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

合集下载

唯物论和辩证法知识点

唯物论和辩证法知识点

唯物论和辩证法知识点一、唯物论知识点。

1. 世界的物质性。

-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 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 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 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辩证法知识点。

唯物论的分类

唯物论的分类

唯物论的分类
1. 机械唯物论呀,就像一个只会按照设定好程序行动的机器人!比如说,认为世界完全由物质的机械运动构成,一切都是那么死板,没有一点点灵动的变化。

人难道就只是机械零件的组合吗?当然不是啦!
2. 朴素唯物论,这就好像古人对世界最质朴的认知。

像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觉得万物由金木水火土组成,多简单直接啊!可世界真就这么单纯吗?
3. 辩证唯物论那可是厉害咯!它就如同一个超级智慧的大脑,能全面、动态地看待世界。

想想我们认识到事物的矛盾和发展变化,这不就是辩证唯物论在起作用吗!
4. 庸俗唯物论,哎呀,就像把复杂的世界简单粗暴地归结为物质。

难道人的思想情感都能用物质直接解释?这也太离谱了吧!
5. 法国唯物论呀,在历史上可有着重要地位呢!就好像黑暗中点燃的火把,照亮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他们对宗教和封建制度的批判,多勇敢啊!
6. 形而上学唯物论,有点像只看表面不看本质的近视眼。

只强调物质的客观性,却忽视了其他重要方面,这不就是片面的嘛!
7. 历史唯物论简直太重要啦!就像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一把钥匙。

看到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规律,这不是很神奇吗!
总之呀,唯物论有这么多种分类,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意义,它们共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

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唯物论是一种哲学观念,强调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体,而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唯物论的原理。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其最基本的原理。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世界的本原,而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唯物论认为,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物质运动的结果,意识和精神的发展也是物质运动的结果。

唯物论的原理还包括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和遵循,强调科学性和客观性,反对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

这些原理构成了唯物论的基本框架,指导着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其次,唯物论的方法论。

唯物论的方法论强调实事求是,强调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科学的认识和分析。

唯物论的方法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唯物论的方法论还包括辩证法的运用,强调对事物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反对片面性和片面的认识。

唯物论的方法论还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们应当从历史的发展中认识规律,指导实践。

这些方法论对于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唯物论的原理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强调科学性和客观性,这些原理构成了唯物论的基本框架。

唯物论的方法论强调实事求是,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些方法论对于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分别是什么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分别是什么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分别是什么
唯物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1)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基础,规律是客观的。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并为人类造福。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
1唯物论的世界观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

1、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一经产生就反作用于物质,加速或延缓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从而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唯物论的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工作方针、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唯物论是一种以物质主义主张物质为最终的实际存在形式的观念论。

是一种关于客观实际的理论,它从多维度研究客观事物世界的本质,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而出现的。

唯物论以实际、客观世界为研究论点,以物质为根本性,坚持认为世界客观实际的质变和发展都是由物质来决定的,这即是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一、客观存在的本质是物质。

唯物论宣布客观存在的本质是物质,即世界的因果联系是物质的因果联系,这就是物质论的根本原则。

物质是客观实际的统一起源,是一切客观现象的基础。

唯物论认为客观存在的本质就是物质。

二、客观世界是由物质来决定的。

唯物论认为,客观世界是由物质决定的,它从一定深度上取代了超自然力量和超然原因,它揭示了自然界中物质转变运动规律,发现了物质转化发展过程,从而使自然界变得可感知、可推断和可控制,这是物质论所探索的最重要的理论范畴。

唯物论把物质的变化视为客观存在的变化,唯物论宣称客观世界是由运动来决定的,世界有客观的质变和运动,客观世界的发展和演变也都是由物质的变化决定的,这一点就是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唯物论坚持认为,客观物质存在是相互决定的本质,也就是物质是相互决定的,与其余物质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客观实际的本质,客观物质的变化和演变都是有原因的,就是它的相互作用,物质的变化和发展是客观实存的质也具有本质。

五、认识是物质转化的产物。

唯物论也认为,认识是物质变化的产物,人类认识是通过对客观实际世界的观察、分析和思考来形成的,认识本质上是物质在转化过程中的表现,所以有物质,才有认识,它们之间彼此联系紧密、相互作用。

唯物论和唯心论

唯物论和唯心论

唯物论和唯心论
唯物论和唯心论:
一、唯物论
1、定义:唯物论是指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实存的物质,而非纯粹的精神结构,在这个世界中没有其他除了物质之外的因素;
2、特征:唯物论认为人的认识和行为都是由物质的客观存在、相互作用以及其发展进化形成的,强调外部客观制约,把客观实际推到最高位置;
3、内涵:唯物论相信自然世界、哲学思想、人类社会文明都是经历了规律发展而形成的,认为物质是一切社会意义的流变和生成的基础,人在唯物论视野下是由物质决定的;
4、概念:唯物论认为,物质比意识拥有更高的优先权,意识只不过是物质的一种表现,是事物的后果,在这一观念下,唯物论的认识论旨在寻求事物的实质,即“唯物”。

二、唯心论
1、定义:唯心论是一种把精神思想置于物质主义之上的思想,它认为除了外部物质存在以外,还有客观不可见的心理存在,并认为心理的结构比物质的结构更为重要;
2、特征:唯心论认为人的认识可以超越物质自身的局限和物质对人的约束,在人的认识行为中只存在精神,强调意识的自我主体性,人的
行为由内在的本性和目的主导;
3、内涵:唯心论认为,人的认识和行为并非完全受物质状态的制约,
心理主体性自由地酝酿了这一行为,它相信人通过自由追求自身内心
价值就可以达到社会公平正义,并认为唯心论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多
的理解力。

4、含义:唯心论的认识论旨在反思人的内在价值,以此发现人的本质,即“唯心”。

而这一认识论还认为人是一种微小的精神实体,他们可以
通过思维和行为在精神上超越对自身外部环境的制约。

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分别包括什么

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分别包括什么

“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分别包括什么唯物论:物质和意识、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辩证法:发展观、联系观、矛盾观、创新等认识论:实践观、认识观、真理一、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地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影响意识正确与否的主观因素: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构成、思维方法、精神状态。

4.从实际出发:(1)原理依据:物质决定意识(2)全面、辩证地把握实际。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①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②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①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②方法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因果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又可以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承认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区别:含义不同;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部分是组成整体的部分。

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整体和部分在性能状态上会相互影响。

②方法论:办事情应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唯物论名词解释

唯物论名词解释

唯物论名词解释唯物论,又称物质唯物论,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在,意味着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也是现代科学的基本思想观念。

下面将对唯物论这一名词进行解释。

一、定义和起源唯物论是一种哲学观点,起源于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哲学思想。

在中国,唯物论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主张“道”是宇宙的根源,物质是无限变化的体现。

而在古希腊,唯物论由早期的自然哲学演变而来,以提出世界的物质起源和变化规律为核心观念。

二、唯物论的基本原理1. 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和根源,是意识和精神存在的先决条件。

物质的变化和运动决定了人们的意识和思维。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论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决定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唯物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通过实践与物质世界相互作用,从而获得对世界的认识。

三、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唯物论与唯心论是哲学上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唯心论主张精神是第一性的,是物质的产物,意识决定物质;而唯物论则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物质的属性。

两者的争议涉及到对宇宙本质和人类认识方法的不同看法。

四、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应用了唯物论的基本原理,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变革的基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

总结:唯物论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在,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唯物论与唯心论对立,并且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唯物论的提出和发展对于今天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唯物主义知识点

唯物主义知识点

唯物主义知识点
1、唯物论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辩证法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
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可以从联系、发展、综合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从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与变化、一切事物在不断的运动与变化、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角度来看,发展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需要把事实看作是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3、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
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
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从现实出发,是
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法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不得违反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唯物论有哪些知识点

唯物论有哪些知识点

唯物论有哪些知识点唯物论学问点一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与开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开展是客观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①成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敬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相识之物,而没有不行以相识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A。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开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开展规律的意识,那么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开展。

B。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限制作用。

昂扬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那么会使人悲观、消沉,丢失斗志。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启程,实事求是(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气,树立正确的意识,克制错误的相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势必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缔造,也不能被歼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改变和开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需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反规律。

一旦违反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处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相识和把握规律的根底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敬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敬重客观规律为根底。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以革命和无产阶级解放为目的的一种学说体系。

下面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个基本内容——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进行概要知识汇编。

1. 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否定了唯心论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根本是物质的发展和变化,人的认识必须从物质出发,反映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它认为事物是矛盾统一的,包含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和运动发展的规律。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认识,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来揭示其发展的内在规律。

辩证法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内在矛盾的观点,强调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认识论: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类认识真理的规律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的,并且实践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还指出,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和相对的,认识的发展是连续的和渐进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发展。

4.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变革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革命性和趋向性,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要知识汇编,它包括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四个基本内容,揭示了物质决定意识、事物的矛盾统一规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变革的动力。

这些内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继续写相关内容1000字5. 唯物论的发展唯物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唯物论三大原理

唯物论三大原理

唯物论三大原理
唯物论有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物质的无限性三大基本原理。

第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在。

物质具有客观存在、客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特征。

唯物论否定了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精神、意识等都是物质的产物,世界不存在超自然的神性或灵魂。

第二,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原理。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通过不断的运动和变化来表现自己的。

物质的运动是普遍存在的,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

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有规律的,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和决定。

第三,物质的无限性原理。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无限的,没有起始和终止的限制。

物质有空间无限性和时间无限性。

空间上,物质可以充满整个宇宙,没有边界。

时间上,物质的变化是无限持续的,没有终结的时刻。

这三大原理是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它们表达了唯物论对于世界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唯物论认为世界的运动和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认识只是对于这种客观运动和变化的反映和理解。

这种唯物论的认识方法为科学研究和人的实践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唯物论是什么意思

唯物论是什么意思

唯物论是什么意思
唯物论的意思是唯物论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思想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也就是说“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同于唯物主义,是将物质视为世界的本原(第一性),将精神和意识视为人对物质的反应的(第二性)的、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

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从不同侧面研究同一对象客观物质世界。

唯物论着重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辩证法着重说明客观世界是运动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

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是统一的,唯物论、辩证法反映的是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认识论是反映人的认识和思维发展的规律,认识和思维的内容规律都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决定主观世界的认识规律,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

唯物论的七大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论的七大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论的七大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在,意识是物质活动的产物,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由物质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它包括了七个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分别是:
1.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唯物论认为世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和运动,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质。

2. 物质的能动性原理: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主动的,具有自己的规律性和能动性,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由物质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3.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唯物论认为矛盾是物质世界的根本特征,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并且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4. 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的原理:唯物论认为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主要方面起决定作用,次要方面起辅助作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5.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论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既有渐进的量变,也有突发的质变,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事物的进步与发展。

6. 辩证唯物主义的具体方法论:唯物论强调对事物的具体分析,不断深化认识,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规律,为改造和发展事物提供科学依据。

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理:唯物论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和出发点,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证实理论,才能真正获取和发展真理。

《唯物论》知识框架

《唯物论》知识框架

辩证唯物论
总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意识
同本质
1)自然界是物质的
1.)人类社会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
②体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第四课
2.运动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 关系原理关系
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3.规律 规律的原理及方法论
起源: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的本质 生理基础:人脑
内容(实质):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意识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第五课
意识 2. 3.
4.
5.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论的基本内容

唯物论的基本内容

唯物论的基本内容唯物论是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基础,其基本内容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点:一、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是物质的变化。

它认为,实体的所有变化都是根据物质的变化而发生的,而不是受到任何外部力量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物质论”观点。

二、唯物论认为,物质构成了宇宙中的一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变化受到客观规律的限制。

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种客观实体,它拥有自己的本性和功能,可以调节客观世界的变化。

三、唯物论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都受到客观规律的限制,这些规律是客观事实,是由客观存在的物质所决定的。

客观规律比受众议院审议的人文规范更重要,因为它们是客观事实的最好反映。

四、唯物论认为,人的思维和行为都受到物质的制约,它们都是由外部物质环境决定的。

它认为,人的思维是物质的反映,反过来,物质的变化也可以影响人的思维观念。

五、唯物论认为,社会发展是物质条件和客观规律决定的,以及受到社会生产活动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它认为,社会发展不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而是由物质和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总之,唯物论的基本内容是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一种形式的变化都是物质的变化;物质构成了宇宙中的一切,受客观规律的限制;人的思维和行为都受到物质的制约;以及社会发展是物质条件和客观规律决定的,以及受到社会生产活动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唯物论是认识论中一种重要观点,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基础,它为了解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唯物论是一种重要的认识论观点,它在当今日的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人类对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有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科学的发展只有运用唯物论,才能在客观世界中继续进行下去,让我们能够真正接近生存的实践,更好地理解真理,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一、辩证的唯物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二、唯物的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含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量变质变规律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量、度.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4.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1.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以及认识的目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认识的辩证运动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辩证运动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的重要哲学基础.3.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意义.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4.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是具体的.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的关系.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一致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四、历史唯物论1.社会的本质、结构和社会形态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自然环境和人口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使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其两重性.社会意识结构是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形态范畴的方法论意义.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4.人与社会发展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社会历史观上的唯意志论和宿命论.人民群众是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表现.人的价值及其实现.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

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唯物论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

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贯穿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各个领域,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唯物论强调物质第一性。

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是唯一的客观实在。

唯物论认为,一切的意识、精神都是物质发展的产物,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这一原理对我们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要以唯物论的原理为指导,深入研究物质的本质和规律,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其次,唯物论强调辩证法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唯物论的认识方法,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发展的认识。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出发,把握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全面分析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内在联系和矛盾,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再次,唯物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唯物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基础。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检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认识。

最后,唯物论强调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唯物论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唯物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善于发现社会的矛盾和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指导。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唯物论的主要内容

唯物论的主要内容

唯物论的主要内容唯物论是一种哲学理论,它的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唯物论的物质观唯物论的核心思想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它包含着一切事物的实质和存在形式。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意识的支配和改变。

唯物论强调物质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的作用,认为物质是创造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二、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论的认识论主张人类的认识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把握。

唯物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和思维等活动来实现的,是在与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唯物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深化和完善认识。

三、唯物论的历史观唯物论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物质发展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唯物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唯物论强调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的结果,与个人的意志无关。

唯物论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唯物论的社会观唯物论的社会观认为,社会是由物质生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

唯物论认为,社会关系是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它包括生产关系、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

唯物论强调社会关系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认为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制约因素。

五、唯物论的价值观唯物论的价值观认为,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的产物。

唯物论认为,价值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唯物论强调价值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认为价值是社会共同认可和实践的结果。

唯物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观、认识论、历史观、社会观和价值观。

唯物论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和作用,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建立在实践和物质基础上的,历史是物质发展的历史,社会是由物质生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价值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的产物。

唯物论的内容丰富,对理解世界和改造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

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唯物论是由德国哲学家威廉·叔本华在他的著作《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哲学文章》中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世界的一切本质存在都是物质,而非主观过程,是客观事实。

一、唯物论的原理(1)物质论:客观事物都是物质形态化或者有形式化的,它们有一定的客观性,它们是直观可定性的,人们通过直观去认识它们。

(2)自然论: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万物,它们都由自然规律控制,它们不受人类意志的左右,而只接受客观规律的约束。

(3)发展论:物质的变化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和过程,从物质的细微变动到物质宏观的变化,都是根据客观规律发展的。

(4)动力论:物质的变化受到力的推动,在社会发展中,也是力量的变化、转换和重整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5)客观论和相对论:客观论认为客观存在一定是客观真理,它独立于主观因素;相对论认为人们观察事物都是通过个人主观意识去把握客观存在,将其根据主观意识”夹缝“中把握,因而形成一定的客观真理。

二、唯物论的方法论(1)实证性处理方法:实证性处理方法是真实性历史的研究的方法,它依据客观事实的发现,对客观事实的研究,最终以认识客观事物的真实本质为目的。

(2)抽象思维对问题的处理:把抽象思维用于缔造问题的处理,它是以归纳法,比较法,类比法,拟定假设,以及反证方法等做事实分析研究,将客观事物的抽象思维把握。

(3)历史性处理方法:历史性处理方法是对一类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一组变化历史的研究,研究对象是事实的变化,而不是某一时期的事实,研究的目的是知道事物的发展状况,推断出它的发展趋势。

(4)辩证法:辩证法是唯物论认识论中最重要的方法论,主要是以客观性为基础和准则,利用对比论,综合分析,统计论,实证论等认识方法,以期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把握。

总之,唯物论主要是以客观事物的实证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基准,使用抽象思维,历史性处理方法和辩证法等去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并运用科学方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实现客观规律的研究,实现物质的变化和万物本质的发现的哲学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 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臵和事物才 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 状态。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 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 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 对的。 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 运动,绝对运动中包含 着相对静止。
两种错误倾向
形而上学不变论
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反映。
19
作为客观实在,物质既包括一切 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 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 动。
20
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
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1
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理论意义
整首含义阔大,形象众多。诗境笼统、浑厚、 宽大。
“词境”:尖新细窄。相比诗,词常一首
(或一阕)才一意或一境,形象细腻,含义 精妙。情节更为具体、细致、新巧并涂有更 为浓厚、细腻的主观感情色调。
40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 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
22
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理论意义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 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3
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理论意义
42

初从文,廿六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十 年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不足 购房,遂投股市 。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 医保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乃倾其所 有入院一周,无药自愈。友怜 之,佘三鹿一 包,冲而饮,卒! —— 80后通史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



正确认识世界的物质本质, 把握唯物主义的一般方法

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本质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2
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 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 和根本观点。
3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理论化
世界观
系统化
哲学
•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6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
第一,世界是物质的。
第二,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体。
第三,物质世界是按照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 动、变化和发展的。
47
物质和运动是统一的
“运动,就最一般的意 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 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 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 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 过程,从单纯的位臵移动 起直到思维。”
特 性 就 是 物 质 的 特 性 。
质 由 原 子 构 成 , 原 子 的
原 子 是 世 界 的 本 原 , 物
原 子
11
2、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人的意识是世 界的本原,客 观世界是人的 意识的产物。
物质世界是由某 种非人类、超自 然的“客观精神” 派生的。
12
旗动!
30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①从产生上看: ②从生理基础上看: ③从内容上看: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 的意识推动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则 阻碍事物的发展。
31
地理环境对性格的影响
• 黑格尔认为, 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区在历史上所 起的作用是大不相同的,“在寒带和热带上, 找 不到世界历史民族的地盘, ”“历史的真正舞台 所以便是温带”。 • 梁启超:“地理与历史, 最有密切之关系,是读 史者所最当留意也。高原适于牧业, 平原适于 农业, 海滨河渠适于商业。寒带之民, 擅长战争; 温带之民, 能生文明。凡此皆地理历史之公例 也。”。
6
根据对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 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根据对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 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物质 思维
谁是本原?
精神 存在
7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世界
的本原,坚持物质第
一性;精神是物质的 产物或表现。
认为精神是世界 的本原,坚持精神第 一性;物质是精神的
41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 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柳 永
①、从意识产生的根源上来看,意识是物质 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上来看,意识是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③、从意识产生的内容上看,意识是物质世 界的主观映象。
25
④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 第一,意识的来源、内容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人脑 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它不是意识的来源,它不能自动 产生意识。意识的本质还是反映,它只有正确和错误之 分,没有是不是反映的区别。(见马克思语) • 第二,意识的形式(意识本身)是主观的,它不是 客观事物。表现在:它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有感性的 反映形式(如感觉、知觉、表象)、理性的反映形式 (如概念、判断、推理),还有非理性的反映形式(如 情感、意志等);不同主体对同一个对象的反映可能不 同;人们可能近似正确地反映对象,也可能歪曲错误地 反映对象。
26
为什么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 同的认识?
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第一,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 主观的; 第二,不同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反映 是有差别的; 第三,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能是近 似的反映,有时甚至是歪曲的反映。
意识的本质: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意识存在着主观差别,但有其客观根源; ★意识能够创造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观 念,但它仍来源于客观世界。
32
东北人与南方人

东北人性格特点 :
对英雄的崇拜,对勇敢、强健、勤劳之品性的认同,正是东北文明 在东北人身上的体现,东北土匪既有杀人越货、打家劫舍的凶残一面, 也有仗义行侠、忠义抗敌的进步的一面,他们的品质可以说是狩猎民族 本性在商业文明时代的变态表现。 打起架来,东北人一定要就近找到武器。如果地上有砖头,决不会拣 土坷垃;地上有铁棒,决不拣木棒;而攻击的部位上,也是找中要害: 如果能打脸,决不打屁股;如果能打心口决不打腿部。
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美学比较
1、龙飞凤舞(原始社会):生态盎然、
稚气可掬、婉转曲折、流畅自如的写实 风格
2、青铜饕餮(奴隶社会):狞厉的美。
神秘恐怖但仍然具有某种原始的、天真 的、拙朴的美。美开始具有独立地位
35
36
37
38
39
唐诗与宋词的比较
“诗境”:阔大浑厚。诗常一句一意或一镜,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
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 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 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24
2、马克思主义意识论
4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
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
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
关系问题。
—恩格斯
5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 题,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 题, 即世界的本原问题。 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即存在是否可以被思维所认识的问题。
——恩格斯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 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设 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 承担者,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 唯心主义。
旗动! 慧能
风动!
“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 心动。”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以上是什么观点?
道之大出于天,天不 变,道亦不变。
董仲舒
相对主义诡辩论
赫拉克利特: 看来人不能两次踏 进同一条河流呀
同 一人 条连 河一 流次 。也 不 克 能 拉 踏 底 鲁 进

相对主义诡辩论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
可。
庄子
庄子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 在基础和承担者。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持续性、顺序性、一维性;空 间:广延性、伸张性、三维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马 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东北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热情豪爽,行侠仗义在东北,常听到这样一 句话:“别谈钱,一谈钱感情就远了”。 有人给东北人下了一个定义:"打仗胆大,经商胆小"。
相对来说,东北的个体户比南方的个体户在经商的胆上就差一大截。 东北的个体户差不多都是小本经营,小打小闹,小富则安,没有多少远 大的理想和抱负,因此,东北的个体户很少能成为大款大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