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社区防灾减灾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防灾减灾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防灾减灾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是指在社区层面上进行的预防灾害和减少灾害风险的工作,目的是保护社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随着灾害频发的趋势和灾害对社区居民的影响日益严重,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成为保障社区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了解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实施情况,本次调研对多个社区进行了深入调查。

二、调研目的1.了解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2.了解社区居民对灾害的认知程度和应对能力;3.分析社区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4.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建议。

三、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面对面或在线方式,向社区居民发放问卷,了解其对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认知、满意度和需求;2.访谈:选择多个社区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居民代表进行深入访谈,了解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3.资料调研:收集和分析有关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相关文件、报告和数据。

四、调研结果1.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较为清晰,但协同配合还有待加强;2.社区居民对灾害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应对灾害的意识和能力;3.社区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信息传达不畅、应急预案不完善等问题;4.社区居民对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满意度较低,期望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五、问题分析1.社区居民对灾害的认知程度低,缺乏应对灾害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加强宣传教育;2.社区防灾减灾工作中信息传达和协调机制不畅,需要建立科学、快捷的沟通渠道;3.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应急预案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4.社区居民对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满意度较低,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六、改进建议1.加强社区居民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能力;2.建立健全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信息传达和协调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3.完善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应急预案,加强演练和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4.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满意度,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

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总结报告(5篇)

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总结报告(5篇)

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总结报告今年____月____日是我国第8个“防灾减灾日”,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的巨大危害给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为了做好今年“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提高我校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全体师生命安全为根本,全面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观念,切实提高师生的避灾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

于是我校积极制定“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并积极开展了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的教育宣传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1、加强领导,认真策划保证防灾减灾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们学校十分重视防“防灾减灾日”的工作开展情况,校长聂凯林任总负责,安全处任主任具体安排,安全处干事苏天辽、王香兰具体负责,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

2、积极宣传,营造防灾减灾氛围学校利用____月____日升旗仪式举行防灾减灾为主题的活动,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国旗下讲话,做了宣传教育发动工作,营造了安全教育活动氛围。

在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期间,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悬挂横幅、向家长发送防灾减灾知识短息等方式,大力地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了安全宣传教育。

3、利用班会,掌握自救互救知识____月____日上午第五节班会课,各班开展了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

通过班会,同学们互相交流自救互救知识,探讨“地震、火灾来了该怎么办”,同学们踊跃发言,纷纷献计献策,使班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4、体验为主,掌握防灾减灾技能为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意识,让师生掌握基本的防灾避灾知识和技能,增强师生的应急疏散能力和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____月____日利用大课间课时间全体师生积极配合学校进行避震应急疏散演练。

活动中,全体师生都能服从指挥,听从命令,快速、安全地进行疏散。

同学反应迅速有秩序地按指定路线迅速撤离至操场空地。

防灾减灾调研报告

防灾减灾调研报告

防灾减灾调研报告防灾减灾调研报告(一)一、引言防灾减灾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科技的不断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手段来应对灾害。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当前防灾减灾相关技术的应用情况,提出相应建议和措施,以提高社会的抗灾能力。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通过在线问卷平台发放问卷,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并选择了10个重灾区进行实地访谈,与相关专家、救援人员和民众进行深入交流。

三、调研结果1. 灾害预警系统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地区已建立了相应的灾害预警系统。

其中,气象、地震和洪水等常见灾害预警系统较为完善,但在一些新兴领域如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预警方面还存在不足。

建议加强相关领域的科研力量,提升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紧急救援技术大部分地区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紧急救援体系,包括消防、医疗和民兵等力量。

然而,一些偏远地区的救援能力较弱,需要增加投入和培训。

另外,在救援装备方面,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关注和改进。

3. 社会宣传和教育调研显示,社会宣传和教育在防灾减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普通民众对于防灾减灾的意识和知识仍有提升空间。

建议加强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民众自我保护能力。

四、存在问题1. 地方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和灾害类型各不相同,导致防灾减灾工作存在一定的地方差异。

有些地方缺乏有效的预警系统和紧急救援力量,需要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支持。

2. 应急预案部分地区的应急预案存在滞后、不完善的情况。

应急预案的制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确保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

3. 公众参与度社会宣传和教育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公众参与度仍有待提高。

防灾减灾工作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提高公众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和参与度。

五、建议和措施1. 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加大对新兴领域灾害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防震减灾调研工作情况报告

防震减灾调研工作情况报告

防震减灾调研工作情况报告防震减灾调研工作情况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为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提高抗震能力,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对策,进一步加强地区抗震能力。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实地考察和访谈的方法。

1. 文献资料研究:通过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研究地区的地质构造、历史地震情况、抗震设防标准等相关信息。

2. 实地考察:走访研究地区的抗震设施和抗震建筑,观察其设计、构造和使用情况,评估其抗震性能。

3. 访谈:与研究地区有关的政府部门、抗震工作单位、科研机构、学校等进行访谈,了解其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需求。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情况分析经过文献资料研究和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研究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具有较大的地震灾害风险。

历史地震记录显示,该地区曾多次发生过破坏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抗震设施和抗震建筑情况分析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研究地区存在一定数量的抗震设施和抗震建筑,但整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抗震设施的密度和覆盖率不高,无法满足全面抗震的需求;二是部分抗震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等问题,抗震性能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一些抗震建筑的使用管理存在问题,如缺乏定期维护和检测。

3. 防震减灾工作现状分析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一是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高度重视,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建立了抗震减灾机构;二是一些科研机构在抗震减灾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抗震减灾工作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三是学校在开展抗震教育和培训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提高了师生的抗震意识。

四、问题和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以下问题和建议:1. 抗震设施和抗震建筑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密度和覆盖率,并确保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 需要加强对抗震设施和抗震建筑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

基层防灾减灾调研报告

基层防灾减灾调研报告

基层防灾减灾调研报告一、引言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各级政府和社区都积极开展基层防灾减灾工作。

本文通过对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的调研,旨在探讨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现状1.基层防灾减灾意识不足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基层社区对于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一些社区无法正确应对灾害,导致灾害损失加剧。

2.基层防灾减灾资源不足基层社区的防灾减灾资源相对有限,无法满足灾害发生时的需求。

缺乏足够的物资、设备和人力资源,使得基层社区在灾害发生后无法及时有效地救援和恢复。

3.基层防灾减灾能力薄弱基层社区在防灾减灾能力方面存在一定薄弱之处。

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无法提供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同时,缺乏组织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导致灾害发生后的救援和恢复工作效率低下。

三、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的改进措施1.加强基层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基层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可以定期组织防灾减灾知识讲座、举办应急演练,提高居民对于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2.增加基层防灾减灾资源投入加大对基层社区防灾减灾资源的投入,提高物资、设备和人力资源的供给。

同时,加强社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享资源,提高整体应对能力。

3.加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培训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加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提高基层社区的应对灾害的能力。

四、结论基层防灾减灾工作是减少自然灾害损失的重要环节。

然而,目前基层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意识不足、资源不足和能力薄弱等问题。

为了提高基层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我们应加强宣传教育、增加资源投入和加强能力建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灾害发生时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上内容纯属虚构,仅供参考)。

防灾减灾实践调研报告

防灾减灾实践调研报告

防灾减灾实践调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防灾减灾实践的情况,以便进一步了解其效果和改进方向。

我们对不同领域的防灾减灾实践进行了调研,包括自然灾害防治、灾后重建以及社区防灾减灾等。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和分析。

2. 自然灾害防治调研结果2.1 地震防灾措施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地震防灾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地震监测系统、提供地震预警、加强建筑物结构抗震能力等。

不同地区在地震防灾措施方面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缺乏预警系统和不合理的建筑设计等问题。

2.2 水灾应对措施调研结果我们的调查发现,水灾应对措施主要包括防洪工程建设、完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堤防巡查等。

一些地区已经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如修建水闸、加强堤防的抗洪能力,但在应对大规模水灾方面还存在一定挑战。

3. 灾后重建调研结果3.1 灾后重建规划调研结果灾后重建规划是确保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的关键。

我们的调查发现,一些地区已经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灾后重建规划体系,包括修复基础设施、重建房屋、提供就业机会等。

然而,一些地区在灾后重建规划方面还存在不足,例如缺乏长远规划、缺乏民众参与等问题。

3.2 灾后心理疏导调研结果我们的调查发现,灾后心理疏导是灾后重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心理疏导工作,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康复活动等。

然而,在一些地区,灾后心理疏导工作仍然不够完善,导致部分受灾群众长期困扰于心理问题。

4. 社区防灾减灾调研结果4.1 社区减灾计划调研结果社区减灾计划是社区居民主动应对灾害的重要手段。

我们的调查发现,一些社区已经建立了减灾计划,包括制定应急预案、提供灾害知识培训等。

然而,一些社区在减灾计划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如缺乏有效的警报系统和减灾资源分配不均等。

4.2 社区参与调研结果社区居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是提高社区整体抗灾能力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调查发现,一些社区已经鼓励居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如开展义务灭火队伍、组织演练等。

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调研报告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调研报告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调研报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旨在提高社会对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应对能力,并减少其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本次调研报告将深入探讨当前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现状、挑战以及需要考虑的要点,并分享成功案例和借鉴经验,以期给出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叙述:引言部分首先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介绍全文内容;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现状调研,包括现有防灾减灾措施概述、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现状和挑战;随后,我们将探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需要考虑的要点,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强防灾减灾教育与宣传工作以及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机制;进而,我们将分享国内某地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成功案例,并总结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方法;最后,我们将对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1.3 目的本篇报告旨在通过调研和分析,全面了解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现状,明确其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并探讨如何在不同层面考虑要点,以推动防灾减灾工作的高效实施。

同时,我们将运用成功案例分享和借鉴经验,为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可行性建议,并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通过本次调研报告的编写,希望能够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与参与,共同致力于打造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2. 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现状调研2.1 现有防灾减灾措施概述在进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调研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当前已存在的防灾减灾措施进行一个概述。

目前,各个地区普遍采取了一些常见的防灾减灾措施,如加强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推行应急预案和演练等。

2.2 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一个健全而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能够提供实时的监测预警信息,帮助政府和公众迅速作出反应,并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灾减灾实践调研报告

防灾减灾实践调研报告

防灾减灾实践调研报告防灾减灾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防灾减灾实践的情况,并通过调研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工作。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我们通过设计问卷,向不同群体的人们进行了调查,包括居民、学生、地震救援队等,以了解他们对防灾减灾工作的认知、实施情况和意见建议。

2. 现场实地观察:我们参观了当地的灾难预警中心、消防救援队和地震遗址等地方,亲身感受了应急措施的执行情况和灾后重建情况。

三、调研结果1. 防灾减灾认知情况大部分受访者对防灾减灾知识有一定了解,可以正确识别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应对方法。

但在地震、洪水等特定灾害的防范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2. 防灾减灾实施情况居民和学生普遍知晓逃生方法,并在平时注重开展灾难应对演练,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够规范,存在消防设备的滞后更新和使用不当等问题。

灾害救援队伍存在人手不足和救援能力不足的情况。

3. 防灾减灾意见建议居民希望政府加强灾难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学生们认为应将灾难防控知识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并相应增加应急演练的频次和实用性。

消防救援队呼吁政府加大对救援队伍的投入和培训力度,并提供更完善的设备保障。

四、建议1. 提高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加强公众对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培养居民和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

2. 完善灾难预警系统:政府应加强灾难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强化教育培训:将灾害防控知识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并加大应急演练的频次和实用性。

4. 加强救援能力建设:政府应加大对救援队伍的投入和培训力度,提供更完善的设备保障。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当前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只有加强宣传教育,完善预警系统,增强救援能力,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推动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

防灾减灾调研报告

防灾减灾调研报告

防灾减灾调研报告防灾减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自然灾害的频发,防灾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当前社会对防灾减灾的认识状况,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社会对防灾减灾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相关措施的看法,为完善现有措施和提升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在线问卷的形式向社会大众推送,共计收集到1000份有效问卷。

三、调研结果1. 防灾减灾知识意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了解防灾减灾知识非常重要,但只有35%的受访者自认为掌握了相关知识,说明公众对防灾减灾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

2. 预警系统的认识和信任调查结果显示,约70%的受访者表示知晓当前的预警系统,也有近60%的受访者对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表示较高的信任,但近30%的受访者表示并不信任预警系统的准确性,这说明预警系统在提高社会防灾意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3. 公众对应急救援力量的认可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受访者对应急救援力量的工作表示认可和支持,但依然有近20%的受访者对应急救援力量的工作表示不满意,反映出对于应急救援力量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4. 社会对于建设防灾减灾设施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约80%的受访者认为建设防灾减灾设施非常重要,近6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建设防灾减灾设施的投入力度,说明公众对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认可度较高。

四、调研结论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公众对防灾减灾知识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需要提高相关教育和宣传力度。

2. 预警系统虽受到部分公众的信任,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应急救援力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认可,但在工作质量和效率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4. 政府应加大对防灾减灾设施的投入力度,满足公众对安全保障的需求。

五、建议1. 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教育,可以通过制作宣传片、举办讲座等形式,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2023年中国社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报告

2023年中国社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报告

2023年中国社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报告引言: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自然灾害频发,减灾救灾工作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程。

而在中国,社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更是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社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进一步提升社区减灾救灾的能力与效率。

一、背景社区是基层减灾救灾工作的关键力量和第一响应机构。

中国社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工作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逐步展开,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在面临新的自然灾害挑战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背景下,我们亟需进一步加强社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二、现状分析1. 社区减灾救灾意识普及不足目前,中国社区居民对于减灾救灾的认知和意识仍然存在差距。

很多社区居民对于如何应对灾害、避免风险等基本知识了解不足,缺乏主动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意愿和能力。

2. 社区减灾救灾组织机制不完善社区减灾救灾组织机制是保障减灾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社区减灾救灾工作责任划分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导致减灾救灾工作的推进受阻。

3. 社区减灾救灾资源配置不均衡社区减灾救灾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是保障减灾救灾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

然而,目前社区减灾救灾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的情况,一些资源缺乏整合和利用,导致减灾救灾能力不足。

三、提升措施和建议1. 提高社区居民减灾救灾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对于减灾救灾的认知,普及相关知识,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意识。

组织定期的减灾救灾知识培训,提供技能指导,帮助社区居民了解灾害风险和应急处理方法。

2. 健全社区减灾救灾组织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减灾救灾工作责任划分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和职责,并加强组织协调机制,提高社区减灾救灾工作的执行效率。

发挥社区组织和居民自治的作用,加强社区减灾救灾志愿者队伍建设,形成合力。

3. 平衡社区减灾救灾资源配置加强对社区减灾救灾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防洪减灾调研报告

防洪减灾调研报告

防洪减灾调研报告防洪减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防洪减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收集相关的学术论文、报告和政府文件,了解防洪减灾的政策及相关措施。

2. 实地调研:走访了多个洪灾频发地区,了解当地的防洪减灾设施和工作进展,与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

三、调研结果1. 防洪减灾设施建设进展不平衡:沿海地区和大江大河流域的防洪减灾设施相对完善,但农村地区和山区的防洪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防洪能力较弱。

2. 防洪减灾意识普遍存在不足:部分地区居民对洪灾的风险意识较低,缺乏正确的防洪减灾知识和应对能力,导致灾害发生后无法及时逃生和自救。

3. 技术手段运用不充分:当前防洪减灾工作仍然以传统的人工巡查和堤坝加固为主,缺乏现代化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无法实现洪水的精确预测和及时提醒。

4. 防洪减灾的组织和协调有待加强:当前各地相关部门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协调机制不完善,缺乏应急救援力量的统一指挥和落地。

四、调研建议1. 加大防洪减灾设施建设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山区的防洪设施投入,提升防洪减灾能力,确保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 加强防洪减灾宣传教育:通过开展防洪减灾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防洪意识,普及相关的逃生、自救技能,增强居民的应对能力。

3. 推广先进的防洪减灾技术:引进先进的洪水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防洪减灾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实现预测、预警和应对的精细化。

4. 健全防洪减灾的组织和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划分,加强跨部门的协作,完善应急救援力量的统一指挥,提高防洪减灾工作的效能。

五、结论当前防洪减灾工作存在设施不平衡、意识不足、技术滞后、组织松散等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和努力,加强防洪减灾的基础建设和宣传教育,推广先进的技术手段,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提高防洪减灾工作的效果,减少洪灾带来的损失。

同时,居民也应增强防洪减灾的意识,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救能力,为自身和家庭的安全做好准备。

关于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减灾是减灾救灾工作的基础,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是加强减灾能力建设、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

我区社区减灾工作的现状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推进社区减灾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荣华街、汉水街、汉正街、宗关街等4个街道15个社区进行了调研,并对全区社区减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一、全区社区减灾工作的现状(一)减灾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通过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减灾工作指挥体系,加强了对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据统计,全区有113个社区建立了综合减灾机构,占全区社区总数的35.9%。

并建立了街道、社区、门栋三级防灾减灾工作组织指挥体制,明确了各级防灾减灾工作职责任务;所有社区建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物业管理公司责任人、辖区单位领导、社区民警、居民代表为成员组成的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构筑了比较完善的社区减灾工作管理体系。

(二)应急救助预案逐步建立。

按照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统一部署,我们在社区减灾工作中,比较注重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制定和演练。

据统计,全区有883个社区制定了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占98%。

各社区结合实际,制定了消防安全工作方案、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急抢险抢修工作方案,并定期进行了演练。

荣华街中山社区针对辖区内排查的3处灾害隐患,在预案中按照灾害类别明确了灾害预警方式、人员转移路线和救助措施等,增强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宗关街发展社区定期组织不同类别的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社区8000多居民踊跃参与,增强了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安全感。

均100个社区居民就有15个注册志愿者,他们活跃在多个领域,积极开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防灾减灾、抢险救灾等活动,“人人都是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这个社区蔚然成风。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通过开展社区减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促进了社区的安全与和谐,但是全区社区减灾工作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工作发展不平衡。

社区防灾减灾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

社区防灾减灾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

社区防灾减灾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4 文献综述 (6)2. 社区防灾减灾概述 (7)2.1 社区防灾减灾的内涵 (8)2.2 社区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9)2.3 社区防灾减灾的历史沿革 (10)3. 社区防灾减灾建设现状分析 (12)3.1 社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现状 (13)3.2 我国社区防灾减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4)3.3 社区防灾减灾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 (15)4. 社区防灾减灾建设问题与对策 (17)4.1 防灾减灾意识薄弱的问题与对策 (18)4.2 防灾减灾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与对策 (20)4.3 应急预案不健全的问题与对策 (21)4.4 人员疏散与安置的问题与对策 (23)4.5 宣传教育与培训的问题与对策 (24)4.6 政策法规与管理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26)4.7 科技创新与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 (27)5. 社区防灾减灾对策实践案例分析 (28)5.1 XX社区的防灾减灾建设实践 (29)5.2 YY社区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31)5.3 ZZ社区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32)6. 社区防灾减灾建设的展望 (33)6.1 发展前景 (34)6.2 面临的挑战 (35)6.3 发展策略 (37)1. 内容概览本文档旨在全面分析当前社区在防灾减灾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改进建议,以期提高社区的整体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安全的居住环境。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居住区人口密集,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面临挑战。

就现状而言,多数社区在防灾减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防灾减灾意识薄弱,居民对灾害类型、应对措施的认识不足,应急知识缺乏;二是基础设施老旧或有待完善,如缺乏有效的预警系统、避难所设施不足、逃生通道不通畅等;三是防灾减灾规划欠缺科学性,未能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导致一些地方防灾减灾设施使用率低,防护效果受限。

防灾救灾调研报告

防灾救灾调研报告

防灾救灾调研报告防灾救灾调研报告1. 引言防灾救灾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关系到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为了了解当前防灾救灾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改进措施,本次调研旨在调查公众对防灾救灾的认知程度、应对能力以及对政府在防灾救灾方面的信任度等内容。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0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调研对象为广大公众,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理位置的人群。

3. 调研结果(1)公众对防灾救灾的认知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受访者对常见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于罕见的或人为灾害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

提高公众对灾害的认知程度,特别是在学校教育和大众媒体的宣传中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2)公众的应对能力调研结果显示,公众对于常见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例如会选择最安全的地方躲避、学会基本的急救知识等。

然而,对于复杂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较低,例如化学泄漏、恐怖袭击等。

提高公众应对复杂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应成为防灾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3)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调研结果显示,公众对政府在防灾救灾方面的信任程度整体较高,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在防灾救灾方面做得还不错。

然而,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对政府的防灾救灾工作表示不满意,认为政府应加大投入和改进工作方法。

政府需进一步加强防灾救灾的公开透明,提高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4. 建议与改进措施(1)加强公众防灾救灾的教育宣传,特别是对于罕见和人为灾害的认知程度。

(2)提高公众的应对能力,特别是应对复杂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通过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处置能力。

(3)加强政府在防灾救灾方面的透明度和参与度,提高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4)建立完善的防灾救灾基础设施,提高灾害应对的效率和能力。

(5)加强跨部门间的合作,打造一个协同应对灾害的工作机制。

社区防灾减灾与物业管理调研报告

社区防灾减灾与物业管理调研报告

社区防灾减灾与物业管理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灾害频发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提高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和减少灾害损失,本次调研针对社区防灾减灾与物业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为社区管理机构和物业管理者提供指导意见。

二、调研结果1. 社区防灾减灾措施1.1 信息发布与宣传社区应设立信息发布平台,定期向居民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1.2 紧急预警系统建设社区应建立健全的紧急预警系统,及时向居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1.3 安全疏散通道规划社区应制定详细的疏散预案,合理规划安全疏散通道,并设置标识牌引导居民疏散,确保居民生命安全。

2. 物业管理在社区防灾减灾中的作用2.1 健全的管理团队和应急机制物业公司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团队和应急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居民。

2.2 安全设施维护物业公司应加强对社区安全设施的巡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2.3 应急物资准备物业公司应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包括食品、水、药品等,以满足居民在灾害发生时的基本生活需求。

3. 社区防灾减灾与物业管理的问题与挑战3.1 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许多社区管理人员和物业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需要加强培训和提高素质。

3.2 缺乏合作机制社区管理机构和物业公司之间缺乏紧密的合作机制,应加强协作,共同制定应对灾害的规划和措施。

3.3 经济投入不足社区防灾减灾与物业管理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但目前许多社区的经费有限,需要加强资金筹措和利用。

4. 解决方案与建议4.1 加强人员培训社区管理机构和物业公司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专业素质。

4.2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社区管理机构和物业公司可以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制定应对灾害的预案和措施,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4.3 加强资金投入政府和社区应加大对社区防灾减灾和物业管理的资金投入,确保其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社区防灾减灾能力评估与提升研究

社区防灾减灾能力评估与提升研究

社区防灾减灾能力评估与提升研究在当今社会,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防灾减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安危和社区的稳定。

因此,对社区防灾减灾能力进行评估,并提出有效的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的内涵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是指社区在面对各类灾害时,通过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等阶段,有效地减轻灾害损失、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区正常秩序的综合能力。

它包括社区的组织管理能力、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能力、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等多个方面。

二、社区防灾减灾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管理指标社区防灾减灾组织机构的健全程度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情况相关责任人员的明确和职责落实情况2、灾害监测预警指标灾害监测设备的配备和运行情况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的多样性和畅通性居民对预警信息的接收和响应能力3、居民意识和能力指标居民对灾害知识的了解程度参加防灾减灾培训和演练的比例自救互救技能的掌握情况4、应急物资指标应急物资的储备种类和数量物资储备库的管理和维护情况物资调配的效率和合理性5、基础设施指标建筑物的抗震、抗洪等能力道路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公共避难场所的设置和容量三、社区防灾减灾能力评估的方法1、资料分析法收集社区的相关文件、资料,包括应急预案、灾害记录、物资清单等,对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进行初步了解和分析。

2、实地考察法深入社区进行实地查看,检查基础设施的状况、物资储备情况、避难场所的设置等。

3、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社区居民的防灾意识、知识和技能进行调查,了解居民对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4、访谈法与社区管理人员、居民代表等进行访谈,获取更深入、更详细的信息。

通过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可以对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小区防灾调研报告

小区防灾调研报告

小区防灾调研报告调研背景为了提高小区居民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我校社会实践团队对某小区的防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并提供改进建议,以帮助小区居民提高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了100份问卷。

问卷内容主要涵盖小区居民对防灾知识的了解程度、应对灾害的能力以及对小区防灾措施的满意度等内容。

最终,我们收集了90份有效问卷。

调研结果防灾知识了解程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小区居民对于地震、火灾和水灾等常见灾害的防灾知识了解较为薄弱。

仅有30%的受访者能正确回答有关灾害应急避险地点和自救方法的问题。

应对能力小区居民在防灾应对能力方面也亟需提高。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在紧急情况下不知道该如何正确报警和求救。

此外,仅有20%的受访者能准确操作灭火器并进行初步的灭火。

小区防灾措施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小区居民对小区的防灾措施整体满意度较低。

只有不到30%的受访者认为小区的灭火器、灭火设备和避难场所等防灾设施齐全,并且准备充分。

建议改进针对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希望能帮助小区居民提高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1. 开展防灾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小区宣传栏、微信群等途径向居民传播防灾知识,提高他们的防灾意识。

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知识讲座和演练活动,让居民了解常见灾害的应对方法。

2. 组织紧急演练,加强居民的应急能力。

定期组织火灾逃生演练和地震应对演练等活动,帮助居民熟悉应急疏散路线和自救方法。

3. 加强小区防火设施的维护和配备。

确保小区内的灭火器、灭火栓和防火门等设施完好并随时可用,以提高居民应对火灾的能力。

4. 提供充足的防灾设施和避难场所。

增加小区的避难场所和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提供足够的保护和支持。

结论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小区居民对防灾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应对能力有待提高。

同时,小区的防灾设施和措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社区防灾能力建设总结汇报

社区防灾能力建设总结汇报

社区防灾能力建设总结汇报社区防灾能力建设总结汇报一、背景介绍社区防灾能力建设是指通过加强社区的组织管理、防灾意识教育、灾害信息收集与分析、应急救援能力培训等一系列措施,提升社区居民应对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次汇报主要总结我社区在社区防灾能力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二、工作概况1.组织架构建设我们依据社区实际情况,成立了社区防灾指挥中心和社区防灾志愿者队伍,为社区防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社区防灾指挥中心的成立,提高了灾害应急响应效率,使各部门之间可以快速协调与合作。

社区防灾志愿者队伍的成立,增加了灾情信息上报的渠道,提高了居民的灾害防范意识。

2.培训教育工作我们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参加防灾知识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

通过举办多次防灾知识讲座、应急演练等活动,使居民了解了常见灾害的预防和避险知识,学会灾难时如何保护自己和亲人的基本方法。

3.灾害信息收集与分析我们建立了灾害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通过收集灾害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了社区居民对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和反应能力。

同时,我们也建立了与相关机构和社区居民的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了灾害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应急救援能力提升我们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应急演练,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应急救援能力。

在演练过程中,居民学会了正确的报警方式和急救知识,增强了应对灾害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购置了应急救援设备,供居民在灾害中使用,提高了应急救援效率。

三、成果回顾1.提高灾害防范意识通过开展防灾知识宣传活动,我们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灾害防范意识。

居民对防灾常识和预防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且能够主动参与社区的防灾工作。

2.减少灾害损失通过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和完善的灾害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响应灾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帮助居民做出合理的避险和应对措施,减少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关于巴楚县阳光社区减灾工作的调研分析报告

关于巴楚县阳光社区减灾工作的调研分析报告

编号关于巴楚县阳光社区减灾工作的调研分析报告分院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关于巴楚县阳光社区减灾工作的调研分析报告一、巴楚县阳光社区概述 (1)二、调研时间 (1)三、调研地点 (1)四、调研对象 (1)五、调研方法. (1)(一)访谈调研 (1)(二)实地调研 (1)(三)文献分析 (1)六、巴楚县阳光社区减灾工作的主要做法 (2)七、巴楚县阳光社区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 (2)(一)社区居民参与度低,减灾意识比较淡薄 (2)(二)排查评估工作不到位,预案演练不充分 (2)(三)领导组织未完全发挥作用,减灾工作机制不完善 (3)八、巴楚县阳光社区减灾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3)(一)倡导多元参与,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3)(二)严谨排查评估,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4)(三)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减灾工作机制 (4)九、结论 (4)谢辞 (5)关于巴楚县阳光社区减灾工作的调研分析报告摘要:自然灾害、社会灾害都会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社区作为国家的基层组织,在防灾减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巴楚县阳光社区作为当地放在减灾工作的重要组织单位,在为人们创建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巴楚县阳光社区减灾工作现状的分析研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之适应的解决措施,旨在全面提升巴楚县阳关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巴楚县;减灾;社区居民一、巴楚县阳光社区概述巴楚县阳光社成立于2011年,辖区范围约2平方公里。

社区下设6个居民小区,共有住宅楼148栋,人口2224户,共计6792人,可供避难场所3处。

从社区居民的民族种类来看,主要包含汉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多个民族。

从社区居民职业角度来看,巴楚县阳光社中559户为新旧农贸市场各类个体工商户,其他多为公司员工或未就业人员,其中含退休职工794人。

从社区居民政治面貌来看,仅有党员79人,这就从思想觉悟角度增加了社区治理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减灾是减灾救灾工作的基础,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是加强减灾能力建设、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

我区社区减灾工作的现状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推进社区减灾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荣华街、汉水街、汉正街、宗关街等4个街道15个社区进行了调研,并对全区社区减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一、全区社区减灾工作的现状(一)减灾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通过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减灾工作指挥体系,加强了对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据统计,全区有113个社区建立了综合减灾机构,占全区社区总数的35.9%。

并建立了街道、社区、门栋三级防灾减灾工作组织指挥体制,明确了各级防灾减灾工作职责任务;所有社区建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物业管理公司责任人、辖区单位领导、社区民警、居民代表为成员组成的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构筑了比较完善的社区减灾工作管理体系。

(二)应急救助预案逐步建立。

按照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统一部署,我们在社区减灾工作中,比较注重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制定和演练。

据统计,全区有883个社区制定了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占98%。

各社区结合实际,制定了消防安全工作方案、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急抢险抢修工作方案,并定期进行了演练。

荣华街中山社区针对辖区内排查的3处灾害隐患,在预案中按照灾害类别明确了灾害预警方式、人员转移路线和救助措施等,增强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宗关街发展社区定期组织不同类别的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社区8000多居民踊跃参与,增强了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安全感。

均100个社区居民就有15个注册志愿者,他们活跃在多个领域,积极开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防灾减灾、抢险救灾等活动,“人人都是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这个社区蔚然成风。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通过开展社区减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促进了社区的安全与和谐,但是全区社区减灾工作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工作发展不平衡。

主要体现在各街道发展不平衡。

从全区范围看,城市社区减灾工作比村中村改造社区开展得好;全区各街道减灾工作已纳入当街工委、办事处议事日程,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因地制宜划定减灾应急避难场所,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减灾工作整体水平较高。

调研发现,有的社区条件很好,但认识不够,工作力度不够;有的条件相对较差,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灾害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

一是基层预案制定存在空白点。

全区11.3%的社区没有制定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二是预案内容不科学。

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有的预案照抄照搬,套用固定模式,针对性不强;有的预案内容简单,应急措施不具体,操作性不强。

三是预案演练不够。

全区有83%的社区没有对灾害应急预案进行演练,预案的实际作用缺乏实践检验。

(三)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滞后。

多数社区没有明确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已明确设立的避难场所标识有待进一步完善,功能分区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有的社区应急避难场所选择较远,不利居民及时疏散,根本没有划分功能区,其中只有15个社区设立了应急标识和指示牌。

二是社区应急物资储备缺乏。

绝大多数社区没有建立专用的应急物资仓储设施,救灾应急存储物资缺乏。

只有1个社区与商家签订了应急救助物资购销协议。

(四)防灾减灾意识比较淡薄。

一是多数基层政府和组织对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防灾减灾是务虚的工作,没有抓经济、抓发展实在,不愿意把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防灾减灾工作中来。

二是大多数社区居民亲身经历的灾害性事件较少,难以形成对灾害的感性认识,有的认为灾害离自己比较远,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有的缺乏基本的防灾避灾知识。

如在发生雷电和火灾时,有些人缺乏科学知识和逃生技能,如汉正街长江食品厂的一场大火,造成14人死亡的惨痛教训。

三是大多数社区居民认为防灾减灾工作需要付出现实成本,而预见的结果在未来不一定存在,付出往往得不到回报,使得社区居民在生活中不重视防灾减灾。

一般的居民家庭都没有配备安全绳、急救包、灭火器等自救设备。

当发生火灾事故时,不知所措,往往采取跳窗跳楼的办法,造成至死至伤的惨剧。

存在上述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综合起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指导思想存在误区。

一是在建国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政等部门存在重抗灾救灾、轻防灾减灾的指导思想,对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援、现场处置、善后处理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防灾减灾工作重视不够。

灾害发生后,英勇救灾的人可以成为英雄,而平时默默从事防灾减灾工作的人却往往被忽视。

二是认为现阶段的中心工作是抓经济建设,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防灾减灾问题就自然会得到解决。

三是认为没有把社区减灾工作列入政绩考核和目标管理范畴,干与不干一个样。

四是基层民政部门认为工作多任务重,社区减灾工作一没项目二无资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把社区减灾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

(二)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投入不足,是社区减灾工作发展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随着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逐步深入和国家综合财力的提升,党和政府对救灾工作越来越重视,救灾资金投入逐步增加,但是减灾工作投入却很少。

20XX年底以来,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扩内需的措施,投入项目资金达4万亿,但没有社区减灾项目。

20XX年以来,我区投入危房改造资金8310万元,但没有安排社区减灾资金投入。

(三)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一是中小学校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中小学校没有专门的防灾减灾教材,也没有安排专门的课时开展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使得广大中小学生防灾减灾知识得不到普及。

二是宣传教育的经常性不够。

防灾减灾要深入人心,就要使宣传教育活动经常化,但现实往往是“活动来了一阵风,活动完了无影踪。

”三是宣传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社区减灾宣传教育往往是为了完成任务,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结合得不够紧,针对性不强,不注重用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使得社区居民参与防灾减灾的热情不是很高。

三、对策与建议加强社区减灾工作,提高社区居民避灾自救能力和基层灾害应急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把救灾工作的重心转向救灾减灾并重上来,是国家对自然灾害管理的重大转型,是传统救灾工作的重大变革。

20XX年,南方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加强基层减灾工作,全面提高社区综合防御灾害的能力和灾害应急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已经刻不容缓。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要转变观念。

各级党委、政府要适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安全幸福生活的新期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从保障民生出发,切实转变重救灾轻减灾的观念,牢固树立防灾减灾与抗灾救灾同等重要的思想,甚至是防重于救、有备才会无患的思想,努力推进救灾减灾协调并重和可持续发展。

要将社区减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综合减灾协调机构,加强对社区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要加强协调。

民政部门要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积极承担综合协调职能,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社区减灾工作的重视;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整合资源,形成指导和支持社区减灾工作的合力。

要通过编制实施“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示范工程”、“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等项目,把社区减灾工作变成实实在在的项目,争取领导的更多重视和财政的更大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减灾工作。

三是要加强基层。

街道和社区要成立专班,建立健全社区减灾组织网络,建立社区减灾工作责任制,把社区减灾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要坚持贴近社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

(二)强化宣传教育。

一是突出宣传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社区要重点开展火灾、房屋倒塌、地陷、地震等灾害,生物化学物品和有毒气体泄露、爆炸,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及技能宣传教育。

教育部门应把防灾减灾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社区中小学校必须安排专门教材和课时开展减灾教育,让中小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避险逃生技能。

二是注重宣传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要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宣传橱窗,张贴减灾宣传挂图、资料,建立宣传阵地;组织社区居民将减灾知识编成小品、戏剧等,通过社区文艺活动进行表演,寓教于乐;把防灾减灾工作纳入社区志愿者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志愿者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以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中的典型事件为例,进行案例教育,引导社区居民增强忧患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自觉配备家庭灭火器、安全绳、应急灯、急救包等必要的防灾减灾设备。

三是开展好主题宣传活动。

要抓住开展5.12国家“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活动的契机,每年确定一个宣传主题,细化活动内容,精心组织实施,把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推向深入。

(三)完善应急预案。

一是要组织社区开展全面细致的灾害隐患排查,准确掌握社区的灾害隐患及灾害发生规律,为制定和完善社区应急救助预案提供依据。

二是要结合社区环境、居民特点和现有救灾减灾能力等现状制定预案,明确指挥机构、应急程序、协调联动机制和应急反应、群众转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职责,把预案制定成社区及居民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行动指南,把预案所规定的工作职责明确到具体单位和个人。

三是要针对灾害隐患,积极支持、配合社区,定期组织开展预案演练活动,通过演练查找预案存在不足,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

年底前,所有社区要完成预案制定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

(四)推进避难场所建设。

一是要确定应急避难场所。

要充分利用现有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等空地和学校、医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整修加固的江河堤防,采取确认、修缮等方式,建立社区应急避难场所。

二是要逐步完善应急避难场设施及功能。

要设置显著标识和指示牌,划定紧急疏散通道;要合理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有必要的床铺、被褥、急救药物等应急物资,对不宜长期保存的物资与商家签有应急购销协议;要对避难场所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把厨房、休息区、卫生间等基本生活区分开,保证避难人员的正常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