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原文】: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翻译】:书卷是多情的像是故人,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一眼扫过就是三千字,读书专心致志,胸无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
金鞍玉勒的贵公子寻求志同道合的玩伴,却不信我的书房中别有一番春景。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阅读训练】:(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中国古代最美的十首读书诗
中国古代十首读书诗一、《观书》【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白话译文: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
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二、《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白话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三、《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白话译文: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四、《读书》【宋代】陆九渊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细商量。
白话译文:读书要特别注意静下心来读,不能着急,不能抱有功利色彩。
慢慢地用心去读,深入体会才会觉得韵味无穷。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去,不要死抠字眼,回头读到后面就会豁然贯通。
对于与自己切身处境相关的需要认真思考,一定要仔细思考其中的深意。
五、《读书有所见作》【清代】萧抡谓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白话译文:人的心如同一颗优良苗,只有得到精心的养护才能生长。
苗的生长需要泉水的灌溉,心灵则需要道德的教育。
人一天不读书,心中就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一个月不读书,就感觉到耳朵和眼睛都不清晰了。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原文】: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翻译】:书卷是多情的像是故人,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一眼扫过就是三千字,读书专心致志,胸无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
金鞍玉勒的贵公子寻求志同道合的玩伴,却不信我的书房中别有一番春景。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阅读训练】:(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docx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B.首联写书卷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C .颔联写一眼扫过三千字,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疲于应付的心情。
D.颈联“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识,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E.尾联写读书可以使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的贵公子领略美好之情之境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4.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三种赏析之。
3.CE【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
C项分析错误,颔联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E项,尾联赏析错误。
尾联是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故选CEo4.①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②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东风” 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③用典故,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④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于谦劝学诗《观书》:把书卷当作挚爱朋友,以读书作为最大乐趣
于谦劝学诗《观书》:把书卷当作挚爱朋友,以读书作为最大乐趣又读到一首劝学诗,其开头两句“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优乐每相亲”,早在此前作文时引用过,今次阅读才算找到出处,就出自于谦这首《观书》。
这是一首收录到“劝学诗集”中的一首诗,内容是写读书的乐趣,虽不止一次读过,但每每再读总有新感触。
于谦读书名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此处用修辞上的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有情有义的“故人”,故人即老朋友,而且是朝夕相处,晨昏不离,一起分享忧愁和快乐的好朋友。
“晨昏”是说早上和晚上,一天到晚,读书不倦,忧乐都与书卷相伴,也就是把书当作友人一样亲近。
这两句诗很能引起热爱读书的人的共鸣,历史上流传着许多爱书如命的轶事趣闻,这样的人把书视为故友乃至“情人”,一点儿都不夸张。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这句是写作者读书多而且快,“三千字”是泛指,并非确数,但生动描绘出作者如饥似渴读书的情态。
于谦塑像“胸次”,即胸中、心里,说的是作者在阅读时,专心致志,没有尘世的杂念。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这里用“活水”则是从朱熹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化出,“逐时”即时序相连。
这两句是写作者勤奋读书,不断增进新知,像源头的活水不绝而来,又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
朱熹劝学诗最后两句“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金鞍”,饰金的马鞍。
“玉勒”,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未信”即不相信。
“庐”本指小屋子,这里指的是书房。
于谦雕像这里是写那些到野外郊游踏春的人们,未必会相信在我的书房里,会另有一番春日的乐趣。
于谦《于谦诗选》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读书人的阅读乐趣,把书当作老朋友一样亲切相处,所以从早到晚,读书不倦。
诗中还进一步写到,作者一拿起书卷,便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很快就达到入迷的境界,而且他还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常读常新,从未有厌倦之意,因而能够源源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原文、赏析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出自明代于谦的《观书》
原文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
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
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
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
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
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
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
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
谥曰忠肃。
有《于忠肃集》。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创作背景:明代,科举进入后期,不少人将读书当作敲门砖,只将心思用在如何升官发财上,不再对书感兴趣了。
而于谦对读书如此热爱则不同凡响。
面对以做官为目的,达到目的而后放弃书本的官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观书》三年级古诗词学习
《观书》三年级古诗词学习观书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译文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
新鲜的想法源源持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注释故人:老朋友。
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
“相亲”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
昏:黄昏。
忧:愁。
每:时常。
亲:近。
三千字。
此为泛指,并非确数。
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
胸次:胸中,心里。
尘:杂念。
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逐:挨着次序。
金鞍:饰金的马鞍。
玉勒:饰玉的马笼头。
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
这里指书房。
【篇二】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自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持续有活水注入,持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古代诗歌于谦《观书》阅读练习及答案(江苏镇江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中)
二、江苏镇江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中测试2022.4(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B.颔联写自己阅读时一眼扫过三千字,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C.颈联上句写坚持经常读书,思想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永远清澈,这一感受与朱熹的《观书有感》如出一辙。
D.《观书》写出了诗人自我的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15.《观书》一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3小题,7分)16.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7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2)《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14.A.“首联运用比喻的手法”理解错误,诗歌首联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书卷多情”将书卷赋予了人的情态,多情的老朋友一般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故选:A。
15.①读书可使人如与故友朝夕相随,优乐与共,得到慰藉陪伴;②读书可使人沉醉书中,涤荡心胸,感觉清明纯净;③读书可使人增长新知,充实满足;④读书可使人享受书斋生活的美好与高雅,自得其乐。
解析:《观书》首联通过“似故人”和“每相亲”写出了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拥有它的陪伴,亲切而温暖;颔联通过“直下三千字”和“全无一点尘”写出了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表达了因读书而感受到的快乐和舒畅;颈联运用典故,写出了读书可以增长新知,让自己变得更丰富;尾联通过“寻芳客”和“别有春”,写出了读书带来的快乐,就如同欣赏美景一样让自己放松、轻快。
于谦《观书》诗词鉴赏
于谦《观书》诗词鉴赏观书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译文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
新鲜的想法源源持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注释故人:老朋友。
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
“相亲”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
昏:黄昏。
忧:愁。
每:时常。
亲:近。
三千字。
此为泛指,并非确数。
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
胸次:胸中,心里。
尘:杂念。
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逐:挨着次序。
金鞍:饰金的马鞍。
玉勒:饰玉的马笼头。
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
这里指书房。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自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持续有活水注入,持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于谦观书注释赏析
于谦观书注释赏析引言于谦(公元844年-公元923年),字渊明,唐代文学家、文学评论家。
他是唐代文学批评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文学鉴赏之神”。
他的《观书注》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评论著作,对后世的文学研究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观书注》进行详细的注释赏析,探讨其中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第一章:观书《观书注》以“观”为主题,通过对古籍的阅读和解读,展示了作者在文学艺术上的独特见解和品味。
在这一章中,作者论述了读书的方法与技巧,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三观”理论。
1.1 读书方法与技巧于谦认为读书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技巧。
他强调要注重细节,在阅读过程中仔细品味每一个字句,把握全局。
同时,他还提出了“以诗喻意”的方法,通过对诗词的欣赏来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1.2 “三观”理论于谦提出了自己的“三观”理论,即“观其文,观其人,观其时”。
他认为在阅读一部作品时,不仅要关注作者的文学才华,还要了解作者的性格特点和所处的历史背景。
只有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一部作品。
第二章:书评《书评》是《观书注》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了评论和赏析。
这一章主要包括对唐代诗人杜牧、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进行评析。
2.1 杜牧诗评于谦对杜牧的诗歌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认为杜牧以清新脱俗、婉约细腻的风格著称,能够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感慨和情感。
2.2 杜甫诗评于谦对杜甫的诗歌也表示了极高的赞赏。
他认为杜甫以豪放激昂、气势磅礴的风格著称,能够通过雄浑有力的语言表达出强烈的社会批判和人生哲理。
2.3 白居易诗评于谦对白居易的诗歌给予了积极评价。
他认为白居易以婉约柔和、细腻温情的风格著称,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怀。
第三章:文学思想《观书注》中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文学思想,对于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1 文化自觉与创新于谦提倡文化自觉与创新,他认为一个民族只有具备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并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观书
龙源期刊网 观书作者:〔明〕于谦来源:《月读》2015年第04期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于忠肃集》)【解读】明代名臣于谦刚正廉洁,在处理边患、扶持君主等大事上决断有力。
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一意孤行,结果在土木堡被瓦剌军队俘虏。
瓦剌以英宗为要挟,明朝君臣人心慌乱,于谦扶持代宗登基,坚决主战,大破瓦剌军,也迫使瓦剌放回了英宗。
后来英宗复辟,于谦受奸人诬陷而被杀,死后抄家,家无余财,天下人都为于谦感到冤屈。
后来,奸人相继落网,于谦冤情昭雪,而后受到历代尊崇、祭祀。
万历年间,于谦的谥号改为“忠肃”,他的文集就被称作《于忠肃集》。
作为定国安邦的栋梁,于谦襟怀磊落,从不考虑个人私利,寻常的娱乐也入不了他的眼睛,这首《观书》就体现了他旷朗的胸襟、不俗的格调。
“晨昏”是从早到晚,“忧乐”是无论什么心情,与诗人相伴的都是书卷。
不说自己多情爱书,反而说书卷多情相伴,就像老朋友,拟人化的手法亲切自然。
读书时心无杂念,自然能一目十行。
宋代大儒朱熹擅长在诗中用比喻讲述哲理,巧妙生动。
其《观书有感》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赞叹书中知识为源头活水;其《春日》写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赞叹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如同春风和煦。
于谦化用朱熹的诗句,说明读书使人获得新知,书中义理引人入胜。
那些骑着高头大马四处踏青的人们,哪里能想到书斋中别有风景?这是爱书人的春天,永不凋零的春天。
于谦的坟墓在杭州西湖畔,如果他的英灵地下有知,看着西湖边来来往往的寻芳客们,也会吟诵这首诗吧?(吕玉华)。
于谦《观书》阅读答案
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①金鞍玉勒:指富贵公子。
②活水: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首联可以看出诗人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写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
以“故人”喻“书卷”,喻体新巧;“多情”“相亲”又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读书的喜爱。
B. 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三千”与“一点”构成鲜明对比,“直下”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全无”体现用心之专,心无旁骛。
C. 尾联写“金鞍玉勒”与“我”的共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他们或日以寻花赏芳,或快乐地闭门读书。
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D.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
运用典故,意趣高雅,语言朴素直白,直抒胸臆,颇有感染力。
15. 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6分)阅读答案:【14题】C (“共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他们或日以寻花赏芳,或快乐地闭门读书”错。
这一联写这些富贵公子,日以寻花问柳为能是,他们和作者是两个不同世界之人,故而富贵子弟自然不会相信书斋之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
)【15题】①读书给人种亲切感。
书如故友知音,晨昏不弃,忧乐相随。
②读书可以荡涤心胸。
自己沉醉于书海中之中,陶然忘机,内心洁净无尘。
③读书可以让自己增长新知。
书如源头活水,不断更新着、丰富着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不是一时新,而是时时新。
④读书可以让自己放松身心,自得其乐。
结尾诗人感叹,什么样的风光、游乐都比不上读书之美。
答出3条即可。
观书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
观书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观书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观书原文翻译及赏析1宋代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注释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通“哪”,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为:因为。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艨艟”: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中流:河流的中心。
创作背景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
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赏析本诗借助形象喻理。
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
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
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观书原文翻译及赏析2观书[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观书》鉴赏
《观书》鉴赏《观书》写出了诗人读书的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观书》鉴赏。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观书原文: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译文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
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注释①故人:老朋友。
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
②“相亲”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
昏:黄昏。
忧:愁。
每:时常。
亲:近。
③三千字。
此为泛指,并非确数。
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
④胸次:胸中,心里。
尘:杂念。
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⑤“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⑥逐:挨着次序。
⑦金鞍:饰金的马鞍。
玉勒:饰玉的马笼头。
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⑧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
这里指书房。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
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原文】: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
【翻译】:书卷是多情的像是故人,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一眼扫过就是三千字,读书专心致志,胸无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
金鞍玉勒的贵公子寻求志同道合的玩伴,却不信我的书房中别有一番春景。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
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
【阅读训练】:
(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首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抒发了作者对书的喜爱和乐于读书之情。
(2)一是用典,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句,写出了读书使人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二是比喻,勤奋攻读让人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吹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
返回查字典首页
于事无补的近义词是什么|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于事无补
【读音】:[yú shì wú bǔ]
【释义】:对事情毫无补益。
【近义词】:人浮于事
于事无补造句
1.现在多想它也于事无补。
2.为以往的错误懊悔于事无补。
3.在这阴森的领域中,人民崇高而忠实的精神也于事无补。
4.我们都知道这于事无补,贝利先生
5.这个新证据真的是出现得太晚,于事无补了。
6.我知道无论我说什么都于事无补。
7.但是纵容这种仇恨根本于事无补。
8.炸伊拉克于事无补,唯一的办法是你一边去。
9.然而站起来也于事无补。
10.抗议好象没有什么用处,于事无补。
近义词造句
1.我一直认为文山会海是人浮于事的公司作风表现之一。
2.我们不能容忍也负担不起人浮于事、设备闲置的状况。
3.对公务员经常报道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人浮于事。
我是相信积极的改革跟重组是受人欢迎的。
4.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技术公司还是个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年年亏本,表现欠佳的大集团时代的遗留物。
5.缺点表现在企业的组织管理行政化,生产经营脱离市场,浪费严重;人浮于事,层层管理,生产成本加大,亏损严重;设备老化,技术发展缓慢,生产落后。
6.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过分强调自身利益,看不到全局,看不到部门之间的关系;业务流程不够完善,各环节设置欠合理。
7.地方政府行政效率困境直接表现为效率低下:机构林立、人浮于事、程序冗长、批文拖拉、会海难填,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对旧行政体制的改革不够深入、地方政府行政人员的素质不高、行政法制不健全、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
8.在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精官简政,改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实;要党政分开,改善和加强党在农村社会的领导;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在乡镇干部选任机制上,应当加快推进乡镇直选步伐。
9.笔者近期就任的省建八公司也不例外,加之该公司自身观念陈旧、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责任不清、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缺陷,以至于出现严重亏损,有限的资金深陷不良工程之中,
在整个市场总量扩大的情况下,公司的经营规模不但没有进一步开拓,反而开始萎缩。
10.地处鲁中、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国工商银行莱芜市分行,经济环境较差,长期粗放型经营遗留的问题较多,分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问题突出,面对挑战和机遇,进一步加快现代银行制度建设,着力推进组织变革,对于实现莱芜工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显得重要而紧迫。
返回查字典首页。