的文化交流。

元青花瓷器的风靡,也推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2.宗教信仰元朝时期,蒙古族统治者信奉的是藏传佛教,因此元青花瓷器在制作和图案上也受到了佛教信仰的影响,例如人物、动物和花卉等图案在瓷器上十分常见。

这也反映了古代宗教信仰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社会生活元青花瓷器在元代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十分考究的做工和细腻的用心,使得元青花瓷器成为官方礼物、贡品、于世俗和宗教仪式中的重要器物。

总之,元青花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瑰宝,它不仅代表着古代的工艺技术,更代表了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

它的存在与发展,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历史、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今天,也正是必须加倍珍惜古代文化财富,保护好国家文化遗产,让它们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绽放出更加壮丽的景象。

元青花介绍

元青花介绍

一、元青花概述元青花,一般指景德镇的元代青花瓷。

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又可分为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绘制纹饰的“至正型”精品瓷和用国产青料绘制纹饰的普通瓷。

元青花在元代除景德镇烧造外,云南省玉溪等地也用当地瓷土和青料烧造。

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已有超过650年的历史,有足底宽厚、纹饰繁多、胎体厚重等特点,其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二、元青花历史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距今(2012年)已有超过650年的历史。

历史上没有关于元青花的记载,世人对元青花瓷器的认识,始于珀希瓦尔·大维德爵士收藏的一对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波普博士根据这对纪年瓶,结合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和伊朗阿德比尔寺藏品,从传世器物中辨识出一批与“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纹饰类似的青花瓷器,将它们命名为“至正型”青花。

日后这对青花瓶成为衡量许多相同类型瓷器的一杆标尺,用这对瓷瓶上的纪年文字以断代,减少了许多费力的说理和繁琐的考证。

系统认识和研究元青花的历史不过60年,几乎所有的元青花瓷器都没有纪年身份,存世的相关文献资料也极其稀少。

三、元青花特点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风格富丽雄浑、花纹层次繁多,使景德镇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四、元青花- 纹饰题材元青花纹饰题材中值得特别重视的,是人物故事题材。

其中又以战争题材居多,如鬼谷子下山,蒙恬将军,萧何追韩信,尉迟恭单骑救主、三顾茅庐涉及的都是与军事有关的人物。

瓷器中的人物故事题材前代少见。

它的出现受到元代勃兴的戏剧艺术影响,其内容大多可在元曲唱本及其插图版画中找到原型。

元代也是杂剧普及的时代,流行于市井茶肆,植根于平民百姓之中,当时瓷器是其中的载体之一。

五、元青花- 工艺1、瓷器用料元代中后期青花瓷器所用的青料是苏麻离青。

这种青料通常被认为从西亚引进,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

含锰量低,意味着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将会减少,在适当的火候下,能够呈现出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泽。

八件元青花人物故事瓷

八件元青花人物故事瓷

八件元青花人物故事瓷一、【鬼谷子下山图】人物故事罐鬼谷下山,原出自《战国策》的一个历史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燕国和齐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膑为敌方所擒,他的师傅鬼谷子前往营救,率领众人一行下山。

这里的鬼谷下山是指一件拍卖成交的中国青花瓷。

2021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进行的“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中,一款元青花人物罐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拍出了目前中国瓷器的最高价格。

二、【百花亭图】人物故事罐原物所在地: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百花亭罐的题材取于元代无名氏所著《逞风流王焕百花亭》,书生王焕生性风流,人称“风流王焕”,时值清明,前往百花亭游春,邂逅著名**贺怜怜,一见倾心。

在卖查梨条的王小二的帮助下,两人一处生活了半年。

半年后,赶走王焕,强迫贺怜怜嫁给高邈将军,移住承天寺。

贺怜怜托王小二传达对王焕的思念,王焕扮作卖查梨条的小贩,一路叫卖吆喝,到寺里与心上人相会。

怜怜用首饰,资助王焕,让他去西延边关从军立功,并告之高邈的许多违法行为。

王焕投延安府镇西夏立功荣归,升西凉节度使,告高邈盗用官钱买妾等罪行,夺回爱人贺怜怜。

荣升团聚,双喜临门。

三、【三顾茅庐图】人物故事罐文物现状:香港苏富比拍品。

罐腹的一侧,诸葛孔明头包软巾,身穿长袍,坐在苍松下的山石之上。

头梳双髻的童子手捧书匧侍立一旁,左前方一双髻童子正倾身禀告。

画面的另一侧,有一枝繁叶茂的垂柳。

树下刘玄德戴交脚幞头,着长袍,躬身拜谒。

关云长和张翼德在一边窃窃私语。

诸葛亮的高逸潇洒,刘备的求贤若渴,以及关、张二人的焦急烦躁刻划得淋漓尽致。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有同一题材的青花带盖梅瓶,画面有所变化。

四、【尉迟恭单骑救主图】人物故事罐原物所在地:广西省博物馆隋朝末年,李世民率部围攻洛阳城王世充,王世充派帐下第一大将——单雄信出任先锋,两军交战僵持不下,李世民带了十几个人去探敌营,不料被单雄信洞悉先机,生生被他500兵将围困,李世民见情况不对,命部下一起逃去榆树林,就在危急关头,黑门神“尉迟恭”单鞭杀到,才把李世民救出重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的元青花
第一,如果说元青花瓷是外销瓷,中国人用什么瓷器吃饭喝酒呀?难道外国人用国粹青花瓷吃饭喝酒,中国人却用金银铜铁木器吃饭喝酒?或者只准用元龙泉窑元影青窑等等窑口的瓷器吃饭喝酒?第二,如果是外销瓷,整个元代生产至少几百万件青花瓷器,如果统统出口,为什么外国民间没有传世元青花?退一万步说,即使一件都没有保存下来,但至少有大量的元青花瓷碎片吧。

何况,国外把元青花瓷看得是很贵重的,如果有那么多出口瓷,保存相当一部分下来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三、伊朗也好,土耳其也好,从元青花保存相对集中又有外文款识情况分析,这些传世元青花应当是当时的皇宫和达官贵人定购的,或元朝政府赠送他们的,这些国家的平民应该很少用得起这么贵重的器物。

因此,我们认为,元青花瓷器的根在中国,它的主要销路也在中国。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的支撑,仅靠远涉重洋的外国的零星的市场,元青花是绝对得不到如此的繁荣和发展的。

四、关于对元青花的鉴定。

我们不知道是我们的孤陋寡闻、妄自菲薄,还是元青花真的那么神秘、高深莫测?反正在我们眼里元青花鉴定与其他瓷器的鉴定一样都有它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一旦把规律把握住,鉴定元青花不仅没什么了不起,反而比其他瓷器更容易些。

但为什么元青花否定论者要把它搞得那么神秘,那么高不可攀、难于上青天呢?原来他们搞的是唯心论的认识论,形而上学的方法论。

首先对造型的鉴定。

600年前什么造型都有可能出现,一些专家仅仅就因为没有见过的造型就采取不承认的态度。

而不是对未见过的造型去领会她的神,看她是不是有元代的古气、大气、神气、韵气。

形是可以仿的,但这四气是不可以仿的。

有的专家,根本不懂看气,因为他没有对艺术特别是对古艺术的领悟力、感受力,有的专家衔头的得来是因为他从工作那天起,就在文博部门工作,工作几十年,有时能参加一些发掘活动,偶尔能见到和上手仓库里的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如同警察提审监狱的犯人一样,是不用鉴别真伪的,由此写了几篇短文,就得了职称,于是在外人看来就成了深不可测的专家,就如同我们单位的一个半傻的老头,临到退休前也弄了一个中级职称一样。

其次是对青料的鉴定。

苏麻尼青早已绝产,苏麻尼青钴料的特殊处不仅仅在于高铁低锰,而在于它整个钴料的全部元素的构成是独特的,是不可仿的,就跟天然牛黄和人工牛黄的道理一样,主要成份基本一致,但是是不能取代的,有的人硬要做一些“人定胜天”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张口闭口硬要说仿出了可以乱真的钴料,烧出来的青花发色,跟真的一模一样。

不知道这样的专家是分辨不出真伪钴料的青花发色,还是为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我的一个朋友,亲自到一个大师工作间看过其配制的高铁低锰的钴料及烧出来的青花瓷样,与真品相差甚远。

黄云鹏大师仿的鬼谷子下山大罐,也未能与真品青花发包和铁锈斑媲美,大师尚且如此,其他人又能如何乎?
其三是对纹饰画工的鉴定。

有的人鉴定崇拜纹饰,见过一只元青花,记下它的纹饰特征,就把它当作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器。

凡纹饰与他所见到的“标准器”有半点差别的,就大叫枪毙。

有的专家懂一点绘画或绘画理论,就唯画工论,甚至唯一笔论。

见一件元青花,其余都无破绽,最后双目定格在某一笔画上,哈哈一笑:“你看,再狡猾的狐狸总要露出尾巴,这一笔不是这样画的,笔力弱了一点,不对,不对!”。

天哪,如果这样鉴定元青花,我想既使是真元青花十有八九都是要被他枪毙的。

这里我想问他几个问题:1、你画画、写字时,或者你是个打工的画师,一天工作八个小时,你能笔笔都到位,笔笔都挑不出毛病吗?如果你仅是一个三级画师,你能跟一级画师的作品比吗?如果不能比,你的作品是否也该枪毙呢?2、你心情舒畅画得好些,跟老婆吵了架你还画得那么好吗?你身体好时跟身体生病时一样画得好吗?你晚上睡眠足跟晚上熬通宵打牌搓麻将一样画得好吗?3、元代窑场画元青花的画师全部是一个档次的画师吗?窑场没有三六九等的画师吗?他们画的东西怎么会一样?他们画的东西是为了今天给你看给你挑毛病的吗?对这些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但很多人,智商很高,但就这些简单的问题都考虑不到。

其四是对胎釉鉴定。

几百年前的麻仓土虽然已经绝迹,但元青花用的胎土不一定都是麻仓土。

因此,元青花的胎土不是一成不变的。

元青花的露胎处经过几百年风化氧化和外物的浸淫后呈现的老气、深度和自然状况,是任何人不可仿出来的。

其火石红经过几百年氧化后呈现
出来的自然火石红色与今人做出来的红色也是绝对不可能一致的。

同时,元青花釉面经过几百年氧化形成不同程度的包浆、宝光特征也是当代人不可仿造出来的。

鉴定元青花,就与鉴定其他瓷器一样,只要胎老釉老,应该就有八九分的把握,何况元青花还有2个独特的开门的特征:一是苏麻尼青,二是没有老仿,只有八十年代后的新仿。

我们十二分地弄不懂,难道那些高层的专家连新老釉面和新老胎骨都看不出来吗?难道近些年来民间出来的元青花就没有胎老釉老的吗?为什么一些有水平的专家肯定了胎老釉老的元青花最后还要受到压制?得不到承认呢?
其五是元青花鉴定一点否定论。

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在文物鉴定中的反映。

现在古玩界,风行“鉴定一件古董即使有99%是对的,只要有一点不对就要全盘否定”。

用这个方法鉴定任何东西都是极不科学的。

第一,判断一件器物不对的那一点或若干点,是由一个人的主观判断做出来的,这个主观判断是与这个判断者的学识,修养、悟性紧密相关的,不排除这一点不对的地方是他没见过的或领悟不到的,那么就会出错判。

第二,任何一件东西在古代制作的时候都可能留下毛病。

古人做的东西大部分当时是用来使用的,而不是做古董和艺术品的,我们要站在当时的历史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要说一类东西一件与一件质量不同,就是同一件东西,也可能一道工序与另一道工序的质量会出现不同,可能拉坯是一级工艺师,但画工是另一个级别的画师。

我们不能要求古人制作瓷器时件件都十全十美,挑不出半点毛病,关
键是要看这个毛病是否是真正做伪的证据。

如果要挑毛病,就连鬼谷子下山大罐以及拍卖行拍出的许多东西和博物馆馆藏的东西都可以挑出毛病,有好多的东西都可以枪毙。

第三,元青花因为是手工生产,同一个师傅做的一件与另一件会有差别,今天做的与明天做的也有些差别;同一个窑场,一个师傅与另一个师傅做的也不同;一个窑场跟另一个窑场在用料、造型、画工、修足、接胎、施釉等各道工序的材料与做工都有可能不同。

那么,今天留给我们的东西就有千差万别。

有的专家家鉴定元青花,不是去看决定新老的根本因素:胎釉跟青料,而一味的把一件他认为最开门的元青花当作标本,稍有差别,就横加否定。

就是在这种一点论“专家”的眼睛里,元青花就变得除了馆藏的,民间就没有了,国内比国外就少了,除了他认可的那几件外,其他全都是仿品了,等等。

难怪有人经常对拍卖行和博物馆的东西说这也是假的那也是假的,这个国家一流的权威专家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

更有不学无术者,硬要说故宫博物院的某件藏品为赝品,这就是一点否定论惹的祸坏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