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练习题带答案
唯物论专题训练答案.doc

唯物论专题训练答案1、【答案】c【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界物质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受到自然的惩罚,C项符合题意;A、B两项观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2、【答案】C【解析】选C。
本题考查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A、D两项观点错误;物质具有可知性,B项错误;物质是对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所以选C项。
3、【答案】A【解析】选A④观点错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客观实际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发展观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②不符合题意。
4、【答案】C【解析】选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答案为C。
5、【答案】D【解析】选D材料从人类的自然演化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产生的客观性;B错误,人类产生前后,自然界都具有客观性。
A、C与材料无关。
6、【答案】B【解析】选B本题考查运动变化的观点。
“公”意为无私无我,体现的是价值观念;“能” 意为实干苦干,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日新月异体现了运动变化的观点。
“繁星纵变” 体现了运动变化的观点,答案为B。
7、【答案】D【解析】选D洛阳城的兴衰承载着千古兴亡,即洛阳城是千古兴亡这一运动的载体,答案为D。
8、【答案】B【解析】选B两者都承认运动,但把运动的主体看成是绝对精神和概念,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9、【答案】C【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人类认识能力是无限发展的,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客观世界,①③符合题意;这一发现,也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④符合题意;②与题意无关。
10、【答案】D【解析】选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唯物论考研题库

唯物论考研题库唯物论是哲学中一个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在考研的哲学部分,唯物论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研题目,以及相关的知识点和答案。
一、选择题1. 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 精神的B. 物质的C. 理念的D. 意识的答案:B2. 唯物论认为意识是()。
A. 物质的属性B. 物质的反映C. 物质的源泉D. 物质的创造答案:B二、填空题1. 唯物论认为,自然界是_________的,人类社会是_________的。
答案:物质的;物质的2. 唯物论认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是_________。
答案:物质实践三、简答题1. 简述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一切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物论反对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主张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
2. 唯物论在现代科学发展中的意义是什么?答案:唯物论为现代科学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它鼓励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来认识自然现象。
唯物论的世界观强调实证和实践,对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论述题1. 论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关系。
答案:唯物论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唯物论提供了世界观,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而辩证法则提供了方法论,即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辩证法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如矛盾的普遍性、事物的质变和量变等。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体系。
五、案例分析题1. 请结合唯物论的观点,分析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过程。
答案:唯物论认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在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是片面的、直观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并开始利用这些规律来改造自然,提高生产力。
唯物论练习题答案

唯物论练习题答案唯物论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物质存在是客观的,而精神只是物质的产物。
它的核心理念是唯物主义,即世界上只有物质存在,精神现象是由物质发展而来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唯物论练习题及其答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哲学理论。
问题一:什么是唯物主义?答案: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唯一基本存在形式。
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的变化和发展决定了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现象。
唯物主义强调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以实践为基础,强调实际效果和实用性。
问题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答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两种相对立的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意识;而唯心主义则认为精神、意识是客观实在,物质只是人们的观念和感知。
唯物主义注重对物质世界的实证研究;唯心主义强调精神、意识的主导地位。
问题三:唯物主义的历史起源是什么?答案:唯物主义起源于古代哲学,受到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影响。
然而,唯物主义的确立主要归功于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培根和霍布斯。
他们通过实证主义方法,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则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唯物主义理论。
问题四:唯物主义如何解释物质的起源和发展?答案: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永恒的,不存在始源和终结。
物质通过不断的运动和变化来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发展是无限的,没有终点。
它通过对自然界、社会现象和人类历史的研究,揭示了物质发展的一般规律。
问题五:唯物主义如何看待人的思维和意识?答案: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思维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大脑活动的结果。
人的思想和认识是受物质世界的影响和制约的,它们随着物质的变化而变化。
唯物主义否定了人的思维和意识具有独立于物质的存在形式。
问题六:唯物论如何解释社会发展?答案: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发展。
物质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而社会关系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相互关系。
完整版唯物论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三政治复习唯物论专题练习题一、选择题〔2021课标Ⅱ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特别重视情报工作,实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依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找寻敌方单薄环节,灵巧调换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挣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神秘在于①重视检查研究,依照不停变化的状况决定军事部署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谛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③擅长在瞬间万变的战场局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③C. ②④D. ③④〔2021上海24〕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丛林变为了延绵不停的“秃顶山〞。
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葱翠的浩大林海,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谋事在人的气派掌握事物展开规律,预示生态变化的趋向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遇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尊敬客观规律根基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2021课标Ⅱ23〕?韩非子·说林上?记录:一年春季,管仲跟从齐桓公去打仗,冬季返回时迷失了路。
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
〞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边跟着,果真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
以下看法正确的选项是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重点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表达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究竟都源于实践A.①③B. ①④C.②③D. ②④〔2021课标Ⅲ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域的生活为题材。
进入近代,跟着人员交往、文化沟通的增加,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应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应伦敦的阴冷天气和城市风采;“开函喜动色,清楚是君容〞反应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愉悦。
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能够看出①意识内容的变化实质上是人的反应方式的变化②没有被反应者就不行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应对象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本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1 江苏26〕俗语说:“人闲百病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训题库 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训题库唯物论本关考点:唯物论1. (单选题)“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东西【答案】A【解析】“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2. (单选题)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态、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
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答案】D【解析】本题四个选项本身的表述都正确,因此需要进一步理解题干的含义定位选项中表达的含义。
只有D项反映的是意识的本质,“胸有成竹”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3. (单选题)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形成这个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A. 感觉B. 知觉C. 表象D. 概念【答案】C【解析】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通过感觉,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通过知觉,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
所以A、B两项错误:表象的定义就是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大脑中留下事物概括性的形象。
由定义可知C项正确;D项明显是错误选项,因此,答案为C。
4. (单选题)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 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和源泉是主观的D. 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答案】D【解析】意识之所以成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因为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论练习题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论练习题一、选择题1.总结以前的4000多年,人类的自然观是把大自然奉为神灵。
从15世纪,人类开始主宰自然界。
但是实践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与伙伴的关系,人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在合乎自然的前提下,改造利用自然。
这是因为( )A.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B.自然界是客观的C.人与自然始终是和谐统一的 D.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造着自然界的客观性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人类社会的客观性,A不选。
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但并不是始终和谐统一,故C不选。
D本身错误。
答案:B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也是客观的,因为(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社会地理环境是客观的③人口因素是客观存在的④社会思想、意识形态是客观的⑤生产方式具有客观性⑥生产力要素是客观的,而生产关系则是主观的A.①②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⑤⑥解析:社会意识形态是主观的东西,而生产关系则是客观的,故④⑥不选。
答案:C3.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客观实在性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解析:即万事万物唯一的共同的特点。
答案:D4.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同性表现在( )A.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相同B.运动的规律相同C.都具有客观实在性D.构成因素相同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对物质概念的理解。
A、B、D的叙述均是错误的。
答案:C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A.物质运动的绝对性B.世界的物质性C.自然界的物质性D.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答案:B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
A、C、D三项都是对“物质”的错误理解,世界上不仅存在物质,同时也存在意识现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的是各物质形态的共性,不是指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人脑本身也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练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一、本章主要知识要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物质;运动;静止;时间;空间;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元论;二元论;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二、本章练习与思考(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的运动和发展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的唯心主义B.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4..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5.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主张:A.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正确的B.只有感性认识才是正确的C.整个世界都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6.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主张:A.世界是在人之外的某种客观精神产物的B.个人意识是整个物质世界的本原C.理性认识是最可靠的7.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8.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9.在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中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有复杂结构B.实物性C.客观实在性10.设想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11.设想无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12.俗语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是指:A.时间的有限性B.空间的三维性C.时间的一维性1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A.时间和空间无限性原理B.时间和空间可变性原理C.时间和空间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14.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1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和源泉是主观的C.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16.认为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的是:A.唯心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7.科学家的实践表明,猴子经过训练可以学会用水桶从水缸里打水浇灭燃烧着的火。
唯物论测试题

( 单选题 | 1 分)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正确答案:C2( 单选题 | 1 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正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唯心主义和不彻底唯心主义D.自然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正确答案:B3( 单选题 | 1 分)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答案:A4( 单选题 | 1 分)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人的神灵决定天地万物C.存在就是被感知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正确答案:A5( 单选题 | 1 分)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
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A.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C.肯定了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D.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正确答案:D6( 单选题 | 1 分)“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答案:B7( 单选题 | 1 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是( )A.二者是互不相关的B.二者是绝对对立的C.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表现D.后者是前者的形式,前者是后者的内容正确答案:C8( 单选题 | 1 分)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物质的世界B.世界是精神的世界C.世界是统一的世界D.世界是发展的世界正确答案:C9( 单选题 | 1 分)“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唯物论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三政治复习唯物论专题练习题一、选择题1.(2016课标Ⅱ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 ③④2.(2016上海24)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
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A.秉持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3.(2016课标Ⅱ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
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
”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16课标Ⅲ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
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
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6江苏26)俗话说:“人闲百病生。
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典型例题(后附答案)

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典型例题1.某地靠近城市,农民又有长期种菜经验,前几年农民种菜收入相当可观。
去年,上级下达文件要求各地增加粮食生产,某地领导为响应上级号召,改种菜为种粮,结果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
城市居民的副食供应也受到影响。
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2.(09安徽卷37)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
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
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8分)3.(2012徐州质检)到2010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这一法律体系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实际,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遵循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
它的形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标志着我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简要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4.(2011全国卷)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从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间,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整风运动、中共七大等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克服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敌后抗日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唯物论对应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二哲学唯物论练习一、最佳选择题(共20题;共60分)1.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竟神秘消失了。
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到大约600棵树。
等人们意识到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时,再实施“严禁砍伐活树,否则罚马一匹”时,楼兰人已是回天无力了。
材料告诉我们()A. 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B. 自然决定社会C. 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D.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2.寓言“刻舟求剑”的哲学寓意是()①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指空间位置的移动②运动与静止是辩证的统一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离开物质谈运动的观点是荒谬的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下列观点中属于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是()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②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③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④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4.《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表明()A. 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B.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 精神是运动的承担者D.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5.西藏自治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西藏古老的语言、灿烂的文化从未改变,这表明()①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②静止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6.近年来,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大搞知识教育、“神童”教育,幼儿园“小学化”趋向愈演愈烈。
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其错误在于没有看到()A. 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B. 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C. 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D.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7.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唯物论认识论习题解析答案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4全国卷2第21题)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起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②脱离生活实际而拘泥于书本知识的现象
③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现象
④书本知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2017全国卷1第23题)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回答下列各题。
高二政治唯物论练习及参考答案

高二政治唯物论练习及参考答案唯物论这一内容出现在高二思想政治必修四的课本当中,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唯物论练习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唯物论练习一、选择题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在地下沉睡了数亿年之后,中国西部的天然气首次“远离家乡”向东穿行,并将“长途跋涉”600公里,奔向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回答1~2题1、专家们形象地指出,中国天然气的源头在西部,而市场在东部。
这一严重的供求不平衡,正是西气东输工程得以产生的现实基础。
从哲学上看,这一重大能源调配决定产生,说明A.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B.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C.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D.可以充分发挥西部天然气的功效,实现能源供求新的平衡2、在西气东输工程中,建设者很重视保护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要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是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B.承认社会的客观性C.承认世界的本质D.承认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004年9月19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
据此回答3~4题3、中共中央强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这是因为A.正确的思想决定着社会发展进程B.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D.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4、以下能体现求真务实哲理的有①物质决定意识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发改造世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
回答5-6题5、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这是要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6、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在一起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之本。
唯物论练习题(复习总结用)

高二哲学生活唯物论测试题一、选择题1.2010年美国热播大片《盗梦空间》中的主人公认为思维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人们只要依靠思维的力量就可以建造城市,就可以穿越时空。
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它肯定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是错误的,它认为存在决定于思维C.是正确的,它肯定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是错误的,它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下列观点符合唯物主义这一根本思想的是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B.物是观念的集合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D.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4.下列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物质具有不可知性D.物质是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方针,把这些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条件是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B.制定详细的环保计划C.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D.一切顺从自然7.“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D.社会形态的发展无规律可循8. “相信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这个观点A.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B.认为物质和意识都是独立存在的C.承认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D.主张科学研究应该脱离知觉主体9.某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陲,风景秀丽,但基础产业较薄弱,科教事业较落后。
政治必修四唯物论练习题

政治必修四唯物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C. 物质与意识相互独立,互不影响D. 物质与意识相互转化,相互依存2.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A. 物质B. 意识C. 运动D. 存在3. 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 天地万物皆生于有,有生于无B. 存在即被感知C.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D. 万物皆备于我4. 下列观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是:A.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B.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C. 物质是可分的D. 物质与意识相互转化二、多项选择题5. 下列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的是:A.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 物质决定意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 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包括: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历史唯物主义7. 下列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是:A.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D.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三、判断题8. 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9.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
()10.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四、简答题11. 简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2.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3. 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五、论述题14.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5.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区别。
六、案例分析题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1)根据材料一,说明物质生产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唯物论题库及解答

马原(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自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哲学家是()A.德谟克利特 B.斯宾诺莎 C.黑格尔 D.恩格斯3.哲学基本问题是关于()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时空的关系问题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据是() A.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宇宙的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D.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5.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A.一元论和二元论 B.唯物论和唯心论C.本体论和认识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6.在哲学上,主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属于()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C.唯心论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7.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实践的本质问题 B.认识的本质问题C.世界的本原问题 D.历史的终结问题8.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A.怀疑论 B.诡辩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9.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物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0.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区分为()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古代唯心主义和近代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心主义和机械唯心主义11.辩证法同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本点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 B.世界统一于物质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D.世界可以被认识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辩证唯物论试题精选

辩证唯物论试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从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论断说明A.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性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D.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2).对于人能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他面临的生产力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人们面对的都是业已形成的生产力水平,只能在原有水平上推进一步②每一代人面对的前一阶段形成的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都是客观的③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2他面临的生产力水平④生产力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A.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意识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据此回答4——5题。
(4).对上述观点正确的认识是B.A.不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要经过客观世界的检验B.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C.有人脑再加上现实就等于意识D.观念等于经验,经验等于意识,所以意识来源于人脑的观念(5).不同意识之间最重要的差别是cA.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的差别B.是否是对客观事物反映的差别C.对客观事物如实反映和歪曲反映的差别D.是世界观或方法论的差别(6)孟子说:“心之官则思。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
”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
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C)A.意识活动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的内容来自于人脑。
C.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D.心和脑都是思维的器官(7)“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论练习1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而首》中的第二首。
此诗中包含的哲理正确的有()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③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是劳而无获的④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2.“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3.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A.①②⑨ B. ③④⑧ C.⑦⑧⑩ D. ②④⑥⑦4.漫画“咱的天敌都被人吃光了”说的是,由于人们大量捕杀猫头鹰、蛇等野生动物,失去天敌的田鼠便大量繁殖,洞庭湖地区就爆发了“鼠患”。
这提醒我们①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规律②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以保护自然为前提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界便失去客观性④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5.范蠡拜计然为师学习经商之道,计然告诉范蠡“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主张“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即当货物极贵之时,要能当机立断把货物看成粪土一样尽可能地抛出;当货物极贱之时,要把货物看成珠玉一样尽可能地购进。
以下哲学道理最能说明计然经商观点的是: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意识活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D.意识对改造主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6.“海宝”的可爱造形让所有人耳目一新。
海宝,以汉字“人”字为核心创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蓝色。
它的设计理念从各个层面反映了东道国的历史发展、文化观念、意识形态以及社会背景。
这说明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艺术作品是对原型审美的直接再现③意识来源于艺术家的创意④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A.①②B.①④ C.②④ D.①③7.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有一句投资名言: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众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这蕴含的哲理是()A.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目的性 B.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创造性 D.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8.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
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B.认识对实践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实践能够破除客观条件的制约9.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如右图)的主体,既是汉字“心”、也是英文字母“v”、又是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表达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
这一设计体现了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10.水展示万千气象。
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吁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
水因势利导,焕发勃勃生机。
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故此“水无常形”。
这启示我们看待事物要()A.坚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C.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D.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正在热播的新《红楼梦》,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就连《人民日报》也罕见地对其进行了批评,称“新《红楼梦》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俯就和诌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①艺术再创作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完全忠于原著②艺术的创作过程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③艺术的再现过程也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④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A.①④B.②③ C.①② D.③④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三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二号卫星送上太空,给国庆61周年送上厚礼。
“嫦娥奔月”又演绎了一则美妙神话。
人类将获得更多的太空知识。
据此回答12—13小题。
12.从哲学上看,“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A.源自于人的意识能动性B.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C.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D.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13.“人类将获得更多的太空知识”体现了哲理是()A.世界上没有不可以认识的事物,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扩展和加深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14、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文化水平大幅提高,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变化。
同时,我国各级人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和扩大。
在此基础上,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这体现了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B、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15、美国动画片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点:人物造型设计规范,与生活中的原形差别不大,形象优美;动物形象设计进行大幅度的夸张——大头、大眼、大手、大脚。
这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借鉴的卡通模式。
以上材料说明()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C.意识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16.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
国画创作的这特点表明①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②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③意识的形式与物质的内容达到了有机统一④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7.网上世博会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可以通过浏览世博会官网获取相关信息,制定自己的游园攻略,大大提高了游园效率。
这表明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重要来源18.“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些充满深圳城市精神气质的“深圳观念”,指引和造就着今日深圳的辉煌。
这表明①观念能够给人和社会以巨大的影响②观念总是推动社会和人的进步与发展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为和目的④要倡导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9.“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
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
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
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0.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21.“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图2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22.“2011我的幸福公式”登上新浪焦点专题榜,以下是一些网民的“20ll+?=幸福”的幸福公式:网民“天天美食”:2011+物价适宜+放心餐桌=幸福网民“劳动致富”:2011+找到工作+涨工资+不拖欠=幸福网民“难得一笑”:2011+有车有房+环境优美+心情愉悦=幸福这表明①幸福是人们主观感觉的产物②幸福与人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③人们的幸福源自需求的满足④幸福没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3.明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叛乱,建文帝的儿子朱文奎,事变时年仅两岁被朱棣幽禁,除必要的衣食提供外禁止其与外界接触。
57岁时才被释放出来,但智力只相当于幼童,连牛马都不认识。
这一史实主要说明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C.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D.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24.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
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25.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
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
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
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6. 地球最上层包括地壳在内的约100千米范围的岩石圈并不完整,像是打碎了仍然连在一起的鸡蛋壳,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岩石层称为板块,它们各自在上地幔内的软流层上“漂浮”、运移,有的板块会俯冲到地幔内数百千米深的地方。
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
这一事实说明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②运动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绝对运动过程中的事物不存在静止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7.2009年事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8.2010年底,姚明的左脚第三次应力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