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论专题练习题
唯物辩证法习题
唯物辩证法习题唯物辩证法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2.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
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的发展3.在工作中防止“过”和“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5.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6.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是()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8.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A.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9.生物物种的遗传和变异表明事物内部存在着()A.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B.质变和量变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0.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11.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A.均衡论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12.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唯物辩证法练习题
唯物辩证法练习题唯物辩证法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方法和认识世界的工具。
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通过辩证思维揭示事物本质,深化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唯物辩证法的练习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思想方法。
1. 以下哪个观点属于唯心主义?A. 意识决定物质B. 物质决定意识C. 世界是由物质和意识共同构成的D. 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决定世界2. 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矛盾普遍存在B. 事物发展没有规律可循C. 意识决定一切D. 物质是一切的根源3. 请分析以下论述的矛盾运动:人民的意识是人民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实际关系的产物。
A. 人民的意识是物质决定的B. 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实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民的意识C. 人民的意识和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实际关系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D. 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实际关系不会对人民的意识产生任何影响4. 下列哪个观点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观?A. 事物的发展是线性的,沿着一条直线逐步前进B. 事物的发展是循环往复的,不断重复相同的过程C.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呈现出辩证变化D. 事物的发展是任意的,不受任何规律限制5. 请分析以下观点中是否存在矛盾:旅游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A. 存在矛盾B. 不存在矛盾6.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为什么说“事物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A. 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B. 矛盾推动着事物不断向前发展,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矛盾的冲突和斗争C. 矛盾只是事物发展的表面现象,不影响事物的发展动力D. 矛盾对事物的发展没有任何影响7. 根据辩证法的观点,对于解决事物的矛盾应该采取什么态度?A. 消极对待,避免干涉事物的正常发展B. 积极主动,通过斗争和调节解决事物的矛盾,推动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C. 允许事物的矛盾存在,不进行任何干预D. 根本就不存在解决事物矛盾的需要8. 请解释以下观点的辩证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矛盾和相互作用。
辩证唯物论测试题
A
• 11、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 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 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 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 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 来说 ( ) •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B. 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 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B
• 21、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拍摄制 作的月球全图,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最为清晰、 完整的月球影像图。这体现的哲理有( ) • ①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对客观 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世界上没有不可认 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④人们对月 球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向 前推移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④ D.①③④
B
• 16、“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 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 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 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 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D
• 10、2009年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 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 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 表明( ) •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B
• 29、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为什么要提高全民 的资源环境意识,树立正确是消费观?(6分
唯物论辩证法部分试题
唯物论-辩证法部分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4.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6.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8.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9.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1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二、多项选择题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2.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辩证唯物论论习题
辩证唯物论练习题1.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
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
这表明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2.“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在一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论述表明,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
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
这说明正确的决策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建设和谐文化,其根本任务是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
其哲学依据是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实践,促进事物的发展C.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5.面对严重缺水的现实,我国大部分的城市和农村人们普遍提高了节水意识。
这说明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D.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主观创造性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高二政治辩证唯物论练习题(二)
辩证唯物论练习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
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
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
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这里包含的道理有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
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
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
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
这表明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5.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高二政治辩证唯物论练习题(一)
辩证唯物论练习题(一)1.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盏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向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言: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一句,素来认为无人能对,王安石用“鸟鸣山更幽”来对,集句成妙。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一妙对蕴含的主要哲理是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3. 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
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
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城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
这表明(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悴个人的实践活动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6.现实世界的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是二维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反映论和被动反映论的对立2.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实践论B.先验论C.反映论D.从过去的经验出发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目的和手段的关系B.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C.限定和超越的关系D.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4. 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看,载人飞船属于A.实践的主体B.实践的客体C.实践的对象D.实践的手段5.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说明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B.认识是客体的反映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由客体提供的6.“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7.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10.“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湖北省高三三模]2024年2月1日,世界首座跨径超600米的拱桥——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天峨龙滩特大桥建成通车,这标志着南天高速全线贯通,它推动了大跨度拱桥设计、施工工艺的跨越式发展,为高速公路、高铁跨越山区、峡谷等区域提供了技术支撑。
材料体现()①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是客观的③实践促进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相互转化④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天峨龙滩特大桥的建成通车,对人们出行以及对推动大跨度拱桥设计、施工工艺的跨越式发展等都有影响,说明联系是普遍的,①符合题意。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实践的产物,具有客观性,②错误。
通过实践自在事物的联系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人为事物的联系不能转变为自在事物的联系,③不选。
天峨龙滩特大桥的建成通车,说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2024·安徽省淮南高三模]由于人类自身的活动,世界上迅速融化的冰川对赖以生存的动物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全球冰川融化的十大后果分别是淡水短缺、过度泛滥、动物灭绝、珊瑚礁的消失、致命疾病的回归、甲烷气体释放、缺电、天气模式中断、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增加。
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有()①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②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③人们无法改变自在事物的联系④联系是客观的,切忌主观随意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由于人类自身的活动,世界上迅速融化的冰川对赖以生存的动物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全球冰川融化的十大后果分别是淡水短缺、过度泛滥、动物灭绝、珊瑚礁的消失、致命疾病的回归、甲烷气体释放、缺电、天气模式中断、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增加”。
专题一辩证唯物论试题及答案
专题一辩证唯物论试题及答案专题一辩证唯物论1.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在这里,列宁所说的“物质”( D )①与人的意识关系密切,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②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③由人的感觉、感知决定,为人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④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生猪饲料不足的问题,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种繁殖力极强的水上浮生植物---水葫芦。
如今,这种浮生植物已经泛滥成灾,被称为“绿色污染元凶”。
在江河纵横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有河难见水,百里水葫芦造成河道、水库、排灌站等堵塞,饮用水源被污染,影响航道运输等,严重影响了农业正常生产和水利排灌。
这启示人们( C )①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人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时刻听从客观规律的支配③人若忽视并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④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物质都是不存在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和人一样都喜欢音乐。
音乐是有声波的,声波可以促进植物的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的更快。
“给植物放音乐,植物就会长得比较好”进一步佐证了( A )①一切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植物和人对环境的反应有共性规律③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反应特性④自然界和人的思维都是主观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现代科学研究认为,梦境是人的一种潜意识,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心理因素以及身体状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上述研究结果告诉我们( C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意识是独立于物质的主观能动性③离开客观存在,意识就不会产生④大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为提高空气质量,2015年10月16日,郑州市环境保护局发布《郑州市工业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试行)》】,其中规定市民举报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经环保部门查证属实的,将对举报人给予500元奖励。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2、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是属于()A.一切劳动阶级的世界观 B.一切革命阶级的世界观C.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不变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4、空间的特点是()A.一维性 B.三维性 C.抽象性 D.不可逆性5、列宁说,唯物辩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辩证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想出来的矛盾”这段话提示了()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客观性 D.矛盾的主观性6、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A.它是看得见的实物B.它是物质的形态和结构C.它是不能被人们认识的抽象的东西D.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7、表象同感觉、知觉相比,它是()A.和后者没有任何区别B.带有某种程度的概括性C.更为具体D.完全是抽象的8、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A.不起任何作用 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性作用9、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系统规律10、“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顶峰”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绝对主义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说明()A.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B.量变引起质变是一个过程C.检验真理的实践是一个过程D.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12、真理和谬误是()A.绝对对立的 B.绝对同一的C.既对立又统一的 D.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13、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就在于()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坚持矛盾的斗争性C.坚持矛盾的普遍性D.坚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14、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是()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15、“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A.质和量的统一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1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C.科学性和真理性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1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18、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否承认() A.真理的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19、否定方面是指()A.保持事物自我存在的方面 B.促使事物自我灭亡的方面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 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20、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关节点或临界点D.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21、认识的起点是()A.社会存在 B.感觉 C.理性认识 D.客观世界22、概念、判断、推理是()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23、真理“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真理观 C.主观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观 D.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24、经验论是()A.唯心主义的 B.唯物主义的 C.二元论的D.既可是唯心主义的,也可是唯物主义的25、正确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A.物质第一性观点 B.实践观点C.意识第二性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一切哲学都是()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E.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理论来源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 B.培根的经验论C.康德的认识论 D.笛卡尔的唯心论E.费尔巴哈的唯物论3、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A.人们自然知识的发展 B.自然界和社会压迫的存在C.唯心主义的正确 D.剥削阶级的愚昧E.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和表面性4、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A.宇宙热寂说 B.非欧几里德几何学C.牛顿力学 D.相对论 E.唯能论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本质B.运动是物质的动力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E.物质是运动的基本形式6、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依赖()A.人的大脑 B.思维的发展 C.客观存在D.社会的精神现象 E.人的各种情绪7、脱离了人身体的手、名可以叫手,实际上已不是手了,这说明() A.部分依赖整体 B.整体决定部分C.失去部分整体就不存在了D.研究部分不能认识整体E.研究整体不能认识部分8、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区别,是因为它们具有()A.不同的物质基础 B.各自不同的特殊矛盾C.各自特殊形式和内容 D.统一的物质主体E.简单运动形式的基础9、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会导致()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心主义先验论E.形而上学不变论10、事物的本质是()A.构成事物的诸要素总和B.事物的质和属性的统一C.事物内在的全部质的规定性的总和D.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1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这种说法是() A.提示了矛盾斗争性的深刻含义B.把矛盾的斗争性与矛盾的对立性混淆了C.否定了斗争性是广泛的哲学范畴D.抹杀了矛盾同一性的普遍性E.对矛盾斗争性简要而明确的表述12、事物的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A.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B.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人为确定的C.在质不变的情况下,某些属性是可以变化的D.质是个别的,属性是一般的E.质是偶然的,属性是必然的13、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这种观点是()A.折衷主义 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观点E.一分为二观点14、体现矛盾发展不平衡的概念有()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C.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E.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特征是()A.不可逆性或前进性 B.直线性 C.曲折性D.封闭的圆圈式的过程 E.周而复始的过程16、下列现象中属爆发式飞跃的有()A.地震 B.炸弹爆炸 C.铁钉生绣D.塑料老化 E.水果腐烂17、下列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有()A.司法人员办案 B.艺术家表演 C.运动员训练D.医生诊病 E.农民播种18、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主观性 B.现实性 C.间接性 D.抽象性 E.直接性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表明了() A.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 B.理论可以指导实践C.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 D.理论不依赖实践E.理论决定实践20、人的需要本质上是()A.社会性的需要 B.纯主观的需要 C.受物质生产制约的需要 D.主体性的需要 E.个体性的需要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史形态()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辩证法C.庸俗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C.实践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E.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由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所以它不能() A.解释物质是多样性和复杂性B.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问题C.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D.彻底克服唯心主义E.揭露二元论错误4、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C.人的实践经验的不同D.意识的对象不同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不同5、造成意识主观性差异的是()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C.人的实践经济的不同D.意识的对象的不同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不同6、发展的内容是指()A.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B.不仅包括事物的量变,而且主要是质变C.相同事物的简单重复 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E.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变化7、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A.客观性 B.普遍性 C.条件性 D.多样性 E.具体性8、事物的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B.二者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二者的界限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E.二者的转化是无条件的9、事物的质变是()A.超出事物的度的变化 B.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 D.事物的显著突变和飞跃E.事物发展连续性的中断10、新事物对旧事物的代替都是()A.包含肯定的否定 B.事物的自我否定C.继承和变革的统一 D.事物的自我完善E.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11、直线论会导致()A.拔苗助长 B.守株待兔C.盲目乐观 D.墨守成规 E.急躁冒进12、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原因是()A.片面理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未能科学地说明意识的起源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由于唯心主义的狡猾和诡辨E.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行到高一级的程度。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专题练习(一)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政治专题练习(一)唯物辩证法一、热点试题测一测1.2016年9月15日,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将为我国后续空间站建设和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③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④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16年10月27日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作风建设方面要明确“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下列与“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蕴含哲理相似的是()①禁微则易,禁末者难②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③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④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在2016减贫与发展国际论坛上,我国国家领导人指出: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解决了贫困问题,扶贫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材料表明()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事物发展的趋势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③对扶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要有思想准备④事物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16年6月份第47届全球顶级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新鲜出炉,中国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荣登榜首,其速度比去年榜首的中国“天河二号”快2倍,效率更是其3倍。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将对更新生产工具和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开辟更广阔的劳动对象产生重大影响。
这表明()A.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B.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创新推动了人类素质不断提高D.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的更新5.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习题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 A.批判继承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2.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指( B )A.决定论和非决定论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是( C ) A.是否承认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B.是否承认事物都是发展的C.是否承认事物内在矛盾是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存在是一个过程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C ) A.否定之否定规律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5.在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否认( B ) A.世界的普遍联系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多样性D.联系和发展的关系6.“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 D ) A.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承认的观点7.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指( B )A.事物状态的改变B.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C.事物的一般运动D.事物的一般变化8.汉朝的哲学家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观点属于( A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心论的观点C唯物论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9.新生事物是指( C ) A.在形式和现象上都具有新意的东西B.一经产生就是强大、完善的东西C.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东西D.从旧事物中产生出来的东西10.新生事物之所以不可战胜,主要是因为( A ) A.新生事物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B.它得到了英雄人物的支持C.它的优越性是与生俱来的D.旧事物太软弱1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A.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B.矛盾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的,因为(A )A.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没有内部的联系就没有外部的表现C.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内部依据14.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 A )A.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B.纯粹是外力作用的结果C.矛盾同一性起作用的结果D.矛盾斗争性起作用的结果15.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 )A.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17.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C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D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18.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19.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B )A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B .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C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0.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21.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思想根源在于 A .强调矛盾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B .强调矛盾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A .矛盾斗争不被任何条件所束缚B .矛盾斗争能脱离同一性而单独存在C .矛盾斗争不需要任何条件D .矛盾斗争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A . 主要矛盾B .普遍矛盾C .次要矛盾D .内部矛盾A .必然和偶然相结合的道理B .质变和量变相结合的道理C .可能和现实相结合的道理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道理(C)C强调矛盾的普遍性而忽视其特殊性D.强调矛盾的特殊性而忽视其普遍性2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D )A. 都是诡辩法的观点B. 都是辩证法的观点C. 前者是诡辩法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法的观点23.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D )A.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2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D )A. 事物质变的临界点B. 事物质变的关节点C. 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25.区别事物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 )A.量变限于度的范围,质变超出度的范围B.量变不显著,质变显著C.量变决定于数量,质变决定于属性D•量变渐进,质变突然26.只承认事物的质变而否认事物的量变,在政治上容易导致( D )A.右倾机会主义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D.左倾冒险主义2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B)A.形式和状态B.方向和道路C.源泉和动力D.结构和功能28.辩证的否定是( D )A.绝对的否定B.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C.对事物的任意否定D.事物的自我否定29.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C )A.循环B.继承C.扬弃D.抛弃3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 B )A.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的统一B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BDE )A.用发展的观点还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B.用联系的观点还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C用社会的观点还是用自然科学的观点看问题D.用片面的观点还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ABCDE)A.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B.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D.它揭示了一切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E.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在下列说法和做法中,坚持和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观点的有(ABE)A.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B.要振兴经济,必须发展教育C.喜鹊叫喜,乌鸦叫丧D.片面追求升学率E.无农不稳,无工不富4.下列关于发展的观点正确的有(ADE)A.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B.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移C.新陈代谢就是发展D.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E.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判别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要看它(ACD)A.是否具有远大的前途B.是否尽善尽美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D.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E.是否比旧事物强大6.下列说法体现了矛盾同一性的有(ABC)A.矛盾对立的双方向着各自的对立面转化B.矛盾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C.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和相互渗透D.矛盾双方互相分离和排斥E.矛盾双方在斗争中改变各自力量对比,为质变做准备7.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表现的有(ABCDE)A.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冲突B.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C人民内部的意见分歧D.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E.同学之间对某一问题认识上的差异8.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BCD )A.同一性与斗争性直接同一B.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C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D.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E.斗争性重要,同一性不重要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BDE)A.相互转化的关系B.相互联结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E.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0.以下各项哪些体现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道理( BDE)A.守株待兔B.对症下药C.削足适履D.因材施教E .量体裁衣11.割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危害性在于(ABDE )A.会导致教条主义B.会导致经验主义C.会导致唯心主义D.会导致形而上学E.会导致绝对主义1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及其意义表现为(ABCDE )A.两点论和重点论相互渗透、相互补充B.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C.两点论反对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的一点论D.重点论反对不分轻重的均衡论E.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13.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BCD)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E.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4.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BCDE)A. 整体是各部分之和B .整体由部分所构成C. 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来的性质和功能D.整体具有各个部分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E.整体和部分可以互相转化15.事物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ACE)A.不同量的事物可能是同质的B.事物的质就是事物存在本身C.质总是一定事物的质D.同质的事物没有量的差别E.事物总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16.割裂量变与质变关系会导致(ABCE)A.激变论B.改良主义C.冒险主义D.诡辩论E .庸俗进化论1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BDE)A.否定是发展的中断B.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C在任何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D.肯定中包含着否定E.否定中包含着肯定18.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是(ABDE)A.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表现出其全过程B.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现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形上升C.经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其全过程D.经过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E.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9.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A.盲目乐观主义B.唯意志论C.宿命论D.直线论E.循环论20.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B.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C.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D.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E.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ACDE ) (ADE)。
辩证唯物论练习题
辩证唯物论练习题辩证唯物论:整个世界是有规律地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物质---意识;运动—静止;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一、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核心原理)【注意】:(1)判断一则材料是符合还是违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时,要注意三点:A看有没有客观背景;B看有没有主观内容,如:理论、方法、观点、路线、方针、政策、方案……C看主观是否符合客观,或主观是否从客观中得来,或主观对客观起了作用。
如果主观是从客观中得来,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如果主观与客观相符,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如果主观对客观起了作用,则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把握例词: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常见判断例词:根据、依据、基于、针对当前形势、我国国情、社会状况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解放思想、修订法律、调整政策、调查研究;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量力而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等。
违背:“画饼充饥”;“郑人买履”;“削足适履”;掩耳盗铃等。
B、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常见例词:学习、运用科学理论、制定合理计划、提出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借鉴别人的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民族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望梅止渴”;有志者,事竟成;谦受益,满招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
【例题】1、(12山东卷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原者精神。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
(6分)(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
辩证唯物论试题精选
辩证唯物论试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从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论断说明A.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性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D.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2).对于人能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他面临的生产力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人们面对的都是业已形成的生产力水平,只能在原有水平上推进一步②每一代人面对的前一阶段形成的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都是客观的③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2他面临的生产力水平④生产力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A.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意识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据此回答4——5题。
(4).对上述观点正确的认识是B.A.不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要经过客观世界的检验B.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C.有人脑再加上现实就等于意识D.观念等于经验,经验等于意识,所以意识来源于人脑的观念(5).不同意识之间最重要的差别是cA.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的差别B.是否是对客观事物反映的差别C.对客观事物如实反映和歪曲反映的差别D.是世界观或方法论的差别(6)孟子说:“心之官则思。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
”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
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C)A.意识活动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的内容来自于人脑。
C.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D.心和脑都是思维的器官(7)“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2024年高考政治必修四辩证唯物论典型主观试题及答案
2024年高考政治必修四辩证唯物论典型主观试题及答案一、试题题目: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在某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工程中的成功经验。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某地区在生态环境恢复工程中,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材料二:该地区在恢复植被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选择了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和草种。
材料三:在恢复工程中,当地政府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水源等生态环境保护活动。
材料四: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空气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二、答案1.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1)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在生态环境恢复工程中,我国某地区充分考虑了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了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和草种,体现了这一原则。
(2)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该地区在恢复工程中,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体现了这一观点。
(3)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在生态环境恢复工程中,该地区遵循了自然规律,采取了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
2. 分析我国在某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工程中的成功经验:(1)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2)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和草种,实现植被的恢复。
(3)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形成人人关心、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
(4)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绿色发展共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唯物论专题练习题1.“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2.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求“意境”。
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
意境最充分地体现了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C.社会和个人的统—D.继承和创新的统—3.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5.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质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6.从右边漫画中可以看出:“生活导师”的忠告实质上否认了()A.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B.人与自然界的有机联系C.人生活在多重社会关系之中D.人的活动的有意识性7.推广使用节能灯对节能降耗意义重大。
如果我国所有家庭都将白炽灯替换为节能灯,年节电总量接近三峡水库一年的发电量。
由于节能灯的价格是白炽灯的数倍,尽管全球90%以上的节能灯在我国生产,我国居民节能灯的使用率却不到20%,这不利于缓解我国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此材料表明()①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②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会产生影响③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④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着矛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有人认为,“趋福避祸、趋利避害”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人也是动物,由此得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种论证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①人性本善,自私是后天获得的特质②人性本恶,后天可以为善③人的本质应从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理解④趋群体、他人之利,是对趋利避害本能的超越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9.“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10.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11.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12.2012年12月,“海南绿色崛起论坛’’在海南举行。
会议提出,推动海南绿色崛起,需要依靠和充分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守住这个全世界都追求的“时尚”,凸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方样本。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①强调海南绿色崛起以发挥独特优势为基础②主张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特点来利用规律③倡导适用于我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普遍模式④认为工作中心应由经济建设转向生态文明建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
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
这说明: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A.①B.①②C.①③D.①④15.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这表明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④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6.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A.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B.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D.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17.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热切期盼的盛事。
漫画《情有独钟》蕴含的哲理是()①现象是本质的表现②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④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
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19.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表明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20.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种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江南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
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21.漫画内三句话的“想”字体现的是()A.认识的计划性B.认识的目的性C.认识的预见性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2.歌为心声。
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②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④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3.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
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24.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A.存在决定意识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25.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
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①可以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国,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④可以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6.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
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27.针对上述情况,人们提出几种不同建议,一是建立全民参与的回收模式;二是政府成立专门的电子废弃管理部门;三是制定法律明确电器用户的“回收、废弃责任”等。
这些建议表明……………()A.理性认识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B.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作用C.寻求真知要经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D.客观实在要求主观认识与其相符2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29.据报道,我国每年家用电器的理论报废量已超5000万台,且以年均20%的速度在增长。
大量废旧家电产品,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变成“环境炸弹”,利用好就会成为“城市矿山”。
据此回答第26、27题。
由“环境炸弹”变成“城市矿山”的哲学依据是………………………………………()A.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B.真理性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C.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0.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