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限时训练物质和运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四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
【学习目标】1、能记住并运用本课考点: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2、能结合“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等事例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为人所认识和利用的。
【学习重点难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运动的规律【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利用课前25分钟,完成预习案,并熟记、理解本课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便于课堂上针对性强化学习。
②在课堂上,练习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内容;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学案中当堂巩固练习。
改正完善并落实学案中所有内容。
【预习案】2、判断并说明理由: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但是规律是一成不变的。
3、默写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4、默写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三、基础自测1.(2011·广西)有的人承认运动是绝对的,但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观点的是A.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B.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2011·江苏)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
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
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3.据报道,由于人类不加节制的活动,南极冰盖每年消融570亿吨,使海平面上升,地球水域面积扩大,导致雨季延长,各地洪水频发。
这一事实告诫我们( ) A.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B.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联系C.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D.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4.“树上结西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的邯邰镇变成了事实。
-政治一轮复习把握规律
判断二:
万有引力 月亮绕着地球转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摩擦生热
本质的联系 现象的联系
判断三:
生物的遗传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的发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守株待兔
必然的联系 偶然的联系
本课小结: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运动是有规律的
把握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焦耳成功启示规律是客观的,我 们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按客观规 律办事。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2.运动是有规律的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 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 灭。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2.运动是有规律的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无条件的
有条件的
人生在于悟动,生命在于运动, 机缘在于活动,创业在于行动, 开发在于优动,改革在于巧动, 致富在于勤动、衰败在于懒动, 创新在于主动,挨打在于被动, 灾祸在于盲动,罪过在于乱动, 离心在于私动,无为在于不动。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2.运动是有规律的
在1980年,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
约翰逊在这部小说中,曾暗示里 根将被一个古巴流亡分子暗杀,看来 里根毕竟“命大”,1981年遇刺时, 打中他胸膛的枪弹和一再出现的癌细 胞都没有能夺去他的生命。
里根终于打破了140年以来的一项 纪录:在末位为零的一年当选的美国 总统,活着离任了。
美国总统的“零年因素”说明了什么?
( AD)
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B、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C、一切皆变,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021高考政治一轮习题:第75练 物质和运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含解析)
1.“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物质世界是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2.马克思认为:“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这说明()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④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这句诗不但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的哲理是()A.运动是物质区别于主观意识的唯一特性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4.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上述观点()A.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属于否认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D.承认运动,否认静止的诡辩论5.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该观点认为()①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②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③绝对运动的事物也相对静止④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他们是2 000多年前东西方伟大的思想家,虽远隔千山万水、从未谋面,但说出了十分相近的名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和“万物皆流,无物常住”。
这两句名言的共同点在于()①肯定了运动的绝对性②离开物质谈运动③认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④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近年来,各大卫视的晚会经历了从“娱乐至上”到注重“艺术性、观赏性和思想性”的转变。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顺应时代发展、满足观众需求,始终是每台晚会的努力目标。
这一转变过程说明了()A.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C.辩证否定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根本动力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了矛盾问题的精髓8.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知识梳理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命题热点+考查方向+设问分析)设问分析:《生活与哲学》大小切口知识点整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知识第4、5课)(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一)大切口题目1.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物质+意识+规律)(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3)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也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总之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2.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有关知识分析(第四课)(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规律的含义、特点、方法论3.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有关知识分析(第五课)(1)意识的本质:①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③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小切口题目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识别的关键词:政府或国家“根据…情况(立足于国情、省情或县情等),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原理内容〗(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梳理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梳理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梳理一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考点:运动与物质及静止的关系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考点:运动与物质及静止的关系一、运动的含义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有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个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二、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有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有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准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理解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真题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统一【答案】D【例题】《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答案】D上述马原高频考点,希望考生能够加深理解和应用,练习与记忆相结合。
最后预祝大家2020考研开个好头,从现在开始加油!冲击名校!。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19课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与运动的规律性
考点精讲 夯实必备知识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 质,运动是物质 固有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 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 侧重强调 持自己的存在,世界 物质离不 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 开运动 物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 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 的承担者
考向二 意识的本质
典例2 (2021·湖北高考)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历史上众
多文人墨客在此迎来送往,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广为流传的送别诗篇,
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
为君留”等。这表明
①意识的内容可还原社会生活
②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情感需求
③意识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
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九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与运动的规律性
课标 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表达无 要求 神论立场。
政治认同:牢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进一步坚
定唯物主义信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核心 素养
√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 D.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A错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 更好改造客观世界,此说法过于绝对; C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D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根据自身需要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新潮、昂扬的流行语成为大众口头禅,这些词语如同一帧帧为社会定格的
照片,润物无声地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积极力量。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2024年高中政治物质与运动的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中政治物质与运动的知识点总结一、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其各个物体的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抽象出来的客观存在的对象。
2. 运动的概念:物质的本质是永恒发展的,所有物质都具有运动,并且物质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
3.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是通过运动展开和发展的,同时物质的运动也促进着物质的发展。
物质的发展是通过运动的转化和相互作用实现的。
二、物质与运动的基本特点1. 普遍性:物质存在于宇宙的各个角落,各种各样的物质都具有物质性。
2. 运动性:物质的运动是其最本质的特点,不论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3. 连续性:物质的运动是连续不断的过程,没有间断和中断。
4. 有限性:物质的运动是有限的,具有一定的起点和终点,是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
三、物质与运动的形式1.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向运动,如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
2. 热运动:物体内部的微观粒子以随机的速度进行热运动,形成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3. 光运动:光是电磁波的一种表现形式,以极高的速度在空间中传播,具有波长和频率的特点。
4. 电运动:电是由带电粒子的运动形成的,具有电流、电压和电阻等特性。
5. 声运动:声音是物质振动传播的结果,具有频率、振幅和声速等特点。
四、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与运动的理论观点1.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世界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和产物。
2. 运动是物质的本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
3.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的运动规律是客观存在和客观认识的基础。
4. 物质的发展是通过运动的转化和相互作用实现的,运动是物质发展的源泉。
五、物质与运动的历史观1. 辩证唯物史观:物质是世界的根本,物质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历史变革是物质运动发展的结果。
2. 唯物史观: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生活是物质生产关系和物质生活方式的总和。
3. 唯心史观:意识决定物质,历史变革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改变所引起的。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第75练物质和运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新人教版
物质和运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1.2018 年 3 月 14 日,英国有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他曾做出过“预知”,称人类可能在 2600 年就会灭绝。
他以为,跟着地球人口增添,能源耗费将会增添,地球将变为一个“熊熊焚烧的火球”。
霍金的预知表示()A.思想和存在拥有同一性,思想都能够正确反应存在B.物质和意识是密不行分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客观规律是广泛永久的,人类能够认识利用和改变规律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变化发展的2.“改革没有达成时,只有进行时”,这句话令人振奋,也引人沉思。
这一看法是鉴于()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②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一致③事物是在矛盾运动中向前推动和发展的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以前照先人。
先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比方此。
”诗中包含的真理有()①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②矛盾的广泛性寓于特别性③运动是静止的特别状态④矛盾的广泛性包括特别性A.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4.“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这句诗不只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了然的哲理是()A.运动是物质差别于主观意识的独一特征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5.“满眼风波多闪耀,看山好似走来迎。
认真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诗句包含的真理是()①世界上不存在离开运动的物质②运动中包括静止,静止中包括运动③物质世界是运动和规律的一致④运动是物质的独一特征和存在方式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6.事实不停证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发展完整能够行稳致远,完整能够有效克难求进,完整能够实现经济发展、民生改良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这是由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包含着()A.量变和质变的一致B.运动和静止的一致C.物质和运动的一致D.个性和共性的一致7.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高考政治辩证关系(物质、运动和静止三者的辩证)
高考政治辩证关系(物质、运动和静止三者的辩证)
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物质、运动和静止三者的辩证关系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物质、运动和静止三者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方法论】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2.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把世界说成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
一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上,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科学把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科学把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高考政治选择题的命题特点及复习对策在浙江高考文综试卷中政治部分的选择题有12小题48分,非选择题2题52分,共100分。
其中政治选择题涉及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强,容易失分,而且分值大,因此,高考政治文综考试“成也选择、败也选择”。
综观近几年高考文综试卷,高考政治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相对静止-----永远是书本、考纲规定的主干知识,选用的素材都是绝对运动-------时考时新、选择一年来新的时政素材。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是高考政治选择题的命题特点。
例如2012年浙江高考文综卷中的政治选择就是选用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来新的时政素材,第32题中的黄岩岛争端事件、第35题中的叙利亚问题等,将相对静止的书本知识与绝对运动的时政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旨在综合考察考生的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现结合2012年政治高考浙江卷,谈谈在复习备考时如何科学把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以不变应万变。
一、夯实基础省教研员祝国强评2012年高考文科综合(思想政治)试题中指出:试题重视基础知识考查。
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
基础知识构成了学科主干知识,在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中起基础性作用。
不管高考命题如何改革、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的知识仍是根本。
所以,在复习中,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大家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是这个道理。
政治五个模块的主干知识点多,如2012年高考考点(书本知识点)共201个。
其中《经济生活》52个、《政治生活》42个,《文化生活》32个,《生活与哲学》50个,《国家与国际组织》35个(只考三个选择题,非选择题不考)。
2012年政治高考浙江卷,12道政治学科选择题,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点:24题,考查的《经济生活》模块中的“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知识点,25题考查的是《经济生活》模块中”收入与分配”有关的知识点,26题考查的是《经济生活》模块中的国际并购等知识点。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75练 物质和运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1.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 )①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a+b)2=a2+2ab+b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3.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
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
这表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5.迅速发展的P2P网贷平台、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倒逼传统金融业开始审视自身的局限性。
当前银行业更多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中,唯有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进行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这表明(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②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的存在与发展③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高考政治辩证关系(物质、运动和静止三者的辩证)
高考政治辩证关系(物质、运动和静止三者的辩证)
高中政治物质、运动和静止三者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方法论】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2.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用
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把世界说成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
一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上,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看过"高考政治辩证关系(物质、运动和静止三者的辩证) "的还看了:
1.2019高考政治考前辅导知识
2.高考政治哲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3.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单元14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 物质和运动
考点精讲
三、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必记必背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
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
运动的承担者。
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
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离开物质
唯心
反对两 谈运动
主义
种倾向 离开运动
形而
谈物质
上学
水向低处流——机械运动 百花盛开——化学运动 人的生老病死——生命运动 不同性质的社会更替——社会运动
考点精讲 二、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 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世界是物质的 世界,世界的 真正统一性就 在于它的物质 性。
考点精讲
三、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必记必背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
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
的前提,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对世界物质性的理解
【典例1】 (经典高考题)荀 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 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 辍广。”这句话表明( )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必修4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2运动的规律性
考点2 运动的规律性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关系理解侧重点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如刻舟求剑。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如慧能的“心动论”、毕尔生的“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2.物质运动的规律(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图示如下:提醒①规律≠规律现象。
规律现象是规律的表现。
②规律≠联系。
规律是一种联系,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只有同时满足“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四个条件的联系才是规律。
③规律≠规则。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
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
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④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客观性突出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提醒结合人类社会的两大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逻辑思维的三大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知识,理解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认识世界目的性: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的确定。
意识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自觉选择性:强调认识对象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和运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1.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逝世,他曾做出过“预言”,称人类可能在2600年就会灭绝。
他认为,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
霍金的预言表明(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都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B.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客观规律是普遍永恒的,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改变规律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2.“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这句话令人振奋,也引人深思。
这一观点是基于( )
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②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事物是在矛盾运动中向前推进和发展的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比如此。
”诗中蕴含的哲理有( )
①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③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④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4.“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这句诗不但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的哲理是( )
A.运动是物质区别于主观意识的唯一特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5.“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
①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中包含静止,静止中包含运动
③物质世界是运动和规律的统一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事实不断证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发展完全可以行稳致远,完全可以有效克难求进,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这是因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蕴含着( )
A.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D.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这说明( )
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
8.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的这一安排( )
①彰显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②证明特定情况下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③正确把握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④注意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方式的巨大变化。
从书信、电报到电脑网络、智能手机,从“见字如面”到“距离不是问题”,变得是沟通方式、传播媒介,不变的是亲朋好友间的思念和关心。
这表明( )
①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发展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发展趋势是量变和质变
④矛盾双方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精析
1.D [A中“思维都能够正确反映存在”的表述错误。
B错误,物质决定意识,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
C中“改变规律”的表述错误。
]
2.D [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这一观点是基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事物是在矛盾运动中向前推进和发展的,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②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
3.A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③错误;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也是没有的,④是错误的。
]
4.D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区别于主观意识的唯一特性,A说法错误;通过洛阳城可以看出千年兴衰,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社会运动的主体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说法错误。
] 5.A [材料没有体现规律,故③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④错误。
]
6.B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中的“稳”是强调了相对静止,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中的“进”是强调了绝对运动,故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中蕴含着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哲学道理,B正确。
] 7.C [材料中的变与不变,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正确。
A、B 没有体现不变,排除。
材料没有揭示社会意识的变化,D排除。
]
8.D [中国共产党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将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通过实现阶段目标任务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做法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④符合题意;党的这一安排,总目标不变,但具体发展阶段做出相应调整,这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③符合题意。
]
9.B [变得是沟通方式、传播媒介,不变的是亲朋好友间的思念和关心,这表明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①符合题意;传播方式的变与亲朋好友间的思念和关心的不变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故④符合题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