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的诗句——《沁园春·雪》

合集下载

1、《沁园春·雪》

1、《沁园春·雪》

沁园春

毛泽东
走进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
之,笔名子任。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 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还是一位史学家,
诗人,书法家。
读一读
惟余莽莽 (mǎng) 原驰蜡象 分外妖娆 (fèn)(ráo)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shǔ) 还看今朝 (zhé) 折腰 稍逊风骚
(chí) (hán) (hái) (xùn)
释词意~
看课本,我们一起来阅读注释!
找人译一译!
初读初悟
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
分外妖娆:艳丽多姿

秦始皇三十四年,一位朝廷高官淳于越反 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 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 生”(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 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 《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 《书》的处死,称赞过去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 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许 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生攻击秦始 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 儒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 坑儒”。
《沁园春 雪》怎么理解?
“沁园春”是词牌名,又名“寿星明”“东
仙”“洞庭春色”等,双调114字,分上下两 阕。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 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 此事,此调因此得名。

山上雪景的诗句

山上雪景的诗句

山上雪景的诗句
描写山上雪景的诗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2.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3.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青松》
4.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5.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 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孔德绍《咏春雪》
7.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9. 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

——白朴《天净沙·冬》
10.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元稹《南秦雪》
以上是关于描写山上雪景的诗句,仅供参考,如需更多诗句,建议查阅古诗文网。

关于雪的诗句100句

关于雪的诗句100句

关于雪的诗句100句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7.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8.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卢梅坡《雪梅》9.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祖咏《终南望余雪》10.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1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2.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13.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终南望余雪》1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15.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卓文君《白头吟》16.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17.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18.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

——薛昂夫《蟾宫曲·雪》19.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20.腊雪一尺厚,云冻寒顽痴。

——杜牧《雪中书怀》21.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早梅》22.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23.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24.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25.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26.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纵横捭阖:欲与天公试比高——《沁园春·雪》解析

纵横捭阖:欲与天公试比高——《沁园春·雪》解析

——□汪建新《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卷)记载:(1936年)2月上旬,遇大雪,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以雄奇笔力吟咏祖国河山,评点历史人物振聋发聩,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奠定了毛泽东在古典诗词王国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

雄视千古咏雪词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红军抵达陕北。

1936年2月,为打通抗日路线和巩固扩大现有苏区,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名义,由毛泽东率领,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时值西北高原风雪迷漫,毛泽东来到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

面对大好河山,回顾悠久历史,他诗思澎湃,写下了光照千古的不朽诗篇《沁园春·雪》。

这首词最早正式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

1958年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将“原驰腊象”改为“原驰蜡象”。

据《臧克家回忆录》(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中《人去诗情在——纪念毛泽东同志百岁诞辰》一文所述,1956年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臧克家《雪天读毛主席的咏雪词》。

1957年1月14日,毛泽东找臧克家和袁水拍谈诗。

臧克家询问毛泽东词中的“腊象”作何解释?毛泽东反问:“你看应该怎样?”臧克家提议:“如果作‘蜡’比较好讲,‘蜡象’正可与上面的‘银蛇’映对。

”毛泽东点头同意:“好,你就替我改过来吧。

”此后,“原驰蜡象”沿用至今。

1963年12月,该词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标注时间为“一九三六年二月”。

这首词作者留存的手迹,现在所见有8件,有横写,有竖写;有的有标点,有的无标点;有的有标题,有的无标题。

有关毛氏《沁园春·雪》的故事

有关毛氏《沁园春·雪》的故事

有关毛氏《沁园春·雪》的故事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甘,重新有了可以立足的根据地,这是巨大的胜利。

但是,陕甘根据地当时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都面对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11月3日,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郭洪涛和西北军委主席聂洪钧的汇报。

同一天,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当前的军事行动。

会议决定:军事工作由毛泽东负责;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

根据这次政治局会议的决定,中共中央领导人暂分两路: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刘少奇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先到陕甘根据地的后方瓦窑堡;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红一方面军开赴前线,准备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这时,蒋介石已经知道中央红军和陕甘红军会师的消息,重新调整了部署,调集东北军五个师的兵力组织新的进攻:在西边,以第五十七军四个师由陇东沿葫芦河向陕西鄜县东进;在东边,由第六十七军第一一七师沿洛川、鄜县大道北上,企图围歼红军于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摧毁陕甘革命根据地。

局势十分危急,毛泽东却指挥若定。

他和周恩来、彭德怀决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战,先在鄜县的直罗镇打一次歼灭战,消灭沿葫芦河东进的敌军一至两个师,再视情况转移兵力,各个歼敌以打破这次“围剿”。

直罗镇是一个不过百户人家的小镇,三面环山,一条从西而来的大道穿镇而过,北边是一条小河。

干部们看过后兴奋地说:“这一带的地形,对我们太有利了!”“敌人进到直罗镇,真如同钻进了口袋。

”11月18日,在直罗镇以东的东村,毛泽东主持召开西北军事委员会议,作关于战略计划的报告。

冬天描写雪的古代诗词

冬天描写雪的古代诗词

冬天描写雪的古代诗词雪花漫天卷地飘下来,犹如鹅毛一般,轻轻地、轻轻地落在房顶上,落在草地上,落在山峰上。

一会儿,大地一片雪白,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闪闪发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冬天描写雪天的诗句,方便大家学习。

描写雪的诗句1、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岁晏行》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3、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4、雪絮雕章,梅粉华妆。

——《画眉郎·雪絮雕章》5、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琴曲歌辞·猗兰操》6、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对雪二首》7、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8、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踏莎行》9、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寒雪》10、兔尖针莫并,茧净雪难如。

——《李员外寄纸笔》1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1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13、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14、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终南望馀雪》15、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杜甫《阁夜》16、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

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

——《商州客舍》孟郊17、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

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独酌》杜牧1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王安石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0、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21、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22、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

——《梨花》23、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

北方冬天的诗歌

北方冬天的诗歌

北方冬天的诗歌
以下是三条关于北方冬天的诗歌诗句及相关内容:
1.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意思就是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描绘出了北方冬天那种极度寒冷又无比壮阔的景象。

哎呀,你想想啊,那整个大地都被冰给封住了,雪花还不停地飘啊飘,这场景得有多震撼!就好比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冰雪王国。

比如说,你站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里,四周都是亮晶晶的冰,那感觉,哇,真的太神奇了!
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句诗说的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犹如梨花竞相开放。

这形容了北方冬天大雪之后的那种突然的美和惊喜啊!你能想象吗,前一天可能还平平无奇,第二天一睁眼,哇塞,满世界的洁白,就像春天的梨花一下子全冒出来了。

就好像有个魔法师在夜里施了魔法一样!比如早上你推开窗户,看到外面的树都变成了“梨花树”,那心情,不得乐开花呀!
3.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出自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意思是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这多有生活气息啊,北方的冬天就是这样,下雪天的时候就特别适合和朋友聚在一起喝点小酒。

这就好像在一个很冷很冷的晚上,你和朋友坐在暖烘烘的屋里,一边看着外面飘雪,一边喝着热酒聊天,多惬意啊!比如说,你和
好朋友围坐在炉火边,外面下着雪,你说“嘿,咱喝点儿呗”,不就跟这诗里一样嘛!
我觉得北方冬天的诗歌真的特别有韵味,能让人感受到北方冬天独特的魅力和氛围,让人对那个冰天雪地的世界充满向往或回忆。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65张ppt)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65张ppt)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 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 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 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 雪山巍巍,红日白雪交相 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 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 姿!
上阙
上阕分几层意思?请理出写景顺序。 第一层(1-3句):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 第二层(4-10句):具体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 河山的壮丽。 第三层(11-13句):想象描写,描绘雪后天晴的 壮丽景象。
上阙小结
上阕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先总写了北国雪景,然后具体描写长城、 大河、山、原等雪中景物,最后描写想象中雪后 天晴的美丽景色,虚实结合 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 热爱、赞美之情。


概括写景(动静结合) 实写
国 具体写景(以动写静)
爱 祖 国


光 想象写景
虚写
好 河

上阙特点——以景抒情
主要作品有《矛盾论》《论持久 战》等,诗词代表《沁园春·长沙》 《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等。
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 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 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 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 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 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 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品读下阙
一、下阕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二、诗人用哪个字奠定了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基调? 其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三、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
一、下阕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过渡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上片写景,对“ 北国风光”作总评。引出下文,“引”作为领字,引 出下阙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沁园春雪》诗词全文

《沁园春雪》诗词全文

《沁园春雪》诗词全文《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主席于1936年2月所作,他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毛泽东为了视察地形,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北国壮丽的雪景,并通过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感。

下边整理分享该词的原文、译文和赏析。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赏析】《沁园春·雪》是一首充满激情和豪情的诗歌,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评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

神州的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

让人联想起了柳宗元写雪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沁园春·雪》是一篇毛主席的词,通过不同视角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壮美的祖国雪景图,饱含着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畅想。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1.字词: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2.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沁园春雪(拼音加解释直接打印版)

沁园春雪(拼音加解释直接打印版)

q ìn yu án ch ūn xu ě沁 园 春 . 雪毛泽东北b ěi 国ɡu ó 风f ēn ɡ 光ɡu ān ɡ,千qi ān 里l ǐ 冰b īn ɡ 封f ēn ɡ,万w àn 里l ǐ 雪xu ě 飘pi āo 。

望w àn ɡ 长ch án ɡ 城ch én ɡ 内n èi 外w ài ,惟w éi 余y ú 莽m ǎn ɡ 莽m ǎn ɡ;大d à 河h é 上sh àn ɡ 下xi à,顿d ùn 失sh ī 滔t āo 滔t āo。

山sh ān 舞w ǔ 银y ín 蛇sh é,原yu án 驰ch í 蜡l à 象xi àn ɡ,欲y ù 与y ǔ 天ti ān 公ɡōn ɡ 试sh ì 比b ǐ 高ɡāo。

须x ū 晴q ín ɡ 日r ì,看k àn 红h ón ɡ 装zhu ān ɡ 素s ù 裹ɡu ǒ,分f èn 外w ài 妖y āo 娆r áo 。

江ji ān ɡ 山sh ān 如r ú 此c ǐ 多du ō 娇ji āo ,引y ǐn 无w ú 数sh ù 英y īn ɡ 雄xi ón ɡ 竞j ìn ɡ 折zh é 腰y āo 。

惜x ī 秦q ín 皇hu án ɡ 汉h àn 武w ǔ,略lu è 输sh ū 文w én 采c ǎi ;唐t án ɡ 宗z ōn ɡ 宋s òn ɡ 祖z ǔ,稍sh āo 逊x ùn 风f ēn ɡ 骚s āo 。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选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案【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1.字词: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2.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沁园春·雪原文和翻译

沁园春·雪原文和翻译

沁园春·雪原文和翻译《沁园春·雪》是在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学习啦小编这里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原文和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现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注释:1.北国:指我国北方。

2.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3.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游和下游,犹言整条黄河。

4.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6.须:等到7.天公:指天。

8.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沁园春·雪》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

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

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沁园春·雪近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沁园春·雪》课文赏析

《沁园春·雪》课文赏析

《沁园春·雪》课文赏析《沁园春·雪》课文赏析《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课文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

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沁园春·雪》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北方的雪景,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北国风光”至“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风光;第二层(从“望长城内外”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具体写冰封雪飘的雪景;第三层(从“须晴日”至“分外妖娆”)设想雪后天晴的美景。

下阕议论抒情,纵论历史英雄,抒发宏伟抱负,表达坚定信心,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首句对“北国风光”作结,次句展开对历史英雄的评论;第二层(从“惜秦皇汉武”至“只识弯弓射大雕”)评论历代雄才大略的帝王;第三层(从“俱往矣”至“还看今朝”)歌颂人民群众,抒发宏伟抱负。

《沁园春·雪》在写法上具有三美:一是融合美:这首词将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浑然一体的融合美。

上阕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下阕议论非凡的英雄,上下几千年,显示了壮志凌云、风流豪壮的胸襟。

在描写与议论之间,贯通着诗人殷殷赤子之情,“江山如此多娇”抒发了对大好河山的由衷热爱;“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又喷涌出革命英雄横空出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

《沁园春·雪》诗词鉴赏《沁园春·雪》诗词鉴赏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

《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

这首词一直是我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沁园春·雪》鉴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被公认为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诗词作品。

这一点,与作者在政治上的巨大成就无关。

本词尽显作者前无古人的巨大胸怀与气魄,具有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任谁读了都会不自觉地生出臣服之意来。

在这首词中,毛泽东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优美的江山常引来各种政治力量的争夺,其中不乏成功者。

但他们还称不上“风流人物”。

真正的风流人物,他不应该仅仅懂得争夺江山,而更应懂得如何去建设江山,使之更加美丽富饶!愿为江山添砖加瓦、增添秀色的伟大胸怀,正是本词冠绝古今的焦点所在。

但非常可惜的是,国内相当一部分文学研究者并未将这种意味阐发出来,而别眼于对“文采”——文学成就、文化贡献的叙说。

这是一种遗憾。

其实,本词“争夺江山、增之娇色”的主旨并不难理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与“江山”相关的三个关键词是娇、英雄与折腰,英雄者莫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古代帝王,折腰便是争夺。

而争夺江山与文学成就、文化贡献无关,那么“惜”从何来?这样,我们就只有一个解释: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并未使江山增色!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我们可以将本词大致翻译为如下现代汉语:冬日里北国的美丽风光是冰雪妆扮出来的。

冬季壮美的诗句

冬季壮美的诗句

冬季壮美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关于冬季壮美的诗句: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2.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5.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7.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对雪》
8.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青松》
这些诗句描绘了冬季的严寒和壮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雪的诗句——《沁园春·雪》
关于雪的诗句——《沁园春·雪》关于雪的诗句——《沁园春·雪》《沁园春雪》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作者简介
《沁园春雪》分上下阕。

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

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

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

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十分准确、传神,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
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

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

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一下子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

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多么自然巧妙的联想,使雪境发生阴晴之间的转化,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这首词的意境。

下阕首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

江山这一双关语词,与上片中的长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画龙点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娇,可以理解为这首词的基本构架。

作为政治家的词人,对北国风光的抒怀,最终还是对江山社稷的关怀。

1935年末,领导中央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转机。

毛泽东怀着拯救中华民族、创建新中国的政治抱负和雄才大略,必然会在这首词中曲折地反映出来,并且不同凡响。

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为江山社稷奔走操劳。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成为六七十年代称誉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绝句。

《沁园春雪》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
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