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人教(部编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背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山居秋暝》,并能背诵。
-词汇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如“暝、径、藤、萤、跃、拣、遣”。
-诗意理解: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写作技巧分析:识别并理解诗中的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
举例解释:
-在朗读与背诵环节,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通过背诵加深对诗意的记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山居秋暝》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希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通过这个过程,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环节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这说明他们对于古诗词的韵律美有很强的感受力。但在词汇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还不够扎实,特别是形近字和难写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类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古诗词,以及它的重要性。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它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培养审美有着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山居秋暝》这首诗。通过分析诗中的具体描绘,理解诗人如何通过字词的选择和写作技巧来表达对山中秋日的赞美。
3.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诗句,锻炼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4.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并运用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创作兴趣。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6.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作者王维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历史,培养具有责任担当的意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山居秋暝》说课稿我说课的课文题目是《山居秋暝》。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明,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山居秋暝》这首诗歌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之趣”,以“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为语文要素,在对山中景物的描写中寄托着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二、说学情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掌握能力,但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诗歌中包含着作者的情感,表达作者对生活和社会的态度。

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对涉世未深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新课标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将设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瞑、浣、孙”三个生字,理解“春芳、王孙、歇”等词的意思,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3.联系诗人生平和相关诗句,了解诗人王维归隐山林的心愿和自在宁静的内心世界。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将教学重点制定为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本课难点在于学生能联系诗人王维生平和相关诗句,了解诗人归隐山林的心愿和自在宁静的内心世界。

因此,我会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运用诵读法、意境想象法和品读感悟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环节:环节一:解读诗题,了解诗人学习《山居秋暝》这首古诗,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并联系知识经验得出诗题中交代了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季节及地点,是居住在山里的王维在秋天的傍晚所看到的景色。

关于诗人王维,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来作答,教师再做简单的资料补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第21课,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山居景色的古诗。

诗人王维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清晨的宁静和优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具有鲜明的季节特色和浓郁的山水情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涤。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化和文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诗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2.针对重难点:通过讲解、朗读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思,引导他们感受诗的意境和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法和感悟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中的景色和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特点和印象,激发他们对《山居秋暝》的兴趣。

2.初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理解诗的大意。

3.研读: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课文,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4.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景色和情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第【1】篇〗《山居秋暝》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山居秋暝》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展开的,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几篇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秋居山暝》是一首五言律诗,运用动景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副初秋雨后山景图。

我把本课时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品词赏句,初步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古诗内容。

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理解古诗,体会意象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我采用了朗读指导法、图视频观看法,图文结合教学法等,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学习,提起学生兴趣。

三、说学法今天学生学习的是诗歌鉴赏。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为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等。

比如说,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问题如诗歌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本诗是怎样以动写静的……然后让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再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最后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评、学生他评或者互评。

四、说教学过程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分五步来设计教学过程:第一步: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第二步:预习检测,巩固字词。

第三步:出示任务,明确目标。

第四步:整体感知,感受意境。

第五步:诗句赏析,深刻体会。

第六步:当堂检测,巩固知识。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这三首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佳作,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感受古人的情感与智慧,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对于韵律、意象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感悟诗词中的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诗词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学会通过诗词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教学难点:把握诗词的情感和韵律美;通过诗词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秋天的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2.新课展示:分别介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然后让学生朗读诗词,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内容解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体会诗词中的美好情感。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词填空、连线等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21《山居秋瞑》说课稿(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21《山居秋瞑》说课稿(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21《山居秋瞑》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山居秋瞑》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诗中景物描写细致,静中有动,寄托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归隐深林的心愿,是山水诗中的名篇。

古诗配有插图,插图上有远山、流水、竹林、三两人家,描绘了一幅山居秋瞑图。

《山居秋瞑》被选入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之美”,选编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山居秋瞑》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物进行了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作为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的第一首诗,在教学时我会注重方法的渗透,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根据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暝、浣”等2个生字,会写”孙”字。

2.进一步学习诵读和欣赏诗歌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意象,品味意境,领会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四、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有较为丰富的学习古诗文的经验和信息技术使用技能,能通过预习,自己读准读通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能运用平板配合课堂教学。

但对于他们来说,读懂大意,读出情感还有难度。

五、说教法学法教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品读感悟法”,以读代讲、以读促学“情景教学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音乐中想象、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学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抓重点词句品味法完成学习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步骤一、新课导入,引出课题1.中国堪称诗歌的国度,而唐朝则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群星璀璨,作品浩如烟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21 古诗三首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山居秋暝》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枫桥夜泊》是一首七绝,全诗以愁字统起,诗中意象景物满含浓愁,意境清幽寂远;《长相思》则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3.结合诗句所描绘的内容,学会区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重点)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古诗课文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字音,同时能对诗歌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重点诗句分析法诗歌呈现内容的方式比较含蓄,因此对于诗歌的主旨句要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准确的领悟诗歌的内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诗歌内容讲解等,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内容呈现更丰富。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诗歌大意和主旨,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四、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1.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诗句大意。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1.课件展示四季景色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说一说对哪个季节景象感受最深。

板书:古诗三首二、学习生字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结合生字表查字典和课文注释认识生字。

2.课件展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诗文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对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学会欣赏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难点:欣赏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情感,能够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新课《古诗词三首》。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文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5.拓展运用: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或表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关键词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古诗文的格式、韵律、意境等关键信息展示出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第1篇】《山居秋暝》说课稿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你们好!我今天有这一个展示的机会非常荣幸谢谢您们!希望得到你们的指导我说课的内容是《山居秋暝》的教学设计及分析我分三个大部分说课:分别是教材分析、课时安排及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一、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近体诗六首》中的其中一唐诗教材把它列为讲读课文第二单元是唐宋诗词鉴赏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专门的规定要求本册教材的阅读部分在前两册学习各类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基础上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根据编者的要求欣赏诗词要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像探究它的意境;同时为感知诗的声韵美还要懂得一般的格律常识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歌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既能品味到中国文化的精华又能感受唐诗的情感美和音韵美从中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根据课文的内容确定以下目标:(一)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2、知识目标:了解近体诗的常识及体例(如节拍、对仗、押韵等)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3、能力目标: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提高欣赏能力(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清新秀丽高洁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疑难句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二、课时安排及教法、学法(一)教学时数:1课时(二)说教法本课主要使用讲授法、诵读法、提问法讲授法:运用简明、准确而又生动的语言讲述作者背景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在这首诗中穿插王维的身世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听读——导读最后集体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诗味欣赏、领悟诗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本诗中“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下功夫在串讲诗文大意后让学生勾勒描绘出这幅山居秋晚图同时对于诗歌的理解我设计了很多个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本课采用了《山居秋暝》朗读磁带1件用于听读训练直接服务于诵读法;以诗解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再现、绘画出图的运用培养学生了形象思维有利于他们的形象体验(三)说学法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诗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让学生思考、朗读以及描绘出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三、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根据“感受—理解—应用”的阅读规律从学生的感受入手抓住主要内容按照“归纳”的思维路径组织教学整个程序分为六个步骤进行具体是:(一)导入新课在投影仪上播放以《山居秋暝》为歌词的歌由《鹿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以及苏轼的评价引出作者王维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要求边听边注意把握诗歌节奏和感情基调体会诗中情感想象诗中意境初步感受诗的意蕴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2、学生诵读:请两位学生模仿读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诗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三)再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要求学生用红笔画出自己难解难通的字词句1、分析居、暝、空、新等字的字义(板书)2、分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个宾语前置句以及“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疑难句式串讲诗文大意这样的设置是使学生读懂诗文把握诗文大意(四)情景再现请一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全诗且请一学生上讲台按照自己的理解体会画出来最后教师加于渲染经过前面的有声体验再通过描述和画图这些形象体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五)精读课文领悟内涵1、解题:由本单元学习的前两篇课文《梦游天姆吟留别》《琵琶行(并序)》的古体诗的诗体引出《山居秋暝》是近体诗并介绍近体诗的常识2、鉴赏品味(1)全诗共写了些山中之景与山中之人都有什么特点诗人用什么词语描绘它们归纳板书:山(空)、雨(新)、月(明)、松、泉(清)、石、竹、莲、浣女(喧)、渔舟(下)(2)明明有浣女忽然渔舟但诗人为什么要写空山呢由《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引出此时浣女的喧和渔舟的下是为衬出山是幽静的理解本诗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3)理解月、松、泉、竹、莲等意象这些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4)山中那么的景物为何诗人单单选取这些景呢引出这些景的共同特点:清、静、洁诗人选取这些景是与他的身世有关的引出王维、字摩诘的小故事(5)山中还写了浣女和渔舟这些人事表达作者样的心情浣女、渔舟都是自由自在、欢快逍遥的生活联系作者当时的现实背景表达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6)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这里王维反其意而用之诗人为什么要反用其意呢这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表达王维怎样的感情引出“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污浊而洁身自好;“山中”比尘世好纯洁空灵可以远离世俗庸碌而修养性情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不愿同流合污追求洁身自好的情怀“留”一字便把全诗主旨点了出来主旨: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吧这里秋景迷人我愿留居山中这里耐人寻味一方面表露了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的意愿突出诗人要归隐的愿望3、艺术特色归纳板书(1)由全诗所画出来的画引出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诗中有画(2)由浣女喧和渔舟下突出山中的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3)由近体诗的特点引出本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特点4、结合板书归纳小结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通过了山、雨、月、松等意象运用了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描写了山村秋天傍晚的美丽景色表达诗人向往归隐生活的愿望(六)布置作业1、熟练背诵《山居秋暝》仔细品味诗中的意境2、找读一些王维的其他诗歌作品这样设置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学会诗歌鉴赏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附板书设计:居:居所、住所新:刚刚天气:古:自然界的气今:气候、气象随意:古:任凭今:随便芳:香草代指芳菲美景歇:消歇、歇息句法:明月照松间清泉流石上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山居秋暝王维景:山(空)雨(新)月(明)松清泉(清)石静竹莲洁留人:(归隐)浣女(喧)——欢快、自由渔夫(下)——逍遥、自在艺术特色:1、诗中有画2、动静结合3、对仗工整音韵和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第2篇】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面试小学语文的六号考生,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山居秋暝》,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说课稿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的课。

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

《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介绍】王维(701-761,一说699—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753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纳兰性德(1655.1.19—1685.7.1),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sūn bó bo()把船tíng bó()在hé pàn(),自己上岸,走进sì miào()。

二、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竹喧归浣.女。

()2.随意春芳歇.。

()3.身向榆关那畔.行。

()4.聒.碎乡心梦不成。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王维在山居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秋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描绘山泉、明月、松声、竹影等自然景物,构建了一幅宁静、清新、优美的山水画卷。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一些基本的诗词格律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词语的古今异义、句子的翻译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翻译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理解,诗文的意境分析,诗人的情感体验。

2.原因: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同时需要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秋天自然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从而引入诗文《山居秋暝》。

2.自读: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句的大意。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翻译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学生闭目聆听教师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情感。

6.课堂练习:学生进行古诗文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诗文朗读、理解、翻译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表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0.1《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0.1《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0.1《山居秋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王维。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秋天黄昏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中通过描绘山泉、明月、清露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悠远的意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意境、品味诗句韵味方面仍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山水诗的兴趣较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山水诗的欣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想象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山水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懂得诗人在山居生活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境界,启发学生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品味诗句韵味,感悟山水意境;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山水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播放山水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师简介诗人王维,导入《山居秋暝》的学习。

2.朗读诗文学生自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辅导,纠正发音。

分组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3.理解诗文学生讲述诗文内容,教师补充。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山泉、明月、清露等,引导学生感悟山水意境。

4.品味诗句讨论诗句的韵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举例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第1篇】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山居秋暝》,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对象、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三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近体诗六首》的第一篇古诗。

掌握这首诗的学习方法能为接下来的诗歌学习打下基础。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秀丽景色,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的重要艺术手法,是用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堪称王维的代表作。

(二)说教学目标pan >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出发,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大家请看说课PPT。

学完这节课,学生应该掌握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我特别制定了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能学会总结出解读这类题材的一般方法: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来赏析一首诗。

突出这点,旨在引导学生系统的思考问题,通过知识间的迁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只有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和以动衬静、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才能更好的领会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志向。

所以,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这方面的知识要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应该多讲解几次。

而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评析作品的这种系统的思考方法,对高二的学生来说之前可能没有养成这种习惯,所以知识的系统化及知识间的迁移这块是教学的难点,应该多引导学生思考。

二、说教学对象高二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强,有着丰厚的知识基础而且感知能力较强,对古诗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方法积累,掌握了一些诗歌方面的文学知识及艺术表现手法。

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山居秋暝》。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诗文描绘了山居秋日的宁静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意境。

难点:学会通过诗句分析描绘画面,体会诗人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诗文文本、生字词卡片、画笔、画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引发学生对秋天的期待和喜爱。

2. 题目导入:揭示本课课题《山居秋暝》,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山居景象。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字词,巩固字词知识。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描绘诗中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2. 讲解诗句:分析诗句的节奏、韵律,体会诗文的音乐美。

四、合作学习(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诗句分析描绘画面。

五、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所学,尝试自己描绘诗中的画面。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山居秋暝》板书设计: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业设计1. 背诵诗文《山居秋暝》。

2. 运用所学,描绘一幅秋日的山水画。

3. 写一篇关于《山居秋暝》的诗意作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古诗的美。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律诗及近体诗的特点及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差异,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掌握“言—象—意”的诗歌阅读方法,品读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3)了解王维的思想及其诗歌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了解律诗及近体诗的特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诗人独特的心性。

(2)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诗句化为画面,把握诗歌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与生活,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说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及情感。

【说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性情与心境。

【课时安排】1课时【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富庶,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成为时尚。

而道教的归朴返真,佛教的净心明性的崇尚,为文人的漫游、隐居,及观照、把握大自然美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氛围、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一些诗人在政治上曾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但最终因仕途受挫或不满现实,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甚至辞官归里,躬耕田园。

由于他们大都拥有田庄,具备漫游隐居的经济基础。

所有这些都为进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创造了条件。

这一诗派的代表作家有孟浩然、王维、储光曦、祖咏、裴迪等。

这一诗派并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相互之间常以所作山水田园诗酬唱切磋,形成了远绍陶渊明、谢灵运,近学张九龄的清淡自然的流派特色。

作品通过大量细致入微地描绘自然山水,营造情景交融、物我契合的意境,发掘和开拓了绚丽多姿的自然美。

今天,我们来走进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

二、读诗掌握诗歌节奏。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三、品诗1.诗中有画。

(1)描绘诗歌所写的画面。

提示:明确写景的句子,找出景物,再根据诗歌对其加以形容(细致描摹)。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1《山居秋暝》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1《山居秋暝》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1《山居秋暝》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居中度过的秋天黄昏时刻的美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较为优秀的古诗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中的词语和意义,掌握诗文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增强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文结构。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文中所表达的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秋天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初步感知: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的意境。

3.深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文,解释词语的含义,讨论诗文结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4.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的美好情感。

5.朗读背诵: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诗文,提高朗读和记忆能力。

6.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与诗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7.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鼓励和指导。

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山居秋暝》这首古诗;了解作者王维及这首诗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解读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增强对传统诗词的欣赏能力,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内容《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描绘了山居秋日的宁静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熟练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山居秋暝》这首诗。

难点:体会诗中的意境美,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比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诗文卡片、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山居秋暝》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作者及背景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让学生了解《山居秋暝》的创作背景。

3.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山居秋暝》,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4. 解析诗意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5. 体会意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诗中的美景和意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中的山水之美。

6. 背诵诗歌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山居秋暝》,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文《山居秋暝》2. 板书诗中的主要意象: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等3. 板书诗人的情感:向往、赞美七、作业设计1. 抄写《山居秋暝》并背诵。

2. 写一篇关于《山居秋暝》的观后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山居秋暝》的诗意和意境美。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想象和情感投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向往之情。

同时,通过背诵和作业的布置,加强学生对古诗的识记和理解。

但在课堂活动中,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互动和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一、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与《山居秋暝》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诵读课文。

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4、对王维思想的了解。

5、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鉴赏诗歌。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三、教法学法: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教材分析:王维属于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这也是王维的代表作品,很能体现王维诗歌的特点。

学情分析:学会分析诗歌的手法与情感。

对于学生而言是新的知识,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注重对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体会诗歌的情感,从而欣赏诗歌的美。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请同学们看黑板上“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半隐半仕,仕不碍隐,隐在仕林。

”这副对联写的是哪位诗人?(诗佛王维)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诗佛王维,感受一下他的《山居秋暝》的独特魅力!二、识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 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三、(略说)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王维的这类诗的题材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园诗创作成就。

四、知背景:《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他在终南山下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部编语文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通用8篇)

部编语文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通用8篇)

部编语文古诗词《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部编语文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语文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语文古诗词《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

《山居秋暝》是国家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首诗。

唐诗在中国的诗歌是上是辉煌的时期。

今天我们学的这一首是初唐诗人王维的后期代表作——《山居秋暝》。

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中最重要艺术手法,是用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分析古诗词的基础,但是知识还不成体系,更多的是模糊的感性认识。

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理解和分析作品,探索作品中蕴涵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诗歌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与体例(如节拍、对仗、押韵等)。

2、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3、了解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4、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

2、学生产生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动力。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感受诗歌《山居秋暝》的意境,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根据诗歌的意境,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二、说教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第1篇】你们好!我今天有这一个展示的机会,非常荣幸,谢谢您们!希望得到你们的指导。

我说课的内容是《山居秋暝》的教学设计及分析,我分三个大部分说课:分别是教材分析、课时安排及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

一、教材分析。

《山居秋暝》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近体诗六首》中的其中一唐诗,教材把它列为讲读课文。

第二单元是唐宋诗词鉴赏,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专门的规定,要求本册教材的阅读部分在前两册学习各类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基础上,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根据编者的要求,欣赏诗词,要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像,探究它的意境;同时,为感知诗的声韵美,还要懂得一般的格律常识。

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既能品味到中国文化的精华,又能感受唐诗的情感美和音韵美。

从中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根据课文的'内容,确定以下目标:(一)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

2、知识目标:了解近体诗的常识及体例(如节拍、对仗、押韵等)。

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3、能力目标: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提高欣赏能力(二)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清新秀丽高洁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疑难句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
老师好,同学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山居秋暝》。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与课程标准要求。

我准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能力,教师在关键环节实施加以点拨。

我准备了一个课时来实施教学。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山居秋暝》是国家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首诗。

唐诗在中国的诗歌是上是辉煌的时期。

今天我们学的这一首是初唐诗人王维的后期代表作——《山居秋暝》。

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中最重要艺术手法,是用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分析古诗词的基础,但是知识还不成体系,更多的是模糊的感性认识。

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理解和分析作品,探索作品中蕴涵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诗歌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与体例(如节拍、对仗、押韵等)。

2、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3、了解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4、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

2、学生产生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动力。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感受诗歌《山居秋暝》的意境,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根据诗歌的意境,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二、说教法。

古代诗歌特别是近体诗的鉴赏和诵读往往是合二为一的,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句含义和艺术特色。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读懂诗歌的内容与写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首诗的教学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所以我会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引入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纵向和横向地理解这一课。

通过比较《山居秋暝》与王维另一首诗《鸟鸣涧》的相同点不同点,突出本诗以动衬静的写作方法。

我还会
通过营造意境,加深同学学习体验,全程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筝曲。

先让同学走进诗歌的意境中,最后走出来分析这首诗,感性认知和理性分析相结合。

另外,在讲解诗歌内容及艺术技巧的基础上,给同学们讲一些诗的句法与章法,格律常识等,但不要讲得过多过深。

教法的设计意在通过讲解这首诗将鉴赏古诗的诗法交给大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概括来说,我的教法分为以下五点: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3、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突破教科书、黑板、粉笔的局限,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声像创设的情景中得到感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山居秋暝》与《鸟鸣涧》的对比,扩大学生对诗歌横向和纵向的了解。

5、在理解诗歌意境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法。

今天学生学习的是诗歌鉴赏。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为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
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比如说,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问题如诗歌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本诗是怎样以动写静的……然后让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再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最后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评、学生他评或者互评。

四、说教序。

(一)导入。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

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

(二)解题。

多媒体显示有关知识。

(三)相关知识介绍
1、问近体诗产生的时代,包括哪些类型。

2、老师补充近体诗的知识。

3、ppt补充王维与《山居秋暝》的背景知识。

(四)诵读。

1、请两名学生朗读诗歌。

2、老师和学生一起更正错误的读音,错误的断句。

如浣女的浣读音,王孙/自可/留的断句。

3、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版。

4、初步感知诗歌意境,问学生能联想到什么景象,学生回答。

5、介绍诵读技巧。

6、师生一起诵读。

(五)品味鉴赏。

1、疏通诗意。

2、讲解艺术手法,与《鸟鸣涧》对比。

3、理解“诗中有画”的风格,感悟优美意境。

4、理解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六)练习。

想象训练(学生写作,将诗歌改写成一篇小散文)。

附:板书设计。

流程图式板书。

我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行文脉络,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诗歌。

老师、同学们,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讲授法、问答法、情景创设法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